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第1篇

史料教学法的兴起和推广,原因很多,诸如学术界实事求是学风的弘扬,历史教师对历史学和历史学科特征认识的深化,历史思维方式从“以论代史”到“论从史出”的转换,英美等国史料教学法的引介等。除此之外,不必讳言的是,历史高考也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①为避免所引材料重复、雷同以及考生猜题,高考历史试题命制专家往往回避常用的基本史料(首先是中学历史教科书引用或明显涉及的史料),把目光投到“新史料”上,因而很多题目的材料都出自新出版的史学著作和新发表的史学论文。一些老师不知其中的奥妙,仿而效之,在常规历史教学中也置常用的基本史料于一旁,大量使用新史料。这样做,有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其思维的可能。不过,因没有根基,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概率很低。过多使用新史料、过度追求新情景的史料教学,离选拔性考试近了,离基础教育就远了。事实上,中学历史课程的史料教学一定要在基本史料的开发和利用上多下工夫。《淮南子・缪称训》说:“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史料教学自然也是如此。若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不对,史料教学会事倍功半,乃至更差。

那么,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在基本史料的开发和利用上下工夫呢?

史料教学法的运用始于基本史料的选择和确定。什么是基本史料?笔者无力为其下一精确定义,但认为,第一,基本史料是确凿可信的史料,且以第一手资料为佳。似是而非、疑点重重的史料不能作为基本史料使用。历史教师不能虚构、杜撰基本史料(如虚拟历史人物的“日记”“回忆录”和“手记”等)。这是史料教学的底线,必须守住。第二,基本史料是研究历史问题不可或缺、无法取代的重要史料,是多数史学研究者探讨该问题常用的史料。第三,基本史料是从相关的史料中筛选出来的史料,宜精不宜多,初中历史教学使用的基本史料尤其是如此。穷尽相关史料是历史研究对史料的要求,精选史料则是历史教学对史料的要求,二者不能混同。

依据以上三点,笔者认为中学阶段讲授“孔子及其思想”,其基本史料有以下三种。

1.《论语》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当代研究者普遍认为,《论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的资料”。①有鉴于此,将《论语》排在“孔子及其思想”的基本史料的首位,顺理成章。

因是语录体散文,在中国古籍中,《论语》并不是最深奥的,但因时代久远,今人要真正读懂也非易事。因此,一般要借助前人的注疏,如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近代杨树达的《论语疏证》等。但要求广大城乡历史教师人人都读这些权威注疏,恐不现实。笔者认为可以徐志刚译注的《论语通译》为主要参考书。此书早已由教育部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之中。

2.司马迁《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

实事求是地说,《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并非研究孔子及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但《史记》成书时代早,被称为“实录”,且司马迁曾到今山东曲阜一带实地考察,“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史记・孔子世家》),因此这两篇传记一直被孔子研究者看重。有的学者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孔子传》”,②史料价值极高。

3.《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是不是伪书?如果不是,其原初作者是谁?撰集者又是谁?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经深入研究,并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的战国和西汉简牍上类似文字、敦煌写本《孔子家语》等比对印证,现在多数研究者认为,《孔子家语》由孔安国“撰集”之说可以成立,③该书内容基本可信,有的学者甚至称其为“孔子研究第一书”。④因此,可将其作为研究和讲授孔子的基本史料。《孔子家语》版本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宜先选择一个节录本或选译本作参考,进一步则可阅读全本。比之《论语》和《史记》的相关篇目,本书的史料价值稍低一些。

在历史课程中,师生开发和利用基本史料的目的在于实现历史课程目标。200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知道孔子”,这就是教学目标。深入下去,这一目标可分解为三个子目标:(1)知道孔子的生平和主要事迹,(2)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3)知道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基本史料的开发和利用要为达成上述教育教学目标服务。

1.利用基本史料帮助学生知道孔子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用这段话勾勒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是我们讲述其生平的“纲”。

《史记・孔子世家》线索清楚,材料翔实,有详有略,记叙的重点是生年,即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17岁、30岁、35岁、42岁、56岁、63岁、73岁亦卒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几个时间节点。

《孔子家语》共40篇,一些篇章详述孔子的重要事迹,如“观周”篇记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的情况,“相鲁”篇记孔子为中都宰、司空、司寇以及参与夹谷之会占尽风光的情况,“在厄”篇详记孔子及其弟子困厄陈、蔡的情况。

合理地有选择地利用这些史料,可以让学生知道孔子一生的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

作为“知道孔子”这个教学目标的一个子目标,“知道孔子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的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与“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和“知道孔子的历史地位”两个教学子目标又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利用基本史料达成本目标时,要为达成其他两个子目标作铺垫。比如,如果想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知道孔子是大教育家,本环节就应该较多介绍孔子私人办学、招收并教育弟子这个方面的情况。

2.利用基本史料帮助学生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

(1)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第一步,结合教科书,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第二步,根据《论语》,大体理解“仁”的含义。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以上材料全出自《论语》,但排列顺序有别于原书,调整的目的,主要是考虑由小故事切入,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接受。如初中教学要减轻学生阅读负担,则可少引一两条,还可以在原文之后附上今译。

第三步,依据《论语》,论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首先,《论语》言简意赅,仅11000字,但“仁”字出现109次。其次,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众弟子如颜渊、仲弓、樊迟、子贡、子张、司马牛等都向孔子请教“仁”的问题,樊迟和子贡还不止一次问这个问题,而孔子总是耐心地从不同角度给予回答,可见此问题之重要。最后,“仁”包含着恭、宽、信、敏、恕、勇、忠、孝、悌等内容,并可衍生出仁义、仁德、仁慈、仁济、仁厚、仁政、仁和等概念,可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第四步,师生互动,概括升华,理解“仁”的最基本含义就是“爱人”,即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

(2)知道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依据《论语》、《史记》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等基本史料,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

第一步,介绍孔门弟子的大概情况。“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他们之中,鲁国人不少,也有齐、陈、卫、吴等国人。有的学生家庭富裕、社会地位高,有的家庭穷困,社会地位低。至于性格、兴趣和特长,更是各不相同。总之,孔门弟子多且杂。

第二步,说明孔子收生原则:“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也。”(《论语・述而》)

第三步,强调上述情况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第四步,指出“有教无类”是孔子思想“仁”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法:

第一步,强调孔子依据“仁”的思想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第二步,指出依据“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的招生原则是“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也。”

第三步,描述孔子弟子的基本状况:弟子众多,情况各异。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角度考虑,归纳法显然优于演绎法。

3.利用基本史料帮助学生知道孔子的历史地位,对其作出评价

(1)树立评价的参照系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知道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如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贡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愈;仲尼,日月也,无得而愈焉。”学生高度评价老师,极其自然,以此作为评价孔子的主要依据,难以令人信服,故还必须看看与孔子无利益关系的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看法。

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值得关注。孔子无诸侯之封却被列入“世家”,这就是很高评价。不仅如此,《史记・孔子世家》结尾还赞誉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此外,司马迁还为孔子的杰出弟子写了《仲尼弟子列传》,这也是一种肯定。据统计,除《孔子世家》和《仲尼子弟列传》外,《史记》其他篇目提及孔子的地方约有160处,引用孔子言论近90处。①这也是肯定孔子及其思想的一种方式。

(2)引导学生评价孔子

“知道孔子的历史地位”这个子目标,实际上可以分解为“知道孔子在先秦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知道孔子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知道孔子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等二级子目标。因学生已通过基本史料知道了孔子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知道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教无类”等,学生要做出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评价已不是难事,故重点可放在孔子在先秦学术史上的地位,亦即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一评价上。基本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利用前面几个环节获得知识,首先明确孔子思想(学说)核心内容或重要内容(如“仁”的观点、“有教无类”的主张等)具有开创性,独树一帜。其次,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即广泛传播,不仅三千弟子深受影响,还影响一些国家的诸侯、政界人物和大批士人。最后,孔子的思想为后学继承,深刻影响后世。《论语》的编纂和流传可以证明这一点。《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的长子孔鲤生孔(字子思),“子思作《中庸》”,又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也能证明这一点。据此可知,孔子创立了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初中教学到此即可,高中课堂则可说明这个学派为什么叫“儒家”)。

4.发掘和利用基本史料中的细节,让教学生动活泼

开发和利用基本史料要从整体着眼,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注意宏大叙事,但也不可忽视细节和故事。没有细节,难以还原历史现场。没有故事,难以让学生获得学习历史的乐趣。在难教难学的思想史教学中,如何让抽象的内容具体一些、让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体察有机结合起来,很值得研究。

在“孔子及其思想”的教学中,可以从史料中,发掘出不少可用之于教学的有趣的细节。如《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又异之”。称孔子为“长人”,是否夸张?可引导学生考证。东周一尺合今多长,说法不一。一说约合23.1厘米,②一说约合19.9厘米。③按合23.1厘米折算,孔子身高约2.22米,即令按19.9厘米折算,也高达19.1米。另外,从家族遗传的角度看,孔子后代中,有个叫孔子襄的(孔鲋之弟),汉惠帝时作过长沙太守,身长也是九尺六寸(《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本姓解》说,孔子父亲叔梁纥“其人身长十尺”,比孔子还高。

又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兴趣爱好。孔子爱学习,爱读书。《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孔子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他喜欢音乐,编入《诗经》的305首诗,“皆弦歌之,以求合诏、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孔子爱好体育,是射箭、驾车的高手。他喜欢户外活动,一说起春游就高兴得不得了(参见《论语・先进》)。孔子吃东西很讲究,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的美食家。

作为名师,孔子善于“因材施教”。《论语・先进》记载了孔子根据学生性格特征施教的故事,极其有趣。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而通过《论语・季氏》记载的一个细节,今天的学生便会具体了解孔子高尚的师德,从而产生敬佩之情: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趣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一些老师往往觉得,基本史料枯燥无味,故不想加以利用。以上实事说明,并非如此,关键在于要善于发掘和发现。

强调中学历史课程的史料教学要在基本史料的开发和利用上狠下工夫,并非只是引导中学历史教师钻“故纸堆”,教师还必须关心时政,关注史学研究的进展,用新的理念、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去开发基本史料。这样去做了,定会有新的收获。

以往,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一般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称其为政治家的则很少。但新近出版的《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一个注解称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①前几年出版的匡亚明著《孔子评传》也称孔子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②王大千在为一本新出的《孔子传》所作序时亦说,孔子是一个“满怀理想的政治家”。③这种说法启示我们,今后在开发有关孔子的基本史料时,要关注孔子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塑造作为政治家的孔子的形象。

以往,中学历史教科书和中学历史教师讲孔子思想,高度重视“仁”,对“礼”也比较重视,但很少注意“德”。近年,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在强调以法治国的同时,也强调以德治国,这就启示我们,今后讲孔子思想,要注意其“为政以德”的重要思想。据笔者所知,2014年末,教育部在审定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时,审定专家就指出,讲孔子思想,教科书正文应增加以德治国的内容,并可将《论语・为政》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二章作为阅读材料写入教科书之中。

在开发基本史料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有的难题千百年来一直未能突破,而利用史学研究新成果则可能有效解决。上文说过,《论语》中“仁”字凡见109处,孔子经常回答弟子提出的关于“仁”的问题,可该书《子罕》篇开头即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两千多年未获解决。那么,孔子为什么“罕言”仁呢?杨义在其新著《国学会心录》中说:“言,语两个字意义相通,但对比着讲的时候,意义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言’是正面提出命题,进行阐发。《论语》中孔子虽然反复论仁,但多是回答弟子和他人的提问,以及进行论辩的话,自己作为一个命题首先发端,并正面作出界定,就非常少见,因此只能说是罕言。”④这样一说,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一种新的史学方法,近年,计量方法不仅广泛用于经济史研究,也逐渐用于思想史研究。用计量方法开发相关基本史料,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据统计,《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礼”73次、“道”60次、“命”21次。这一组数据有助于我们研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前所述,本文就是将“仁”字在《论语》中出现109次作为论证“仁”是孔子核心思想的证据之一。

史料教学法,通常指一切重视并较多使用史料的历史教学方法。这实际上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方式或模式,它包括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

1.史料解析法

其操作过程一般是:教师呈现史料学生阅读史料师生互动,解析史料以回答问题方式得出结论。

2.讲述法

利用《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叙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包括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而讲故事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叙事方式,对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尤其如此。从史料的角度看,事事有出处,句句有根据,是历史叙述的最高境界。

如讲解讲《论语》中“仁”“礼”“德”等重要概念的含义,讲解“克己复礼”“有教无类”的含义等。

3.活动法

(1)表演:如可组织学生以《论语》为素材,编演以孔子为主角、弟子为配角的历史短剧。上引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和孔鲤与陈亢的对话,情节、人物、对话几个要素都有,已接近于可用于表演的“脚本”了。

(2)诵读:朗诵孔子名言。

(3)抢答(知识竞赛):以源于《论语》的成语为内容。

(4)辩论:论题如颜渊是优秀学生吗?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还是“礼”?

5.小组合作学习

如可拟定“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古代政治家孔子”3个题目,学生3~5人一组,择题研讨,然后同题小组进行交流。

6.其他

史料教学的具体方法虽多,但都以重视并较多使用史料为特点,且必须遵循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心理特征、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两大基本原则。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第2篇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区教育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学会学术活动开展的基本宗旨,认真落实《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研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教育和教学科研活动,深化课改与教改,不断提高我区教学、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了科研成果推广和校本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做贡献

(一)新课改年级全面启动,推进了素质教育进程

1、修改方案,深化课改。20*年实验之初,根据*区课改实验总方案的要求,初步拟定了《*区中、小学各学科课改实施方案》,草拟了《*区中、小学各学科评价方案》。

2、开展培训,奠好基础。通过岗前培训、过程性、渗透性培训,近年共组织专题讲座158次,参加人数达18138人次;课标、教材培训160次,参加人数达17452人次;开展课改活动274次,参加人数达23914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广大参加课改的教师正逐渐进入对自身观念转化、素质提升和行为转变的过程,促进了课改在我区的顺利实施。

3、建立骨干队伍,推进学科课改工作深入。成立了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创造性地把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和学科教学中心组结合在一起,壮大了*区课改实验工作的骨干队伍,适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教学研讨活动,在全国、省、市、区举行的教师各类竞赛中展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

4、修订学科课改实施方案,重点搞好评价方案的完善。

5、强化“五个一”工作,丰富课改工作的内涵。每一学月将着重做好“五个一”工作,即每月一次全区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一次公开示范课演练,一次经验交流,一次调查分析研究,一次课改工作研讨会。

6、课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近年共收各类课改论文、案例、评价方案等达XX余篇,部分学科对此进行了评比,并参加了全国、省、市、区的评奖,获全国一等奖2篇;省级获奖36篇;市级获奖425篇。编辑出版了《四川省宜宾市*区教育局新课程改革实验成果集》6册,收入的文章达483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及说课比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获省级奖54人;获区级奖266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35人,三等奖88人;省一等奖8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市一等奖79人,二等奖72人,三等奖66人。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国情怀;课程资源;高中历史;研究利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主要途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教学资源,并利用网络、图书等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文化素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从以往的课程资源利用来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侧重于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开发,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历史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整体培养,家国情怀教育这部分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教师在对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方面,对家国情怀教学内容上的开发、挖掘不够,另一方面,在教学结构上较为单一,主要是素材性的课程教学资源。这种情况无法满足新课改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要求,需要教师重视并开发具有科学性、多样化的家国情怀课程资源,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家国情怀教育。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历史课程资源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有助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且促进历史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类相关资源的总和。家国情怀课程资源有丰富多样的来源、形式,主要包括校内及校外课程资源。如,各年级段的历史教科图书、互联网科技成果以及物质课程、人力课程资源等。教师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拓展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不断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宗旨从核心而言应依托国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促进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深入、清晰的了解,并油然而生对国家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家庭的拥护之情。在历史教学中,包含着大量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事迹,在当今时代,要求教育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在各历史时期的先贤风骨中都可强烈感知并成为教育的依托。

二、家国情怀课程资源的来源

家国情怀课程资源有丰富多样的来源、形式,主要包括校内及校外课程资源。一是课程教材资源,包括教学活动所能够利用的所有素材及手段。如,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历史练习册、电子音像资料等,这其中使用最多的则是课程教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深入解析每一章节的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家国情怀教育内容的历史故事、名人事迹、历史图片等,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学习并深入领会教学内容,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并发自内心地产生家国情怀。二是校内校外的图书馆资源。这其中包含有大量通俗的历史读物,如历史小说、名人传记、历史图片及名人真迹等,都是教师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生动素材。真实的事件、人物事迹等有助于学生直观体验、感知历史并形成深切的家国情怀。三是课堂之外的社会历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展开历史课堂教学的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其历史体验,还需要从社会视角积极开发社会资源,如,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居、历史遗迹以及带有各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历史课程资源。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思考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培养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及家国理念。教师的教学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活动,参观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身边社会的发展与祖国的强盛。四是历史影音课程资源,包括大量历史影视作品。这些资源虽然丰富且题材多样,但是在选择上需要严格且慎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选择内容真实可信的作品作为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发挥这类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五是网络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呈现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客观、真实地了解历史。可是,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要掌握好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地开发与利用,以发挥网络资源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六是教师及家庭人力资源。师者,所以授业传道解惑也。在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者,其历史素养和道德修养决定着课程开发的质量以及教学成果,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养及品德修养,以提高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性[1]。另外,家庭也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教师要做好家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采取家校结合的方式实施德育教育,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除此以外,还包括学生身边的邻居,如,阅历丰富的老人等都是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采访本地区老战士、老革命等,请他们真实再现革命历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逐步培养他们浓厚的家国情怀。

三、家国情怀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与利用

(一)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要突出生活化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品质及行为习惯方面。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发、利用中要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来进行[2]。这既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是对历史教学的深层次拓展,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历史观教育的有效抓手。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生活化因素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如,在“中国民族政策与外交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介绍我国自1949年开始,每间隔10年中国在民族政策与外交方面的政策及理念,并通过期间我国发生的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事件、重大历史成就及外交方面的政策实施及所带来的变化等,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政策所带来的各地区既相融合又保持自治的情况,以及随着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所体现出的我国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发展与成就。教师还可为学生介绍我国建交的国家,以及近年来不断拓展的国外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 建设与管理 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103-01

图书馆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教师备课的后盾,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图书馆凸显了它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图书馆有些已经名存实亡,图书利用率极低。有的学校有图书馆,但是却没有图书管理员;有的学校图书资料满天飞,谁收谁用就在谁手中,损坏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学校图书成为一种摆设,崭新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既未对图书进行编号,又没有借阅翻动的痕迹,图书馆的门基本向师生“关闭”,使本来就不充足的图书资料被搁置、浪费。

为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馆藏图书的潜力,这是当前大多数学校所面临的新问题。如何针对当前图书馆的实际,加强图书馆建设,做好其管理工作,真正把馆藏图书服务于基础教育。

一、着力建设,夯实图书馆管理工作基础

抓好管理人员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的建设,是搞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建设上,每个学校应有专职的管理员,专职管理员必须要事业心强、业务熟、素质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除了在硬件上要求学校配置应设的图书专柜、专室外,还应主要加强藏书这个软件建设。要搞好图书建设,首先要明确范围,力保图书资料收集齐全,采购的新图书资料及时上架建档,并力求图书资料实用、针对性强;要努力做到以本校的师生为服务对象,以本校所设置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为根据,有重点地采购,使馆藏图书具有本校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此外,所采购的图书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从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在保证学科教学重点所需要的前提下,还必须采购一定数量的有关文、史、政、经、法等社会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方面的期刊、报纸及图书,使学生在健康有益的科学文化生活中受到熏陶。

二、开展读书活动,活跃第二课堂,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图书馆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及时向学生推荐和学习有关的各科参考书及资料,还可以配合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如学校开展“三爱”教育,图书馆就可以向学生提供《可爱的中国》《红岩》等书籍,配合学校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向学生提供张海迪的事迹,雷锋英雄事迹的书刊,使学生在每次读书后,思想境界都能得到升华。

学校应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师生可以随时到阅览室查找资料,及时获取到新知识,不断提高读书质量,全面有效地开展学生课外读书活动。

三、做好图书馆的开发利用,增强管理工作活力

做好图书馆开发利用工作,既是学校图书馆赋予的职责,又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增强图书馆管理工作活力的需要。当前,抓好学校图书馆开发利用工作,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工作,做好图书分类编目、检索查询目录体系工作,以充分揭示馆藏,方便读者查询,为师生创造必备的图书阅览条件;同时做好对优秀图书的推荐、图书情报知识、读者目录的编排及使用方法等,为师生主动服务性工作。二是组织、指导好学生阅读,上好阅读课。利用阅读课,教给学生阅读和查阅资料的读书方法,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分类、积累和运用。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书评、征文等形式的读书活动,提高读书实效。三是在指导学生上好阅读课的基础上,把书“放”给学生,让学生于课后、课外继续阅读,把阅读课上的“余味”和兴致同课外、校外阅读“品尝”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汲取丰富的营养。四是图书馆向师生“敞开大门”,坚持全方位“开放”。对学生来说,让他们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自由进入图书馆借书、阅览。就教师而言,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可让教师随意借阅、查看,也可以带回办公室和家里进行阅读。这有利于教师把自己有效的读书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也有利于教师了解教育新形势、新动向、新成果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当然,学校要制订严密的图书管理制度,借书权限及领借手续,对不同层次的师生读者的借书日期和借书数量应作清楚明确登记,并作合理必要的限制,使一些热门书和教学用书,不至于长期压在某些人手里,得不到更高的使用价值。

学校图书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只有提高对图书馆开发利用的意识,管理工作才有活力,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促进学校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第5篇

优秀焊工工匠的主要事迹【1】

我是一个特别热爱本职工作的电焊工。在我进厂的这几年来我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确保质量零差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徒弟真实传授,富有爱心;对社会要真诚奉献不计名利。正是拥有这个信念,我从未放弃对工作的热爱,尽职尽责,勇于创新。

在我刚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电焊工时,我就虚心学习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在同年入厂的青工中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考取了各种焊接资质并达到一线员工焊接水平,并且提前转正参加工作。

在我刚从事焊接专业,对焊接工作还是半知半解时,我认识了李万君师傅,是他教会我如何正确使用焊接方式、方法,如何调节心态和焊接位置的质量要求。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焊接车间的焊工高级班,在高级班学习过程中从理论到实际,一方面要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又不能因为学习而耽误生产任务,高级班的部分时间都是要从休息时间来学习技能。培训时间都是利用中午或休息日进行,正是我们高级班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培养了我们这一批车间的技术骨干。在工作中李xx既是我的师傅又是我的导师,在我工作中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时我就会请教李师傅,坚决做到四勤“勤问,勤看,勤学,勤动脑”。使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熟练操作规程我从工艺要求入手,在工作时间之外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学习工艺文件,拿着工艺文件对照我所焊接的焊接位置,坚决做到熟知熟记。并在车间组织的工艺文件考试得到满分,在“一口清”活动中得到优异成绩。

我深刻的知道作为一名电焊工不但要会学习、会工作,而且还要深刻理解公司领导讲话的中心意义,在董事长提出“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质量要求后,我就研究在我从事的焊接过程中有那些不足,并立项攻关。尤其是在2010年的250公里﹨小时第三单生产过程中我细心专研工艺文件,解决了在一单和二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焊接缺陷。我利用焊接方法解决了在一单和二单一步焊接各别打压漏气的问题,并将我的经验传授给我身边的同志,保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并且利用焊接手法解决在一单和二单一步焊接内筋板咬边的问题,保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交检合格率达到100﹪。并且受到现场监督师、质量检查员和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目前,公司开展“提质提能 再攀高峰”的关键时刻,面对年产7000个转向架的严峻考验,我身为长客的一份子,投身于长客的发展,我将尽职尽责努力为长客的长远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优秀焊工工匠的主要事迹【2】

春天如期而至,高彦望着正在吐绿的枝头,33年的工作经历又一次清晰的呈现出来。从一个对电焊一无所知的少年,一步步成长为焊工技师和集团公司的技术能手,他的每一步足迹都留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回首往事,高彦心绪平静。

锲而不舍,苦练焊工本领

1970年6月份,16岁的高彦参加工作,分配到大庆炼油厂一营,从此,与电焊结下了一段深深的情缘。1973年,他所在的单位承接了动力站3台锅炉的安装任务,其中的水冷壁管焊接都是成排、间距极小的固定口,必须达到单面焊、双面成型质量标准,而且焊口还要进行拍片检测和100%的通球检验。当时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技术要求远不及现在严格,大部分焊口也不拍片检验,人们仅以焊口是否渗漏、成型是否美观来衡量焊工水平的高低,因此,这样的焊接要求,无疑是向每一名焊工提出了挑战。为了能够尽快提高焊接水平通过考试,圆满地完成焊接任务,高彦和几名青工利用一台闲置的坡口机,上午加工管件坡口,下午将管件抬到工地,在生产任务紧张,又缺少电焊机情况下,他们就见缝插针,在师傅们休息时间进行练兵。练到一定程度后,他就用气焊割开焊道,不断对钝边的厚薄、间隙的大小进行调整,终于摸索出了最佳焊接参数,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使他有机会第一次接触到了射线口。实际操作中,他的焊口全部通过通球检验,射线抽查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了100%。这次施工,使高彦真正认识到了焊接在工业化生产中的重大作用和它的独特性,也令他对电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5年,高彦参加了化肥厂尿素装置的建设。这套装置的设备为荷兰进口,所有焊工必须通过英国焊接专家的考试,才能上岗操作。由于是第一次与外国专家合作,工程指挥部非常重视,组织了大规模的练兵活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虽然所有焊口的内外成型都十分美观,但是经超声波检测,焊逢局部经常出现气孔。领导们看到这种情况经常摇头,眼神中逐渐留露出无奈和不信任。这种眼神深深地刺痛了高彦,他想: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你是用手工焊的,你能焊好,我就不信我焊不好。

这时,承担化肥厂合成氨装置建设的四化建焊工已经来到现场,正在接受外国专家的考试。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彦马上带上一块护目镜,赶到了考试现场。经过过细心的观察,发现人家的焊法与自己的有着较大的不同,回来后就模仿练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从那以后,高彦经常往返卧龙两地,学习高手的焊接方法。刻苦扎实的练兵,使他掌握了许多焊接要领,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首批迎考焊工,他顺利地通过了外国焊接专家的考试。初尝成功,高彦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焊工,就要打破常规,要不断地学习、消化和吸收先进的经验,敢于在失败中总结教训,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现场施工中,由于他在工作上严细认真,经外国专家抽检的238道焊口,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100%,并被破例允许,成为工地上未经试件考试,就可参加不锈钢管线焊接的第一人。在这里,高彦认识了英国的焊接专家赖德。这位技艺高超,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英国人,对他影响非常大。当时,许多人都知道赖德有一个随身携带小笔记本,上面记录了每个焊工的名字。他在高彦名字的后面,郑重地画上了五个“五角星”。他解释说,五星相当于五星上将,在美国只有最好的焊工才能获此殊荣。

荣誉只代表一个人过去的成绩,焊接专家的评价没有成为高彦炫耀的资本,而是转化成了不断努力、继续登攀动力。从那以后,他每焊一道焊口都要比别人多付出2—3倍的汗水,所有经过抽检的焊口,合格率全部达到了100%。同时,高彦还在工余时间,自学了《焊工工艺学》、《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日本焊工培训教材》等理论书籍,先后四次考取了大庆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指导教师证书。

满腔热情,带出过硬群体

1990年末,高彦调入了铆焊车间,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负责焊工培训,提高车间整体的焊接水平,并配合厂里争取国家三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当时的铆焊车间,27名焊工中仅有17人持有压力容器焊接操作证,操作项目75项,一些特殊材质和先进的焊接技方法操作证上也是空白,尤其是氩弧焊封底和不锈钢焊接也只有几个人可以操作,但也不够熟练;多数焊工对自己的焊口质量没有把握,返修率较高。面对现状,高彦想:作为一名焊工指导教师,是企业培养了我,我所掌握的技术,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企业,我要回报企业的就是释放全部的能量,带出一批更加出色的焊工,让更多的人成为技术上的尖子、行业上的状元。

他在生产相对空闲的时间举办了焊工技术学习班,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了每个人。两个多月的练兵过后,所有焊工的试件经过射线检测,95%达到了2级口以上;全年拍片1万余张,合格率由1990年以前不足90%,提高到了96.5%;半年当中,有三批焊工取得了96项操作项目,车间可操作项目增加到了171项;持证焊工增加到了24人。

1992年,原机修厂成功地获得三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高彦受到了领导的嘉奖。1991年—2002年的12年中,铆焊车间合计拍片133740张,合格率达到97%,节省拍片费用近百万元。数百名焊工经过锻炼,逐步成长为企业发展中的骨干力量。有12人、14次获得总厂技术运动会电焊的前三名;他的徒弟中,1人获得大庆技术比赛电焊第一名、省第四届技术运动会电焊第五名,并荣获省机械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晋升为焊工技师;1人被集团公司送到西安交大焊接系学习深造。

成功来自于辛勤汗水的浇灌。铆焊车间的焊接水平实现了一个崭新的跨越,在高彦的组织下,他们不仅成功地完成了乙烯裂解炉16台第一急冷锅炉制造、化肥厂121C换热器修复等多项重要的焊接任务,创造了经济效益,更为企业赢得了信誉,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

1994年,原机修厂获得了吉林热电厂两台热网加热器的修复信息。经过激烈的竞争,铆焊车间承接到一台的修复任务,另一台被业主委给了抚顺的一家企业。这次修复的难度主要是异种钢焊接,所有管口都需用全自动钨极氩弧焊完成。但他们只有一台自动焊接和两台手工焊机,难以如期完成任务。高彦认真研究全自动焊机的工作原理,把自动焊机上的参数全部设置到手工焊机上,利用手工氩弧焊机模仿自动焊一脉一送丝工作过程,反复试验,效果极佳,焊接质量不仅全部合格,而且焊道成型和与自动焊接同样美观。这样3台焊机同时施焊,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看到这样的质量,业主立即将已经委出的另一台换热器运了回来,交给他们来修复。当全部焊接告捷后,吉林热电厂为他们摆宴庆功,该厂的总工程师直率地说,以前都是施工单位请我们喝酒,今天是我们请施工单位,这在我们厂还是第一次,大庆人的质量我们无可挑剔。

永不满足,创新焊接技术

作为一名焊工技师,创新和推广新的焊接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轻手工焊有毒烟尘对焊工的伤害,成了高彦长期为之奋斗目标。

1996年,车间承接了17台不锈钢料仓的制造任务,这批料仓直径为2—4.5米,壁厚6-8毫米,手工施焊焊需要三遍,焊工要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进行长时间清根打磨。高彦经过认真细心的试验,摸索出了一套最佳焊接参数,不但可以用熔化极焊接,而且对现有的埋弧焊设备稍加改造,完全采用全自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在背面加一衬垫,只需焊接一遍,就能做到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效果,而且成型美观。焊口经过检测,各种机械性能全部合格,100

%达到了二级口以上。同时更主要是焊工可以不进入容器内焊接,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和对人体的伤害,提高焊接效率8倍多。这种方法的成功应用,不但填补了机修厂的焊接史一项空白,而且在国内也是首次应用。之后他又将其撰写成论文,发表在《焊接》杂志上。

万立气柜的预制,需要十几张钢板拼组焊接,因为钢板厚度只有3毫米,传统焊接方法最大的难题是板材变形、矫正困难,质量很难保证。经过多次试焊,高彦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方法,利用埋弧焊小车,采取全自动气体保护焊来完成焊接工作。这种方法不用开坡口,留出一定间隙后,在背侧加一铜垫,一次焊接就达到了双面成型的效果,且焊缝成型美观,不需矫正。2001年,高彦在中厚度、大规格的容器制造中,首次成功应用了埋弧自动焊接的新方法,对直径在2—3.4米、壁厚8—14毫米不锈钢容器施焊,不用开坡口,正反各焊一次就可完成。各种机械性能、晶间腐蚀检验全部合格,X光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比照传统方法节省焊材30%,提高了工效8—10倍。2002年,他又在车间全面推广了中小直径不锈钢容器背面加衬带的钨极氩弧焊封底焊法,操作简单,合格率高,并可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现在车间大部分焊工都掌握了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完成了21台不锈钢容器的制造任务。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正能量;资源整合;德育实践活动;师德修养

所谓“社会正能量”是指一种积极向上、弘扬正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力量,她崇尚“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推动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她始终以正面的导向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进步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离不开社会正能量的支撑。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急遽转型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发挥正能量强大的推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人民携手共筑“中国梦”的当下,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和践行者。作为德育课更应该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主阵地,德育教师成为传递正能量的火炬手,要用正确思想的火光照亮孩子们前行的方向。

理想中的德育课应该是思想碰撞、灵魂净化的地方,在这里学生能学到感悟人生的哲理。如果说学生在其他课堂里学到了知识,那么在德育课除了学到知识外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而“做人”的大道理恰恰是需要我们正确传递的“社会正能量”。我们要把道德、文明、法律乃至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但回看我们的德育课,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德育课所讲的知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些道理不讲也知道。所以课堂上学生似听非听、爱听不听的现象十分常见。部分学生甚至以为这些道理太简单了,教师是在讲套话、大话之类的空头大道理, 学生甚至有抵触和排斥情绪。教师讲得再多他们一律充耳不闻,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德育课很好应对,课上可以不听,考试前背背就轻松过关了。这种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显然违背了德育课开设的初衷。如何扭转这一局面,真正让这些道理能够入耳、入心,并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践行这些道理,还须要一定的策略方法。

一、整合资源,以事感人,以感人的事迹触动学生的心扉

中职生是未成年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初步时期。德育课承担着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神圣使命。把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乃至深刻的人生道理传输到学生的心中是德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似乎“空洞抽象”的道理深入人心,不能靠机械说教和灌输。“事实胜于雄辩”,要学会用事实来说话, 让学生从鲜活的事例中去感悟道德的力量。但仅靠教材中的一两则事例往往是不够的,不能局限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德育课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真正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大事、凡人小事,只要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能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事例,教师都要收集整合这些资源,具有资源整合的意识,把搜集到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储备,把课外资源为我所用。这样可以大大扩充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教育的形式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这也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中的事例起引领作用。针对教材中的主题,寻找相应的事例,广泛搜集各类资源,根据教材体系,把其分门别类,分设孝老爱亲、遵纪守法、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等,对各类事例加以归纳整理。事例除了要有典型性之外还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这样的事例其实是很多的,如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最美”乡村医生、山村教师、全国思想道德模范人物、时代先锋、凡人善举,甚至特别节目《感动中国》中的人物等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道德楷模的力量感化身边的人。正如“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寻觅,感人的事迹比比皆是。这些事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信手拈来,在对人物事迹讲述的同时,更要深层次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事件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榜样一座丰碑”,用先进人物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让他们高大的形象矗立在学生的心中,指引着学生人生前行的方向。被誉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的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提出“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一观点带给我们很深的启示,我们除了把目光投向社会广泛宣传的人物,还应把注意点集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努力寻找身边的感动,这样的事例更真实,更有说服力,如班级同学中涌现的好人好事,每周晨会上学校的各类表彰,我们德育教师不能听听而已,要在这些事例上做一些文章,深入挖掘,让其成为教学的良好素材。德育教师只有具有这种资源整合意识,我们的德育课才能内容充盈,鲜活灵动并具有吸引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德育人,以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我们德育课的学习尤其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的时候,就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当孩子们七八岁的时候,就种植果树,把荒地开辟成鲜花盛开的园子,到十二三岁就能亲手建成果园了。”在这项活动中孩子懂得了“劳动最光荣”、“一切幸福和快乐都是劳动创造的”道理。在园子里他又引导孩子们如何在隆冬季节保护幼嫩的树苗,这样,孩子们学会了怜悯和关爱。的确,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回顾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正是在体育活动中领会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告诉我们德育课的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德育课的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那是一个润泽的空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为了让德育活动效果最优化,主要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一)追求活动形式多样性,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才能吸引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如进行法制教育,如果机械讲解法律条文,那会非常的枯燥乏味、空洞苍白,我们可以组织模拟法庭、参观看守所,甚至聘请法制辅导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观看《法律大讲堂》、《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让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领悟法律道理。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对法律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透彻。对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问题,可以开展小品、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寓教于乐,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活动只是适宜某一单元的某个知识点,有的活动可以建立成长效的活动机制,如读书活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资料,如关于某知识点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或者名家名著,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教师列举书目清单,让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引导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用经典著作夯实学生精神文化的底子,净化学生的心灵。为了巩固检查阅读效益,每节课利用五分钟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大家共同获得启迪感悟,学生自然感悟出来的道理较之教师讲解的深刻得多。这种状态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增强,学生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再从另一个角度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会受益终身。至于阅读后的感悟,还可以二次开发,再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编写小报,开展演讲比赛等,让阅读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追求活动主题的明确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杜绝热闹过后一片茫然的现象。一定要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向,这样才能确保活动的目标达到预期要求。如组织学生参观校企合作单位,采访岗位明星、就业创业明星,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我们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为此,我们教师要事先做好功课,努力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制定详尽合理的活动方案,追求活动的实效性。基于一定的活动目的,我们甚至可以给活动方提一些具体要求,这样活动的目标达成度会更高。如针对社会广泛争议的热点问题,切合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确立活动主题,我们采用讨论会、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明辨是非。而教师对辩论中辩题的确立,辩论过程中的导向把控,都是至关重要的。就是针对一些公益活动,尤其是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教师在接手的时候,也要先思索一下,快速确立具有正面导向的主题,巧妙把任务安排下去,也就是及时把正能量传递下去。如针对南京举办2013年亚青会,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各项活动,当有的学生想到亚青期间正值酷暑盛夏,担任志愿者会很辛苦,产生怕苦畏难情绪,我立即从个人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更多的是从作为东道主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加以宣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融入了教师个人的情感。我说:“亚青会是体育的盛会,更是青年人的盛会,能与来自亚洲各国的青年朋友聚会,有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更有展示自己青春风采的机会,也会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为丰富,所以说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很多同学听了我的介绍以后,积极报名参加。

德育实践活动是把我们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心动莫如行动,引导学生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诠释正能量的丰富内涵,用行动去诠释,更用行动去传递,真正让正能量带来的社会新风传遍神州大地。

三、以身作则,以身正人,以良好的师德修养感染学生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涓涓细流成大海,良好的社会风尚靠他、靠你更靠我。只有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正能量”犹如一艘大船,众人划桨开大船。我们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更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只有为人师表,师生携手并肩,才能奏响社会进步的主旋律。总理鼓励大家真抓实干,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强调务实的重要性。传递社会正能量绝对不是务虚的口号,她须要的是身体力行的行动。我们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教重于言教”,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的感化,带给学生心灵的感动和无声的教诲。“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育无小事”,我们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带给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如我们要求学生注意环境卫生,那我们自己就首先要做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学生面前随手乱扔杂物,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甚至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我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友好的微笑,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点点滴滴都是爱,都是教育,胜过千言万语。教师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就是一本活的教材,教师要随时随地灵活运用,身教重于言教。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我们就能捕捉到很多的教育契机,让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同时也让自己的师德修养日臻完美。如发现有同学遇到困难时,教师提议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时,首先自己先献出爱心帮助学生,这样乐于助人、互相帮助的正能量就很自然传递到同学心中去了。再比如我们带领学生外出参加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学雷锋活动等,如果教师只是大声要求学生怎么干、怎么干,学生或许会漫不经心,甚至袖手旁观,如果教师自己二话不说埋头干起来,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亲身示范,那学生也就立即跟着干了。教师是一面镜子,对照学生的同时也对照了自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传递社会正能量,不仅关乎着学生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更关乎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不是一时一地的事,要持之以恒,永不松懈,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用智慧,更用责任去传递正能量。在课内、课外用心耕耘,让全社会风清气正,弘扬正气,让正能量成为一股文明新风拂过每个人的心头。

参考文献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第7篇

1.1这是改变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现状的迫切需要。近些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中日益受到重视。对其评价,许多高校也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对评价重视不够。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不能客观评价”及“怎样评价”等问题认识不一,评价追求简单化,认知上过于强调形式性。其次,评价目标指向狭窄,评价标准参差不齐。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主要针对活动结果的认知性评价,单纯地以完成实践任务及最终成果为评价标准,而对于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非智力活动,特别是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意能力评价重视不够。还有,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指标较为笼统,评价工作组织较为随意,还远未建立起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及工作机制。所有这些都已较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和健康发展。为此,我们需要转变思路,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新标准和新机制。

1.2这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开展社会实践的目的,从总体上讲,就是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相应的能力、素质,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对社会实践进行评价,规范社会实践,提升活动实效,推动其科学发展,从而就能更好地保障社会实践目标的实现,最终使广大学生从中受益。运用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进行价值判断,可以使学生通过评价不断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促进其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进步,推动其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发展。评价能促使学生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要求去开展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锻炼自己,教育自己,有助于他们巩固所学,增强其动手、沟通和创新等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可以说,社会实践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能较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2系统把握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内在因素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社会实践是受实践目标、主体、客体、条件、实施、考核评价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结构整体,也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较全面把握各影响因素,深入揭示社会实践实效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有效开展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2.1实践目标是影响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前提。大学生社会实践目标是对社会实践所必须达到的规格、要求和质量的规定,是通过实践过程对实践者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所发生的预期变化。目标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的起点、核心和归宿,是调节、评估实践活动的依据,也是实践者努力的方向。它规定着实践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制约着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目标设定的科学与否是决定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前提。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形式,这些社会实践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追求,有着各自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因此,在确定社会实践目标时,必须做到有针对性、明确具体、切实可行。要结合具体实践活动特点、学生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要有衡量是否达到的具体标准,以及目标实现的具体要求和约束条件,实践者经过努力在预定时间内能够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实践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创造良好前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充分保障。

2.2实践主体是影响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主要是指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学生是教育对象,是客体;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学生又是主体,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学生去实施。因此,学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而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经历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个性心理特征有差异,学生的所学、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能力素养等方面也各有特点,所有这些差异性不同程度地会反映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中,会影响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实践、自觉锻炼和自我教育,会影响着社会实践的开展及其效果。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中起着组织、指导、监督、评价等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指导教师影响着学生对实践活动主题选择、计划制定和活动实施。特别是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全程指导与督查,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实践活动开展的方向和实效。因此,指导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能力素养,也必然关系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开展。

2.3运行系统是影响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核心因素。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系统主要是指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相互关联的若干环节。一般而言,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活动实施以及效果评估与反馈等环节。首先是制定实践方案。实践方案通常包括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式方法、实践步骤或程序、实践活动的预期成果等。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实施的,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活动目标的实现和实践活动的成效。因此,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最优化。其次是方案的实施。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中心环节,是实践者按照实践方案,利用实践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完成实践任务,实现预期实践目标的阶段。这是一个实践方案由预期变为现实的过程,是各种实践要素对实践对象真正发挥作用或产生影响的过程。实践活动实施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效果。第三是效果评价与反馈环节。这是社会实践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对社会实践过程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而且通过发挥其多种功能,直接推动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另外,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也非常重要。通过反馈,让学生和组织者明确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及整改的意见与建议,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2.4保障条件是影响社会实践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社会实践要取得预期效果,离不开必要的保障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高校提供的制度、组织、时间、经费、基地等方面的保障,以及实践单位提供的必要保障。就高校而言,制度保障是根本。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规范化、长效化、科学化都依赖于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其次是组织保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学校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要组建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全面全程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是时间和经费保障。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的时间要安排合理恰当,特别是要处理好与其他日常教学的关系。开展实践活动还需要一些费用。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会影响到实践活动的开展。第四是基地保障。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对于保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对稳定性、规范性和长期性乃至实效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五是实践单位提供的必要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如果依托具体的实践单位来开展,那么该单位需要提供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所必需的时间、场地、实施、指导人员等多方面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特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3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系统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影响要素,并遵循一般评价与分类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起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的根本依托。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立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3.1注重准备环节。开展社会实践必然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环节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来评价。第一,实践活动选择。该指标可以从活动的公益度、贴近专业程度和复杂程度等观测点来考核。活动公益度是考察所选实践活动是否具有公益性质及其程度。要鼓励学生选择公益性鲜明的实践活动,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贴近专业程度主要是指所选实践活动一般应贴近学生所学专业。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巩固所学,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复杂程度主要考察学生所选实践活动的难易程度。第二,实践方案的制定。实践方案是指围绕实践活动主题,为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所设计的整个实践活动计划。它是实践活动开展的蓝本和依据。该指标可以从方案完整性、方案可行性两个观测点来评价。方案完整性主要是指学生所设计的实践方案各要素相对齐全和详实。方案可行性主要考察学生设计的实践方案的合理性及其程度。第三,实践条件的准备。该指标可以从人员组成及分工、时间安排、经费筹集、实践对象或单位确定、指导教师确定及必要的实践培训等观测点来评价。人员组成及分工主要考察团队实践中,团队成员在人数及结构上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分工是否明确。其它方面主要是考察实践所用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必要的经费是否有着落,指导教师、实践活动的对象或单位是否确定,以及在开展活动之前有没有接受必要的包括安全教育在内的实践培训等。条件准备越充分,以后实施就会越顺利。

3.2着眼实施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实施。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主要就是通过学生的具体实施来取得和展现的。实施环节可以从以下两个指标来评价。第一,实践方案执行情况。对实施环节的评价,首先要对实践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整体上的考核评估。该指标可以从方案执行的全面性和规范性、条件利用情况等观测点进行考核。前者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相对严格执行实践方案。后者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利用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供的条件和资源,较好地完成实践任务的情况。第二,实践态度和能力。在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社会实践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指标可以从学生的实践态度和实践能力两个观测点来评价。实践态度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是否具有诚信、团结、敬业和奉献等品质和精神。作为一名实践者,首先要诚实守信,应自觉承担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另外还要有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态度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决心,影响着学生的精力投入与努力程度,进而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实践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沟通、动手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与队员、指导教师,以及其他人员的交流和交往等能力。动手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按照实践活动本身的规程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调查、服务、研发、条件利用和总结等多种能力。创新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在遇到问题、挫折后创造性地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素质和能力。

3.3突出实践成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最终都会产生一定的实践成果。实践成果可以从预期目标实现情况和物化实践成果等指标来评价。第一,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评价该活动的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该指标可以从对学生个人、学校、社会产生的意义,以及主要事迹或贡献两个观测点来评价。前者主要考察学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对自己、学校、社会等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良好作用。后者则是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开展中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评价学生的主要事迹或贡献,就能对实践活动效果作出较客观的认定。第二,物化的实践成果。该指标可以从物化的主成果和其他物化成果等观测点来评价。前者主要是指社会实践结束时,学生需要撰写并提交的实践总结报告。对于社会调查而言,是调查报告;对科技发明来说,则是发明作品。实践主成果的完成,要坚持求实性、创新性、规范性、有用性等原则,确保其质量。后者主要包括“队员实践日记、感悟”、“指导教师鉴定”、“实践单位证明、鉴定”、“媒体报导情况”、“有关活动照片”等五个方面。这些材料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程度上也表现出社会实践的效果。因此,这些方面也是社会实践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

4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新模式

先进教师主要事迹范文第8篇

关键字:校园;网站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一、校园网站的建立及其发展

随着校园网站的开通,网络信息成为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方面,我们利用校园网主页进行对外宣传,学校的招生计划、工作计划,报道学校的重要事件和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校园网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术讨论和社会联系。可以说,校园网站对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校园网站建设的原则

(一)校园网站是为教育服务的原则

校园网站大多是立足于本校教育,为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服务,创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网站。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定位网站主题,设定网站标志,体现各自中小学的教育特色。如各中小学在保证自己学校常规宣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重点地突出本校的一些特色栏目,如教师风采、校本课程、学生习作等。

(二)使校园网站简单化原则

网站的设计制作应尽可能考虑用户的感受,方便访问者的浏览和查询。网站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板块栏目围绕网站主题,相互之间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导航清晰明确,某些指示性的图形含义要前后保持一致,争取做到网站的各页面风格一致,能够让用户迅速熟悉网站的整体结构,不至于迷失在网站浩瀚的信息中。

2.板块整合。学校网站的建设,要符合学校的宣传、教学及管理等实际情况需要。因此,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网站各功能版块的整合。

三、利用校园网站彰显学校风采和管理特色

(一)抓好校园网站新闻建设

任何一个学校的教育网站,都需要一个展现学校精彩活动情况的宣传栏目。对于校园中有意义的活动可以由教师、学生或社团送上来的素材进行审核、编辑、制作,再由专人上传至网站即可。校园内容经常更新,网站才具有活力,能够让人了解学校的动态,网站才具有人气与生命力。

(二)彰显学校管理特色和精彩项目

可以开设专门的学校频道,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新闻,还可以将学校的双周工作计划,学校公告、体艺中心、专用教室、平安校园等栏目公布于众,以介绍学校基本设施和师资力量,既展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又可以接受社会主体的监督。

四、利用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与学的资源

(一)校园网站对教师自身技能的提高与促进

校园网站上开设了教师频道,内容包括课题研究、教师风采、校本课程、资源中心、教研组、公开课等栏目,准备了各类课件、论文、教案、试题、素材等,使教师可以方便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参考,互相切磋。

利用校园网站可以实现无纸办公、自动化办公。教师将自己的公开课、优秀课等课件教案上传到校园网站保存,提高办公效率,同时能够通过校园网站进行及时通讯和协同工作,可以使得管理者在其办公室管理和控制整个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的运作效率。

(二)校园网站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促进

利用校园网站开拓学生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或者参与班级博客,并可以实现动态管理和自己管理。把自己写得好的文章,让大家阅读;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在校园网站上;喜欢的故事可以在网站上阅读;给学校、老师的建议可在网上留言,也可以感受身边校园吉尼斯的创造者的事迹,让校园网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活动的乐园。学校还开设了学生频道,有新星闪烁、红领巾之声、成长故事、小荷尖尖、兴趣小组、班级博客等栏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五、利用校园网站加强家校合作交流,共建和谐社会

(一)校园网站对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促进

家校借助信息平台促沟通,现在有些家长由于各种活动频繁,难于定期同教师会面,因此,给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带来不便。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快捷、高效的沟通方式,借助高速的信息沟通平台,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如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校园网站在其中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校园网站还特意增加了家长频道,家校联系,便于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参与子女学习,其中的名人家教栏目给予了家长很多的启发,家长学校栏目给家长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测试。

校园网站对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信息予以有效连接,实现学校和家长之间全方位的沟通,家长可通过计算机进入班级博客查询孩子在学校的各项表现,通过家校联系平台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生活提出意见,及时获取教师的留言和通知,同时可以把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教师。可以说,这种互动式先进信息传输方式,是一种快捷、高效的方式。

(二)校园网站对社会监管学校力度的加强

校园网站是一个公开的网站,同时也接受着社会的关注和监督,许多社会有识之士也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学校的管理提出问题和意见。

校园网站是基于学校单位建立的的校园官方网络平台,承载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网络教学、对外宣传、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需平台。在我国,近年来校园网站建设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仅在我国中小学就有近17000余所学校建设了独立域名的校园网站。他们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校园宣传、教育教学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浅谈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11期

2.《基于校园网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04期

3.《校园网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促进》,《科学教育》,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