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吸血鬼日记

吸血鬼日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吸血鬼日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吸血鬼日记范文第1篇

2、完整歌词:

She got the call today, one out of the grey

And when the smoke cleared, it took her breath away

She said she didnt believe 'it could happen to me'

I guess we're all one phone call from our knees

We're gonna get there soon

If every building falls, and all the stars fade

We'll still be singing this song, the one they can't take away

I'm gonna get there soon, she's gonna be there too

Cryin' in her room, prayin' “Lord come through

We're gonna get there soon

Oh, it's your light; oh, it's your way

Pull me out of the dark, just to shoulder the weight

Cryin' out now, from so far away

You pull me closer to love, closer to love

Meet me once again, down off Lake Michigan

Where we could feel the storm blowin'

Down with the wind

And don't apologize for all the tears you've cried

You've been way too strong now for all your life

I'm gonna get there soon, you're gonna be there too

Cryin' in your room, prayin' “Lord come through”

We're gonna get there soon

Oh, it's your light; oh, it's your way

Pull me out of the dark, just to shoulder the weight

Cryin' out now, from so far away

You pull me closer to love, closer to love

Cause you are all that I've waited for all of my life

(We're gonna get there)

You are all that I've waited for all my life

You pull me closer to love, closer to love

Pull me closer to love

You pull me closer to love

Closer to love, closer to love, closer to love

吸血鬼日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吸血鬼日记 女性主义 角色 审美

中图分类号:J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07-02

《吸血鬼日记》根据美国女作家 L.J.史密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吸血鬼”形象始终鲜明地贯穿于此部电视剧中,故事以Elena、Steven和Damon 三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Elena徘徊在两个吸血鬼男孩之间的故事为主要情节演绎。整个影视剧有鲜明的黑与白的争夺,正义与邪恶的对抗,在此基础上,另一位特殊身份的女性形象女巫Bonnie也随之呼应。这部诞生在 21 世纪的女性主义电视剧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神秘恐怖的影视冲击,同时也完美地呈现出了有别于传统恐怖影视剧“女性主义文化”的内容及审美视角。

一、女性主义的概念及特点

西方社会对女性主义的定义往往有以下几种定义:1,女性主义指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应与男性享有平等权利的原则。2,女性主义是对社会生活、哲学以及伦理学的探讨,它致力于纠正导致压迫妇女以及轻蔑妇女特有体验的偏见。3,女性主义主张妇女具有所有的公民权利,这包括与男性一样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以及社会中的平等。4,妇女解放运动也称为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追求妇女平等权利的社会运动,要求给妇女同男人一样的社会地位,以及自由选择自己事业和生活方式的权利。

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为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传统美国影视剧及电影,一贯使用男人顶天立地的超自然的英雄形象征服世界观众。女性角色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女性角色被刻画成懦弱、自卑、依赖男人的形象。而21世纪以来,以《吸血鬼日记》为代表的恐怖小说,并没有把女性刻画成恐怖视角下的牺牲品,女性形象也趋于独立、自信,与邪恶对抗,成为凌驾于“恐怖”之上的主宰者。

二、《吸血鬼日记》中恐怖人物形象创作的女性色彩

电视剧《吸血鬼日记》不再依赖于男性主导的英雄主义为主要创作依据,而是把创作的思路延展到塑造更多独立自信的女性新形象中去。剧中大部分女性生活在共同相似的社会大环境中,并具有共同的生活阅历及世界认知观。多个女性角色之间不存在依赖,惺惺相惜,独立存在,相得益彰。整个电视剧无论是剧情的设定,还是整个故事的命脉走向,都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女性情感的发展,没有刻意把她们塑造成男人一样的高大形象,但却很好地展示出女性坚强独立,勇于应对生活困难的角色形象。剧集的女主角 Elena 被刻画成为一个不畏困难、不依赖他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善解人意、外刚内柔的女性形象。在这部剧集中,她痛苦地承受着父母的离世,难过伤心过后还要艰辛的照料年幼无知的弟弟Jeremy,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无论别人对她是心存友善抑或付出真感情,还是对她虚情假意、欺骗利用,她都坚定地对生活保有一w热忱的心。所有的委屈、难过、生活的种种不易都悄悄地写入她每天的日记本里。面对超出自己预想拥有超越人类特征的吸血鬼,在人类与非人类直接碰撞的时候,她一度无助、恐慌,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但是她选择坚强,选择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与邪恶和困境进行殊死搏斗,没有认输,没有软弱,没有想依靠别人帮助自己。一个坚强自信,勇于面对生命中一切负面因素的女性形象油然而生,这是一种人类最本真的人性的体现,伟大的女性主义光辉也因此闪闪发光。另一位女性人物Katherine,拥有着与Elena几近相同的迷人脸庞,作为一个跨世纪的吸血鬼,带有时代特征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人们透过一张年代久远的老照片,认识了她。紧随其后的是,她在电视剧中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在剧集里零零散散地穿梭游离,好似一场噩梦,一个久远的魔咒。Katherine 有主见、不依赖别人、聪慧、自私,她梦想着所有的男人都爱上她,占有欲和不满足感让她的灵魂坠入了无底的深渊。她具有作为女性的柔美特征,妖娆、深情,但是又狂野、独断、手段残忍、攻心于计。两个性格完全相悖的女人相辅相成,相生相克,遥相呼应,使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完整,极大地提高了剧集的观赏性。

《吸血鬼日记》这部电视剧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女性角色,女巫Bonnie。她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神秘的瀑布镇。她是Hopskin和 Benet 所生的女儿。Bonnie是Elena、Katherine的好姐妹,坚强善良,有爱心,作为女巫的后人,Bonnie学会了魔法,并利用魔法与黑势力对抗。然而女巫Bonnie并没有传统美国女巫外在的恐怖形象。传统女巫往往心狠手辣,热衷于整治善良的好人,坏事做绝。外表丑陋不堪,面色惨白,红牙利齿,头发蓬乱,长着高挺的鹰钩鼻子,手上留着长长的指甲,独居在深山老林里,没有亲友,来无影去无踪。然而女巫Bonnie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心中可怕女巫的形象。Bonnie心慈人善,忠厚老实,珍视友情。在剧集中,Elena与Katherine奋不顾身抢夺爱人,激烈的碰撞冲突频繁产生。可是Bonnie却从未与这两位她心中的朋友发生任何不愉快之事。正因为她内心质朴纯净,敦厚老实,才会把朋友之间的友情看作高于一切,对于她来说友情弥足珍贵。可以说,Bonnie彻底颠覆了过往人们心中恐惧的阴暗狡诈的女巫形象。女性主义的独立、坚强、不盲从、像男人般英勇的元素在一个女巫身上都得到了演绎。

三、 女性角度的审美创作

(一)女性角度的视觉之美

近年来,国与国之间各方面的交流与日俱增,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集越来越广泛。时尚、美学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各国的影视作品中。人们可以通过观赏影视作品直观地体察自己认为美的人与事。在《吸血鬼日记》中,主要演员都年轻貌美、高大帅气。Elena有着一头耀眼的迷人金发,蓝蓝的清澈眼睛,完美无瑕的皮肤,高挑显瘦的身材,是校园里万众瞩目的对象。每个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她的美好模样,所有男孩子也都把她看作自己最理想的梦中情人。可以说Elena的外表像极了超级女明星,满足了所有男女对美的期待。

(二)超越表象的内心之美

观看这部剧集的观众都会被Elena和Katherine的样貌之美深深折服。但是另一重要角色,大多恐怖题材影视剧都存在的女巫Bonnie的外表就看起来没有那么光鲜靓丽了。虽然超越以往恐怖影视中女巫的形象,但比起Elena和Katherine的外表,Bonnie的外在形象并非美女。她身材不高,]有光滑如雪的皮肤,也没有猛烈追求她的男生,但是内心善良的她,总是在别人陷入困境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毫不畏惧恶势力。女巫Bonnie赢得人们喜爱的还有她独有的超自然魔法,运用独有的魔法来挽救别人的性命,帮助别人走出困境,抵御邪恶的坏人的攻击。然而Bonnie为别人的义气付出,却使自己陷入了危难之中。所有的坏人都想方设法要得到她用来守卫朋友的奇幻魔法。Bonnie的美来源于内心最本真的善良,这给观赏影视剧的观众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真正的人性之美是来自于人们的内心,所以说所有的文学角色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闪光之处。女巫Bonnie的内心也恰恰满足人们所期许的审美标准。

(三)时尚元素之美

虽然是恐怖题材,小说及电视剧也涵盖很多惊悚的恐怖情节,但每一个人物的真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容纳于电视剧的各个场景、所有细节事物都是客观实在的。一部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剧集势必要汇聚具有时代色彩的闪光特点。在电视剧中,让所有年轻观众为之着迷的还有必不可少的各种流行元素。剧中各个角色使用的最新最酷的时尚单品,带给年轻人一种现代流行的体验。剧中拥有人类无法得到的非凡的超自然魔法的吸血鬼们,有着人类无法超越的超能力、快速解决困难的能力、容颜永不老的法术,这些我们人类看似怪异的种族却个性鲜明地生活在人类之中,跟我们的生活共进共退,这些都为年轻人塑造了崇拜幻想的偶像形象,给年轻的观众带来了一场新奇非凡的时尚盛宴。

四、 结语

当今世界处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新时代里,时代的进步当然少不了女性为之付出的巨大贡献。女性不再被人们看作男人的附属品,女性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能力与日俱增。女性地位越来越高,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也不断向前推进。任何一种影视作品都离不开女性角色,但恐怖题材的作品并没有弱化女性角色,把女性的柔弱作为恐怖的切入点。而是利用恐怖元素塑造更多积极正面的女性新形象,为我们的恐怖影视剧欣赏开辟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周望月.从接受美学理论看小说《女巫》[J].名作欣赏,2014(6):98-101.

[2]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丁杨.美剧《吸血鬼日记》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J].东南传播,2013(8):108-110.

吸血鬼日记范文第3篇

在青少年领域引发狂潮的热门美剧《吸血鬼日记》中年轻的三位主角,似乎相当看重中国市场。元旦期间妮娜和伊恩才在上海与中国观众见面,另一位男主角保罗,就紧随其后来到中国,在上海参加完商业活动,快速转战北京,在搜狐视频与粉丝亲密互动。

保罗还没出现在活动现场,场内少女们就准备好了被偶像接见,一个个手捧鲜花满脸春风翘首企盼着。下午2点,她们的保罗终于出现,看上去比剧中清瘦,热情地和粉丝打招呼,换来无数欢笑和叫嚷。作为一个初来中国的外国偶像,只要他随便说几句不标准的中文,女生们就会用尖叫声刺破屋顶。

女粉丝们教她们的保罗用中文说“吸血鬼日记”。但保罗的“日”字却怎么也发不清楚,于是他“日”一次,现场就大笑一次;再教一次他怎么“日”,于是保罗就再“日”;可能他也有点紧张,还是“日”不准,现场就继续大笑,丝毫不烦地再教他“日”……这样“日来日去”几次,虽然最终保罗也没有真的“日”准,但是显然双方都得到了极大的快慰。

粉丝见面会在这种狂躁氛围中进行,终于到提问环节。保罗的轻松随意,让现场气氛好极了。一位影迷提问完,瞬间被人群淹没,保罗立刻指着她说:“啊,她是个吸血鬼。”

“你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吸血鬼?你遇到过真的吸血鬼吗?”

“我相信很多超自然生物,不过我可没见过真的吸血鬼,你可以介绍个给我认识吗?”

“我发现,保罗本来就有两颗尖利牙齿。”

“没错,你们看,我觉得《吸血鬼》剧组选我,也是为了节省预算。”

“今天既然来了,来点Stefan的段子吧。”

“哦,Stefan……那我就准备开始哭了,Alina为了Damen抛弃了我……呜呜呜……说真的我最喜欢Stefan变得沉沦的那部分,他放纵自己,成了一个无情的开膛者,放纵自己对人血的欲望,这很特别,我很喜欢。”

“你能说说中国影迷和美国影迷的区别么?”

“嗯,中国影迷,他们说中文。而且,他们比美国影迷更爱我!”

“你喜欢中国女孩么?什么样的女孩?”

“我喜欢中国女孩……不过面对着摄像机,我打算说,我喜欢像我老婆那样的女人。”

“你吸血鬼的造型那么性感,你在卧室里也玩这些么?我说的是,角色扮演。”

“啊,我还是不回答这样的问题了……天哪,这个问题……中国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

“我是从加拿大来看你……”

吸血鬼日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吸血鬼;崇高;本能;审美文化

吸血鬼文化一直是西方艺术家们所钟爱的题材,自从1913年第一部关于吸血鬼的影片《吸血鬼》开始,吸血鬼的形象就不断地出现在电影中。2008年,一部小成本制作的影片《暮光之城》成了当年影片的票房黑马,之后的《新月》《月食》和《破晓》使新一代的吸血鬼形象风靡全球。2012年,《暗夜传说4》再次引爆好莱坞的吸血鬼狂潮。除此之外,吸血鬼形象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电视剧《吸血鬼日记》也成为全球青年观众所追捧的热剧。从审美心理根源来看,吸血鬼的文化之所以在西方影视中长盛不衰,除了和西方民族古老的“嗜血文化”有关之外,还和西方审美历史中对于丑和崇高的热衷有密切关系,有着深层次的审美文化内涵。

一、吸血鬼的起源

吸血鬼最早的起源和宗教有关。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中记载,被逐出伊甸园之后,亚当和夏娃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该隐由于嫉妒弟弟受到了上帝的喜爱残忍地将其杀害。上帝为了惩罚该隐把他变成只能在黑暗中过流浪生活的吸血鬼,必须靠吸食人血为生,且永生不死。另一种说法同样源于《圣经》,该吸血鬼的原型是耶稣的门徒犹大,据称犹大被耶稣的责备刺伤了虚荣心并决心报复,于是以30枚银币出卖了耶稣。而上帝为了惩罚他的罪过就让他在死后变成了吸血鬼,永远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此后,关于吸血鬼的传说蔓延开来,尽管事实的真伪已经无从考证,但关于吸血鬼这一传说却经久不衰,在数百年的流传中历久弥新。

吸血鬼形象出现在艺术作品中是在18世纪到19世纪末,浪漫主义思潮的风行使得关于吸血鬼的文学、戏剧作品大批涌现。1872年英国作家乔雷・法纽的小说《卡米拉》是第一次比较具体地描写到吸血鬼形象的文学作品。而1897年斯托克的《德拉库拉》则为吸血鬼形象翻开了新的一页。这部小说中,作者斯托克对作品中的吸血鬼德拉库拉伯爵进行了充实而细致的描绘,勾勒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吸血鬼形象。“伯爵还是躺在那里……原本苍白的皮肤看上去也有了点血色,嘴唇也比以前更红了,而且上面还沾有鲜血,这些血顺着他的嘴角滴下来,落到下巴和脖子上,那双凹陷暴怒的双眼像是镶在一堆浮肉里面,因为他的眼睑和眼袋部分都肿起来了。”[1]正是这部小说,真正确定了吸血鬼的形象。此后,吸血鬼不断地在文学中出现,如英国诗人科勒律治的《克里斯特贝尔》、济慈的《无情美人》和《拉弥亚》,波德莱尔的《吸血鬼的变形》、安妮・赖斯的《肉体窃贼》,等等。

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关于吸血鬼的影片是1922年根据19 世纪爱尔兰作家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改编而成《诺斯非拉图》,影片中吸血伯爵脸色惨白,长着尖尖的蝠耳、和长长的獠牙,这个丑陋、恐怖的吸血鬼形象宣告了吸血鬼电影时代的到来。此后,关于吸血鬼题材的影片一直是西方大银幕上异常活跃的内容,如1992年的《吸血惊情四百年》《刀锋战士》系列、《德拉库拉3000》《黑夜传说》《暮光之城》系列、《吸血鬼编年史》《吸血鬼日记》等。吸血鬼形象经理了数百年的演变,最终由恐怖、可怕、阴森的负面形象演变成了现在英俊、多情、拥有无限超能力的贵族偶像级的正面形象,这种形象的转变改变了人类对于吸血鬼的认识,更激发了对这一古传说的再审美。

二、银幕吸血鬼形象的审美内涵

(一)崇高与丑――西方审美文化的根源

从审美文化的根源来看,和东方审美文化偏重于优美的习惯不同,西方审美史上对于崇高和丑有着独特的爱好。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提出的是古罗马时期的朗基努斯。之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从对象形式和主体感受两个角度更为具体地分析了和崇高这种独特的审美范畴。康德指出:“崇高是那种哪怕只能思维地表明内心有一种超过任何感官尺度的能力的东西。”[2]可见,所谓崇高的东西在形式上是超出人类感官所能把握的尺度,这种超出人类感官极限的东西使人在面对审美对象的时候升起一种从恐怖到敬畏再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正如康德所说:“美是一种积极地愉悦,崇高更多的是惊叹或崇敬,这就可称作消极的快乐。”[3]这种“消极的快乐”使得在西方审美史中,关于表现丑和崇高的内容备受青睐,如古希腊的雕塑《拉奥孔》,表现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两条巨大的蟒蛇缠死的恐怖瞬间;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雕像则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凝视前方;1857年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以描写城市中的阴暗与丑而闻名。波德莱尔真正赋予了丑以审美的意义与价值,打破了传统的善恶观。在吸血鬼主题影片中,吸血鬼往往有着苍白的脸、消瘦的身体,长着獠牙,有着尖而长的指爪,它们以吸食人的鲜血为生,在吸食鲜血时露出着狰狞恐怖的表情,怕见阳光,终日与黑暗为伍……当银幕上出现这种丑陋而神秘的吸血鬼形象时,除却恐惧,我们又不由自主地被深深地吸引,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总想去探寻吸血鬼这个神秘的世界。正如席勒所说:“人性有个普遍现象,就是难过、可怕甚至恐怖的事物,对我们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痛苦和恐怖的场面,我们觉得既憎恶,又受吸引。”[4]

(二)生与死――本能与潜意识的审美心理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学角度解释了人对恐怖与暴力影像热衷的原因。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根源来源于人的本能,本能是一种内在动力,这种内在的动力推重着人类的一切行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表现为生存繁衍的欲望,死本能表现为一种求杀的欲望。求杀的本能与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就转而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得到了替代性的满足,这种审美心理导致以暴力和恐怖为特点的吸血鬼形象一直活跃在西方艺术领域。正如18世纪9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哥特小说。哥特小说在情节上注重渲染暴力与恐怖,以社会、宗教和政治中的黑暗与丑陋为主要表现的对象,并通过对邪恶与黑暗的刻画来揭示人性的阴暗面,而这种主题恰恰是吸血鬼文化的重要特征。

此外,如果从潜意识的角度来分析,吸血鬼在吸食人血时所表现的纠结与挣扎也反映出人类潜意识中时时想满足感望与时时要遵从理性道德强制的痛苦与无奈。《夜访吸血鬼》中,路易作为正义的吸血鬼,在生存和良知中苦苦徘徊,痛苦地压抑着对鲜血的欲望和吸血鬼的本性,他内心抗拒杀人,但又难以自控,时时受到吸血本能的诱惑,最终吸食了人血,但尚未泯灭的良知又使他怀有深深的罪恶感。同样,电影《暮光之城》中,爱德华第一次看见女主角贝拉时,就强烈地感觉到贝拉之血的诱惑,以至于当爱德华和贝拉相爱以后,需要时时刻刻克制自己吸食人类鲜血的欲望与冲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解构权威、挑战传统的非主流文化在艺术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这种极具叛逆精神的颠覆性文化和吸血鬼精神一一契合,更加符合大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审美要求,表现出愈加鲜活的生命力。

(三)光与影――对未知世界的想象驰骋

不可否认,吸血鬼主题影片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由光与影所带来的丰富奇妙的艺术世界,这种由数字技术带来的奇特视觉享受加上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神秘莫测的鬼魅世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满足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求。电影中的许多鬼魅恐怖影像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美的”,正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我们对于电影画面形式感的审美需求。正如学者钟友循所说:“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影视自身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及其宽广的胸怀,使它完全可以把世界上一切美的东西全部都容纳进来,变成自身有机的血肉,从而构筑出一个美的天地,形成一个‘美的大展汇’。”[5]在吸血鬼影片中,华美的服饰、优美的景致、漆黑的暗夜、奇特的妆容、诡异的音乐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吸血鬼栖息地――哥特式古堡,逐一满足了观众对异教文化的窥探和猎奇,再借助于特殊的电脑技术,吸血鬼的形象以更加千奇百怪的形式呈现出来,人们对吸血鬼世界的各种想奇思妙想也都通过电脑特技化为真实的电影画面。如《刀锋战士》《V字特工队》《暗夜传说》等影片融血腥、暴力、爱情、特技等多种元素于一炉。而到2008年的《暮光之城》,又融入了时尚迷人的偶像色彩,卡伦家族的成员都有着神秘高贵的气质,男主角爱德华更是英俊迷人,冷酷而又多情,不仅拥有超能力,还能在关键时刻拯救自己的爱人,满足了观众对于情感的心理渴求。在人类强大的想象力推动下,电影中的吸血鬼形象有鲜明的形象、华美的场景、悦耳的音乐和曲折动人的情节,融合了画面元素、声音元素和情感元素,从视觉、听觉和情感多方面刺激大众的审美感官,全方位地调动人的想象力,无限扩大了观众的审美感受。

(四)爱与救赎――人类审美精神的永恒主题

当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对爱与被爱的渴求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审美历史,因此,在艺术作品中传达爱、表现爱是人类审美精神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在宗教精神影响下,爱与被爱的过程也是人类自我救赎的过程。实际上,基督教的宗旨就是“救赎”,十字架包含了“爱”与“罪”两大主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影中的吸血鬼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化特征,而原先恐怖与邪恶的特质逐渐被消解,同时,爱情这一主题在电影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在1992年科波拉的《惊情四百年》里,主人公德古拉用四百年的时间苦苦追寻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因为对妻子的爱使其背叛上帝,将灵魂出卖给撒旦变成了永生不死的吸血鬼;也正是因为对妻子的爱,德古拉不忍心将自己心爱的人变为同类,最终让米娜刺入自己的心脏,完成对自己的救赎。在《暮光之城》系列电影中中,狼人少年雅各布和吸血鬼爱德华同时爱上了女孩贝拉,人与吸血鬼的爱情,狼人与吸血鬼的战斗,以及狼人与吸血鬼的禁忌之爱,则诠释了爱情和、信仰和背叛,永生和救赎的多元主体,爱给观众又打开了一个多元化爱情与反叛的华丽银幕世界。

三、结 语

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吸血鬼形象由恐怖可憎的形象变成了年轻、俊美、潇洒多情的偶像,在西方观众心目中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加上现代数字技术的制作,吸血鬼电影呈献了人类感兴趣的一切:爱情、欲望、暴力、嗜血,永生、轮回和无限超能力,满足了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想象,体现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心理根源。

[参考文献]

[1] [爱尔兰]布拉姆・斯托克.德拉库拉[M].冷杉,姜莉莉,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23.

[2] 杨祖陶,邓晓芝.康德三大批判精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67.

[3] 康德.判断力批判[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84.

[4] 席勒.论悲剧艺术[A].艾可,编著.丑的历史[C].彭淮栋,译.台北:联经出版社,2008:220.

吸血鬼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吸血鬼;文化;德拉库拉伯爵;范海辛

“一个在夜晚出没的肮脏东西――没有心肝和感情,去蹂躏我们最爱的人的身体和灵魂。”这就是《嗜血幽灵》里吸血鬼的本性。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传说是吸血鬼始祖的德拉库拉伯爵,德拉库拉伯爵带着一种传奇神幻般的色彩在书中缓缓露出真颜。在揭秘德库拉伯爵的行径中,书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带着各自在书中所扮演的角色透露出吸血鬼文化的微微之光。

一、书信、日记、航海日志和备忘录下的多角度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布莱姆・斯托克的奇思妙想般的写作手法,首先,吸血鬼本身就是一种魔幻色彩强烈的,带有个人情感和宗教色彩的存在。莱姆・斯托克以这种写作框架让读者从多角度感受吸血鬼的存在。在安排文章时,第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给出吸血鬼相关的提示,只是以一个从事法律的助理乔纳森的视角,并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下,走进罗马尼亚特兰斯瓦尼亚属地的德古拉家族城堡。在这个阴森的城堡里,乔纳森的经历就好似一场冒险,拉开了整本书的序幕。

在这一部分,吸血鬼的文化,就围绕着德拉库拉伯爵展开。据说,德拉库拉伯爵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书中也提到他是一位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将军,曾多次带领家族和地方的人民和侵略者进行对抗。而在公元1462年,德拉库拉伯爵所在的君士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德库拉伯爵为国而战,就当即将胜利之际,谣传他战死沙场,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悲痛欲绝,投河自尽,随伯爵而去。当德拉库拉伯爵带着胜利之师归来,却得到妻子已死的噩耗。

二、扼杀吸血鬼的主要人物

乔纳森・哈克尔,这个看似平凡的法律助理,孤身一人前往罗马尼亚特兰斯瓦尼亚属地的德古拉家族城堡,在这一路上,他不断的遇到好心人对他的劝阻,也有人给他做一个奇怪的手势,划十字,并向他做交叉两指的手势。文中,在这里只透露了,一些让人浮想联翩的线索。但是就是这些线索,让我们了解到和吸血鬼几乎密不可分的几样事,狼人,黑夜,力大无穷,古老和上帝。说到上帝,《嗜血幽灵.》这本书中,上帝的精神也贯穿全书。书中的几位主人公多次的提到上帝的精神与我们同在。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所有的吸血鬼传说中都有及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吸血鬼都是背叛上帝,被上帝所抛弃的人。在这里,又不得不解释一下上帝和吸血鬼之间的对立关系了。我们都知道,上帝是仁慈的,他为了世人选择牺牲自己;而吸血鬼是怎么样的存在?

书中有提到:吸血鬼的生存理论是“血就是生命”。随后是本书中最为重要的吸血鬼“杀手”,也是整个追杀吸血鬼行动的领导核心――范海辛。范海辛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按照现在来看,他就是一名吸血鬼猎人。而在整个《嗜血幽灵》中,他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三、吸血鬼形象

吸血鬼这个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鬼怪的感觉。但是,几乎所有描述吸血鬼的书都提到吸血鬼有着非常迷人的容貌,这种美不仅仅是外表的五官美,更是一种吸血后的满足,脸色也泛着红光,非常具有诱惑力。在书中,对德拉库拉伯爵有着非常详尽的外貌描写,在这种极其细致的描写下,吸血鬼的形象似乎活生生的展示在我们面前。但这仅仅是德拉库拉伯爵所代表的的一类吸血鬼,我们都知道还有一些则是异常美丽,似乎可以直射人的心灵。这也是吸血鬼在成为吸血鬼之后的一大转变。而这些只是《嗜血幽灵》里吸血鬼的生理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向历史上吸血鬼的经典形象。不仅仅是他们的一些生理和外貌形象,更多的是作为吸血鬼所给人的一些感受。

四、狼人、女巫和吸血鬼

提到吸血鬼,我们当然不可避免的联系到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狼人。对于狼人,在《嗜血幽灵》中,德拉库拉伯爵可以控制这些狼,操纵着它们。但是在其他的一些文学或者影视作品中,狼人和吸血鬼是两个对立的存在,狼人在月圆之夜会变成狼,而在那时,吸血鬼会害怕它们,狼人的血会对吸血鬼造成致命的伤害。自然界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让生命系统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有吸血鬼的存在就有克制他们的狼人,而在狼人和吸血鬼这两种强大的生物面前,还有一股力量――女巫。她们世代传承,代表着上帝和自然界周旋在吸血鬼和狼人之间,也维护着人类的利益。她们可以用自身的意念来伤害吸血鬼,吸血鬼又可以伤害狼人,而狼人的血液就是吸血鬼的致命毒药。女巫、狼人和吸血鬼则形成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牵制。

这样一种稳定的局面对人类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也只有在这些牵制下,人类才能继续安静平和的生活。对于吸血鬼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我们无从查证,至少现阶段所有的证据都不足以证明吸血鬼真实的存在过。我相信,有些东西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查找,难以触碰,才会永远的带着神秘的色彩为我们带来惊喜和期望。就像上帝对于我们来说一样,他只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存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词条,吸血鬼:起源.

吸血鬼日记范文第6篇

欲望都市

《欲望城市》播出时,热衷于时尚的女人们总是花一整个晚上看电视,再花一整个白天去研究女主角莎拉・杰西卡・帕克莎的衣服和鞋子。杰西卡・帕克不仅穿红了ManoloBlahnik的鞋子、戴红了刻有她的名字的马蹄坠项链,更把现实中不可能上演的时装狂想曲活泼艳丽地搬上电视。

绯闻女孩

正在热播的美剧《绯闻女孩》目前红遍了整个时尚圈,堪称曼哈顿上流社会的“时装秀”。无论整部剧集的内容如何,那些年轻得让人忌妒的面孔,穿着眼花缭乱的名牌时装,还是让爱追赶潮流的少女们中招了。剧中Serena的穿衣风格自然清新,狂野而又不失性感,而Blair则走高贵淑女路线,服饰以精致取胜。

欢乐合唱团

热门美剧《Glee》凭借一段段精彩至极的歌舞赢得观众的心,收视率大好,连奥巴马总统一家都声称是它的粉丝,剧中演员们翻唱的经典歌曲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大牌明星的客串演出更令人惊喜。作为女主角之一的Lea Michele一夜之间被推上了时尚的风口浪尖,出现在各大颁奖晚会的红毯之上,她的穿着品味自然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吸血鬼日记

吸血鬼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永远都是流行的元素。哥特式的穿衣风格、苍白的脸孔、深邃的眼眸、永远不逝去的年轻容颜、摄魂的暧昧笑容……唯一改变的是吸血鬼们开始引领时尚,《吸血鬼日记》里的俊男靓女们穿着颇有后现代风格的名牌服装,歪着嘴一脸坏笑的样子,宛如刚从T台走下的名模。

吸血鬼日记范文第7篇

其实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我根本就不怎么去看电视剧,看电影,那一段时间我沉迷于微信读书里面的各种书籍,我喜欢翻页的读书,也不喜欢看那些动作。

可是现在我感觉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因为一直都在发展变化。

我大概是从迷上吸血鬼日记这部欧美电视剧开始,就下载了腾讯视频,因为那个时候,嗯,吸血鬼日记这部电视剧的前几集内容在腾讯视频里面是可以免费观看的。

后来我就一直把它留在我的手机桌面上没有删掉,我想着以后有什么节目,或者是有什么新上映的电视剧啊,还可以在上面找一找,看一看也是挺好的。

就比如说这一段时间,姚晨主演的都挺好,这部电视剧就比较热波里面有很多思想,有很多话题都是值得讨论的。哪怕是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这些东西依旧存在。

吸血鬼日记范文第8篇

我想今天是最后一晚了,决战紫禁之巅,后天一早出发,去你梦想所在的地方。

无论有多远,风餐露宿风雨兼程,迟早都是要到达的地方。我想我再也不会害怕,而是现在他的面对,说出以前心里那些不敢说出来的话,告诉面前的所有人我并不是懦弱的胆小鬼。

最近我在看吸血鬼日记,也是第一次看欧美电视剧,可是第一次感觉到了国产片儿和欧美的不同。中国的电视剧,演出来的都是梦境,把所有的主角都偶像化神圣化,术似乎全身上下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而坏人就只知道做坏事没有一点反悔之心。甚至都无聊到下一秒剧情演什么都可以预测的到。而欧美的电视剧怎么大大不同,就比如说吸血鬼日记这部连续剧,本来艾琳娜和斯特凡 是一对不折不扣的情侣,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不断插入的回忆,演到二十几集的时候剧情就开始出现反转。结局如果不看更是猜想不到的,因为欧美的电视剧充分体现的是现实是人性,每个主角还是配角,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是优点和缺点的集合体。

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西方的这种思维模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只要我看到了一种宏大的模式观,以及关于未来的发展观。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却始终只是个发展中国家而没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目标,为什么努力了这么久都只能模仿而不能超越他们。如果我们仔细的反思一下,从每个小小的细节来看,是不是因为思维方面的问题呢?

改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不知道怎么确切的去改变,就已经盲目的改变了。其实我们中国现在发展的以很好,我们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了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和各方面的优越性,做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已经表示很幸运很满足。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满足的状态,其他的国家一直都在发展,稳中求进是一个国家要想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条件和目标,我们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