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第1篇

目的:分析护士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的类型、时间段、人员,分析其原因,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42起静脉给药错误进行统计,对发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执行医嘱不认真、环境缺陷、缺乏责任心是导致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根据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护士;静脉输液给药错误;改进措施;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41-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见和快速给药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在美国有50%以上的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我国静脉输液的比例更高[1]。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和用药过程的监护者,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发生给药错误。为确保静脉输液给药准确、安全,我们对本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42起静脉输液给药错误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共上报静脉输液给药错误42起。错误分类,错误发生者的工作年限、发生时间段列表统计如下:

2 原因分析

2.1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2.1.1 未按要求核对患者姓名:表1显示患者身份识别错误致药物用错8起,其中相邻床位身份搞错3起,患者更换床位后致身份识别有误1起,名字相似1起,因两患者所用药物相同更换液体时只核对液体未核对姓名2起,因工作繁忙,同一个治疗盘内端多个患者的液体,换药后未再次核对1起。

2.1.2 摆错药、药名核对不仔细导致加错药、用错药:因药名相似如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导致错误4起,治疗室内输液卡摆放太密药物摆放混乱配药时聊天导致加错药2起,加药后瓶签标注药名错误2起。

2.1.3 未仔细查对药物的剂量和浓度:如同一种药有两种剂量的包装,氨溴索注射液有15mg/支和30mg/支的,摆药和加药时均未认真核对剂量,导致用药错误,摆药和配药时未认真核对溶液的量,错把250ml的溶液摆成了100ml的溶液导致配药浓度不对。

2.1.4 未查对溶液的有效期:有一袋装液体有效期为2012年3月到期,而在2012年4月2日给患者输上了,患者自己发现,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但造成患者对护理工作极度不信任引起纠纷。

2.1.5 未严格查对医嘱:导致用药途径错误一例,如把口服的氨溴索给入壶了;用药频次错误导致多用药,如日一次习惯性用成日二次;医嘱已停用但继续用药;用药时间的错误,如速尿应在输蛋白后入壶而在输蛋白前就入壶了;泵点药物泵点速度错误,如硝酸甘油溶液5ml/小时泵点执行成了8ml/小时泵点。

2.1.6 未核对输液卡或核对不仔细导致输液未结束而提前拔针;配药后治疗室卡片未及时打勾签字或给病人换液体后未及时打勾签字,而导致重复用药,交接班未交接清楚而导致重复用药。

2.1.7 未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如一位新护士对我科常用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不熟悉,将氨溴索溶液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溶液连输出现絮状混浊现象,导致患者对其不满意。

2.2 工作流程和环境缺陷及护士情绪的影响: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工作经验不足,对操作规程不熟悉;错误发生在治疗比较集中的上午和中午,上午工作繁忙,中午值班人员少更换液体频繁,紧急执行临时医嘱,外来电话手机的干扰,家庭琐事导致护士情绪不稳定,临时加床等均可使错误发生。

2.3 责任心不强,护士风险认知不够:大多数错误是由于值班护士工作态度不认真,交接班不清,转抄医嘱注意力不集中,配药时聊天等;护士法律意识淡薄,风险认知不够,心存侥幸,导致错误发生。

3 改进措施

3.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做到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查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以确保正确的药物给正确的患者。摆药后请第二人核对,实行双人复核。输液卡一式两份,治疗室一份,病人床旁挂一份,利于执行时再次核对,拔针前要反复核对确认所有液体输完再拔针。改善和优化医嘱查对流程,推行了电子医嘱系统,避免错抄、错写、漏抄,转抄后两人核对。遇有疑问的医嘱一定要与医生沟通,无误后方可执行。非抢救时不执行口头医嘱,防止重复给药。落实对患者的身份识别:核对的方式采用询问式、反问式、腕带识别,并且采用二种以上的识别方式,保证准确的药物给准确的患者。

3.2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落实书面交班、床头交班、口头交班,双方一定要交接清楚,避免遗漏。

3.3 强化细节管理:加强对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责任心不强的重点人群管理,排班上遵循新老搭配与能力搭配的原则,采用由责任组长或高年资护士负责制的排班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高年资护士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比单纯的护理部、护士长监督检查更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2]。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上午班、中午班、节假日期间护士配备充足,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对于上班时间情绪不稳定的护士,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卸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工作,避免差错发生。要求护士每人随身携带备忘本做好记录,使自己忙而不乱的应对工作。将科室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和警示语“你查对了吗”打印张贴在治疗室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大家。改善工作环境,上班期间护理人员不许玩手机,不许聊天,不许接电话,遵守工作纪律,保障护理工作有条不紊。

3.4 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培训:临床静脉用药的安全隐患在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3],因此要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定期考核。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对医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强化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核心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培养慎独意识,保证用药安全。

3.5 加强药品管理和药物知识培训力度:科室设置药品安全管理员,每周对急救药品和常用药进行清点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护士长,及时整改。加强效期管理,保证液体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科室内备用药品左放右取,该冷藏的冷藏。对科室新药、特殊药品收集相关资料,组织科内共同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药名相似的药物放置不能相邻,对于同种药物不同规格的要分开放置,不允许混放,对于高危药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警示标识。

3.6 加强团队的协作精神,:各班次护士要互相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做到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共同核对才能有效避免临床静脉用药错误的发生。

4 结论

静脉输液给药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静脉给药错误不仅是患者身心受到危害,经济上受到损失,甚至导致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正确执行医嘱,加强细节管理和药品安全管理,团结协作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预防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无论是医院还是社会都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避免护理差错、杜绝不良事件发生是体现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那么在护理工作强度大、琐碎繁杂的情况下,护理不良事件难免发生。现将我院2012年1~6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我院2012年1~6月共计上报护理不良事件31例,其中给药差错7例、查对失误6例、坠床5例、压疮3例、操作不当2例、输液反应2例、自产1例、烧伤1例、烫伤1例、管路滑脱1例、跌倒1例、腕带识别错误1例。不良事件发生时间为夜班、中午班共计19例(61.2%),白班共计12例(38.8%)。从护理人员职称来分,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共计18例(58%)、护师发生不良事件的共计9例(29%)、主管护师发生不良事件的共计4例(13%)。

1 原因分析

1.1 管理方面因素 从上述数据看出护士发生率较高,新护士工作经验少、知识面窄、不扎实,对病情动态掌握不全,对危重患者病情评估不足,对抢救仪器设备性能不熟练,不能对患者实施预见性的观察与护理。

1.2 排班模式不合理 从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看,中午班、夜班发生率高。传统的排版模式班次多,交接次数多,护士工作连续性差,容易交接不清或上下不连贯,而出现护理或治疗遗漏,再是中午或夜班护理人员少,处于忙乱、紧张或疲惫状态,使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差错。

1.3 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①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对查对制度只是留于形式,没有认真执行好三查八对制度,导致给药错误,如有的药物剂量给错、有的药物给错患者、有的转抄错误等。②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没有认真执行床头交接班导致对所管辖患者的病情、用药、护理掌握不清或没有按时巡视病房、协助翻身等导致患者出现压疮。

1.4 缺乏慎独精神,操作不规范 护士操作程序简单化、消毒不严格,年轻护士经验少,又不虚心请教,出现异常没能及时发现而致胃管下错、出现输液反应、皮肤损伤、管路滑脱等。

1.5 告知、宣教、沟通不到位 有的护士对新入院患者宣教时机不对,告知不全面,不详细。如医院环境、设施的介绍使用,各种管道的注意事项,管路的护理,床的使用等告知不详细,或者刚入院或术后在患者顾不上听取告知时而致跌倒、坠床、管路滑脱等。

1.6 产科原因 ①产科工作琐碎,患者周转率高,工作量大致各操作不细致或不连贯,顾此失彼。②产程因人而异,对产程估计不足,如产次、胎儿大小、经验不足,对分娩产兆告知不到位等。③排班或流程不合理,尤其晚上产房及待产室忙时,以致病房待产妇观察不上。④夜间值班精力受限,观察产程不细心或急产时所致措手不及而出现自产。

2 预防措施

2.1 转变观念 鼓励无责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消除瞒报隐报心理,教育护理人员积极上报不良事件是为了改进医院管理及护理流程,确保全院护理安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少并不一定代表护理工作做得好(隐报、瞒报潜在隐患更大),却可反映出护士长对患者护理安全重视和掌握程度。各科积极上报不良事件,对存在的问题护理部及时组织全院护士长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达到全院“资源共享”的目的。

2.2 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护理部及科室制订了在职护士培训计划,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急预案培训并考核,熟悉各科的应急预案是对护士应变能力的培养,科室设立高职称、资历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带教,切实做好传帮带作用。

2.3 核心制度的落实 ①查对制度的落实:随时提问、严格管理、层层把关使之落实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操作、宣教采用“呼唤应答式”,加强责任心,强化护士的查对意识。②严格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当班护士将患者的病情、用药、治疗效果、护理安全、皮肤、管路等情况详细交给下一班,做到“无缝隙交接”。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有异常及时通知大夫。护理部制定了压疮、跌倒、坠床的报告程序集上报表并全员培训,确保护理安全。

2.4 规范操作让护理更安全 护理操作规范是约束护理群体在护理活动中的行为而确立的准则和工作习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因而可以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虽然有些操作繁琐,但属于正规程序,按程序去做就不会出现错误,所以各科要加强操作的指导和训练,定期抽查,使各项操作正规化。

2.5 履行告知义务 告知要实事求是、告知要及时、告知要适当、告知要全面、及时记录、尊重患者隐私、要求医护一致。

2.6 改变护理排班模式 实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弹性排班,减少了交接班次数,加强了夜班及中午班的力量,包床到人,责任到人,实现了对患者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

2.7 产科整改措施 ①改变排班模式:患者多,工作繁忙时实行弹性排班,适当增添班次,使患者班班能照顾,时时能监管,推行整体护理模式,把握有利时机做好宣教工作,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②提高助产士素质:严格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服务周到,对每一位产妇要耐心、细心,避免态度生硬,提倡人文关怀,保证母婴安全。③加强沟通,培养团队观念:加强护患沟通,护士长与护士间的沟通,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沟通,适时为大家减压,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增加科室的凝聚力。

2.8 强化法律意识,确保护理安全 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护理部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的培训,并进行督导考核,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将患者发生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及结果完全记录下来,增强了证据意识,实施自我保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使每个护士从根本上认识到护理文件书写是医疗事故与纠纷的有力证据,也是保护自我的根本措施。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第3篇

1.1临床特殊药品以及医疗设备当中潜藏的护理风险

在医院药品管理当中,特别是品、毒性药品以及限制性药物的管理以及使用当中,潜藏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临床护士必须严格执行院内相关药品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给予保存以及使用,在临床使用药物期间要按照“三查八对”制度,仔细观察使用药物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另外,对临床医疗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保证相关设备功能良好,对于电源不通、临床操作不熟练以及零件老化等相关因素,造成临床医疗设备运转不良,耽误患儿的急救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患儿父母有权利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1.2治疗过程当中潜藏的风险

危重患病儿童特殊使用药物过程当中,要对患儿病情相关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以后要给予详细记录,对口头医嘱,临床护士需要重新复述一遍,等到临床医师确认无误以后,才可以执行医嘱,同时在救治完毕以后,马上给予详细记录。另外,临床护理人员在发现医嘱出现错误的时候,临床护士有权利拒绝按照相关医嘱进行操作,如果依然执行错误医嘱,给患儿带来严重后果的,临床医师以及护士要一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除此之外,小儿科使用药物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以及体质量的相关特征,严格计算药物使用剂量,在计算的时候必须要仔细核对,切忌粗心大意,同时要严格控制给药速度,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在静脉输液过程当中,不可采取紫外线消毒,同时还要对输液情况进行巡视,以免液体滴空,并正确指导患儿根据医嘱服用药物。

1.3临床护理文件当中潜藏的风险

临床护理书写必须要对整个临床护理操作过程进行客观、真实的书写,是判断临床护理行为的及时性、正确性以及有效性的关键依据,具有相关法律效应。另外,在小儿科临床护理记录当中,必须要将患儿体温单、临床护理记录单以及医嘱单给予详细填写,同时给予妥善保存,如果丢失,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4临床医疗护理当中知情权潜藏的护理风险

对患儿和其亲属的病情知情权应该给予尊重,因此,临床护士在操作的时候,必须要事先向患儿和其亲属作出解释,在征得患儿以及其亲属同意以后,才可以执行。

1.5生物污染潜藏的护理风险

临床护士会经常接触患儿的血液以及体液,而意外针刺在临床当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途径,部分通过体液以及血液进行传播的疾病,如梅毒、艾滋病以及病毒性肝炎等,主要通过意外针刺感染给临床护理人员。

2防范措施

2.1明确儿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小儿科护士长要全面负责整个科室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并组建一个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对各种各样的临床护理风险信号给予掌握,并每个月组织召开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讲座,分析研究临床护理当中潜藏的风险,同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2.2制定完善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临床医护人员要识别自己科室的临床护理风险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对出现过的相关临床护理风险给予深入的分析研究,明确识别已经出现的临床护理风险问题,并制定一个完善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同时要给予全面落实。

2.3提高小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现如今,随着小儿科疾病的复杂多样性,及新兴技术的不断开展,临床护士需要不断提高相关业务能力,随时更新专业知识,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对患儿采取保障性的临床护理干预,使临床护理安全性得到保障。

2.4充分尊重患儿的合法权益

在整个临床护理当中,临床护士需要和患儿以及其亲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疾病治疗、方法、目的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给予详细介绍,同时要耐心倾听患儿的不适感觉,尊重患儿和其亲属,如果发生护理失误,要立即与患儿亲属进行沟通,以便获得患儿亲属的谅解,同时要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避免发生临床护理纠纷。

2.5规范临床护理书写

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护理书写和医疗文书同步,要对患儿的整个临床护理过程给予详细和真实的记录,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查对,充分发挥小儿科的质量控制作用,小儿科护士长每隔7d要对临床护理文书给予审查,同时将其结果给予通报。2.6建立一个完善的干预措施建立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采取相对应的行政干预。对于小儿科新引进的临床仪器设备,要采取相关安全培训,进而使临床护理操作熟练性明显提高。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强制要求医院具备安全的环境以及条件,尽量使医疗设备造成损失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另外,医院还要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设备,感染科医务人员要配备相关防护设备,同时每1个月组织大家进行防护知识讲座,进而使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明显增强。

3总结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患者安全

关注患者安全,共创医护患关系共赢局面,已是现代医疗护理服务追求的目标[1]。本文对某三级医院215例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总结分析,探索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以应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三级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上报215例护理不良事件。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15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率居前三位的不良事件类型、特点、原因以及不同工作时段、不同年资护士对其发生的影响。按照不良事件对患者损伤程度,依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的分级标准,把护理不良事件界定为0-Ⅵ级[2]。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描述一般资料,统计方法包括X2检验。

2结果

2.1不良事件分类发生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管路滑脱、给药错误、跌倒 见表1。

2.2对患者损伤程度 按照《不良事件管理办法》的分级标准,将患者损伤程度分为无损伤(0、Ⅰ级)、轻中度损伤(Ⅱ级、Ⅲ级),重度损伤(Ⅳ级、Ⅴ级、Ⅵ级),见表2。

2.3主要不良事件与患者损伤程度关系 见表3。

2.4工作时段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三个不同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护士年资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不同年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显示: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居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给药错误,跌倒。不同工作时段,不同年资的护士对不良事件发生有影响(P

3.2管路滑脱、给药错误、跌倒事件的特点及原因

3.2.1 64%的管路滑脱发生在18:00-8:00时段;94%的管路滑脱发生在

3.2.2 78.57%的给药错误发生在8:00-18:00时段;92.86%给药错误发生在

3.2.3 58.62%的跌倒发生在18:00-8:00时段;75.86%的跌倒发生的

3.3不良事件防范对策

3.3.1注重管理理念转变,加强不良事件管理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7],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滞后则会使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陷入恶性循环[8]。在不良事件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对不良事件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的管理,弱化苛责文化,鼓励未遂事件及无伤害事件上报,有助于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利用追踪方法学等质量工具构建管理长效机制,注重系统的持续改进,最终实现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的目标。

3.2.2关注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管理 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强化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沈贻萍等[9]认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培训,优化管理,培养其规范操作意识,并促使形成习惯,可有效降低相关差错发生,提升护理安全性。汪丽进等[10]报道,实行弹性排班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护理部在危重、急症患者较多科室配备数量足够的高职称、高学历、高年资护士,执行夜班双班制,与低年资护士一起上夜班,缓解低年资护士单独工作的压力。建立护士长二线值班制度,实行24 h负责,承担解决护士的业务求助责任,从而规避了非正班及节假日时间段因工作任务带来的护理安全隐患。

3.2.3关注对患者的损伤 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管理者不仅要关注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也要关注对患者的损伤。表3显示几乎100%的跌倒及压疮烫伤事件对患者都会导致损伤,且41.38%跌倒事件导致患者重度损伤。这些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加强安全管理提示管理者不仅对护士有较高要求,还要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注重细节管理等多方面措施才能保障患者安全。

4结论

不良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本文分析了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规律及特点,并从不同工作时段,不同年资护士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其他因素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未做深入探讨,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美.屏障技术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44-46.

[2]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3]徐彬,嵇友菊,解满霞.82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杂志,2009,26(7A):59-60

[4]张亚玲.护理不良事件78例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12):93-94

[5]周英凤,杨红红,秦薇,等用药差错预防策略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9):83-86.

[6]陆秀文,徐红,楼建华.128起给药错误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63-66.

[7]梅荷珍.外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7,18(4):1688.

[8]刘庭芳.医疗安全必须防患于未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7-9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的护理模式;排班方式;神经内科;应用

2010年初以来全国各级医院先后贯彻国家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安排与部署,积极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而提升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1]。2011年3月神经内科作为首批示范病房,根据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不足及科室危重病人多,基础护理繁重的实际情况,在护理模式和分工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实行了符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工作的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已有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传统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我科在2011年3月份前开放床位38张,护士11名(包括2名护士长),床护比为1:0.29,护士年龄在21-50岁,平均年龄29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学历:中专5名,大专4名,本科2名。其中专职责任护士1名,5名护士轮班均完成以治疗为主的护理工作。虽然也实行责任制护理,但由于护理人力及传统分工方式使护理工作未得到满意的效果。

1.1.2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我科在2011年3月份以后开放床位38张,护士15名(包括1名护士长),床护比为1:0.4,护士年龄在22-51岁,平均年龄24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8名;学历:中专7名,大专6名,本科2名。科室护士共分二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和六名组员组成,其中由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中级以上职称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专职责任护士4-5名,每名护士负责6-8名病人,负责完成分管患者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记录、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工作,这样护理人员既了解病情,又掌握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服务。晚班按照新老搭配的原则,实行双人值班,对护理工作中的高难度操作及危重患者的护理由高年资护士进行把关,在节假日、休息日等高危时段进行弹性排班,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1.2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实行传统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2011年3月――2012年3月实行新的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

1.3评价调查传统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及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缺陷的控制、基础护理合格率、呼叫器鸣响频次。

2效果

2.1两种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传统模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9.5%,实施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6%,明显高于传统模式。

2.2两种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下用药错误的比较改革后用药错误明显减少,有效弥补了中午和晚间人员不足及不能进行双人查对的情况,从而使高危时间段的用药错误得到了控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2.3两种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下基础护理合格率的比较改革前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2%,改革后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8.5%,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2.4两种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下呼叫器鸣响频次比较实行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以来,降低呼叫器鸣响频次,护理人员主动到患者身边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尤其对危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巡视,使呼叫器鸣响频次由原来的每天35次,下降至每天不超过10次。

3讨论

3.1由于工作模式的改变,工作落实的力度得到了加强,使患者的每一项护理工作均有效落实到具体责任护士。护理模式改革使护士床边护理时间增多,与患者有了更多的沟通及更深入的了解,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能够采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基础护理真正做实,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

3.2由于以往固定的传统排班方式,没有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进行班次划分,因此导致在护理活动集中的时段,出现护理人力相对不足[2],实行弹性化和人性化排班后,保证一定的护理人力分配在不同的护理班次,加强了病区晨晚间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保障患者整体护理有效落实。同时对护士进行层级管理,晚班按照新老搭配的原则,实行双人值班,对护理工作中的高难度操作及危重患者的护理进行把关,加强了晚班薄弱环节中的人员力量,降低了以往晚班由于人员不足及低年资护士单独值班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充分保证了高危时段的护理安全,从而减轻了新上岗护士或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

3.3传统的排班模式班次多,交接班频率高,内容多,遗漏和出现错误的机会也增加[3],改革后的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环节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排班模式的改革,从护理安全和护理管理的角度来说是有绝对优势的。

3.4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服务态度切实得到了转变,由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成了主动服务,并逐步转变为感动服务,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5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的实行较好地杜绝了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按照输液量与输液速度不同,认真查对,主动巡视病房,及时更换输液瓶,随时发现并排除输液故障等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认同感,确保护理质量,最大限度规避护理风险。

由此可见,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的改革,既是一个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化基础护理、带动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更是一个提高患者和家属期望值、实现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的有效途径,是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因此,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是适应护理工作发展需求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使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文件;终末质量;对策

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在医疗与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和,是医疗护理活动行为的记录,是医疗护理活动重要的法律依据[1]。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对我院2012年1月~12月的32500余份护理文件的终末质量检查中发现,护理文件的记录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类叙述,并提出相应的纠偏措施、对策,旨在不断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1 终末护理文件书写常见的问题分析

1.1体温单记录的问题 体温单上日期书写错误;大于39℃的体温无降温符号;体温漏划,备注栏内却无相应的去向记载;出院、死亡等应在体温单相应格内用印章进行标识记录,部分文件标识不清楚、占格不正确,时间与医生医嘱不一致;漏记出入量数据;漏写1次/w的体重、血压的测量记录。

1.2医嘱单记录的问题 医嘱单记录错误:药物过敏试验,医嘱未开皮试结果,护士执行给药医嘱;给药时间早于药物过敏试验皮试结果时间;漏开护理常规、护理级别、饮食现象;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间隔过长;有的医嘱在出院、转科、死亡医嘱之后,未开补录医嘱。医嘱单质量体现医嘱护士审核的准确性和执行医嘱时间的合理性。

1.3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存在的问题 重症护理记录单楣栏漏写患者诊断;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记录的内容与医生记录内容不符;记录内容没有完全体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的科学程序,有的记录措施不当或不全,欠结果观察,不能反映危重患者病情演变的连续性和护理效果评价时效性;宣教的内容没有体现个体化,类同的疾病宣教内容雷同,缺少前后连贯的个体差异及针对性;应付书写;个别处体现理论基础不扎实,如主诉的内容书写不符合主诉的要求;个别处欠缺记录,患者存在特殊检查及治疗,但护理人员无记录。

1.4打印排序发现缺陷 未及时更换打印墨粉导致打印不清;文件表面有污迹;排序不规范;不完整缺少部分文件。

2 原因分析、对策及效果

2.1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群体中,低年资护理人员问题多于年资较高的人员;从工作量来看,同一部门工作量大的时候问题多于工作量小的时候;科室领导有调动时,在熟悉工作的一段时间内,记录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多;新换岗或新上岗的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多;同一科室无固定人员书写与管理的较有固定人员书写与管理的出现的问题相对多。上述几种情况表明,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欠缺、管理上的欠缺、工作环节衔接不当、缺少认真的工作态度等都是造成护理文件书写错误的根本原因[2]。检查中发现,护理文件书写错误在纠正一段时间后,有时有反复的现象。

2.2对策 针对护理文件书写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如下纠偏措施:及时向相关科室反馈存在的问题,对于可追溯性修改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对于部分书写问题采取一对一的指导方式,纠偏到位;与护理部、护士长、相关科室领导及时沟通解决书写中存在的标准问题,使全体护理人员对标准质量达成共识,执行标准与各级质量检查顺畅;对于书写较好的方面给予肯定、表扬,对于书写存在的问题定期书写总结,护理部在护士长例会上予以指出,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辅以针对性地检查,加强整改力度。护理部组织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讲座培训,示范护理文件展览。由于以上纠偏措施的实施,使我院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确有提高,大部分书写中的问题已得到纠正,如书写漏项问题大大减少,绝大部分护理人员书写文件字迹清晰,问题大量减少,目前无1例因护理文件书写问题造成医患纠纷的现象。

2.3效果 由于医疗体制、个体差异、职业素质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尚存在影响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诸多因素,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特定条件下问题整改后的反复,这也要求护理人员仍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杜绝问题。

3 小结

在护理工作实践中,护理人员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于不胜任其特定本职工作的人员,要换岗处理;强化教育与行政措施相结合,做好各级护理人员的各种岗前培训工作,激励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在可能的条件下,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满足岗位要求;加强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作用,特别是各级护理人员的质控作用,建立科室内层次质控系统,使质量保证环环相扣;提倡护理工作无缝连接,无论是护士与护理管理人员在确保熟悉岗位工作、达到岗位要求或岗位责任有充分保证的前提下上岗工作;医护工作密切配合,互补漏点。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减少质量缺陷,强化质检监控可以提高终末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59-01

如何正确、有效、及时地执行医嘱,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医嘱作为医疗活动中最客观、最真实的凭据,整个医疗过程是否合理、科学以及医嘱执行是否及时,是否遵守依法执业、是否合理规范收费等都能从医嘱中反映出来。在临床工作中,虽然各个医院对医嘱的执行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及流程,但是因为医嘱执行错误而造成的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处理不当会引起医疗纠纷。现将发生相关医嘱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归纳如下:

1 发生相关医嘱不良事件的原因

1.1忽视查对制度,医嘱查对不严。

1.2签名时不严谨,缺乏三严作风。

1.3忽略特殊情况下医嘱的执行问题。

1.4护士缺乏基本用药知识,临床经验不足。

1.5医生对医嘱中的问题不够重视,执行医嘱时发现医嘱错误,未及时向医生反馈,并执行了错误的医嘱。

1.6对医嘱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落实不到位。

1.7护士执行即刻医嘱不及时。

1.8医嘱记录不规范。

2 对策

2.1 严格查对制度 办公护士在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诊疗常规,对有疑问的医嘱,查明后方可执行,根据医嘱类别打印执行单及输液瓶贴,核对无误后交与治疗护士执行。处理医嘱时必须做到班班查对,办公护士在下班前与当班护士核对当天的医嘱,医嘱必须每周大查对一次,大查对要有护士长参与,护士长不在时,应指定护士查对。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必须严格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护士执行医嘱后应规范签名 医嘱签名存在法律性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护士对举证责任倒置认识不够[1],另一方面是护士对病历书写规范掌握不够。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病历书写规范培训,培养护士谁执行谁签名,谁签名谁负责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护士必须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医嘱签名的重要性,执行医嘱后立即规范签名,以反映护理工作的客观、真实、有法可依的原则和特点。

2.3 特殊情况下医嘱的执行问题 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对口头医嘱的局限性要有正确的认识。在特殊情况下如抢救危重患者需要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六小时内补记。对于特殊药物如剧毒药、不能执行口头医嘱。医生无医嘱时,护士不得给病人作对症处理。为避免错误,应尽量缩小口头医嘱的使用范围和频率。

2.4 加强业务学习,准确执行医嘱 执行医嘱时,护士要熟知各种医疗护理程序,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药物的正确使用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药物使用管理中产生的纠纷在护理纠纷中最为突出,约占纠纷总数的60%[2]。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医生时常将药物的用法、剂量等下达错误,如果护士也不清楚药物的正确用法及剂量,那么势必导致盲目执行医嘱,造成医疗事故,引起医疗纠纷。所以护士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准确理解医嘱,医嘱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执行。

2.5 执行医嘱时发现医嘱错误,应停止执行医嘱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要加强责任心,认真查对医生下达的医嘱是否正确,对医嘱有疑问时主动找医生核实后再执行。药物治疗性医嘱需查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方法等是否正确完整,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医嘱执行后,应认真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记录并及时与医生反馈。

2.6 执行时间有误 处理医嘱时应根据医嘱的类别,先急后缓、先临时后长期的原则。医嘱执行与下达时间应相符,及护士执行时间应在医生下达时间之后。做药物过敏试验的医嘱,则要到规定时间才能执行。如一青霉素试验执行时间为9:00,静脉滴注时间为9:05,皮试规定观察时间为15-20分钟,试验结果阴性方可执行,虽然事实上护士是按规定时间观察并治疗,但法律只认可文字记录。一旦发生药物反应造成医疗纠纷,将造成举证被动。另外,临床上还存在多种临时医嘱的时间均为同一时间执行的现象,如一患者临时医嘱有四组液体,下达时间为11:00,护士将四组液体的执行时间均填写为11:30,一旦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或死亡,即使护士是按先后顺序进行治疗,与静脉给药无关,但医嘱记录有可能导致医疗纠纷。

2.7 护士执行临时医嘱要有显著的时效性 临时医嘱是指一次性完成的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一般仅执行一次。有的临时医嘱需立即执行,如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立即。其执行时间限制在15分钟内。有的临时医嘱虽然不需要立即执行,如呋塞米20mg静脉注射。但从人性化角度来考虑,这个医嘱应在白天执行,如晚上执行,病人会在夜间频繁小便,既影响了病人自己休息又影响了同病房的病友,不利于病员的康复。

2.8 规范记录医嘱医嘱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定的法律证据。医嘱执行单是护士对病人实施治疗的重要依据。因此,准确执行医嘱,规范记录,医嘱执行单不出纰漏十分重要,一旦发生纠纷,医嘱执行单是证据之一,应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

医嘱是患者得到正确治疗的科学依据,是护士、医技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及辅助检查的依据。《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已没有主观病历和客观病历之分,患者可以复印所有病历资料,发生纠纷的病历中任何一个地方(包括医嘱),被发现作假,整份病历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医疗机构就会被指定有错(负全责)。护士不但要认真的一丝不苟的执行医嘱,而且还必须规范操作,执行各项医嘱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通过医嘱执行制度的学习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医、药、护沟通,正确判断与执行医嘱,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给药错误护士长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有组织,有效地采取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减少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识别,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成为护理工作管理有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院2年来对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1 护士责任心不强 急诊科护士接诊一位车祸患者,中午接诊时测生命体征未发现异常,就简单处理报告医生后,放置推车上继续观察,大约2 h,患者呻呤主诉下腹部痛,B超提示肝破裂大出血,导致死亡发生医疗纠纷。分析:由于护士不能履行护理岗位职责,不把患者当回事,误认为患者还是攥车党,忽略了患者的病情,护士仅注重执行医嘱,忽视了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耽误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时机。

1.1.2 护士履行知情同意告知不足 脑出血的患者给予翻身,执行翻身卡签名放置护士办公室。分析:由于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告知,忽视了患者举证的依据。

1.1.3 护士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 重症监护室护士被锐器刺伤的事,而患者HIV阳性,防范措施不到位。分析:由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知之甚少,不能使用正规的锐器盒,从事高危操作不能提供防护用品,以成本高为理由,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或者职业培训不到位[1]。

1.1.4 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入脂肪乳的过程中,药液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分析:由于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未系统的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巡视患者不及时,发现药液渗出处理方法有误或经验不足等原因,违反了护理技术规范。

1.1.5 用药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 新毕业的护士在未取得注册护士,而单独执行用药医嘱、执行技术性配药流程。分析:由于护士长管理意识模糊,用药安全重点监控不落实,发错药、打错针、重复用药等护理缺陷时有发生不重视药,护理人员紧缺,就利用了未取得护士执业注册的助理护士执行医嘱,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1.1.6 护理缺陷主动报告不严格 骨科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未按术后护理常规执行,护士未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急送ICU抢救,造成护理纠纷。分析:由于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手术后护理常规不落实,护士长管理职能未充分发挥作用,主管部门监督或指导工作疏忽,流于形式等影响。事发护理纠纷讨论,科室依然未报告护理部。

1.2 护理环节管理

1.2.1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如危重患者护理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药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如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流程,制定急救-站位-目标流程,通过培训熟练掌握该项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1.2.2 加强护理高危人员管理,及时纠正质量偏差 对新毕业的护士、转岗护士和毕业5年的低年资护士具有潜在风险,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工作。岗前培训内容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2]。重点护理环节包括:患者出入院、转出转入院、围手术期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输血护理及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特殊检查前后的指导等。发生意外及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如气管插管意外拔管、自杀、灾害等)。每天用交班15 min的时间,进行提问护士,每周业务学习,每月考核评估知识目标达标。护理目标到达护士能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意外与紧急事件,掌握意外及紧急事件的处理程序与原则(请示报告、抢救流程、护理记录)。对每个护士进行考核,并建立护士业务档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回馈,并指导护士提高护理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1.2.3 加强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士的自我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及卫生法律知识,教育护士学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规范工作流程,明确“以患者为中心”、“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的人性化细节化护理目标;规范护理文书记录:给药注射输液单上签名规范,执行者/核对者双签名严格把关,配药时间、输液时间、输液滴数认真填写。门诊患者皮试每个患者除了有告知,必须还要有告知后护士与患者的双签名证实已履行了告知制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安全用药管理,护士缺乏风险意识及危机意识,有的护士盲目执行医嘱,缺乏临床经验,没有辨别执行医嘱的能力,如转抄医嘱和口头医嘱,机械执行医嘱而又缺乏法律文书的记录;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遇突发事件时,对药物存放地点、性能、不良反应等知之甚少,不仅忙乱无序而且不能在第一时间保证用药;护士发药打针后很少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严格执行用药流程,如发口服药的流程规范,双人床边查对签名,防止出现护理差错事故,是临床护理过程管理的一个重点监控。

1.2.4 加强急危重患者护理,提出预见性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士长对危重患者每天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抓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每天提前和推迟半小时上下班,检查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执行情况。每天利用晨间大交班15 min时间,进行工作讲评,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如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技术时,患者气管内痰多,如果不及时发现进行吸痰,造成患者窒息。护士长利用现场演练的方式,培养年轻护士的临床评判性思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

2 结果

通过护理管理者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小事做起(如发口服药)到细节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为临床一线护士提供正确指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 讨论

3.1 推行护士连续性排班模式[3],提高护士层级管理。急诊科、ICU、外科、内科病房开展APN连续性排班,为了保证夜班的护理质量,增加夜班护士人数,夜班为全夜班制。护士排班方式:①责任护士班:分为A班(8:00一15:30)、P班(15:00-22:30)、N班(22:00-8:30),每班均由1名组长带领3名责任护士值班,负责本班所有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②日班:(8:00-11:30,14:30-17:30)2名护士负责医嘱处理与核对、收费管理、常用药品与物品准备领取等工作;日班护士2名共同核对医嘱1次。责任组长负责护理工作的督促和管理,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变为过程控制,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3.2 推行主动上报护理缺陷,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活动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差错缺陷,护士就胆心受处罚而隐满不报,要求当事人主动报告,保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纠正错误,尽可能地将错误的危害降到最小。事件报告制度:24 h内及时逐级上报。护理事故和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夜间通知夜班护士长和总值班。发生差错、事故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上报程序:病房护士病房护士长护理部院领导。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3.3 护理安全用药规范[4],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及危机意识,没有责任感。护士盲目执行医嘱,缺乏临床经验,护士机械执行医嘱又缺乏法律文书的记录;或者在抢救过程中及遇突发事件时,对药物存放地点、性能、不良反应等知之甚少,不仅忙乱无序而且不能在第一时间保证用药;或发药打针后很少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在发现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更好的方法,才能实现持久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5,4:44-45.

[2] 唐玉平.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和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