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朝花夕拾摘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感悟:看似很普通的句子,但是读起来就像一幅画一样,这就是鲁迅先生文笔的功底了,让我读过之后非常佩服,将一些景物罗列起来,形成一幅画卷,也是非常好的写作技巧。
2、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感悟:作者对自己的童年还是有所怀念的,读私塾不知道是作者认为的封建思想所产生的行为,还是给与支持的态度,看来是否定的。但实际上,私塾里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一竿子打翻一条船还是不对的,尤其是我们又开始重视国学课程了。
3、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感悟:我们经常论起爱国,就容易诞生一些民族主义思想,将其他全部否定,这是极其不科学的,也是不客观的。例如鲁迅先生留学时遇到的这位藤野先生就是教师的典范,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和狭隘的爱国,我们应该尊重知识,让自己更加科学的爱国,强大自己才是根本。
(来源:文章屋网 )
2、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3、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的通亮。
4、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
5、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
6、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7、中国的哭和拜,什么时候才完呢?
8、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
9、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起来,是互相的嘲弄和悲哀。
10、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11、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读书笔记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回忆中的过去总是更美,但那确实是我的回忆了。
12、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13、当我失掉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有效性
书海无涯,开卷有益,关于阅读的好处,古往今来,经典而又深刻的论述比比皆是。一位哲人就曾经说过:“―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的高低。”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提高阅读量,拓宽阅读面,才能有利于积累知识,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语文海洋中汲取必要的养料。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使学生热爱阅读,怎样才能在课外阅读中真正受益。谈谈我的一点切身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接一个班,我首先要制定好这个班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计划之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激发阅读兴趣,开学初,我就开展了“课外阅读摘抄展示栏”“课前三分钟讲演”“读书随笔”等活动。班级有个别以“懒”出名的学生没有动手,我没有批评他,而是旁敲侧击,一周后这个学生也加入到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中去了。课前三分钟的激情演说,激发了他们的读书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地去读书,去捕捉信息。这种做法比起有些老师硬性设立摘抄本,有时还规定内容和方向要好多了。不是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带着兴趣主动去读,注重自身体验,感悟生本,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成功的满足感。
二、教给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课外阅读常用的是略读法。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的大意,然后精读、品读,最后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等。对于名著的阅读比如;《格列佛游记》该怎么读呢?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顺序:先看内容和作者的简介,然后再初读全书。读完全书,知道本书的大体内容后再选择精彩片段进行精读赏析,同时做好笔记。
只有多看一些品质高质量好的书,学生才能获得有益的影响,才能塑造美的灵魂。语文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择优阅读呢?叶圣陶曾经说过,要选择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文生动些,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产生再阅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教师可以先开具阅读书目,再定期向学生推荐好书或“美文”,这样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提高,阅读量自然就会增大,阅读能力随之就会提高。但是对懒看书、偏重理科的同学。教师必须提一些要求。
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注意课外阅读有效性
课外阅读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问你语文为何学好都说是课外看书所得。”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如学习了鲁迅的《从百春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推荐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学习了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就可以推荐他的《童年》。这样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复习和补充,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学生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那些特别喜欢文学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课外去阅读介绍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阅读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阅读课文所在的原著,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地域景观,风土民俗读物,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四、培养忘好阅读习惯
1.建立快乐阅读的信念
为学生播下一种正确的阅读思想,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阅读时一定要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是产生快乐的源泉,这样阅读的效果自然十分显著,就好像饥饿的人面对美味佳肴时的那种感觉。相反带着一种不悦的情绪读书,把书籍视作一种负担,其收效之微也就自不待言。
2.养成坚持不懈的阅读习惯
读书在于积累,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金石可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见缝插针地读,一本书拿到手每天读一点,集腋成裘习惯成自然,一天不读书,生活中就像缺少什么似的,到那时学习习惯也就自然形成了。
3.形成专注阅读的习惯
一、激发读书兴趣
1、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高考状元的特点,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鲁迅、朱自清、冰心等名人,张俊逸等高考状元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2、塑造形象。课外时间,我也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作用。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是怎么阅读的,并给学生肯定的启示是:阅读是非常有乐趣的。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学生整个人生。
3、推荐好书。由于中学生善于想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钢铁是咋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哈利波特》、《骆驼祥子》等等,学生被吸引,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书、想读书、要读书。
4、亮出成果。召开读书展览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览;开展“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指导。要求学生摘抄词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它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5)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三、开展活动,促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引导应该巧妙,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演讲。每上课之前用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读一段好词佳句。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得心应手。
一、营造良好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家庭应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谐、民主的家庭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课外阅读,家庭的阅读氛围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也存在影响,因此,学校应注重良好阅读环境的建设,着力打造书香校园。
比如,在每个班级设立图书角,每个学生自愿贡献2~3本书;学生以座右铭的形式把自己最喜欢的书中的语句贴到课桌上,提醒自己爱书;班级的板报开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专栏,定期发表相关的指导文章。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学生会受到一定影响,喜欢读书。
因此,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会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着力培养,开展活动,逐步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喜欢读书,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开设阅读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文以及相关课外阅读作品,鼓励学生把所读的作品融为自身的东西,通过演讲和解说等形式,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理解和领悟。对情节和人物场景色彩比较浓郁的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它们编写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语)课本毕竟容量有限,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是远远不够的,因课本的内容、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善于拓展,把课内的学习有机延伸到课外,比如学习了《童年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学习了《藤野先生》,可以让学生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七彩阅读》是和教材的单元设置相对应的,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进度,让学生适时进行专题阅读。这种阅读既立足于课内教学,又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可以每周开设阅读课,每周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对课堂上不能及时完成的阅读任务,可以布置学生假期阅读。
三、开展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热情
学生阅读热情的培养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校开展“走进名著”活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把阅读名著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进行多样化的活动,“我最喜欢的名著”故事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名著,学校定期公布近期阅读书目,进行同题表达,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或者情景表演,或者制作动画等展现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定期举办手抄报活动,学生把阅读过程中喜欢的经典段落和句子摘抄,以报纸的形式展示,报纸的篇幅不要求大,特别是对于比较薄弱的学生,只要 以A4纸大小展示即可,学生还可以画上图案,尽量美化报纸,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定期评比,也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与写作,鼓励学生把阅读中的感悟写出来,通过写作比赛,定期检查,这样学生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就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素材,进一步推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
由此可见,举办丰富多彩的有益的读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推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教会读书方法,培养终身阅读习惯
笛卡尔说,“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说,“学生如果掌握了方法,读书就会大不一样”。因此,阅读方法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快乐阅读;新模式;新方法
阅读对于小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极为重要。然而当前很多学校在平日的教学安排中,对于课本的内容更为看重,而对于课外阅读往往容易忽略。经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阅读习惯更多是形成于幼时,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则显得至关重要。但阅读的方法也有多种,快乐的阅读方式能够更加容易激发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此点,笔者在本文中提出自己关于快乐阅读的一些看法。
一、良好的氛围是先导条件
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快乐阅读的先导条件。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往往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良好的氛围更加有助于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形成。良好氛围的形成应当从两方面入手:家长和教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心理上对于家长的依赖性较大,行为习惯的形成较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当在平日的活动中自觉养成阅读习惯,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并善于从阅读中发现乐趣点。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应当营造阅读氛围,设立奖励机制,开展阅读活动等,让孩子爱上阅读,快乐阅读。
二、分专题是方法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层次较低,他们自主性阅读通常较差,如果教师只是笼统的布置阅读的任务,而不去规定具体的阅读书目,就会造成大多数小学生会在选择阅读读物时产生迷茫的心理,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无法做到快乐阅读。小学生快乐阅读的一个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文的延伸阅读;二是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开展主题阅读;三是以写作为起点进行延伸。如针对“假期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教师就可以给小学生推荐一些游记类的文章,如《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通过这些阅读,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极为有益的。
三、提高阅读能力是目的
在平日的学校课程安排中,学习能力一直被传统的学校教育所看重,然而,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增益作用却往往被人忽视。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更加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
首先,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小学生普遍自主的学习性较差,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将阅读作为日常作业的一部分布置下去,有益于小学生可以保证充分的阅读量。例如要求每个月必须阅读一至两本指定书目,并针对阅读的内容写相关的读后感。也可以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展开关于读后感的讨论。也可以在班级内成立读书小组,对于教师布置的指定书目进行定期的讨论,分享读书所得。
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固定的摘抄本,对于课外书籍中出现的名言名句或者有意义有哲理性的语句进行摘抄,方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灵活运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阅读书目的理解。对于摘抄出来的好的词句,不仅可以成为小学生在平日写作的写作题材,还可以由教师组织固定的时间,让大家相互诵读讲解好的词句,以达到相互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再次,教师也可以定期对制定书目进行讲解分析。从结构、内容等多方面入手,深入讲解著作内容的同时,也提升了小学生对于书目整体结构的把握性,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小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如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时,教师就可以就当时的时代背景展开讲解,让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书目的粗浅含义,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鲁迅先生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对于中国当时整体的历史背景也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普及。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并不能准确分辨出文章中的精彩章节。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教授他们正确的阅读技巧。如在阅读时什么样的章节应当精度,什么样的章节可以略读。掌握一定的旁注技巧,更容易增加学生对于阅读书目的理解能力。
最后,教师在推荐阅读书目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推荐他们多阅读一些适合小学生水平的优秀读物。同时,也应当在平时的教育中多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因为兴趣才是小学生自主动力的来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不能仅仅局限于n本的内容。应当将语文的学习贯穿于日常的每一个方面。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语文作为中文传播的重要载体,学好语文是学好母语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快乐阅读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重要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当从小学开始。教师有责任也应当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课外快乐阅读的新模式的研究在我国已渐渐被人重视,更多更新更高效更科学的办法尚需今后的进一步研讨。
参考文献:
[1]董青柳.关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J].学周刊,2016,(30):194-195.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来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行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圣陶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人教版7-9年语文课本每册都安排有《名著导读》,由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贵州教育报》、《黔西南日报》、《兴仁报》、《初中辅导》、《读者》、《课堂内外》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创建班级图书库
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书非借不爱读,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能很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年暑假,我班都会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比赛。既可以是老师根据教材推荐书目的读书征文竞赛,如“《名人传》读书征文比赛”、“《三国演义》读书征文竞赛”等,也可以根据上级要求的读书征文比赛,如“《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赛”、“‘祖国好?家乡美’读书征文大赛”等。学生在比赛中获奖,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更为浓厚。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身体力行,勇于创新,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措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使之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文化品位,为推进素质教育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问题 对策
审视当下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不难发现,现在的初中生存在着阅读量不足、阅读水平低、阅读习惯不好等诸多不良状况,不喜欢读书、不会读书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这种状况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初中尤其明显。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和效益尤显迫切。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从客观方面看,到了初中,学生学习紧张、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生活变得紧凑,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导书打转,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中,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从主观方面看,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着诸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认为课外阅读没有必要,只要按部就班地学习一下学校开设的课程就足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这导致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老师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往往也是敷衍了事,这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自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阅读,甚至可以说是强迫性的,学生对阅读本身并没有多大兴趣。
2.学校、家庭、社会缺少文化氛围。受制于有限的办学经费,大多农村初级中学根本没有图书馆,即便有简陋的图书馆,但能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图书也是相当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读书的需要。在农村,许多学生家庭没有藏书,家庭缺少文化氛围,家长缺少引导孩子读书的意识。
3.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足。受应试之风影响,不少语文教师将课堂阅读的主要目的定位在训练应试技能上,优美的文章被肢解成一道道试题,学生面对它望而生畏,阅读兴趣自然大打折扣。课堂阅读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停留在“教教材”阶段,以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自主阅读的机会。教师疲于应付教材,篇篇细讲,害怕遗漏要点。而真正具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根本意义的课外阅读,因为与应考无直接关系而不受重视。这直接导致了不少学生存在阅读障碍:在阅读过程中抓不住要点,阅读时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只去解决一些表面意思的问题,不会概括、归纳课文的深层含义;学生的阅读活动多依赖教师的讲解分析,没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善于思考质疑;没有掌握默读、朗读、速读、浏览、精读等方法,阅读效率低。
二、抓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面对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必须坚信:知难而上,千方百计抓好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抓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需要着力做好以下方面:
1.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2.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认为,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要真正搞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文阅读,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尽可能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又如,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事迹,并用一定的文字整理成文章。像这样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阅读,不但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了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