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营养科护士总结

营养科护士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82-02

意外拔(脱管)(Unp lanned Extubation,UE)[1]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我科脑血管意外患者因吞咽困难导致饮水、进食呛咳或因意识不清无法经口进食或进食量无法满足机体需要时给予胃肠营养管管行管饲饮食十分重要,但临床上在留置胃肠营养管期间时有UE现象发生,影响了治疗和护理的进行。笔者对2011年1月―2012年8月我科发生的23例胃肠营养管发生UE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胃肠营养管UE事件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8―87岁,其中神志清的患者10例,神志不清13例,患者强行拔除胃肠营养管有8例,胃肠营养管自行滑出12例,患者因恶心、呕吐将胃肠营养管呕出的为3例。

2 脱管原因分析

2.1 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 沟通一直被认为是有效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对策之一[2]。本调查中23例UE事件中因患者强行拔除胃肠营养管有8例。

2.2 鼻饲管固定不到位 23例UE事件中胃肠营养管固定方法均为胶布固定于鼻尖和脸颊上,固胶布易被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或是因患者脸颊出汗、皮脂腺分泌而松脱,从而易导致管路滑脱。

2.3 肢体约束不到位 部分神志不清的患者肢体约束不到位,患者通过挣扎或用手直接拔除鼻饲管。

2.4 置管后不适 由于鼻饲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可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之固定鼻饲管的胶布松脱,导致鼻饲管滑出。

2.5 护理不到位 因为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到位,胃肠营养管发生UE事件的高发时间段一般多在中午连班或夜间护士人手较少时,护士巡视病房时由于对鼻饲管滑脱的危险性认识不够,未能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加以预防。

3 护理干预

3.1 建议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加强置管前后期间注意事项的宣教和患者及家属的管道自护能力,以减少胃肠营养管UE的发生。在留置鼻饲管的前、中、后各时期反复多次宣教鼻饲管的意义和脱落的危害,引起患者和家属足够重视;协助患者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要注意技巧,减慢动作,避免牵拉鼻饲管,防止不慎拔管。

3.2 改进管道材料,改进固定管道的方法以促进患者舒适感,降低UE发生率。本调查有例12UE事件是因为管道固定松脱引起,因此,良好的固定方法可防止脱管,增加患者自行拔管的难度。我们在工作中采取每日更换胶布,晨晚间护理为患者进行面部清洁时用温水仔细擦去油脂、汗液、口鼻分泌物;每天两次口腔护理时及时评估胶布受污染情况及其黏贴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胶布。

3.3 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 对于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患者,在加强营养管固定同时可合理使用约束带,注意定期更换约束部位,观察约束部位皮肤血运情况,确保安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使用过程中要加强患者神志瞳孔变化及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配合抢救。

3.4 减轻患者不适感 置管期间注意和患者保持沟通,询问患者感受,提供舒适护理,减轻患者痛苦;如加强口腔护理、雾化吸入能减少恶心、呕吐现象发生,缓解患者因留置营养管管产生的不适和痛苦,从而提患者对营养管的耐受性,降低患者自行拔管的概率。

3.5 合理排班,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 根据护士年资及工作能力进行合理排班,注意新老搭档,同时要求护士交接班时认真仔细交接患者鼻饲管留置情况,加强夜间巡视,发现胶布污染或不黏时及时更换;加强低年资护士安全教育和病情观察的培训,增加夜间值班护士人员,降低夜间拔管风险。

4 小结

针对我科脑血管意外患者胃肠营养管滑脱事件分析,我们总结了原因并提出了护理干预措施,规范了胃肠营养管的护理路径,有效降低了营养管滑脱率,保障了患者安全、舒适及营养摄入,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爱萍,蔡虻.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34-937.

[2] 庄一渝,袁莲凤.医护合作减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17-419.

[3] 耿红梅.鼻饲管固定方法改进[J]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12):1431.

[4] 孙玲,龚素勤,张玉双.450例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2005,(1):14-15.

[5] 张艳,王娜卿,刘均娥等.留置胃管所致患者不适反应程度及相关因素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1,25(01):10-12.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昏迷患者;压疮;预防;护理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由于意识丧失,活动受限以及营养素摄入不足,是易发生压疮高风险人群,压疮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所以压疮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我科对收治的126例昏迷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3月―2010年12月共收治126例昏迷患者,其中男78例,女48例,年龄18-80岁,平均55岁。颅脑肿瘤术后26例,重型颅脑损伤39例,颅内动脉瘤术后2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8例,其中包括气管切开患者12例,以上均为昏迷患者,肢体功能受限,需长期卧床。

1.2 护理措施

1.2.1 做好入院压疮评估 认真准确评估病人是预防压疮的关键[1],责任护士对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因素评估,采用我院压疮危险因素情况登记表,评估项目包括体形、皮肤类型、性别和年龄、组织营养、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营养和药物,评分范围在18-29分, ??当评分>15分,填写压疮风险报表,上报护理部,通知压疮小组会诊,制定预防方案。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病房有压疮风险患者评估一周一次,监护室患者48小时一次,随时调整预防方案。

1.2.2 间歇性解除局部压力[2] 协助患者2小时一次翻身,必要时可缩短翻身时间。加用气垫床使用,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患者侧卧位时,取侧倾30度,用软枕支撑,侧卧30度增加了患者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使皮肤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下降,身体较为舒展,可有效减轻或避免骨隆突处部位的受压[3]。如果偏瘦患者,骨隆突处明显,可做海绵圈垫,外垫一层棉布,侧卧时将骨突处放于圈内,使用柔软透气的圈垫可减轻骨突处的压力[4] 。对于脚踝或脚跟处预防压疮可采用垫小软枕或橡胶手套所制成的水袋来缓解压力,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如需抬高床头,应以5-30度为宜,如超过30度时,患者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应尽可能避免这个高度[5]。

1.2.3 对高风险患者做好翻身记录卡 本组患者均为极度风险,要求建立翻身记录卡,根据皮肤情况确定翻身时间,并记录,同时记录皮肤情况。做到天天查,班班交,每班必须床头交接班,查看患者皮肤及翻身的落实情况。护士长每日督察护士工作是否到位,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当班护士给于经济处罚。

1.2.4 加强对家属有效的健康教育 对有压疮发生危险的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压疮的基本措施之一[6]。我科对于本组昏迷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教会家属预防压疮的方法,并增强家属的重视程度,言传身教,让家属掌握好,并很好的配合,对于昏迷患者压疮的预防很至关重要。

1.2.5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指导对降低压疮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因此,凡有压疮发生危险的患者,均应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与指导[3]。昏迷患者意识丧失,不能自主进食,均鼻饲管进食。食物配置为五谷、肉类、奶类、高纤维食物。食物要清淡,均制成糊状鼻饲于胃内,三餐中加用适量果汁、蔬菜汁、水。

1.2.6 皮肤护理 昏迷患者采用尿套或留置尿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增强皮肤的抗摩擦力,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及床单位,使患者舒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清理排泄物。禁止对局部皮肤进行按摩,研究表明,对压红的皮肤进行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尸检证明,凡经按摩的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按摩的组织显示无撕裂现象[4] ,因此,不要按摩发红的部位或发红的周边部位

1.2.7 新型敷料的使用 可使用新型的敷料以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如透明贴,覆盖在骨突处皮肤较薄弱的地方,周边用胶原膜封边,防止透明贴脱落。也可用减压贴等敷料,这些方法都可起到缓解皮肤压红,保护皮肤,能有效地预防压疮形成。

2 结果

126例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值范围为18-29分,无1例因护理措施不到位发生压疮。

3 讨论

昏迷是患者发生压疮的第一危险因素,所以对于本组患者,压疮预防尤为重要。运动功能障碍、被动变换卧位的剪切力、摩擦力及皮肤受压、潮湿等因素都易引起压疮,我们只要对这些患者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提高护士防范压疮的意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很好地预防昏迷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牛慧.早期护理干预对昏迷患者压疮防治的影响.中外医疗,2009,(26):128.

[2] 何华英,杜峻.waterlow危险因素评估表及分类护理法预防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9):9 .

[3] 张莹莹,许勤.神经外科压疮预防措施调查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106-108.

[4] 李文静.神经内科病员压疮预防的健康教育.西南军医,2009,11(5):1013-1014.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皮肤损伤; 管理方案;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20-01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是皮肤损伤风险高发人群,因危重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瘫痪、需长期卧床,再加上有些患者烦躁、高热、大小便失禁、水肿、局部皮肤及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等因素,从而增加了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皮肤损伤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我科近年来, 由于部分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细节护理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预见风险意识较差等原因导致患者皮肤损伤问题较多,并且有部分而引发护理纠纷。为了有效减少患者的皮肤损伤,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我科对住院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风险管理制度应用在皮肤护理管理中,积极地采取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现总结各种预防护理方案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3年7月在我科住院发生皮肤损伤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06例,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年龄18~85岁,外伤88例,脑出血66例,脑肿瘤52例;医源性皮肤损伤106例,病人自身因素73例,综合因素27例。

2 原因分析

2.1 医源性皮肤损伤

是指在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故障所造成的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1]。包括:①输液外渗造成的皮肤损伤,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皮肤软组织坏死;②红外线或热敷引起的烫伤,由于昏迷、瘫痪病人感觉的缺失,热水温度过高,红外线照射距离过小或时间过长而引起烫伤;③冻伤,高热病人使用冰袋时皮肤保护不当,皮肤直接接触冰块而引起皮肤冻伤;④使用胶布和监护电极片引起的皮肤损伤,常见的有胶布粘贴皮肤撕脱伤、过敏性皮炎;⑤压伤、摩擦伤,常见于烦躁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固定不当,造成皮肤压伤或摩擦伤。以上几点均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缺乏风险预见意识而导致患者的皮肤损伤。

2.2 病人自身因素

是指病人自身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①皮肤瘙痒或躁动病人自我抓伤。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出现躁动、对病人使用约束带后,躯干和双手仍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为了解除不限制和不适感,病人的双手经常会使劲抓可碰到的物体及皮肤,当碰到自己的身体时,病人的指甲和抓挠的力度足以损伤自身的皮肤。②重症昏迷患者长期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水肿、长期卧床易发生局部皮肤压伤。③肛周皮肤损伤,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腹泻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可达63%[2]。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肛周、会阴及臀部皮肤常因分泌物刺激及擦拭的机械刺激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皮肤破溃等。

2.3 综合因素

由于护理行为缺失或操作不当加上病人自身因素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压疮为最常见,压疮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临床问题,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加上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坏死和压力性溃疡[3]。 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感觉丧失、瘫痪、大小便失禁、全身营养不良、水肿、年龄偏大等;外在因素包括压力、摩擦力、剪力、潮湿等。目前国内外护理界认为压疮大多数是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比如严重的恶液质癌症晚期患者因软组织及脂肪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困难,严重水肿患者皮肤变薄,神经外科瘫痪及昏迷病人,均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3 预防及护理策略

3.1 做好全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做好预见性护理

易发生皮肤损伤的高危人群包括病情危重、昏迷、长期卧床、瘫痪、高热、烦躁、全身严重水肿、大小便失禁以及全身营养不良的病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成立皮肤护理质控小组,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对高危人群进行皮肤评分,评分22分时,应建立翻身卡并做好预防措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做好预见性护理、加强巡视,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皮肤损伤的发生。

3.2 总结护理经验,注重护理技巧及细节护理,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以往在患者比较躁动或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下,约束带使用不当而发生皮肤擦伤;给术后患者行伤口红外理疗时,由于照射距离过近或照射时间过长,而造成患者的皮肤烫伤; 头部使用冰枕时发生耳廓冻伤;长期卧床患者而发生压疮;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时,患者 皮肤及眼部的护理不当而发生紫外线灼伤;患者输液时,护士未及时主动巡视病房而导致输液渗漏或静脉炎的发生等。通过分析以上皮肤损伤发生的原因, 多为个别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及护理技巧、责任心不强而发生。针对以上,我们在为患者实施皮肤护理时,对烦躁患者进行约束时,在约束的部位加软枕或软毛巾,松紧要适宜,从而可防止皮肤擦伤;给患者进行伤口红外理疗时,应注意照射的距离和时间,并经常巡视病房;进行病室空气消毒前,应遮盖患者暴露的部位,防止患者皮肤损伤及紫外线导致的眼部灼伤。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尽量使用套管针并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注射部位要固定牢靠,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补救;对使用胶布者,撕脱时动作要轻柔;对感觉缺失的病人正确使用冰敷及热敷;对合并骨折的患者,使用夹板固定和石膏固定时,接触皮肤面应垫软棉垫加以保护;对大小便失禁患者用温水及时洗净大小便污渍,待干后用润肤霜或油膏涂肛周以避免分泌物刺激;对躁动和皮肤瘙痒的病人采取保护性约束,如戴棉手套,使用约束带适当固定双手,防止抓伤;对于昏迷、瘫痪的患者定时翻身,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力,使用气圈保护骨隆突出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3.3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保护患者皮肤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皮肤损伤产生原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士的慎独精神,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指导,对病人实施全方面的安全责任制护理,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护理行为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对新入院患者,首次接诊时护士应认真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并做好护理记录。要求责任护士在工作期间对存在皮肤护理风险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正确皮肤评估,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并注重落实;加强护患沟通及患者、家属对皮肤损伤的防范意识,以优质的服务,共同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特别是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要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保证护理安全,对患者可能发生的皮肤损伤,及时做好护患沟通,实行风险告知,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潜在的风险,理解并接受和承担风险。一旦出现皮肤损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树仁,吕涛,王胜利,等.医原性皮肤损伤49例分析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256-4257.。激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皮肤破溃等。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第4篇

作者:杨丽娜 佟丽娜 尹辉 韩冷 朱妍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 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

由于精神科的工作特性,给护士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以良好的状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自身的健康与自我调适十分重要。现总结概括如下。

1 社会压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及医学界内部对精神病及精神医学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歧视,社会缺乏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许多人瞧不起精神科护士,与“疯子”打交道没前途。

2 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障碍,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大脑机能失调,言语紊乱,不能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或干扰护理工作的精神患者,护士在护理这些患者时心身的付出要大得多

3 工作环境的封闭性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

精神科病房多采用无陪床人封闭式病房的管理方式,精神科护士在工作期间都是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精神患者在一起,很少能与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长期在不良的环境中工作,将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4 护理工作的危险性

精神科护理工作面对的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的群体,攻击伤人难以预料。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的10倍,护理人员心理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5 护理工作的繁重性

精神科护士人员少,工作量大,担心出现差错事故。护士的岗位不在护士站或办公室,而在一级护理患者身边,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夜班护士必须精力充沛,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否则可能发生冲动、毁物、自伤、互伤、自杀、外逃等事件,甚至被患者伤害。

6 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可能长期或频繁发作烦闷、失眠、暴躁、易怒、空虚、无故悲伤和失落感,若带着这样的情绪和状态来面对患者,无论从职业道德和职业法规上都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为了保持心理健康,精神科护士应学会心理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对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调适

1)保持健康的情绪

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向往美好未来。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接受现实的自我,心胸豁达,乐观。健康的情绪在护理工作中近因效应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得社会和护患诸关系中的反馈信息以改进工作,又有利于强化护士的心理素养。

2)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缓解心理压力善于面对现实,接受挑战,掌握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去适应工作环境,提高自己对专业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

3)加强护患沟通

必须注重与患者的交流技巧。护士要熟悉病历,了解病情和患者的特点,便于接触患者,与患者交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信仰及价值观等。对患者要守信用,不答应办不到的事或任意哄骗患者,以免患者因受到欺骗感到受辱而出现攻击行为

4)科学的生活方式

丰富的业余生活是消除身心疲劳的佳策,而单调的生活是形成许多疾病的原因,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下班后要保证丰富的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充足的睡眠。综上所述,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品质优良是护理质量的保障。护士要保持和形成健康心理,就应从自我做起,努力追求一种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理解,对社会主动适应,从而使身心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维梅.关于暴力行为的理论[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0,17(2):139.

[2]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4版.807.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第5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度的院前急救病例和该年度120出诊日报表,将疾病分为脑血管病、交通伤、中毒、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8类,对诊断不明确的列为其他类。列表统计分析,找出各有关数据变化规律,并得出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情况:5831例病例中男3253例,女2477例。院前急救病种排在前5位的为交通伤、脑血管病、意外伤、心血管病、中毒。在车祸中死亡的75%为青少年。受伤部位以颅脑外伤、四肢外伤、多发伤多见。院前急救患者死因构成比与死因例数构成比,心血管疾病31%,交通伤25%,中毒11%,脑血管疾病20%,意外伤7%,自杀2%,消化道出血3%,其他1%。

结果

职业防护调查: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现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如下:①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随机调查。发出调查表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护士对防护知识的来源、职业暴露的经历、职业暴露后是否得到处理。调查对象学历的构成比,本科学历2例(8%);大专学历10例(40%);中专学历13例(52%)。在医院工作工龄构成比,1~5年20例(80%);6~9年3例(12%);>10年2例(8%)。

防护知识来源:护士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相关信息来源于学校占136%,来源于工作经验占635%,来源于医院培训占129%。认为需要参加相关知识培训的占958%,可有可无的占42%。

职业暴露经历:护理人员中曾被针刺伤的占96%,被化学消毒剂损伤的占167%,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4%,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性损伤占437%。

职业暴露处理:职业暴露后,667%的护士在受伤后及时处理,333%的护士不能肯定做到或做不到。

对策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护士防护意识,推行普及性(标准)预防教育,树立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当护理人员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时必须严格戴手套,操作完毕,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当手部皮肤有破损时要戴双层手套。由于急诊科抢救患者的不定时,要求每位急诊科护士口袋中时刻准备一双大小适宜的橡胶手套,以便随时使用。如果不慎被利器所伤,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伤口,并同时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反复冲洗伤口后用3%的碘伏进行消毒,然后贴上无菌敷料保护伤口。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预防血液、体液的喷溅,护士必须衣、帽、鞋穿戴整齐,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当佩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口罩应正确佩戴和消毒。若接触严密隔离的患者,应立即更换。根据患者病情和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正确使用隔离衣或一次性围裙和护目镜。

调节护士心理,加强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的训练,提高对应急环境的反应能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足够地睡眠和休息,合理补充营养,增强人体免疫力,以最佳心理状态投身于护理工作,减少危害发生。

医院应建立职工职业暴露档案,定期健康检查,预先进行疫苗接种,确保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免疫力。职业暴露后上报管理部门追踪观察和处理,把急诊科护士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讨论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急诊护士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从统计资料来看,我市院前死因排在前5位的是心血管疾病、交通伤、中毒、脑血管疾病、意外伤。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由于意识不强及患方诊疗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而伤及身心健康,职业感染几率高。因此,增强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护理法规[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2张帆,周密,孙玉卿.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5(1):36.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第6篇

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第四主要任务中提出推动中医护理发展: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1]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的精神,我院从2015年1月份起临床科室根据多发病及常见病种收治情况,确定每个科室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在连续三年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评价分析总结,对优势病种进行变更,优化了6个科室共8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缺陷和问题,

1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1.1 各科室定的三个优势病种不完全是科室前三位多发病种 目前依据本院病案室2016-2017年各科室诊疗前十位的疾病名称的统计数据分析:各科室定的三个优势病种并不完全符合各科室的前三位多发病种;缺乏专科优势病种纳入依据。

1.2 中医护理方案中有些中医护理措施不太符合实际情况 大部分中医护理方案中都提出患者的饮食指导,辨证施食,目前我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无法真正实施。[2]

1.3 护理方案中个别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不强如膝滑膜炎中医护理方案色技术有一项中药泡洗,因为水温容易引起争议,注意事项中专门提到药液温度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以防烫伤。[3]但是该病种老年患者居多,患者误以为水温越高,泡洗时间越长越舒服,疗效更好,而从护理安全角度考虑,为避免患者发生烫伤,应严格按照水温标准进行调节,导致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受到影响。

1.4 医保报销政策对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有很明显的制约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中6.4.1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低于10项,且应用人次逐年上升,6.4.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4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最现实的约束是社保报销,一个患者只能报销4项中医操作技术项目,且有种类、次数限制,临床医师出于医疗费用构成比例的考虑,会刻意减少中医护理操作的医嘱,医保报销政策对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有很明显的制约。

1.5 人力资源相应紧张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中6.2.1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的比例达到0.4:1,中医护理操作需要较多时间和人力来执行,人力资源相应紧张,不利于病房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甚至容易艾灸烫伤等导致不良事件。

1.6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有差距细则中6.2.2对护士做了相关要求。目前临床中医药院校毕业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比例不足30%,大都是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护士,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较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中医护理专业护士还有一定差距,加之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需要时间去学习领悟,中医基础相对薄弱的护士在具体实践中会导致在辨证施护、健康指导时产生同质化,不是“因人施护”而是“因症施护”不注重患者个体特异性问题;不利于在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对患者实行正确的个性化健康指导,特别是情志调护方面可能会缺乏针对性。

1.7 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表不适应评价的发展需求;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缺乏客观统一标准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表中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栏,中医护理技术栏,不适应评价的发展需求,需及时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缺乏客观统一标准,对不同疾病的护理效果评价是以主观判断为主,用“好、较好、一般、差”来进行评价,没有量化工具,缺乏客观评价依据。[4]每一位责任护士在具体评价中,是否诱导、干扰患者的评价,又或者每位护士在实施操作中的力度,手法、时间、温度等的差异对患者的评价有干扰,容易产生误差。

2 解决思路及改进措施

2.1 协调门诊严格遵循各科室优势病种优先收治的原则;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协调门诊严格遵循各科室优势病种优先收治的原则;医院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委?T会要求科室结合实际制定至少三个优势病种及其中医护理方案,以一年为一个周期优化。

2.2 医院层面协调营养食堂外派营养师培训中医膳食相关知识,弥补饮食指导应用缺陷。能根据临床医护人员的指导提供具有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

2.3 耐心做好沟通协调,提高患者依从性针对老年患者做好健康指导,执行中医特色技术前耐心做好沟通协调,操作中注重患者体验,操作后及时进行护理效果评价,提高患者依从性。

2.4 寻求医保政策的支持由医院医保科依据国家中医药管局相关支撑文件向社保局寻求医保政策的支持,申请增加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操作报销项目和次数,让患者切实得到实惠,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

2.5 及时调配病房护理人员医院根据各科室护理工作量进行评估,增加机动库人员数量,根据工作量及时调配各科室病房护理人员。

2.6 加强培训、体现持续质量改进加强护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方案相关知识、何氏骨科相关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辨证施护能力和开展何氏骨科护理健康指导的针对性,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患者体验和满意度。应用医院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考核标准、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价,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2.7 依据发展的需求优化护理效果评价表相关条目,对护理效果进行量化打分根据患者疾病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这个框架,依据发展的需求适当增减整改护理效果评价表相关条目;调整完善护理效果评价客观依据,进行量化打分,依据得分来判断护理效果。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443-01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0年8月,共收治成批烧伤患者5批,在救治过程中,护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5批烧伤患者,共25人,男性20例,女性5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65岁,烧伤面积在25%~95%,深度为深Ⅱ度~Ⅲ度,4批为天然气烧伤,一批为热液烫伤。

结果治愈21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3例为重度吸入性损伤,一例吸入性损伤伴颅外伤。

2、护理措施

2.1 急救物品准备准备液体、药物、气管切开包、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氧气、导尿包、足够的敷料、无菌床。

2.2 人力资源准备接收病人或接到通知后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由护理部全院调配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护士参加抢救,人员及时到位,由护士长统一指挥。

2.3 迅速安置,妥善处理接收病人后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

2.4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抗休克,选择粗大血管进行穿刺,必要时同时开放两路静脉,按补液原则和医嘱及时补充各类液体。由于处理及时得当,除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和一例吸入性损伤伴颅外伤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顺利度过休克期。

2.5 病情观察严格记录生命体征,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小时出入量,观察尿色及比重,观察用药后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2.6 保持呼吸道常规吸氧,雾化吸入,中重度呼吸道损伤者及时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以防水肿导致窒息。气管切开患者给予持续生理盐水气道湿化,及时吸引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

2.7 保持创面清洁配合医生清创,包扎创面敷料渗透后及时更换,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及时更换无菌纱布垫,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预防背部创面长期受压加深和压疮。

2.8 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控制陪人,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健之素拖布拖地两次,物品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2.9 营养支持鼓励尽早进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疗法。

2.10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应该做到热情服务,礼貌待患。由于烧伤患者伤情发生突然,患者往往情绪激动、恐惧,由于创伤带来肢体的疼痛使患者倍感痛苦。责任护士与患者多交流,鼓励患者表达情感,给予心理疏导,协助生活护理,使患者真正感受到关心与温暖,积极配合治疗。

营养科护士总结范文第8篇

>>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 基层医院营养护士对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治疗教育效果的影响 探究不同医学营养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 222青少年Ⅰ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干预与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自我效能评价 营养治疗在5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糖尿病患者膳食的营养计算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营养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食谱 中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膳食设计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的护理干预 营养治疗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其新生儿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指导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的效果评价 营养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指导效果分析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11-11.

[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率6.5%[EBOL].(http:system20121114015209705.shtml,2012-11-14.

[3]巩纯秀.改善对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管理与教育[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11.

[4]陆美琪,蔡可英.糖尿病综合防治手册.徐州矿总院,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