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周国平散文

周国平散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周国平散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周国平散文范文第1篇

《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安静似乎来得更为纯碎和彻底。我喜欢《安静》,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他对安静的理解不正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同为当代智者的文化大师余秋雨也在其代表作《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这个不正也是国平先生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入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动乱的十年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凭着他思考者的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心与心的对晤。他甚至纯碎可以以父亲的身份对自己逝去的女儿哭歉:“在这个时代,平庸的哲学家太多了,而杰出的父亲太少了。”“你短促而美丽的生命是我最真实的宿命。而我在人世苟活只是一个幻影。我抱着你小小的尸体,拒绝接受任何哲学的安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智者,顿时让我们感觉到他是多么的真实和贴切啊!智者是人,不是神,哲学也并不是无所不能。

周国平散文范文第2篇

1、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受聘为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2、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周国平散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读书 报告会 思考

普希金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教育部也早在2003年4月新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高中三年将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是必须努力寻求的。为此,我做过很多尝试,比较成功的是今年5月份开的一堂读书报告会。

学期初,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比较好的课外读物,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了读书报告会。会前,我对本学期同学们读的书做了一个统计:全班共读了26本书,有《美的历程》、《周国平散文》、《谈人生——鲁迅》、《巴黎圣母院》、《麦田里的守望者》、《觅渡、觅渡、渡何处》、《长恨歌》、《病隙笔记》、《文化苦旅》、《呼兰河传》、《傲慢与偏见》、《浮生十记》、《千年一叹》、《骆驼祥子》、《名人传》、《围城》、《百年孤独》、《双城记》、《复活》、《贾平凹散文集》、《刘墉作品集》、《林清玄散文集》、《盗墓笔记》、《三重门》、《帝国的惆怅》。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有美文、哲理散文、文化散文、经典小说、流行文学等。相对集中是《周国平散文》、《文化苦旅》、《三重门》、《围城》。

老实说,因为大家读的书比较杂,对这次读书报告会我期望值不是太高,也只定位于学生能向大家推荐自己读的并认为可以值得一读的书。但同学们的表现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很积极地用各种形式纷纷表达自己阅读后的体会:有学生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书编写成对联介绍给大家;有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贾平凹散文集》的精彩章节;有学生用话剧的形式来表演《骆驼祥子》中经典情节;有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有学生用图画来描绘《盗墓笔记》中的情景;还有学生整理了自己的读书心得,自己制作了一些PPT,比如殷嘉曼同学把《文化苦旅》中余秋雨走过的一处处令人流忘返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激起了同学们极高的兴致。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鞠亚星、王彬、马骥、姚奕、季节、赵鹏飞等同学对《周国平散文》中孤独这一境界的热议。至今这些智慧的语言还时常在我脑海浮现: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凭着他思考者的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心与心的对晤。

最后,把整节课推上的是80后作家韩寒呼喊出他们心声的《三重门》同学们讨论中国当代的教育制度,品读了韩寒幽默的经典的语录,甚至将《围城》中的经典语录做了比较,还就韩寒和钱钟书进行了辩论。这节课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很多同学下课后恨不得立即把这几本书找来,当时听课的老师也用了叹为观止来给以高度评价。

惊叹之余,面对一群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也引发了更多思考。

一.要不要读

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听讲更重要。事实上,活跃在读书报告会上的同学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总是如饥似渴地读我们介绍的书籍,还喜欢刨根问底地探究文章内容,并有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乐趣。我们也常常发现有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的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正如吕叔湘先生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个人以为,课外阅读不仅要读,还要做到像所说的“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那样。

二.什么时候读

多年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语文学习也带上了功利色彩,甚至有些学校打上语文教学理科化的旗号,特别是到了高三,语文教学就陷入了学生做题,老师批改、评讲,学生再做,老师再改、讲,学生越考不好越要考得怪圈。从而校内课外阅读化为乌有。有些学生在家进行阅读,而家长又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影响教学成绩,一票否决。长此以往,学生能阅读时间几乎为零。渐渐地,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完成作业就完成了学业,课本以外的书都是“闲书”。

所以我认为,什么时候读根本不是问题。不是我们真的每天就拿不出一点阅读时间,只不过是完全为了高考服务的一种托词或者是功利语文的理念而已。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是转变我们的固有思维,教师、家长要联手保证定时给学生一段开放、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正如郭沫若所言:“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我想,剩下的顶多也就是坚持的问题了。

三.读什么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狄慈根在他的《辩证法的逻辑》中也有这样的言论: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我以为学生读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时正确把握要领、体会内涵、理解意图,进而提高阅读效果,也就是下面要说的怎么读的问题了。

四.怎么读

阅读不同于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情感的体验。因此,阅读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读而有获,他们才能有兴趣读,主动读,课外阅读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呢?

朱熹在《训学斋规》一文中提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甚至在《朱子语类大全》中有这样精彩的描述: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老先生的精辟言论无不强调着学生阅读时动口与动笔的重要性。动口,就是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而动手我把它理解为做好读书笔记,要像赵树理“沙里淘金”般在书中圈圈点点,要响应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去对文章内容做一点点评、反思或怀疑,要牢记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训分门别类地做知识卡片,还要用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感悟写一点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范文第4篇

你们学校的运动会结束了吧?学习是否已进入了正常状态?你的阅读计划继续了吗?

上次我开了三十部外国文学的阅读书目,现将国内阅读的书目(现代,当代)三十部给你参考。

1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2<;;<;;徐志摩诗选>;;>;;。3宗白华<;;<;;美学散步>;;>;;。4李泽厚<;;<;;美的历程>;;>;;。

5林语堂<;;<;;生活的艺术>;;>;;。6余秋雨<;;<;;文化苦旅>;;>;;。7周国平<;;<;;岁月与性情>;;>;;。8周国平<;;<;;永恒之女性>;;>;;。

9傅雷<;;<;;西方美术名作二十讲>;;>;;。10<;;<;;丰子恺谈音乐>;;>;;。11刘再复<;;<;;共悟人间>;;>;;。12刘再复<;;<;;独语天涯>;;>;;。

13。钱理群<;;<;;周作人传记>;;>;;。14<;;<;;贾平凹散文选>;;>;;。15谢冕<;;<;;每一天都平常>;;>;;。16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17余杰<;;<;;香草山>;;>;;。18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9。胡茵梦<;;<;;生命的不可思议>;;>;;。20于丹<;;<;;感悟论语>;;>;;。

22于丹<;;<;;感悟老子>;;>;;。23。于丹、易中天<;;<;;从天空到心灵>;;>;;。24。<;;<;;余光中精品文集>;;>;;。25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26钱钟书<;;<;;围城>;>;。27刘晓枫<<拯救与逍遥》。28沈从文<<边诚>>。29<<矇胧诗选>>。30<<张爱玲小说散文选>>。

娴儿,我出的这书目可能与你们学校老师出的书目差别很大吧?什么郭沫若,鲁迅,,老舍,巴金的都没有。为什么?

因为这些大作家的作品对我们的审美,心性,修养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他们的人文精神有很重的政治因素,特别是郭沫若和鲁迅,对他们的作品只初略的了解,不宜多读,男同志可以对鲁迅进行深究,但女性最好远离他阴冷的色彩。郭沫若的真正成就是对甲骨文的研究。其文风其人品非常低劣。冰心老人的散文不错,可以多读。的戏剧可读。巴金的<<随想录>>不错!

写到这,我忽然想到开学初你阅读的<<呼啸山庄。>>,这部作品也是不适宜娴儿你这种心性的人阅读的。因为你所感受到的绝不是情感的美妙愉悦,而是灵魂的激烈震荡。常人所喜的温婉,雅致,娇柔在这里都成了一种苍白孱弱,不具价值的东西,留下的只有野性,扭曲,凝重,沉郁。压抑。。。。

这部作品中爱和恨以其超越了人类极限的强度被展示出来,炽烈的语言,暴烈的行为,疯狂的复仇,让人觉得心惊肉跳,撕肝裂肺。小说中主角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爱情,是人类中最扭曲,最疯狂,最仇恨和最有破坏力的爱情。

最早我阅读这部小说时,把希刺克厉夫面对奄奄一息的凯瑟琳时残酷的叫喊抄在了自己的笔记本里:"你现在才使我明白你曾经多么残酷一一残酷又虚伪。你过去为什么瞧不起我呢?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凯蒂?我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这是应得的,。。。。。你爱过我一一那么你有什么权利离开我呢?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和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而你,却出于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我没有弄碎你的心,是你弄碎了的,而在弄碎它的时候,你把我的心也弄碎了……我还要活吗?那将是什么样的生活,当你一一啊,上帝!你愿意带着你的灵魂住在坟墓里吗?!"。

当时我特喜欢这段文字,后来感觉这是一切爱情的描写中最令人心寒的文字,粗暴,残忍而又自私,对善良心性的培养是有负面影响的。不知娴儿对此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所以我建议娴儿最好不要阅读这类小说,读<<简爱>>也不要读<<呼啸山庄>>,读徐志摩也不要去读路遥。读林徽音也不要去读丁玲。

娴儿,林徽因是我最欣赏,最喜爱的中国当代的女作家,我认为她是中国当代的第一才女,第一美女。她和徐志摩的感情,她同梁思成的婚姻家庭事业,她同金岳霖的友谊,是中国当代最激动的感情,最美满的婚姻;最伟大的友谊!

西方有一位叫莎乐美的女性让尼采,里尔克,弗罗伊德三个男人"受孕"成为伟大的男人,东方也有一位叫林徽因的女性让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位男人"受孕"成为伟大的男人,而三个痴情的男人也成全了林徽因一世英名,每当我提到他们,我就会激动不已,就会心潮起伏;每当我想到他们,看到他们的诗文,。就会感叹高贵是不会从贫民窟里面,从暴发户中诞生的。就会感叹"穷养儿子富养女"这句话是如此的正确。。。。。他们是中国最后的贵族!

他们的诗文娴儿要尽快接触,特别是林徽音的诗歌散文,这对你美好心性的培养,对人文,气质,精神的修行是有大帮助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望尽快收到你的回信。

周国平散文范文第5篇

2.仰望诗意星空——2003-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印象赵雪源

3.新世纪文学选刊 随笔三则培根,何新

4.松林一夜斯蒂文森,罗务恒

5.春天(节选)乔治·吉辛,郑翼棠

6.远处的青山高尔斯华绥,高健

7.臧克家的诗

8.每刊每月一首大解,周亚,王冷阳,宋晓杰,海男,李少君,缪克构,李森

9.箱子岩沈从文

10.门克·莫利,夏月

11.草莓雅·伊瓦什凯维奇,韩逸

12.荷塘风起颜元叔

13.涂鸦时代

14.在玄武湖畔李金发

15.提醒幸福毕淑敏

16.张小娴小品选张小娴

17.万卡契诃夫,汝龙

18.真的故事莫泊桑,王振孙

19.阿内西阿美女皇后马里奥·贝内德蒂,刘家海

20.月迹新世纪文学选刊 贾平凹

21.孟婆茶杨绛

22."诗衷歌恸鲁川情"诗歌朗诵会

23.也许,道理就该如此陈春花

24.当城市穿越生命于丹

25.华老师,你在哪儿王蒙

26.摔碎的心佚名

27.孩子,请听我说黄伯平

28.齐鲁诗歌作品选江非,北野,田暖,张凌波,弓军,曹瑞欣,李云

29.李耕:燃烧,以自己的生命——李耕散文诗选

30.李耕:激情燃烧的诗人耿林莽

1.过法门欣儿

2.回头的浪子帕特里克·怀特,黄源深

3.生活在继续多雷斯·葛·哈里逊,孔耕蕻

4.我在哪里彼得·康得拉,杨国斌

5.每刊每月一首

6.林明理诗选

7."今"

8.菜菌河伯尔,贺骥

9.人的创造力巴山德,石海峻

10.论快乐钱钟书

11.书尤金

12.春来半岛余光中

13.夜行者梦语(节选)韩少功

14.高雅而潇洒的遁逃田中禾

15.燃烧的柴垛林宕

16.黄雀在后刘亚武

17.不该上镜乔迁

18.冤枉沈海波

19.蝴蝶,你是谁家的灵魂徐迅

20.梅在雾上睡楚楚

21.谁在大塘里唱歌(节选)方如果

22.新世纪文学选刊 给树留个杮子毛甲申

23.总有挥之不去的匡瓢

24.奔跑的树李广智

25.唯一的家周海亮

26.蓝海湾(外四章)——沉沙散文诗选

27.诗与思的成功组合——沉沙散文诗选读耿林莽

28.悬疑背后的自我救赎——电影《沉默的羔羊》赏析张颖

29.名人书趣雪焰

1.蓦然回首的刹那艾明波

2.陈雪梅诗选陈雪梅

3.陶永生散文选陶永生

4.春天的遐想泰戈尔,白开元

5.人:一种无常的存在室·阿罗宾诺,石海峻

6.光辉逝去尼赫鲁

7.希梅内斯诗选

8.林明理诗选林明理

9.每刊每月一首

10.读书[法]萨特,柳鸣九

11.雪鲁彦

12.我的迁悔(节选)列夫·托尔斯泰,佚名

13.案头清供张中行

14.静夜功课张承志

15.远方许达然

16.风中的芦苇梅洁

17.看画马克·吐温,卞慧明

18.有声电影老舍hHTTp://

19.拥堵的天堂路阿尔克·阿尔卡诺夫,李冬梅

20.美丽的茧简媜

21.不如归王怡子

22.与子同偕蔡碧航

23.她是如此陌生麦阁

24.天堂之门新世纪文学选刊 曹文轩

25.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东西

26.清明雨、月亮及其他——陈计会散文诗选

27.陈计会散文诗欣赏耿林莽

28.哀而不伤既纯且美——读川端康成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贺彩虹

1.一枕落花香刘鸿伏

2.雪松诗选雪松

3.王惠娟散文诗选王惠娟

4.影子波·普鲁斯,苗浡然

5.作家的自白(节选)切·米沃什,绿原

6.夜宿山中雅·伊瓦什凯维奇,韩逸

7.瓦雷里诗选

8.每刊每月一首

9.书朱湘

10.我与绘画的缘分丘吉尔,王汉文

11.四季生活沃罗宁,曹世文

12.雨的四季刘湛秋

13.受伤的芦苇陈芳明

14.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15.寂寞书院冷叶文玲

16.莽撞汉马可·布兰狄罗,黄嘉琬,黄后楼

17.谎言张森凤

18.谁是导演王立齐

19.姑苏看水张宏

20.埙陈娜娟

21.捻碎了夏天的最后一声叹息朱千华

22.四月阳明萧白

23.家庭琐记叶辛

24.新世纪文学选刊 七年,一辈子闵彩霞

25.桐花声里燕子飞郑小琼

26.时候不早了,坐锅周和平

27.在风景中且行且唱——郭风散文诗选

周国平散文范文第6篇

小学一年级,我的外公送了我人生的第一本书,内容已忘,只记得它是彩色的,图画书,它使我萌生了对故事和色彩的神往。

三年级时,父母带我去镇上,给我买了《365夜》,鲁兵主编,黑色封面。经常能想起这本书,之前一直如获至宝地保存着,可惜的是,搬家时,所有书都愣是让大人装到了一个大麻袋,之后搬到新家,我却怎么都不能从那麻袋里找回我的《365夜》了,有时兴起,会在网上搜这本书,可以搜到这样的介绍:“《365夜》(故事),使幼儿读物突破了只供孩子自己阅读的框框,首创了由父母读给孩子听的幼儿读物。这部书一出版就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舆论的重视,在1981年获全国儿童读物优秀一等奖。在城市家庭中影响颇大,成为普遍备用的书。”不过,那时我已不是幼儿,书是自己读的,以我看来,这本书不仅惠及“城市家庭”,对“农村”孩子也会“影响颇大”。

此外,若说小学时代对我“影响颇大”的,还有:经语文老师介绍,订阅《中国少年报》两三年,它打开了我的眼界,那时的我,不但爱看书,也喜欢开始写点关于书的残思断想了。

儿时的我,爱上书以后,便特别喜欢去外婆家,外公的床底下,一个大纸箱里,藏着大量的连环画,包括《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济公传奇》、《隋唐演义》、《三毛流浪记》等等,那时的外公,现在想来,很是重男轻女,表哥要看连环画,向来是可以随便拿的,我却不行,看本书,还得向外公写借条,一星期为限,到期不还下星期还没得借,也正是如此,我对看书,更是如饥似渴,直到看光了那一纸箱子的连环画,记得那时外公还封了我个“小人书大王”,经常拿我当教材教育我的那些哥哥姐姐要多看书。

小学四年级,我和班里的几个同学步行到离家还有点远的光明桥头,是为第一次出门买书,记得想买一本与语文课本配套的“词语手册”,记得那时作业总有一项叫“解词”,有了“词语手册”,就不怕有解不了的词了。到了桥头,找到了书店,却没买到书,只好失望而归。回到家,看到母亲买来一本书,竟是“小学生词语手册”,囊括了小学语文所有词语,着实让我转了好一阵子。这也算较早的教辅书了,那时课本之外也就一册“双基”(基础知识与基础训练)而已,不像现在这般残酷。大概也是这一年,我还是和那几个同学,步行到七八里外的红山买书,没找到书店,却在一地摊买了几本,除《小学生字典》外,竟有《古代诗词》、《李白纵横探》,那时的水平,着实还看不懂,却满心欢喜的买回来了,一直看了好几年才略懂。可惜的是,这两本书也都于搬家时丢了。如今的地摊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城里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卖书的摊位,但都时一些时鲜的杂志罢了。 

再一次记得是五六年级了,暑假,我和另一同学,共驾一辆自行车,去十余里外的坎山镇,在那里的新华书店和门外的书刊亭买了好些书,多半是些作文选之类的,看看别人刊登的文章都是怎么写来着,自己也开始想投个稿之类的了。

除了买书,必须提及的还有我的表哥。那时他自己虽不怎爱看书,但读书时,却经常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些书给我看,特别是《绿野仙踪》,讲的是小女孩多罗茜和狮子、稻草人、铁皮人结伴寻访奥茨国魔术师的故事,而今又买这本书读给班里的孩子们听,读着听着,仍觉特别亲切。表哥还订了《少年文艺》,每一期都带给我看,因此一当周末,我就去问他杂志来了么。此外,我还读过表哥借来的《萌芽》杂志,也零散购买过《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巨人》,以及《山海经》等书刊。那段日子,那些书本,让我度过了愉悦的年少时光。

初中时,订《春笋报》,时朦胧诗、现代派正火,一拨追逐风潮的文学少年也赤膊上阵,吞吐了一些新异蹊跷的文字,我也常常眼球发热,并摩拳试之。不记得什么时候了,曾邮购过《五人诗选》和一本朦胧诗研究著作,喜欢一切有关朦胧的东西,那时和班里同学去照相店拍几张艺术照都拍成朦胧的,朦胧的书,朦胧的岁月啊!

高中,忽神往“哲学”,专门去买了卢梭《忏悔录》(那时还把忏读作纤)后来又买叔本华的《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及朱光潜《美学书简》,这三本书的具体内容忆模糊不清,但足以让终生难忘,至少我开始接触“欲望、痛苦、悲剧、诗意、生存、美感、审美”等等这些借得珍惜的词。

有高燥,也有浅鲜,所以迷过一阵子席慕蓉,抄过几首汪国真,买过席的《写给幸福》和一本诗选,汪的一本《年轻的风》,都已不知去向,但席叫我至今喜爱桐花,汪让我记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倘有人让你惦着一种花、念出一句诗,足矣。

大学,借读王国维《人间词话》,做了大量摘记,虽只意会了一点皮毛,像“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三种境界”,却也深植于心。在大学附近的小书店里购《飘》、《百年孤独》、《简·爱》,品尝外国小说的魅力,再次翻读高中时买的《忏悔录》,始知“忏悔”的魅力。

大二时,受吴教授指点,借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又读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因此盯上了尼采,也盯上了周国平,后又在校内地摊购得周国平《只有一个人生》,这些书让我懂得自省、自明、自信。想当年对尼、周真乃饥不择食,求其书其文亦不厌不倦,哪怕见到他们的只言片语,也要复印了,待到尼、周的书遍布街市,我似乎再未正经翻阅过。

或是这一年,曾购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徐志摩等人散文集,叹过去“大师”太多,购贾平凹自选集之《闲人》、《油月亮》,又叹当今代“大家”太少。

那几年还读了加缪的《局外人》和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想及“荒谬”与“非人”、爱与永恒,我写下一句话:“有意味的小说形式就是意味着多种可能”。

大学时,还补习过“古典”,主要是“四书”及《老子》等。选读或重读了莎士比亚悲喜剧代表作,卡夫卡小说(《地洞》、《城堡》),米兰·昆德拉《为了告别的聚会》,都足以终生难忘。

工作后,购书越来越少,读书也越来越毛,记忆特别深刻的真的不多了。能想到的有:《卡夫卡全集》,《小王子》,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

周国平散文范文第7篇

自然与音乐的艺术启蒙

陈可馨是个热爱旅游的人,每逢假期,她都会尽量选择旅游。漫步于苏杭的大街小巷,青石板上的脚印是她探寻文人笔下纤美江南的足迹;行走在朔风凌厉、狂沙扑面的大路上,则让她感受到了刚健质朴的壮美塞北。每一种美都让她印象深刻,更让她对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感慨万千。

然而大自然的艺术只是美的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创造的艺术则是美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而音乐和文学则是她涉入和感受最深的领域。

获得缪斯女神的眷顾始于她六岁时与音乐的一次美丽邂逅,那时的她就开始有了像钢琴之王李斯特一样在黑白键上自由驰骋的向往,是钢琴开启了她生命中的另一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到格林卡的《夜莺》,演奏这些曲目不仅需要技法的成熟,更需要融入自己对生命的感触。与音乐的相融赋予了她一把解读文学作品细腻情感的钥匙。

儿时有一次,陈可馨在阅读米切尔的《飘》,读到郝思嘉一个人站在高楼,泛起了不尽的愁思时,心里起了莫名又难解的感触。当她怀着这种朦胧的感情去弹奏格林卡的《夜莺》时,竟弹奏得非常流畅,而就在那一刻,她竟全然领会了郝思嘉那种独特的愁思,难以言说的共鸣使得她心里一个难以解开的疙瘩在瞬间松开,那感受是十分美妙的。

就这样,她在音乐的世界里一路采撷自己倾心的芳香;同时,音乐让她有了脱俗典雅的气质,在自己的审美倾向上有了独特的选择,而诗歌散文成了她的最爱。读过的诗歌和散文常在钢琴的韵律中浮现,在心灵深处激荡着,深刻地影响着她的审美品味和语言表达。

清泉沃土里的茁壮成长

在幼时的兴趣阅读中,文学艺术的种子深深地埋进陈可馨心中。是一本本缩写版的文学名著让她爱上了文学。这种爱好最初的回报就是作文中的明显进步。同时,语文老师对她的文学才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有效指导,使得她在文字的表现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周末的兴趣特长班也促使她写作上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她对大量诗歌散文经典从喜欢到模仿,然后开始了独立的创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可馨有了更多的人生体会和阅读体验。从如彼岸花般纯美的《诗经》到如一坛清酒般醇美醉人的《饮水词》,无数古典诗词成为这粒种子成长的沃土,古典诗词中那或质朴淳真或热烈奔放或婉约清丽的情感滋润营养着她每一个情感的细胞。而《红楼梦》则让她对古典文学的感受达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那生动鲜活的人物,凄美动人的故事,雅致脱俗的诗句,给了她走进古典美学探幽抉微的入口,让她和她的文学之心一起,在古典文学的滋养下优雅地成长着。

张爱玲,这位旷世才女是陈可馨文学上的偶像。她独特的生活和爱情经历,她笔下平凡人惊心动魄的爱情与悲剧,都深深地影响着陈可馨的写作。此外,对萧红、毕淑敏等现当代知名女作家作品的阅读使得陈可馨对女性文学有了更加细致而真切的感悟,同时也丰富着她的语言表现方式;对沈从文、林语堂、余秋雨、林清玄、周国平等现当代男性作家作品的阅读则让她学会深沉地表达真切的情思;对托尔斯泰、契诃夫、司汤达、大小仲马、米切尔、普鲁斯特和川端康成等外国文学大家作品的阅读,则让她的文学视野更为开阔,生活观察力更加敏锐。

陈可馨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尝试后找到了自己最为擅长的写作文体―散文。难能可贵的是,她的散文,除女性文学典雅婉丽的特质外,又多了一份男性散文的隽永深沉,这就使得她的写作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笔、摘抄和博客都是表情达意、表现独特心路历程的有效载体。作为实验班的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陈可馨那颗充溢着文学艺术天赋的心,一直深受着雨露的滋润与阳光的照耀,幼苗终于在园丁的用心呵护与照料下茁壮成长为一棵挺拔秀美、风姿绰约的嘉木。

周国平散文范文第8篇

小时候,每逢父亲出差从外地回来,我最盼望的就是父亲带回来的一些少儿读物,诸如《三国演义》、《小兵张嘎》、《地道战》等等,一拿到手便如饥似渴地坐在地上读起来。待到入学读书之后,更是喜欢在文字与书籍的美妙世界里徜徉徘徊。至今还记得,为了买下《敌后武工队》、《吕梁山传奇》等,我还“挪用”了母亲给我去买菜的X;至今还记得,我把父亲不轻易拿出来的藏书《红岩》、《青春之歌》、《安徒生童话》等等,偷偷地藏在我的书包里,成为我爱不释手的读物。我喜欢书中曲折感人的故事和情节,更喜欢书中语言文字的生动和形象。中学时代,我有一本课外笔记本,里面摘抄了大量的语句和语段,这些都是我在书中读到的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文字。没有老师的要求,也没有家长的督促,全凭自己对文字的喜爱和迷恋。也许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上了写作,从模仿走上创作。我的作文开始被老师和同学好评,开始在学校征文中获奖。

到了我的大学时代,可读的书籍更多了,专业的、非专业的,文学的、科普的、历史的……我如鱼得水!当然,那时候谈不上博览群书,因为时间和精力,因为专业和喜爱,我更多的是阅读文学类的作品,更多的是一本多读,细细品味语言的魅力,用心感受文字的精彩。不可多得的文字和书籍,成为我大学时代奢侈的营养品,成为滋养我人生成长的阳光雨露。慢慢的,我通过读书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了语言欣赏和表达能力。我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在学校频频获奖,我也成为学校文学社的一员,成为校刊的主要编辑。

“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文字和书籍的滋养,人生很可能就会营养不良,就会造成精神残疾。我参加工作后,依然不敢放松对书籍的喜爱。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类的专业书籍,我读得更多,读得更细。最近,我在读《中外教育名家思想》一书,书中选取了孔子、朱熹、陶行知、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20位在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理论的创生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名家,对他们的教育思想作出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全面的阐释。他们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对我的教研工作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事实上,我在教学和教研上取得的些许成绩,除了在实践中反思提升,更多的就是获益于一直以来对阅读的喜爱。

当然,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和诗人,文学类的书籍,显然也是我的最爱之一,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类书籍。我读席慕蓉,读海子,读舒婷,读莫言,读周国平,读余秋雨,读余光中,读张晓风等等;也读近在身边的杨克、张况、包悦、盛慧、赵芳芳等等。虽然我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现代诗歌和散文,但关于唐诗宋词、古文观止之类的古典文学经典书籍,我还是常读常新,静心品读和感悟,并且,书中的许多思想精髓和美学价值,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没有经典文学书籍的阅读,没有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滋养,真的很难想像,信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我,业余文学创作还能不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