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国散文

爱国散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爱国散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爱国散文范文第1篇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百花园里,散文创作异彩纷呈,散文大家群星璀璨。朱自清就是这璀璨群星中令人瞩目的一位。他的创作,不仅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也为建立全新的“白话美文的模范”做出了榜样,在当时和以后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朱自清不仅是著名白话散文大家、诗人、作家,而且是家喻户晓的爱国学者和民主斗士,他是“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现代伯夷”。

朱自清最感动人的不是他的文字,而是他的气节。

朱自清长期患有严重的胃病。由于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和治疗,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彻夜的疼痛和呕吐。中年以后,他就是在病魔的折磨中,坚持进行大量繁重的教学、写作和社会工作的。朱自清是1948年8月12日去世的,6月间他的体重已经下降到了不足39公斤,但他仍然积极认真地上课,参加会议,伏案工作。

最感人的是,朱自清虽然是资深教授,工资很高,但政府时常缺额发放,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直线上升。为了笼络知识分子,政府故意给他们发放可以低价买“美援面粉”的配给证。朱自清当时贫病交加,家里孩子又多,这配给证可以说是救命稻草。

但朱自清深明大义,洞悉美帝国主义和政府的邪恶用意,出于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气节,他在送来的《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庄重地签了自己的名字,并当即命令儿子退还配给证。1948年8月10日,朱自清已在死亡的边缘,他勉强睁开眼睛,看着守在身边的三个孩子,握住坐在床边的夫人的手,一字一顿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的美国面粉。”

爱国散文范文第2篇

一、 情感美

祖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它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土,它是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祖国是一种魂,是一种流在每个人血管里,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光照千秋、与日月争辉的魂。面对祖国,唯有庄严而虔诚的膜拜。《祖国山川颂》之所以能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首先就在于它的情感力量。阅读全文,我们会感到每一段每一个字都放射着强烈的情感光芒。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火一般炽热的情感,大声地表白自己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风景和山河大地。接着把这个爱国主题具体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然后从人文视角,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最后,从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在这篇散文诗中,情感的强大性、独立性和外显性,都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久久难忘。如在“我爱祖国的文化”一段中,那“反复吟哦,悠然神往”的表述,简直让我们读者也不觉流下了眼泪;尤其在表达远离祖国时,怀念祖国是一种既痛苦又幸福的感觉,“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这种爱国的情感,没有真切的体验是难以形诸笔端的。

二、 意境美

散文诗的意境就是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其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其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祖国山川颂》就很好地达到了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诵读全文,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扑面而来,有全景式的描绘,有聚焦式的展示,无论是写意的祖国风貌图,还是工笔的四季景观图;无论是扬子江边的静听,还是登山途中的见闻;无论是海边浪花的飞溅,还是黄果树瀑布轰隆的巨响;都让我们感到意境的深邃而绵远。一幅幅画面,不仅蕴含着浓情,也蕴藏着哲理。如写春的勃勃生机时,将春天永恒、人世沧桑的哲理蕴含其中。“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则永远在循环不已。”它是那样真切地启迪着人们联想,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全文因情设景,因景生情,借景喻理,诗情、画意、哲理三者兼而有之,水融,创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三、 语言美

散文诗是语言的艺术,不仅要精确达意,还要与全篇意境谐调,意蕴一致,巧妙地绘形传神,更要注意音节的精美。《祖国山川颂》既写出了事物的形,又传出了事物的神,可谓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了生活中的本质之美。其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错综美。作者将诗和散文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将整句和散句相结合,长句和短句相结合,读来节奏鲜明,韵味无穷。二是语言的修辞美。作者将各种修辞手法调配使用,强化了形象的表达。作者娴熟地运用排比、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浓墨重彩地把祖国的美好表现了出来,激发起人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给人以鼓舞与自豪感。如“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比喻形象而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如“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着脚来遥望着东方,期盼着晨曦。果然,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拥吻着每一个树梢,它的笑是金色的”,漂亮的比喻、拟人,真的叫人过目难忘。

四、 结构美

爱国散文范文第3篇

“我”和小高一起前往宝石岛驻防。小高刚去黑龙江探亲,抱着1个纸箱回来了。“我”就有意同小高开玩笑,说纸箱里务必装着好吃的东西。小高却说,纸箱里装的是某些昆虫。“我”非常希奇。傍晚,到了宝石岛,“我”和小高去参加“尝瓜会”,大家一起品尝了岛上的第1个西瓜。“我”从“尝瓜会”上得知,原来,因为没有昆虫授粉,岛上种东西需要人工授粉。小高带昆虫到海岛上,是为了让昆虫给植物授粉,让植物比起来好地生长。

小高是一名驻守在海岛上的战士,他的任务是为祖国保卫海岛,建设海岛。小高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一丝不苟地执行自我的任务,尤甚想到了从家乡带昆虫来给植物授粉。这件事,充分地体现出他的爱国之情。

我现时没有能力为祖国作大的贡献,但我也可令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自我的爱国之心。

前一段时间,老师让几位同学办“爱国主义”主题的手抄报,其中就有我。回到家,我们几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地办了手抄报。我们精心地设计手抄报的版面,找到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散文、诗词和格言,一笔一划地抄写在手抄报上,还把插图画得非常漂亮。同学们那样做,也是热爱祖国的1个表现。我们现时就要有一颗爱国的心,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

爱国散文范文第4篇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笔下的这块“宝地”就是济南。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南依泰山,北傍黄河,其复杂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它独有的泉水丰富的特色和度冬如春的气候特点,是齐鲁大地上的一朵奇葩。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在这儿生活了四年,对济南的秀美风光钟爱有加,也特别享受在这里的生活。“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老舍在自己的自传里这样说。《济南的冬天》等系列散文就是在这个阶段酝酿创作而成的。

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笔下的济南是如梦如幻的,澄澈空灵有如处子;秀丽恬静有如韵致款款的古装仕女;温情脉脉有如慈爱体贴的母亲。然而当我们静静地读完老舍先生的《老舍自传》和《济南的马车》等一系列文章,会发现真实的济南呈现在老舍先生眼前的一切却并不是如《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中描写的那般完美,相反是有其“败陋”的一面的。济南的环境是这样的:“大路上灰尘飞扬,小巷里污秽杂乱,虽然天色是那么清明,泉水是那么方便,可是到处老使人憋得慌。”关于秩序:“到济南来,这是头一遭。挤出车站,汗流如浆,把一点小伤风也治好了,或者说挤跑了……”那么,是什么深深地迷醉了老舍先生,而使济南的景物给他这样妙不可言的美感呢?结合《一些印象》和《老舍自传》等资料,我们理解了老舍先生的两种情结,也就更好地理解了《济南的冬天》中的美轮美奂的景物。

一、乱世文人对恬淡生活的追求

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提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又用拟人显出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凸显了这个“理想境界”的舒适宁静。老舍在他的自传中写道“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的确,不管是一种文人气质使然,还是半世颠沛后对安全感地追求,他内心深处都有了这样一种对安适宁静生活的向往。

来到济南,济南秀美的自然景物深深地吸引了老舍先生,与童年时代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成年后的只身一人漂泊相比,他个人生活上也是趋于稳定安乐,而且这个阶段不管是任教,还是创作都进入一个成熟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特别是创作获得了大丰收,有小说《大明湖》《猫城记》和散文《一些印象》等大量的作品问世。“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所以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景物更多地呈现一种静谧之美,是那样的安然、宁静。

二、爱国深情晕染美景

济南自然景色的美丽掩不掉人为的“败陋”。对现实的不满,对当局的失望,必使这位经过了“五四”洗礼的进步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见解,鲁迅先生在两年后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忆》一文,这是以杂文的形式直接抒发要唤醒世人的写作目的。老舍在1944年开始创作的史诗式的巨著《四世同堂》,倾注了自己的一片爱国深情记叙了北平沦陷后,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百姓的不安、惶惑,更表现了中华儿女面对敌人的英勇无畏。

同样是为了唤醒这种忘却的记忆,出于一片爱国之情,而老舍先生在散文《济南的冬天》中却用了另一种方式:把济南的美描摹出来,告诉国人:我们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我们要去热爱她,保护她。于是先生把自己眼中济南的秀丽娇媚用生花的妙笔表现出来,甚至把济南人格化,把她写得娇美可爱,颇通人性。用“不忍得”把水写得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绿意。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如此充满灵性,可谓山含情、水含笑。老舍以“理想的境界”“宝地”对济南的山水极尽赞美,甚至对笔下的济南景物是那么怜爱,甚至请求老天对娇秀的济南给予呵护,“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热爱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溢于言表。是呀,那是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的母亲,一草一木总关情啊!那么娇美柔弱谁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要拼尽一己之力去呵护,使之不受蹂躏。那么情意相通这样带泪的微笑将使多少壮士扼腕叹息,立志奋起一搏啊。作者把济南的冬天描摹得美轮美奂,突出她与我们的情意相通,也是为了唤起人们“忘却的记忆”呀。

爱国散文范文第5篇

一、挖掘教材中民族语文文化的魅力

1.诗歌是我国语文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个篇章

新教材中每册均有诗歌单元,饱含着各种近于完美的诗歌范式:《诗经》中的《静女》以其质朴的风格成为我国古代四言诗的典范;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古代五言诗的典范;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是古代律诗的典范。而现当代的诗歌作品则代表着我国诗歌发展的新的成就。

2.古词代表我们民族传统语文文化样式的一种载体,是我国特有的形式

苏轼的“大江东去”和辛弃疾的“气吞万里如虎”是气势磅礴的豪放制作;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妩媚的婉约之作。这些都是语文文化中的瑰宝。

3.散文的创作在我国语文文化的百花园中是内容最丰富,形式也是最多样的

新教材选编了各种类型的散文典范。先秦散文为我国古代语文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初始的语录体散文到后来成熟的议论文体,无论是写作手法的运用,还是文章体例的创制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语文文化财富。先秦以后,光彩夺目的《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韩愈的《师说》是提倡朴质文峰的“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宋代散文则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对后世散文产生深远影响,如教材中选编的《六国论》、苏轼的《赤壁赋》等,从标题看,体例各异,写法多样,进一步丰富了古代语文文化的创作领域。

4.新版的语文教材还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时文,让语文的样式更加丰富多样

这些时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拉近了学生同时代之间的距离,着眼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这也是大语文理念的体现,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还有《工商文明的基因》《麦当劳的中国文化表达》等。

二、感受教材中民族文化的要素

1.语文教材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如今的职校学生未曾经历过战争,生活安逸,在他们的心中,对于民族大义、民族气节的等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缺少直观的理解和深入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努力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新教材中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化元素主要凭借以下几种方式体现:

(1)作家笔下记载的爱国事迹,文章中反映了不少爱国志士表现出的铮铮气节和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意识。(2)借助作家的生花妙笔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在内心升腾起爱国热情。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时,学生就在心中产生一种对壮美河山的热爱与豪情。同时新教材的许多课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文明史,让学生直接或者间接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辉煌文化,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极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

2.语文教材是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载体

语文教材是民主自由精神的载体。其实,追求自由、民主的赞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未停歇。新教材中表现这一主题的诗文不在少数。如李白的《将进酒》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也是民主自由精神的咏唱。诗的后一段突出反映了诗人追求向往自由的思想,追求自由的人格精神。又如,《祝福》对封建节烈思想的批判十分深刻,在祥林嫂的身上鲜明地呈现出对平等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雷雨》中的蘩漪等都体现了民族文化中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

3.语文教材是多种文化要素载体

新教材所选的篇目中还包含着多种文化要素。概括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民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形成的,印证着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沉淀了不少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在我们的新教材中有不少体现。其中既有专门介绍传统民俗的篇章如《景泰蓝的制作》,又有不少涉及民族习俗的课文,如《鸿门宴》中项羽、刘邦、范增等人排列座次就反映了古人在文化礼仪方面的知识,而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古代的民俗文化时时可见,林黛玉进贾府的沿路中所见的院落、牌匾、摆设反映了当时的民俗。而《故都的秋》中对老北京各种独具韵味的风俗描写,亦是让人回味无穷。

(2)教材中的政治文化。职校学生较之普高学生更早进入社会,因此,了解古今的政治文化,接受进步积极思想的熏陶,是十分必要的。新教材中的《六国论》等篇目,反映了以史为鉴,明乎得失的重要传统。再如《祝福》《药》中对封建制度和观念的批判无疑是对腐朽的封建政治文化的彻底否定。

深入了解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才能解读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才能丰盈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们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探索,让语文学习的视角变得更大,让大语文教学落在实处。

爱国散文范文第6篇

一、配乐朗诵,声情并茂

配乐朗诵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广泛,许多教师都曾用过这种方法来进行诗文教读。首先是诗歌教学。诗歌教学重在诵读,学生如果能读出诗味,读懂情感,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怎样能使学生读懂感情读出味道呢?那就是根据诗歌选择合适的音乐,让音乐带领学生进入诗歌,让音乐为教学设置一个最佳情境。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艾青的诗歌《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时配上轻缓又略微活泼的钢琴曲,教师轻柔而又深情地朗诵诗歌,学生跟着音乐跟着老师的声音便自然地走进了明月朗照的中秋,走进了酸甜的思念之中。紧接着让学生跟着音乐动情地大声地诵读,音乐此时自然能调动起他们的感情,帮助他们走进那种情境。如果没有音乐,不仅老师的朗诵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也很难在诵读中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不仅是诗歌,散文的朗诵教学也适于配乐。如本册第四单元多彩的四季,选择的是四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诵时也应配上合适的音乐。如《济南的冬天》可以配上钢琴曲《雪之梦》,这首曲子即舒缓又充满温情,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天充满温情的特点,伴随着音乐我们仿佛听到了老舍先生缓缓而有深情的讲述。而朱自清先生的《春》则更适合《雨中漫步》等更为欢快的钢琴曲,之后再让学生配乐朗诵。当然,学生也不必全文朗诵,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文中喜欢的段落朗诵,然后在全班交流。

总之,形式多样的配乐朗诵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而让语文教师头痛的学生语感的培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另外,关于音乐的选择,不仅局限于钢琴曲,各种乐器自有不同的味道,教学时可根据课文内容来选择。如讲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笔者认为用钢琴曲不当,似乎二胡的忧伤深情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件平凡小事中的拳拳父子情,因此笔者选择了二胡曲《睡莲》。当深情的音乐起伏连绵时,教师用最质朴的声音为学生讲述起一个最普通的父亲的“背影”故事,那朴实而真挚的情意就随之流泻而出了。

二、音乐导入,铺路搭桥

音乐最能启感,因而在教学之初,用合适的音乐作为新课的导入,能最快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最深刻地让学生感知情感。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萧乾的散文《枣核》,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因此,音乐导入时选择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先让学生体会中国人的这一份不朽的爱国情怀,再进入课堂教学,学生对这一情感的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如果觉得这首歌有些老旧,或者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那么刘德华的《中国人》或者SHE的《中国话》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听完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对歌曲的理解或者感受,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爱国,也更能体会这一深沉的情感。这样的引入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而本单元“爱国情怀”这一情感教育的目标也就完全实现了。

再如,苏教版选有《诗经•蒹葭》、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早被现代人谱上曲重新演绎过了,教师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歌曲导入。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就是琼瑶依据《蒹葭》作的词,以此引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抒发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深婉惆怅,更能体会那种缠绵悱恻又不折不挠的曲折追求,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中国古典诗歌恒久而常新的魅力。

另外,音乐导入也不仅局限于具体的某一首歌曲,只要用得合适,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教学这一单元课外时,何不使用一些音频声效来导入新课?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叫卖声、地方戏曲的几声唱腔、地方特有的乐器演奏声音或者民俗表演的声音……这些声音能引起学生对于民俗活动的记忆,使学生体会到民俗风情的魅力。所以,各种音乐或声音效果能很好地导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激起共鸣。

三、诗文吟唱,深化理解

音乐除了帮助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外,还能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向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尤其是现代诗歌和古诗文的教学,最佳的反馈方式就是“唱起来,唱出来”。之前提到的《诗经•蒹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有七年级上册选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自然不必说,因为有现成的曲调,上完新课让学生唱一唱,不会的跟着音乐学一学,再次体会其不老的深情,对于巩固学习成果非常有效。

对于其他诗歌同样也可以唱起来,怎么唱呢?自然,让学生谱曲难度较大,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选用合适的曲调,改变歌词来唱吧。然而选择曲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抒发伤情的诗歌却用欢快的调子来唱,自然就会成为笑话,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规范引导。

爱国散文范文第7篇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为语文学科受冷落鸣不平,一方面又为学生没有被家长逼着再多学一门功课而庆幸。但是在暑期,语文学科的学习怎么安排,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做个合理的指导。

高一升高二的学生,以扩大知识面为主,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一些学习建议:

一、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及美文、时文

比如,《把栏杆拍遍》,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了作家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文章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是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名篇。

二、观看几部优秀的励志电影

比如,电影《骡子的一万米》,讲述了辍学儿童罗子航在马菊兰老师的帮助下,捍卫和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故事。电影向观众诠释了这样一个主题:对于成功来说,坚持比天赋更重要,坚持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观看这类的影片,会让学生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坚持、拼搏等正能量,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关注优秀教育类电视栏目

比如,《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在首届《中国成语大会》活动中,全国各地有三万多名成语爱好者报名,上千人参加了初

赛,最后有36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十一场比拼,来自北京的杂志编辑唐蕊最终捧得本届大会冠军奖杯。观看比赛,会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更加重视语文学习,力争准确掌握和规范使用成语。《成语大会》的主题曲《相思成语》旋律美,歌词也美:“相思成语,道尽了感伤,千回百转,湿了谁眼眶,海枯石烂,地老天荒,血脉中流淌,最美的诗行。”

教育类的优秀电视栏目很多,如《开讲啦》《百家讲坛》《品味》等。《品味》是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栏目,每期精选一个主题,这些作品大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名言佳句,再配以古朴写意的水墨国画,沁人心脾的古典音乐,还有悦耳动听的名家朗诵,加上三维动画制作,品味《品味》,真是绝美的享受。栏目在向观众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精品魅力的同时,也彰显了一种高品位的精神追求,对于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审美情趣更具有显著的作用。

高二升高三的学生,在努力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在暑期,还应将精力放在2015年的备考上。

首先,客观分析语文平时成绩,找出弱项部分。山西省的高考采用的是新课标1卷,考题包括:现代文小阅读、文言文、诗词、现代文大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六大块。学生对各部分内容知识的掌握及应视技能的水平并不均衡。让学生对近几次的月考成绩进行一个科学系统的分析,计算和比较每一部分的得分情况。比如,大部分的学生诗词鉴赏部分较为糊涂,不知道如何理解诗词,也没有答题技巧和模式的专项训练,因而失分较多。

其次,集中精力进行小专题项训练。比如,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包括:成语、语病、语句衔接连贯、图文转换等,今年还增加了一个新题型:补写语句,难度较大。仅从成语的角度说,在平时的月考中,比如某个学生一个月以来积累了200个成语,但本次考试题中,一个都没出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遭受一些打击。而我们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积累是长期的过程,在成语这一块,必须系统掌握常见的易错成语,必须能够正确区分近义的成语。因而,在暑期,学生语言文字这块的积累还是要坚持的,可以每天做一些成语专题的练习,以练代记的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爱国散文范文第8篇

有人说,好的散文清新得像萋萋芳草,绚丽的如同璀璨的霞光,纯真得犹如初生婴儿般的吻,深邃得仿佛韵在骨子里的事。

巴金写的《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带我进入了巴金他心灵深处的那一片深深的爱国情怀,文中开头两段:说了故土对巴金的养育之恩,故土给了巴金的扶持?给了巴金的衣食?给了巴金的苦乐?给了巴金的亲人?给了巴金的朋友?给了巴金的幸福?给了巴金知识后痛苦的源泉……写的最后一段话: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又不得不爱你。这句话巴金把他的内心世界,说的十分透澈。恨他,是因为要离开他,却不能挽留住;不得不爱他,是因为巴金对故土十分的喜爱。矛盾的心理,不得不让巴金走进痛苦的深渊。

还比如说:读巴金写的《我的梦》,带我进入他那坚持写文章的理想。巴金他也有放弃的想法:有一个心理在阻挡他前进的理想,在敲击 他心中竖立的信念,在关上窗户,迎来“放弃”的客人,把“信念”赶走在门外。但是巴金从不受心中的阻拦,把那个阻挡的心理推开;把竖立的“信念”修的更加坚固;打开窗户,迎来“信念” 的客人,把“放弃” 赶走在门外。为了写出更好的文章,巴金放弃了常人所拥有的:光明?爱?自由?幸福,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全都抛弃了。而选择了整天在书堆中,勤奋的写文章,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不断的努力、坚持、奋斗、克服……我认为巴金他坚持写文章的想法是那么伟大!让我不得不十分敬佩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