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

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专业设置;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115-02

1 引言

在国家和各省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的大环境下,计算机专业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整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有的教学内容,面向计算机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化制造业,基于实际工作岗位开发课程体系,培养符合普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此前提下,需要对以往学术型、研究型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软件的需求呈井喷式的增长。[5]智能手机在2014年已占全球手机市场的98.9%,其中Android平台占80.7%,IOS平台占15.4%,windows phone平台占2.8%。[4]而基于Android、IOS、Windows等平台的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能都将步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考虑到各智能系统所占的市场份额,本文移动终端应用开发课程的设置主要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本专业在人才市场上可选就业岗位包括:Android软件开发程序员,Android软件测试员,移动互联软件售前/售后支持,java开发程序员,JSP网站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员,网页设计师,网站编辑,软件销售及维护等。

2 人才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以上移动互联软件开发相关就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任务进行走访调查,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选取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完成产品功能需求分析;

2)功能模块设计能力,UI设计能力;

3)开发工具的熟练运用,代码的规范编写能力;

4)服务端软件的配置、部署、运行、调试和维护能力;

5)软件的部署、运行、调试和维护能力。

3 人才培养原则

根据以上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归纳总结出计算机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岗位群),同时深入生产一线,切实了解企(行)业需求,从而科学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规划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实际进行课程设置。

突出应用性、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课程内涵、重组和整合力度;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基于真实的互联网软件开发案例教学、真实任务教学的应用。

坚持校企(行)业合作,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互联网软件开发企业深度合作,课程教学内容、实习实训项目、课程考核等均来自企业。可由企业工程师直接授课或双师授课,并将学生送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训与实习中采用“准员工5R”实训课程体系,即: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就业机会。[2]

4 人才培养理论课程制定

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计算机专业原有的数据结构、数据库、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基础等知识的基础上,再面向以下三个就业方向进行配置:

4.1移动终端应用开发

系统掌握Android系统开发技术需要以Java为语言基础。

在相关的技术中首先要熟悉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继承,多态,重写,覆盖等;Java基础中的IO编程,多线程,正则表达式,集合框架,MVC模式等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而由于在Android系统的框架层当中,使用了大量的设计模式,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对于Android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重点学习Java编程的23种设计模式;而在实际的项目中还需掌握Java编码规范、注释规范和Eclipse插件代码检查工具CheckStyle、内存泄漏检测工具memleak、内存分析工具MAT、代码审查工具findbug等使用。

Android系统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需要掌握相关Linux命令基础。Linux学习的内容包括:Linux系统命令初步,svn和git工具的使用,Linux shell编程,Makefile规则,Linux开源工程等。

Android的开发知识包括:环境搭建、四大组件五大布局,widget常用组件的介绍,Android中的事件处理,系统菜单和上下文菜单的使用,UI框架中的Fragment、ViewPager、ActionBar等,xml和JSON的Android网络编程,Android中的网络请求,数据库编程,handler异步消息的处理,DDMS的使用,自定义provider、binder的使用等。

综上,职业能力课程有:Java语言,Java EE,Linux操作系统、Android基础,Android平台APP应用设计。

4.2服务端开发

服务端的开发和移动终端密不可分,目前大部分移动终端软件都需要后台的数据支持进行数据的存储、更新等。

服务端开发技术首先需要用到网络的相关基础知识,如TCP/IP,HTTP协议与Socket协议知识等;其次是网络操作系统Linux;还需要学习支持服务器端的开发的Java EE知识如 JDBC、web工程结构、Servlet、JSP、Struts、hibernate和Spring等;应用框架的学习;服务器数据后台搭建MySQL及Oracle;Web页面开发技术;数据库对编程语言接口API相关知识。

综上,职业能力课程有:数据库应用,Linux操作系统,Java EE,网络协议编程,SHH框架技术。

4.3互联网软件/游戏开发工程师

在目前的网络软件应用中,游戏应用依然是最热门的下载类型,系统工具、社交和影音图像类等应用依次居后。[1]

互联网软件/游戏开发需要的知识除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Java语言、数据库等外,还需要掌握HTML、CSS、JavaScript;熟悉常用开发框架SSH;熟练使用和配置tomcat等应用服务器,并需要熟练使用MySQL数据库的操作及优化。

综上,职业能力课程有:Java语言,Java EE,Linux操作系统,SHH框架技术,网络协议编程,Android平台APP应用设计。

5 实践环节设置

应用型人才培养更需要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探索性实验。在实践环节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模式,增加学习过程控制和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学习反馈体系,以学生为本,以任务考核为主,增加学生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环节教学目标[3]。

实践环节设置与目标如下表1所示:

6 总结

以上的专业培养方案采用了“3+1”培养模式:3年完成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的学习,1年进行综合项目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运用企业成熟的项目(或案例)分解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掌握软件开发的流程,通过最后一年的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企业级软件开发能力。

计算机移动互联网专业的人才目前缺口很大,但很多岗位要求有至少一年工作经验,如果想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直接从校园走向职场,则需要将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和“岗位化”;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教学内容的“实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内容、实践平台相结合,体现实践教学的“系统化”,才能够最终达到培养符合普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任小芳,李锦仪,李波.移动互联网及其业务发展浅析[J].通信世界,2012(5):36-39.

[2] 唐振明,徐建民,蒋唯游,等.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1):41-43.

[3] 白凤娥,戴仁俊,陈鉴富,等.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6):131-134.

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4-1 星期四

实习的第一天,感觉心里空空的,毕竟昔日在学校的作息时间,一下子被工作所取代,还真有点不适应。其实在此之前我也作好了进入社会的准备,以前经历过一次毕业,现在总比第一次毕业时“无所适从”的感觉要好很多,心态也放得更为平和。如果真要说点与众不同的话,那就是明显感觉到:多了一些信心与实在。

4-2 星期五

今天下班后回宿舍上机调试程序,一个java网站,用tomcat作服务器, 在被浏览器加载的时候总是无法显示出来,页面提示出错信息:500错误。到服务器日志查找原因,有一个“数据加载失败”的提示。数据库用的是sql serverXX,原以为是tomcat配置文件的问题,到网上查了很多相关资料,改了又改一直没搞定,头都大了,一直到12点才郁闷的关机睡觉!

4-5 星期一

工作也两三天了,员工也已熟悉,可惜他们都不是编程高手,要不我就可以直接向他们问一些我在做网站时遇到的难题了。唉,谁叫我找一个与专业不怎么相干的单位来实习呢!可说归说,事还得做:与客户交谈,打电话询问相关事宜,遇到好心的客户还好,不会刁难你,要是来了一个挑三检四的就不好应付了,至少你得耍点小聪明,当然不能惹客户不高兴,要不过后会接到老板的“呼叫”的。其实最简单的对付办法也很简单:你只管顺着客户的意思,点头即可!

4-6 星期二

最近到网上找了些视频资料,看后很过瘾,可看归看,一动手写代码就伤神了。忘说内容了,其实看的就几个与java编程相关的开源框架(struts+spring+hibernate)而已,不过涉及到的东西就多了,开发平台用的是eclipse+myeclipse,这个还好应付,装上设一下环境变量就搞定,跟jdk差不多。难的是在这之上的插件的应用,要知道开源的东西特多,很多其实多差不多,但你却不得不花时间去了解,而且版本的兼容性问题有时会让你不知从哪处理是好。开源而且集成的东西用起来是好,感觉就是复杂了一点!尤其是面对一大堆英文文档或者官方英文指导手册时候,砸电脑的冲动都有呀!

4-7 星期三

今天就简单聊聊上面的struts+spring+hibernate吧。

struts代表:表示层;spring代表:业务逻辑层;hibernate则代表持久层。他们是目前在java web编程开发中用得最多的框架,其实这样区分是为了适应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分工部门之间保持一致性的需要。说得简单点就是大家都在一个模式下写代码,这样就能保证写出来的程序能被每一个人都能够读懂,而且有些基本的东西它可以自动帮你生成,不用你自己一个一个的敲了,达到了代码复用。这样保证可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开发效率,从而降低了成本。struts这个框架其实就是java mvc设计模式中(简称model1与model2)model2的一个具体实现,spring 则通过提供ico(控制反转,也称依赖注入)实现了对对象甚至事务(如声明式事务)的集中管理,此外还引入了aop(对向切面编程),当然也完全兼容其它框架。hibernate吗,就是一个实现对象与关系映射的中间件,大家知道,现在的主流数据库还是关系型的,但编程却已经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如何让编程人员能像操作对象一样,操纵数据库里的数据呢?hibernate就是这样一种框架。以前java程序员与数据库打交道都是通过jdbc,还要写sql语句,不过hibernate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它在jdbc之上又作了一次封装,从而实现了不用写sql语句就可以实现操作数据库。

值得提醒的是,这三个框架都是轻量级的,没有侵入性或者侵入性很低,不像ejb这样的重量级框架,它们都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代码的可复用。

4-8 星期四

今天根据经理给的项目,自己尝试的进行修改!

4-9 星期五

转眼几天又过去了,工作的感觉也渐渐好了起来。值得高兴的是,前些天说的网站数据库加载失败的问题也解决了。多亏了论坛朋友的解答与同学的指导,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没给sql serverXX打补丁;数据库连接文件中写的密码与sa用户登陆数据库时的密码没保持一致;我用的是tomcat的最新版本6,估计有兼容性问题,所以换了版本5;还有就是一开始没安装微软jdbc for sql serverXX的驱动程序,导致无法加载驱动类库。几天的工夫总归没白费!

4-12 星期一

今天装了mysql数据库,想给网站换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说实话,用惯了sql serverXX感觉没什么意思了,就像总是用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用久了就腻了!虽然sql语句两者相差不大,但初次使用起来还是有点具有挑战性,至少有新鲜感,并促使你不断学习。

遇到的最头痛的要属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了。在sql serverXX中,这非常简单,点击菜单即可。可在mysql里,就不一样了,可能我刚学,还没上手吧。按照书上的操作把数据文件拷到mysql安装目录的data/数据库名 文件夹下,重启mysql,用客户端连接上,能显示出来有表了,可执行select语句里就出错了:

error 1034 (hy000): incorrect key file for table 'ebs_book'; try to repair it

google百度了一上午都没解决。只得到一些大概信息,如下:

frm、myi、myd分别对应myisam表的表结构索引数据文件;

frm,myd,myi是属于mysql存储数据的文件,phpmyadmin是无法导入的。 phpmyadmin支持的文件格式为sql文件。

frm格式 myd格式myi格式文件导入mysql中的方法: 导入到sql的data目录

直接复制到新的数据库下就可以了,这样的文件是mysql用来存放表的文件,所以只能放到mysql的安装目录的data目录下,而且如果你是要传到空间上的话,基本上是无法恢复了,除非你把这些数据给空间商要他帮你恢复。 感觉像是判了“死缓”一样,难道数据真的无法恢复了?

4-13 星期二

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项目贯穿式;软件技术

1实践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在高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不仅授予学生知识与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作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教学的准备、观察、操作和完成后的总结分析的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2校企深度合作,架构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学校与行业企业融合为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通过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建立一系列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专业与企业的融合,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合市场需求,企业提供项目资源,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培养按照典型的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进行,采用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了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通过学生在企业按照职业人岗位实践学习来达到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三年不问断的学习,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对软件产品特点的分析及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的保障,在软件技术专业中实行工程项目贯穿、岗位工作任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全程对接一个软件技术的项目,从而实现与软件类工作岗位的完整融合。通过三年对软件技术实践教学与软件设计与开发人员职业岗位职业素养的融合,实现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毕业即能上岗的水平。

3架构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托

以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合理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构建以软件技术核心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项目贯穿式”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贯穿式”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架构,在课程的组织上,打破了课程界限,按能力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实验实训层次、建立模块式实验、实训体系。实践课程以核心技能和职业岗位为本,将“工作过程”融入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岗位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环境“工厂化”、能力考核“工程化”,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上充分体现企业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数量和场地足够、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要具有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具有可供训练的反复性,能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要能进行主要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体验操作过程,顺利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

4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分层目标体系

根据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分为3个层次:职业核心能力、专业通用能力、职业岗位特定能力。为准确定位软件开发的专业核心技能岗位的3个层次的能力范围,对典型的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的各个阶段的专业能力进行分析。按照目前市场流行的开发语言分为JAVA程序开发员、.Net程序开发员和移动应用开发员应具备的能力。根据能力分析的结果,除去岗位特定能力以外,其余软件开发流程上各个阶段的能力是各个岗位类型的程序员都应具备的能力,称为专业通用能力或软件开发能力。最后,抽取工程化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作为职业核心能力。根据3种能力的依赖关系,建立以职业核心能力支撑专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以专业通用能力支撑岗位特定能力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分层目标体系。

5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架构

依据“项目贯穿式”的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架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操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架构,另一个是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的架构。

5.1以典型的软件开发项目构建实践教学内容

在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开发的实践课程内容体系中,每个模块中的实践教学课程性质不同,有的实践课程主要是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这些实践课程可认为是专业主要的和基本的资源模块,控制着专业教学的基本进程;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是以职业核心能力实训为主,是面向工作过程的综合技术实践,它强调特定意义上的技术完整性,其载体通常表现为典型的职业核心项目案例。为了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将项目案例更好地融人课堂教学,采取分段教学或项目贯穿的教学模式。比如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基础性比较强,可分为两段来教学,第一阶段以理论讲授和验证性实训为主,学完所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再进入第二阶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项目实训。再如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等实践课程,由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所需要的开发技术,因此可采用核心技能项目贯穿的教学模式,以突出培养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和项目经验。

5.2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架构

第一课堂:以常规的教学计划内的实训课程教学为主,属于必修部分。另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职业技能实训,以加强职业导向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此获得基础必修学分。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以自主性学生活动为主。在这个部分,可以完全放开也可以半放开地由学生自主选择,获得技能选修学分。

第三课堂:主要以真实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岗位实战为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第三课堂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更为关键,因为只有与行业和企业零距离接触,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在这个部分,学生获得素质创新学分。

在实施中,把实践教学内容始终贯穿于这三种课堂之中,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均获得相应的学分,可以采用置换方式,置换第一课堂的部分学分。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软件程序设计”是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在常规教学计划中通过JAVA程序设计等系列课程来培养,但也可通过程序员认证、编程专业队、模拟软件公司等其他形式进行培养。现有本专业的某学生参加考证,获取了“高级程序员”证书(三级/高级技术),则可以免考J2EE开发技术这门课程,用技能选修学分置换基础必修学分,这就是“以证代考”。但如果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第一课堂没有直接的联系,则只能作为技能和素质加分,不能置换第一课堂的学分。比如,软件技术专业的某学生凭着兴趣爱好,参加了某营销类工作室的实习,则他虽然获取素质创新学分,但却不能置Q本专业第一课堂中的基础必修学分,其实践经历,不能置换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通过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三课堂”联动,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灵活多样和开放性的特点。

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1-0034-04

近年来,我国IT类高职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是IT类高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低。据统计,近年来全国IT类高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到50%,一方面,这使得我国软件技术企业每年数十万的技术岗位急需优秀的程序员和测试员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却难以就业。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对程序员、测试员人才的需求,这种状况既严重制约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IT类高职教育的社会形象。

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才类型和层次定位不准,专业培养目标模糊。大部分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套用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仍具有较浓厚的学科型特征,无法适应IT企业基层岗位工作的要求;二是缺乏与软件企业全面合作的机制,很多院校没有做到根据企业需要办学;三是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的距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训练相对不足,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很少能适应软件行业工作;四是教学方法陈旧,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五是专业师资的职业实践经验不足,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的机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六是专业实习实训条件、教学资源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七是教学内容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培养的学生普遍不熟悉国际标准,无法适应软件企业的工作。

上述分析表明,只有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开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才是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思路

以建构主义教学哲学观为理论基础,校企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软件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按照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遴选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创建模块式、项目化的课程结构;通过校企共建“软件园”,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实现“院园融合”;推行“4+1+1”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在“院、园”中交替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设计能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搭建能有效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的管理平台,是整个模式运作成功的关键。

二、“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对高职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维框架

要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既能满足软件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能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关键在于成功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哲学观,使人才培养模式在本质上成为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模式。

(二)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高职软件人才职业能力标准

在对软件企业生产流程的调研分析中发现,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需求量大的程序员和软件测试员等技术岗位。因此,应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对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高职软件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

(三)校企共建“软件园”,搭建支持专业发展的管理平台

我院在已建成的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场地与基本设施,以“零租金”的方式邀请从事软件外包、教育、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开发的软件企业,由企业带设备、技术和项目入园,在园内成立企业项目部,在项目部内由企业专家、教师、学生组成开发团队,以低廉的人员成本承接应用项目开发,降低开发成本,以此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在园内成立教师工作室,以此促进教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承接应用技术项目;在园内组建学生创业公司,以此促进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在校内建成“软件园”实体,为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平台。同时,为加强“软件园”的建设,可在园区成立“软件园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数据服务中心、实训部等职能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设立“软件园创投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创业,建立园区与合作企业沟通联络机制,理顺信息渠道,满足软件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进而形成“院园融合”。

(四)依托校内“软件园”和校外软件园,构建“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共建“软件园”的基础上,构建“双主体”的“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是在“4+1+1”的教学组织模式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迭代递进认知规律组织学习,其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阶段,学生在校园内学习专业基础与开发技术,在实训室内进行编码实训,培养规范化编程能力、系统开发环境搭建与维护能力;第二阶段,学生在校园内学习数据应用、窗体编程,在软件园内进行桌面应用软件开发实训,培养数据库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沟通能力;第三阶段,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网络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在学校软件园内进行Web应用系统开发,培养详细设计、单元测试、团队合作和文档写作能力;第四阶段,学生在校园内学习软件工程、组件开发技术,在校内外软件园进行企业应用系统开发,培养概要设计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第五阶段,学生在校内外软件园中进行真实项目开发,培养项目管理、项目优化能力,学习行业应用背景知识,了解企业文化,实现由“学生”向“员工”的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使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五)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软件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

以建构主义教学哲学观为理论指导,兼顾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式结构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制定课程计划,编写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校本教材。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中的知识点、技能及规范融合在典型案例中,按照“面向对象程序开发桌面应用软件开发Web应用软件开发企业应用软件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的“迭代递进”形式,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顺序,构建能满足在学校与园区企业之间轮换学习的理实一体“职业能力模块”;遵循认知规律并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不同,对这些模块进行有序组合,形成一级课程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序化如表1所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就业方向,在教师指导下选学相应的一级课程模块,从而实现个性化培养。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项目实践经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设计开发了相应的实训模块。

(六)多途径、多方式提升专业教学队伍素质

要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其根本是要提升专业教学队伍素质。要重视专业带头人在教学团队中的引领和核心作用,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并通过建立和落实相应的培养、考核制度,保障培养实践、保证培养质量。通过学历进修、出国培训、国内培训、学术交流、承担课题等方式,使其掌握先进职教理念和软件产业发展新动态、新技术,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承担技术服务。要重视骨干教师培养,使其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中发挥骨干作用,建立骨干教师选拔和考核制度,根据教师承担的课程和项目实际工作制定培养计划。通过分批选送境内外培训、进修、交流、企业顶岗实践、在企业兼任工程师、开展技术服务、在职攻读学位等途径,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是境外考察培训,开阔教师视野。要制定教师境外考察、培训轮训制度,每年暑假安排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到境外考察、学习和培训,这样不但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而且可让教师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国际视野大大开阔。

二是与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合作,提升专业教师技术水平。我院与Oracle、Google等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Oracle数据库、Java程序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等技术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技术水平。

三是加强教师顶岗实践力度,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制定专任教师稳定联系软件企业、每年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制度,要求教师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和企业的鉴定意见,由学院补贴交通和生活费。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但能使教师及时了解软件技术应用和前沿发展动态,熟悉相应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应课程的载体和内容,而且可使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大为增强。

四是参与软件项目开发,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承接软件开发项目。主要可采用如下几种模式:师生自发成立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创业公司,自主承接项目;通过成立“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承接项目,并以竞标方式交与教师开发;与IT企业合作承接项目,选拔教师参与开发;企业带项目进入学院实训基地,由企业派技术骨干与我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

(七)参照国际标准,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对学生、教师和专业的考核评价,除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外,还要积极吸纳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实行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考核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其中,课程考核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顶岗实习考核实行作品考核与实结考核相结合、以作品考核为主。教师考核包括教学过程考核和教学绩效考核,其中,教学过程考核以教学过程文件为标准,教学绩效考核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依据。在互联网上搭建在线学习平台、软件工程实训平台和软件人才信息交流网,通过校企合作对教学和顶岗实习进行质量监控,做到“过程可量化,流程可优化,质量可视化”,形成个性化、数字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社会、家长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了解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三、“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是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校)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2010年,在已建成的学生创业中心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建成“科职软件园”,引入了湖南拓维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力唯中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创柏龙智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成立了10家教师与学生创业公司。目前,已完成应用项目开发16项,进账资金达到216.5万元;在专业教学中全面推行了适合“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的“4+1+1”的教学组织模式;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7门,完成了16门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技术领先的省级教学团队。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据第三方评测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该专业的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2011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在80%以上,企业满意度在95%以上,毕业生平均月工资3 893元,比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高出近700元。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园轮换,工学迭代”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优点是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共同实体,实现了多方参与、多元回报的利益共享机制,突破了校企合作中的体制机制屏障,改变了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的“校热企冷”现象,达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目标,创新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另外,在“4+1+1”的教学组织模式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迭代递进认知规律组织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我院软件技术专业近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曾.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1):10.

[2]亓传伟,任艳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3):111-112.

[3]王健南,邢素萍.工学结合理念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6(12).

[4]张筱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01-1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 Based on "Campus and Software Park Alternation, Learning and Working Iteration"

JIANG Wen,TANG Ju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118,China)

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实习;企业实训;软件学院;高等教育

1背景

毕业实习是软件学院本科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认真抓好毕业实习工作,提高毕业实习质量,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关键环节[1]。

2003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出的《关于试办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2]中指出,在软件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建设一批能够培养大量具有竞争能力的实用型软件技术人才的基地,面向企业,产学研结合,为普通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起示范作用,并以此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创新。在该通知精神的指导下,针对软件学院毕业实习的特点,我院与IT实训企业合作,探索出校企联合进行企业实训的一种实习模式。近年我院的毕业实习按照这种新模式有序地进行,从以往软件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考核以及就业情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软件学院本科毕业实习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各高校对这一环节也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计划以保证毕业实习教学目的的达标[3-6]。我校四年制软件学院本科毕业实习的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结束以后,为期三个月。实习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到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去,强化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体系,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流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开发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毕业设计和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根据以往我院本科毕业实习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毕业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在毕业实习的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软件实践教育方向模糊。软件实践教育的方向应该是面向就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塑造。但是,学生在大学前三年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锻炼较少,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当前,软件实践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案是在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进行上机实验,而上机实验的内容和层次与软件行业的实时发展不相匹配,实践教育方向不明确。这种模糊的教育方向导致学生在毕业实训时因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差距太大而感到实训和工作压力过大。

(2) 理论课程设置与软件行业发展需求不匹配。软件行业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软件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出现,能够更好地适应软件行业的应用复杂性和专业性,而高校软件学院理论课程设置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直接应用于毕业实训和工作中。

(3) 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计划要求。软件学院的教学内容需要紧跟软件行业的发展,当前高校软件学院的师资大多数都是教学科研型人才,缺乏软件行业企业的开发、设计和管理知识经验。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差距较大。

(4) 实习教学计划与就业导向脱离。软件学院的毕业实习一般都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开发案例作为实践内容,这样的实习教学计划事实上是本科教学的重复和再现。而且,在毕业实习的计划中,与就业导向有关的内容如工作前景分析、公司应聘面试和软件企业文化熏陶等环节几乎没有。

(5) 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目的性不强。企业实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将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二是将实习经历转化为工作积累。所以企业实习最终是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全面地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很多学校的实习内容并未直接导向就业,目的性不强。

(6) 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不够。毕业实习一般都是大三结束后安排学生去企业实训,在此之前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力度不够,未能即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就业需求调整毕业实习计划,致使实训内容滞后单调,而且在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对实习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实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不够。

以上这些问题是软件学院毕业实习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得到合理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毕业实习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

3企业实训模式探讨

毕业实习是软件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必修课,如何让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取得应有效果,毕业实习的模式是关键[7-8]。根据CC2005课程体系设置和当前毕业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我院在毕业实习模式的设置过程中采取了以下相应措施,逐渐形成了一种主要以企业实训作为毕业实习内容的模式。在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不同措施来解决毕业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 学校和企业共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紧跟软件行业的实时发展,学校需要加强软件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选送教师去软件企业或软件培训机构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教师进行高新软件技术的学习、开发和研究工作。实训企业根据当年毕业实习的内容,安排具有相应理论教学资格和软件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教授毕业实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指导学生的毕业实训工作。

(2) 学校和实训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了使企业实训能贯穿学生的四年本科学习,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执行合作协议,形成“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的学校学习加一年的毕业实习。这种长期的合作协议使学校和实训企业可以共同承担人才培养风险,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共享。

(3)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理论教学及毕业实习计划。按照CC2005课程体系结构和软件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调整理论教学计划和企业实训计划,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4) 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毕业实训内容。根据软件行业的实时发展情况,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毕业实训内容,明确毕业实习目标,使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学到用到的知识能够紧跟软件行业的发展,并能将其直接应用到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中。

(5) 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就业。毕业实习的最终目的是导向就业,所以学校与实训企业在合作协议及毕业实习内容中应对就业问题进行协定。校企合作协议约定:根据学生毕业实习的任务和方向,推荐学生去对口企业就业,口头签约率需要达到一定标准。这样企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一定压力,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实训。而且,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软件行业发展实时调整实训内容,紧跟软件行业的工作岗位需要,直接导向就业。

4企业实训实例

我院毕业实习以企业实训为主,建立了北京和成都两个企业实训基地。在我院探索出的企业实训的模式下,实习过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实习内容由学校专业教师与实习单位根据学生课程学习规划和企业开发项目共同商讨、研究而决定;实习组织由学院教师在统一计划指导下有序进行;实习指导以实习单位高级技术人员为主、以学校专业课教师为辅共同承担。下面以我院2008年本科毕业实习为例,说明企业实训的计划和实施过程。

(1) 实训目标。

熟练使用Java或者C#编程语言,掌握基于B/S构架的应用服务器软件的安装、配置、管理和开发。掌握J2EE或者.NET软件开发体系架构,能独立根据客户需求完成企业中小型软件设计解决方案。掌握主流软件企业常用开发建模工具和设计模式;深入研究和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岗位技术要求。掌握现代IT企业软件开发的规范和标准,熟悉软件项目开发立项、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结项等完整规范流程。在项目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表达、沟通、协调能力,感受企业文化,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方法,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笔试、面试技巧,并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2) 实训特点。

实训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案例分析/项目过程体验(2周);第二阶段――专项技能训练/开发环境熟悉(2周);第三阶段――项目实战/技术综合规范应用(4周);第四阶段――探索性软件项目实践/毕业设计课题软件项目开发(5周)。实训过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使学生能更好进入角色、接受知识。

在案例分析/项目过程体验阶段,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贯穿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对软件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团队,使学生切身感受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了解现代软件企业开发需要具备的基本开发技能。

在专项技能训练/开发环境熟悉阶段,通过项目案例分解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项目中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和岗位技能要求,通过项目实践专项强化各个角色岗位职业技能,使学生以自己特有的角色积累软件工程项目实战经验。

在项目实战/技术综合规范应用阶段,通过项目开发团队,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提升个人职业素质,而不仅仅是技术开发能力。

在探索性软件项目实践/毕业设计课题软件项目开发阶段,实训学生根据前三个阶段积累的软件专业技能,独自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开发工作。在实训中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三个月的实训中保证每个学生完成8000~10000行的代码量,并且能够独立承担角色岗位的开发任务。

实训过程中,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考察和测评,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弱点,便于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定位。结合现代IT企业用人岗位需求,讲解编写简历规范、面试技巧,并请各个IT企业对学生进行实践考察、面试和座谈。

(3) 实训角色。

结合学生分组情况和自身条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实训角色,包括项目经理、配置经理、需求分析员、数据库设计员、界面设计员、程序员和测试员等。

(4) 实训内容。

Rational 统一开发过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需求开发、用例设计、软件分析设计、软件编码技术(J2EE或.NET)、数据库技术(Oracle 10G或SQL Server2005开发实现)、软件测试技术、企业文化、项目过程体验等。

(5) 项目实战。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训项目进行实战。如移动彩铃营销综合信息系统、网通大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执法管理系统、酒店数字化管理系统、积华医药物流管理系统、职业技术院校信息化系统统一平台、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

毕业设计课题项目开发阶段以项目组的方式进行,但在这个阶段不再区分角色的职责,而是每个项目组的学生根据小组选择的项目,自己独立完成项目中的某一个毕业设计子系统课题开发,包括从这个子系统课题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到子系统部署全部软件开发流程,最终以自己开发的子系统形成各自独立的毕业设计论文。

(6) 实训考核。

实训考核分项目组考核和项目成员考核两部分,实训学生成绩=项目组成绩×60%+个人考核成绩×40%。项目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开发涉及的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数据库、开发语言、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结题等。项目成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掌握具体技术概念程度、编码习惯和熟练程度、职业素养、创新和钻研精神等。

(7) 实训总结。

实训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如下项目资料:项目组提交最终版本源代码工程、软件安装程序、用例模型、数据库设计模型、数据库文件;项目组提交软件项目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文档、模块开发卷

宗、测试文档、用户手册、项目周报、阶段评审记录、配置管理文档和软件质量保证文档等;实训学生提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项目成果和实训总结报告。

5结语

以企业实训为核心的毕业实习模式的形成和实施,可以改革软件学院办学体制,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优质软件实习基地,整合校企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培养综合型软件人才,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实施企业实训所培养的软件人才,可以更快地掌握软件行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能更好地适应软件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何火娇,罗威,杨红云,等.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J]. 高等农业教育,2008(5):38-40.

[2] 广东省教育厅. 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S]. 粤教高(2004)30号.

[3] 刘震. 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置换看软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J]. 福建电脑,2008(10):186-187.

[4] 熊才权,梅清,王春枝. 校企联合的IT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研究与实施[J].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4):114-115.

[5] 王海晖,熊凡. 校企联合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探索和实践[J]. 电脑与电信,2008(7):106-111.

[6] 卢瑾,李洪煜,王小号. 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实训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34-136.

[7] 张广泉,杨季文. 面向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1):29-32.

[8] 张安民,张远辉.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创新[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8):242-244.

Reform of Pattern of Undergraduate Diploma Practice for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XIAO Ke-hui, XIAO De-qin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通过与学长和员工们的交谈,我们了解了软件公司的企业文化及部门构成,熟悉了公司对员工的培养方向,咨询了软件企业对计算机人才技能的相关需要,同时,我们这些实践队员也切身体验了程序员的日常工作。

利用这次难得的实践机会,我们更好的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自我水平和能力。社会实践使我们认识更多的人,而以前在学校中这种机会不多,因此造成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不知道跟人家说什么,讲解什么。而在实践过程中我明白了沟通是更好的融入工作环境的必要技能,学会交流才能在工作单位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经过这次实践和学习我们深深的感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对操作系统的陌生和各种计算机语言的不精通。我发现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的与真正的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大学学习中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技能,为了以后更好融入社会打基础。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新时代大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今后,我们将会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的锻炼自己,塑造自己,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更要在磨练自己的同时更好的认识自己,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去应用和深化认识。

这次参观,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次参观,我们开阔了视野同时我们对我们的专业也有了很好的认识,我们也对自己的将来就业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信心。我在这次参观实习中充分的体会到了一个优秀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创新精神。

第二天来到冠博在冠博我们看到优美的风景,建筑,合理的布局和为员工着想的企业管理机制。在园区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员工在一起散步有说有笑,很是和谐我们看不到他们的疲惫,这充分的体现出来园区为员工考虑的人性化。

我们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冠博的软件,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我们的专业的人才恰好和用友的软件相符合。这对我们对专业的了解有了更深的意义。

我们很有幸的参观了一下员工的工作地方看了一下员工的工作我们了解了一点他们工作的流程和分配,充分的感受到了员工的认真和责任感。带我们的老师给我的讲解很认真而且也很精彩,我们听的静静有味我们对用友有了很深的影像,慢慢我们就结束了半天的参观。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想在用友工作,在哪里人好风景好,到我们回去我还在回忆这半天的美好时光。我通过这一天的参观我深刻的了解我们专业的一些特性,我要好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努力的学好编辑软件的技术,学好管理方面的知识。我们只有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我们才能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突破,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学习现在和将来的所学知识,我们一定要有责任感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技术发展的动力,我们在掌握了现在的技术的前提下不断的创新敢于拼搏敢于实践敢于突破。我们要具有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我们要一边学知识一边学做人只有这俩者全具有我们才能说是社会的栋梁之才。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一定要结合实践我们一定亲自的动手来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人性话。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从学校走向社会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工作我们也缺少经验,我认识到我们要认清自身定位,特别是加强外语学习。在所有的工作和活动中无一例外的涉及到外语,项目中好多名词都是英语的缩写,不然要天天百度英文的意思,这样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外语的学习,不断强化自身,并充分认识自己,避免眼高手低,增加实际动手能力,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不断完善和学习。

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坐车去了南通的如皋软件园,在那里我们在软件园吃了饭,他们的伙食还行,还有他们的工作环境都是我喜欢的,特别是他们的总负责人的讲话,讲的很震撼,他对我们讲的“我们只做正确的事,不做好事”,还有“想要管理别人,就要先服从管理,服从管理的人将来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

对于计算机知识我们也要不断地加强锻炼,特别是实际应用,多写写代码,多看看程序,并自己亲身实践践,这样你才会发现你对代码是多么的生疏,打一行代码就错误百出,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是不行的,计算机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的行业,而且更新速度很快,稍不留神你就落伍了,所以要常常补充知识,这样才会有用武之地。

在这次参观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走出校门,只是万里的第一步,我们在工作经验,社会历练,人际交往上体现出来的稚嫩,在这一次的实习中完全表露出来,而且我们所缺乏的还不仅仅如此,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不断的充实和丰富自己,不放弃任何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自己能迅速的成长为一名优秀公司员工。大家都知道我们生存在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是瞬息万变的,更不用说软件行业了。看看短短的几年里,有多少种编程语言产生又有多少种消失。虽然我们学的JAVA语言当前是非常流行的,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谁又能保证它会长时间存在。因此我们不仅要学好本分知识,更要有忧患意识,密切关注本行业的最新动态,力求在未来的变数中成就自己的辉煌。

第三天晚上我们来到上海

来到上海的第二天,我们参观了瀚银公司,在瀚银公司虽然主管讲的我们没有听懂,但是他说的作为我们现在的人来说缺少的就是“踏实”,“肯干”,“愿意学习”。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java程序员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就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人力需求而言,不能否认残疾学生再就业上还是有着巨大的压力,而一些企业的特殊要求,也将残疾人排除在外.事实上,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并不弱于健全人,虽然聋人在沟通上无法利用语言沟通,但是其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大多聋人对企业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责任感.而在工作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胜任基本工作,如OA软件的操作、网站的维护等,一些身体状况较好的学生也可以进行硬件维护.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如编程、构图等.严格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工作选择,主要在于能力和学习的方向,残疾并不意味着被社会抛弃,甚至一些仅有少部分听力的学生,还能够进行口译工作,现代社会正在多元化的发展,除了部分狭隘的企业之外,每一个岗位都是公平竞争的,只要学生真正具备专业能力,而不是以残疾人身份让人怜悯,必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而又具备发展性的工作.

2绥化地区计算机专业聋生就业现状分析

绥化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交通中转地,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极快,甚至超过了老牌的工业城市.但是,在就业方面也遭到了中国整体就业问题的影响,绥化的就业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院校高度扩招,结合黑龙江上具有本地政策的招生原则,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绥化作为交通枢纽,大部分企业依托于整体经济形势,而金融危机时,企业已然自顾不暇,开始大量的裁员,这也无疑会出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冷淡.相关统计指出,以绥化市所有院校(不分专本)的近两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其就业率很高,但是,能够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却是少数.计算机直至目前也是我国极其热门的专业,而面对市场如此冷落的状况,依然说明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依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从听障学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就业中多学生绝大部分为计算机或计算机相关专业,虽然这表现出听障学生的对口状况较好,可是却因其缺乏其它能力而难以进入到非计算机岗位中.我国信息化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很多大型的上市公司对于此类人才十分渴求,但是却仅止于人才,专业素质较弱的学生仍然难以获得对口的岗位.

3绥化地区计算机专业聋生就业遇冷现象分析

我国应届毕业生目前整体处于遇冷状况,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度低,绥化多为高职专科,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科学技术,通常企业的用人标准为本科及以上学生,甚有大型上市公司要求必须为211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专科的计算机应届生很难找到工作;二是全球经济问题造成的产业紧缩,社会用人岗位减少;三是毕业生不具备岗位需求能力,企业需要花费成本培养,相比于工资要求更高的专业人员,企业更愿意选择后者.企业对自身岗位提出标准,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素质,能够为企业创造出价值,而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学与社会脱节等问题,也是企业不愿意选择的主要原因.根据笔者对绥化地区所进行的研究来看,根据近10年就业状况对比,能够发现企业的用人标准是以实现收益为主,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不具备的能力.再来看听障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整体率较低,但是比健全人事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就业率较低的原因在于企业无法进行沟通,而部分企业则认为听障学生的执行力较弱.专业对口在于此类学生的学习认真,对企业责任感强,结合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企业愿意为听障学生提供岗位,不过,所能够提出的岗位有限,而这也是计算机专业听障学生就业遇冷的问题之一.但是,听障学生成为就业弱者并不完全是自身问题,也有着外部原因,可总结为内、外部下述两点:

3.1学校的原因

我国高校在教育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界的评价极低.总结来看,中国高校教育问题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无法因材施教,无论面对任何的学生,都采取统一的课本,统一的教学进度;二是与社会脱节,大学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人才应该为社会所用,但是我国教育过多的考虑专升本率、考研率、学术研究发表率等,这些形式大过于能力的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出人才.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屡屡在求职中碰壁,而教学的“一锅粥”方法,对于听障学生也十分不公平,这样的状况下,学生的家长只能够再负担高额的学习成本,将学生送往培训结构再次深造.

3.2学生的原因

就当前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来看,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因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就业率低,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一是学生定位模糊,过多的要求低于、薪酬、岗位,而忽略了自身与岗位的匹配性,甚至可以说,一些学生好大喜功,在找工作方面寻求“高大上”,而自身能力与需求岗位并不契合,进而导致了失业;二是缺乏职业素养,所谓的职业素养包括几个方面,如职业规划、择业选择、能力深造等,一些学生之后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从未考虑如Oracle认证、Sun的Java认证等专业认证,而拥有这些专业认证的学生表示已经具备了适合相对岗位的素质,而且能够获得较高的薪水;三是缺乏实践经验,上文中所述,企业不愿意耗费高额成本培养应届毕业生,而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经验,甚至一些除了教师的作为外,从未进行关独立的计算机工作,此类学生想要获得对口工作,可以称之为极其困难.

4绥化地区计算机专业聋生就业路径建议

4.1创建软件外包专业

中国直至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一些世界级企业如Microsoft、Oracle、Google等,通常会将一些简单的程序开放交由外包公司,而一些传统企业也因自身实力不足,而寻求外包公司开发软件,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外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市场经济的快速契合性也展示出了中国企业对于国际形势的应对能力,目前我国此类企业超过三千家,在人才方面有着极大的缺口,而外包服务又不同于独立的开发,通常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工作,这样的市场,无疑是为听障学生量身打造,既没有频繁沟通的需求,又需要踏实肯干的程序员.因此,院校完全可以开设专门培养外包服务人才的专业,定向培养市场需求职位,进而逐步消灭学生专业与岗位不完全对口问题.

4.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我国名牌院校采取的方式,以当前就业需求角度,普通本科和专科也可以采用.但是两者有着一定的区别,名牌院校的校企合作事实上是企业寻求与院校合作,获得定向培养的专业素质人才,而专科则需要与企业提前沟通,通过合作协议预定岗位,并定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假期实习的机会.该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缩短企业与教育之间的距离,以往的专业不完全匹配、能力不足、知识陈旧等问题将会彻底的遭到消除.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开设“企业班”,针对企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问题进行教育,加强学生对于企业的理解,同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临事代课教师,向学生传达能够直接应用于岗位的专业知识.

4.3引导学生进入到二、三线城市

我国一线城市的普通人才需求已经饱和,而绥化地区教育难以满足高端人才需求.高端人才通常为:从业经历较长;有国际一线公司从业经历;有海外工作经验.如果以这样的要求定向培养学生,恐怕学生永远无法毕业.针对一线城市的人口饱和,事实上可以鼓励学生进入到二线城市,区主要差异在于薪酬和整体市场环境,但是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平较低,且能够解决学生的户口等问题,而其庞大人才缺口,也有着专业素质较强学生的发展空间.针对该目标,学校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同时搜集二线城市的政策扶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二线城市中更具发展优势.

4.4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创业

中国的计算机市场目前已经历了两个重大的发展阶段,首先是上世纪末期的硬件市场创业,以联想为首的IT公司目前已经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的硬件市场,其中联想公司的市值已达千亿.第二个时期便是互联网创业时期,以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如今已然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阿里巴巴的市值如今已经打到了2800亿之多,现如今,中国进入到了第三个创业时期———移动互联,虽然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到该领域中,但是此时仍旧有着极大的创业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即使学生没有能力独立创造平台,也可以依托阿狸、百度联盟等现有平台获得发展.

4.5劳务输出

黑龙江院校的主要劳务输出国为俄罗斯、韩国和日本,这也是全球计算机领域十分发达的国家,采取劳务输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吸收到国际文化,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和先进技术,对于日后回国发展,将有极大的助力.同时,劳务输出也是获得移民的方式之一.就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劳务输出既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可谓两全其美.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