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教经验总结

家教经验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家教经验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丝忐忑。虽然我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但是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台之下,对于教学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个疑虑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毕竟学生只是小朋友,对我这个十六年寒窗苦读的研究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把他们教好,启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学到知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这是我对这份工作的决心,也是对我自己的明确要求。

我在Xx学习教室负责的工作是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外辅导,这是学习室老师的主要任务。一到五个年级中,我负责一二年级小朋友的课内作业检查、课外习题的布置与讲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课。

在从事这个岗位时,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对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很难再一两天的时间内迅速融入课本、组织串联这些知识。针对这个问题,在一个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气把小学的12册语文课本都读完了,从中挖掘到了可以传输给孩子的宝贵知识。在开始的几天里,我并没有急于给他们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先和早一些教过他们的老师沟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因为学生很多,我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作业写的快又聪明的学生,我就给他们布置课外练习提升,顺便将书本上的内容挑重点讲,希望他们更够更上一层楼;作业写的慢且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我就专攻他们每天的正确率,一步一步的纠正错误,然后再缩短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学习效率,还是以熟悉书本为主。在教小朋友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很多文学常识都来自于小学课本,可我却一直没机会仔细研读,趁这次家教的机会,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识的充电,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存。

在教学过程中,经教师们集体经验总结,学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唠叨式,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触,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第二是数落式,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有些孩子经常因为家长或老师的数落而产生惶恐心理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进而变得消极被动。第三是训斥式,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这种队孩子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变得自卑。第四是打骂式,大学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这是严重伤害学生身心大学的行为,易对孩子身心造成恶劣影响,一定得取缔。第五,达标式。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等,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教师和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第六,疲劳式。题海战术和延长学习时间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第七,愁眉苦脸式。教师的面孔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面对的大学者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立刻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这张脸有时候决定了一切。

因此,我的教学原则是: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童心。有的老师不能体谅学生的难处,作业写错了就动辄大声呵斥,小孩子很容易有反抗情绪。就算学生屡次不改,我还是支持感化方式。比如说有的时候,讲解了好几遍的问题,学生也貌似是懂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无力,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不像我们大人一样一说就通,需要多练几遍才能记住跟理解。讲解一次两次不能理解,我可以再讲,或者尝试其他的沟通方式,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有兴趣有耐性的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1 国内关于PCK的研究

1.1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比较

李琼、倪玉菁和萧宁波(2005)经采用问卷测查法,考察了32名小学数学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学科知识,得出两类教师在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与非专家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刻的理解,包括深层的概念理解与结构化的知识组织;专家型教师倾向于用“问题解决”的观点看待数学学科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即将数学问题的解决看作为猜想、论证与解释的活动;而非专家型教师则更倾向于“掌握知识”的观点,即认为做数学题目就是按照既定的步骤,一步步得出答案的过程[1]更进一步在2006年,研究了小学数学专家型与非专家型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果表明:除了教学设计思想这一维度外,两类教师在理解学生思维、诊断学生错误想法与所采用教学策略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专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错误概念的本质,所采用的策略倾向于从学生错误概念的本质入手,通过图形、实物等有意义的表征方法,以及启发性问题,关注学生对概念深层理解的过程;非专家教师仅从学生错误的结果出发,未联系到学生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因而会直接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则[2]

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2007)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小学数学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PCK研究选取了青浦区两名小学三年级的教师,运用文本分析、录像带分析、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法,通过新手与专家教师在①教学设计中目标、内容(任务)、对象、策略四要素;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三要素;③课后反思内容、特征;④对PCK的认知比较;⑤对PCK生成和发展的体认这五个方面的比较,得出结论:(l)小学数学教师PCK的特征:综合性、情境性、个体性、实践性、默会性、开放性;(2)新手与专家教师PCK存在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学科内容向学生有效获得的二次转化中,第一次“转化”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表现为对课程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基础、风格、个性的把握,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第二次“转化”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中,表现为知识的呈现,课堂的决策、监控、补救,媒体的使用,教学的指导、评价,生成问题的应对,师生关系;(3)教师PCK生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经历历练,进行反思,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3]

钱旭升,童莉(2009)以Shulman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理论为基础,选取某市农村中学一名新手教师和一名专家教师通过概念图和课堂教学录像编码的方法,研究其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水平Shulman将学科知识向PCK转化的过程分为理解、表征、适应三个环节,论文中将知识转化的过程作进一步的细化:将表征又进一步细分为教学任务的运用、表征的方式、表征的目的以及对教科书中规定的任务水平的调整等四个方面;将适应分为对学生和对数学知识两方面的适应性,即对学生状况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某数学知识困难的预见,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关注主要体现在表征的形式与该数学知识关系的紧密程度上,得出结论:(l)专家教师在数学知识理解上更加深刻;(2) ①表征的目的:新手教师倾向于验证,专家教师倾向于防误;②教学任务运用,专家教师注重探究和解释,新手教师平均着力于探究、解释和记忆;③表征方式:专家教师有更多的情景表征、具体操作表征和语言表征(有图形、语言、符号、具体操作表征);④对教科书任务调整分保持、提高、降低三个维度,新手教师趋向于使用教科书上的任务,表现为对教科书中任务的易化,使得许多高认知水平的任务降低为记忆型等低认知水平的任务;专家教师不一定用教科书的任务教,但更有效[4]

杨秀钢(2009)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比较了高中数学新教师与经验教师的PCK研究选取了所在学校的两名高一数学教师,通过理论文献研究、数学教学目的观数学观的调查、教案分析、课堂观察和课堂叙事、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得出结论:(1)新教师和经验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显著差异,这和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2007年对小学数学新手和专家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的发现一致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还有教学例题与习题的选择上,新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突出新课程理念,但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认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一样的,学生理解的知识缺乏,教学的例题与习题基本上都来自教材,不敢稍加变动;(2)教学反思方面,新教师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作出反思,对整堂课缺乏总体的反思,而经验教师善于对教学的过程的整体进行反思,比较深刻;(3)新教师认为对自己来说提高PCK的最主要方式是多听老教师的课,多和同事交流,因为这样做对他的日常教学帮助是最大的而经验教师认为主要途径是靠自己去钻研,去经历,去主动反思,态度是最重要的,最喜欢听优质课,可以开阔视野,收获多一些[5]

1.2 PCK的发展

范良火(2003)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听课和教师面谈,在对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区三所优秀高中的所有77名数学教师的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教师 “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是他们发展自身教学知识的最重要的来源,“在职培训”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也是比较重要的来源,但是相比之下,“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职前培训”和“阅读专业书刊”则是最不重要的来源[6]这对教师PCK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刘清华(2004)在其博士论文《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中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发展他们的PCK,并根据其重要性,分为:最重要的来源(教学经验和反思、同事的日常交流)、重要的来源(作为学生时的经验、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在职培训、阅读专业书刊)和一般的来源(职前知识)[7]

PCK的获得途径为:第一,作为学生时的经验、职前培训、在职继续教育、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如专题讲座等)、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教科书及其参考书、与同事的日常交流、阅读专业书刊、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其他方面(如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指导等). 这11个方面都是教师PCK的来源,只是贡献程度不同;第二,对教师PCK的获得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自身的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与同事的日常交流、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参加优质课观摩课的听课和比赛、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自己阅读专业书刊这六个方面;第三,教师获得PCK的主要方式包括经验总结、反思提升、教师间的日常交流、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等[8]

在已有的文献中,还没有比较系统地直接针对教师PCK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只是散见于极个别的小论文中,如刘清华提出影响教师知识建构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和个体发展状况、教师实践、学习或教学过程各阶段学习者的特征[9]

孙芳明(2004)在其硕士论文《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对策研究》中提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内在因素三个方面,其中内在因素包括教师的内在需要(认知需要、道德需要和情感需要)、性格特征和职业倦怠等几个方面[10]

衷克定、张溉(2000)在《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指出,教师的教龄、学历、所在学校类别对教师的策略性知识有着显著的影响[11]

熊宜勤、莫文(2006)在《教师教学策略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研究结论,教师的教龄、学历、学校类型对其教学策略知识有着显著的影响[12]

吴捷(2004)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部分,外部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因素、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特定事件、职后培训;内在因素有: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对案例的研究[13]

王俭等在《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从学校的层面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策略:更新观念策略、外部刺激策略、内部激励策略与“载体”策略其中内部激励策略包括:坚信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让教师学会角色反思、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载体”策略包括:说“故事”与说课、行动研究、开发个案(案例写作)等方式[14]

余文森教授指出“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15]

景敏通过对辽宁某中学数学教师采取“行动研究方法”研究在职教师PCK的发展行动研究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任务设计上,历时一年半,发现有关教学任务设计的研究实践对中学数学教师PCK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包括:(l)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2)数学任务的设计; (3)对学生前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认识;(4)对现代技术信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认识[16]

黄毅英、许世红从教学法角度较明确给出了数学教学PCK的结构特征,并提出一般的数学教学知识内容MPCK结构图和优秀教师的MPCK结构图:

图中CK(content knowledge)表示有关数学学习知识,包括学习的对象、学生学习背景、学习环境、教育宗旨图1表明,MPCK是3个基本集合MK、PK、CK的公共部分一般而言,职前教师、职初教师、在职优秀教师的MPCK基本结构框架是一样的,但是,3个基本集合与集合的交集的大小有区别通常情况下,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MK、PK、CK往往会增大,而且它们的交集部分会越来越大,形成的MPCK就会越来越丰富图2显示出在职优秀教师的MPCK集合往往比职前教师的MPCK集合大得多这两个结构图较好的解释了数学教师PCK的变化发展及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区别在职优秀教师的MPCK结构显示,即使他们的MK、PK、CK不一定很完备,但是形成的交集往往比较大,通常体现出以下的特征:(1)数学教学法知识(简称MPK)灵活;(2)数学内容知识(简称MCK)丰富;(3)教学内容知识(简称PCK)多样研究者还指出了教学知识结构解读、引入数学史、学与教过程中的常见疑点是3个常见的PCK培训切入点,并研发了三个案例,分别从MK、PK、CK三个角度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案例对职前、职初教师非常具有启发性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MPCK,为教师培训提供切实可行的范例[17]

童莉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中,选取重庆市2所省重点中学、2所市重点中学、2所市区普通中学和2所农村普通中学作为学校样本,对样本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得到了影响初中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PCK转化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三个方面:基础系统、动力系统和效率系统在基础系统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和贯通度是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中的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贯通度影响的程度尤其明显;在动力系统中,教师所持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自我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其中,问题解决取向的数学观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PCK的转化;在效率系统中,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对教师数学知识向数学PCK的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里的教学经验包括数学知识学习的经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经验、教学案例的经验等根据研究的结果,对职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提出建议:(1)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数学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匹配和融合;(2)在课程结构方面,应增加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例;(3)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应提倡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4)在教学内容方面,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对在职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以行动学习为主要的教研方式;(2)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3)注重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4)促进教学效能感的发展[18]

董涛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课堂教学中的PCK》中揭示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PCK的六种成分:作为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的学科内容的知识、教学目的的知识、对于特定课题的学生理解的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效果反馈的知识和教学策略的知识这六种成分对教学的影响的机制是不同的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学目的的知识统称为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这种统领性观念决定了特定课题的教学价值,回答了为什么教的问题学生理解的知识关注的是教给谁,他们将怎么学的问题内容组织的知识划分了学科内容的层次,确定了特定课题的教学定位,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是按照学生怎么学的及相关课题是如何关联的来确定的效果反馈的知识回答了教得怎样的问题,及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消除学生的误解[19]

2PCK研究对师资培训的启示

教师可以通过经验总结、反思提升自己的PCK,教师间的日常交流对教师的教学帮助是最大的,参加优质课或观摩课的听课或比赛可以开阔视野,收获多一些职前培训应重视加强教师体认其学科领域内的实质知识与章法知识,学科内的重要概念与对学科所拥有的信念,使教师们能对学科概念有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构建有意义的与完整的学科领域知识对于职前教师而言,发展其PCK的主要方式是师资培训职前与初任教师本身的教学库贫乏,再加上由于许多职前教师只经验过教导式的教学方法,因此他们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亦属于教导式(Stofflett,1994)如果教师能在培训中体验利用概念改变(或建构式)之教学法教学,相信教师日后会运用相似的方式于其课室教学中因此协助职前或初任教师统整与发展其PCK之方式,应以建构主义为基础配合反省的演练,由各学科与教学领域中任课之教授提供机会(例如:发问、讨论、作业、实际演练等),并由任课教授自身示范,教学实例之讨论,课室教学之观察,有经验教师的参予与分享等,使职前教师能不断思考学科与教学领域之统整并直接的建构PCK于其教学库中另外,教师学习教学之方式宜以实例的方式呈现,以便于教师能全方位的建构与储存PCK于其教学库中,过去仅利用讲述的方式传达命题知识(Shulman,1986)如原理、定则,较不易被教师作有意义的储存并熟练的运用在教学情境中造成师范生常认为与教育相关的科目的理论非常多但与实务不能相连诚如前面所述,如授课教授能以具体实例来讲述相关学理,并让教师能由实务的演示与讨论中自行建构与体会一般之教学知识,相信对于教师转移教学知识到特定的学科教学领域中有非常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琼, 倪玉菁, 萧宁波.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 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对比分析[J]. 教育学报, 2005, (6): 57―64.

[2]李琼, 倪玉菁, 萧宁波.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表现特点及其关系的研究[J]. 教育学报, 2006, (8): 58―64.

[3]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 小学数学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07, (10): 47―50.

[4]钱旭升, 童莉. 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知识转化的个案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4(3): 155―157.

[5]杨秀钢. 高中数学新教师与经验教师PCK比较的个案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6―55.

[6]范良火. 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08―214.

[7]刘清华. 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56―70.

[8]廖冬发, 周鸿, 陈素苹. 关于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探索, 2009,(12): 90―92.

[9]刘清华. 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73―87.

[10]孙芳明.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其相关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3―26.

[11]衷克定, 张溉. 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 2000,(4): 488―490.

[12]熊宜勤, 莫文. 教师教学策略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导刊,2006, (5): 15―17.

[13]吴捷.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探索, 2004,(10): 117―119.

[14]王俭, 余秋月, 洪俊彬. 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5): 41―45.

[15]余文森.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J]. 黑龙江教育,2003,(10): 18―19.

[16]景敏. 在职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研究[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7]黄毅英, 许世红.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特征与研发举例[J]. 数学教育学报, 2009, 18(1): 5―9.

[18]童莉. 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115―175.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感培养;阅读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 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国家教委在1990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初中阶段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这样的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语文学习中语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而教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语言感受力最主要是依靠阅读来培养,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中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语言文字积累着手。语文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语言文字积累作为语感训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一忌“造”。“造”即闭门造车。有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教学研究人员或者学校领导,出去考察观摩了一两次,就从几篇外地教改经验总结和一两本教改专著中取其精华而“集大成”,“优化”出一套“完美”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课题并急不可待地在本地区推广。结果,教学一线的教师是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且又得不到相关的指导(领导们自己都不知如何操作)。而这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上面硬性规定的,大家还不敢不用,只好这么稀里糊涂地实施着,其效果可想而知。

成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造出来的东西很容易脱离实际(师情校情生情等),操作性不强,容易挫伤教师搞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子,不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改革的结果只能是既害了教师又误了学生!

二忌“烦”。“烦”就是麻烦。老师们操心劳力大做无用功,严重挤占了教研教改的时间。

搞教研教改要重实质讲实效,不反对要求教师积累材料,只怕要求准备的材料铺天盖地,除了用以应付领导检查外别无用处。

有的地方,全市(县)教师全部使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备课纸,领导还特别要求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所有栏目不得漏填(不管有没必要,不管是否切合实际)……对此,教师们虽感困惑却又无可奈何。要知道,上级下来检查业务,见你未按照上级要求备课,后果是要自负的!

可想而知,当领导们检查着这一本本一摞摞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备课本时,他们可知道这课是为谁备的吗?是为领导而备,是为检查而备!真正为自己备的课为学生备的课,大概还没来得及仔细揣摩呢。

还有麻烦之处在于,一任领导搞一项课题,换了领导又换新课题,几任领导下来,几个课题搞过,教师们也不知应使用怎样的备课与教学模式。没办法,他们也被逼来个大杂烩——教案中谁的模式我也有点儿,必要的时候用小括号注明,谁来检查也说不出我的大毛病……

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一定的责任感,你要相信他们会不失时机地将有用的材料积累起来;可现在要教师们做来以应付领导检查的材料太多太滥:各种计划、笔记本、记录本、材料积累卡不下十几种……可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有时学校甚至将某篇文章印发下来,每人一份,让广大教师抄到笔记本上,以应付领导检查。

说是搞教研教改,到了教师那儿,全成了材料大会战,东抄西凑为应付检查;真正研究备课教学的精力,却不足十之二三。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中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龙头,引发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急剧发展变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基础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国民,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抉择。

当前,小学和初中课堂教学仍有很多教师用“注入式”教学,采用“题海战术”,多讲多练,学生缺少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高负担,低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这些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教师不愿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钟情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以上情况,特提出小学和初中改革课堂教学,在小学和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构建民族创新体系,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初步的创新能力。

2.理论支持

人的素质发展理论:人是身心统一体,人的一切活动总是通过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来实现的,相应地在这两大系统调节活动中表现出的特性就形成了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我们所说的创新素质是建立在生理与心理之上的综合素质,它的形成、发展自然受到了双重制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无疑应遵循其中的规律。

人的潜能开发理论:追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绝大部分还是一种潜能,开展劳技教育的作用就是开发这种潜能。创新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儿童所固有的一种能力。教育就是要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培养与发展。

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的内涵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

主体教育理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等能力。在劳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才能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增强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构建课程师资队伍,开发、探索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科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课题研究内容

在小学和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在小学和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研究,在小学和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在小学和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

1.课题研究的方法

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基本思路,采取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文献研究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参观访问等途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创新理论方面的论文、经验总结等,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成员的理论基础。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症结所在,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总结筛选具有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经验、方法的成分,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与学模式及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经验原型和基础。

实验研究法:在实验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实验,检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与学模式的理论构想,丰富教与学模式的样式。

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2.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

(1)准备学习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落实各项有关工作,课题组老师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书籍和研究成果的资料,制订实验方案、拟定研究方向。在学习了解的基础上,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料,明确研究方向,找出适合本课题的方法,并写心得体会,形成理论认识。

(2)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0月)。各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学校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创设条件,在校园网上建立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邀请专家团队等)支持等。

(3)深入实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6月)。每个年级的教学都要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来组织课堂教学。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开展实验阶段(2013年7月――2013年7月)。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月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校(园)本研修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造就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以教师校本培训新模式:“网络学习、专业引领、同伴合作、个人反思。”为模式,制订2021年春学期校本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以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模式为中心,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培训目标:

通过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学校围绕办学目标和特色进行自主研修,达到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师风培训:

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开展教师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

2、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加强新一轮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结合高密市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研讨,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

按照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的要求,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注意引导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对教育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共享,促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的特点。

四、培训形式:

1、专题讲座。

2、开展主题研讨。

3、案例教学研究。

4、围绕主题研究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5、教学竞赛。

五、校本培训的实施:

(一)实施办法:

1、专题学习: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专家专题讲座,教师围绕专题自学。

2、训练与应用: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片、赛课、骨干教师上研究课。

3、分层指导: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理论素养、知识水平、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对教师进行评价。把培训对象分成几个层次,按不同层次的培训目标和要求进行培训。

4、教改科研:引导教师探讨、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形式开展小组活动。

5、发展提高:学校对已经比较优秀的教师通过校本培训,使其巩固成果,不断提高,争取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名师。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师资力量的培养不仅事关学生的就业前景,更事关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前途。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几乎每所大学都会给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等机会。而对于动漫专业的教师来说,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动漫专业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更新速度较快,与其他行业交叉较多。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很快与行业脱节,从而无法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学生。因此,学校不仅要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平台,还要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由于动漫专业教师长期从事教学,脱离于行业之外,而动漫行业又更新较快,长期以往必定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学校一定要为教师提供参与企业项目或者到企业实践交流的机会。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亲自参与到企业项目中,既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经验总结成文字融入到课堂中的理论,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第二,要鼓励教师多参与行业比赛和课题研究。现在,很多动漫专业的教师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搞研究,沉迷于自己的小天地,丝毫不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这样做犹如坐井观天,纸上谈兵。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多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

2为教师提供参与比赛和课题研究的机会

只有通过竞赛或者指导学生参与竞赛,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不足,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同时,课题研究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既是教师的一种成果,也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机会。第三,要立足自身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交流活动。单纯借助于外界资源,既显被动,也是不够的。学校也可以立足现有,开源挖潜,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术研讨会、最佳一堂课、专家大讲堂、艺术创意大赛、“以老带新”传帮带、一日岗位体验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并适当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3确保教师队伍质量的双考核

大学中,教职人员一般数量较多,难免存在一些滥竽充数、不务正业的教师存在。其他教师,或由于能力素质一般,或由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也难以胜任教育工作。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务必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实现教师队伍的优胜劣汰。教学能力是考核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首要条件,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最直观的评定,聘请有经验的动漫行业教授和专家,对教师进行听课,考查教师的课程准备工作、授课水平和学生的听课状态,优秀的教师还可以开办教学演示,给其他教师提供观摩、学习。教学改革能力是考核教师对教学的改革与促进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可以作为教改的基础,学校对教师的教改进行立项并定期检查。除此之外,动漫专业教师还应考核科研能力,动漫专业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科研工作上考查教师的专业素质。

4避免教师骨干流失的双保障

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个耗时又耗力的巨大工程,特别是动漫专业教师的培养则更是如此。培养一名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是非常不易的。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稍有不慎,经过长时间培养的人才就会流失或被挖了墙角,从而使学校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学校来讲,一定要主动作为,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主要是为骨干教师提供“双保障”。为教师提供诱人的物质保障。如果吃不饱穿不暖、没有住所,何谈职业发展,何谈自我实现!如今,有的教师在教课之余无暇顾及学生,只顾当家教、接私活,为谋生奔波,这与教师待遇低不无关系。因此,要想拴心留人,先要为教师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比如说基本工资、福利待遇、住房保障、保险等。对于对学校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骨干教师,则应在物质保障方面给予特殊待遇,在评功评奖、职称评定、住房分配等关乎切实利益的问题上给予适当倾斜,让骨干教师感到活不白干、汗不白流,从而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5小结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 说课能力 技艺性

一、说课的重要性

“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为15~20分钟)针对某一特定教学内容向同行、专家系统阐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法、学法的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相关理论依据等内容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由于它具有不受场地限制、避免干扰学生、操作简单快捷以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教学研讨、教学竞赛、教师技能考核等活动中。说课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推进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样,说课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1.“说课”可以提高青年体育教师掌握大纲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要说好课,首先要说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青年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教材内容在整体教材中的地位,并强迫自己阅读有关教学资料,以便加深理解大纲教材,才能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事后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的问题。另外,说课要揭示教学内容中各项知识、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打下基础。

2.“说课”发挥教师和专家的集体智慧

说课活动把教师个性的、静态的、隐性思维活动变成了在集体监督下的、动态的、显性的学术讨论。一般是一个人主说,众人评说,达到了双向交流、互惠互利之目的。不仅克服了过去个人备课中的缺陷与不足,而且可以博采众家之长,修正教案和提高教案编写质量,预防上课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使备课更符合上课的实际。

3.“说课”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师实现教育创新的形式和手段

说课的精华就是把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融为了一体,把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如备课、上课、评课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反映的是教师最主要、最关键的教学认识、教学策略和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i它所做的是最集中的、最简略的、同时也是最关键、最本质的一种教学提炼概括。因此,说课对教师的触动,引起教师思考所达到的深度是非常独特的。它有利于引起和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层次的反思,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创新。

4.“说课”为优秀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

教学经验总结的方式及交流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与交流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学经验的推广更具实效性。

5.“说课”促使青年教师重视和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心理,即以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所以说,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人格的需求,而确定教法及认知、情感、能力目标;上课时重视和达到要求;上课后评课,邀请学生参加,谈自己的感觉和体会。体现了主体性教学思想,抓住了教学活动的关键。这样,听昕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会更切实际,更有针对性,给教师提供借鉴,有利于将来调整施教方案,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说课”推动多媒体等电教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说课时已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一般都能熟练地操作投影仪,甚至自制说课课件等,把语言和电教手段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说课水平,也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二、关于青年教师说课的几点建议

1.体育说课耍加强理论研究

体育说课实践呼唤体育说课理论,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师,要有使命感,要深入地调研和论证。尽快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育说课理论,填补学校体育学等有关教学理论之不足,请专家教授进行体育说课理论的讲座,并举行体育说课培训,以说课理论指导说课实践。

2.体育教师要注意自我角色的调整与转换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师角色的调整与转变。这一点体育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因此,体育教师在说课时,要将角色调整为“帮助学生”学习与练习,而不是代办或包办。相应地,在课程设计及表述方式上,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上课和听课的临界点上,该详的详,该略的略,尽可能既“说”出课堂教学的全貌,又体现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3.讲求“说课”语言的技艺性

首先,教师说课时要掌握好教学语言的发音技艺,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语气、语调说课,教学语言要自然、轻松、吐字要清楚。控制好音量。其次,掌握和运用教学语言的节奏,注意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言应富有朝气和激情,具有艺术感染力。再次,说课要用普通话和体育专业术语。

4.要说出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要具体分析体育课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组织工作是否严密,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熟悉,教学任务是否明确,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是否合理,以及学生个性的发挥、德育的渗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情况,其中包括学生情感的体验,是否人人学有所得以及定性和定量地分析本课的达标情况。说课只有具体地反映这些情况,才能说出好的教学效果。

5.恰当地使用声像资料和多媒体手段,提高说课效果

体育说课既然是以“说”为主,体育教师就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说课的类型设计并选用声像资料和多媒体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演示、特制的教具图表实物展示等,增强说课效果。

家教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专家型教师研究

在当前不断的教育改革和呼唤以人为本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和教育理念的声音下,英语教师个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师的发展的重要的讨论问题。 教师从单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到具有自我意识具备坚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型教师发展已经在广大的教师从业者人群中被广泛的讨论和研究。近些年来,随着英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普遍对自身英语教学研究知识的发展表现为对新事物不敏感、进取的动力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确。当前的英语教学重语言不重人文内涵,重功利而忽视文化修养,其弊端已日益显现, 在社会极度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成为个具有全面素质英语教育人才至关重要。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2001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明确的指出了 “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这对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英语教师来讲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英语新课程任务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言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定位及教学方式等均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广大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以落实“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新的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明确了从传授式教师到“专家型”教师发发展方向。“专家型”教师要求教师本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法上有较强调控能力,要于与时俱进,发展成为具有良好教学效能感的新教改下的教学人员,也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和需求的方向。 “专家型”教师具有专家的特性又有区别,因为专家侧重于研究教学理论,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的日常教学导向。 而“专家型”教师本人是施教人员,同样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他们侧重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探究教法和理论知识的应用,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研究方向,并将探究的理论成果广泛传播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使新教育改革的要求得以实现,同时在教学,特别是教育科研方面发挥专业的先锋指引作用。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教师本身的自觉参与,才会为教育改革成功创造条件。

在基础教育领域第评价中存在着荣誉称号, 诸如“骨干型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还有评价强调教师素质层面,“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称呼。在这些评价级别中,培养专家型教师是教改后的教师需求的发展趋势,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专家型教师概念,也很少有研究通过实证来评判出什么是专家型教师的标准。 著名的心理教育学家斯滕伯格、波林纳、司德菲等人的观点是把专家型教师称为有教学专长的教师。提出专家型教师的原型特征有三个:

第一,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第二,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

第三,有洞察力。他们能够鉴定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对教学问题取得新颖而恰当的解答。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具备上述条件的教师比在这些方面素养一般的教师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在于每门学科只有把凝结在这门学科中的成年人经验转化为未成年人自己的经验, 成为“学生经验的课程”,才算达到预期目标。 而在成年人经验与未成年人经验之间,存在着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之间的鸿沟。至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很久以前虽曾在这方面作过不少努力,并取得一定成就, 而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实际取得的成功的例子并不显著。把沟通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责任推给了教师,传授式的普通教师不明确这一目标,好在从上到下,都懂得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道理,而今又有使学生成为“主体”的意愿。只是紧迫的教学进度和沉重的课业负担,又迫使教师穷于应付,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被搁置,可是教师中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因善于接近学生、观察与研究学生而能取得较好的成效。惟这种成效的取得,主要靠自己的经验研究探索,从课程的此岸到达彼岸,而非出于对自己执教课程的理性思考 。这种教师虽可算是优秀教师,他们若要成为“学科课程专家”,还须对课程有成熟的理性思考和更加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自从2001教改后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处于处于发展期的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表现为对教改要求和新生事物的不敏感、对职业发展进取的要求不足、发展方向缺少理论基础和专家型教师的实践经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教育理念和自我认知的局限性,对自己的经验认识不足,行动常常表现出随机性,没有方向感;二是这些教师在进入缺乏专业引领,目前的校本培训大多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优秀教师的再提高作用不大。教育教学工作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多数与教师素质的结构不良问题有关。从书本上得来的理论并不一定就能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系统的理论学习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必要的,必须在实践中学习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