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美散文欣赏

精美散文欣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精美散文欣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美散文欣赏范文第1篇

基于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作了如下的探讨:

一、精心筛选,打造材料美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效的阅读,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这样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体会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其次,阅读材料还应具备文质兼美的特点。如一些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托物言志的散文等,这类文章往往语言清新优美,情感真切细腻,哲理隽永深邃,人文内涵丰富厚重。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玉润,可读耐读,感染力强,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一方面能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熏陶,一方面又能达到怡情悦志、修身养性的效果。再次,所选材料要难易适中,既不能晦涩难懂,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富有新鲜知识的材料。

二、先声夺人,创设意境美

许多精美的文章,美在其独特而撼人心灵的意境。它们或朦胧奇幻如童话世界,或纯净淡雅如江南水乡,或绮丽壮阔如塞外大漠。要想让学生能迅速地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就需要采用各种方法,设置相关的意境,这些意境犹如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能够在学生的心底击打出千层浪花,激活他们的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有位教师在教学的《祖国山川颂》时,课前先配合画面播放了滕格尔演唱的《天堂》一歌,动人婉转的旋律,优美清丽的歌词,天高云淡、草肥水青的绚丽画面,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视线,使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由此帮助学生体会文本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柯灵的《乡土情结》时,首先自己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再要求学生背诵曾经读过的反映乡愁旅思的诗词,这样利用旧知识营造阅读的最佳氛围,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更好地拨动了学生胸中的那根易感的“情”弦。促使他们怀着热情带着渴望去充分领悟乡土的精魂与魅力。在学习《诗经》名篇《蒹葭》时,我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FLASH动画,营造意境。《在水一方》是根据琼瑶女士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的主题歌。电影《在水一方》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学生基本没有看过,那首当时很流行的歌曲对现在的多数学生来说,不熟悉,很新鲜,契合这个年龄学生懵懂朦胧的心理。所以,在欣赏这首歌曲的动画时,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在这种强烈情感共鸣中,我动情地导入课文:一曲《在水一方》曾经感动了无数少男少女,当年琼瑶的“粉丝”痴迷于她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玉米”“靓粉”“笔迷”“钢丝”。我也因为喜欢琼瑶,所以开始接触《诗经》。接触《诗经》后才发现,琼瑶的成功得益于《诗经》的太多太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动听的旋律,优美的画面,真实的情境,一时间让学生纷纷沉浸于公元前东方文明的灿烂和辉煌中。

三、巧用“读”法,再现文本美

读是阅读欣赏课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读法灵活得当,富于变化,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和谐,学生也容易融自己的情感于作品中。1.朗读。对于众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要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就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是获取作品美感的途径。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实现“学生——文本——作者”三者的直接对话,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感。如有感情地朗读《繁星·春水》《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傅雷家书》等作品,可以借助作品的语言文字,使读者置身于作品的情感氛围中,再现形象,跨越时空,跟作家、作品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感悟和体验作品真挚而深沉的思想精髓,感知爱的真谛,从而产生美的体验。2.研读。研读就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美词佳句进行研究探讨,体会动词、叠词、形容词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生动性,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技巧美;研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妙处,感受作品的形象美、艺术美;鉴赏直抒胸臆、阐述道理的抒情句、哲理句,领略作品的情韵美思想美。通过这样的阅读,作品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就会化为涓涓细流,抚慰学生的心灵,激荡他们的胸怀,使他们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升精神境界。3.评读。朗读、研读是理解欣赏,评读则是创造。评读是让学生对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培养美好的情操,这是阅读欣赏课的最终目标。

四、斟酌字句,讲究表达美

精美散文欣赏范文第2篇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想读书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课外阅读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一旦离开教师或家长的监督,很容易被终止。要想使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入手,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观察、描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推荐给他们爱好的读物,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可灵活运用“故事激趣法”“课文引趣法”“榜样激励法”“交流展示法”“评比促进法”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尝到知识的乐趣。

如,学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后,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爱戴和崇敬,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诗歌、歌曲、小说、散文等,举行歌颂母爱朗诵会,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乐读书

学生只有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才会激发读书热情,从而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学校的宣传栏、教室外的走廊里张贴着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古诗文配画等。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我们要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学校将阅览室、图书室装饰得富于儿童色彩,使学生乐于前往;班级也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好书捐给或借给图书角与同学交流传看;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我读书 我快乐”的读书节活动,以吸引学生快乐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课外阅读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可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或印发《告家长的一封信》,提倡亲子读书活动,使课外阅读活动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三、培养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

1.计划的习惯

我们要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并长期坚持下去。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成立学习小组。一到时间,就有专人组织、专人监督,有规律地开展阅读,从不间断。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多读的习惯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鲁迅也有“读书如蜜蜂酿蜜一样,采过许多花粉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持之以恒,避免一曝十寒;要博览群书,读好书,并从中汲取精神食粮。

四、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读好书

1.精心挑选读物

叶圣陶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要选择那些“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本生动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再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

2.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中外名著的一些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教师可将要求放宽,只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即可。

(2)吸收性阅读。针对知识性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又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3.学会做读书笔记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体会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五、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

1.构建书香校园

学校阅览室要全天开放;各班配备图书柜,布置“图书香角”;校宣传栏的展板要定期出刊;班上每月出一期“书林漫步”墙报,走廊悬挂“名人名言”;校广播台每周定时广播美文欣赏……这样,整个校园就能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

2.每天诵一首诗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必须背诵70首古诗词。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每天一诗”活动。每天的早自习、课前预备时间,将古诗写在教室黑板的一角,请小干部带领大家读诗。

3.展评读书笔记

精美散文欣赏范文第3篇

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读者进行有关阅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选择文献的范围,培养学生高尚的阅读情趣、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指导也就因此应运而生。它的任务包括提高阅读认识、扩大文献视野、普及检索方法等好几个方面。在农村小学图书馆中,阅读方法的指导相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辅导阅读内容 ,培养阅读兴趣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如今的图书馆受书店的影响甚大,热点、推荐书目、新书快递,以最直观的方法引导着学生们。这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提倡读好书,读整本书。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阅读推荐书目,学会辨别畅销小说的文学性和健康性,通过文学评论、美文欣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名著、对哲学、对推荐图书产生兴趣,边被动为主动,逐步完成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学生阅读内容的辅导也不尽相同。

小学低年级。这一学段主要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是没有持久的阅读习惯。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一次有效的阅读。刚走进图书馆,就像是一个新奇的世界,他们热切地摸索着、浏览着,希望了解它,熟悉它。他们的兴趣被看图识字之类的图片、画册、卡通读物深深地吸引了。通过阅读图画故事、童话、儿歌、绕口令和笑话一类的图书,一则适应新的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二则可以扩大识字量。

小学中年级。指三、四年级的学生。这时的课程,增加了自然课,语文课上增加了作文,识字量大大增长,学会了查字典,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他们开始喜欢阅读连环画、故事、革命故事、童话、寓言和科学启蒙读物等。

小学高年级。指五、六年级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课程上新增了历史、地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大,理解力的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也逐渐向知识性较强的领域扩展。这一学段他们喜欢读神话传说、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科普常识、科学幻想和小发明、小制作等。

二、介绍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巧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在阅读指导中通过具体的阅读实践,介绍浏览与速读、精读的方法,读书计划的制度,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及文摘与索引等。古往今来,人们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读书方法虽多,其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还是笔记读书法(相对而言)。很多年前,在大部分中小学读书馆都很盛行的读书摘录卡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可以摘抄文章中的美言警句并且可以征订成册的卡片在学生中很受欢迎。但在网络时代,为了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仅是通过枯燥的摘抄并不现实。在班会课上,让每个同学把他们读到的精美篇章和富有哲理的故事,通过朗诵与我们同学老师共同分享,然后可以自己提出预期性的问题,或是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这就是把阅读方法之一的综合读法用于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首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活动中需要全神贯注,然后可以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利用阅读课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我们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积极参与建设“书香学校”的活动,为我们开设了特定的阅读课,图书馆也向每位学生发放了“阅览跟踪记录簿”,并制定了《“阅览跟踪记录簿”使用说明》,对阅览课程的实施作了全方位跟踪记录。

配合阅读课的开设,学校图书馆合理安排借阅时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由每周一、三、五的开放时间改为每天中午,这样便利了学生,吸引大批学生来图书馆借阅。对每月借书排名在前20的给予优惠借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借书积极性,而且还扩大了流通量。学生每次来图书馆,都要带上“阅览跟踪记录簿”,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备注栏内加盖阅览章,对学生在校几年总的阅读时间、阅读作品及读书笔记进行跟踪记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自实施阅览课程以来已初见成效,每当中午及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时,二楼的阅览室就济济一堂,读书气氛空前高涨。学生按《课程标准》和教师结合课文推荐的书目,自由选读,新鲜报刊更是抢手。表面上看学生的阅读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设课程的学习,但学校近年在语文作文、科学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说明了我们的学生正徜徉在辽阔原野,呼吸着时代的信息,咀嚼着优美的篇章,体会阅读的乐趣。可以说“阅读课程”功不可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