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信 大学生 学习过程 应用探究

一、绪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更加深入,移动学习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微信作为移动终端使用的最频繁的软件,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功能非常丰富全面,包括通讯、支付、定位等,人们可用微信做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第二,轻巧便捷,微信程序比较小,对终端的配置要求比较低;第三,微信支持电信、移动、联通等移动运营商,多安卓、ios、塞班、windows等移动操作系统都能支持;第四,微信注册使用方便快捷,只需使用手机号、qq号、邮箱等就可以使用微信。本文要研究的是微信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其一,大学生拥有智能移动终端的比例在100%;其二,大学生都对微信平台及其功能都很熟悉,不用再单独培训;第三,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伙伴,可以说是机不离手,可以时时关注微信动态;第四,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能够抓住学习的重点。所以我们在对微信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时,要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分析。

二、微信的功能及其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微信具有及时通信功能、平台的自定义功能、微信调试工具,微信作为一款及时通讯的app,通信功能是他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将这些功能应用到移动教学之中,能够很好的实现课程内容的讲解与、课程资源的实时共享、课程相关资源的存储与管理、教学反馈和评价等教学环节。

1、及时通讯功能及其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及时通信功能是微信的最基本的功能,起初的产品定位,微信的及时通信功能主要有对好友的聊天通信功能、与群好友的聊天通信功能和发朋友群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好友聊天通信功能,在与好友聊天时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语音进行通信,并且支持在线的语音与视频通话;与群好友聊天通讯功能,可以将一个班或者一个组建立起一个微信群,同时群中也支持多人语音与视频聊天;发朋友群的功能,可以在自己的空间中一下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分享给自己的好友或者群友。这三个功能组成了微信的最基本的通信功能,教师能够通过通讯功能,方便的教学资源、作业、答疑,并在教学过程中像个朋友一样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关注;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帮助,并可以将自己认为有用的与知识点相关的学习资源在朋友圈,供自己的好友参考;在微信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同学可一起答疑解惑,老师学生都可以上传学习资源。

2、平台的自定义功能

微信具有平台自定义功能,这个功能可在对大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在微信公共平台中老师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者和管理者可以有以下权限:自定义学习菜单、管理课程消息、开发微信课程网页、管理课程素材、管理课程用户、管理课程账号、数据统计、微信课程多客户服务功能;学生是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者。课程消息的管理,在微信课程平台中,对课程消息的管理和发送也提供了多种方式:接收普通的课程消息、接收课程事件推送、课程群发、课程模板,这些消息为微信实施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提醒作用。

管理课程素材,在微信课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来管理课程素材,新增临时课程素材、获取课程临时素材、新增永久课程素材、获取永久课程素材、删除永久课程素材、修改永久图文素材、获取素材总数、获取素材列表,这些素材组成了我们的微信课程,对它的管理尤为重要。

管理课程用户,在平台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管理,对学生进行分组、设置学生的备注名、获取学生的基本信息、获取学生列表、获取学生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提供的强大的用户管理功能对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管理。

管理课程账号,在课程中可以生成参数的二维码,共享出来其他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加入课程,也可以将课程的长链接转成短链接接口,以便用户访问方便,也可以通过课程账号的管理推送已经认证过的事件。

数据统计,在微信课程平台中提供了详细的学生数据分析、图文数据分析、消息数据分析、接口数据分析。

3、微信调试工具,在开发微信课程平台时,教师和学生大多采用的是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然后通过日志方式中的记录来接受调试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应用程序错误或者链接超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微信调试工具来解决,当然这种情况在用户界面是体会不到的,只有管理的课程教师以开发者的权限可以进行处理。

微信课程中开发调试工具的具体使用方式如下:首先,将要访问或者请求的地址输入到处于开发模式的微信课程平台中,使用这个工具不需要填写动态令牌,因为这个不需要验证,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验证签名,如果不想验证可以跳过此i,在这个工具中请求的网址不能超过三条,每条都会在日志中记录参数,以方便调试;第二i,学习者在课程学习平台中发送消息时,微信课程服务器会逐次将学习者的唯一身份认证的信息发送给教师,这个信息有可能是手机号、邮箱或者其他开源唯一标识用户的信息;第三,可以添加和停止消息的类型,默认的是语音、文本、视频、图片、位置都可以作为信息的形式,并且可以允许学生退出此课程;第四,信息的提交,定制信息提交按钮的外观;第五,设置学生在进入课程时的请求时间,一般设置为5秒,也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调大或者调小,但是5秒效果更佳,超过这个时间就会自动断开,需要重新进入,因此,可以减轻微信课程的压力。第六,设置课程中自动回复的消息内容;第七,定制清除回应内容的按钮外观。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提要】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当今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院通过在消化内镜教学中应用多模式教学法,使广大学生在培训期内更好地学习消化内镜理论知识,掌握内镜操作技能,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教学方法;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学生;多模式教学法

目前,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消化内镜在全国大、中型医院迅速开展,基层医院也逐步普及。通过内镜对一些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一些以往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免除手术,同时大大缩短了病程及治疗时间,消化内镜几乎成为消化专科的常规诊断及治疗工具,而且目前胃肠镜检查在基层医院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消化内科专业研究生及基层医院相关科室医生的消化内镜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本院内镜中心自2008年成为卫生部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以来,承担了近百名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及基层医院医生的消化内镜教学。通过教学研究和实地检验相结合,本院探索出了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的多模式教学法,有利于受训医生尽快掌握胃肠镜诊断和治疗技能。现结合具体实践谈谈作者在消化内镜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消化内镜教学的特点

消化内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各级医院,在诊治消化道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消化内镜医生的培训是医生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消化内镜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消化内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消化内镜种类多,操作有易有难。消化内镜是一门操作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发展迅速,从最初的纤维胃镜、结肠镜发展到目前的电子胃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等,种类繁多,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2)有创操作,存在风险。消化内镜属于有创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必须严格掌握消化内镜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力度。(3)内镜理论知识与内镜操作技能相结合存在一定的难度。消化内镜的教学,既有内镜知识的教学,又有实践技能的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科之一。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不少挑战。

2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单向传授知识的方法,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简单模仿”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内镜教学是教师操作、很少讲解,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作为旁观者进行参观,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偶尔机械性地重复教师的操作过程或者直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胃肠镜的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认识层面仅停留于设备操作,缺乏对原理的理解,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消化内镜教学的需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妨碍了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广泛而灵活的知识迁移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3多模式教学法在消化内镜教学中的运用

消化内镜学作为临床二级学科,由于其解剖及操作技能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极强的专业性,被广大医务人员及内镜学习者认为是相对较难的临床学科。如何在短期的消化内镜培训过程中,使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消化内镜学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临床诊治思维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为培养合格的消化内镜医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院消化内科提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将多模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消化内镜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学习更扎实,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消化内镜医生。

3.1熟悉消化内镜结构及基本知识

消化内镜本身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如果检查不当,对患者可能会造成伤害。对于操作者来说,则专业技术性要求很高。因此,在培训时,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进行内镜实际操作前,要求学生先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半个月,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常用消化内镜器械的结构和功能,各种辅助器械和设备的功能和使用要点,同时要求学生学习消化内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1]。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其消化内镜建制往往不如综合医院分工那么细,这就要求从事消化内镜的医生必须熟悉所有设备和操作程序。因此,应不定期地安排内镜维护专业人员专题培训,重点讲授视频系统结构的基本原理、各影像设备之间的相关性、黑白平衡调节及焦距调节等,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光、电学知识,了解内镜设备的特性,这样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排除。同时,计算机软件操作和计算机与视频系统之间的相关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3.2制订规范的培训方案

消化内镜检查技术是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初学者为好奇心所驱使,急于操作内镜,往往容易出现差错,甚至于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为了处理好学习技术与患者利益的关系,制订规范的培训方案是进行消化内镜教学的必要手段。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的指导意见,建议分不同的阶段进行内镜操作的学习[2]。本院针对胃镜的操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熟悉工作流程,内镜模拟操作训练。学生进入内镜室以后,首先应熟悉工作环境,比如,熟悉内镜主机开启及关闭,主要按键的操作,内镜安装及卸载,电脑操作系统的使用,内镜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消化内镜报告的书写等。同时,初学者可用内镜中心自制“胃腔”操作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前培训,熟悉内镜大小旋钮的使用及进镜方面的判断等。第二阶段,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退镜”实践操作。带教教师在退到患者“胃腔”时,由学生进行操作,进一步练习胃腔内大、小旋钮的使用及进退内镜方向的控制训练,必要时由教师“手把手”操作教学,操作结束后点评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成败。第三阶段,学生逐步“进镜”独自操作,操作结束后教师讲解“进镜”操作中的要点及难点。带教教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若遇到难以操作的情况,如进镜过程中食管入口插镜困难、胃底无法判断前进方向、无法进入幽门等,及时接手。第四阶段,学习进一步的操作技巧,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动作,提高学生的病变识别能力。针对肠镜的操作分为以下几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于胃镜室操作胃镜,进一步回顾及熟悉胃镜操作要领,一般要求独立完成胃镜操作300例以上者开始肠镜学习。第二阶段,准确识别结肠镜下形态特点及标志,要求学生首先应了解结肠的基本解剖结构,此为结肠镜操作基础,逐步开始进行“退镜”练习。通过反复的“退镜”练习,学生能迅速有效地帮助学生熟悉单人法左右手对内镜的大、小旋钮和镜身转动的操控感,感受在各种情况下镜身所受的阻力。第三阶段,“进镜”练习。在充分掌握“退镜”技巧的基础上,运用轴保持短缩法[3],逐渐“进镜”,先从容易进镜的患者进行练习,其方法包括少量注气、反复“退镜”、辅以左右旋镜、钩拉、吸气及jiggling操作技巧(通过轻微地前后移动结肠镜的动作证实内镜的自由感,同时,还可以调整一些轻微的弯曲和扭曲)等,根据学生熟练程度,逐步增加进镜难度。第四阶段,从不同难度的操作中,进行总结肠镜操作技巧,提高肠镜水平。针对胃肠以外的其他高级内镜(如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小肠镜等)的操作,因种类较多,大致分为以下学习阶段:第一阶段,进一步回顾及熟悉胃肠镜操作要领,一般要求独立完成肠镜操作300例以上者开始进行高级内镜学习;第二阶段,针对不同高级内镜特点进行模拟训练;第三阶段,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试行简单的实践操作;第四阶段,进一步学习高级内镜的操作技巧。

3.3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4]。大卫•科尔布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他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生似乎只需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而体验式教学则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区别,常常要求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作用。消化内镜医生的培养,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将关心、爱护患者的理念贯穿在整个行医过程中;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将沟通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主要实施过程:与消化内镜学生进行医患沟通相关内容的交谈,讲述自己或者亲属作为患者的就医或胃肠镜受检经历及在此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体验,并邀请其他消化内镜学生分享同学或亲属的胃肠镜受检体验,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和引导。另一方面,在培训消化内镜学生时,教师对于患者的选择应该非常谨慎,初学者基础差,操作生疏,所选择的病例必须相对简单,应选择年轻、身体耐受性较好的患者,以后随着学生操作技术的熟练则选择面放宽,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放手不放眼”,发现复杂或特殊情况,及时干预和接手。这样既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操作后学生讲述自己的操作心得,其他学生分享其操作体验,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操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如此循序渐进地进行体验式学习,以达到掌握内镜操作的目的。

3.4应用病案导学式(CBL)教学法,提高学生临床分析能力

CBL教学法是在1965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的,是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一种小组讨论式、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需要和医学模式的转化,贯彻素质教育。其主要特征是强化总体目标和突出自学思考[5]。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发挥最大效益。CBL教学法主要实施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从内镜中心的网络系统中选择典型消化内镜图片;比如,选取消化性溃疡、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黏膜下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病例,按照拟达到的目的及要求,制订相应的问题,并列出讨论的大致方向,并告知参加的学生,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分析问题,认真准备,并查阅相关资料及书箱,充分准备讨论发言稿。讨论过程形式多样,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可采取自由发言及推荐代表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组织与引导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精讲评价是本教学法的重点,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和评讲,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通过CBL教学法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和角色,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有效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消化内镜的诊断技能。

3.5应用以微信平台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既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又达到长期继续教育的目的。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强势推广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多样,不再单纯依赖课堂教育和书本,以现代化通信技术为依托的学习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短信、视频等的手机软件,以免费、流量低、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获得大众的喜爱。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增加的功能模块,通过公众平台,单位、机构、企业、个人均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基于此,本院构建了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在消化内镜学习带教及交流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创建了“遵医附院内镜进修与学习交流群”“遵医附院消化道早癌研讨群”“超声内镜群”等学习交流群。在群中不定期消化内镜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幻灯片、Word文档、PDF文档、视频资料等,的学习资料内容多样,如消化内科基本知识的学习、消化道早期癌病例讨论、消化及内镜最新进展等。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之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既对消化内镜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学习,又了解了最新的消化内镜进展,同时也在此平台中大家能够长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4展望

消化内镜的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要培养一名全面合格的消化内镜医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本院采用多模式教学法进行消化内镜教学,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逐步熟练内镜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掌握内镜操作技巧,并不断提高消化内镜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出合格的内镜医生。当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仍然需要大家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07.

[2]李兆申.重视消化内镜的规范化诊断[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31.

[3]工藤进英.结肠镜插入法-从初学者到熟练者[M].东京:医学书院股份公司,1997:31-44.

[4]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4(6):143-145.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回应型政府 公众“微”问政 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回应型政府建设的理论支持及现实逻辑

回应型政府以公共治理理论作为基础,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思想。回应性是回应型政府的第一特征。回应型政府秉持公共治理理念,坚持政府与公民合作共治的治理模式,做到以民为本,主动积极回应社会。政府回应是政府对公众的政策疑问和政治诉求做出及时反应,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①唯有如此,政府才能全面及时了解民意,有的放矢,更好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回应型政府的建设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回应型政府的理论支持。第一,人民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权,到卢梭的人民理论,都强调了公民的权利,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此种权利是不能侵犯和让渡的,也就是人民享有治理国家的权利。

人民学说认为一个民主型的社会,国家属于全体人民,国家的活动必须受“公意”的指导和约束,“公意”是全体人民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共同意志,而不是属于某一个或某一些人。政府是“公意”的执行者,即政府必须了解民意,根据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因此回应型政府是对人民权力的尊重和执行。

第二,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70、80年代是西方行政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从此时开始发展并逐渐发展为一种社会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对政府公共部门采用企业式的管理和竞争模式,并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并强调管理主体的广泛性。它认为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引导政府以外的其他公共组织参与并作为公共参与实施主体,而不应该仅仅是以政府为代表的官方组织和公共部门。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实现经济、效率与效能,推进和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

第三,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总结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其代表人物美国学者罗伯特・丹哈特以及其他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和反思,并且批判继承了企业家政府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基于服务理念,从政策的制定到政策执行,都对政府管理者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该理念涵盖了公共管理者的职责和任务,公共管理者应该扮演为人民服务的角色,并且向公民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同时新公共管理理论还提出建立具有高效回应能力的公共机构。而高效的回应机构的建立和维系需要一个高效的回应机制,能够使信息得到有效传递,政府才能实现为民服务的职能。②

回应型政府建设的现实逻辑。首先,政府回应能够激发公众的参政效能感。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是对政府的要求也是对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给予回应,及时解决问题,让公众知道政府的作为,并且了解自己的建言得到重视和采纳。这种良性的互动能让公民体会到参政的效能感,体会到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

其次,政府回应能促进政社的和谐共治。公众通过政务微博等表达不满,或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化解冲突、疏导矛盾的有效方法。政府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捕捉民众的意见,了解民众心声,在有所依据的基础上做出准确回应并采取措施,这是社会走向和谐的有效途径,是树立政府形象的有效措施。

最后,政府回应能完善公共政策的决策机制。由于公共政策制定的封闭性或半封闭性,使得公众与政府的信息沟通不畅。政府决策中吸收采纳民意,实行决策前的回应互动,,必将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扫除障碍,同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政府回应是对现实社会中所呈现的不协调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对于顺应民意,维护社会和谐,做出正确决策,完善和发展自我有着重要意义。

“微”问政的兴起及政府回应困境

目前,网络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当然也无法独处其外。政府早已被卷入“微时代”的浪潮。为了积极回应公民的网络问政,国务院提出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和广度,搭建政府与公众联结的信息平台,提升政府回应力和公信力,并将建立和完善具体保障措施。此后,各类政务微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以下是2014年新浪网进行的政务微博统计报告中的数据。

政务微博的蓬勃兴起。如图1、图2所示,从开设政务微博的地域和机构数量来看,政务微博已经遍布全国。不同地域或机构之间有一定差异,但是数量不低。说明各级政府和部门有了数字化政府和回应意识。

图1:2014年新浪政务机构微博开设数量地域分布情况

图2:2014新浪政府机构开设微博数量情况

政府回应无力,凸显困境。第一,形式化,无回应。一些地方政府机构跟风开设政务微博、微信,但是常年没有信息,成为一动不动“僵尸”官微,个别官微成为“气象微博”、“生活小妙招”或者政绩宣传专栏,没有政务公开和与民众的互动,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回应民众诉求,扩大政治参与,实现政府和社会的合作共治。此种微博内容呈现僵尸化,再无人关注。形式化考核规范的缺失易使微博问政流于形式。微博的活跃度,是通过政务微博问政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性决定因素,直接影响着公众与政府交流和互动的及时性、有效性。目前无论政府的官微还是公职人员的个人微博都是数量庞大,但是真正起到回应性作用的微博为数不多。据《时代周报》统计,截止到2012年2月,通过实名认证的新浪政务微博已经达到207个。但是,微博数量少于5条的账户有109个,占50%以上。而且,不少政务微博是在上级或政策要求下开设的,“”系列微博只是走走形式,疏于管理。

第二,回应迟钝,内容敷衍。政府的低回应性是民主政治缺失的反映。一些政府微博往往一个问题提出许多天也没有回应,要么收到回应极其敷衍。从政务微博的内容上看,宣传报道的单向告知比重最大,其次就是对本部门职能的介绍及相关程序的介绍,实质性的信息公开内容少。再有就是民生信息比如人身安全提示、生活小妙招、健康指南等内容较多。而真正的问政互动比例很少。很明显,政务微博的信息公开以及与群众的互动是弱项,应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图3所示)

图3:新浪政务微博内容及互动情况分布

第三,人员配备和业务素质均显不足。政务微博的有效运转和回应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政务回应的高素质人员。首先,微政务是应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而产生,因而需要技术的支持。而目前一些政务网站只配备网管,对于数以万计的问政问题无从下手,回应更是寥寥无几。其次,即便是配备了网站管理人员,但多数都是工作人员兼职,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群众的问政难以抓住重点,有效回应。回应人员和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机制,容易出现互相推诿,顾左右而言它的局面,致使大量的网络民意得不到回应和执行。

第四,缺乏联动机制,回应流程阻滞。“微”问政是公众有效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政府对于群众”微”问政的回应其实就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社会民意通过”微”问政聚集,足够数量的政治信息作为“输入”为政治决策的提供依据,故而能够保证政治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政府对于网络政治信息的“输出”是关键,它是公众有效政治参与的实现方式与政治系统不断完善更新的动力。③

但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在回应民意和民众诉求方面,回应的渠道不够畅通,有关民意无法准确、快速、及时地传达到政府。与此同时,政府的积极作为也无法被群众所及时感知,故而造成了一些误解和误会。比如一些部门内部“发声机制”不顺畅,甚至存在特权思想、不愿政务公开等,这种信息受阻影响政府决策,降低政府公信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必须不断提升回应能力以满足公众的问政诉求。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公共政治参与的范围扩大,政府有关部门要有效地组织回应社会问题,解除误解,疏导民意。这样才能形成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共治。

政府与公众“微”问政的长效互动机制构建

建立主动回应的服务意识。政府机构及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回应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履行工作职责。回应的过程应该是积极主动,而非消极被动。政府与公民在网络平台互相了解,互相沟通协商,是了解公众利益诉求,疏导民意的机会。美国学者托马斯曾指出,“面对社会的变迁、治理模式的变革和其它规范性价值的转变,公共管理者以及政府组织内外的领导者承担着一个不断强化的、必须履行的责任,那就是,在所有类型的公共决策过程中让公民参与进来,公民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强政府官员的回应性,还可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④

“微”问政的出现是民主政治的进步,这种便捷的参政渠道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是汇民意、集众智的好时机。但是,服务意识的淡薄往往使一些政府和公务员无视和错失了这个机会。政府机构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政府理念,把政府对于民意的回应放在重要位置。“微”问政是政府和群众交流的平台,公众在这个平台上参政议政,实现与政府的合作共治,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回应―参与”可以防止对政府政策的误读,监督政府的作为,推动公共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了解民意,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总之,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提高政府的回应性,对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政社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专业化队伍及常态化培训机制。政府网络回应平台要与时俱进,具有先进性。因此,必须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加强人员培训。第一,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相关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回应能力培训。特别是对网络上的新闻发言人,政务微博微信的回应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避免出现口不择言、非专业化的唐突回应。第二,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将其带入到回应工作中,“以天下之忧而忧”,做到及时有效地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第三,做好经验交流。各部门、各地区通过交流经验等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把握能力以及舆情研判能力,能够准确地答疑解惑,提高回应力。⑤第四,加大培训力度,扩大范围。政府工作人员的回应力培训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回应的速度,还应适时加大培训力度,培训的范围也可适度扩大。

回应及时有效,集群联动。政务“微”问政回应中杜绝形式主义,面对敷衍塞责的回应要坚决惩处。用事实和政策回应公众的疑惑和问题。避免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其他,对公众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另外,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力度是提高“微”问政回应力的重要举措,重要舆情形成监测报告,及时转请相关地方和部门关注、回应。政务微博微信要以政务信息为主要内容,减少宣传告知类内容,减少生活保健类的宣传,此种宣传可以放到民生小栏目中,不能作为政务回应。建立健全政务微博微信的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及时敏锐地捕捉群众的观点和需求,做到有效回应,通过组织专家解读来准确回应问题,所有机关、部门都参与进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别再扯皮及时消息,形成直观立体的回应模式。

建立回应评估问责机制。首先,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回应评估机制。现代信息技术为评估提供了便利条件,评估主体要实现多元化,尤其是确定第三方评估机构,避免出现一言堂;评估内容要规范化,细则明确,避免形式主义;评估方式可以多样化,网上评议,微博微信,调查问卷都可纳入。除此之外,还要对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回应态度,以及政府回应的速度与质量、群众所提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这三个方面为标准,对政府回应性进行定量考评。

其次,构建关于电子政务及政务微博的线上绩效评估系统,实现有关绩效信息和评估数据在收集、处理、整合、传递、、反馈等方面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回应的绩效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并具体可采用第三方评估的方式,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最后,建立问责制是回应持续有效的保障。有专人对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平台进行监督、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批评指正,必要时追究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政府回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确保问政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地回应。

(作者单位:广东行政学院花都公共管理系)

【注释】

①[美]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陈宪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32页。

②⑤陈国权,陈杰:“论责任政府的回应性”,《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第35页,第38页。

③管人庆:“论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机制的构建”,《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13页。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2015年9月,笔者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创建了“孩子很忙”创客空间。这是一个由闲置教室改造成的创客空间,是自下而上地结合学生的创意建立起来的。墙面是孩子们画的创意彩绘,两组由旧木板做的简易收纳柜,两组由可移动桌椅拼接的大工作台,为孩子们随时动手操作提供了便利。在创客空间里,孩子们开展了各种好玩的创客项目,从一块开源的硬件板和一些简易的传感器开始。一个免费的编程软件,芯片、旧电线、电路板、木块、铝片、画笔等小工具和一台组装的千元3D打印机,利用这些工具就可以拼装设计一些简易的物件。在创客空间,孩子们从最初的一窍不通、模仿老师,到两学期下来,熟练操作,自主创作。现在孩子们在家里利用业余时间也在画小图纸,网上查资料,鼓捣小物件。线上的校园小创客微信群、QQ群也十分活跃。经历一年多时间努力,克山县乡镇学校创建的创客空间(坊)总数达到学校总数的40%以上,在校园里能感受到浓浓的创客“味道”。

如何在偏远县域和农村开展创客教育,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去制作,在开放、思考、交流、分享的氛围下接触前沿技术,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力?下面,笔者就偏远薄弱地区创客教育相关问题谈些个人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创客教育界同仁。

创客教育引入偏远薄弱地区面临的难题

创客教育走进偏远薄弱地区县域、农村校园,能够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但万事开头难,笔者认为,偏远薄弱地区开展创客教育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偏远薄弱地区学校的教师对创客教育感到很迷茫,这是基层教师对创客教育“不热情”的主要原因。

其次,缺乏相应的师资。因为没有相应的培训,无将可使,无才可用,偏远薄弱地区学校校长感到无从下手。

再次,经费投入严重缺乏。经费的投入让偏远地区学校望而却步。

在偏远薄弱地区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的策略

1. 鼓励感兴趣的教师组成小团队

促进创客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各学科融合,偏远薄弱地区开展创客教育,师资可以采用教师混搭共同参与,双师或三师同堂授课,用各种有趣的小科学项目吸引学生投入到创客活动中。围绕所教知识,学生做一个个制作,如“智能书包”“智能保温桶”“智能穿戴”,当然也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时间去探索实践。他们边学边做,边做边创。开展兴趣小组,教师、学生从模仿起步,模仿项目学习、小组协作、反复尝试,经历失败和错误,最后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分享提升。笔者和创客教师将淘汰的旧液晶电视进行改装,设计了触控校园数字图书馆。教师参与造型设计、焊接、切割、拼装、电子元件组装,并加入了WiFi摄像头,实现了留守儿童爱心互联、全息、VR体验和家长电子调查问卷等功能。

2. 掌握简易编程控制物件

创客教育具有电子化、数字化、工程化、智能化和艺术化特征,中小学物理、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教师,以及擅长手工制作的教师,都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学习,通过掌握一门门槛很低的图形化编程软件来控制硬件。在玩的过程中慢慢加入编程,玩是为了提起学生兴趣,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增加难度,将编程、动漫造型和手工制作相结合来玩。可视化编程软件不但免费,而且可以直接控制硬件。如积木编程软件Scratch、mBlock等软件,这些软件提供强大、丰富的可视化编程功能,将图形堆放在一起,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就可以控制硬件做出作品。编程门槛的降低,有利于普通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编程。只要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程序结构方法,他们便会创造出很多令人惊喜的作品。

3. 组装千元3D打印机

很多学校管理者认为创客教育一定要和3D打印、机器人设备等挂钩。其实,创客就是要把创意变成现实,回归到育人的本质,和课程结合。学校不必被硬件“绑架”,而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出发,利用他们生活中已有条件以及随手可以找到的材料,从小制作、小创意、小发明、小种植、小养殖等这些“微创造”开始。开展创客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做中学”,我们完全可以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有序开展学习,自己邮执蛟斓统杀镜摹安莞”创客教育。从创意到“智”造,让学生创造力得以可视化地呈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定制许多小零件,这些零件往往不容易获得,这个时候3D打印机将会是个很好的帮手。前几年的3D打印机动辄要上万元,令很多学校望而却步。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现在一些组装型桌面级千元3D打印机已经可以打印出较高质量的物品。学习组装一台3D打印机,可以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条件下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校购买一台组装3D打印机,就可以将学生分小组开展教学了。笔者带领小学高年级学生组装完成的第二台900元的3D打印机,已经开始在创客空间“造物”了。

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容易上手的建模软件,比如免费的Sketchup(草图大师)。指导教师将软件学习的难点部分制作成微课,通过微课导学来提高实操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孩子们反复观摩,几节课下来,在适当辅导下,就可以独立制作模型和打印物件了。

孩子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知道自己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探索并改变世界。孩子的小想法落地实现,实现从虚拟建模到学习成果的物化。

4. 结构件选材

创客活动一般与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关系密切,比如,需要采用开源软硬件,目前网上几十元能买到开源硬件,如Arduino板和各种几元到十几元钱的传感器。这些相对低廉的电子元件器材,加上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和工具,就可以完成学生的创客项目。比如,制作“智能水产养殖箱”,教师用超声波传感器来测量水箱是否缺水,缺水时可以开启水泵对鱼缸补充水;用温度传感器和LED显示屏,可以提示水温;用定时传感器完成智能换水。这个项目可以延伸,如在鱼缸上制作一个定时投食器,控制马达和齿轮传动,实现定时为鱼缸投食。这些创客作品可以用旧的铝线、木条、冰棍杆做成骨架,一个矿泉水瓶做成存储器,用卡纸做成卡通鱼的外型。通过简易的积木编程控制电机和传感器,做出一个好玩、有趣、智能的创客作品。这个开放式的创客项目涉及电路、材料、编程、焊接和掌握稳定性等多层次综合学习体验。

学生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小物件进行改造,如陶泥、纸板、塑料管、木头、竹筷、秸秆、芦苇秆、金属罐(线)、金属片等材料。教师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灵感,制作出创客作品。比如,“智慧农业”项目中,制作一个可穿戴的智能马甲。在手工纸膜上装上传感器、电路、马达等材料,做成智能马甲。马甲上的光线传感器控制闪烁的LED灯,提示夜间车辆避让,保护早出晚归的农户安全。用多个偏心马达实现智能马甲的按摩颈椎功能,马甲背部的数块太阳能板为安装的硬件传感器提供必要电能,同时运用温度传感器可以为马甲加温。孩子们又为智能马甲增加了语音点歌功能,用以缓解棚室农户重复工作的疲劳。整个项目调动了孩子爱动手、善动脑的天性。对于偏远薄弱县域、农村学校来说,这些材料、工具使得开展创客实践和探索变得更加容易。只有这样,创客教育才不是少数人的活动,人人有创意,生生有项目,才能使学生从传统的“知识学习者”转变成“知识生产者”。

如何实现创客教育在偏远薄弱地区的“本土化”

首先,偏远薄弱地区的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的起点要低,建议鼓励学生以项目为导向,使项目小型化。选择难度适中的、符合孩子实际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获得成就感。开展一些接地气的、学生摸得着和易于实践的创客项目,更有利于偏远薄弱地区的孩子掌握。在创客空间里,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探索者,一起思考、反思、改M。在偏远地区学校开展创客培训,起初笔者担心技术难掌握,软件学习方面,学生们确实难以在一两次的演示操作中学会,后来笔者调整了学习周期,加大了入门阶段和实践阶段的时间长度。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时就会信心倍增。

其次,全民、终身学习时代已经到来,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的学习资源提升专业技能。创客教育对于偏远地区中小学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教师的角色也将被重塑,教师应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除了掌握必要的技能,还要有科学精神,分步有序地开展学习。短期培训和视频学习能为初期开展的创客教育提供帮助,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经历理论、实践,继续研究,教师在工作中要带着问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补充专业技能。

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放和免费,偏远薄弱地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为解决中小学创客教育各种问题提供机会。将搜索引擎作为学科融合的利器,借用网上资源为创客教育打开一扇门。现如今,网上免费软件比较多,教师和学生可以参与网上在线创客空间的活动,比如作品展示、学习、交流,分享创作成果。笔者在开展创客教育的初期就经常通过网络寻找免费资源,通过加入创客爱好者微信群、QQ群,学习创客分享的资料、作品,请教相关问题;线下动手体验和实践。

再次,要将创客课程纳入校本课程。课程的建立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借助校本课程推进创客教育,将创客教学纳入地方课程体系,才能使创客教育得到课时上的保障。学生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活动,可以考虑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1节,三至六年级每周2节,初中每周2~3节,将学生的创客课程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将学校创客教育纳入学校综合评估考核范畴。

最后,建议开放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可以像图书阅览室一样全天开放,不局限于课堂的时间。每天中午,利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创客活动。小创客们通过“传帮带”互相激发,在课堂上学习与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自己动手时间,管理上可以考虑建立小创客自我监督的管理机制。此外,笔者还定期邀请一些热爱技术的家长、老工匠、老艺人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解、演示“小机械”和“小电子”的原理。利用五金件和旧材料设计制作了小型压弯折弯工具,小型钻孔工具,小型曲线切割工具等,并将这些工具设计到一个操作平台中,使学生操作学习更便捷。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新探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及信息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学习会计电算化除了要有完整系统的会计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外,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会计电算化学科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囊括了财会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的中职课堂应该如何做好会计电话化教学呢?笔者总结几点如下。

一、会计电算化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

要想真正实现会计电算化首要的必须是打好会计基础,掌握好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计电算化并不是很新的东西,它只不过是把原来手工操作的用计算机来处理罢了。没有牢固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即使电脑操作、运用的再好,也很难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软件设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与手工会计核算方法而开发设计成的,会计人员只需要把原始资料输入程序,计算机便会借助于软件输出我们所需要的账页和报表。所以,如果财会人员没有手工做账的实际操作经验,也就弄不明白每个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因而也就不能透彻地掌握会计软件核算原理。因此,我建议在学生学完《基础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之后,随即应相应的开设《手工会计实务操作》课程,让学生进行手工做账实际操作,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这样,则便于学生能够顺利地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深刻地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工作原理,为学生将来掌握其他会计软件或升级的会计软件打下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与此同时,熟练的电脑基本操作技术也必不可少,二者必须兼而有之,否则,就失去了会计电算化的宗旨与真正意义。

二、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并重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着密切联系,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在讲授电算化基础理论,尤其是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功能时,具体方面如:帐务处理系统设计、工资、销售等子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内部结构,此时,最好是在穿插讲授小程序的基础上,演示相应的系统软件,以便加深感性认识。我校会计系拥有自己单独的机房,且每一台机上都安装了杭州新中大,北京用友等流行软件的教学演示版。因此在进行相关部分教学时,学生可在固定时间里浏览与比较这些软件系统及相应的功能设置。也可自己动手输入模拟数据,进行实地操作。有时候笔者也邀请财务软件销售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操作培训,辅导学生如何使用软件。由于现行Windows版的财务软件操作简单易学,因此这部分的教学难度并不太大,但给学生带来的感性知识却是大有裨益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安排好的话,不亚于一次“岗前培训”。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运用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等多种方法。例如会计电算化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一集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具体的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已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会计电算化软件由单机财务软件转为以网络为主的ERP软件和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使得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实践。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目前较为流行的ERP软件:用友、金蝶、新中大、浪潮等。在教学过程中最好选择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流财务软件来讲,在学完这两种主流软件的基础上,注重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自学其他1-2种财务软件,可以进行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做出书面总结,最后教师点评。有条件的还应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对各种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预测和决策,使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目前过分重视传授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受过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训练,缺乏独辟蹊径、开拓进取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要教常规的思维模式,还应该教逆向思维等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应在原有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在专业课内容方面,对于银行会计、外贸会计、房地产会计等行业会计课程,其原理部分不必重复再讲,主要是结合这些企业会计实务的不同部分,突出各有关行业特点,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在以后应用中能举一反三。

五、结语

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随着会计理论、会计法规和制度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是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地加以调整和更新,它是一个从实践应用到会计实务变更,再到会计理论突破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及时抓紧时代的脉搏,理论结合实践,做好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琪.基于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8):256~257.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部队管理 精细化 消防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管理思想,不仅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公共管理,而且对军事管理活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安部消防局把精细化管理试点作为2011年的工作要点之一。部队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精”,即高质量、高标准,精益求精;“细”,即细致入微,一丝不苟。通过精细化管理使人人都在纪律约束中,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控,处处有人抓,以“精”求深入,以“细”求深化,以精细化管理模式展现消防部队官兵新精神、新形象。

1 消防部队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所谓精细化,就是在标准上体现为“精”,在方法上体现“细”,以实现管理效益最佳为基本目标,在公安消防部队正规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1 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公安消防部队稳步发展的现实要求

部队要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内外环境。多年来,重大事故、案件、严重违纪在消防部队居高不下,严重干扰和影响了部队正常工作开展,损害了公安消防部队形象。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职能任务的多样化和官兵成份的多元化,部队安全管理面临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管理能力和方法不适应、管理标准不高、管不过来、管不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将精细化管理贯穿到部队正规化管理的全过程,培育各级部队养成“精、准、细、实”的作风,在高标准、严要求中狠抓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坚决扭转部队安全管理问题多发的被动局面。

1.2 精细化管理是完成日益艰巨繁重的任务的目标所系

消防部队正规化管理是为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中心工作服务的,也是贯穿在各项中心工作中的。在日常训练中,要更加注重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实行科学训练,提升实战水平;在灭火行动中,要抓住火场的主要方面,对灭火救援的目标、程序、方法实行精确管理,实现灭火救援效能最大化;在消防监督执法中,要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文书、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等进行严密掌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公安消防部队担负的职能任务在整个社会分工中,日益呈现精细化的特点,决定了部队管理教育的精细化要求。

1.3 精细化管理是转变领导作风和提高工作效能的关键途径

客观地说,公安消防部队或多或少地存在作风不实、基础不牢、效能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各级机关,对基层情况若明若暗,决策部署简单随意,决策力不高导致执行力不足,削弱了部队正规化管理的条件和基础。这既是公安消防部队在固有体制下的多重领导和大机关、小基层特点所决定的,也是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式管理,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机关轻基层的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用具体、一流的工作绩效来检验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成效,就要求各级领导思想要特别敏锐,作风要特别务实,落实要特别到位,真正做到情况到一线发现,问题到一线解决,政绩到一线体现,形象到一线树立。

2 消防部队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推进部队精细化管理,要从建章立制入手,从管理目标、管理标准和管理过程三个环节入手,用规范化促进精细化。

2.1 正确理解管理本质

部队正规化管理是为了人、依靠人的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要把官兵的成长进步作为正规化管理的根本,克服消极的管控思想。要掌握和尊重官兵的基本权益需求,不仅从物质层面,更要从精神层面多关爱、多帮扶,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教育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要着力培养和提高基层骨干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强化责任心,增强能力素质,传授方式方法。针对当前地方院校毕业生在基层部队比例大、管理教育能力相对不适应的问题,要加大岗前培训力度,注重培训效果,着力提升一线带兵人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2.2 科学定位管理目标

消防部队精细化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定位,找准目标。要始终围绕“两个稳定”的要求,把各项管理工作置于火灾形势和队伍管理“两个稳定”的要求下去谋划、安排和落实。在监督日益透明、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下,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工作标准一般化,把战斗力作为管理目标的核心,只要有利于战斗力提升的事,都要大胆尝试、敢于坚持、严格落实。要着力实行量化管理,对个人、专项任务等,根据管理目标的基本要素,实施量化考评实现管理目标模块化、管理内容系统化、管理标准数量化、管理程序具体化、管理评估规范化,把无形的管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管理。

2.3 规范统一管理标准

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处理好部队条令条例、地方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管理规定的关系,对管理规定有冲突的,要根据管理对象、管理行为的基本情况,科学界定,合理取舍。在部队安全稳定方面,要根据消防部队管理和执勤训练任务的特点,针对执勤、训练、行车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清理、规范各项管理职责、制度、秩序,完善配套的管理标准体系和严格规范的管理监督体系,着力解决职责不清、标准不明、监督不力的问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要以“警民亲”活动为契机,深化执法、执勤两个规范化建设,完善制度设计,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4 精确控制管理过程

结果需要过程作保证,完美的过程要靠科学的制度和程序来规范。必须把改进机制流程作为精细化的重要一环,防止官兵做错误的事,指导官兵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要从日常业务工作入手,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教育、监督检查、教育培训等内控机制,改进工作流程,促进规范合理,实现复杂工作简单化、简单工作流程化、工作效果最优化的目标。要贯彻注重实效、持续改进的原则,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不断总结评估管理程序标准、制度机制的有效性,及时修正完善程序、标准和规则,逐步建立起目标具体化、行为规范化、工程程序化、责任明晰化的管理模式。当前,全省公安消防部队正在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完善内控机制,促进机关的规范化运行。

3 用好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推进消防部队的建设

公安消防部队推进精细化管理将是一个逐步探索完善的过程。要实现管理的精细、精准化,必须遵循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科学推进。

3.1 严格层级管理

工作秩序规范化才能保证部队建设正规化。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高度发达,信息传递快捷高效,部队决策机制、贯彻机制和执行机制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层级管理被打乱。最高的决策部署,可以直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直接传达到基层一线中队,造成很多复杂部署、多头部署和政出多门或朝令夕改。如果基层长期“疲于应付”,精细化管理是不可能推动和实现的。公安消防部队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必须坚决克服和纠正这类问题,严格按职责、层级、程序开展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有序局面。

3.2 激发基层官兵的积极性

精细化管理,不是把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管活。基层是公安消防部队的基础细胞,是维护“两个稳定”的关键元素,能不能实现和保证精细化,最终要落实到基层消防部队的生机、活力上。要通过明确、细化的奖惩机制,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形成精细、鲜明的工作导向,使广大官兵自觉按相关标准和要求养成精细化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涉及官兵成长进步的重大事项上,要公道正派、取信于基层官兵,要注重民主管理的作用,强化官兵参与管理的意识,让广大官兵参与管理决策、参与管理监督,做到问题及时发现,矛盾及时化解、隐患及时整改的良好局面。

3.3 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信息化的产物,信息化的最大好处就是缩小时空距离,节省人力物力。以公安消防部队“三远”工程建设为例,远程监控系统的建成,总队可以随时对各基层中队实施监控,是上级对下级督察机制的一大革新。近年来,公安消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将其有效运用在部队管理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在管理手段上,我们还习惯于用传统的管理办法,而不习惯于用现代信息通讯手段。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应用功能的开发,改善硬软件条件,整合社会资源,加大使用推广,将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更多更好地应用于部队正规化建设工作。

3.4 完善责任体系

管理不到位、不精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责任不明确、不到位的问题。要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细化每个岗位的职责、清楚自己承担的任务,切实掌握“应该干什么、到底怎么干、谁是负责人、责任如何究”等问题,着力构建上下关联、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责任网。要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科学配置部队正规化管理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责任与权利相一致的责任倒查机制。要根据消防部队勤务以营区外为主,部队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从时间、空间上延伸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责任链条,既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切实将营区内外、工作生活纳入全域、全程控制。

当前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充分认识和理解部队“精细化”管理内涵,努力形成与贯彻落实条令条例相结合、正规化建设相结合、消防部队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突出中心工作在精细化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官兵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最终确保部队建设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轨道,更好的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作用。

参考书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Ⅲ:操作方法与策略[M].新华出版社,2005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远程互动;远程控制;虚拟现实;多媒体

艺术设计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应用型学科,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融合,这一特点无疑给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自创建以来就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谋求有效合作模式。近年来,我院与盐城居乐乐室内设计、江苏风行等多家平面、室内装饰设计公司达成协议,在派遣设计教师驻点、企业专家进课堂、学生实习等传统互动模式下和企业与学院远程交流互动模式下展开实践教学,促使我院与设计企业的沟通、资源互享有了广度和深度。

在当今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不论是设计技能还是设计理念都不断推陈出新,这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极大的考验。由于学院管理机制与企业运行机制的限制,传统的互动交流模式往往会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不能在企业与课堂之间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用远程交互系统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是一种全新的企业与课堂互动模式,该系统可提供文本、音频、视频、影像、与电子互动,是运行在Internet、Intranet、局域网以及基于DirecPC的卫星网的信息交互平台。它被广泛地应用到企业、事业单位、军队等领域。该系统在高校教学系统中的应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该系统的支撑下可实现远程实时互动式教学与培训,实现异地实时授课,语音文字答疑,在虚拟现实的教室里,异地师生通过音视频实时交互。远程交互系统在支持当前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全部功能的同时,更突出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系统不受带宽、地域以及人数的限制。

用远程交互系统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与企业设计项目运作现场两个不同的领域之间,用远程交互系统建立的跨越时空的交流平台。这种新型的交流平台能够实现企业与课堂之间不同层次的互动需求。这种互动方式很好地规避了传统的校企合作的弊端,一方面维护了学校和企业的正常秩序,有效的节约互动成本、扩大了互动的深度的广度,另一方面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更加有效的促进地方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双向快速发展,也更加有助于高校与企业创造性人才和跨界人才的培养。

1 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实现企业与课堂的交互

远程控制技术是实现远程交互的重要手段。所谓远程控制,就是在网络上由一台电脑远距离去控制另一台电脑的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远程控制软件实现,将被控计算机的桌面环境显示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工作。

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学校或企业能够获取双方计算机的屏幕图像、窗口及进程列表,提取远端键盘事件,打开、 关闭、添加、删除目标计算机的文件或文件目录,控制目标计 算机鼠标移动,上传下载文件,关闭、重启系统等。

盐城居乐乐室内设计公司是盐城市区一家颇具实力的设计企业,该企业与我院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往来与合作。通过远程控制技术,我院师生能在课堂上通过本地计算机来观摩学习公司一线设计人员设计方案的最新进展。公司设计人员也能通过计算机将学生课堂上设计方案直接应用于实践。在远程控制技术下,师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企业的各种硬件设备,比如打印机、喷绘机、写真机、雕刻机等,企业也能方便的获取学校课堂上的软件资源(包括设计方案与人力资源)。

红蚂蚁装饰盐城公司是一家信价比较高的建筑装饰公司,在盐城地区的主要业务是室内设计,也是盐城地区室内装饰行业的领头羊,我院为该公司的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有着较大的贡献,该公司也成为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实践基地,我院与该公司的互动除了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实习,公司员工定期到学院座谈、培训之外,在《室内设计》、《装饰材料》等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远程控制系统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远程控制技术不仅维护了学校的教学与管理秩序,使艺术设计教学与企业设计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另外,该技术的实施使设计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为学校和企业减轻了负担。

2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企业与课堂的交互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远程交互系统中开发和应用的重点,该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最先应用于军事、物理等专业领域。在21世纪初期才作为一门应用性广泛的信息技术应用开来。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构成三维数字模型,产生逼真的虚拟环境,在视觉上给用户一种立体的虚拟环境,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所产生的三维模型不同,它不是一个静态的,而是一个互动的环境。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影像将人们置身在“太虚幻境”中,“身临其境”的感受物质生活外的虚拟时空。

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主要体现中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现场感。在通过三维数字影像营造的虚拟环境中,用户能产生真实存在的幻觉。第二,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物象的可操作程度。比如:用户用手点击或者抓取环境中的物象按钮时,环境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并执行相关的命令。第三,仿真性。 虚拟现实技术下生成的三维影像环境是计算机生成的仿真环境,它对参与者生成诸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给用户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彻底地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得远程交互技术变得更加丰满。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将企业设计项目现场真实的还原到课堂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企业项目的运作环境,模拟项目启动、项目沟通、项目调研、项目策划、项目创意以及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转变身份”,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参与到设计实践中去。 同样,企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高企业与课堂的可感知性,使其获得更真实的的互性体验。

在与我院展开交流互动的企业中,江苏凤凰盐城印刷有限公司是规模最庞大的,其生产车间占地超过3万平方米,拥有八台小森四色、五色胶印机,国产正反八色、四色轮转印刷机4台套,三条TSK胶装联动线,一条柯尔波斯精装生产线,以及其他各类生产设备100多台(套)。该公司是我院视觉传达设计的定点实习公司,面对如此规模庞大的企业,学生通过到生产车间短期观摩学习,很难学到实践操作的要领,如果学生要深入学习实践应用的各个环节的关键点,这对企业管理和学院课程制度会是极大的挑衅。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虚拟现实的车间环境中,一方面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模拟实践操作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媒体技术与企业技师开展实时互动答疑,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及时地回归课堂,对虚拟环境中的实践行为进行总结与反思,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实践体会得以融汇和升华。

3 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企业与课堂的交互

与远程控制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相比,多媒体技术已不再是一项高新技术了,在远程交互中早已普及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涵盖了音频、视频 、图像 、文字于一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成为远程教育的主要技术支撑。

当然,远程交互系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企业和学院师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互动需求。按照交互的时间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同步式交互和异步式交互。

同步式交互是实时的交互,可以通过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音、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方式实现。语音交互的优点十分明显,操作便捷,互动的双方随时可以发起互动请求,模拟面对面的交流。聊天室相当于语音会议系统,虽然信号仍然是单一的语音,但是它能支持多点互动交流,通过这种功能将不在同一区域的企业人和师生联系在一起就一个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视频会议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实时互动交流方式。它与语音会议系统相比,除了能听到与会者的声音之外,还能看到与会者的表情和其他肢体语言,比通过语音会议系统获取的信息更为生动、准确。聊天室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互动方式了,马上想到的有QQ群和微信群。这正互动方式的优点很多,它不仅可以实现同步式交互,也可以实现异步式交互。不仅可以传递文本、图像、音视频,也可以实现文件的共享和存储聊天的内容,以便参与者查找与回顾。

异步式交互是指交流双方不在同一时间参与互动,主要方式是电子邮件、微博、微信、QQ等。异步式交互是目前远程交互系统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普遍的方式。与同步式交互相比,它能让用户赢得更多思考的空间。

目前,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的远程交互已经成为我院师生与设计企业之间日常互动交流的常规手段。各企业与学院之间有固定的联络员,联络员负责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组织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参与设计实践的学生被指定给企业相关的技术负责人,通过QQ群、微信群就设计项目开展头脑风暴会议及日常工作的管理。

4 结语

微信小程序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强责任,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为主题,进一步压实责任、夯实基层基础、有效管控风险、突出治理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一批长期性、反复性、根源性、痼疾性安全隐患,努力实现“三个持续减少、一个坚决防止”(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较大以上事故持续减少,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

1.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和“三个必须”的要求,持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持续完善市、县、乡三级安全生产“网格化”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推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依法履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2.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按省安委会印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的“五个必须落实”40条刚性要求,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经费提取及使用制度。推进“两类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持证上岗,开展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术能力培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实施安全生产信用管理,推进“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机制,实施安全生产失信企业联合惩戒。

(二)强化落实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机制。

1.落实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按照《省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两客一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准指南》和《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关于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控的通知》的要求,督促指导辖区内交通运输企业制定安全风险辨识手册,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建立安全风险清单,严格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和重大安全风险报备制度。

2.落实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和挂牌督办。按照《省公路水路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隐患排查工作制度,明确隐患排查范围、方式、程序等要求,企业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开展全面自查,建立隐患清单,逐项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的治理要求,严格落实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

(三)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1.深入开展道路运输领域排查整治。一是加强道路客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车辆技术状况、安全带配备使用、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对不具备安全运行条件的客运班线坚决停班停运;全面排查长途客运班线,对安全隐患大、不能提供连续的长途客运班线,及时清退出市场。突出强化源头管理,督促客运站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加强车辆动态监控,从严查处超员超速、疲劳驾驶、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加大旅游包车标志牌信息化备案和营运情况的一致性审查,严肃查处超范围经营、使用虚假标志牌、长期在外地经营等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城市公交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车辆安全状况是否满足要求、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是否严格执行,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恐怖袭击、个人极端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公共交通运营安全。三是加强危险货物运输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危货运输企业和车辆准入情况,对不符合许可条件、长期异地经营的要坚决清退;排查危货车辆警示标识和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罐体和紧急切断装置是否检验合格、驾驶员和押运员是否具备从业条件等;要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对违规装载、违规停放、违规挂靠、超范围承运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危货运输市场秩序。

2.深入开展公路运行领域排查整治。一是加强公路通行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排查运营公路风险,及时维修养护破损路面和不完善的安防设施,完成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213公里,改造危桥4座,补齐公路安防设施“短板”。二是加强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路段和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长下坡等事故多发路段的日常巡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完善警示标识、分流限速等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3.深入开展公路施工领域排查整治。一是加强公路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施工难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关键部位要重点排查、从严整治。二是突出隧道桥梁施工、模板支撑作业、临时用电、高空和基坑作业等重点部位,强化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旁站和问题整改等的排查。三是严厉打击“三违”行为。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严厉打击施工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坚决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四是排查和评估汛期雨季施工作业现场、生活驻地设置等重点部位风险,防止汛期灾害。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运输行业“百日攻坚行动”的推进工作。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统一组织,强化工作保障,确保攻坚行动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行业媒体,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好的做法,曝光反面典型。要开展“强责任,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主题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班组、进车辆、进场站活动,加强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法规、知识和常识教育,努力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三)加强统筹协调。各单位要将“百日攻坚行动”与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与已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结合起来。要加强行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