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冠状病毒护士报告

新冠状病毒护士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冠状病毒护士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冠状病毒护士报告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70-02

门诊注射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负责全院门诊病人的各种注射、输液、血液标本采集等护理操作。注射室护士每天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直接接触大量的流动病人,经常暴露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及一些具有损伤性的医疗用具中,所以其工作特点决定了注射室护士是职业暴露而致职业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护士群体。因此,熟悉职业暴露的种类、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等是每一名注射室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功[1]。

1 注射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注射室护士在工作中受着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的威胁[2],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据报告我国每年发生法定传染病为450余万例,多数可经呼吸道和血液传播。护理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机会多,易发生职业暴露。HBV、HCV及HIV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统计,每年约有100~200名医务人员死于HBV感染[3]。此外流感病毒、支原体及变异冠状病毒等也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1.2 物理因素。

1.2.1 锐器伤。导致锐器伤的最常见环节主要是抽血、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护理操作,其次为回套针帽、徒手掰安瓿。据Aiken LH报道,护士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80%[4]。已证实有20多种血源性疾病可通过锐器伤传播,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后HIV的感染几率为0.3%[5],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型肝炎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型肝炎[6]。注射室护士每天直接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人,接触大量的注射器、输液器、安瓿、剪刀等锐器,是医院中锐器伤的高发人群。

1.2.2 皮肤黏膜的暴露。皮肤黏膜的暴露主要是指采血、静脉注射过程中被血液直接污染皮肤黏膜。与患者接触密切的护士、手术医师、检验人员最容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如果经皮肤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则危险性更高[7]。静脉穿刺瞬间时血液飞溅;拔针时血液外溢等环节都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护士的手、面部皮肤或黏膜。尤其是操作者存在皮肤破损时,与带有HBV、HCV、HIV病毒的血液接触就存在被感染的可能。

1.2.3 紫外线的污染。紫外线消毒后残留臭氧或辐射的光化学反应,会导致暴露部位引起皮炎,色斑、眼灼伤等。它在消毒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有强氧化作用,可引起呼吸道过敏,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并导致呼吸抑制,还可造成神经中毒,破坏人的免疫机能等。

1.2.4 噪声危害。注射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每天病人川流不息,人声鼎沸,加上各种仪器的工作声,使得注射室的护士每天生活在超高分贝的嘈杂声中。噪音不仅对人听觉系统损害,还会使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操作出错等。

1.2.5 负重及不正确的姿势危害。护士长时间站立、负重会造成骨骼肌肉劳损,其中脊背损伤是威胁护士健康的突出问题。国外有研究显示[8],医护人员由于长期负重而引起的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约为8.4%;护士工作期间因长时间站立,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一些工作姿势,如接液体等会损害护士身体健康。

1.3 化学因素。护理人员每天接触的各种清洁剂、消毒剂、废气、药品有着潜在的毒副作用。护士配制各种化疗药物时,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细胞毒性的气溶胶、药液接触皮肤直接吸收、经口摄入3种途径受到抗肿瘤药的危害。

1.4 社会心理因素。护理人员职业角色与多种生活角色的经常性冲突,构成了护理工作的应激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维权意识的增强,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对医院环境和治疗产生认知上的偏差而致医院暴力事件增加。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工作紧张,致使护理人员产生精神压力,对其心理造成危害。长期轮值夜班,生物钟紊乱,有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自修学历课程,休息时间减少,体力恢复欠佳,易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一系列表现。又经常面对死亡和患者的病痛,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理和工作行为。国内有研究显示,59.1%的护理人员有情绪疲惫感,53.2%的护理人员无成就感,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3%)[9]。

2 注射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对注射室护士加强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及方法的继续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新进医院的护士、实习护生、进修生上岗前必须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才上岗;对在岗的护理人员每年定时培训。

2.2 规范操作行为避免锐器伤。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护士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及处理,强调不直接用手传递锐器;应避免污染针头回套针帽,必须回套针帽时,应单手操作;护士为不合作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有他人协助,以防针头刺伤自己。提倡使用具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注射器、输液器、废弃物处理装置,正确使用锐器盒等。有统计显示,安全使用装置注射器及医疗锐器,可避免62%一88%的锐器损伤发生[10]。

2.3 减少噪音污染。在注射室的进出口位置贴上醒目的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健康,请降低音量。及时检查维修各仪器设备,避免不必要的嚣声。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安装消音器。

2.4 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医院基础防护的环境设施及相关的物品保障,体现了医院感染最基本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医学现代化的要求,为防止医院内感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1]。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应评估被体液、血液污染的危险程度,根据情况合理选择防护用品。国内有研究显示,69.9%~88%的护士在从事各种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时从不戴手套,提示国内护士的防护意识不足[12,13]。李秀云等[10]研究发现用双层手套可使血液接触率由戴单层手套的11.84%降至4.69%,且内层手套的穿孔率仅为0.52%,提示护士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破溃的皮肤及进行静脉穿刺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当可能遇到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具有防渗性能的口罩、防护眼罩;当暴露的皮肤意外溅上污物时,必须用清水温和地清洗及漱口,以减少经黏膜感染的危险;如果有大量的血、体液时,需穿隔离衣、围裙和靴子。

2.5 药物处理中心化。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工作应采用集中式管理,即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防护设备齐全的化疗备药操作室负责所有化疗药物的配制及供应。以减少护士被动吸收化疗药物的机会,防止药物被污染。

2.6 接种疫苗,提高心理、身体适应能力。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途径与主要手段,有效率为96%~99%[14]。医院应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乙肝疫苗接种,定期进行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达到预防HBV感染的目的[15]。医院管理部门应采用弹性排班法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增加护士人力,提高护士待遇。加强舆论宣传,为护士提供社会支持。护士应主动学习、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经常与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参加积极健康娱乐活动,缓解工作压力。

3 小结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职业暴露危害及其防护已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熟练掌握职业防护措施,不仅保护了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减少了护士在经济上的损失,保证了护理工作有效运行,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及时诊治,促进了医院工作正常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2]徐荣贵.医务人员的医院管理和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17

[3]Tan 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 preventing;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J]. Arch Intern Med,2001,161(7):929-936

[4]Aiken LH,Sloane DM,Klocinski JL.Klocinski JL.Hospital nurses'ob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J]. Am J Public Health,1997,87(1): 103-107

[5]张玉芝,周俊卿,梁霞等.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13

[6]谢,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

[7]Puro V,De Carli G,Petrosilo N,et al. Risk of exposure to blood borne infection for Italian healthcare workers,by job category and work area[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1,22(4):206-210

[8]Colombini D,RiraF,Luě.D,et al. Initial epide miological date on the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health workers employed in the maual lifting of pationts in wards[J].Med Lav,1999,90(2) :201-228.

[9]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10]李秀云,徐敏,赵体玉.双层手套在外科手术保护作用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6

[11]靳桂明,刘幼英,张瞿璐,等.三级预防策略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49-1151

[12]谢红珍,聂军,白杨,等.医院间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A):8-10

[13]毛秀英,吴欣娟,徐辉,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