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一、成功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管理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艺工作,年初就成立了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行政、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学校的课外活动工作。召开专项会议,根据市区有关文件要求,认真研究学生课外活动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拟定年度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定好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项目,安排好辅导老师,培养各种活动的骨干力量;安排好各班活动范围、活动场地;建立健全实行评比制度,一月一小评,一期一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改革与调整,增开阅读欣赏、舞蹈、乒乓球、围棋、手工等活动内容。这些课程项目的设置与开发多渠道促进了学生发展,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地实施。

(二)科学的制度确保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1.我们在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

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辅导教师,确定兴趣小组,同时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兴趣小组。班主任老师大力宣传,当好家长和学生的参谋,让学生选择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也有权利选择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参加活动或老是不见效果,辅导老师可劝其退出兴趣小组。这一,具有特长由守纪律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从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收获一技之长。

2.坚持“五定”原则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五定”

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

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针对重点项目,学校将在确实可行的情况

下把它作为评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

划,每周三和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全校固定活动时间,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班级活动时间;四定辅导老师;五定活动地点,确定各班和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不得随意变动。坚持“五定”原则,确保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有效开展。

(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1.丰富的课间操令人震撼

全校学生除了学好全国第七套小学生广播体操外,还由舞蹈老师指导教会学生的啦啦操,由德慧智骨干教师指导教会学生的梅花韵拍操。今年五月学校还专门开展了梅花韵拍操的比赛,使学生动作规范、整齐划一。由于学生对三套课间操做到娴熟、规范、整齐,服装统一、整洁,又是三千人的庞大队伍,在宽阔的操场上把操做到整整齐齐,俨然军人风范,令前来参观的贵宾们震撼!

2.书法、绘画、手工、象棋、围棋的展示和比赛为学校增色

我校书画类和棋类共设5个兴趣小组,由于辅导老师指导得法,学校、家长大力支持,学生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彰显。今年11月4日,贵州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特色教育展示活动在毕节四小举行,省、市、区有关领导和来自全省各地州市的400余名小学校长观看了学生现场展示,参观了社团活动展板,欣赏了学生书画作品,一个个叹为观止。

兴趣小组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16年贵州省首届中小学生环境绘画比赛(小学组)中荣获二等奖;在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有12名学生获奖,其中获贵州赛区书画类新芽奖的有李承祠等5人,获贵州赛区书画类三等奖的有张雨涵等7人;在全市2016年小学生“生活方式绿色化”环保主题绘画大赛中陈鹏宇荣获二等奖;在毕节市2016年“6·26”中小学生禁毒书画大赛中杨贝妮获小学组·西画类三等奖;在毕节市2016年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素质赛中,王祉萱获三等奖,杜蕊希、杨钧恋获优秀奖;在七星关区教育局2016年“中小学环境保护演讲绘画大赛”活动中,杜蕊希或一等奖,付思锜获二等奖,高明隆、张然、陈鹏宇、付振涛获三等奖;在七星关区2016年“6·26”中小学生禁毒书画大赛中杨贝妮荣获小学组绘画类二等奖,赵瑜瑜、卢明宇荣获小学组毛笔书法类二等奖,范祺唯、张智宣荣获小学组毛笔书法类三等奖;在“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中张然同学荣获小学组“童心向党”绘画大赛二等奖。

3.文学类活动彰显了学校文化底蕴

我校文学类兴趣小组有烛光读书社、小记者行动。活动开展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勤于动笔良好习惯,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传帮带的效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文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儒雅之气。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使学校文化底蕴得以绽放。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散文诗歌朗诵古典诗词背诵大赛中陆远颜、胡晨阳、曹晓瑜、杨帆、陈家彧、杨逸涛、刘秋玲、胡涵喻、谢欣妍、张卜方、赵柏然、赖程博、郭希博、骆宇航等14名同学荣获金奖;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中,胡晨阳被授予“十佳文学之星”荣誉称号,徐永全、骆宇航、张卜方、赵柏然、赖程博、王尹圣、郭希博、胡晨阳、杨逸涛、胡涵喻被授予“中华小才俊”荣誉称号,陆远颜、曹晓瑜、杨帆、陈家彧、刘秋玲、谢欣妍被授予“中华小才女”荣誉称号,陆远颜、胡晨阳、曹晓瑜、杨帆、杨逸涛、徐永全、刘秋玲、王尹圣、胡涵喻、谢欣妍、赵柏然、赖程博等12名同学的参赛作品荣获小学组金奖;张卜方、郭希博、骆宇航等同学的参赛作品荣获小学组银奖,陈家彧同学的参赛作品荣获小学组铜奖;在“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中赵静楠同学或小学组“多彩贵州欢迎你·我是文明小导游”大赛一等奖。

4.发明创新益智开慧,凸显学校特色

学校一向重视学生的发明创造,特别开设轻松发明兴趣小组,2016年再创佳绩。在2016年钟南山创新大赛中,陆远颜或金奖,胡晨阳获银奖,陈诗奕、陈文博、顾洪亮、赖程博、刘秋玲、彭贝、彭源安、吴南欣、吴咏秋获铜奖;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意竞赛中,陈文博、刘秋玲、顾洪亮获一等奖,彭源安、曹晓瑜、陈诗奕、吴咏秋获二等奖,胡晨阳、彭贝、邬行健获三等奖。

5.管乐和足球唱响学校特色教育的赞歌

学校今年花了近20万购买乐器,组建了一支76人的管乐队,聘请校外特长老师参加辅导。经过半年多的艰苦训练,学生基本能准确吹奏曲目,在老师的指挥下合奏出动听的歌曲。在毕节市2016年中小学生交响乐(器乐)团队大赛中获小学组三等奖,并应邀在颁奖仪式上参加展演。

现在我校正在积极创办足球示范校,虽然没有足球场,但足球训练活动从未间断。近年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成立校园足球兴趣小组,聘请专业教师予以指导,每周三、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训练。在七星关区第二届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小学女子组三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一、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教导处和文体教研室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开展。制定了学校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常规管理。

在师资队伍上,学校选拔了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水平较高的校内外专兼职文体活动辅导教师队伍,辅导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同时加强对辅导教师的业务培训,组织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把组织课外文体活动计入教师工作量,并纳入质量评价体系,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社团建设

在组织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引导学生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成立了田径运动队和篮球队、排球队、武术队、健美操队等组织,同学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踊跃参加。为此,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体育设施的建设,建设了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和排球场、乒乓球台,并对地下体育场地进行了整修,使各类兴趣活动小组都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活动。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激发了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形成了良好的文体氛围。学校就势引导,一方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积极参加胶州和青岛组织的各类体育、艺术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三、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学校定时举办全校范围的运动会和艺术活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位文体活动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学生的热情得到更进一步的高涨,增加了开展活动的信心和勇气。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体活动,学校还要求每个班级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采取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另外两操一舞开展的扎实有效,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四、美化校园环境、完善体育设施

学校在按照教育部《中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和音美器材的基础上,加大文体设施经费的投入,更新文体设施,提高文体设施档次,实现了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和操场的塑胶化,并建设了文体活动专用教室。现在,校园环境优美,文体设施齐全,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学生素质提高,形成特色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大部分同学掌握了较高的文体活动技能,学校也多次受到表彰,临近的兄弟学校多次到学校参观学习。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一、“青春如火·运动有我”趣味运动会

在篮球场举行了一场“青春如火·运动有我”趣味运动会。本次趣味运动会有拔河比赛、两人三足和投篮等比赛项目,其意义在于鼓励大家勤于锻炼,强化课外锻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从中磨练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

二、“以毽会友·健康你我”毽球比赛

在图书馆左侧羽毛球场举行毽球比赛,本次比赛的宗旨是“以毽会友”,促进毽球技术的交流,给毽球爱好者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一个挥洒青春汗水的机会,体现大学生对毽球文化的喜爱,对体育运动的追求。

三、跆拳道竞技赛

在综合楼广场前举行跆拳道竞技赛。赛事开始前,专业人员带领参赛选手完成热身运动,为安全比赛做好十足的预防措施。比赛期间,参赛者们向观众展现了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跆拳道精神,赢得比赛不骄傲,未能晋级不气馁的竞赛精神,做到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自己的体育精神。

四、“xx杯”乒乓球比赛

在科技楼室内体育馆举行xx杯乒乓球比赛,本次球赛汇聚了各学部乒乓球爱好者共180位。比赛氛围令人热血沸腾,选手们斗志昂扬,夺冠势在必得。通过此次活动,我院表现出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扬了“爱乒才会赢”的体育竞赛精神。

五、color run活动

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color run活动首次走进xx校园,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关注。活动过程中,参赛者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到处都充斥着欢声笑语。在此时,名次不再重要,平时一直沉浸在网络世界里的同学走出了宿舍,享受了奔跑与色彩带给他们的快乐。对于每天在书海中拼搏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释放压力的好机会,用实际行动来传播运动精神。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课外活动;课堂教学;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师开始重点探讨的问题。在生物教学中,积极推动生物课外活动,对生物课内教学形成补充和延伸,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事实上,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研究大自然,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学生适当地走出课堂,积极的开展课外活动,这对于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与课堂教学相比,生物课外活动在组织和开展方面往往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年龄特点,这样,就使得课外活动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出现频率更高,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生物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呢?

一、选择恰当的活动课题

与课堂讲授式教学相比,生物活动课程最大的优势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一系列的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而这一系列能力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活动的有效实施。为此,在开展活动课程之前,教师在选择活动课题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另一方面,要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活动的场所、活动的设施等。这样,经过各方面条件的衡量,使得活动课题更具实践性,例如,一些小动物的饲养、植物蜡叶标本制作等就是较为常见的课外活动课题,因为这些活动不但对外界条件要求不是很高,同时,这些课题的活动实践性很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做好活动课前的课堂教授工作

课堂讲授和课外活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些总结好的知识和结论,属于对理性知识的认识活动,而在课外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属于实践类的活动。这两种教学形式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却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为课外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在课外活动中有了科学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可以保证课外活动的有效性。同样,通过课外活动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一系列的感性认识,这样,这些感性认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要想有效的开展课外活动,一定要在活动前做好课堂讲授工作,对于课外活动中需要用到的一系列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据可依。例如,在开展饲养小动物的活动之前,首先要通过课堂讲授给学生详细介绍动物生殖发育以及相关的活动特性、生长环境等,这样,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才能养好小动物,并在饲养的过程中明确活动研究的对象。

三、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因为担心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率,往往在开展活动之前就给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在计划中,规定好每一个活动步骤,这样做虽然对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师过多干涉的课外活动也使得学生的活动范围被大大地压缩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要知道,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一系列的能力,如果教师对课外活动干涉的过多,就使得课外活动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要敢于适当的放手,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行设计、调查、取证等,例如,一些有关嫁接、遗传、扦插实验,观察植物外形、解剖动物等活动,学生就完全具备独立设计、调查、取证的能力,这时候,教师只需从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四、重视课后的总结

与课堂教学不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感性的、零散的认知,在活动课结束以后,如果不认真做好课后的总结,很容易让课外活动的成果付诸东流。因此,在课外活动结束以后,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认真地做好课后总结,对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存在的不足做客观的分析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外活动的有效性。另外,在进行课后总结的时候,教师依然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不能一手包办,因为学生才是课外活动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了什么体会,获得了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不足等问题,学生最有发言权。这样,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后总结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课堂教学中所无法形成的各种能力,如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组织协调等,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生物教学中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争取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来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综合生物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阳芳.初中生物课外活动探究性教学的设计策略[J].生命世界,2009年第09期.

[2]熊文元.浅谈生物课外活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1998年第01期.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52-02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习者的意义潜势[1],即培养学习者依据语境选择得体适当的话语完成交际的语用能力。我国的外语教学尽管在宏观上已经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向,但在微观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对大一新生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过渡、衔接不畅;对高年级学生的外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词汇、语法知识和应试技能的灌输为重心,而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次要地位。如果不改进“填入式”“应试型”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下运用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便会成为空谈,外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唱“独角戏”,一味地让学生死记语言规则和死背脱离语境的孤立的句子。[2]而是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营造多样化的、互动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互动中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掌握语言规律、习得语用文化。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3]首先,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交际活动。其次,这种特定情境下的动态交际活动要求教师能够适时、适度地调配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在设计课堂互动的各种活动时,教师须在全面考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教学因素的基础上扮演适当的角色,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从“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一)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内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课堂提问,我们除了保留一对一的传统课堂提问方式外,还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一对多的提问方式和多对多的提问方式,以期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实现生生互动。

由于学生学能与兴趣的差异,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缺乏回答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设计了一对多的提问方式:1.由教师向一个学习小组提出问题,由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回答问题,小组中其他成员可以对回答进行补充;2.或由教师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由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回答其中的一个子问题。经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一对多”较之“一对一”可以实现“教”“学”双方更进一步的互动,但教师依然是问题的发出者,学生则仍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多对多的提问方式:由一个学习小组把教学内容中尚不清楚的问题提出,并请另一个学习小组回答。问答结束后,教师要对“提问”与“回答”的双方进行评价和总结。经教学实践,在单元学习的总结阶段,或单元中的某个模块讲授完毕时,利用这一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对多”和“多对多”提问方式的交替变化能够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流失,积累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不仅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内互动模式的构建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课外互动模式的构建

课外互动泛指课堂以外活动中的互动,包括课外作业、课外小组活动、英语类竞赛、课前讨论及课前演讲等活动中的互动。 本文主要讨论与课堂互动密切关联的课外互动:一是课前讨论与课前演讲活动中的活动,亦称课前互动;一是课外小组活动中的互动,亦称课后互动。课前互动和课后互动统称为课外互动。

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有:1.英汉互译(A/B);2.演讲练习(A/B);3.单元总结(A/B)。每类活动设有A、B两种选题。A选题主要针对大一学生;B选题主要针对大二学生(也可作为大一学生的选作内容)。具体地,英汉互译A选题为:汉语成语的英译与英语习语的汉译;英汉互译B选题为:汉诗英译与英诗汉译(诗句选自一首诗中的意义相对完整的两句或四句)。演讲练习A(“一句话”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借助英语中的一句话展开演讲。可以只解释这一句话,也可以借题发挥,演讲时间为2~3分钟;演讲练习B(“多模态”式演讲练习)选题为:小组成员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借助PPT进行演讲,演讲时间为3~5分钟。单元总结A选题为:总结已学过的单元中的核心词汇及其用法;单元总结B选题为:概述已学过的单元知识要点。如上课外活动实践的过程,就是课外互动实现的过程。课前互动与课后互动是一个统一体。课前互动是课后互动的起点,课后活动的效果需要课前活动检验。

1.课前互动

课前互动的实现依赖于课后互动的效果。课前英汉互译的讨论活动由各小组轮流主持,由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将本组的译文写在黑板上,先由小组的发言人解释自己的译文,而后征询其他小组的意见。其他小组如有不同的译文,需要板书并加以说明,由此展开讨论,讨论时间为3~5分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并导入新课。

对于在大一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由于译文较易完成,故参与者众多,互动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查一个答案就草草了事,不做深入了解,导致讨论的“过程”成为“过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每个小组参与讨论的译文不能少于两个。实践证明,活动的改进能确保学生的参与度,有效地监控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效果。对于在大二学生中进行的英汉互译课前讨论活动,难度较大,但大多数学生也能认真完成。例如对于英诗汉译,有的小组给出了自己的译文,有的小组结合PPT表述,并进行双语朗诵。互动气氛比较活跃。

对于大一学生中的“一句话”式演讲活动,具有难度小,自由度大的特点。学生演讲前先板书“一句话”,演讲结束后,先由其他学生点评,再由教师评价、总结并导入新课。多数同学完成的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演讲者将演讲理解为读演讲稿;尽管英语基础好的演讲者能在这一环节充分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但也只是能够将自选的演讲内容流畅地背诵出来,无法将“演”和“讲”融入其中。此外,由于地域的差异,演讲者英语的口语发音天然地带有当地方言的口语特征,使“听众”无法理解演讲者要表达和传递的意义,致使其他学生缺乏点评的主动性;教师有时也无法对演讲者的文化失误和语用失误给予及时的指导。这些问题减弱了课前互动的实际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课前演讲这一互动模式调整为:(1)由每名学生轮流演讲调整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2)变自选主题演讲为结合单元主题演讲。演讲可以由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有同一小组的两名或三名学生共同完成,提倡加大“演”的成分。这种做法有助于减轻大一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进入大二学习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年的课前演讲经验,养成了比较准确的英语表达习惯,因此布置他们进行“多模态”课前演讲活动是合时宜的。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内容自拟题目,并结合PPT文件演示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还可以借助PPT等多种模态的教学设施提出问题,实现与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进一步互动。

2.课后互动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问题,教师应结合这些问题及下一次课的相关内容,补充、设计课后作业的内容。

课外小组活动内容中的“英汉互译”和“演讲练习”是实现课前活动的基础。而“单元总结”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对多互动的必要准备工作。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在线实时互动和线下非实时互动与教师或小组其他成员间实现课外互动。比如,学生可以借助BBS、QQ群等在线实时互动模式与教师及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课前演讲的主题、制作PPT课件的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还可以借助电子信箱提交课前演讲的PPT大纲,与教师进行线下非实时互动。

教师在与课外与学习小组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同时也为师生共同进步创造了机会。学生锻炼了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也借此将课堂教学的成果拓展至课外,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受到启发,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加强“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宗旨是确定的,而互动的模式则需要不断改进。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是单一的、固化的,而是灵活的、多变的,要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适当地选择和搭配。

研究发现,构建多样的课内互动模式能够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动式的研讨中习得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构建合理的课外互动模式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课内互动”与“课外互动”是构成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并行的互动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真实”语境,使课堂变成“教”“学”互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黄国文编.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15.

[2]刘升民.语境与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

3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修订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Li-Jingjing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Tonghua City 134002)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 篮球运动 开展现状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中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要与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1个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

在学校体育教学全面改革的浪潮下,作为中学生最喜欢运动项目之一,篮球教学无疑也要顺应体育改革的大潮。本文对赤峰市篮球教学及训练情况进行调查,对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家乡篮球运动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随机抽查赤峰市10所高中的23名教师及2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5年我国相关的学术著作、论文等资料为研究提供资料支持。

1.2.2 访谈法

就相关学术研究和课改实践请教有关教师及专家,以获得此次研究的支持。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获得情况的总结归纳,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发展状况以后,对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了结论,进而对赤峰市篮球运动的发展状况做出总结。

2.结果与分析

2.1 篮球课堂教学情况

由于体育课具有较强的实践特性,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方法上要多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在场地器材有限的前提下,上课的学生人数的多少会对篮球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走访了解到赤峰市高中目前场地、器材缺乏、教师少的因素依旧存在。大部分教师都认为上课人数多,学生不好管理且组织起来非常困难,在传授技术动作时不能把每个学生都照顾到,不等每一个学生把动作做完就已经下课了。因此我市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学校建设、师资、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让我们的学生享受篮球课乐趣。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内容也多是针对篮球的技术动作,建议各学校在篮球教学中可以新增加一些关于篮球运动概述、篮球游戏、规范礼仪及规则等内容,以达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2 篮球课教学评价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赤峰市各学校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取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因为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虽表面上是有利于教师学习和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有许多"人情"的因素。学生是教师传授教学内容最直接的接受者,这样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就更有利于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教师的自我评价更能促进教师进行自我的思考和总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赤峰市在对高中的教师评价体系的选择形式还是较为得当的。

2.3 通辽市高中篮球课外活动基本情况

通过走访学生了解到,部分学校虽然开展篮球课外活动,但一部分学校在课外活动时不提供器材,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且很少有教师指导,组织比赛机会少。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赤峰市的高中部分学校开展了篮球课外活动质量不高,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建议学校多组织和开展有利于学生喜爱的课外体育活动,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目的。

3.结论与建议

赤峰市高中篮球教学课时数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求;但教学方法上教师仍采用以讲解、示范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对单调;篮球课外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篮球课外活动投入的力度,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运动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加强领导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家长和任课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紧急通知》, 教基[2007] 428号. 河南省教育厅网站.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活动学习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把各种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一模式导致学生自觉学习意识薄弱,学习效率低下,很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活动学习正是针对上述教育困境提出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一、英语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

活动学习是指拓展了学习途径和学习空间,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形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1]。作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上位概念,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英语活动学习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建构具有实际性、趣味性、层次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新型英语学习方式。学生的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是围绕人类交际而存在的,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2]。语言学家Krashen[3]强调,语言习得发生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之中,不是发生于对语言技能的练习或者对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之中。可以说,活动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学习和练习,才能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活动学习的分类

根据可观测性和可调控性,英语活动学习可分为内隐活动学习和外显活动学习。内隐活动学习主要指学生通过自身的总结和归纳,运用图式知识理解新知识等脑内活动来学习,内隐活动发生在每个学生的头脑内部,所以不易观测和调控,但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指导提高学生内隐活动的效率。外显活动学习根据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又可以分为课堂活动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习。课堂活动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增强交际能力的学习方式,时间和地点仅限于课堂,如练习性活动、竞赛性活动和交际性活动等。课外活动学习是指在英语课堂之外学生在教师的间接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英语学习的方式。当然,内隐活动和外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初中英语活动学习的类型见图1:

三、初中英语课堂活动学习的实施

课堂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增强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学生活动学习的开展及其效率,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学习的成功。

1.练习性活动

练习性活动中学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包括英语句型、英语语法结构等,同时练习性活动还是练习英语发音的重要途径,如语音、语调、连读、略读等。典型的练习性活动有简单问答,替换练习,问答练习,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用课文中所学单词、词组造句等。练习性活动主要运用于学习某一新语言项目,尤其是新的语言结构时。

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尤其要重视练习性活动。随着学习阶段的推进,到了中高级阶段,练习性活动可以相应地减少,多增加一些交际性活动。练习性活动可以和竞赛性活动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其实施要从多层面着手,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考虑到活动的难易度,要创造适合学生的练习活动。

2.竞赛性活动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也是个体展现个人价值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竞赛性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课堂上可开展的竞赛活动主要有:单词接龙、知识抢答、表演比赛、听力比赛、猜谜、辩论等。每节英语课都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安排适当的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竞赛活动。如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It’s+adjective+for...+to do”这个句型时,可以把班级分成两队,比赛造句,看哪一队造的句子多且准确。采用竞赛性活动,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活动,不但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固定的若干小组,学习上的竞赛性活动可以全程性地开展,每周、每月评比总结一次,学期末再总结一次。在竞赛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3.交际性活动

正如语言学家Widdowson[4]在论述外语教学时讲道:“语言的精髓是他的交际功能。”,交际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还是学习英语的途径。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交际,学生的交际性活动应贯穿于每一节英语课之中。课堂上可采用的交际活动有很多,如自由对话、角色扮演、语言游戏、讲故事、模拟情景对话、解决问题等。角色扮演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情景,规定角色,让学生进行模拟情景会话练习,如《牛津英语》8B Unit 3“Saving Prince Laura”,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公主,另一位学生扮演巫婆,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习和巩固“by”在被动语态中的用法。

交际活动具有趣味性、交际性、科学性、拓展性,既交流了信息,又培养了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坚持使用英语讲课,其次要营造尽可能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活动中教师还应鼓励所有学生开口说英语,并通过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练习、表现、展示的机会。

四、课外活动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同样也是英语活动学习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读书活动、书信交流、艺术活动、探究活动、热门话题的资料查询与准备、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收集等。课外活动能巩固、拓展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是增长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扩充词汇量,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保障。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远远超过课堂活动时间,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外的读书活动是增长英语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人喜好提供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另外在班级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五、内隐活动学习

内隐活动学习伴随着外显活动同时存在,学生在接触和练习英语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内隐加工和处理。语言知识、交际技能在学生头脑中储存和积累,需要他们进行积极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介词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碰到介词+动词的短语和句子:after having dinner,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be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等,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介词应该加动词的ing形式,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让他们及时梳理、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内隐学习能力,探索和总结学习技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侃.活动学习的概说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65).

[2]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课外活动总结范文第8篇

一、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为了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我们每学期在制定个人教学计划的同时,应该有目的地订出英语课外活动计划。英语课外活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较大规模的课外活动计划。这类计划的制定,要以调动全体同学的活动积极性为前提,因此活动内容不能过难,要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而且活动项目要少而精。

要制定出活动具体举办时间、地点及参加人数,并在开学初有意识地向全体同学公布,以便让他们思想上早有准备。另一个是英语课外小组的活动计划。英语课外小组的建立,我一般是挑选各班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参加,而且小组成员不固定,每个学期可以根据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临时变动。这样做不仅能使参加者产生“危机感”,还可以调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英语课外小组的活动时间一般是固定的,基本上每周一次,每次一节课左右。活动内容除必要的课外辅导,还穿插一些层次较高的英语游戏、比赛、智力测验等,借以丰富课外小组活动内容。

当然,每次开展课外活动,教师都必须事先做充分的准备。要备齐活动所需的材料,要制定出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及奖励办法。同时还应设想到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但我们应该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活动,比如“英语智力竞赛”,我仅限于在课外小组同学中进行。竞赛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并邀请其他同学观摩:整个竞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内容有:猜谜,趣味问答,判断是非,填空,听力测试等。活动自始至终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思维,争先恐后答题,效果良好。

三、认真总结,以利再战

每次活动开展之后,首先要算出成绩,排出名次,公布获奖名单,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