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新散文

清新散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清新散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清新散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边城;小说散文化;跨文体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29-01

一、 文体自觉与创新:小说散文化界定

“小说文体是20世纪中国小说的一大问题”,小说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散文化”文体“合流”倾向存在的“合法性”争论即是问题之一。现代小说文体规范长期视西方“三元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范型为正宗,直到20世纪80年代,汪国曾《小说的散文化》中“小说散文化”才真正寻得现代小说家族的“合法性”存在。小说散文化是文体的自觉与创新,散文化小说淡化故事情节,强化自然环境,重视意境营造与语言的诗意锤炼,不再刻意追求情节的连续性、完整性,“糅小说故事散文游记而为一的试验以外,自成一个新的形式。”

二、文体多元化与现代性诉求:《边城》散文化缘由

(一)传统文艺观

“王瑶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中明确指出:鲁迅小说多中国‘抒情诗’传统的自觉继承,开辟了中国小说与古典文学取得联系,从而获得民族特色的一条重要途径。”传统文艺观促成了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养分的现在小说家强化小说语言的抒情性,追求小说情调及意境。

(二)西洋文艺观

“西学东渐”以来,特别是“五四”时期,中国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论,西方小说不仅可以叙事写景,还可以议论抒情,小说不再是单一的叙述体,而是多种文体的“合流”。“受西方近代文学的影响,五四作家模糊文体界限,追求小说的诗趣”。

(三)创作理念

作家自身对小说创作的价值认同直接影响其作品的书写方式。沈从文就曾努力糅游记、散文和小说为一体,“用屠格涅夫写《猎人日记》的方法,糅游记散文和小说故事而为一……这么写无疑将成为现代中国小说一格,且在这格中还可望有些珠玉发现。”

三、“田园牧歌式”湘西画卷:《边城》散文化表征

(一)“形散而神不散”的乡土情结还魂:散文化结构

《边城》以“吊脚楼、竹篁、端午节”等景致精心建构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湘西精美画卷,作者从‘人与自然的契合’的泛神论思想出发,淡化情节,以精美的散文笔调抒写自然美。

小说开头三章集中笔力勾勒湘西山水风俗画,而没有进入情节叙述。纯美人文画卷的渲染、清新意境的营造,共同推动《边城》完成圆熟静穆、完美和谐的审美意境的建构,于“形散”间蕴集“神力”抒写作者“田园牧歌式”乡土情结的还魂。

(二)典雅清新的语言风格:散文化语言

“我的文字风格,假若还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只因为我记的水上人的语言太多了。”沈从文的生活履历让其接触了大量的“水上语言”,因而《边城》融入了大量传统湘西口头民间文学特别是民谣:

福禄绵绵是神恩,

和风和雨神好心,

好酒好饭当前陈,

肥猪肥羊火上烹,

……

《边城》蕴含音乐美和意象美,“翠翠同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白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将动态意象与生命情感体验 “情景交融”,建构了宏大的虚实结合的审美空间,无须雕琢辞藻,朴实本色一如湘西生活本身,把一些虚实相生的意象陈列于画面之上,文字和语言获得了本真的形象感和力量美,营造出了典雅、清新的诗意美。

(三)虚化人物与强化环境:散文化意境

在小说文体“合流”的整体意境关照下,人物在散文化小说中被弱化,散文化小说不再刻意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边城》中的翠翠与《三三》中三三的人物性格近乎相同,都是自然纯朴的湘西民风哺育出的健康善良之化身。翠翠与老船夫身后,还有一个虚化人物翠翠的母亲,这一人物从侧面强化了湘西“爱”的天然之美,强化了小说之意境。《边城》对自然环境大手笔描绘,以一种浓烈的“散文化”意境倾诉作者的生命体验,建构出一个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艺术世界。

四、结语

“《边城》是一首祈求未来,原生命开花的抒情诗。”其散文化的倾向曾被人所诟病,但一切伟大的作家和作品都是敢于创新求变的,“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都必浸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想到这个目的,写作时要独断,要彻底地独断!”或许正是这种敢于“独断”的创作人格,致力于表达“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才使得这位“文字的魔术师”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者。

清新散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能力 探讨

了解和透彻了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高中散文阅读对学生的重大意义,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散文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而努力。笔者综合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以飨读者。

1.加强学生对散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阅读主动性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恒久学习的无限动力,可以保证学生不间断地、持之以恒对散文展开阅读与学习,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便于学生集中全部精力领略散文语言、节奏和韵律的优美以及感情的细腻委婉,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阅读获取,于是阅读效率便大大提升。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应,应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散文的极致美,让学生在感受散文清新隽永的风格、不拘一格题材的同时,产生浓烈的兴趣。要善于培养学生散文阅读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情体会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沉浸在散文所营造的美妙氛围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高中一年级《江南的冬景》一文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将表现冬景的优美图片置于学生面前,然后播放一些舒缓、宁静的应景音乐,在音乐和图画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诵,使学生在音乐与图片营造的优美氛围中,感受伟大作家郁达夫散文的清新隽永和行云流水。这样学生的散文阅读积极和主动性便极大提高。

2.“把握散文阅读要领”推动散文阅读的高效进行

提高散文阅读效率重要的是正确把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即把握散文阅读的要领,探索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思路,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两点:充分正确把握文章主旨,明确散文的“神”所传递的思想情感,根据不同散文类型的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无论是那种情况,“景”都服务于“情”,为感情主旨的表达作铺垫。抓住不同类型散文的特征,归纳出其阅读要领,明确散文中不同的景所代表的情分别是什么,散文中所有的景都渗透着作者的情,这要从散文类型着手。如记叙类散文的“情”主要蕴含在叙事的内容里,写景类散文注重对某一个景或多个景进行特写,“情”便由此传递。而哲理性散文注重形象化的议论,阅读此类散文,读者只需要抓住首段尾端,仔细揣摩句子的含义,主旨便不难把握。再如《江南的冬景》这种写景类散文,主旨的传达便是隐含在“冬景”之中,教师应该引领并教会学生正确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主旨,从而推动高中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3.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的阅读一直停留在“模式化”的地步,不能发展为推动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个性化阅读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高中语文散文阅也存在同样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的模式,应做到两点: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感情将学生引入意境。意境美是散文的重要特征,教师必须加深对所讲散文的深刻理解,只有自己进入意境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应把自己完全置于作品中,融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用自身感情去感染和融化学生,巧妙带领学生遨游在散文创设的华丽殿堂之中。二是抓住散文的文眼,理清散文脉络和思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如《荷塘月色》的讲解中,引导学生要把握文眼即“不满现实、渴望自由”的情感。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惆怅的情感,这样作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可以抓住合理时机提问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笔下景色,你发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继而总结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清新散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渡口;桥梁;散文;思想;结构;语言;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16-02

散文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写无定法、不拘一格的,应该是情之所至,思之所到的。而初写散文的人还没有那么敏锐的感觉、缺乏成熟的笔法,没有优美的语言,他需要有一些简单的规则入格,就像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一样,此文仅告诉一些基本的走法,给初写散文的人寻一处渡口,架一座桥梁。让文学爱好者能有机会跨入文学的殿堂。

散文是指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笔法多样。它可以描写明净清新、令人心醉的景色,也可以写寄托遥深、引人思考的东西;可以抒发真挚的情怀,还可以阐发一定的生活哲理。写好散文需要“以我手写我心”,表现真性情。

一、纯美的思想是散文的精神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体可以自由自在、海阔天空、奔放不羁,而神则需贯穿始终,不离不弃。所谓“神”,其实就是思想、主题。所谓“纯美”就是散文需要表现一些积极向上的、美好的主题,它可以是宣扬一种有民族特色的道德传统,或是倡导一种有时代色彩的风尚;它可以是反映一种人间生活的真、善、美,或是闪耀一种人性的光辉;它可以是探寻一种大自然的真谛,或是领悟一种深邃的哲理;它可以是要找回的一些即将缺失的品格,或是唤醒一颗已经沉睡的心灵……这些看别人不曾看,想别人不曾想,写别人不曾写,一旦让人看到,就会感动,会情不自已、会震撼于心……抓住生活纯美的思想,给迷茫的人们以启迪,给糊涂的人以清醒,给无路可走的人以正确的方向。

二、简单的结构是散文的体态

结构好比盖房,用柁、木、檩、架,架好房子的结构;或建楼房用钢筋搭好柱子和梁。初写散文要先组织好结构,是由写物到写人,如杨朔的《荔枝蜜》;还是由写事到阐明理,如毕淑敏的《素面朝天》;还是直接写几个人集中表现一个中心。总之,在起笔之前,头脑里应先构建好文章的框架,然后再添加内容。例如付继光的《宋朝的雨》主要内容部分就是按照宋朝的雨飘到江南,降到塞北;宋朝的雨,惆怅哀怨,凄凉悲壮的行文思路结构全文的,以“雨”为线索,邂逅了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岳飞等众多诗人,穿起一幅家仇国恨,聚散离合的雨的珠帘抒发忧国忧民的精神。井然有序,结构清晰。

三、流畅的语言是散文的衣裳

散文语言要流畅自然,风格可各异,清新明快、典雅绮丽、朴实无华、明白如话、雄浑刚劲、峭拔孤瘦、幽默诙谐……面对不同内容的文章时力求拥有一种风格。要让语言准确、优美、隽永,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句式多用短句。长句有长的特点和好处,短句有短句的风格,而散文适合运用短句,因为短句句子简单,而语义明了。简洁明快,语气流畅。让读者用很短的时间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如肖金华的《永远的兰亭》中的一段:

沿着精心铺设的鹅卵石小径,行行走走,漫步于青山、银流、碧沼之间。竹林滴翠,草木溢香、水声淙淙潺潺,鸟儿叽叽啾啾。爽风扑面,清气萦绕,诗人感到犹如置身世外桃源,心神怡然,好不愉悦。

作者用一系列的短句写出了兰亭的清幽静谧的环境。青山隐隐、碧水东流、竹林滴翠、爽风飒飒、清气清心和鸟鸣婉转,作者用短小的句子把一个千古兰亭描摹地如此真切动人。语言清新明朗,行云流水。

2.多用修辞。句子使用修辞手法有很多好处,不同的修辞有不同的作用。使用比喻可使道理深入浅出,文意含蓄、丰富;使用排比可使句子内容充实,语势强劲,抒情酣畅;使用比拟可使意象生动逼真、活灵活现;使用夸张可使文章想象丰富,抒情真切;使用引用使文章有文化底蕴,增强文学味道;使用对偶可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我们在遣词造句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可以使文句内容丰富、描绘形象、表意恰当、抒情真切。例如韩传栋的散文《就在您的形象里》中的一段: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您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您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意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您壮年的丰稔。如今,一缕华夏风,为奥运增添风情,听那问候如潮,看那自豪笑脸,温暖八方高朋。“水立方”的一池清水净括一片蓝天,雄伟“鸟巢”竞放科技芬芳!一管羊毫饱蘸13亿人的智慧,一撇一捺当惊世界殊!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拟物、引用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国由弱小到强大的成长历程,真是激情澎湃、豪迈强劲!

3.多用修饰语。句子的内容在主干部分,但修饰语也不容忽视,我们在遣词造句时力求多用定语、状语、补语,这样句子才生动,表意才准确生动。可使句子表意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例如下面一段对春景的描写:

迎春花毫不吝啬的将搜集了一个冬季的阳光,明晃晃地洒满路边街角;杏花娇俏地挤在枝头笑看春的热闹,最是那微风轻拂,一低头的温柔,让人怦然心动,粉墙斜露杏花梢;丁香花是婉约的词人,它用点点暗香写下一阙小词,只可你意会,却是不能言传;桃花、梨花最是豪爽,开就开它个掩天覆地,落就落它个昏天暗地,趁着这美景良辰,趁着这人间四月天;就连高贵的牡丹也悄然走入民间,春风暖时花盛开,让这条春天的锦缎,再添天香国色。

此段就是用灵活的笔法,多处运用恰当的修饰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春花。

四、鲜活的材料是散文的血肉

清新散文范文第4篇

一、自然舒缓的情节

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荷花淀》就是这样,只追求散文式的格调,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作品写的是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但作者没有正面渲染战争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通过对白洋淀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地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小说的线索显豁:一条线索写游击队抗击日寇,一条线索写水生嫂等妇女的成长过程。以“夫妻话别,水生参军――马庄探夫,水上遇敌――与夫巧遇,伏击敌人――胜利归来,感受打算――苦练本领,杀敌立功”组织故事,一切都在柔美的荷花淀里缓缓进行,就像那潺潺的高山流水一样典雅优美。

二、淡化的人物描写

孙犁在写人时通过简洁、富有特征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其精神世界。在刻画水生嫂时就体现了这点。

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养育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贤惠体贴;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没有直接说她听到丈夫要去参军的心理反应,但是从她“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个细微的动作,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

当听水生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时候,她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交织着含蓄深沉的真挚的感情,既是埋怨、赞许、鼓励,又是自豪。平和的语气中透出她的温和、顺从、贤惠,其中有一丝责怪,更有一z理解与支持。当水生说家里的事要靠她多做一些了,她鼻子有些发酸,心里有些发颤,但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没有豪言壮语,却深明大义,家里的重担自己去挑,全力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对水生理解、体贴。

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丈夫去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这表现了她的忠贞。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可谓一往情深。小说最后一段,水生嫂们从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像丈夫一样的抗日战士。

三、诗意的环境描写

本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诗的情调、诗的感情。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情境和语言的

选择,充满了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意境。就连写战斗,“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也尽是美的意象。

从以上景物描写可以看出,战争在孙犁笔下,已褪去了它那狰狞的面目,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这样写不是回避战争,也不是淡化或美化战争,而是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表达对这片土地的崇敬之情。

四、纯朴清新的语言

孙犁小说的语言是散文诗一样的,凝炼、含蓄、优美、生动,融小说、散文、诗歌于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风格。宛如带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绚丽多姿的风采,又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如作品开始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写月亮、院子、苇席、白洋淀和荷叶荷花香,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语境中。“潮润润”“薄薄”“高高”“轻轻”“密密层层”“扑椤椤”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凉爽”“柔滑修长”“跳荡”“很嫩很小”“花香”“烟波”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语言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五、爱是永恒的主题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在激烈残酷的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清新散文范文第5篇

“一年之计在于春”,朱自清曾经歌颂过生意盎然的春天,写过散文《春》;刘白羽则歌颂了朝气勃勃的清晨,写了小品《晨》。两篇作品都具有优美的意境,均渗透着庄严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春》更偏重于景物的描绘,而《晨》则偏重于理性的思考。

《晨》体现了刘白羽散文的突出特点:景、情、理的有机结合,色彩绚丽的自然美景与深沉睿智的理性思考、爽朗乐观的战斗豪情相统一。在这篇小品里,写景、议论都具有发展、递进的层次性。在井然有序的层次演进中两者紧紧契合,真正做到了“情与物会”、“理以景舒”,使读者在清晨的优美图景中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激发起生活、战斗的壮志豪情。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描写了晨景。把变幻多姿的晨景,明显地分成三个层次。开始,写朝阳刚刚露出地平线,“淡淡的朝阳把树梢照亮”,老藤枝蔓伸展,绿叶轻拂……这一切都形成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继而,写朝阳初升的时刻:“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攻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这就进一步烘托出清雅美妙的景象。最后,写太阳升起的时刻:那一片片的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这样就通过云的变化显示出清晨景物的瞬息万变、多姿多彩。早晨,本是天天都要首先来临的,它的种种景象为一般人所司空见惯。可是在刘白羽的笔下变得如此清新、优美、新鲜、别致。

更值得让人称道的是景、情、理的妙合无痕。作者的抒情、议论相合,步步递进,层层深入。在写景的第一个层次暂告结束后,作者马上自然地展开思索,指出清晨之可爱,不仅因为它清凉、宁静,更重要的,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并由此展开议论,把早晨和人们常说的“朝气”联系起来,将朝气形象化为精力充沛、双眸明亮,向未来迈开的脚步。这样就迅速地突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写景的第二个层次中,又进一步借灿烂的朝云使哲理的思索向纵深发展。说清晨是新的战斗的发轫:说清晨的云霞是生活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和坚定不移的方向,在写景的第三个层次,说由红变白的云片向远方冉冉飘飞,作者联想到这是准备远航的船只已经向远天驶去,把读者引入帆影融碧空的意境之中,使读者自然地体会到这是新的战斗已经开始,生活的风帆已经破浪前进。作者在文章结尾说:“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这庄严肃穆的宇宙成了时代的象征,这“真正的早晨”成了战斗的象征,

纵览全篇,作者理念发展的逻辑顺序是先剖析早晨的可爱之处主要在于具有生气勃勃的品格,接着又把早晨看作是战斗的开始,胜利的前奏,最后又以早晨来象征我们的时代,象征正在拼搏奋战的群体行为。这样步步提升,把读者引向越米越深邃的哲理境界。原文:

刘白羽

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清新散文范文第6篇

冰心曾说自己的“诗的女神”是“满蕴着真情,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1]。这道出了她的诗歌、散文的特色。她的散文诗也是如此。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2]她以直白自己的思想见长。她兴之所至,“说我心中想说的话”[3]。冰心的散文诗感情纯真,像一支温暖柔美的歌谣,飘着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而母亲、儿童、自然是冰心散文诗的三个基本主题,通过对这些她心目中最美、最崇高的景物、境界、感情的描写和歌颂,表现她对现实不满的情结,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1.冰心散文诗的艺术题材

a.讴歌童真

讴歌童真是冰心散文诗写作的题材之一。她不仅尽情地展示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写出儿童的情态美,心灵美,而且总是用优美的笔触,在纯洁如洗的情感和大自然的非凡仪态的抒写中,寄寓人生的哲理,表现对美好道德情操的追求。《梦》中抒写“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梦一样的小军人的生活结束了,回到故乡学习儿女情性,遗忆,让人心动。《往事·一》,诗人把童年时代烟台海滨的生活和北上京华后的时光,浓缩在生命树的两个圆片里。快乐的、憨嬉的、寂寞的、泛泛无着的图画,描尽的洋溢着童真和诗趣的童年生活,其间透露着诗人对人生意味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深思,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冰心的语言文学文本中,爱的哲学理念固然无不落实到具有“母爱”本质特征的文学形象上,但她又绝不仅仅是生物之爱。而儿童是冰心之“母爱”最喜寄托于上的人物形象。这些儿童因其具有冰心“母爱”的理念特征,而使他们同一地具有母亲式的情怀,具有小母亲式的形象,在黑暗冷酷无情的现实生活中,展露出一缕人性尚存的“光和爱”,这就是常常被人解读为冰心笔下的儿童具有“真、善、美”或者“纯洁、天真”的那一部分内容。她笔下的“童真”,如母爱般温柔给予人们生存的“理想和信心”。

b.歌唱大自然

冰心的散文诗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爱。她歌唱自然,对大自然的奇光异彩和千姿百态给予深情的描画。她总是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河。她描写在朝霭中最有古趣的泰山,也描写在暗淡的日光下徐徐走过一串骆驼的荒凉的长城。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水乡地方特色的水墨画。

在冰心的笔下,大自然既美丽,又神秘,既是一个可心可意的美人儿,又是一片甘泉潺潺,香飘四季,叫人流连忘返的仙境。

c.“爱”是冰心散文诗的永恒主题

冰心终生都在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亲人和儿童的爱,对大自然的爱,正如她自己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4],这种爱心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品格。在冰心的散文诗中,不管是歌颂母爱、童真,还是赞美大自然,其间都注进了诗人温软平和的“爱”的主观情调,“憧憬着‘美’和‘爱’的理想的和谐的王国”[5],理想成分大于现实。

冰心的散文诗里,对弱小贫病者充满了同情。曾说:“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6]。为着“正义”,她要“抵御”掠夺者。而她的怀念贫病的胸怀,更使她往往以慰藉者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冰心曾在通讯中向小朋友介绍了几位在病魔纠缠下经受着严重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折磨的病友,她们是一些置

身于怨望痛苦之中的幼弱病苦者。冰心在信中向小朋友发问:“扶持慰藉,是谁的责任?见此而不动心呵!空负了上天付与我们的一腔热烈的爱!”(《通讯·十五》)冰心这种对弱小者与不幸者所表现的深切同情,充分说明了在这位女作家的心中,激荡着何等炽热的爱心和挚情。

2.冰心散文诗的写作手法

a.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阿英的评价冰心的散文时说:“她的文体,在文坛上也引起极大的波动,形成当时的一种非常流行的作风。……就是她的诗似的散文的文字,从旧式的文字方面所伸引出来的中国式的句法,也引起广大的青年的共鸣与模仿,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7]这用来说明冰心散文诗语言的特点很恰当。冰心散文诗的语言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具有和谐悦耳的声律美。如《往事(一)·二十》:要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娱乐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乱星孤月,水面的晚渐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诗人精心安排声调,平仄相间,抑扬交错,使之具有和谐流畅,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冰心散文诗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美,她运用的是“诗似的散文的文字”。如《往事(二)·三》:“山中的千百日,山光松影重叠到千百回,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用“滤”与“襟怀”构成动宾结构,化虚为实,寓抽象于具体,形象而生动地显示出山光松影对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显得含蓄蕴藉。

b.“自我告白”的抒情特征

冰心人格的最本质、最突出的特点,是她的真诚,她真诚地热爱人类,真诚地追求理想,她又真诚地把她的希望与失望都告诉人们。“自我告白”成了她的抒情特征。从这告白中,我们看到一位执着探索宇宙与人生意义的文学青年的精神历程。冰心以审美标准为其道德标准,不仅意味着她在哲学上的选择和在人生价值上的取向,并且蕴含了她崇尚自然美的美学理想。这一理想,使其作品自成一种“自然率直”的美学风格。

从早期开始,冰心就以自己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全身心地涌现于读者面前,作品往往具有浓郁的自传成分。同时,她的作品具有永久的魅力,正因为她表现了真的感情。严家炎说,冰心的创作“有如满天‘繁星’,有如一江‘春水’,带给读者光亮和温暖,解人干渴,使人心安,让人慰藉”,“滋润着一代一代青少年的心”[8]。

清新散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张爱玲 散文 《爱》 缺憾 暖色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看了不少,在她的众多作品中,我最钟意的还是她那篇短小精悍的散文《爱》。这是一首凄美的散文诗,全文总共320个字,文字质朴,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暖暖的情意,多少次重读都觉得蕴义深远。挥卷沉思,似乎心也跟随者张爱玲描述的那个场景,去感受那一生遗憾的际遇与滞留在心底的那一抹暖色。

散文很短,情节很少,大意是: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女子在家门口,见到了对门住的年轻男子,男子见到她,只是轻轻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一个简单的“也”字,说明这个女孩先前就与这个男子见过,但是从未说过话。女子无语,各自走开了。就是这么简单的寒暄,注定成为留在女子心中永远的记忆。至那以后,女子被卖到外县作妾,之后,多次被转卖,经过了无数的艰难与风波。但是,直到她老去,她依然清新的记得那天的情景。

那一天,她一言未发。可是那一天,“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手扶着桃树”犹如昨天。那一刻、那一瞬被永远定格。他们心照不宣地相互暗恋,又心照不宣地默默离开。虽然,女子随后一生的境遇很惨,但是,说起那一晚的桃树和那一晚的男子,那情感溢于言表。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爱恋呢?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初恋的遗憾。

但凡初恋总是伴随着遗憾,那时候不懂得告白,也不懂得把握,甚至不懂得珍惜,但是一旦错过,此生无从追悔矣!大部分人对初恋都是难以忘怀的,这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也有充分的彰显,令狐冲纵然有了任盈盈这样集美貌、才情、善良、大义于一身的人生伴侣,心中仍旧不自觉牵挂着华山的小师妹,所以在小师妹离开人世的时候,自己痛不欲生。在张爱玲的散文《爱》中也是这样,虽然之后文中再没有提及那个男子,但是我想在那个男子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那样一个倚着桃花的靓丽身影,成为了他脑海中最美的景致。只是那一瞬间,他没有多说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遗憾也许是伴随着完美的。因为没有得到,所以也就成了永恒。那些美好的记忆永远无法被破坏。假设从相识、相知到婚姻,很可能美好的故事很快就会被生活的柴米油盐冲淡了。

我以为,散文《爱》是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奇葩之一,它凝聚了张爱玲内心情感观的精华:缺憾成就一生的暖色。当那个女孩遭遇不幸时,内心深处却有这样一抹虽然遗憾但又美好的暖色,让她回忆起来时面带泪水又最终欣然微笑;当她白发苍苍悟透生活与人生真谛的时候,内心深处的温暖,让她终究平和的面对过去所有的磨难。

缺憾会成为一生难以忘怀的温暖,我想。

清新散文范文第8篇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又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的秘密。张晓风似乎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忍不住翻过来,看看背面,甚至要透过经脉纹路去看它们在几千年前的模样。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写给儿子的诗篇,明明是写私人的感受,却似乎写尽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就连她写睡袍、围巾、绣品、油纸伞,也丝毫没有怡红快绿的娇弱之气。

张晓风始终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气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点刻意为之了。十几年前龙应台出版《孩子你慢慢来》时请张晓风写序,我还记得她说的话。她说自己年轻时听到太多对女作家的嘲讽,人们觉得她们只会写些柴米油盐、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决心,一旦自己“大笔在握”,坚决不写那些遭人辱骂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实上从张晓风的文章里始终读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唠叨琐碎自恋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别说撒娇作态,即使偶尔忍不住写写柴米油盐丈夫孩子,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她写风衣,那风,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张晓风的文章字里行间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

我读张晓风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张晓风喜欢读古书,将它们视为夺地而出的思想泉脉,她这样写自己读《尔雅》: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楚楚一览无遗。我读她,亦如此。

晓风,晓风——《张晓风散文》读后感二

或许,晓风的散文就如她名字般如风飘萦在我心间。

她的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实景所示中自由骨气奇高,不是感性沦为软性。没有那种现代另行的忧郁轻飘的文风;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人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的水域;她的散文,句法上有弹性,语汇中有声色。

晓风的散文,句式充分发挥中国文字波折流动的特点。文言句法的简单浑成、西式句法的严整新颖、话本戏文的活泼口吻,被她熔于一炉。古典诗词的典雅文辞、引车卖浆的俗言俚语、现代社会的流行词汇,在在她的笔杖下,交响整一个大乐队。

她的散文里的敬畏与宁静,尊严与气度,正是来源于长期的良仔,默默地积蓄。它并非纯然空灵,也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在人生的风浪中大彻大悟的精神结晶。

所以说,读她的散文不会是你觉得枯燥无趣。

因为她的文章意象丰富,大多都是由生活中的景色和事物中通过她的思想、她的手,在笔下流淌出优美动人却又恍如出世的汩汩文思。

所以说,读她的散文不会是你觉得舔你轻浮。

因为她的散文并不是只有大量华而不实的浅词薄句堆积而成的,而是由心而生,由心而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