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热爱祖国的诗歌

热爱祖国的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第1篇

最好的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定位准确,把自己放在不和任何人比较,不和任何潮流比较,也不和自己周围其他人比较的前提干着自己想干的事情,其实是十分快乐的。

比如写诗,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你不要和舒婷比,也不要和顾城比,更不要和北岛比。舒婷写舒婷的,顾城写顾城的,北岛写北岛的,你写你的。他们与你何干?他们与你的诗歌何干?他们进了文学史,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不进文学史是我们的事情。再晚一点出生的人,不要和西川比,不要和多多比,他们的诗歌翻译到国外,就让他们翻译去吧!我们的诗歌抒写我们的生活,抒写我们的心灵,抒写我们的家乡,抒写我们的炊烟和土地,抒写我们的父母和妻子,不是也其乐融融吗?

李海龙青年时代喜欢写诗歌,一直喜欢到今天,恐怕在西峡在南阳在河南甚至在全国,也是不多的。因为李海龙在写诗的过程中,没有从体制内得到任何利益,也没有从体制外得到任何利益,更没有在诗歌界得到利益。他像一个古代遗落在乡村的秀才,自己写诗自己读读,从这个过程里得到自己的快乐,也是一个乡村诗人最高的境界。他喜欢写诗,就像是有的人喜欢种树。写诗的快乐,种树的不能理解,种树的快乐,写诗的不能理解,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李海龙的诗歌,与其说是诗,而不如说是歌。他是一个歌者,在自己生活的时代,默默地歌唱着。温总理来到西峡,地方志会记忆,地方的报纸会记忆,那是官方的记忆,而李海龙的诗歌也会记忆,那是民间的记忆和歌者的记忆。官方和民间共同的记忆,就是历史,就是时间的片段,在很长的时间里也不会消失。就像李海龙在自己的诗歌前面写的话:谨以此书献给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新生活的人们一样,李海龙的诗歌是他挚爱祖国、挚爱家乡、挚爱新生活的写照。你走进他的诗歌,就可以看到一个生活在民间的中国人,并不因为他生活在民间,而减少他的热情和激情,甚至比许多生活优越的人闲适的人更炽热更澎湃。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第2篇

一、重视预习,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了解作者是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创作时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词及作者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词作辅垫。为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前,要重视并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例如学白的《渡荆门送别》,就可让学生谈谈诗人李白豪迈奔放的浪漫风格。学生经过预习,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培养了独立探究的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自我的空间。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叶圣陶先生在《小学生诗选·序》中写道:“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凭借,而最好的凭借便是诗歌”,“让他们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而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呢?那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1.图画展现。古人有“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的说法。在教学中,可采用直观教具,如幻灯片、图画等,变诗歌的语言文字为可感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驱遣他们的想象,使之进入诗境。如制作《汉江临眺》多媒体投影图画,面对这幅画面引导学生一同与作者远眺,领略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及积极乐观的情绪。

2.音乐烘托。让音乐走进古诗词,烘托气氛。如学习苏轼的《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在朗读中配以节奏缓慢、抒怀的古筝曲,让那赏心悦目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一个月光清寒的世界,与诗人一道“起舞弄清影”,共同体会“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聆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3.真情诵读。声音具有表情功能,能使诗词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听的人有更逼真、更深刻的感受,更好地激发人的想象。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有力,特别适合诵读。要指导学生在诵读中领悟古诗词的意境。诵读时要把握好节奏韵律,如:清新欢快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委婉含蓄的《醉花阴》,苍凉悲怆的《渔家傲》,沉郁顿挫的《春望》。

4.形象描述。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情地描述诗歌形象,同样能够诱发美感,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例如教《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用缓慢,低沉的语调娓娓描述: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词的境界。

三、品味佳句,积累语言

古诗词中有些名句突破了时间的囿限,仍然“存活”于今人的文章之间,表现了极强的生命力。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推敲,领悟诗人手法的巧妙。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不写依依不舍的情怀,而代之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李白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却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声音。更要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这些名句将积淀于学生的精神中,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

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国土辽阔,山川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还要让学生学习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权,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激励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钱塘湖春行》、《渡荆门送别》、《汉江临眺》等,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江域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阵同甫赋壮同以寄之》等则反映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就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祖国秀丽的山河,去体会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培养自己崇高的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审美能力。诗词教学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领域。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创设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热爱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第3篇

李白的诗歌在中华历史中成就最高,正是他的性格所致。他笔下的文字放浪不羁,毫无拘束,随心所欲的任他而行,变幻莫测又万变不离其宗,而他又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痛斥黑暗的权贵和残酷的社会,摆脱桎梏,追求心的自由。同时他又乐观向上,坐船荡漾,喝酒吟诗,不同于杜甫晚年的苟延残喘,李白的死也是干净利索,喝醉酒的他不慎坠河,连生命消散也是如此痛快,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

细品他的文字,像是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剑阁中融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夸张手法,凭借李白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将蜀道之难的险峻高大描绘的淋漓尽致。李白与大自然有着理不清的联系,他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加上他潇洒的性格,使他笔下的山水超凡脱俗,即使是苏轼对大自然的描写“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似乎也无法相比于李白,诗仙就是这样先声夺人,因为自由,所以他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游荡时间,造就他奔放乐观的精神,他的诗句,怎样一个雄奇了得。

李白一生的经历坎坷,他也有过报效国家的理想,但却因为权华富贵的黑暗而漂游江中,游历各地,李白自爱喝酒,一生嗜酒如命,甚至说过“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喝酒的人潇洒,没有杂念,饮酒时酣畅淋漓,下笔如神,纵使再多坎坷曲折,他乐观向上的性格,永远伴随他,选择自由。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第4篇

推广普通话演讲稿-中国人要说中国话

大家好!

“热爱祖国语言”,当听到这几个字时,不知你想到了什么呢?而我,脑子里又浮现了这件往事。

那是我读师范三年级的暑假,老师叫我参加一个香港旅行团的普通话培训班,当一个辅导员。当我们好奇地向他们提出为什么要来这里学普通话时,一位中年女教师向我们叙述了她的一段特殊经历。几年前,她到英国的某所大学探望一个中国的朋友,两人久别重逢,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有说有笑。这时,两位英国大学生兴奋地向她们走来,热情地向她们俩问好,还不停地说话。但遗憾的是,这对中国朋友一句也听不懂。是她们不会英语吗?不,是因为两个英国大学生说的是普通话。后来通过英语交谈后才知道,两位大学生在校进修中文,看到她俩满以为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却没想到遇上了既不会听也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英国大学生没趣地走了,只扔下一句话:中国人也不会说普通话。

这个故事,让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撼了,我也不例外。对啊,当今由于各种因素而促使了中国出现“英语过热”的现象,大大小小的英语培训班、英文学校等,还有不少的孩子冲着到外国学英语,甚至有的几岁就到外国学习。所有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不能不-一站在手,写作无忧!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思考:长此以往,中国人还会说中国话吗?

当这个培训班结束时,中年女教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真羡慕你,能和祖国语言一起成长。”

是啊,与她相比我真的感到幸运,但同时她的话却又唤起了我的另一段记忆。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给予了我一个赞美:你的朗读真好。这时,身边的同学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从此以后,我不断地练习普通话。就这样,掌声和鲜花一直陪伴着我,直到升上师范学校的那一年。

当时我参加学校举行的一个朗诵比赛,选取了台湾诗人舒婷的一首著名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练习了几遍后,凭着我的基础,自以为一定行了。当辅导老师检查时,我行云流水般念完,正得意洋洋时,老师说话了:“字音很准,如果能领会诗中的精粹,一定能读得更好。”我愣住了,但又好象明白了些什么。第二天,我便钻进图书馆,查阅了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凡是诗中我不懂的词语都一一翻阅。慢慢地,我仿佛看到了神秘的飞天舞;仿佛看到了一个名叫“中国”的巨人正一步一步地艰辛地向前走;仿佛听到了作者在竭力地呐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后来,我知道的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多。当我重新捧起诗歌一次又一次诵读时,每一次都有新的领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深深地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蕴藏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她以她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了五千多年,她以她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甚至全世界。

终于朗诵比赛开始了,我用我的理解饱含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我又再一次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但随着掌声走下舞台的时候,我知道:我和我热爱的祖国语言已经系上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

凭着这个结,今天我考取了普通话的一级乙等水平,我感谢我的老师。但让我更庆幸的是,现在的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看着孩子们,我像看到了自己在祖国语言陪伴下成长的经历。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不同样能让孩子们热爱祖国的语言吗?

于是,我以此鞭策自己。上学期,当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公开自己的教育教学座右铭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一句话:愿与我的孩子们共同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每一节语文课,我都和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祖国语言当中,与孩子们同喜同悲。我要让我的学生知道就像课文《最后一课》一样,当一个国家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时,就等于失去了尊严,让他们把祖国的语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祖国语言永远地放射耀眼的光辉!

朋友们,让我们都从自己做起,讲好普通话,到那时,我们就能大声地宣布:中国人都会说中国话!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诗歌教育 小学语文 表达情感 观念教育

每一首诗歌在表达自身字面意思的同时,都有引申意义,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经历等,所以说要做好诗歌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挖掘

爱国主义情感是维护我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基本情愫之一,从古到今一直是教育的主体情感之一,主要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1.热爱祖国的诗歌情感教育。诗歌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有正面直抒的,比如的《长律・》:“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直接描述祖国壮丽河山的处处风情;也有像陆游般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的:“位卑不敢忘忧国”,更有忧国忧民的遗憾:“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当然,低年级学生,对于祖国的概念都比较模糊,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需要老师在不同的诗歌讲解过程中慢慢渗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积累,学生逐渐理解爱国的意义,为立志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准备。

2.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都说诗人是孤独的,这种孤独的源头太多源自对故乡的思念,诗人们可能会面对一景一物产生思乡之情,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在诗人多愁善感的背后,是诗人对家乡浓烈的热爱之情,只有对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有这样深厚的感情,才会对家乡有无法忘怀的思念,才会由对家乡的热爱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在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诗歌中,有很大部分是表现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老师在诗歌教学中要结合作者的出生地及诗歌背景,为学生细化分析作者诗歌中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教育学生做博爱的人。

二、诗歌教育中对于情谊教育的拓展

1.亲情教育。对于孩子情感的教育,大致方向应该是奔着“真、善、美”去的,亲情是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能感受到的,在诗歌中描写亲情的句子能让孩子感受诗人绚丽多彩的表现手法,也能加深孩子对亲情的理解,比如“生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现了诗人异地过节时分外思念家人的情感。要教育孩子尊重家长,爱护兄弟姐妹,让学生理解父母亲的不容易,培养孩子尊敬家人的品质。

2.友情教育。“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他们往往是彼此互相学习和进步的小帮手,孩子们在朋友之间的相处中,自我价值得到体现,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诗歌中表现朋友之间友情的较多,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中将友谊的深厚程度实例化地和桃花潭水相比,又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将他乡遇故知这种人间四大喜事之一的喜悦之情写得恰到好处。学生在学习这些诗歌之后就有了比较,知道朋友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明白友谊的珍贵,就懂得了珍惜。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随着地球村概念的提出,人类对于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将环境观的教育贯穿课堂内外,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比如在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在感叹庐山瀑布美丽的景色,应该说一下如果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眼泪,就再也看不到三千尺的瀑布,也看不到银河落九天的壮丽。培养孩子珍惜水资源的觉悟,教育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不要浪费水资源。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好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是在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我们哪里还听得到鸟语之声?告诉学生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鸟类已经灭绝,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果我们不重视环境保护,墙里墙外的美丽景色就只能在画中看到。诗歌中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比较直观,是培养学生环境观的真实例子,以此教育学生再好不过。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是老师应尽的义务,诗歌中有大量的正能量的句子,可以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育孩子要有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勇气。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时,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的毕竟只是表面,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将引申意义和诗人的精神情感剖析给学生,让学生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理解消化。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步于诗歌,也要高于诗歌,将作者的性格特点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情况解释给学生听,并将爱国主义热情和“真、善、美”这种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情感展现给学生,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文敏.浅谈诗歌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2]韩梅.浅谈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2004,(04).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李白文化的由来 内容 现代价值

一、李白文化的由来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诗歌一千多年来盛传不衰,其传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堪称第一。明代的进步思想家李赞曾说:李白“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

一千多年来,李白其人其诗历久不衰的影响,已大大超过了文学诗歌的范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有的文化现象,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应不应当称为李白文化?或者说,一个人的影响能否构成一个文化单元?以个人命名一种文化是否妥当?笔者认为,文化有集群性、广泛性的特点,但文化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创造的,当某个人创造或者说参与创造某种文化,而这个具体的人又在其中起了主导的作用,这种文化以这个具体的人命名又有何不可呢?何念龙先生说得好:从李白所处的盛唐时代开始,与李白其人其诗相关的历代故事传说,甚至直到今天有关李白的文艺作品(如小说、电视剧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内容十分广阔、历史异常悠久的文化景观。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这几乎是一个绝无仅有、极为奇特的个案。从生时的无比辉煌和轰动效应,到死后广泛、巨大久远的影响,再加上历代文人和普通民众不停地对李白予以接受、阐释、传播,特别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美学理想对李白加以改塑、再创……所有这些,就传播地区之广泛、传播层面之多样性、传播内涵之再创性而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有哪一位文学家能与之相比较?何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产生影响之广泛和久远,的确是无人可比的特例。”

二、李白文化的内容

作为历史人物的李白,他的生平、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他创作的诗歌,是李白文化的原生体。李白在世时已经闻名全国,他的诗歌在全国各地传唱。李白去世后的千余年,其诗歌愈传愈广,人们在崇敬李白、接受李白、传播李白、研究李白的过程中,产生了对李白生平事迹及其诗歌进行研究的各种著作,宣传李白及其诗歌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还形成了崇敬李白的民俗文化,这些可总称为李白文化。按文化结构来说,李白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物质文化

能用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的物质实体,指在李白的遗迹游踪所及之地的纪念李白的祠堂、庙宇、雕塑及其传说、戏剧等。李白一生漫游全国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遗迹游踪,人民出于对李白的崇敬和怀念,在这些地方建祠、立庙,供李白塑像,挂李白画像,传说李白的故事,上演李白的戏剧;文人墨客前来凭吊,又留下怀念李白的诗文。经千余年来的积淀,形成了若干李白文化景观。

(二)行为文化

民众为表达对李白的崇敬之情,每年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李白的典礼和热闹的庙会。据马鞍山市的地方志记载:每年清明节有上万民众到当涂青山李白墓祭祀、扫墓。南宋绍兴年间,郡守赵松年规定每年清明节前一天为李白墓的扫墓日,此后当地士庶前往李白墓祭祀扫墓成为习惯性的民俗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在李白故里江油和李白的终老之地马鞍山,多次举行国际李白吟诗节、李白文化节,恢复了李白祭祀典礼和群众性的纪念李白的诗歌吟唱会。

(三)精神文化

李白之所以受到中国人民以至世界人民的崇敬,产生李白文化现象,是因为他光辉而传奇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的诗歌所表达的精神感动了人们。究竟李白精神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点:(1)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深情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国家统一富强,“寰宇大定,海县清一”,国泰民安。为“安社樱,济苍生”的宏伟抱负而积极进取,奋斗终身;(2)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关心民众疾苦,任侠好义,扶危济困;(3)刚正不阿,敢于蔑视权贵,笑傲王侯,同腐败黑暗势力抗争;(4)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5)热爱大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善于博采众长,创新独具特色的作品。

李白精神是李白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或者说是高层次的不可直接感知的抽象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李白文化的本质部分。李白文化的物质层面与行为层面是李白文化的现象。

三、李白文化的现代价值

李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提倡诵读李白诗歌,学白精神,弘扬李白文化,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重要意义。李白写了许多关心祖国命运、渴望为国效力的诗篇。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李白诗歌中充满人本主义精神,关心民众疾苦,歌颂普通劳动者的勤劳、质朴、好客等优秀品质,如《宿五松山下荀娠家》、《秋浦歌》、《越女词》、《赠汪伦》等,表达了对普通民众深厚的情感。李白视富贵如浮云,任侠好义,扶危济困,同情和支持弱者,而对于祸国殃民的腐败黑暗势力敢于蔑视,并与之抗争,表现了李白的铮铮铁骨。

李白的崇高品质和浩然正气当然是我们今天必须提倡的。2006年春,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将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头两条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李白的爱国爱民精神,正是中华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继承并发扬之。总之,我们的时代需要李白精神。

经千余年的积淀而形成的李白文化,不仅仅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体现出它的重要价值,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也能体现出它的重要价值。李白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即李白的遗迹游踪及与之相关的诗歌、传说,纪念李白的民俗活动都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都有吸引力,可以作为旅游者游览、观光、参与、考察研究的对象。李白文化中的最高层次――精神文化则是“李白文化之旅”的灵魂,使旅游者通过李白文化之旅感受李白精神,眼界得以开阔,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李白从小热爱大自然,崇尚大自然,酷爱旅游。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更是出色的旅行家,自述“一生好人名山游”,“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一边读书写诗,一边旅游,走遍了祖国各地,所到之处都是自然风光很美的地方,有些地方还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美丽的传说。这些本来就很美的地方,经过他那如椽之笔的描绘点染,再加上神奇的传说,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更大了。因此,李白文化旅游资源既是高品位人文旅游资源,也是令人陶醉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高度融合的特点。

四、结语

人类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凡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李白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李白文化不仅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有重大的作用和功能,而且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蒋志.李白与民俗文化,《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黄山书社.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第7篇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热爱祖国的诗歌范文第8篇

一、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学中引领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但是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中通过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对古诗词的轻视情绪在蔓延,或蜻蜓点水,或浅尝则止,其原因在于如下。

1.教师轻古诗词中思想文化的熏陶,重诗意翻译、字词解释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古诗词教学和白话文教学一样,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再简单地解释一下。这不仅有违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也不能让学生真正体味、感受、领悟中华古典诗词的博大内涵,以致引起学生厌学、轻学的想法。

2.受教学实绩考核的影响,教师重视阅读训练以应付考试,而忽略古典诗词的情感熏陶作用 推行课程改革以来,教学实绩考核的影响依然是笼罩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于是教师只看重书面考试,不重视小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诗词在丰富祖国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3.一些古诗词课堂存在教学方法枯燥、教学手段简单的现象 中华古诗词大多篇幅精短,却意境蕴藉而深远,可有些教师往往采用现代白话诗的教法,教学方法过于简单,了无意趣,也破坏了古诗词的意境美,古诗词课堂找不到因阅读思考而产生出的联想想象及思想情感的火花,空洞苍白,古诗词课堂变成了满堂灌、满堂考,古诗词失去了应有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词教学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每天诵读古词诗,如《小儿垂钓》、《村居》、《咏柳》、《望庐山瀑布》、《悯农》、《示儿》、《出塞》等,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意境悠远。这样日积月累,古诗词的熏陶会让学生慢慢产生兴趣。

2.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形式美 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是中华语言的精华,是思维的灵动,不仅内容庞杂繁多,语言形式也美丽多姿、绚丽多彩。古诗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句式多整齐划一,对仗工整,而词曲句式参差不齐,另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小学生接触古典诗词,课堂上可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非凡的魅力,有利于提高审美素养。如反复诵读中欣赏古诗词,会让学生产生音乐美,进而喜欢诗歌。如默写格律诗,会让学生产生形式美,如仿写古诗词,会让学生产生结构美,进而让学生尽情欣赏古典诗词之形式美。

3.重视诵读,体验古典诗词意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过程中要引领学生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大声朗读诗词,重视诗词的韵律与节奏,形成古诗词的音调和谐之美,或抑扬顿挫、或配乐吟唱,声情并茂直至熟读成诵。如教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时,可配上《阳关三叠》曲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感。

4.引领学生体味古诗词无尽的意境美 小学古典诗词教学中也可教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发挥想象欣赏古典诗词美妙意境。如何领略古诗词深邃优美的意境美?方法多种多样,如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赋予联想、想象、对比等法,学生就能体会诗词的情趣和意境,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形象的视听画面。如《忆江南》,多媒体可以展现江南初春春景,伴以音乐,配合朗诵,学生就很自然地进入了“忆江南”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