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

一、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必然要求

(一)国家对于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要求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2007年4月,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了充分发挥我国部属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教高[2007]9号),要求各校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充分认识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方针,正确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统筹管理,结合自身的定位、特色和学科优势,科学合理地确定办学类型、层次和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开展业余形式的高中后和大学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

(二)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优势

研究型大学在向继续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强大的品牌感召力、雄厚的学科基础、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良好的校园氛围等优越条件,开展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培训、从低端培训向高端培训的战略转型。

研究型大学具有雄厚的科研和优良的师资,这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关键。如科技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我国高校科技论文、科研等都占有明显的优势。研究型大学具有一流的师资,这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基础。研究型大学学术大师云集,学者教授一堂。要充分发挥学术大师、创新团队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引领学科发展、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在基础科学和前沿高技术领域超前部署,为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储备。

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这是继续教育面对市场办学的关键。研究型大学的品牌大多是该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及其对现实社会强大的影响力长久累积的结果,是研究型大学承担社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良好的品牌一方面可以吸纳优秀的生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和知名企业开展强强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职业教育。

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这是开展继续教育的无形的引力。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投入,研究型大学大都具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置身其中,会油然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愉悦感。很多不能进入研究型大学进行全日制教育的学员会产生一种向往和期望,希望能在其中感受这种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而继续教育以其灵活的入学方式为渴望进人研究型大学学习的人提供了一条通途。

二、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分析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

哈佛大学1910年创办继续教育学院,每年大约有2万多名学员,至今已有超过400000人参加过该院学习,学费总收入超过3亿美金。目前,哈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每年开设600多门课程,涉及66个专业,项目包括学历教育、学分课程以及非学分课程,其中有六分之一的课程提供在线学习。除继续教育学院自身课程外,还有近百门哈佛大学其他学院的课程通过继续教育学院的网络平台向全世界网络用户开放。每年13000人的招生量,遍布一百多个国家的传播范围,体现了哈佛大学对其继续教育学院近百年的定位“让每一个层次的学习者都能领略哈佛的精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继续教育学院(UC Berkeley Extension)是伯克利从事继续教育的主力军,依托大学的教学、科研资源,同时整合了产业界的资源和专业队伍,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及终身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

(二)香港大学的继续教育

1956年香港大学正式成立了专业进修学院(HKSpace),已发展成为拥有900余名教职工、2000余名兼职教师、年收入9亿港元的亚洲地区继续教育领跑者。据该院统计,2008年有118000人次就读HKSpace,其中包括6 000名全日制大专学生,而港大计划内学生仅为12000人。目前HK Space学院每年财政收入是港大其余九个学院学费收入总和的两倍,也是港大下属学院中唯一能为学校盈利的学院。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致力于连同香港大学各院系及其他学府合作办学,拓展终身学习机会,以帮助个人及事业的发展。为了配合社会资源发展的需要,提供优质课程,培育人才,在提倡终身学习的香港,为迈向学习型社会以及市民追求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三)国内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85年,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全社会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项目。以“教育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多层次、多形式、高质量、高效益、精品化、国际化”的办学思想,依托清华大学优秀的教育资源、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关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为社会提供多层次、高质量、国际化的教育培训服务,促进社会整体知识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我国构建21世纪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始于1956年,坚持“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国际化”的继续教育办学基本方针,探索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全面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趋势特征

(一)开放性

首先体现在继续教育的招生环节上。继续教育主要面对市场办学,不像传统的学历教育,采用高考、成人高考、自主考试等多种考试进行录取。继续教育目前面临仍然属于找市场、买方市场的阶段,因为更多的是采用报名则直接录取的模式,对于定制教育,则按照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要求,直接为相关单位进行培训而忽略或者减少招生环节。其次开放式还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和学历教育向比较,教学的模式更加灵活,教学的内容更加实用,教学的环节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手段更加强调互动,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如拓展训练、参观实习,校内讲座、师生互动讨论、专题研究相结合的灵活 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继续教育的课堂尽可能多的和实践相融合,和社会相接近,体现出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二)信息化

研究型大学开展培训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如哈佛大学利商学院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科技手段开展的培训项目,它以学习者利用媒体、互动的CD―ROM学习软件自学为主,同时学员可以与教师进行交互。该项目的目的之一是要使更多的管理人士能够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目的之二则是进一步提高那些已经参加过面授培训的学员的知识运用能力,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以致用。又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教育学院除了开设传统的以面授为主要形式的继续教育课程和项目之外,还组建了一个虚拟的继续教育学院,即“伯克利继续教育在线”。在线教育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使学员能随时随地学学开设的课程或项目。“伯克利继续教育在线”整合了大学专业院系的课程,同时也将学院开发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在线教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三)国际化

中国研究型大学正在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冲刺,纷纷提出了“国际化”的定位。与此向适应,继续教育也必须走上国际化的轨道。在2007年10且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高校继续教育学会与美国大学继续教育学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美继续教育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深化中美继续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主题,旨在为中美两国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解决中美高校继续教育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契机,通过跨地区、跨文化、跨学科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双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

(四)多元化

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学员背景、师资来源、课程内容多诸多方面。首先是体现在学员背景上,面向市场或社会招收的学员拥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和年龄层次,学员的多元化背景一方面有利于继续教育学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层次的多元化也为教授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调动每个学员的积极性对课程学习带来了挑战。其次多元化还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包括从课程体系设计、教授聘请等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不仅要考虑社会或企业需求,而且要考虑教师的特点,因此继续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学历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强调统一、标准。另外在教师聘请上,除了充分利用自身学校的师资优势外,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或社会上认可名师名家,以他们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树立学员的信任度,培养继续教育的美誉度。再次多元化还体现在课程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上。继续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学历教育的单调的规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上,而是要根据培训的内容、学习的接受程度、企业或社会的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课程学习的时间。

四、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的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规划,确立继续教育在研究型大学定位

研究型大学必须更新观念,破除继续教育作为研究型大学可有可无或成为一种负担或“鸡肋”的思想,提高对发展继续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树立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重要任务的观念。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继续教育的地位,把继续教育作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破除大学围墙,冲出象牙塔,把科研成果向企业、社会进行推介,推动高校科研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研究型大学开展继续教育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高端培训转变;二是内部向外部转变,在充分调动学校内部资源的前提下,努力拓展外部市场,寻找内部优质资料向外部辐射的结合点和落脚点,实现继续教育的生根、发芽;三是从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转变,从最初的国内小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的办学定位,实现国内和国外继续教育两头开花的局面。

(二)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提升继续教育的品牌和美誉度

作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或培训必须珍惜自身的荣誉,维护好研究型大学经过若干年塑造的品牌。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要求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一是通过管理来保证继续教育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的品质要求;二是确保继续教育学院能充分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市场需求。

研究型大学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针对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同时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要规划管理,克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的误区,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必须加强管理,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管理模式上各有千秋,但是必须注重和自身本校的特点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市场运作,机制灵活,实现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型大学的传统的精英学历教育招生是事实上的“朝南坐”,竞争仅仅局限在层次类型差不多的高校之间进行。但是对于培训而言,市场相对不成熟,研究型大学开办培训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处在积极探索的阶段。从国内几所研究型大学探索的历程来看,在学校或学员层面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的同时,必须责权下放,充分调动各个办学实体或者项目组织面向市场的积极性,保证机制灵活,要实现自负盈亏,成本核算,实行项目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强化产值导向和效益导向,推动继续教育做大做强,赢得社会的认可,才能形成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市场的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培养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实践阅历的教授队伍,同时才能为企业量身定做教育培训,为企业内训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只有形成了市场机制的继续教育,相对而言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和灵活性,依靠专业院系的学术支持,将继续教育项目推向市场,同时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专业院系,从而共同开发推广满足市场需求的继续教育项目,同时也有利于研究型大学的专业学院适度开展有利于学科建设、增强与产业界联系、满足社会需求的培训。

(四)打造平台,加强研究,注重信息化在发展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为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基石,因为继续教育的对象大多为从业人员,工作压力大,为了工作的提升或者转换新的工作岗位进行充电,而又时间又相对紧张,如何利用不富裕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工作、家庭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为继续教育提供的机会,所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建立学习平台,加强互动手段,强化学习支持,克服网络教学存在的劣势,推动基于互联网与面授学习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斌.美国四所著名高校教育培训凋研报告.继续教育[J],2006(5).

[2]刁庆军,李建斌.深化中美继续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远程教育[J],2007(12).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使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需求日渐增长。在成人教育发展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找准定位,发挥本校专业优势,整合校外资源,协调服务好校内院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为本区域及外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当下,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全社会渐渐形成,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成人学历继续教育需求趋于减弱,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使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日渐增长。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进入转型时期,非学历继续教育正在走向继续教育大舞台的中央。作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非学历培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景象,各种培训铺天盖地竞相登场。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时期,社会上非学历培训已浸染了市场化的色彩。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中,走在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前列的高校应当占有自己的领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职能之一,其服务方式主要有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知识创新。具体实施渠道可以是教育服务和科技服务等。高校继续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渠道主要是教育服务。

一、分析条件,恰当定位,找准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发展的着力点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其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需求又是多样的,有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知识拓展培训、娱乐健身培训、生活艺能培训等。不同的高校,由于所在地区特点不同,学校本身条件与特色不同,其继续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也多有不同。学校应根据地区特点、社会需求、本校条件来定位,选取适合的继续教育工作方向,确定自己的工作思路,形成本校特有的继续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如南京晓庄学院是以教师教育见长的高校,面对近年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加快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的形势,高校最有条件做的就是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专业提升提供培训服务。因此,我们确定把做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培训作为继续教育转型时期开拓工作的着力点。明确“学历教育要着眼本省农村,教师培训要服务南京兼顾省外”的发展思路,树立“优质服务,打造品牌”的办学信念,在保持成人学历教育规模(2010年在籍生近9000人)的同时,着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

二、关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创新和特色为本地做好继续教育服务

为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肩负的社会责任。地方高校尤其应当为学校所在区域的发展做好服务,以其在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满足当地的社会发展需要。

如南京晓庄学院继续教育十分重视为南京的教师队伍建设服务,组织精干力量,积极承担本省、本市各类教师、校长培训任务,不断创新,认真完成各个培训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精心安排培训课程,遴选理论水平高、对基础教育现状熟悉的高校专家,聘请中小学教学一线的名优教师走上培训讲台,采用集中讲课、案例研究、交流互动等形式进行教学。在理论课程之外,我们强化实践指导,安排学员到中小学名校,由名师指导,跟班听课、研课并上实践课,情境模拟、现场剖析,再辅以研讨沙龙、集体交流、远程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教学,努力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设计“教学做合一”的教师培训,让学员“在做上学”,形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特色。

在培训中,我们追求两个“为先”,即培训服务为先和培训效果为先,主动服务学员,创新培训方法,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办班水平,受到一线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欢迎。

三、扩大服务半径,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地区培训项目,为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而献力

在做好本地继续教育服务的同时,高校也应努力扩大服务半径,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开辟项目,到继续教育的空白区域去发展事业。这既可为缩小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而出力,也可避开本地激烈的市场竞争,另辟蹊径,创新发展。而且既能为社会进步作更多贡献,又能提升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提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如学校继续教育实行了“种好‘责任田’,扩张‘自留地’,开发中西部,联合发达省”的工作策略。其中“责任田”就是本省、本市教育行政部门交给的本地教师、校长培训任务;“自留地”就是高校自主开发的培训项目;我们在完成好本省、本市师训、干训任务的前提下,努力自主开发新的教师培训项目,借助拥有的教育资源,向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进军,为那里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服务。同时,与北京、上海、浙江等教育发达省市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办班,互动互助,互利互惠。

到目前,我们自主开发的外地培训已涉及八个省市自治区,融入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得到外地同行的认可。这些项目的实施明显地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锻炼了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队伍,促进了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互动。而其过程中生成的许多新教育资源又反哺于高校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转贴于

四、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用好区域优势,增强继续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要多种教育资源的支撑。教育资源既包括学校本身的师资、设施、场地等,也包括高校所在地区的各种可用于教育服务的社会资源。不同的高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各有特点。高校应善于将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用好用足,并视需要对它们进行恰当的改造与整合,让它们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效用。

南京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文化场馆等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可分为下列三种:人力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的组成主要是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教研人员和一线中小学名师、名校长以及企业优秀管理者等方面人才。他们合成了一个理论功底深厚的、具有不同学术风格和研究专长的、有丰富的管理和教学经验的团队,形成我们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库。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教学需要请他们讲学。

环境资源的组成主要是各具特色的中小学、幼儿园、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以及陶行知纪念馆等一些场馆组成。它们作为学校的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为参训者实践考察、跟岗研修等活动提供教学现场。我们借助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力量,与之合作联手承办外地教师培训。在合作培训中,学校发挥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的优势,区进修学校发挥实践指导性强的优势,在和谐的整合之下,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目前已有四十多所优秀学校、幼儿园和四个场馆被作为学校教师培训实践基地。

信息资源是指在培训办班期间,在本市举行的大型教研活动、教育研讨会、教学展示会等活动。我们适时组织学员参加这些活动,使学员从中获取多种有用信息。

五、做好校内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各院系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利用本校资源开展继续教育,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主要依靠力量是校内的各个专业院系。在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应当主动为校内院系服务,为他们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让他们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校的专业院系的教师长于本专业的研究与教学,但对校外社会上继续教育市场往往不甚了解,在培训项目的开发与承揽、培训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方面缺少经验。这需要继续教育学院主动服务,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帮助,牵线搭桥,协助开发,将院系的专业优势与市场的培训需求恰当对接,为他们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继续教育学院还应协助院系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让院系能集中精力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搞好继续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除了帮助师范院系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学院也努力为非师范院系开展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学校与学校驻区合作成立了建邺社区发展学院,为建邺区的社区干部开展素质提升培训,与建邺区社区干部共同进行社区工作课题研究。同时,协助经济管理学院安排社工专业、文秘专业的学生到街道、社区当社工,为大学生调研社会,服务社区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才干。继续教育学院还协助安排学校社会学专任教师去街道挂职,让其接触社区工作实际,指导社区工作研究,促进其专业教学及科研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这些工作的开展,使高校在为地方发展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地方为高校提供的大学生实践教学资源,出现了高校与地方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艳辉,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lO,(2):1—3.

[2]张怡,叶启明,论广州地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09,(20):182—183.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第3篇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某些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

1.巩固、拓宽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研究调查、实事求是和系统分析的工作方法,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的学风。

3.进一步训练学生在其专业方面的基本技能,包括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计算制表、查阅文献、综合写作等能力。

4.对于工科学生,要特别注重运算、绘图、上机编程及操作、实验以及数据采集等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定原则

由指导教师自拟有关专业方面的题目或方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或认识,选定题目;学生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与指导教师协商另行确定选题。各函授站的选题应报沈航继续教育学院审批备案。

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局限在其专业范畴内,突出专业特点,并紧密联系生产和工作实际,应体现以下几点:

①理论前沿性;

②学术性;

③应用性;

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⑤题目的大小要适当,且不得与往年雷同。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结构及内容要求

(一)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核心观点,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不含副标题)。

(二)摘要

摘要主要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500字左右,外文摘要(专科不作要求)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

(三)关键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 1 页 共 4页

关键词是表述毕业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3-5个。

(四)目录

目录由毕业论文各部分的标题组成,标题不要超过25个字。目录按论文顺序排列编写,标明页码,分别以一、(一)1.(1)等数字依次标出,标题层次应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和页码一致。

(五)前言

前言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阐述写作背景,导出正文。

(六)正文

正文是对论文内容的详细表述。字数要求,专科5000~6000字,本科8000~9000字。

(七)结束语

结束语是对全文观点的简要总结,以及对尚待探讨问题的说明。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论文中要注重引用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排列,附于文末。参考文献至少要在5篇以上。

(九)注释

注释对论文中引用的原文需注明出处。

(十)致谢

用于表述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对其指导教师及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的感谢。

(十一)附录

对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以附录形式列出,如:调查问卷、公式推演、程序代码清单、原始数据、附表等。

四、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一)纸张

毕业论文采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印制。

(二)封面要求

本院学生的论文封面和内封按学校统一格式打印。(教学站点自定)

(三)正文要求

1.字体要求:一级标题用三号字、二级标题用小三号字、正文用四号字,字体为宋体。页面设置:毕业论文要求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上3cm,下2.5cm,左2.5cm,右2.5cm,页眉2cm,页脚1.7cm,行距:最小值22磅,左侧装订,装订0.5cm。论文应在居中位置加插页码。

2.插表、图或公式。

①表格为开放型,不加左、右边线。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表序一般按部分编排,如第一部分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宋体,五号,加粗,居中。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②图。图题若采用中英文对照时,其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体、五号,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图号按部分编排,如第三部分第一个插图的序号为“图3-1”。如图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

③公式。原则上另起一行,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文中的所有公式要求全部采用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文中的重要公式要求进行编号。全文编号从(1)开始顺序进行,编号右对齐。

论文中的一个插图、表或公式应尽量放在一页中,原则上不能分体跨页显示。若有从其他文献中摘录的图或表,需标明资料来源,资料来源等字样放在图或表的最下方。

3.参考文献。汉字为宋体、小四,英文为Times New Roman体、小四。文献从[1]开始编号,编号之后空一格;悬挂缩进8mm。

书籍的格式包括: 作者,书名[M] .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论文的格式包括: 作者,文章题目[J] .期刊名称,出版年月(期号)。

(四)装订顺序

1.论文。封面、内封、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外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五)其他

1.全文中不允许出现全角数字或字母。

2.文中尽量不使用第一人称。

3.论文要求打印并装订成册(本院学生装订地点:沈航印刷厂)。

五、毕业设计的组织与领导

沈航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各函授站毕业设计的总体安排与组织,其中包括布置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审定选题、阶段检查、审批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评定成绩等工作。函授站(教学点)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中包括制定实施计划、聘请指导教师、提供题目、提供参考文献、提供场地和实验环境、组织毕业设计答辩和评定成绩等。

(一)、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

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业务方面的指导。指导教师主要对毕业设计中的重要原则问题负责把关;至于毕设细节,应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负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的评阅成绩应合理,原则上优秀率不能超过自己指导学生数量的三分之一。

1.帮助学生了解题目的全面要求,明确题目的内容和重点,制定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及阶段计划。

2.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要认真审查,指正原则性错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独立钻研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3.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指导和答疑(指导次数不少于六次),并认真组织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4.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全面审查,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根据学生的毕设质量及平时工作表现,认真负责的作出全面评语。

(二)、对评阅教师的要求

1.评阅教师由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定;

2.评阅论文工作是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评阅教师应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恰当、准确评议论文;

4.给出论文评阅成绩,成绩原则上优秀率不能超过评阅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

(三)、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毕业设计工作,要有大胆创新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全面达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争取优异成绩。

2.毕业设计工作应按计划进行,保证按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情况。在处理重大原则性问题时,应主动、及时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

3.要尊敬指导教师,虚心请教,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4.毕业设计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用正式论文纸打印。

六、毕业设计答辩与评分

1.本科毕业生须全部参加答辩,各教学站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参加答辩的专科毕业生人数,一般不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2.学生的毕业论文应在答辩前一周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认真负责的作出全面评语后,随同毕业论文一起及时交答辩委员会。

3.答辩时,学生首先对自己的毕设工作进行简述,时间在15分钟之内,然后由答辩委员会提问,学生进行答辩。简述与答辩的总时间不超过30分钟。

4.答辩时的提问内容及要求:提问包括学生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以及与学生毕设相关的基本知识等问题,提问应简要明确,学生有未听清楚的问题,可以要求重述一遍。

5.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6.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议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总和组成,各项权重为2:2:6。毕业设计最终成绩全班优秀率不超过20%,及格率与不及格率合计不低于10%。

7.成绩评定标准见“教师管理手册”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

8.对于论文不符合要求、投入严重不足、有严重抄袭和违反纪律等行为的学生,可以安排其补答辩,相关费用由学生本人承担。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

我国自1979年正式引入继续教育概念,30余年来我国的继续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尚处于不断完善阶段。从函授时代的脱产、夜大、函授形式的成人教育、80年代的自学考试到90年代末网络教育,不仅包括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也涵盖高中起点升高职(高专),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与发展壮大,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也不例外。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为满足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不断朝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方向努力。不过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以及知识体系模糊不清、学校特色不突出、教学方式僵化等。如何优化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突出自己的特色和方向,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一、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实证分析

1.调研情况概况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开展,随机选取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专升本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就业因素、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程建议等方面。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99份,其中男生58名,占总人数的29%;女生141名,占71%;生源地是上海的180名,约占90%。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2.调查结果总结

关于学习者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在目前就业单位调查中,有37.2%的同学就业于民营企业;28.6%的同学在外资企业;20.6%的同学在国有企业;8.5%的同学在事业单位;2%的同学在国家行政机关。问及工作行政的问题,30.2%的同学选择行政类;7.5%的同学选择“人事类”;4%的同学选择“咨询类”;1%的同学选择“文职类”;55%选择“其他”。

关于学习者对大学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发现:约44%的同学表示满意;5%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49%的同学表示一般;但仍有2.5%表示不满意。问及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原因,29.1%的同学选择“缺乏与实践的联系”;13.6%的同学选择“内容太宽泛,缺乏针对性”;10.1%的同学选择“课程安排太分散,影响实习时间”;9.6%的同学选择“理论性太强”。对于“您在大学中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您现在的工作要求”的问题,52%的同学表示一般;31%的同学表示适应;3%的同学表示非常适应;6.6%的同学表示不太适应;但仍有5%的同学表示很不适应;5%的同学表示很不适应。关于实践课程评价的调查,18%的同学选择“实践形式单一”;16.6%的同学选择“实践基地太少”;12.6%选择“实践经历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比较低”;6.5%选择“实践时间太短”。

关于学习者对教学方式灵活性及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满意度调查,按评分规则分值越高越满意,78名学生选择“3”,占39%;44名选择“4”,占22%;22名学生选择“5”,占11%。但仍有6名学生选择“1”,占3%;47名学生选择“2”,占23.6%。

在“希望老师如何改变”的问题中,部分学生表示了“希望老师能够加强实践课程”或者“增加学生主动性”、“与实际相结合”等愿望。个别同学表示“希望老师能够开拓学生眼界”等愿望。这表明老师在教授该专业课程时过多强调理论,缺乏实践课程。在教学方式方面,学生建议采用因材施教、案例教学及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这样可增加课堂互动性。

二、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情况的调研以及与其他高校的比较,不难发现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教学体系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与其他高校情况相同,同济大学行政管理(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也存在重专业知识掌握轻人文素养培养、重定性类课程轻定量分析类课程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体系以外,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公共伦理教育。而且,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政治学、管理学类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相当大,经济类、统计分析类等定量化课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仅限于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社会学原理与社会调查和统计等几门定量类课程。这极大限制了学生对社会公共问题进行正确有效的定量化分析,不利于继续教育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应用所学知识。

2.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虽然近年来学校在教学方面越来越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来改进课程教学,但这些尝试仍处于探索阶段,是否真的有效提高知识掌握度还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且这些方法往往只是在某些课程或者某门课程的某些内容教学中得以运用,整个教学体系还是以知识传授型为主来构建的,课堂讲授仍占据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

其次,教学方式未考虑到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与本科学生相比,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往往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更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简单注入式教学法已不适用于他们,亟需增加课堂参与度,进行师生互动、双向沟通。

3.教师资源有待开发

继续教育的正常开展需要获得学校在师资方面的支持,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存在着教师特长不能较好发挥及资源联动机制缺乏的问题。首先,学校不能很好按照教师的研究方向及专长来合理安排其担任的课程,这样不仅需要教师再投入大量时间准备,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教师资源整合不佳,与全脱产教育、MBA、MPA等项目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政管理继续教育的发展。

4.专业特色有待突出

虽然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具有独特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氛围,但是特色不鲜明、个性不够突出。课程体系单一化和趋同化,未突出本校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优势,导致行政管理学生知识结构同质化。同时,当今行政管理专业尚没有摆脱政治学对它根深蒂固的影响,整个课程体系依然由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等作为主干学科来进行架构,未能体现出世界各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再造政府流程、推行电子政府建设的发展趋势。并且在我国政治制度日益完善、行政活动日益高效的趋势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

三、对策及建议

虽然行政管理专业(继续教育)设置时间不长,但它一直以改革进取状态不断发展。作为工科背景的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如能针对社会需求,突出培养城市发展人才的优势,依托上海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和同济大学城市建筑、规划的优势资源,在公共管理领域走城市管理和发展的特色道路,将能大大提升品牌影响力。结合前文分析,建议在五个方面进行调整。

1.调整培养目标,借鉴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调整培养目标定位,把能力培养明确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写入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之中。在修订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将培养目标调整为: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公共管理、城市管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行政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能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解决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类城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涉外单位从事现代化行政管理工作。同时,培养目标也需要定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严进严出”的制度,有创造潜力的人员才允许参加继续教育,否则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人才质量。

2.调整课程体系,推出精品课程

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是模块式教学的重要内容,指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科目安排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应以理论性、方法性、领域性为三个基本模块,突出城市管理,强调工具及应用性,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了行政伦理学、应用心理学、公共管理案例和分析、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等必修课程,将社会调查和写作从选修课转为必修课程。同时增设了中外管理思想比较、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教育发展与管理、社会保障导论、中国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等选修课程。同时,应积极改变行政管理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重原理轻技能的现状,建议大量增加增加公共政策和方法类课程以及作为学科新基础或反映学科前沿和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同时打造精品课程。

3.更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

我系拟加强改革教学方式,重视夜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技能训练。行政管理专业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要求更新教学方式。要积极尝试以下教学方法:一是讨论式教学法,即教师提出讨论题目或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指定相关参考书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二是专题式教学法,即老师将本课程中最基础、最核心或最受关注的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突出重点,讲透内容。三是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典型案例,或要求学生就某一知识点写出相应的案例。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管理学科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法,辅之以理论讲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实习等。我系也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中的案例教学,或是请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现实的或虚拟的案例,学习和积累实际的城市管理经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坚持综合性与典型性有机结合的原则,综合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复杂程度,在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辩证思考能力;典型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规范化和针对性程度,在于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技能和定义问题性质的基本能力。

4.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师资培训

第一,对内做好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系里教师在城市特色系列即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城市公共管理和城市社区管理三个模块中找到各自的学术发展方向,尤其是推动青年教师迅速成才。每位教师可以在不同模块内就城市公共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力求就相关城市问题研究领域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对外引入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制,吸引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到同济任教、授课、培训。第三,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培训、进修、学术会议。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以人为本;教学;改革

以学员为本是以人为本在继续教育层面的细化和概括,按照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和需求,注重人的成长和进步的基本理念,以学员为本倡导的是在继续教育的层面上,关注学员的心理和需求,分析他们的动机和目标,从学员出发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帮助他们实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1课程前的准备

现如今的继续教学,很多都是不做准备就上手的,这就导致在日后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秩序混乱,管理松散,学员不知所谓,整个过程毫无特色和帮助。所以,继续教育改革首先要从教学前的准备开始,包括两个方面:制度设置和学员分析。首先,无论是公立组织的继续教育还是私立组织的继续教育,在招生之前必须进行制度设定,包括班级设置、科目设置、师资准备、管理办法等等。在制度设置的时候,要从学员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到怎样才能设置一个既不松散,又能有效帮助他们进步的规定。比如,在班级规模上采用小班制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和学员个性发展。再如,在课程设置和目标确定上,组织应该将学员关注的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取作为第一准则,考察社会需求和优秀经验确定课程标准,将真正有实力、有经验的教师纳入教学体系等。再者,课程开始之前要对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心理需求、动机进行分析,以便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就动机来看,成人进行继续教育的动机一般都是出于行业和内部竞争等压力,试图通过继续教育应对工作需求和社会需求。但是,具体到学员个体身上,这种笼统的动机并不能给予教学的开展以任何作用,所以招生时对学员进行问卷等考察对以后的工作有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考虑到现如今对不同学历的人给予的不同的待遇,很多人都是为了升职等现实利益去进行继续教育,这种情况造成了学员学习的被动性,而且,由于兼顾家庭、工作和学习,造成他们对继续教育疲于应付,并不注重实际的学习效果等等。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因素,为以后的教学设置独特的方法和形式,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

2课程中的实施

课程实施中比较重要的是课程内容和课堂过程,这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关键所在。如今一些继续教育的教学中,内容僵化、课堂死板,学员通常到课程结束了也不知道有何收获,因此从学员出发进行教学改革相当重要。课程内容是一切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由于社会和个人等很多因素,如今的继续教育在课程内容上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指导理念。但是就学员而言,他们更想获得的是某一种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技术而不是茫然的理论接受,尤其在某些技术培训学校,学员的目的就是提升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机器等工具并不能接触到的培训毫无意义。所以,在继续教育教学的改革中,从学员需求出发,设置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内容至关重要,将课程理论的部分进行删改,更多地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心、积极性等,更有助于将继续教育扩大,增强社会影响力。课堂也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点环节,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减少理论讲授以外,课堂中的气氛、上课形式等也是需要关注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形式带来的只是死气沉沉的低效率课堂,关注学生情绪变化,适时调整课堂进程,采用多种上课方式才是改革之路。比如在技术培训的教育机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样的方式如网络、多媒体等更直观地展示新技术、新科技等,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3课程后的评价

课后评价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存继续教育制度的课后评价存在严重问题,单纯依靠论文或笔试的完成度决定学员是否合格和毕业的标准不能真正培养出有能力的学员。在继续教育中,无论是学员还是教育组织,都要从对学员负责的态度出发,对组织而言,要求教师等评价人员对学员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从多种角度进行评价,除了一般的笔试或论文,还应该将一些实际操作或社会调查的活动等纳入评价体系;对学员个人而言,从自我需要出发去完成该完成的任务是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正确心理,应付了事只会让此类的活动变成形式。总之,改变单一的评价方法也是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部分,有了全面的评价才能激励学员个性解放和发展,并对那些认真努力、一心上进的学员以鼓励,长此以往,学员们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认同感,由此培养的学员会更适应社会发展,不至于出现知识无法适用社会的情况。

作者:张晓宇 单位:开封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兵.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浅议[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0,(3):23-24.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第6篇

一、报名条件

1.取得本专业自考本科培养计划合格课程10门及以上(含至少1门统考课程)的考生。

2.考生可登陆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服务平台zk.ahzsks.cn可查询本人成绩单。少数2003年以前通过考试课程的考生因平台成绩无法查到,报名时请递交通过考试合格证扫面件或照片,原件备查。

二、报名及相关安排时间

1.报名时间:2019年11月25日—12月5日

2.选题及导师见面会时间:12月6日(具体时间、地点见QQ群通知)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间:2020年4月11日。

三、报名方式

为方便考生,此次报名采用网络报名形式,所有申请毕业论文(设计)的考生请加QQ群:825865845。报名材料统一发至770680203@qq.com邮箱,报名材料接收会有邮件回复。

四、需递交的材料

1.报名申请表,考生在安徽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自学考试”下的“自考考务”中下载“安徽工程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申请表”并按要求填写,表格下载网址cj.ahpu.edu.cn/3152/list.htm。

2.电子版准考证、身份证和课程成绩单,(考生准考证、身份证、成绩单,可以照片、截图或扫描件形式)。

3.所有材料以压缩文件形式发送,以姓名+专业作为文件名保存。

五、收费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200元;综合实践:150元;合计:350元。(依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教计【2006】15号文件)。本次报名实行网上缴费,具体事宜见群通知。

六、联系方式

自考部咨询联系电话:0553-2871060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交通行业;规范管理;远程教育;人才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64-02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交通分院成立于2001年9月,十余年来交通分院稳步发展,教学中心遍布全国各地,总结十余年的办学经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远程教育应该切实为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只有在服务中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远程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行业特色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交通分院的前身是交通部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它在各地有40多个交通分校,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系统教育网点。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学中心就建在了原电视中专分校基础之上。目前,在全国内陆省份中,只有吉林省和天津市没有建立我们的教学中心。我们与原来的各交通分校合作办学近20年之久,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团结协作,与分校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现在开展远程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院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立通、服务交通是我们长期的工作重点。几十年来与交通系统的渊源使我院逐步积累起面向交通的完备的专业优势,现在又赶上交通大发展的时代,交通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现有教育资源很难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开展远程教育创造了有利的契机。在创办之初到基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我们在开办的专业上下功夫,确定了交通行业急缺人才的两个专业,即交通运输管理和公路工程与管理。2002年这两个专业“高起专”和“专升本”层次就招收了6 284人,满足了交通行业对这两个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随后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增加新的专业,并增加了“高起本”层次的招生。为了满通行业发展需要,我院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先后增加了财务会计、物流管理、汽车运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交通分院与交通系统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建立了一个覆盖交通的专业化学习体系。

注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服务三支队伍的建设是办学的关键。十余年来我院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从人员选聘、职责分工、业绩考核等方面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障。交通分院配备了近35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学院的教学、教务和考务和技术支持服务。其中专职教师15名,根据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下发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进度,认真组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等。除此之外,我院还聘请了3位专家专门负责研究有关教学事宜,不断进行课程改造。有些专业课程还聘请校外教师来授课,进行现场录像,然后制作成光盘发至各教学中心,供学生随时观看。近几年,根据招生专业的不同随时补充新生力量,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中青年教师钻研业务,开展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和辅导模式。管理人员队伍不断加强,招生、学籍管理、教务和考务均有专人负责,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规范管理,强化服务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交通分院在管理上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函授站、教学中心管理手册》执行。规范管理具体体现在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和毕业等各个环节。

招生环节,严格按照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为我们审定的招生简章进行招生,严格审查新生的入学资格。我院招收的高中起点专科学生必须具有高中毕业证书、中专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证书,专科起点本科生要求必须获得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必须参加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自主命题的考试且成绩合格,在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择优录取。

学籍管理环节,我们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执行。对于学生转专业、休学和退学,均要求按规定填写相应的表格,逐层审批;对于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如修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等,要求学生提供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身份证复印件,并逐级报备审批方能进行修改。

教学管理严格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函授站、教学中心管理手册》中网络教学规程执行,着重落实在毕业设计和考试上。按照北京交通大学的规定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通过电话、电子邮箱、QQ、面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检查指导,同时根据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要求,适时安排学生返校接受指导。每年组织毕业答辩,由北京交通大学下派教师和我院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严格把关。在考试试卷的命题、印刷和分封过程中严格保密,考前各项工作充分准备。考试中,严肃考场纪律,实行巡考和监考相结合的制度,杜绝各种违纪现象。

毕业工作的核心任务是监控和审核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质量标准。首先要审核学生课程考试成绩是否合格,毕业设计(或论文)及答辩的成绩是否通过后才能打印学籍表;核对学生的电子注册信息和毕业生登记表;制作和颁发毕业证、学生档案以及电子注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交通分院本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办学宗旨,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强化服务。首先,服务与管理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助于促进高质量的服务,但只有把服务工作搞好,才能树立起教学服务部门的形象和信誉,管理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其次,服务对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是由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决定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从传统教育的习惯中转变过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但这一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学部门提供耐心的服务,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转变。做好服务工作,会对管理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院自成立以来,一向视质量为现代远程教育的生命,并且清醒地认识到,质量是依靠一系列的管理实现的。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重点是强化服务意识。把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服务以及与校外学习中心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体现在教学过程管理中,通过管理保证服务质量。

沟通交流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远程教育造成师生在空间上的分离,学员平时分散在校外各个地方,教学文件、教学安排的下达比较困难,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不如全日制模式下与学员的交流直接、深入。为了加强交流,我院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配备了责任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专职管理人员,与学生联系采用网上通知、群发短信、QQ及QQ群、电话、电子邮箱、网上交流等方式,保证了与学员的联系与沟通的效果,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我院根据教学任务确定课程辅导,学员平时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上交流等形式随时与专职教师交流。如果电话和邮件表述不清楚的,学员还可与教师约定时间单独辅导。沟通还表现在与主办校的交流上,针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心与主办校相应的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利用电话、信函、QQ等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参加主办校每年召开的各种会议,同时我院每年也要组织招生会和年会,加强与教学中心的沟通与交流。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狠抓教学质量,稳定招生规模,逐步探索和总结远程教育的规律和经验,推进远程教育健康发展,努力办出行业特色,为交通行业和地区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正明.“网上江大”的教学管理与服务[C].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创新与实践,2005:150-154.

[2]刘增辉.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学习中心为行业和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国远程教育,2011(18):54-55.

[3]吕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郑州学习中心以质量取胜[J].中国远程教育,2010(4):60-61.

继续教育学院论文范文第8篇

一、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与普通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二者既有相互融通的一面,又有诸多差异性。一方面,由于同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两者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另一方面,由于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学习者需求、教学形式等各不相同,两者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又存在诸多差异。厘清二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对于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一致性的角度看,两者具有相同的专业属性,所以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普通高等教育汉语言专业在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模块的设置,以及专心核心能力的培养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而更应当注意的是两者的差别,即高等继续教育属于职后教育,这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职前教育是不同的。换句话说,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模式选择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应当从职后教育的成人实际需求出发,体现成人特色。相比之下,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教育对象不同。相比普通高等教育,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一般为在职人员,来自不同行业,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参加该专业学习属于职后教育。而普通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来自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他们还没有参加工作(随着高考取消年龄限制,也有少量在职人员参加普通高考取得学籍的),属于职前教育。

其次,教学形式不同。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多以函授、网络教育等在职学习形式为主,很少有全日制学习的。其主要学习形式是平时自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辅之以短暂的面授和考试。这样,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质量主要取决于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而普通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采取全日制教学,教学规范有序,学习效果有保障。同时,学校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可保证教学质量。再次,学习需求不同。据了解,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主要目的,除了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学习、为职业生涯充电之外,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往往是学习的直接动因。也有少数学员是为调整工作而参加该专业的学习。而普通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他们选择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同时为就业、深造做好准备。二者虽然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但学习动机、个性化需求有一定差别。

第四,学习基础不同。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一般是在职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专升本学员,他们在专科学习期间(或跨专业报考复习中)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或接触到该专业的主要知识内容,对于参加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普通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从高中直接进入专业学习,专业基础应当不及前者。当然,普通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具有全日制脱产学习等后发优势。

基于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上述特点,在实施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时,既要考虑到专业属性,又要兼顾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决不能照抄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有成果。我们认为,这些特点应当成为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依据。

二、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时称成人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办学以来,一度蓬勃发展。众所周知,由于,一大批青年学子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造成人才青黄不接。国家在恢复高考制度之后,为应对人才匮乏问题,及时恢复了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不仅有函授、全日制脱产等学习形式,后来又逐渐发展起了电大远程教育,以及再后来的网络教育。这些教育形式圆了一批学习者的“大学梦”,也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本专科专门人才。

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很低,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二的选择。当时的学习形式主要有脱产、函授两种,分为专科、本科两个层次。本科须专科毕业生方有资格报考,就是通常所说的专升本。本科层次多采取函授学习形式,平时边工作边自学,寒暑假集中一段时间面授、考试,这种办学形式一直延续至今。据笔者调查得知,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当前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延续了当年成人专升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更新优化教学内容,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高等继续教育专业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案缺失,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专业也不例外。即使有,也只是对普通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简单照搬或模仿,方案归方案、教学归教学,方案流于形式,没有对人才培养发挥指导作用。

二是教育理念落后,质量意识淡薄。在不少继续教育管理者和任课教师看来,继续教育属于一种职后教育,学员能学多少是多少,加之国家对成人教育质量管理不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严格,缺乏严格的评估监督。因此,高等继续教育从业者往往对教学质量不甚关心。更有甚者,为吸引生源,追求办学效益,有些高等继续教育机构学习纪律不严,考风考纪松弛。有些教师,为迎合学员,任意降低考试要求,降低评分标准,或通过出复习提纲变相漏题,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是课程教学内容僵化,成人特色不明显。目前,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很少有自己的专门教材,主要选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由于我国教材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新思想、新成果、新语言现象、新的语用方法不能及时编入教材。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职后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员对于汉语言文学知识一般并不缺乏,他们需要的是知识的深化、更新,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而我们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多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知识教学,很难引起学员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四是教学方法、手段陈旧,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目前,由于合并、转制,成人高校数量锐减,代之而起的是普通高校设立的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各类继续教育管理任务;而教学则由普通高校相关学院(系)承担。就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其教学一般由文学院(或中文系)教师承担,任课教师往往临时受聘,由继续教育学院支付讲课费,一次一结,教师难免有雇佣思想,教学上精力投入有限,“一支粉笔一本书”、满堂灌等课堂情景时有出现,或者把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案、PPT稍做调整应付教学,与学习者的需求相差甚远。人才培养缺乏整体设计、教育理念落后、质量意识淡薄、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直接制约了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导致学习者满意度低,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与社会需求脱节,这种状况亟须扭转。

三、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正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提高教学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创新专业建设理念为切入点,以“金课”建设和核心能力锻造为着力点,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全面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整体提升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水平。

一是创新专业建设理念,突出学习者主体地位。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应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从过去讲讲课、考考试、打个成绩、发张文凭的固有思维中解放出来。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习者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给学习者提供发展价值,让学习者的潜能得到最大释放。要了解学习者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从学习者的“学”出发,重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发展,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成才成长。要创新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从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去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和创新型特质。要克服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科学制定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把应用性、创新性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质,体现时代性、国际化等发展趋势,着力培养学习者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立德树人,促进学习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聚焦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专业核心课程”推进知识深化、能力提升,以“大类基础课程”拓展专业素养,以“个性选择课程”满足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从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出发,统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毕业论文,以及人才培养所需的社会实践活动,为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专业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三是打造“金课”,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课程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能力的生长素和营养剂。有国外学者说得更为直接,专业是课程的集合。因此,课程质量决定专业建设水平,进而决定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金课”建设,可谓抓住了教学质量的“牛鼻子”。笔者认为,所谓“金课”,就是教学内容反映了课程所属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学方法融入了现代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受到学生认可、称赞的课程。它不仅是“高质量课程”的代名词,更是一种课程教学质量文化。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以打造“金课”为引擎,激励教师树立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创新意识、课程品牌意识,针对学员的实际,注重专题讲座和专题研讨,淡化课程内容的系统性,紧扣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对课程内容“吐故纳新”。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慕课、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和课程资源,激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