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认知实习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53-01
基础护理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护理方法,它直接关系到了护理人员的“硬实力”。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评判一个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用扎实的基础护理来达到患者的满意。基础护理作为护理院校的专业特色,应该着重保证基础护理的教学质量,确保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底。临床实习作为护理学生过渡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转换阶段,对于护理学生的护理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基础护理对护理的作用,以实习护生这一角度来分析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并评价实习护生在基础护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正确地方法来提高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本研究针对本校出去实习的2013年4-5月160名实习护生进行基础护理认知的调查问卷,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4-5月采取便利的方式,从本校出去实习的护生中随意抽取180名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60份,经过统一指导后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12 0.24)岁;其中独生子女56人,非独生子女104人,学历均为专科学历。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在结合相关文献、实践经验、专家意见上自行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矫正修订。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1)实习护生的基本信息;(2)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10个方面的认识状况;(3)其他相关的基础护理的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来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后来分析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认知。
2 结果
3对策
根据上述的调查问卷,总结出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程度,找出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增强对实习护生的基础护理知识的培训
实习护士作为踏入工作岗位的首次工作,扎实的护理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基础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上升的今天,基础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工作能力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学校教师应该计划组织模拟的基础护理内容训练培训,做好相关记录,并通过重要项目统一考核与其它项目抽考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学生进行基础护理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作为本科目期末最终成绩的组成。
3.2加强实习护生的心理调节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众多的学生基本情况,带教老师应该尽可能地理解和帮助实习护生的某些行为,鼓励她们尽快找准实习自身价值的突破口,拓宽实习护生的思路,将讨厌、烦躁、不满等情绪转化为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热爱,培养她们良好的责任心和职业素质。
3.3护士长应对基础护理工作以身作则
护士长应该注重自身榜样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实习护生来说,应当充分调动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护士长严格把控基础护理质量,完善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指导实习护生怎样才能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引导护士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实习报告;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49-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 培养目标的分类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三类: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育类型、教育层次的不同。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一般是工程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人才,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就落在了高职、高专教育身上。
技术型人才也被称为中间型、工艺型、执行型人才,它们的工作岗位在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等只有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才能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转换成物质形态。技能型人才还被称为操作型人才或技艺型人才,他们主要应该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两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之间既有分工的不同,又有层次的差别,当然不可否认两者也有交叉重叠之处[1]。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
教育类型的不同有两个标志,一是培养目标的不同,二是课程内涵的不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种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其教育规律在宏观层面上体现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和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国际教育分类”中,将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需要高技术要求专门化”的普通高等教育称为5A教育,和它相对应的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结构;而“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即“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被称为5B教育,其教育规律集中体现在致力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计划——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结构之中。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教育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即学生的职业属性的培养。
教育层次的不同在于教育功能的差别与教育内容的差别。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种职业属性明确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分工的层次之间天然而紧密的联系,诠释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层次。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职业活动对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呈现出层次性,这种层次性就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高职教育的毕业生与中职教育毕业生层次的差别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表现为其综合性、全面程度、显现的责任、价值功能等的不同,即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复杂程度更高,从本质上说,这是真实职业活动功能层次的本源性映射。这种教育功能的差异决定了其教育内容的不同,职业教育的课程内涵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教育内容的层次与其受教育者未来工作范畴的层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具体的联系,职业活动的作用范围与集成度表现为工作岗位对其从业人员的活动范畴呈现出层次性要求,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深度与广度。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毕业生要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常常是“面”和“体”的职业活动;中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一般只需要有能力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通常是“点”和“线”的职业活动。这种职业活动范畴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工作过程中深度与广度的差异,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教育内容层次的差别,其本质上是真实职业活动内容层次的整合性迁移[2]。
三 毕业实习报告是对教育类型与教育层次的具体反映
实习是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必要过程;实习报告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总体性总结和概括。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应对整个实习过程、实习内容、实习方法等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结合自己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且是如何解决和克服的,总结实习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收获和体会,撰写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实习报告必须有实习情况的概述和叙述,其中有些比较简单,有些比较详细,它主要是对实习过程中主客观条件、有利与不利条件,以及实习的环境等进行分析。
2.实习报告要有对成绩和不足的叙述总结,总结的目的是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所在。成绩有哪些,有多大,怎样取得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多少,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都应当在实习报告中讲清楚。
3.实习报告应有对实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我们经历过任何一件事情后,总会获得一些经验或者教训,无论经验还是教训,只要我们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概括、总结,并将它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来认识,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是获益匪浅的。
4.实习报告还应包括对今后打算的概述。通过实习,对所学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活动范畴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从而明确了努力方向和目标。
一份合格的实习报告,通过对实习环境、实习过程、实习内容的叙述,如实反映出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活动范畴,工作过程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从实习报告对实习中成绩与缺点、经验与教训的分析和总结,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等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合格的实习报告很好地诠释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
四 实习报告对就业能力的体现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方面内容。基本能力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处理、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等;专业能力指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发展能力包括个性创新与职业观等。其中,基本能力是基础,发展能力是核心,专业能力是保证[3]。
实习是高职学生步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客观了解本专业职业活动范畴的开始。如何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尽快将自己融入新的集体,成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是一个高职学生能否适应工作环境,完成实习任务的基本保证。
实习报告中对实习时工作的主客观条件、工作环境的描述,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分析等,是学生对实习期间处理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映;也反映了学生对未来将从事的职业环境的认知程度。正确的处理方式,可以将一些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可利用条件,反之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适应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也可以自我缩短和化解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之间的距离与矛盾,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使高职学生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这对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对专业技能理论上的认知,要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通过到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中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并加以灵活掌握应用。对实习中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总结,同时,用专业知识对实习中发现的不足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在生产中实际的使用方法;对所遇到问题的分析、研究、解决,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检验和升华,是对高职教育的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的最佳诠释。从理论层面对实习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的分析总结,对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为高职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了专业基础。
发展能力体现在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否有独到的见解、较好地解决方案,以及对今后的职业规划等方面。在实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是否能够利用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找出较好的较先进的解决办法,对于一个高职生来说,是他是否具有良好职业发展潜力的最好证明。制定一个具备可行性的良好职业规划,是一个高职生对自身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具有正确认识的表现,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尽快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总之,一份完整的、合格的实习报告,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实习过程的描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高职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控能力,也是一个高职生的职业观、处事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反映,是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 匡瑛,石伟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2期第27卷
关键词:正强化干预;护理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
正强化干预是指当个体表现某种行为后即可获得正强化物,个体再次变现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大[1]。医院感染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由医务人员的手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方法,医务人员手卫生既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又是加强自身职业防护的必要手段[2]。作为教学医院,每年都有大批护理实习生到临床实习,而他们的洗手依从性不容乐观。脑病科的重症患者较多,气管插管的吸痰、深静脉穿刺的维护、压疮患者的换药等相关操作较多,护理操作过程中,做好个人手卫生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2014~2015年度在本科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地状况进行调查,在通过正强化干预措施进行比较,达到提高护理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2015年度在本院脑病科护理实习生共68名,其中女性63名,男性5名,年龄在20~23岁,大专41名,大本27名。随机分为干预组(n=34)与对照组(n=34)两组进行实习。
1.2方法
1.2.1正强化干预方法 护理实习生年轻有活力,好学好问,我科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标题为“今天你增加几次洗手”活动,对干预组每天进行总结,用激励表扬互动交流方式指导教学;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全球洗手日”文艺节目排练,通过参与到节目的录制、彩排、表演使实习生对手卫生的重要性更加理解,对手卫生的实际操作更加娴熟,对手卫生的学习更加有兴趣,从被动洗手到主动洗手,逐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1.2.2采用问卷调查法 依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内容自制调查问卷,对每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8份,回收68份,有效回收率100%。具体内容包括:手卫生的概念、原则、指征、洗手方法和时间、快速手消毒液的使用知识、干手知识、以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等7项,每项设计1个或多个知识点,统计各项的知晓率。
1.2.3实际操作的调查法 对手卫生相关操作执行情况的调查采用WHO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观察护理实习生在等时刻的手卫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正强化干预对洗手认知的影响 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的概念、原则,洗手的方法和时间,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手卫生的指征,快速手消毒的使用知识,干手知识的影响不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相关操作的执行情况的影响 除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前后的手卫生操作外,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各操作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对于干手认知的不相关性以及对于干手操作的相关性可以理解为实习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手卫生认知,但并非完全依从认知执行操作,正强化干预更好的使实习护理人员的依从性得到提高。
3 讨论
3.1通过正强化干预,干预组的手卫生认知答对率及手卫生相关操作率明显高于未对照组。
3.2正强化干预对洗手认知的影响 通过(见表1)体现出大部分护理实习生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程度。体现出护理实习生在校接受过手卫生知识的系统学习,也接受过实习医院的岗前培训,但仍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状况。分析原因是护理实习生没有真正理解手卫生的内涵与措施,洗手意识淡薄,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至使护理实习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影响了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的依从性。对于普遍应知应会的知识,两组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而干预组的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的概念、原则,洗手的方法和时间,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较细化的问题起到了明显的强化作用。
3.3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相关操作的执行情况的影响 两组均对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前后的手卫生操作有规范的操作,但对于其他方面,对照组存在误区,如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大多数人认为六步洗手法太费时,对不洗手与医院感染认识不足;认为没有直接接触过病人的伤口、排泄物、分泌物就不需洗手;重视操作后洗手轻视操作前洗手;洗手后不正确的擦手方式造成手的再次污染,最常见就是用大衣擦手,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影响到护理实习生的洗手依从性。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各项操作起到了强化作用。每天工作中总结,随时发现自己的差距部分,同学和老师间相互激励表扬措施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形式的正强化干预方式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途径。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正强化干预措施来提高脑病科护理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在多种形式的正强化干预教育下,实习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但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培训教育应该是持续的系统的过程[3],我们将不断进取,将正强化干预灵活运用到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张丹丹,王川,等.正强化在自闭症儿童沟通干预中的有效运用[J].理论研究,2013(44):164.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独有的特质,又阐释了中国移动历来的信仰。“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打造以“正身之德”承担责任的团队,就是要求我们成为以“厚民之生”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气质,锻造勇于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
“折旧岁月,增值人生”
这是财务部会计核算室的口号. 从好奇到认知,再从认知到感悟.每天,我都快乐地享受着各位同事给我带来的那份进步的欣喜。我在财务部实习的过程中,一些看似平凡、不经意的小事,都被这种巧妙精神注入了另一种新的诠释:具备扫一屋的能力,才能培养起扫天下的雄心与壮志,量的累积才会孕育出质的飞跃。虽然在飞跃的过程中岁月不知不觉地流逝,但是,在岁月流逝的缝隙中人生却已悄然升华.
“先做人,再做事”
在我们刚刚离开纯真的校园参加工作时,我们要思索:自己到底要做个怎样的人?我觉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们需要谨慎的做自己,从德从礼,然后再做事,让自己、给领导、给同事、给所有人都留下一个好印象。万事德以先,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
“活到老,学到老”
实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偷师学艺的过程,因为作为新员工,不可能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交给我们来做,老员工多半人都有一大堆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太多空闲来教我们,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去看去揣摩,通过观察别人来自己学习。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vocational colleges;ecnomics and management;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248-02
1 问题提出
校企合作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就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是基于个案的总结,未能形成体系化的、操作性较强的成熟模式。例如,不少学校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从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表层面上,难以使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我院经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情况,通过对学师生、企业及兄弟院校的实际调查,探索校企之间新型的协作机制,在互惠三赢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2 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准确及时了解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2012年下半年,本文采用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先后选择福州、泉州等高职院校及合作企业开展调研。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为93%,有效问卷162份。在有效答卷人构成中,经管类专业在校生61人,占到38%,教师32人,占20%,合作企业管理层员工31人,占19%,基层员工38人,占23%(如图1)。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调研数计表明,在目前校企合作主要内容中,约90%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其余合作形式相对较少,企业人士到学校开讲座的,占25%,学生节假日到企业兼职的,占20%,其他合作形式占19%(如图2),可见,目前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许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内容主要停留在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从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表层面上,难以使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持续发展。
3.2 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 在调查中发现,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例如很多学校的企业实习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第一、缺乏有效的实习管理,实习前校企没有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与企业沟通不到位,实习结束后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第二、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与实习过程与专业要求不一致,实习效果差;第三、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多学校对实习效果没有可行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3.3 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不挂沟,企业留不住学生 调研数据表明,学生在合作单位实习结束后真正留下来的并不多,由于实习生在企业看不到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等原因,实习结束后留在合作企业正式就业的学生只占总实习生的5%,明显偏低,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不挂沟。
关键词: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外科病房;应用
对于学生而言,临床实习阶段是十分重要的时期,为了促进学生身份的转变,带教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责任心、心理、态度与形象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一的信息传递者,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综合水平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不仅能够有效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强化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近年来,我科对实习护士采取了分层次、分阶段的护理带教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100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86例,男生14例,年龄为19~22岁,其中大专生61名,本科生39名,所有学生实习时间均为8w。将以上100例实习学生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学生从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
1.2方法
1.2.1对照组带教方法 对于对照组50名学生采用传统带教方法;
1.2.2观察组带教方法 对于观察组50名学生采用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1制定分阶段教学计划 对于以上100名实习学生实施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由内外科教学片长、内外科总带教及各个病区分别制定教学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阶段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同时,制定出不同阶段学生认知、技能、实习态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表。具体带教方法如下:
根据责任护士、执行护士与辅助护士的工作将实习分为三个阶段,辅助护士实习阶段共计2w,执行护士实习阶段共计3w,责任护士实习阶段也是3w[1]。
1.2.2.2不同阶段的教育重点 在学生入科的前2d进行岗前培训,规范学生的各项操作,为学生介绍外科病房的大概情况,科室的分类与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同时,在学生入科前,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重点为动作的规范,加强对一般护理手法与护理流程的考核。
在学生入科后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分管4~8例患者,要求学生应用护理知识对患者需求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及时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辅助护士责任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两个方面,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基础技能;
在执行护士阶段,让学生掌握应用护理程序、检查治疗方式、夜班工作程序、常用护理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接班、病情观察、记录书写能力,要求学生在带教师指导下完成患者辅助护士与执行护士的工作;
1.2.2.3带教过程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患者疾病特征与护理特征安排课堂讲解,在讲解完成后,为学生布置作业,并批改,在实习后期,对学生进行临床小课讲授,在带教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努力的思考与总结[2]。
1.3评价标准 学生实习完成后,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试卷对学生技能与认知进行判定,总分为100分,学习态度由带教老师与区护士长综合评定,满分为100分。
2结果
观察组学生技能、认知与学习态度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外科病房是医院的重要区域,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前教育、术前准备与术后生活知识,并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在外科临床带教中,应该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应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灌输"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样才能够为临床护理提供优秀的护理人员[3]。
总而言之,将分层次、分阶段的护理带教模式应用在外科病房的实习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意识,也可以提升带教老师的专业水平,该种教学模式是值得在临床实习中进行推广与使用的。
参考文献:
[1]朱茂芳.三级教学医院护理实习生分层次带教方法及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9(02):87-88.
实践教学不像课程教学可以通过考试分数来直观的展示学习成效。实践教学存在难以量化学习成效,难以衡量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收获,这也是导致实践教学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原因。
应对举措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重要的补充,结合环境工程就业需求,既能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能锻炼实战能力,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培养综合素质。针对如上存在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如下的举措来应对。
(1)解决对于实践教学的认知问题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人员要求的分析可以得知动手能力是用人单位考虑毕业生的重要方面。学校可以引入用人单位现身说法来提升学生和教师对于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重视。具体的方式可以用往届生、用人单位的HR部门的人员来学校进行交流的这种方法来实施。
(2)解决实习基地和实习管理的低效问题
①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构建实习基地共享平台基地建设是实习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联合几所大学的环境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方面的优势和力量,构建环境实习基地示范区,培训一批合格规范的环境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该实习基地示范区可以作为区域各高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共享的实习基地,避免不同专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②优化配置实习时间考虑到食、住、行的方便,将环境保护监测站、城市污水处理厂、大型环保公司等单位作为各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认知性环境见习、生产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基地,一般一个实习基地以一次性容纳20~30名学生实习的规模为宜。因此,区域内各高校有必要探讨如何将彼此的实习时间错开,并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衔接,避免“人满为患”,提高实习基地的利用效率
③加强分散实习的研究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分散实习是集中实习的延伸,是学校把握用人单位需求和动态的一个窗口。分散实习在经费上比较节省,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很有帮助,但要避免“散放羊”,对分散实习的模式、指导方式和考核方式加以适当的考核和跟踪调研,加强对分散实习的管理.
④改革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的选题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指导老师的课题研究中。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教学。
(3)建立实践教学的量化考核
实践教学实施的结果需要有一种量化考核的方法来进行显示呈现,方便说明、比对,方便实践教学的改进。首先建立评价机制。
①对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方为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实习单位可以对近期实习活动进行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指的是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评价。实习单位的评价的获取比较方便,但仅仅能评价当前过程;用人单位的评价获取稍微困难一些,但可以获取长期的评价。如上的两个评价可以结合使用。
②对于实践教学教师的评价实践教学教师的评价方为实习单位和学生,通过实习单位和学生的双重评价可以获取实践教学教师的过程表现,包括态度,付出度等。③其次是评价结果的引用有了评价结果,下一步比较关键的就是评价结果的应用。把这些评价应用到实践教学教师的业绩贡献中。
④最后是博取众长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调查国家指导方案及国内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改革情况,了解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市场需求,根据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及发展状况,设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比重;同时,听取指导教师、应届生和往届生的意见,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结合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模式,建立适合我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方法:收集文献资料,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组织用人单位座谈,了解市场就业需求;组织教师学生座谈查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对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等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并在学生中进行实验教学。
总结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教育体制与机制日趋完善,然而这项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内学习期间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薄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笔者依据“知情意行”的行为模式探索顶岗实习期心理辅导方式和内容,以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知情意行”行为模式
人的心理支配行为,个体的高级行为模式可表示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例如,顶岗实习学生要完成工作需具备4个基本条件:愿意工作、知道怎样工作、具备工作的客观条件、能克服工作时遇到的困难。这些条件与其心理过程对应为:认知――对行为目的和办法的认识,即知道做的目的与怎样做;情感――对行为及行为环境的态度体验,即行为的心理环境与外部条件;意志――对行为的意向与对行为遇到困难时的决心,即愿意做与有决心做。
在外界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若学生针对顶岗实习的“知情意”结构完整、平衡,那么他的工作行为就能开始并正确地持续,否则就可能无效、低效地工作,甚至造成事故。
“知情意行”心理辅导模式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形成职业素养和实现角色转换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学生产生了心理冲突,轻者工作消极、得过且过,重者逃避实习、频繁换岗。因此,通过心理辅导整合学生“知情意”,使他们能行之有效地面对挫折、树立信心、转换角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岗前辅导――明“知”、疏“情”、育“意”
许多学生由于对顶岗实习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错误地认为“上大学就应该坐在大学课堂读书,不是到企业干活,更不是去当‘廉价劳动力’”。笔者对威海职业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8.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里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已经相当熟练,应该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因此,在顶岗实习前,可通过专题讲座或团体辅导形式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认知教育和自身定位教育。
关于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后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让学生在社会、企业的真实环境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社会人”、“企业人”的要求有比较真实的体验,使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磨炼和自我完善。一般来说,顶岗实习的岗位是技能型的,而且根据工作需要会把学生安排到某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高职学生虽然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还非常欠缺,因此要甘于从基础性、重复性、简单化与操作性的工作做起。
关于自身角色 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要兼顾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角色,完成工作和学习两方面任务。作为一名员工,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因为自己还是学生就降低要求、降低工作标准,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的规范程序操作,认真完成任务。作为一名学生,应自始至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积极向师傅们请教,主动调整角色,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另外,调查结果显示,有52.9%的学生对顶岗实习感到“兴奋、激动”,37.5%的学生感到“焦虑、害怕”,部分学生担心“知识缺乏,不能胜任工作”(占21.8%)、“难以与领导、师傅沟通”(占10.6%)、“实习中出现安全事故”(占10.4%)、“不能完成实习任务”(占9.7%)、“难以与同事相处”(占6.8%)、“独立生活及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实习生活”(占7.3%)、“实习中出现差错事故”(占2.6%)、“身体素质差,不能适应紧张工作”(占0.7%)等。因此,在心理辅导中还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在顶岗实习期间会面临各种挫折,经历心理困扰是正常现象。面对挫折,首先,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环境,认识到当前的努力和辛苦是为了将来的发展积蓄能量、储存经验。其次,要了解并利用一些心理调适方法,适时调控情绪。比如,当出现负性情绪或感到委屈时,要找人倾诉,不要憋在心里,主动与师傅、工友、同学、辅导员、班主任或指导老师交流,有效的倾诉和沟通可降低负性情绪,使自己顺利度过心情的低潮期。再次,要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应进行岗前心理辅导,通过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心理知识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知”其“行”的目的和外部环境,有助于调动跃跃欲试的“意”并疏导过度焦虑的“情”,使学生能以最佳心理状态迎接顶岗实习。
(二)岗位辅导――变“知”、通“情”、促“意”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情绪主要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情绪、情感对行为起调节作用,岗位辅导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培育情感,优化顶岗实习的心理环境。
调控负性情绪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多发以下负性情绪:(1)失望。调查发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感到“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加班加点,太辛苦”(占30.4%)、“感觉受人管、被教训,受不了”(占13.0%)、“受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占10.8%),再加上扣奖金、罚款等经济行为对个人“自由”的制约,使一些学生感到烦躁、苦闷,甚至对职业感到失望。(2)焦虑。学生在顶岗实习期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依赖思想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面临尴尬。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实习中“委曲求全”(占14.8%)、“除工作外平时不与别人打交道”(占11.5%)、“不理不采,敬而远之”(占3.7%)引发了其焦虑情绪。(3)迷茫。少数学生急功近利,视实习为打工,一味希望工作轻松、待遇好,缺乏上进心、不主动钻研业务知识。调查显示,顶岗实习后有50.7%学生对将来的工作“信心十足”,有39.0%的学生感到“信心一般”,有10.4%的学生感到“信心不足”。部分学生了解到本行业情况和工作环境后思想产生动摇,想转行,但对于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又很茫然,因此在实习中得过且过。(4)倦怠。有50.9%的学生对实习“刚开始感觉很新鲜,慢慢就觉得干的是很简单的、重复的、枯燥无味的活”,很多学生在工作和人际环境的压力下产生倦怠,一些学生以“学不到东西”为由离职或转岗。(5)浮躁。部分学生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实习,觉得自己“第一天就适应技术工作了,第二、三天就掌握生产流程、工序了,第四、五天就明白生产工艺了,第六天就熟悉人事结构了,第七天就知晓原料进出、产品销售网络了,简言之,一周搞定。”于是心理浮躁、好高骛远,因扭曲的期望值而频繁“跳槽”。负性情绪不仅有碍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还会损害其心理健康,因此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首先,调整期望。很多学生希望以学生身份被宠爱、呵护,可现实却是在企业被人呼来唤去,干的是粗笨、繁杂的体力活,收入不及别人,因此常常抱怨和生气。因此,要帮助学生根据环境调整期望,对人对事不苛求,以此减少烦恼,保持良好心境。其次,转变认知。认知是调整情绪的杠杆。心理学研究表明,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认知改变了情绪也会相应改变。例如,有的学生因为适应不了严厉的师傅而转岗、离职,有的学生却因“严师出高徒”使自己能够胜任更复杂的工作。因此,要帮助学生认识负性情绪的存在,对挫折和困难建立理性认知,重新获得积极体验,同时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再次,行为调节。运动是情绪的氧化剂。美国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关系的心理医生康诺说:“人不需要马拉松或万米长跑,只要参加一项能加快心跳和呼吸频率的有氧运动,坚持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就能提神放松、减轻焦虑、缓和沮丧情绪、强化身体应付压力的机能、淡化敌意及攻击行为、鼓舞正面自我形象、增加自信。”因此,可鼓励学生在工作之余参加企业组织的文体活动,如打球、登山、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消除过度紧张、疏导负性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与企业员工间的了解,增进友谊。
培育职业情感 三个正在教堂工地施工的建筑工人对问题“你在干什么?”的回答分别是“我在砌砖头”、“我在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我在建设净化人心灵的场所”。同样的工作,答案的差异源于工人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敬业感的不同。顶岗实习是学生正式就业前的“最后一战”,因此要利用工厂、车间里的鲜活实例教育学生,培育其职业情感,树立其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思想作风。(1)职业认同感。具有职业认同感的人从内心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获到乐趣。职业认同水平影响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感和工作压力,岗位相同的人工作压力感不同,除了与人的专业素养、应对能力有关外,还与人对工作的认可和热爱程度相关。因此,要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下认识职业的意义。例如,制药工人如果把工作仅视为谋生手段,那么再忙碌也只是源于外在的职业要求,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荣誉就很容易“力不从心”,而如果认为自己在通过工作完成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改变生活的崇高使命,就能获得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的动力。(2)职业荣誉感。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通过职业与社会发生关系,并通过社会对所从事职业价值的认定来感受个体的生存价值。职业荣誉感是一种持久、深刻的情感,是把人的内心思想化为实际行动的“催化剂”。因此,要辅导学生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要做出一流水平,赢得社会的肯定和尊敬,实现自身价值。(3)职业敬业感。人生命的价值根本在于其职业的贡献和成功,即使是非常普通的工作,当人们把它视作深化、拓宽自身阅历的途径,把它当作生命的载体时,职业就是生命,生命也由于职业变得有力和崇高。因此,要辅导学生生发高层次的职业情感,只有处于这种情感支配下的人,才能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潜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完善。以团体辅导或个体咨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岗位心理辅导,转变学生对自己和实习环境的不合理认“知”,疏通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架通推动职业发展的积极“情”感,以便学生能够“意”志坚定、“行”之有效。
(三)总结辅导,查弱补强
学生顶岗实习归校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心理”总结。让学生参照“知情意行”行为诊断表(见表1)对自己顶岗实习中的“知”、“情”、“意”进行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正式从业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行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