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呼吸内科护士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探索提高护士抢救配合能力的方法。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根据呼吸内科患者特点,常见的并发症,预设模拟病例[1],对科内护士进行模拟演练培训。结果:4次演练的4项指标呈持续改进态势。结论:急救模拟演练可提高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也可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 护士 急救模拟演练 抢救能力 体会

呼吸内科的收治对象主要为急、危、重的呼吸系统病人,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情危重,易并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要提高抢救质量,满足病人的服务要求,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为了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和救治水平,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结合本专科的实际情况,组织了每季度一次的医护配合的仿真模拟急救演练,(如大咯血,痰液堵塞,呼吸衰竭等),经过一年的培训与演练,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呼吸内科所有护士共18人,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岁,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5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8人,护士6人,辅助护士1人。

1.2 方法

1.2.1 成立模拟急救演练小组:由科室高年资护士任组长,将科室人员共分成4个小组,护士长制订计划,助理拟订急救方案和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护士长和助理组织实施。

1.2.2 模拟急救演练实施步骤:①学习讨论: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讨论与病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演习过程:由护士长主持演练,为体现仿真的特点,整个演习过程、项目、内容与临床抢救病例尽量保持一致,由模拟人扮演病人,在病房里进行,抢救护士通常为三人(分为A、B、C),护士A为第一到达现场者,在床边做紧急处理(如管理气道),护士B与医生一起到达现场,并遵医嘱用药,建立静脉通路,护士C负责抢救记录和外线联系。模拟演练过程中,未参与抢救的护士全部参与现场观摩,以增加临床经验并查找存在的问题。③分析总结:演练结束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进行评估与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改进。

2 结果

4项指标4次演练达标情况见表1

3 体会

3.1 巩固加强了护士的理论知识根据制定的急救方案和病例,每次演练前复习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观察护理、急救流程、抢救药物相关知识、心肺复苏知识、呼吸囊的工作原理等。在演练结束后现场提问护士,根据回答给予评价,使护士明确了自身知识的薄弱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3.2 提高了护士急救技术操作水平抢救工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动手工作[2],要求准确、快速并且沉稳有效,模拟演练与实际情况相似,要求护士抢救技术达到熟练准确,多次的演练使护士克服了抢救时的紧张心理,使护士的抢救技能得到快速提高。

3.3 提高了护士之间的抢救配合能力临床抢救工作需要护士之间,医生护士之间密切地配合,合理地分工,这样才能赢得抢救时间,高效地完成抢救工作。模拟演练对抢救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每个人员职责明确。通过演练以后,护士之间的抢救配合能力明显提高。

3.4培养了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的预见性思维 抢救工作中的预见性思维包括正确评估病情的预见性思维、恰当应用抢救器材的预见性思维、合理使用抢救药物的预见性思维。[3]抢救工作中护士不能消极地等待医嘱,应与医生一起评估病情,及早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起静脉通路,抽血,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如预见病人需要用血管活性等特殊药物时,应事先备两条静脉通路。这样才能及时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用药依据,为抢救赢得时机。

3.5 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很多护士在抢救中专注于抢救病人,会忽视了抢救记录,没有及时书写抢救过程,法律意识薄弱。通过学习各类医疗纠纷的教训资料及相关法律知识,让护士明白及时进行抢救记录的重要性[4],同时强调抢救过程中医嘱核对、复述的重要性,讨论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高风险因素,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毅,毕越英,张秀英。 综合护理急救技术分层模拟训练[J]。护理研究,2002,16(3):178-179。

[2]林瑛,吴爱球。模拟急救在急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B):59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范文第2篇

我院有开放床位85张在编护理人员568人其中护士56人护师165人主管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病床与护士之比为1∶.55。资料收集;资料来源为6年7月~7年1月护士长夜查房156次其中发现问题9例。对9例护士长夜查房时发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 果

护理问题的分类与原因见表1。

护理问题的分布:查对不规范、护士应急能力差主要发生在内科无菌操作不严、仪表不整主要发生在外科而急诊科主要是负责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经过近年的急救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模拟训练、考核达到人人过关因此急诊科夜班护士问题较少;外科因大部分科室都有ICU或加强病房夜班护士人值班若遇危重病人抢救、疑难操作人互相协作完成但因外科工作量大护理人员随意性大无菌操作不到位、护理记录不规范;而内科大多都是一个人值班尤其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若遇个病人同时抢救就感到力不从心手忙脚乱。针对这些问题从8年1月开始护理部要求大内科夜班增加1名值班护士尤其心内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必须个护士值班病房护士长排班时做到新老搭配合理排班确保抢救病人顺利进行及时处理突况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夜间护理质量减少护士工作超负荷现象减轻夜班护士的心理压力[1]。名护士值夜班确保了长期医嘱查对及时安全符合查对要求。

不同学历、职称与护理问题:夜班护士出现问题主要以年轻护士比例较大安全意识差临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差记录不规范。作为护理管理者在班次和科室人员的安排上应按职称、能力等分层次上岗特别是ICU、加强病房、急诊科等重点科室要建立培训后准入制度。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安排各个班次、各个时段的护理力量将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落实到各个时段实现高年资护师对低年资护士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质量把关[]使低年资护士迅速成长起来。鼓励低学历和低职称的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及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业务素质和经验成为有分析问题和理解能力的护理人员[]。

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内科不同病区床位患者、当值护理人员进行研究。120例患者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38~78岁,平均(55±10)岁;心血管内科患者23例,呼吸内科患者23例,内分泌科患者21例,消化内科患者18例,神经内科患者18例,肿瘤内科9例,肾内科患者8例。所涉及的护理人员共68名,年龄24~48岁,平均(32±5)岁,其中工龄≤1年22名(32.4%),2~5年21名(30.9%),5~8年16名(23.5%),>8年9名(13.2%);高级职称8名(11.8%),中级职称10名(14.7%),主管护师18名(26.5%),护士32名(47.1%);本科学历32名(47.1%),大专学历36例(52.9%)。

1.2分层管理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的资历、职称、技术能力建立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框架。具体分级标准为:在本院进行实习且未注册的护理人员为助理护士;本院正式职工但注册工龄不足5年的护理人员为初级责任护士;完成5年规范化培训,能力达到专科要求的护理人员为高级责任护士;能力达到专科要求,并且进行专科知识培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者为专科护士[3]。每层次护理人员按照下述要求开展护理工作,于每月月末由专科护士主持开展工作总结会议,归纳综合实行分层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进行整改。1.2.1专科护士的要求以及职责专科护士为科室的技术骨干,主要工作为制订护理计划以及处理危重、棘手的护理工作。制订详细的患者健康教育、疾病治疗以及心理干预计划书,并对各项护理工作完成质量、程度等进行评价。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协助处理突发事件。努力学习国际上新的理论技术,并在科室内推广应用。指导下级护士工作,特别是对本科室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对科研及临床教学具备较强的指导及管理能力,能够统筹规划科研所需的设备及科研操作,进行科研成果宣传讲解等。1.2.2高级责任护士的要求及职责日常主要工作为辅助专科护士进行护理教学,具体表现为进行日常护理教学、总结护理经验、负责病房管理等。对下级护士日常工作进行指导,协助下级护士对危重、急性病症进行处理;协助科研管理、科技成果的推广。带领下级护士进行日常查房,对日常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总结,及时向上级反映。协助组织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讨论,并向下级护士传授新技术等。1.2.3初级责任护士的要求及职责主要职责为协助上级护士进行日常工作,并指导下级护士工作。要求责任护士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能够独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具有良好的工作热情,加强业务学习,规范和完善自身的护理操作技能,继续进行再教育,积极参加各种临床培训等。对患者态度热情,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善于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呈报上级护士及当值医师。协助上级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查房,参与科室日常病例的讨论。主动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提高下级护士的业务水平等。1.2.4助理护士的要求及职责主要职责为开展日常基本护理,协助上级护士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进行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加强自身的交流与沟通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患者病情要充分了解,做好患者日常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测量及记录,对患者日常活动及锻炼进行指导。服从上级护士的工作安排,并认真、仔细完成日常交代任务。虚心听取上级护士的意见,积极更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病例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和见解,对于自身不足努力更正,并完善等。

1.3评价方式

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等进行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涉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技术熟练满意度、对待患者态度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等方面。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分层管理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讨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以护士长、主管护师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小组,在对我科工作中风险较高的护理工作实施告知制度的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直接风险管理及非直接风险管理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满意度由89.3%升高为98.5%。结论: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避免风险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风险识别;效果

呼吸内科以老年患者居多,其免疫力较低、重要脏器功能相对较弱、病情重、变化快,是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1] [2] 。现对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护理工作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我院呼吸内科病床60张,护士21名,年龄为20~46岁,其中初、中、高级职称分别为12、6、3名。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为1743例患者的服务中有29例风险事故。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过程[3] 。分析本病区近两年风险事件,总结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包括这几方面:年资较低的护士较年资高的护士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大,这是由于年资高的护士有更丰富的临床经验、社会经验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不强,对医疗风险也不够重视;一些护理人员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知应从哪些方面观察与护理,导致病情延误;护理人员不能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药品的管理与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护理风险;患者经济状况不好也是导致护理风险的一个原因[4] 。

1.2.2防范对策

应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全体护理人员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医疗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培训,以降低人为引发护理风险的概率;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及同意权;保证记录书写规范、清楚、完整。

可定期组织护士对医疗事故新条例进行学习,分析医疗纠纷个案,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临床工作范例也可作为风险教育的素材,可组织护士每月召开一次讨论会,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讨论,探讨防范方法,提高护士自我保护能力;强化夜间等特殊时段参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止不安全因素产生。

护士作为护理工作的实施者,集中体现了护理质量的水平,而护士自身素质及护理中各项规章制度是护士服务水平的保障,因此应建立并完善各项病房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监控应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成立以护士长、主管护师为中心的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事故、隐患等消除在萌芽状态。

不仅要提高护士的基本知识技能,还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使所有护士都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护士应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规定,熟练掌握安全管理程序,可在培训中进行情景设计考核,提高护士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

1.3效果评价

评价护理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记录直接护理风险与间接护理风险发生数量的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直接风险管理及非直接风险管理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与护士的关系更加融洽,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制观念得到强化,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投诉率也得到有效控制。经调查,风险管理后患者满意度由89.3%升高为98.5%。

表1护理风险管理前后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n直接护理风险 非直接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管理前 29 16 13

护理风险管理后 9 2 7

3 讨论

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事故与纠纷的重要基础,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完善落实药品管理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等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5] 。由表1可知,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风险管理对提高病房护理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在风险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护士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做到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时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最终使风险事件数量得到有效控制[6] 。风险管理小组引导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进行人性化管理,患者满意度由89.3%提高至98.5%。

尊重病人,履行告知义务,是得到病人信任和配合的前提。经过一年的管理实践,对易发生纠纷的项目于操作前进行告知,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病人自杀及投诉等现象基本杜绝。

定期进行风险教育是预防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在科室对护理中易发的危险环节进行通报,向护理人员普及风险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更新情况及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方法等。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同时,嘱咐患者一些注意事项。

总之,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避免风险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雷鸣, 刘德贝, 雷雨婷. 老年呼吸内科病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12): 1471-1472.

[2]吴雯莉. 呼吸内科老年重症患者常见护理实施干预方法探析[J].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 24(3): 197-198.

[3]李光华;秦立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8):111

[4]朱翠琴.临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河北医学.2008,14(1):92~94

[5]方晓娟, 张江平, 曾兆惠.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3): 251-252.

[6]姜惠芬, 郑云仙.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11, 27(5): 67-68.

作者单位:223001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朱桥卫生院

(上接第297页)

包装所特有的瓶盖能够有效避免消毒液在加药的过程中进入瓶内。另外,加药完毕后应注意将瓶内的多余气体排出。

在插入输液器时,瓶体应为正立,以免药液在进入空气管后向瓶内返流,进而污染药液。

3.5 保持治疗环境的清洁

治疗室每天都需进行至少一次的消毒处理,院方应派专人采取固定或不固定时间的方式对治疗室进行通风与湿式清扫,随后进行约1h的紫外线照射消毒。每个月都应对治疗室的空气、操作台进行至少一次的检测,避免因微生物超标而污染药液。

受科室特点的影响,儿科病房的陪护人员相对较多,所以输液应在床边进行,尽量将患者及其家属疏散开来,以免因人群过于密集而导致空气污染。每天清晨,病房都要进行至少0.5h的通风,并向家属说明相关情况,最大程度的降低探视次数与时间。每日午后,各病房都应进行约1h的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检测每日需进行一次,以保障病房空气的清洁度。

3.6对输液速度进行合理控制

如果在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四肢发冷、寒战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在对其体温进行测量的同时通知医生前来进行退热处理,滴入速度此时也应适当减缓,待患儿的四肢转暖后方可加快滴速。如果患儿需要进行大量液体的输入,则必须要坚持“先快后慢”的原则,以免诱发过敏或热原反应。

参考文献

[1] 聂影坤.儿科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286-286.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内科护理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26-01

内科是医院中患者疾病种类最多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1],因此,本院选取40例内科护理人员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护理人员40例,接受管理的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并将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其中20例为观察组,20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内科护理人员全为女性,年龄20~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67±2.45)岁,其中中专的有7例、大专的有6例、本科的有7例,工作时间为1~5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3.21±0.15)年。

对照组;内科护理人员全为女性,年龄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14±1.98)岁,其中中专的有6例、大专的有7例、本科的有7例,工作时间为1~6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3.75±1.21)年。

观察组对照组内科护理人员性别、学历、工作时间,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内科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观察组:观察组内科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1)管理小组:由内科护理人员组成优质护理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成立后对管理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完毕后由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以及工作时间和经验进行分级管理,考核结果满意且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则担任责任护士,考核结果一般的护理人员则担任助理护士。

(2)职责划分管理:护士长应对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管,并制定护理制度;①首先,明确内科护理人员护理常识、岗位职责和工作质量评定标准,②制定内科患者突发事件等对应措施,③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护士长应告知责任护士每日应做好内科患者基础护理,每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工作应着重于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方面。

(3)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应每周对优质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总结,在每周五开展护理总结讨论会,针对内科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意见,每周对优质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挂钩,给予考核结果优秀的护理人员奖励。

(4)护理管理理念:护士长可通过定期开展内科护理知识讲座,加强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并在管理工作中应提倡人文关怀护理,以人文关怀理念为导向,加强护理人员对人文关怀护理的认知,使内科护理人员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内科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两组内科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进行统计处理,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管理后,观察组内科护理人员在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的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在内科护理中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2]。一项良好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减少护理纠纷事件,还能增加内科护理人员综合评分。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主要优势为;(1)能有效的保证内科护理人员工作质量,避免护理纠纷事件与护理中潜在的医疗风险,(2)能有效提高内科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3)护理人员管理后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佳护理服务,还能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3]。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内科护理人员经过管理,观察组内科护理人员在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的比较中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夏春香,姚启燕.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51-4053.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范文第6篇

氧气疗法(氧疗)通过供给患者氧气,纠正因缺氧所造成的各种危害,维护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1]。氧疗是心血管内科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氧疗现状并不满意,原因不一,经常有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遵守医嘱接受氧疗,甚至放弃吸氧。因此我们对心血管内科需要吸氧的180例患者住院期间吸氧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12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按医嘱需接受氧疗180例患者,其中男110例,女70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0岁,心衰100例,不稳定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80例,肺心病30例,肺栓塞5例。

1.2 方法:

1.2.1护理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加强巡视及时 满足患者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加强心理护理,从心理学角度了解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重视患者心态,关心他们的感受,提高其适应能力;正确使用氧疗,在改善缺氧症状的同时,减轻患者对氧疗的不适感,为患者减少医疗费用。

1.2.2观察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氧疗患者随机调查,了解吸氧状况包括吸氧医嘱执行情况,用氧方式选择,操作方法,吸氧装置的更换、消毒、故障,患者配合情况,氧疗知识,舒适度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

2 结果:

心血管内科氧疗患者180例,鼻导管吸氧162例,面罩吸氧20例,吸氧医嘱立即执行140例,40例患者拒绝吸氧,30例劝说后吸氧,100例按医嘱停止吸氧,间断吸氧50例,30例患者自行要求提早停氧,护理操作过程规范者150例,长期吸氧状况下定期主动巡视160例,氧气管道定期更换,检查175例,鼻导管清洁170例,不清洁8例,鼻导管阻塞1例,进水2例,鼻导管使用后未更换5例,患者吸氧后舒适者80例,不舒适及拒绝吸氧60例,原因有吸氧方式,鼻塞、干燥、异味、疼痛、心理因素、经济等原因。

3 讨论:

氧疗是临床中常见治疗手段,心血管内科的氧疗就更为重要,好的氧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增加治愈率,缩短病程,节约费用,促进康复,提高满意度,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医患双方的各种原因影响吸氧效果,我们针对氧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改进如下:

3.1 医嘱的开立后立即执行。多数患者首次能接受,不愿接受的患者多为既往有过吸氧不愉快史或者自觉症状不重,不需要吸氧。对这些患者要耐心解释吸氧目的、好处、费用、并将舒适护理引入吸氧过程[2]。对多次住院的慢性患者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尤其是自费患者和农村合作医疗患者。对于这类患者除加强疾病健康教育及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外,更要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能够得到家庭的有力支持。经过沟通多数病重的患者会再次接受吸氧。对一些患者不愿长期吸氧,可采取择时或间断吸氧以促进康复。有研究表明进餐、排便、夜间睡眠形成了心脏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三个危险期。与随意吸氧组和长期吸氧相比,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而指定吸氧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费用少、患者易接受等诸多优点[3]。当医嘱开立时间与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时,执行医嘱的护士应加强与开立医嘱的医生与之间的沟通,及时改正或停止医嘱,减少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对择时或间断吸氧患者采用人工记录、按时收费,受到患者的欢迎,但有时存在浪费和漏记现象。。

3.2 向患者详细介绍氧疗的相关知识,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解释,多巡视,多观察,防止患者随意调节流量、擅自停氧,向患者说明氧疗的重要性,保证氧疗的安全和质量。

3.3 护理操作过程大多规范,仅少数刚工作的护士可能操作不熟练。如导管固定不美观、不舒适、易脱位等,经过进一步的指导、训练可得到改善。

3.4 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吸氧连接是否通畅,吸氧管有无进水、堵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用氧效果,尤其对病情不稳定患者如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低于90%,在排除上述情况下,及时向医师汇报,并采取面罩吸氧。注意氧气湿化液/瓶每日更换、一次性氧气管至少每周更换1次的要求,如有堵塞或患者有要求时则随时更换。

3.5 改善吸氧舒适度为了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必须提高吸氧的舒适度[4]。

(1)降低湿化瓶噪声:噪音影响患者及同病房患者的休息,可用双层塑料袋罩住氧气装置,降低噪音。

(2)清除氧管异味:更换除氧压表外的吸氧装置,吸氧前先以大流量氧气吹管至少1 min,除去密封在袋内的塑料味。

(3)减轻患者鼻腔堵塞感:可选用双腔鼻导管给氧。双腔鼻导管相对细而柔软,且结构呈对称分布,吸氧时不用胶布就能很好固定,使患者呼吸、活动自如,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4)湿润鼻咽部:长时间或者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会导致患者鼻咽干燥甚至鼻腔出血。加温湿化氧疗,氧气温度控制在30℃~35℃,接近人体鼻腔温度,氧气湿度也相应提高,这种充分温化湿化的氧气流经呼吸道时,患者感觉舒适,避免吸入干冷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患者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提高氧疗效果。临床应提倡加温湿化氧疗[5]。

3.6 正确使用氧气装置,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要求,采用其能接受无异味的氧气装置,在患者经济许可下,可以采用一次性全套氧气装置,做到一人一管,尽量减少医源性影响。

总之,在心血管内科氧疗地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尽其所能,消除影响患者氧疗质量的因素,提高氧疗质量,从而有利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沈莹,夏勇,潘德峰等,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

[2] 石兰萍,操静,温敏,等.吸氧病人的舒适护理.护理研究,2004,18(7):1163-1165.

[3] 王叶丽.择时吸氧对冠心病疗效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1):59.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范文第7篇

在心内科工作了3个月,感触颇深,总结如下:

1.心内科病人特点:进了心内科才知道什么是生命的可贵,也体会到了救死扶伤的真正意义。心内科大多数病人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的时候患者症状剧烈,胸痛、心慌、气短、大汗,或伴有恶心呕吐,这个时候作为当班护士,处理速度是关键,我几乎是小跑干活,每一个患者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生命体征,先看血压、心率、血氧、呼吸如何,遵医嘱吸氧、心电监护治疗,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随之立即办病历,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下医嘱,(如果病情急,执行医生口头遗嘱然后补记)然后即刻执行医嘱,向家属交代病情及相关注意事项。医生下达病危或病重通知,快速完成首次护理记录。心血管疾病不乏有部分年轻病人,三十多岁或四十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是病魔从来都不会手下留情,这些患者一般病情发展快,梗死范围大,入院前几天还活蹦乱跳的,转眼间就报病危,真正验证了生命的脆弱,看到家属悲痛的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当送患者到上级医院治疗时,一路上心都提到嗓子眼上,随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安慰病人,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并平复家属情绪,当顺利把患者送到上级医院的指定科室时,心里很踏实,为患者有了生的希望感到无比的高兴。有一部分心梗患者在恢复期间一直不错,不知什么原因发生猝死。种种情况让我体会到心内科患者没有轻的,时刻应高度警惕,因为生命随时可能转瞬消失。冠心病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心衰,这时医生要以最快的速度给出治疗法案,护士要用最快的时间执行医嘱,高流量吸氧强心利尿等对症处理,看着患者心率慢慢降下来,心慌气短气喘症状缓解,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和成就感,体会到争分夺秒的意义。

2.工作的风险:心内科是风险较大的科室,医生为救治患者经常需要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人人要面对,术中很多情况难以预测,术后监测病情对护士也是考验,对加压止血气囊绷带按时放气,监测血压,上夜班更是体力和意志的考验,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看似很平静的病区,由于病种的特殊性蕴藏着很多危险因素,每隔一小时巡视病房一次,病危病重病人随时巡视,当听着患者熟睡的鼾声,看着胸廓有节律地起伏,心里是踏实的,有些患者会在晚上发生猝死,医生护士通过,很多家属不理解,其实医生护士何尝不是想救他们呢?但是医学有局限性,所以医生护士不是万能的,这一点如果家属们能更懂这一点,对死去的病人是一种安慰,对活着的家属是一种心理上的解脱。

3.对护士的要求:心内科的护士有点像外科护士,工作中一般都是急脾气,雷厉风行,没有任何拖沓,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而且要求极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我在想心内科的医生护士压力都很大,因为来的病人都是急的、重的,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了心内科医生护士的。

总之,虽然我仅仅体会了3个月,可能还有好多东西没有真正体会到,但还是给我极大的激励,我敬重心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喜欢他们高超的技术和敬业精神,这是我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不断进步,有了前进的目标,真是获益匪浅。

呼吸内科护士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隐患,预防,策略

前言:神经内科病区是承担各科脑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诊疗或后续治疗医疗单元。结合病区护理工作, 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将我科护理质量控制总结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纳并提出预防策略, 以促进今后该病区的护理工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和护理安全隐患

我院神经内科在 2011 年 1 月 ~ 2013年 12 月期间, 对每月护理质量控制发现的护理安全隐患给予总结、 分析, 并制订相应对策, 逐一落实。2014 年 1 月开始护理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护理纠纷明显减少,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 安全隐患分析

总结并分析我院神经内科 2011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间护理质量情况, 对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总结其原因、 产生背景等, 并在此基础制订对策。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把完善的制度和落实制度的策略贯穿到护理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我科 2014年 1 月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护理纠纷降到历史最低点, 基本无患者投诉发生。

2. 1 护理文书:

①记录时间不统一, 部分内容不规范;②书写不及时, 记录完整性差或无;③书写或字迹不清, 可见涂刮或粘贴;④记录无连贯, 重点问题未注明;⑤代签名或不规范。

2. 2 不重视患者隐私部位:

议论隐私或健康状况时有发生。对可能产生护理纠纷或形成安全隐患的行为认识不到位或认识不清。

2. 3 特殊护理:

①气管插管:患者可能不能耐受呼吸机而自行拔管, 因此应当进行必要固定并交待清楚。因痰液黏稠或痰液较多发生的气管插管堵塞有时未及时处理。未能进行有效地心理护理。②治疗性胃管、 尿管、 中心静脉导管和各种伤口引流管等因工作忙碌也存在护理不到位而出现患者拔管或管路堵塞, 从而影响治疗等现象。

2. 4 意外伤害:

对意外伤害总的情况是认识不足, 或重视不够, 主要包括压疮、 烫伤和坠床。这些都与护理密切相关, 同时也与过分依赖部分陪员有关。

2. 5 抢救药品和设备不到位:

患者病情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 所以需要抓紧时间全力抢救, 但在救治前没有妥善准备好相关抢救设备, 如呼吸机、 气管插管车、 心电图机、 除颤仪、 抢救车等没有达到最佳使用状态, 最终会对抢救的效果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 也影响到患者的及时救治。

2. 6 医患沟通:

病情千变万化, 如果没有及时、 良好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就有可能发生医患矛盾, 医疗程序中的这一重要环节常因抢救患者可忽视。神经内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主要原因包括患者丧失语言表达能力, 增加了沟通难度。一些家属不能理解病情或有关制度, 也由于患者或家属对突然的病情变化反应强烈而出现拒绝、 愤怒或抑郁情绪等, 这些都有可能迁怒于医护人员, 产生严重误会。

2. 7 医院感染:

脑血管疾病相对比较重, 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 主要是因为这类疾病侵入性的诊治较多, 护理复杂。因此, 护理人员工作中也可能存在未严格遵守操作章程,未严格落实各种消毒措施, 没有重视预防医院感染措施。

2. 8 护理制度:

护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未严格按照护理规程操作, 责任落实不到位等, 或因护士配置不合理。

2. 9 抗护理风险:

患者的维权意识日渐加强是社会的进步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但医护人员的维权意识常常滞后, 加上危重患者集中治疗和护理较多, 往往忽视法律问题而产生医疗护理纠纷。

2. 10 患者约束力差:

不少患者各种插管后耐受性差, 易有烦躁等情绪, 从而导致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此外, 固定不妥善、护理操作不当等都可能意外拔管, 发生护理问题。

3 降低护理安全隐患措施

3.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实处是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根本。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①落实规章制度, 逐一落实到实处;②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培训, 提高护士维权意识;③应急预案演练, 提高护士的急救技术水平;④强化交流, 向兄弟单位学习;⑤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 以消除家属心中的顾虑。

3. 2 合理配置医患比例:

有现有条件下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条件成熟时试行弹性排班。同时提高保洁员、 护工素质,减少护理人员非护理性工作。此外还应完善急救药品和设备, 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杜绝各类差错事故。

3. 3 切实规范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中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的护理措施必须进行原始文字记载, 治疗护理措施、 疾病转归和预后的相关记录必须真实、 可靠。在这一过程中, 护士长必须督促、 检查, 确保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项操作按实际观察和时间准确记录并及时纠正, 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 4 知识更新, 与时俱进:

护理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 知识更新是提高护理技能和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要把学习先进技术纳入考评, 确保制度化、常规化。

3 结果

从 2014 年 1 月开始, 护理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纠纷明显减少,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同时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医患的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4 小结

神经内科护士与其他科室一样, 在观察病情和护理上起着重要角色。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 不发生法律或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严重事件, 包括心身损害或死亡。护理质量医院科学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直接影响医疗质量。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护理是不可缺少的, 而其前提是科学的医疗和护理, 掌握熟练的技术和技能则是减少或消灭护理安全隐患有保证。

5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