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国的诗歌

爱国的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爱国的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陆游;诗歌;爱国;梦

陆游的诗歌内容极为丰富。有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饱含爱国激情。他在诗中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反抗侵略收复失地的要求,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直至临终前,他还一再嘱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之心,其何切切!钱钟书先生评陆游诗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报国之情,其何殷殷!

一、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上,他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化到诗歌中,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寄意

在陆游的时代,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雪耻御侮,收复失地,是广大爱国志士的抱负。陆游的“抱负”,不是仅仅做一个诗人,从“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将鸣?”(《长歌行》);到“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长碌碌!”(《融州寄松纹剑》),他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以口击贼”,而是要据鞍杀敌,所谓“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陆游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怀集中表现为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早年他在《夜读兵书》诗里就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去蜀之后,他也没有消沉,《前有樽酒行》说:“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直到八十二岁,诗人还唱出了“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豪语。这些诗句无不显示了陆游的爱国情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投降的基本国策决定了陆游一生郁郁不得志。于是,陆游转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诗歌含蓄寄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陆游的爱国思想是深沉的,陆游的诗中由于其浓厚的爱国思想之贯注而显得更加恢弘。在那恢弘的意境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拳拳报国心,盈盈赤子情。陆游赞美的山,一如其理想中的猛士:“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陆游欣赏的泉,不是普通的幽涧细泉,而是罕见的石壁飞泉:“奇哉!一削千仞之苍崖,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玑”(《醉中下瞿塘峡中流观石壁飞泉》)。江山如此多娇,诗人在对祖国山水风光的激情描绘中,将自我形象与山水形象熔铸为一,诗篇境界之阔大,意象之奇幻,气魄之豪迈,笔势之纵肆,莫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陆游山水风光诗的这种雄浑的气势是与他胸怀天下的人文情怀分不开的,试想,一个对祖国缺乏深厚情感的人,能对祖国的自然山水这么倾情吗?能写出这么有魅力的山水诗吗?

有时在自然山水景物与田园生活的语境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常袭诗人心头,身在山水,却心系国事。诗人触景生情,情调低沉,曲折地抒发自己赤子爱国之情,从“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醉酒蜀江中,和泪下荆扬”(《江上对酒作》),到“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溪上作》),无不说明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厚实的,也是炽热的。

二、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以幻象梦境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上

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写道:“僵卧孤城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首绝句,作诗时,陆游已六十岁,虽然年迈力衰,独居孤村,但心怀壮志,急志不急心,思报国,戍守边防。虽不得志,但尚不自哀,以至积思成梦,在睡梦中实现救国杀敌之志,可见诗人的报国之情是何等强烈。“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秋思》),正概括地说明了这类记梦诗的成因和内容。在这类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有时像一员猛将,跃马大呼,夺关斩将:“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有时又不失书生本色,草檄招安,作歌告捷:“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安诸城》),有时他又像一位军师,随从皇帝亲征,不仅恢复了“两河百郡宋山川”,而且“尽复汉唐故地”(见《剑南诗稿》)卷十二的诗题)。所以他说:“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书悲》)。陆游的爱国热情还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联想表现出来。他作一幅草书时,也仿佛是在对敌作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参看《草书歌》)。他听到一声新雁,也会勾起无限感慨:“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过桑乾责”(《冬夜闻雁》)。所有这些梦思幻想,都是陆游爱国情怀的一种深刻表现。

总之,在陆游的诗歌中,洋溢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风格多样,或气壮语豪,感情激昂慷慨;或萧瑟清冷,情调低沉;或自然流畅,清新俊逸,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很自然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就像一泓深泉,清灵却不见底。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诗中的精神包含着“大我”的“大宇宙意识”和“小我”的“小宇宙意识”,形成了以爱国情怀为主线,以关注人民生活两位一体的人文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陆游精品诗歌欣赏[M].湖南出版社.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2篇

1、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是生活唐朝时期的人,一生见证了唐朝从鼎盛到衰弱的过程。在安史之乱时,杜甫创作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杜甫的诗将人民的疾苦、国家的衰落都呈现在了诗歌之中,因此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

2、杜甫的诗集唐诗思想艺术的大成,在世时名气并不大,死后声名远播。杜甫所作的诗歌有许多,存留于世的多达1500多篇。杜甫的诗蕴含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宏伟的抱负,对中国文学及日本文学影响深远。杜甫的主要作品有《望岳》、《登高》、《春望》、《饮中八仙歌》等,杜甫的名作《饮中八仙歌》豪气干云,备受世代文人推崇。

3、安史叛军的邺城大败唐军,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亲眼所见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百姓们忍辱负重参军参战抗抗叛军,浓浓的爱国行为,让杜甫十分的感慨,于是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三首诗后来被世代传唱,成为了杜甫最经典的著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3篇

难忘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六年期间,有许许多多另我难忘的回忆,可最令我难忘的是万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音乐、诗歌和绘画是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只要缺少一样,你的人生就是不完美的。当想起这句话,不久举得的爱国诗歌朗诵会就象没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重视。

记得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五的上午,我们六年A班的全体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教室,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在黑板上的“爱国诗歌朗诵会”这几个大字上,显得格外闪光耀眼。

听、上课铃打响了,万老师慢慢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笑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今天是要进行什么活动吗?”,同学们齐声说道:是爱国诗歌朗诵地吧!老师笑了一笑,点了点头,说:“那,你们准备好了吗?”同学们立刻沸腾起来。有的说:“我们小组配合得最好”。有的说:“我们的诗最能表达出我们的爱国之情”。还有的说:“我们最能表达诗歌的美,你们听了一定会陶醉起来的!”老师见我们讨论得那么积极,和蔼地对我们说:“你们知道,音乐诗歌和绘画是生中三大乐趣之一,让我带你走进诗歌的百花圈,感受诗歌的魁力”,受到美的熏陶吧!好,现在活动开始,在同学们雷鸣股的掌声中,第一小组同学上台朗诵,赢来了同学们的一阵阵赞叹。

紧接着,轮到匀第二小组朗诵的时候,我心里就如十五个民桶打水,七上、八下,“要是读错了,不但会给小组抹黑,下课还会招来同学的声讨,我要是真的读错了,该怎么办?”想到这儿,这紧张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正当我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时,只见老师那如宝石般的闪亮的眼睛,闪烁着鼓励与期待的光芒,我顿时觉得精神增倍,把刚才思想负担全都抛在了一边,我能头看了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是那么鲜艳,是那么火红,是那么耀眼,它是由为了祖国能够有美好的明天,牺牲自己的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我是少先队员,我怎么能被这一点困难吓倒吧?我鼓起了勇气声情并茂地朗诵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流派系统 流派盟主 流派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遗民,一作逸民,“遗”者,亡也,“逸”者,失也,其意旨相近,盖高蹈世俗,时人冠以“高士”、“隐士”之美誉。然而逸民历朝历代皆有,遗民却必于朝代更替之际方出现。国家不幸诗家幸,“宋之亡也,其诗称盛”①,“遗民诗派”便是在宋元之际异军突起的一个以遗民为主体的诗歌流派。

中国古代的文学流派理论源远流长聚讼纷纭,“流派”这个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概而言之,它孕育于先秦两汉,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宋,至明清进一步充实、完善、发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必须确立文学流派的基本标准,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②宋末遗民诗人群虽创作个性不一、才情不一,但都能在存亡之秋坚持民族气节,其作都是血泪凝成的悲慨之音,风格都有激凉悲壮的倾向。所以在文学史上,他们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文学流派。无论是由文学社团发展而成的文学流派,还是由后来研究者归总而成,其成立标准大体一致,即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

一、宋末遗民诗人的流派统系

遗民诗派作为宋末诗坛之异响,爱国诗章的创作是其最为有志一同的主题建构。在中国,爱国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先秦时代便有报国无门、自投汨罗的屈平;近的而言,遗民诗人直接继承的是杜甫的诗歌传统。遗民诗派所处的宋元之际和杜甫所经历的“安史之乱”不啻有着极为相似的时代图景,正所谓“少年读杜诗,颇嫌其枯槁。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汪元量《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这必然使得遗民诗人无论从现实景况还是心理体触上都直接取法杜甫。

遗民诗人之学杜,不仅有清醒的诗歌理论建构,且有相当的实践成果。文天祥《乱离歌六首》和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皆是杜甫《同谷七歌》之仿作;文天祥有《集杜诗》200首,这种创作方式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目为“文山诗史”;汪元量把随宋室被俘北上的所见所闻写作成大规模组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南宋王朝覆灭的过程,其友人李钰亦云,“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湖山类稿跋》)遗民诗人发扬杜甫“以诗存史”的精神,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与历史事件的开阔画面和生动场景。

二、宋末遗民诗人的流派盟主

周紫芝《竹坡诗话》卷三说:“吕舍人作《江西宗派图》,自是云门、临济始分矣。”将《江西宗派图》的意义视同禅宗“五祖七宗”式的分门别派,可见宋人流派意识之成熟。一个体系严密的流派必有其盟主,以其卓越的创作才华和强烈的盟主人格来组织本流派的作家群。

众所周知,宋末遗民诗派生活在一个人心忧焚的动乱时代,在所谓“神州陆沉、宗社丘墟”的历史境遇中,生活不允许他们悠闲怡然地吟咏。在当时,一个诗人能否成为代表作家,他的创作成就及作诗法门固然重要,其人品更是值得深究考量的因素。基于此,在对遗民诗派盟主意识的考察上,本文选择了文天祥作为切入点。遗民诗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自然也无严格意义上的盟主。然而文天祥作为宋末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和优秀的爱国诗人,以其一时无两的影响力成为宋末遗民诗派的代表作家,在他身上,有着最为强烈的盟主人格。

林景熙有《读文山集》诗,历来被认为是文天祥赞歌中最成功的一首,诗中誉文天祥为真男儿、大丈夫,身虽没、志永存。王炎午得知文天祥被元人所囚,曾作《生祭文丞相文》,愿文及早以死全节。文天祥赴难后,王炎午痛哭流涕,又作《望祭文丞相文》,将文天祥与诸葛亮、张巡相匹。另邓光荐尝作《文丞相传》,郑思肖著有《文丞相叙》。

诸如此类的例证表明,确可视文天祥为遗民诗派的代表,围绕着他的生平,团结着一批忧患警醒的爱国诗人。他们以血泪写作悲歌,昭示出遗民诗人在朝代更替与现实窘境下的人格尊严与民族气节。

三、宋末遗民诗人的流派风格

钟嵘《诗品》在评述部分作家的创作和追溯其渊源时,明确运用了“体”字,其含义与现代人所说的“风格”大体相近。陈文新说:“《诗品》将某一作家的创作风格与某一文学传统联系起来,这种特殊的风格意识正是流派意识,因为流派的基本特征即某一作家群的创作风格大体一致。”③以流派风格作为文学流派的基本标志,无论人们是否已经完全意识到,在实际操作中对这一标准的执行,已经毋庸置疑地证明了这一点,而这种风格往往表现出时代的、民族的和阶级的属性。宋末遗民诗派便是一个以宋末乱世为背景的、属于封建士大夫群落的、中原汉人的文学流派。

法国著名文论家丹纳说时代精神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④,宋末遗民诗派根据时代来命名,时代精神对其创作的影响无可置疑,整个遗民诗人群的创作都笼罩在改朝换代、异族统治的氛围之下。时代精神对遗民诗风格的影响体现在艺术手段方面主要是采取纪实叙行言志的写作手法。诗人大量写作剖白心志的爱国诗章,然而宋朝寸寸失土,元军的铁蹄踏遍中原,偏安一隅的南宋终于还是走向了灭亡,这一切,使得苍凉激楚、悲愤填膺成了遗民诗最显著的风格。遗民诗派作为宋末最后一个诗歌流派,虽一振晚宋诗坛的颓靡诗风,然而在“唐音”、“宋调”的巨大诗歌成就面前,即使是遗民诗派中的名家,亦难在艺术风格上超越前人;然遗民诗派生逢厄时,却能于艰险浊流中异调突起,召唤乱世中的忠诚与坚守,即使在哀歌式的吟唱背后,也隐含一种豪情和悲怆,文盛气卓,坌愤激讦。这也是遗民诗为人所称道的最重要的原因。

结语

在家国存亡的历史境遇中,传统诗学内部成长了一种强调情感廉贞、人格挺立的审美诉求,出现了文天祥、汪元量、林景熙、谢翱、郑思肖、谢仿得等一大批爱国诗人,涌现出大量的写国情怀和亡国悲愤的诗篇,如此繁盛的局面实属少见。钱谦益在《牧斋有学集》中就遗民诗生发无限感慨,“考诸当日之诗,则其人犹存,其事犹在,残篇啮翰,与金匮石室之书,并悬日月”⑤。宋末的爱国诗歌使南宋后期诗坛缺乏激情、气骨衰弊的习气一扫而空,用血泪悲歌表现了民族的气节和尊严,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段极其光辉的岁月。

注释

① ⑤钱谦益.牧斋有学集・胡致果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②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2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952页.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5篇

追求真精神:理智情感的培养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理智情感的方方面面。因此,古典诗歌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还要深入分析,直接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

真理的执着与追求 漫漫人生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坎坷挫折、艰难险阻总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方向,此时此刻,有的人会望而却步,但也有的人会勇往直前,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奋力拼搏。屈原身处逆境,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忠于信念、勇于献身的精神影响和激励了后世无数文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的有力见证。

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优秀的古典诗作之所以能恒久流传,不仅是因为诗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读上去琅琅上口,更主要的是诗歌中所彰显出来的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似只是在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但反复品读后我们不难发现整首词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上阙“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作者体会到了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有所作为、心安理得,在人间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何必眷恋天上的美好呢?下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则告诉我们人生有欢聚也有离别,正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不可能事事圆满。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来源于坎坷的人生遭际,真实地表现在这些经典的诗词作品中。

通过这些诗歌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进步青年。

弘扬善的品格: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对人格的形成以及人性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任重而道远的。

炽热的爱国情怀 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具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翻开中国古典诗歌的长卷,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诗人涌现在我们眼前:屈原、杜甫、陆游、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用激情昂扬的笔调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这些作品凝聚着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的理想和追求,为我们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提供了最生动的素材。

浓烈的至爱亲情 古往今来,人间的至爱亲情一直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感。它是一种无言的牵挂,更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它给予了离家在外的游子多少慰藉;它给予了分隔两地的亲人多少安抚;它给予了奋力拼搏的人们多少力量。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亲情犹如一泓甘甜的溪水,随时滋润着我们的心房。

孟郊《游子吟》中刻画了无私而博大的母爱,与母爱相比,儿子对母亲的感念、对母爱的铭记也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父母之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兄弟之情也同样珍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抒发了这样的情感:又到重阳,本是举家团圆登高的日子,但诗人却客居他乡。遥想兄弟们登高远望、遍插茱萸,却少了远方的“我”,心中涌起了对兄弟的深深思念之情,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共同心声。

感受美的魅力:审美情感的培养

古典诗歌以其生动的形象、精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蕴向人们展示了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诗歌中美的元素,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感知形象美 感知形象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形象,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苏轼曾经这样评价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创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山居秋暝》刻画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山水画:雨后空山,空气清新;月光皎洁,洒满松林;山泉潺潺,浣女嬉笑;莲叶浮动,渔舟唱晚;春光消逝,美景依旧。诗人笔下的景物色彩淡雅,动静结合,山水相映成趣,将宁静的自然之美与空明的心境之美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美感的享受。

品味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形象和情感的,精妙锤炼的语言会加深读者对作品的喜爱,而古典诗歌尤其注重语言的品味。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叶芝;意象;玫瑰;《恋人述说他心中的玫瑰》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2-01

1.引言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叶芝的诗歌中频繁出现水、鸟、树、玫瑰、面具、塔等各种意象,其中玫瑰这一意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叶芝的诗歌贡献巨大。在叶芝的诗歌世界中,玫瑰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意象,而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赋予了诗歌多重涵义,赋予了诗歌模糊不清的美。正如在诗歌《恋人述说他心中的玫瑰》中,玫瑰这一意象存在多种象征意义,既可被理解为爱情的象征,也可被理解为叶芝对爱尔兰的热爱,即他热烈的爱国之情。玫瑰意象的多层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叶芝对诗歌传统的传承,也反映出叶芝对诗歌中玫瑰意象的贡献,从中叶芝对诗歌发展的贡献可见一斑。

2.玫瑰的多重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学作品中,玫瑰这一意象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文艺复兴以前,玫瑰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在希腊、罗马神话中,玫瑰代表爱、美和秘密;在基督教文化中,玫瑰象征圣母玛利亚、耶稣殉难和纯洁;在中世纪抒情诗和传奇中,玫瑰代表贞洁和尘世的女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大胆地运用玫瑰来比喻世俗之爱、女性美和情人,并将其与"及时行乐"和"玫瑰有刺"联系起来。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玫瑰逐渐成为一个不确定的象征,具有了其它意象所没有的丰富涵义。

如《恋人述说他心中的玫瑰》这首诗的题目所暗示,这首诗歌可理解为一首献给毛德·岗的爱情诗。叶芝在1889年初识挚爱毛德·岗,在1889至1903年这十几年中,叶芝对毛德·岗展开大胆追求,但却一直被拒绝。该诗作于1892年,在这首诗中叶芝直抒胸臆,将爱人比作心中的玫瑰,表达对毛德·岗的热切爱恋。此外,在诗歌第一节和第二节的最后一句均是对诗歌题目的一个呼应,多次提到"心中"和"玫瑰",加强了诗人的爱慕之情。

诗的一至三行列举了一系列"丑恶的东西":"丑陋残缺的万物"、"破损陈旧的万物"、"孩童的啼哭"、"笨重大车的尖响"和"耕夫的沉重脚步"。这些其实是叶芝在表达对毛德·岗的爱得不到回报时的苦闷和无奈心情,如同这些"丑恶的东西"一样,诗人的内心也是不美丽的,它"伤害着你的影像:一朵玫瑰在我心底开放"。

诗的第二节则是对第一节的一个逆转,诗人摒弃了无奈和痛苦,心里充满了渴望。他"渴望重造它们",积极主动地继续追求自己的爱情。他渴望"远坐绿坡"并"守着新铸的天地海洋,像一只金盒",诗人并没有放弃对毛德·岗的爱情,因而他鼓起勇气去开辟另一番天地。爱情"像一只金盒"那样珍贵,"盛着我梦中你的影像:一朵玫瑰在我心底开放。"

在以上理解中玫瑰象征的是对毛德·岗的炽热爱情,继承了传统文学中玫瑰意象的象征。象征主义大师叶芝往往赋予意象多层次象征并加以创新。此诗中,玫瑰意象除了可以象征传统意义中的爱情外,玫瑰还可象征爱尔兰,借以表达诗人的爱国之情。

叶芝是一位爱国诗人,早年叶芝居住在爱尔兰,1887年,叶芝前往英国并长期居住在此。1889年,他结识了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毛德·岗。在毛德·岗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初,叶芝特意将诗歌的重心转向爱尔兰主题,这一转变也是叶芝实现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

在第一节,诗人抱怨"丑陋残缺的万物"、"破损陈旧的万物"、"孩童的啼哭"、"笨重大车的尖响"和"耕夫的沉重脚步",因为这些爱尔兰的社会缩影,损害了爱尔兰在诗人心里的形象。在诗人心目中,爱尔兰如同一朵玫瑰般美丽,如同爱人般美好,无可比拟。但另一方面,"孩童的啼哭"、"笨重大车的尖响"和"冬季肥土"和"耕夫"这些都是故土爱尔兰的日常场景,透露出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当时叶芝处在英国,对故土爱尔兰的怀念让他忆起这些往昔场景,而爱尔兰的社会缩影虽然不美好,但在诗人眼中,爱尔兰正如"一朵玫瑰在我心底开放",诗人对爱尔兰的思念之情自然流露。

在第二节中,诗人首先责备那些丑恶事物的弥天大过,然后表述了诗人"重造它们"的愿望。"绿坡"、"天地海洋"、"金盒"都是诗人对理想中如玫瑰般美好的爱尔兰的憧憬。诗人"渴望重造"爱尔兰,实际上是对爱尔兰的热爱之情。

3.结语

《恋人述说他心中的玫瑰》一诗中,玫瑰这一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不同的象征意义又赋予了该诗不同的理解。在叶芝受邀为自己的一首诗加以解释时,他委婉拒绝,因为叶芝认为诗歌不存在唯一的解读。因此,对玫瑰意象的多重解读是可能的。作为象征主义大师,叶芝通过意象的多解性和不确定的美不仅塑造了丰富的诗歌内涵,而且丰富了诗歌中意象的象征。借由意象的多样解读产生的诗歌的多重涵义正是其魅力所在,这些意象使得叶芝能够将狭隘的个人体验与愉悦赋予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Yeats, W.B. 1937. A Vision[M]. London: Macmillan & Co. Ltd.

[2]邓红.叶芝诗歌中的爱尔兰元素[J].作家,2009,14:99-100.

[3]高原.论叶芝诗歌中的自然意象[D].江西师范大学,2012.

[4]李小红.叶芝诗歌象征的多元性[D].中南大学,2010.

[5](爱尔兰)叶芝著.苇间风[M].叶立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郑娜娜.叶芝诗歌中玫瑰意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7篇

诗辞.千古流传

我穿过曲折的小路,在远处的一片葱茏中我看见了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屈原。他端坐于石椅上,手执毛笔,潇洒流畅地在竹简上疾书。片刻之后,只见他满意地笑了笑,站起身来,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捧着竹简,一边缓缓地踱着碎步,一边低声吟诵着。我侧耳聆听,呵,这不是《离骚》嘛!屈原创造的诗歌新体裁--楚辞!我兴奋不已。

屈原,我想对你说,你的诗歌千古流传,并为我们深深景仰。我们将永远记得你,永远!

精神.可歌可颂

一日,屈原听到楚国灭亡的消息,顿觉万念俱灰。他怎么能够背弃祖国去追求个人的荣耀呢?恍惚间,他向汨罗江走去。我好奇地跟了上去。只见他静静地伫立在江边,望着波涛汹涌、一去不回的江水,又恋恋不舍地转头凝视故乡的方向,然后毅然决然地向江中走去,一任江水没过他的膝盖、胸口......留下满脸惊愕的我。屈原,竟然以死报国。

屈原,我想对你说,你的爱国情可歌可颂,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将永远记得你,永远!

怀念.永无休止

农历五月初五,我来到了汨罗江边,看到了另一番景致:许许多多的人,手捧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一个一个抛入江中,只为让江中的鱼虾不要侵扰屈原难得的安宁。江面上,龙舟竞发、锣鼓喧天,仿佛是要用满身的汗水,把他留下的精神一点一点地放大,深入每个人的心灵。现在的我,也虔诚地捧起粽子投入江中,那慢慢泛起的涟漪,仿佛溢满泪水的瞳仁,仰望着苍穹。

爱国的诗歌范文第8篇

1、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2、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