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种大蒜观察日记

种大蒜观察日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1篇

--蔬菜园里的微笑

朱宏

【产生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如今的学生可谓是五谷不分。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很少有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劳动的乐趣。然而,学生对于这种种植活动又是充满了兴趣,只是平时没有机会参与而已。记得在科学课上,有次种植凤仙花,同学们不时的会向我汇报他们的发现,他们的种植活动引来其他年级同学羡慕的目光,很多同学都来问我:“老师,我们也能种植凤仙花吗?”“凤仙花有什么用啊?”……看着他们期望的目光,我怎么忍心拒绝呢?于是我一个个的耐心讲解,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看着同学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在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何不让学生自己来种植呢?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锻炼,既获得了劳动技能,又开阔了视野,同时也获得了劳动和收获的快乐。我将自己的想法和校领导交流后,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专门规划了一个区域,建造了学校蔬菜种植园,并给每个班的同学划分了种植区域,让他们体验种植和收获的乐趣。

【活动价值】:

在孩子们眼里,蔬菜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一个个讲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的兴趣。但同学们对于蔬菜的种类、生长的特性、食物链的作用、环境保护、营养价值等的特殊意义等并不了解。通过主题探索,孩子们可以从家长、同伴、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来获得有关蔬菜的知识,并在小组观察、集体交流、亲子论坛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积极探索、相互协助、大胆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各种实践和体验活动中,也能够使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探索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题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主动去了解蔬菜的种类,探索蔬菜的营养价值等。

2、能用交流、谈话、实验、绘画、制作等形式进行表征。

3、在活动中能与同伴互相合作,细致观察,并积极参加各种制作和实践活动。

4、在活动中了解小草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实施】:

一、开辟活动基地--蔬菜种植园

1、开垦荒地

学校在路南校区有一块空地,原是杂草丛生,已闲置多年,经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没过几天,近半亩大的荒地就开垦出来了。

2、平整土地

由于在开垦的过程中,土地中布满了碎石,所以刚开垦出来的土地还不能马上种植,于是,在种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了第一次实践活动--捡碎石。同学们来到种植园后,马上积极的行动起来,有的同学用手搬,有同学拿来了簸箕和铁桶,更有的同学甚至掘地三尺,翻出了泥土里面的大石块。刚开始,还有同学怕脏怕累,可看到伙伴们个个干的热火朝天,不一会儿也加入了大家的行列,卖力的干了起来。

后来大家又多次去种植园劳动,每一次都情绪高涨,积极肯干。不久,一块平整好的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等待我们去种植各种植物。用了一节多课的时间,基本上把土壤表面的石头捡干净了。

二、种植青菜、大蒜、菠菜、萝卜、土豆、蚕豆等绿色植物。

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将种植园由全校各个班级认领一块区域,全由学生自己打理,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种植和收获的乐趣。

1、种植蔬菜

第一次种植是在九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综合时间活动课上,我们去种植园种大蒜和青菜。由于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种菜,好多同学都不知怎样种,七手八脚地乱弄一气,有些小组的同学把菜籽撒多了,只能用大蒜种子来充数,有些小组排列的很整齐,有些小组胡乱撒种,总之大家是各显神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播种任务总算是完成了。每个同学都动了手,有了初步的劳动体验。大家都觉得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接下来的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又种了萝卜、菠菜、香菜等。经过一段时间劳动实践,同学们渐渐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在我们已陆续种了大蒜、菠菜、青菜、萝卜、香菜等,蔬菜花色品种多样化了。

2、田间管理

如果说种植是短线活动,那么管理则是长线活动,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每班成立了“护绿小队”。“护绿小队”几乎每天都要到植物园去浇水,还要定期施肥、除草、捉虫、间苗等。每一次劳动都深深吸引着大家。大家每天都争先恐后地去植物园参加劳动。经过同学们的精心照料,种植园里已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青菜嫩绿嫩绿的;大蒜抽出了嫩芽;萝卜秧已有五、六寸高了;菠菜也长出来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同学们都笑了。

3、记录活动过程

光有观察还是不够的,为了能使同学们更加准确的掌握蔬菜的生长情况,我们给每班统一印刷了观察日记,其中包括同学们上网查找的有关所种植物的介绍、植物生长情况的记录、植物的花、植物的果实、植物的种子等,同学们把观察到的情况写成观察日记、体验日记,把自己劳动的过程、劳动的体会等都写成的文章,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三、进行资料整理、选题、再研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随时随地进行探索、研究,并且进行归类整理,以便选题再研究。

各种蔬菜种植的季节、管理及销售

我们在种植园内种了青菜、菠菜、萝卜、大蒜、蚕豆、小麦等植物。根据我们的实践活动,大致了解到这些植物生长规律:青菜四季皆可种植(只要气候不要太冷就行),生长期较短,但管理工夫必须到家,需要充足的水分,需施上适当的肥料,还要经常捉捉虫子。青菜还需移栽才长得大、长得壮。菠菜大约在九月中旬播种,三周左右就可食用,管理方便,不需治虫,只需施些肥料即可。萝卜大约八月下旬、九月上旬种植为好,(今年我们晚种了近二十天,虽然也生长得不错,可没有生长到最佳状态)管理要到位,方能生长的更好。大蒜八、九月即可播种,但对土壤的要求高,我校的种植园内的土壤不适合种大蒜。蚕豆在十月下旬下种,管理方便,明春方可收获。小麦在十一月中旬播种,管理方便,只需施些肥料即可,但生长期较长,大约明年五、六月才可收获。

【活动成果】:

那么,这么多的蔬菜该怎么处理呢?为此,联合学校大队部组织了一次“蔬菜品尝会”,届时将会请来各班的学生家长,由各班自己摆摊推销自己种的蔬菜。有些班级种出的蔬菜既新鲜,优美观,不一会儿工夫就销售一空,而有些班级的蔬菜平时由于疏于管理,销路就没那么好了,往往是无人问津。但无论怎样,结果并不重要,只要孩子去做了,即使不成功也没什么关系,他们在探索观察的过程中同样在积累知识。相信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蔬菜本身。

另外,我们还将带着自己种植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去“红太阳老年公寓”,让爷爷奶奶和我们一同分享劳动的幸福果实。这一活动得到了爷爷奶奶的高度认可。

一、活动设计与指导者

科学组、有种植经验的老师

二、活动人员

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及科学种植小组成员

三、活动时间安排

本活动历时一学年。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辛,从而达到珍惜和分享劳动成果的教育目的。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科学的分析问题、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种植实践能力。

4、通过蔬菜种植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通过蔬菜种植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6、围绕种植的蔬菜、花卉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7、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五、活动安排

1、活动对象:三、四、五、六年级各中队及种植小组成员

2、活动内容:把学校科学种植基地划分成11块(每块地插有中队牌),发放到每个中队负责。

3、活动形式:实行中队负责制。每个中对自己所属的方块实行四包:包种植、包培育、包管理、包收获。具体操作由科学种植小组老师组织学生实施。

4、活动要求:各个中队每天应安排队员值日(2个左右),负责对菜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和收获等。

六、成果展示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感受;体验;亲近自然;成就感;生活实践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注重在生活中感悟,在体验中学习,渐渐形成了“课程是一种对话”“生活是一本教科书”“参与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成长”的认识。在实践中,我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更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主动探究的精神,具体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让学生在参观访问中感受家乡的可爱

让学生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是我义不容辞的教育义务。我们栖霞是烟台市唯一一个内陆县市,人称“胶东屋脊”,不仅山川秀丽,自然景观值得观赏,而且被誉为“中国苹果第一市”,同时还是道教名人丘处机的故乡,有中国最大的地主庄园――牟氏庄园和滨都宫等旅游景点。可以说,在地域文化上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在实践活动的研究上,我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可爱的家乡”,下设四个子课题:《中国苹果第一市》《中国民间小故宫――牟氏庄园》《天然氧吧――牙山》《欢乐农家》。学生在调查访问体验中,积极地深入农家,做一天小果农,感受农民的辛苦,了解苹果的栽培与管理、农民的收入与快乐,亲身到蛇窝果品交易市场,亲眼目睹来自各地的收购人员对栖霞苹果的赞叹与需求,还能给果农与政府提出可利用的建议呢!从中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的自然景观与蓬勃向上,学生身为栖霞小市民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二、观赏自然景观,让孩子们在玩赏与创造中亲近自然

春夏秋冬,交替变换,大自然真是一部奇妙的天书。在实践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如,当金色秋天来临之际,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树叶吸引了我的视线,我组织活动去认识它们的名称,用孩童的语言去描绘它的颜色和形状,再把形态各异的树叶汇集起来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讲给家长和同学听;在“寻找四季脚步”这一专题研究中,学生分组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各个季节的足迹,到广阔的书海中查阅赞美各个季节的诗句,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春、夏、秋、冬,用自己的笔绘画一年四季。

三、在体验中成长,让孩子们发现生活实践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是我一贯倡导的实践活动方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往往会乐此不疲。比如,在《我与大蒜同成长》这一作业的设计中,我力求走进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的意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天用心去观察,去发现水生大蒜的变化及生长过程,对培育蒜苗的每一步骤和管理方法要记得清楚具体,对蒜苗在每个阶段中生长形态的描写要真实而确切。这些都要求以日记的形式出现,要有观察就有记录,日期要记清。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最后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日记。实践作业以日记的形式展示出培育蒜苗的全过程。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观察得细致,而且把观察到的进行了形象的比喻,闭上眼睛,感觉眼前真的出现了一片绿色的齐刷刷的小竹林,是那么葱郁,那么茂盛。看着学生的作业,我内心充满了激动。由此可见,要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主去发展。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带着问号在兴趣领域中遨游

“我们家最近买了一台饮水机。我每天都喝纯净水。”“我们家安了一台净化器。”“哎,你以为桶装水比自来水好吗?报纸上经常报道市场上假冒伪劣的桶装水太多,我们到底应该喝哪种水呢?”“你们家一桶水几天能喝完,过了期怎么办?”……课间,听到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关注、对周围事物的好奇,我感到欣慰,“我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吧!”我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针对水,大家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下自己的小组。其实,我的许多小课题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产生的,比如,“体验篇”中的“手的本领大”“劳动创造财富”“电视与童话伴随我成长”等。

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后,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发展个性的舞台,学生感兴趣的小课题也使我收获了许多惊喜。比如,学习完《赵州桥》后,学生对桥梁建筑感兴趣,我便围绕“桥梁建筑”开展了一次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老师、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查找资料,请教专家,忙得不亦乐乎;学习了课文《乌塔》后,学生对国外的同龄人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情况产生了兴致,我便开展了《中外儿童之比较》的研究;在学习完《长城》后,学生对长城的环保问题忧心忡忡,我便开展了《保护长城》的行动计划,大家通过上网、请教熟悉的专家、集思广益等方法,写出了一份份调查报告,有的还给长城管理委员会写了信。

在此过程中,我力争使活动情趣化,有力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锻炼了语文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勤学好问、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同时,我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精神更加饱满:每个学生又多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广大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享受成功的体验与快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使个性得以张扬。这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这其中,“自主”是关键,“合作”是保证。如今,学生已普遍有了问题意识,小组合作探究已初具规模,团结协作精神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注重把幼儿和教师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生成性课程资源纳入科学教育活动当中。挖掘幼儿蕴藏的课程资源主要应把握兴趣资源、经验资源、活动资源等方面,开发教师蕴藏的课程资源主要是生活经验资源、教育经验资源、偶发性课程资源等。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注重把幼儿和教师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作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与幼儿深层互动,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来源。 

 

一、努力挖掘幼儿本身所蕴藏的课程资源 

 

(一)应趣而生——妙用幼儿的兴趣资源 

幼儿虽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科学的思维和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当和幼儿们在一起时,经常会听到许多奇怪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水是从哪里来的,人是从哪里来的等,这些看似浅显的问题,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深奥的科学道理。也正是这些疑问,激发了幼儿无穷的探究兴趣,指引着他们向科学的殿堂一步步迈进。 

 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兴趣点,教师设计的活动才能真正受幼儿欢迎。如在自然角观察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为自己种植的大蒜长得高而洋洋自得,有的则因为大蒜长得矮而感觉委屈。幼儿因为大蒜的高矮问题发生了争论,有的说自己浇水多所以长得高,有的说浇水多会把大蒜淹死。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大蒜的生长速度呢?教师在发现幼儿的争论后及时介入,并让幼儿又翻看了自己原来的记录。结果,他们发现各自种植的大蒜是放在不同的地方,而且在同一天记录的时间里温度不同、阳光照射的时间也有长短。究竟是不是这些原因,将信将疑的孩子自愿分成两组进行了研究,一组把大蒜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另一组将其放在背阴的室外,每天坚持做观察记录,结果,他们逐渐发现了两组大蒜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生长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巧用幼儿的经验资源 

第一,从善用幼儿的疑问中生成。如在主题性科学活动“蚕的生长过程”中,教师让幼儿每人亲自养一些蚕。一个月后,幼儿带着自己的养蚕日记进行交流。教师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一个明确的再认识和提升。活动中,当教师回顾“蚕是怎样结茧并在茧里由蛹蜕变成蛾后飞出来”时,幼儿却提出:“他们待在茧里时怎么就会长出翅膀,变成蛾呢?”尽管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半天,可幼儿就是不能领会。由于蚕蛹蜕变成蛾是在蚕茧里进行的,幼儿无法用他们的肉眼观察到,而幼儿又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故对自己无法亲眼所见和无法亲自体验的现象很难理解。可见,仅仅靠语言传授是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的。解决的办法是根据这个问题制作一个电脑动画课件,把蚕在蚕茧里的生长变化过程制作成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让幼儿能够亲眼见识一下他们所感兴趣的这个过程。 

第二,从妙用幼儿的错中生成。由于幼儿思维发展不成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很多教师在组织幼儿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时“见错色变”,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其实,教师如果从教学过程中幼儿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妙用幼儿的错”这一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幼儿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将幼儿的错误转变成一个良好的教学资源,使幼儿从中获益。比如在“认识风”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大多数幼儿猜想扇动毛巾会产生风,扇动塑料袋会有风,扇动纸板会有风,而扇动小木片没有风。教师就让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许多小朋友验证后仍然认为扇动小木片没有风。原因是扇动小木片时风比较小,扇动的物体太重,因此不能明显感知。因此,教师就要换一些较轻的物体让幼儿扇,比如小纸屑,小木片把小纸屑扇得到处飞舞。由此,他们认识到“扇动任何物体都能产生风”。 

第三,从巧用幼儿的话中生成。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语,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活动出现一些闪光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比如在探究“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把海绵放进水里,发现海绵先是浮在水面上,过一会儿就沉进水中。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自言自语道:“海绵吸了水,所以沉下去了。”一句话提醒了教师,为什么海绵吸了水就会沉下去呢?为了给幼儿一个更高的探究平台,教师拿来了天平,让幼儿称一称干海绵和湿海绵的轻重,从而把探究“沉与浮”的活动引向深入。 

(三)与生活接轨——活用幼儿的生活资源 

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不仅为幼儿获得能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而且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意义。只有幼儿自己知道想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才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幼儿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科学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利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是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大力开发教师蕴涵的课程资源 

 

(一)挖掘教师的生活经验资源 

教师的人生经历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它就像埋藏在地底下的矿藏一样需要开采、钻探。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趣事去激发和感染幼儿,引起幼儿心灵的触动,促成幼儿科学灵感顿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活教师的教育经验资源 

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幼儿科学经验背景的调查研究。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一定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幼儿对要探究的事物的熟知程度决定他将要探究的程度。对幼儿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的主要概念、特征等方面的已有经验,并且还要了解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或事物(现象)的主要探究兴趣点。 

其次,教师应重视及时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资料反馈。在幼儿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和为幼儿提供反馈资料也尤为重要。它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一种必要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梳理前期经验和探究过程,作一阶段小结,进一步支撑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作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为幼儿新的科学概念和经验的建构提供支持。 

最后,教师应注重对科学活动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教师对科学活动的反思也是科学教育活动非常有效的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对过去活动的优点与不足加以归纳,这些归纳的结果都能成为教师新的经验和教学策略资源,为其科学教育活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教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成为下一次活动最有效的资源,促进科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 

(三)善于捕捉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偶发性课程资源 

第一,临场应变,适时利用。科学教育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不期而至的现象。对这些突发事件和偶然情境,有的教师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予以关注,并将其和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或者本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 

第二,筛选重组,合理利用。在一个真实的科学教育活动情境中,有时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有的与活动有关,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如幼儿突然萌生的想法和建议等;有的虽与活动有关,却阻碍活动的继续进行,如探究过程中幼儿因意见不同突然出现的纠纷等;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因素,面对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偶发性事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背景,先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活动原理对其进行重组。 

不是所有的现象和活动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教师的判断和选择在处理类似现象时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辨析出不适当的、毫无意义的意见,选择和强调与科学活动有关的那些意见,以促进科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晓晔,祝军.从各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纲要看幼儿科学教育走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张燕.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教育活动[j].科技信息,2008,(8).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色活动;实践活动;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令人头疼的难题。从学生的角度讲,习作教学“难”在没有写作兴趣、不知道“写什么”、到底“怎么写”;从教师的角度讲,习作教学“难”在常常是泛泛的、空洞的大讲写法,不仅束缚学生手脚,限制学生思路,而且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习作教学”这个难题呢?究竟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快快乐乐落笔,轻轻松松作文呢?在参与课题《农村小学无土栽培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并在一次次的"特色实践活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琢磨,使我对如何进行有效“习作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特色实践活动”的本质是“情知教学”

“情知教学”这一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冷冉老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说实话,过去我对它还真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以然。今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组织老师认真解读了冷老先生的先进教育思想,并脚踏实地开展了许多扎实有效的特色实践活动,才使我对冷冉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原来,通过“特色实践活动"来进行习作教学,其本质就是一种“情知教学”,即习作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靠平时学习生活的积累。

二、以“特色实践活动”充实习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经常苦恼没有东西写,“特色实践活动”可以充实习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在参与课题《农村小学无土栽培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时,我带领学生亲自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当第一次将可乐瓶制作成的水培器皿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时,只听“哇!”的一声,大家都睁大了眼睛盯着看,“太漂亮了。”“可乐瓶还有这用处。”“真不可思议。”“这是怎么做的?”……赞美声、询问声此起彼伏,我将器皿递给他们,大家争相传看,有的学生甚至像得到宝贝似的将它放在手上研究。我灵机一动,何不让这些整天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动手试着做做看,于是,我向他们下了口头战书:“谁能做出更好的器皿,我将给他照相并粘到展示栏里,还要推荐到学校去参加展览。”一听这话,学生可来劲了,纷纷要求我将制作方法教给他们。“教给你们制作方法?那还比什么,自己琢磨去。”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全班学生铆足了劲儿,时常会见到他们三五个聚在一起小声地比划、讨论着。比赛那天,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学生做的器皿各式各样,琳琅满目难以分出胜负,最后只好请课题组的老师来帮忙,最终,几位同学制作的水培器皿相继被选中,摆放在学校走廊的窗台上,得到大连市课题组有关领导的赞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同学和爸爸一起利用木板制作了漂亮的沙培器皿,被课题组选中,并参加了展览。看着学生丰硕的劳动成果,我不禁问了一句:“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简直比我做得漂亮多了!”可他们只是得意地冲着我笑,见此情景,我随口说了一句:“不愿说,那就写下来吧。”没想到这次学生写得很痛快,既没有咬笔头的,也没有挠头发的,总之,以往写作时出现的那些现象统统都不见了。我以为还会和以前一样像记流水账似的,令我震惊的是大家写得有声有色,还把制作过程中的感受、想法都写了进去,特别的真实,这是我没想到的。一位同学一语点醒了我:“老师,看来写作文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我觉得亲自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的事写起来感觉很自然,不再觉得无从下笔了。”是啊,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以往写习作时苦于没有东西可写,而冥思苦想去编造,现在参与了“无土栽培”的实践活动,让大家觉得素材到处都是:可以写栽培的植物,可以写教室、学校发生的变化,可以写在活动中的感受……总之,什么都可以写,习作素材随处可见。

三、以“特色实践活动”激发习作兴趣,解决“我要写”的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鼓舞并激发学生的内在写作动力,提高写作水平。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去做。第一,在习作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动手写作,多加肯定,少点批评。在点评学生习作时,尽量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只要发现学生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就给予赞美,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第二,“张贴展示习作”是激发学生写作的一个好办法。记得第一次,我将一位同学写的观察日记粘到展示栏里,身边就聚集了十多个围观的人,尤其是她本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其他同学也都向她投去羡慕的眼神,当时就听到有学生说:“下次,我一定争取也到这里展示。”这种鼓励的办法,大大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写、爱写。

四、依托“特色实践活动”讲解习作策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细心观察,写观察日记

鲁迅曾说:“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可见,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学生的习作尤为重要,平时我就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为习作奠定基础。

在学生对“无土栽培”有了兴趣之后,我鼓励他们将洋葱、大蒜、富贵竹等都尝试着进行水培。期间,我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并每天定时观察它们的长势、颜色等的变化,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还可以加进自己的感受、体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最初,洋葱的身体是紫色的,现在它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暗红色,而且,洋葱的底部冒出了几个小东西,它们是几根白白嫩嫩的根芽,其中一个根芽长得又细又长,像刺一样。其他的短‘刺’也在不停地长大。”

经过了一段时间对水培植物的观察积累,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一些进步,虽说不够完美,但从课堂表现来看,已经有了很大起色。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渐提高。

2.阅读“无土栽培”书籍,写读书笔记

在进行“无土栽培”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弄不明白的问题。起初,他们会跑来向我询问,但慢慢地,问我的人越来越少了,原来,他们找到了更好的老师――书,利用每周二借阅的时间,他们到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关于“无土栽培”的书籍,自己解决了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症”,效果非常好。从那以后,他们的读书热情逐渐高涨,后来,他们还把书中有用的知识记录下来。就这样,班里兴起了读书热,大家不再局限于阅读“无土栽培”类的书了,唐诗宋词,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学生的阅读面逐渐变得广阔了。而且渐渐地,写读书笔记的人增多了,大家抒发感受,广泛积累好词佳句,一年后,他们写出的习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空洞、假话连篇了,虽然不能称得上优秀,但很多都已经有模有样了。

3.参与管理,写亲身感受

很多工作,无法单独由一个人来完成,“分工合作”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还可以养成他们学会谦让、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因此,对于教室和走廊的水培植物,我采取完全放手的形式,从栽培到收获全部由学生管理,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亲身感受快乐与艰辛、亲口品尝成果,他们培育的作品既可以摆放在教室或是走廊的窗台美化环境,又可以成为习作好素材,可谓是一举多得。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做中观察,做中对比,做中欣赏,做中习作,做中提升。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劳动能力、审美能力,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班里的“习作小能手”这样写道:我们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参与管理。一段时间过去了,竹子已经开始长出新叶,我们加水时很细心,生怕不小心就把它的新叶弄碎了。看着叶子一天天长大,颜色加深,我的心里有着难以形容的兴奋。因为自己养的总觉得比别人的更美、更好。带着这份愉悦的心情,我们进行管理的劲头更足了。

总之,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借助“无土栽培”的有效契机,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孩子们在参与实际培养过程来写写活动体会、记记观察日记,交流活动感悟。这样,有了活动的依托,孩子们的习作便有了参照物,每天的内容都在不断丰富,他们的字里行间不仅有了花、有了叶、有了欢喜和悲伤,更多了一种责任感,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5篇

一、丰富的环境资源是种植课题的“热土”

我园是一所乡镇街道园,其中95%的幼儿来自于农村,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们深深热爱着乡土生活。园所周边有超级农贸市场凌家塘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学习种植、探索种植科学、培养探索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幼儿离“田园”教育渐行渐远。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探索和体验获得认知经验,获得能力发展。

二、在种植课程中,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随着种植课程不断深入研究,我与幼儿共同学习,积极发现,及时总结经验,寻找、摸索着有效教学策略。作为教师,在种植课程中培养幼儿“好奇爱探索,勤劳能动手”的品质,有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 “像根一样扎实”的学习

1、集体教学能有效引导幼儿建构认知经验。

集体教学活动既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策略之一,也能有效引导幼儿建构认知经验。为了落实“培养幼儿好奇爱探索”的课程目标,各班老师要根据主题课程进度和幼儿发展水平开展集体活动。如:在中班主题《冬爷爷的礼物》中,老师选择课程中的《凉拌萝卜丝》等活动。这种针对幼儿发展需要和主题内容,能满足幼儿关于种植认知经验建构的基本需要。

2、区域游戏能提升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为了激发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兴趣,我们把引导其主动亲近大自然作为突破口,区域游戏建构新知识,逐步提升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1)自然角成为幼儿兴趣的发源地。自然角的动植物为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提高幼儿动手探究能力。如:在豌豆发芽的实验中,幼儿发现豌豆在水里和泥土里都能发芽。有幼儿提出“大蒜种在水里也能长出绿绿的叶吗?”于是在自然角里,开展了水培和土培的种植实验活动。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不仅感受游戏活动的有趣和好玩,还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2)种植园是幼儿动手探索的自然大课堂。“种植园”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为种植实践课程服务。幼儿通过种植认知活动,对种植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春天,老师与幼儿一起参与种植活动,给花草树木浇水、捉虫,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秋天,当庄稼成熟时,老师便与幼儿一起收获,品尝葡萄、芦粟的甘甜,采摘扁豆、丝瓜、茄子等,感受丰收的喜悦,能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寒冷的冬天来临时,幼儿设法用布条、麻袋、石灰水等为树木穿上暖暖的冬衣、用自家带来的稻草给蔬菜盖上厚厚的棉被。我们的种植园满足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

3、家园共育拓展幼儿种植教育资源。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在开展种植课程的时候,邀请家长也能参与进来,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资源成为拓展幼儿种植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如:“家长代课日”,我们邀请家长当老师,与幼儿共同体验种植活动的乐趣;“种植日记”评比活动,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尝试关注一种蔬菜生长过程,有助于幼儿全面深入地观察记录,体验与蔬菜共成长的喜悦。

(二)“像藤一样攀登”的探索

我园的种植课程已经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了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经常学习理论知识,优化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满足幼儿好奇爱探索的成长需求。

1、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种植活动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课程”,课程目标就是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根据课程总目标内容,结合各年龄段幼儿自身特点,制定具体发展阶段目标。同时与家长探讨幼儿个性特征,各班老师再调整年龄段目标。在三级目标体系制定过程中,老师对种植活动目标维度更加清晰,能有效组织教学活动。针对幼儿的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都有具体的要求,更能带动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展示。

2、围绕活动目标来设计有效种植教学活动。

在种植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教学形式,而且要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联系的意识。只有做到心中有目标,才能将种植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来实施。比如:小班认知活动《南瓜黄》的活动目标制定为先引导幼儿愿意观察南瓜,初步了解其外部特征;然后幼儿在看看、摸摸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南瓜;幼儿喜欢吃南瓜,并了解其营养价值。活动环节设计围绕幼儿常见的南瓜食品展开,引导幼儿对南瓜认知兴趣,达成第一个活动目标。结合儿歌《南瓜黄》,启发幼儿在看看、摸摸中,具体形象地感知完整的南瓜外形特征和切开的南瓜内部变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完成了第二个活动目标。同时符合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的理念。通过以上环节,幼儿初步了解南瓜的营养价值,及时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萌发其爱吃南瓜食品的美好愿望。有效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满足幼儿的需要。

种大蒜观察日记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多糖;纯化;急性毒性;抑瘤率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659-03

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别名狭叶韩信草、并头草、牙刷草等,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干燥全草入药,本品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的功能,是一种常用中药[1]。研究表明,半枝莲水提物和醇提物有明显的抗肺癌、消化系统癌、肝癌、乳腺癌、绒膜上皮癌的活性。本研究采用Sevege法将纯度为30%的半枝莲多糖进行纯化,采用限量试验测定其体内急性毒性[2,3],并比较纯化前后半枝莲多糖的抑瘤效果,为半枝莲多糖药效学评价和抗肿瘤作用与免疫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KM小鼠,体重(20.0±2.0) g,雌雄各半。半枝莲多糖(纯度30%),徐州弘康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黄芪多糖(APS),由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提供;环磷酰胺(CTX),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61921;生理盐水,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921A14。氯仿,天津市耀华化学试剂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090820;正丁醇,天津市标准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091206;浓硫酸,哈尔滨市新达化工厂,批号101103;苯酚,廊坊市兴达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060213;H2O2,沈阳市新西试剂厂,批号20090711;葡萄糖,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0223;0.01 mol/L NaHCO3、0.001 mol/L EDAE、无水乙醇,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批号20091108;氨水,哈尔滨市新达化工厂,批号090524。

1.2 试验方法

1.2.1 半枝莲多糖样品的纯化[4-7] ①除蛋白。取半枝莲多糖5 g溶于100 mL蒸馏水中,将20 mL Sevage液(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4∶1)加入多糖溶液中,混合物剧烈振摇5 min后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水相反复操作6次。②氧化脱色。除去蛋白后的多糖溶液用体积分数30%的氨水调节pH 8~9,加质量分数10%的双氧水50 mL,置4 ℃冰箱24 h。③除小分子物质。采用透析法除去小分子物质。④醇沉。将透析过的多糖溶液经70 ℃减压浓缩至25 mL,待自然冷却后加入体积分数95%的乙醇调节乙醇体积分数为80%,放置1 d。⑤干燥。将沉淀用适量无水乙醇、丙酮洗涤,干燥后得棕黄色半枝莲多糖粉末。

1.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7-8]测定溶液中多糖的含量。①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量取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 μ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各1.0 mL,用蒸馏水补足至2.0 mL,加5%苯酚溶液1.0 mL混匀,迅速加浓硫酸5.0 mL,振摇2 min。用蒸馏水作空白对照,室温放置20 min,流水冲洗。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在490 nm处的吸光度。葡萄糖浓度在10~60 μg/mL范围内浓度(C)与吸光度(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图1),回归方程为A=0.013 C+0.028,r=0.997 9。②半枝莲多糖含量的测定[8-11]。配制浓度为100 μg/mL的半枝莲多糖溶液,精确量取1.0 mL,稀释后按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方法测其A490 nm,计算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1.2.3 半枝莲多糖溶液的制备 将纯化前后的半枝莲多糖加生理盐水适量溶解,观察溶液均匀度,以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小结晶颗粒的最大浓度作为半枝莲多糖体内试验的试剂[12],制成32 mg/mL的饱和溶液,并稀释成浓度分别为1、2、4、8、12、16 mg/mL的溶液。

1.2.4 急性毒性试验 选用体重(20.0±2.0)g的健康KM小鼠10只,雌雄各半,以800 mg/kg(32 mg/mL,0.5 mL/只)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每天2次。给药后观察7 d,观察期间逐日记录动物的毒性反应情况及死亡状况。

1.2.5 半枝莲多糖抑瘤率的测定 选用体重(20.0±2.0)g的健康KM小鼠150只,随机分为1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抽取接种第7 d的生长良好的S180荷瘤小鼠腹水(活癌细胞数>97%),3倍体积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按0.2 mL/只(细胞浓度约2×107个/mL)小鼠右前腋皮下接种,整个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0 min内操作完毕。小鼠接种S180瘤24 h后分别按400、300、200、100、50、25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半枝莲粗多糖和半枝莲纯化多糖溶液,以100 mg/kg黄芪多糖溶液和30 mg/kg环磷酰胺溶液为阳性对照,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连续给药7 d,1次/d,停药后次日处死,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半枝莲多糖的纯化结果

干燥后得棕黄色半枝莲多糖粉末0.3 g,收率为6%。按“1.2.2”的方法测定纯化后半枝莲多糖的含量,计算得到纯化产物半枝莲多糖的纯度为49.99%,比纯化前的纯度提高了19.99个百分点。

2.2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一日内两次腹腔注射小鼠半枝莲多糖800 mg/kg,第一天给完药时小鼠的活动能力和食欲有所下降,第二天即恢复正常。之后给药7 d内未见动物死亡,并且毛色、食欲均正常,无明显的机体病变。

2.3 纯化前后半枝莲多糖的抑瘤率

不同剂量纯化前后半枝莲多糖对小鼠S180瘤的抑瘤率结果见表1。在试验范围内,纯化前后半枝莲多糖的抑瘤率均随其剂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剂量为100 mg/kg时纯化前后半枝莲多糖的抑瘤率均为最高,此时半枝莲纯化多糖组抑瘤率为27.63%,半枝莲粗多糖组抑瘤率为46.85%,与空白对照、50、100和200 mg/kg半枝莲粗多糖组抑瘤率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纯化后半枝莲多糖的抑瘤效果明显弱于粗多糖的,原因可能是纯化过程中被去除的蛋白或小分子物质也参与或协助了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应用Sevage法除蛋白、双氧水脱色、透析、醇沉,纯化后半枝莲多糖的纯度比半枝莲粗多糖的纯度有明显提高,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多糖含量,测定时最好在20 min内完成,时间过长吸光度会有所下降。

急性毒性的测定可为新药研发过程中各种剂量、临床上的各监测指标等提供参考的依据。本试验中半枝莲多糖毒性很低,所以根据《药理试验方法学》中的要求仅采用限量试验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半枝莲多糖一日内两次给予小鼠800 mg/kg的剂量,7 d内未见动物死亡,并且毛色、食欲均正常,无明显的机体病变,这说明受试动物在此剂量下基本没有毒性反应,即可认为半枝莲多糖在800 mg/kg及以下剂量都是无毒的。

体内移植肿瘤试验观察到半枝莲多糖对小鼠S180瘤有抑制作用。连续腹腔注射给药7 d后,纯化前半枝莲多糖的抑瘤效果明显优于纯化后的半枝莲多糖,100 mg/kg半枝莲粗多糖抑瘤率为46.85%,而纯化后半枝莲多糖抑瘤率不符合关于抗肿瘤中草药有效性的标准(抑瘤率>30%)[13],故采用30%半枝莲多糖完成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少青,王 璇.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2] 祝寿芬,裴秋玲.现代毒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3] 徐淑云,卞如濂,陈 修.药理试验方法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 季宇彬,郭守东,汲晨锋. 野西瓜成熟果实中多糖的含量测定及毛细管电泳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5):1186-1189. [5] 李 姣,王 珂,王瑞坡,等.芦笋多糖提取纯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研究[J].食品科学,2011,32(8):65-68.

[6] 刘春兰,邓义红,杜 宁,等.香椿叶水溶性多糖初步纯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63-66.

[7] 徐翠莲,杜林洳,樊素芳,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分析鉴定方法研究[J].河南科学,2009,27(12):1524-1527.

[8] 刘晓涵,陈永刚,林 励,等. 蒽酮硫酸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枸杞子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 食品科技,2009,34(9):270-272.

[9] 余 薇,查文良,夏 勇,等.大蒜多糖组分B的纯化与糖含量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915-916.

[10] 王 丹,吕永磊,徐丽媛,等.人参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774-776.

[11] 黄生权,敖 宏,郭爱玲.真菌保健食品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7):76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