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进社区总结

进社区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进社区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进社区总结范文第1篇

区长公开电话进社区服务日活动总结

在6月21日市长公开电话成立十周年之际,按照《市长公开电话进社区工作暂行办法》,区长公开电话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进社区服务日活动,活动重点为弱势群体(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提供服务。为保证活动的顺利扎实的开展,区长公开电话召开预备会议,要求各网络单位报活动方式,认真组织落实。

此次进社区活动以“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在全区54个社区同时开展,各社区都设立了咨询台,并悬挂了条幅,并摆放了咨询台标志。截止到活动结束,共受理投诉58件,现场发放便民手册137份。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区卫生局在民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会场,以曙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分会场,开展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验活动,当天共为30位老人进行免费体验。在曙光社区分会场,医务人员免费为前来咨询的居民测血压。健康教育宣传员讲解健康常识,发放宣传单。活动当天共发放宣传单138份。

2、新春街道办事永长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困难老人王淑范家打扫卫生,为其维修漏雨的房顶;和平社区工作人员一大早就来到孤寡老人张慧兰家,老人已80多岁了,无儿无女。社区的工作人员帮助清理室内卫生,并决定每周为老人清扫一次;松竹梅社区开展了“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关心弱势群体,人人享有健康”活动,入户走访驻街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宣传社会医疗保险等相关优惠政策;永春社区工作者分别来到低保户蒋桂平家(因她家5口人都有智障)和低保户路龙家,帮助他们打扫室内卫生;通顺社区为老年人检查身体。

3、永吉街道办事处吉顺社区对特殊家庭王伟德家进行了慰问,给他送去了毛巾被、鸡蛋等慰问品,使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自由大路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弱势群体梁亚柱(瘫痪在家多年)家进行看望。

4、自强街道办事处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为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上,活动当日现场解答5例。

5、长通街道办事处组织办事处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分别来到光复社区、龙兴社区的高翔和全淑云两位孤寡老人家打扫卫生,送上慰问品;清真寺两位低保户因拆迁无房居住,办事处民政科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经过多方奔走为两人联系租赁住房。又因两家生活十分困难,拿不出租房款。长通办事处领导经研究决定在办事处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先由办事处垫付租房款。

6、桃源街道办事处活动当天开展“残疾人乐园”助残捐助活动,加大宣传和投入的力度,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此次活动中。并决定每个月的21日为捐赠日。21日前由各社区组织居民和驻街单位将捐赠的物品(衣物、生活日用品等)统一交到“残疾人乐园”,辖区内的残疾人可以于21日当天挑选自己所需物品。

7、明珠街道办事处组织各社区的特困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关心他们生活状态,了解特他们的生活近况,帮助他们树立迎难而上的生活信心。讲解了当前政府关心弱势群体的政策,现场向特困户发放慰问品(两桶豆油),同时发放法律宣传册和市长公开电话便民手册。

8、曙光街道办事处于6月21日邀请曙光医院医师,在平阳社区开展疾病防控讲座,加深居民对流行病的认识,提高预防疾病能力,让社区弱势居民认识到流行病可防可治。

进社区总结范文第2篇

法律援助是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的工程。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对“法律援助进社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面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深化基层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我街内的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进社区的工作奠定了基矗首先,我街道各社区的律师纷纷到所服务的社区义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免费接受居民的法律咨询。各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了不同内容的法制讲座。XX年8月31日在迎新社区的院内,开展了一场法律援助的咨询活动,辽宁欣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第一次走进了居民的身边,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他们不怕累、不怕烦的为居民解答提出的各类问题。如:家庭矛盾纠纷、房屋拆迁、回迁问题、劳动合同争议纠纷案件等。辽宁欣合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承诺对迎新社区的居民诉讼费只收50%。在迎新社区法律咨询活动中,居民们说:“希望法律咨询经常的开展下去,让我们懂得更多的法律。”通过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使法律援助这项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更加密了与各法律援助部门的协调配合。

二、 开展法律服务、增强法制观念

我街道通过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各社区定时以黑板报的形式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方面的知识。努力营早良好的舆论氛围。社区设有“法律服务志愿者岗”定期与律师事务所联系,律师到现场为居民群众解答法律咨询的问题。

三、 完善法律保障、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各社区形成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开展法律援助,积极维护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及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纠纷调解室、及时调解居民的纠纷;成立一个帮教小组。落实帮教对象和帮教措施。

四、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促进依法治理

进社区总结范文第3篇

为满足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工作的不断需求,营造良好的街道社区法治环境。某街道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主线,在辖区内广泛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突出法律服务的便民、利民特色,实现了法律服务与辖区居民“零距离”的接触。

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对“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面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深化基层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4个社区法律工作者联系卡,与弱势群体结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模式,为辖区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不同内容的法制讲座,采取以“辖区居民需要什么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您对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有何建议”?的法律需求问卷调查。同时,利用社区法制宣传画廊,普及宣传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其次,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咨询接待站,开展“一事一法”法律服务活动。如: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劳动争议纠纷案、家庭矛盾引发的房屋纠纷案、房屋动回迁引发的纠纷案、经济合同引发的债务纠纷案等,针对不同案例,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修竹社区法律服务咨询站的马平原、范东升律师坚持做社区的义务法律顾问,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他们对群众提出的各类法律咨询认真解答;对家庭、邻里间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耐心调解,使广大居民群众提高了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增强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常识。辖区居民宋玉凤和老伴是一对再婚16年的夫妻,前不久,因老伴患脑血栓住院治疗期间,宋玉凤身体不好,没能及时到医院探望,加之宋在经济上不够大方,引起老伴及子女的不满。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从此,不允许宋探望老伴,家庭矛盾就此开始,并日趋加剧。宋玉凤准备起诉离婚,律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细致工作,平息了老人的冲动。最后,宋玉凤同意律师的建议,放弃了起诉离婚念头,待老伴病情好转后,再进行调解。家住隆盛巷18号的低保户刘冬英,农转非,无工作,丈夫张军多年患精神病,且病情逐年加重。刘冬英已无法忍受张军的不正常行为,向张家提出离婚要求,由于涉及房屋问题,张家不同意离婚。刘冬英找到范律师,寻求法律解决,律师通过向张家人宣传法、讲解法,使张家人同意其离婚请求,并将房屋及孩子的扶养权给一并给了刘冬英。

某街道建立(4个)社区法律服务咨询站都配备了两至三名的律师,各类相关法律服务宣传、咨询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目前,各社区共举办法制讲座(4场),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6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起),各类诉讼案件(2件)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做出了努力。举办大型活动(2次)司法所联合街道工会在中山广场开展大型法律服务活动,各社区以不同形式的主题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活动。进社区的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志愿者(13人)。,,

群众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意见和反映:

年初司法所开展您需要什么形式的法律服务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满意,希望法律服务进社区经常性的开展下去,以形式多样、便民、贴近百姓的形式开展下去。

进社区总结范文第4篇

开展民防工作进社区活动是人防向民防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民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民防建设贯彻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社区民防工作的开展,不断普及人防知识,增强居民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提高民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构建社区民众防护体系。

二、组织领导

民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民防工作进社区推进工作。

三、民防工作进社区推进目标

2013年达全市社区总数的20%,2012年达40%,逐年递增,“十二五”末完成全市社区的民防推进工作。

四、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单位

镇社区和社区。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参观学习)。5月份,赴区和区组织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第二阶段(研究部署)。5月底组织试点单位召开民防工作进社区会办会。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6月份至8月份,落实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内容。

第四阶段(经验总结)。9月份起,对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民防工作进社区,年内完成社区总数的20%。

六、工作内容

以“十个一”为载体,推进民防应急标识进社区、警报信息进社区、应急防护器材进社区、应急训练活动进社区、应急预案进社区、民防工作站进社区,具体内容如下:

“一室”即一个社区民防工作室。有开展民防工作的专用办公室,并挂有“民防工作室”牌匾一个;有民防办公桌、文件柜、储物柜、电脑、电话等基本办公设施,有完善的民防工作职责、制度,并制作上墙;有社区民防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建立民防基层组织,成立10人左右的社区民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主任任组长,社工干部、党员骨干为组员,落实责任人,分解责任区;有开展民防工作的年度计划,明确有关工作、活动内容、负责人和完成时限,对年度民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指通科负责)

“一队”即一支民防志愿者队伍。以小区保安、小区物业、居委干部为主,成立民防志愿者队伍,担负宣传教育,心理抚慰、心理咨询、紧急处置等民防管理工作;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民防减灾应急科目开展培训和讲座,重点学习防空防灾知识和民防应急装备的实际操作;组织有技术特长的民防志愿者,协助做好社区民防日常工作;在社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和灾难事故中,民防志愿者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和疏散人员,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工作。(指通科负责)

“一案”即民防应急预案。根据人民防空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编制不同方式的疏散方案,主要突出天然气泄露或爆炸、地震、台风、火灾等四种灾情的紧急避险,预案中要明确灾难的种类,疏散的任务、疏散对象、疏散时机、疏散路线及疏散安全地域等内容,同时制作以居民小区为单位的人口疏散线路图,每幢楼设有明显的疏散标志,沿路设立显目的疏散标示标牌;家庭应急方案主要让每户居民充分了解本地区或本户可能面临的灾难,根据每户居民的实际情况,家庭应急方案由各户自行制定;组织开展民防应急演练,在科目设计上围绕平时防灾和战时防空,包括烫伤处理、骨折固定、心肺复苏、战时人员掩蔽等,展示小区居民防灾救灾方面的自救互救技能以及在防空警报鸣响时互动技能,检验小区的灾害应急预案,提高民众防护能力。(指通科负责)

“一窗”即开辟民防宣传橱窗。社区设有固定的民防宣传教育栏,积极宣传民防知识和防灾技能,并定期组织更换,通过宣传橱窗对民防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让居民掌握民防知识和了解民防工作动态。(办公室负责)

“一库”即民防应急器材装备库。器材库中配备手提警报器,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安全帽、救生工具等应急设备,以便及时为居民提供民防服务(指通科负责)

“一点”即紧急疏散集结点。根据战时组织人民防空和平时处置灾害事故的需要,在试点小区利用人防工程、普通地下室、地面空旷地带建立民众避难场所,在每个避难场所的工程口部,重要路口及地面集结点等位置,根据要求设置人防逃生标志,疏散地域的选择上要本着便于疏散和就近原则,且在房屋倒塌范围之外,在疏散对象上,原则上高层人员疏散到地下人防工程避难场所,多层人员疏散到地面空旷地带避难场所,别墅区人员在自家房屋前后就近疏散。(工程科负责)

“一亭”即建立社区民防电子信息亭。通过信息亭,及时播报社区民防工作动态,灾情预报等。(社区负责)

“一书”即社区图书室有不少于100本的《民防应急手册》。确保社区民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民防志愿者每人一本《市居民防灾应急手册》,社区每个家庭都配发有民防知识小手册。(办公室负责)

进社区总结范文第5篇

第二条“律师进社区”工作坚持服务为民、公益为主、正面导向、持续运行、复合共建原则。

第三条区局成立“律师进社区”工作指导检查小组(以下简称指导检查小组),成员为局领导、各科室长及各司法所所长。统一指导和检查“律师进社区”工作。

第四条指导检查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律服务管理科,主要负责“律师进社区”工作的日常管理,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一)执行指导检查小组的决议;

(二)制定并修改基本管理制度;

(三)组织、协调辖区内律师事务所开展“律师进社区”工作,对结对律师事务所及律师进行考评和监督;

(四)负责“律师进社区”工作专项经费的申报、管理和发放;

(五)对社区律师工作情况进行走访和抽查,听取社区和居民对律师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律师事务所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各律师事务所指派1名律师进驻结对社区,并与结对社区签订服务协议书,按协议书确定的时间、地点指派,负责和结对社区的总体协调;

(二)及时了解、掌握指派律师工作情况,对指派律师进行业务指导和考评;

(三)定期和结对社区进行情况交流,协助组织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等活动;

(四)向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及时反馈工作开展情况;

(五)负责本所律师工作津贴的申报和领取。

第六条社区律师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为社区居民和居民委员会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困难居民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协助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

(二)定期在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基层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三)协助起草、修改和审核社区的居民公约、规章制度、法律文书,参与重大项目或合同的谈判、签约活动,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居民处理其它涉法事务;

(四)调查了解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倾听社区居民群众的民生诉求,了解社区民情民意,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第七条各司法所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联系社区负责人,安排社区律师工作室,并以醒目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公开社区律师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等信息,统一发放“服务联系卡”,方便社区居民随时寻求法律咨询和帮助。

(二)每月走访律师工作室,加强与社区律师的沟通,听取社区律师的意见和建议,如实评价社区律师的工作情况,及时向指导检查小组办公室反馈;

(三)每月将“律师进社区”活动情况及变化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指导检查小组办公室,遇有重要情况随时报有关领导和部门。

(四)加强社区律师工作的报导与宣传,每月将“律师进社区”工作开展的典型案例、普法培训、创新举措等进行收集整理,并报指导检查小组办公室。

第八条各社区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加强与社区律师的沟通联系,主动邀请社区律师参与社区重大活动,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并及时向社区律师反映;

(二)协调好“律师进社区”工作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综治中心工作、“和事佬”协会工作之间的关系,主动配合社区律师对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三)如实评价社区律师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向辖区司法所反馈;

(四)为社区律师开展工作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必要的条件和便利。

第九条社区律师每周定期到社区工作室工作半天,为社区居委会和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困难居民获得法律援助,协助社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每季度至少在社区举办1次法制讲座,对社区各种组织和居民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正面引导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权利,理性表达诉求;每年至少对基层人民调解员和社区工作者进行1次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调解工作水平。

第十条社区律师在接到社区或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后,要在两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社区律师随时接受社区或居民的电话、电子邮件的法律咨询并及时予以答复。

第十一条社区律师应做好工作日志,对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和结果作详细记载,每次的工作日志交由社区负责人签字,做到一社区一卷、一事一记、一次一记。

第十二条社区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遇到居民之间的纠纷,应本着息讼止纷的思路进行处理,不得挑辞架讼。各律师如果遇到本联系点居民与社区或当地镇、街发生利益冲突时,应积极做平息工作,并及时将情况向辖区司法所和指导检查小组办公室报告。

第十三条社区律师可以调解结对社区居民之间、组织之间、居民与组织之间的诉讼或者仲裁,但不得任何一方参加诉讼或者促裁活动。诉讼与非诉讼案件中,社区律师不得担任联系社区及居民对方当事人的人。

第十四条社区律师参与调解,应遵循自愿、合法原则,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第十五条社区律师应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对接触、了解到的商业秘密、不宜公开的事项及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第十六条社区律师不得收受被服务对象的吃请和馈赠(除锦旗外),不得谋取任何非法利益,自觉接受司法所和社区的监督。

第十七条社区律师对因工作变动或其它特殊原因需调整服务时间或结对社区的,应由律师事务所提前3日向指导检查小组办公室递交书面报告,由指导检查小组统一调配。

第十八条社区律师按每月一报的方式,于每月2日前将活动的次数、活动的具体内容以书面形式向辖区司法所汇报,辖区司法所汇总后于每月3日前报指导检查小组办公室。

第十九条指导检查小组办公室根据社区律师的工作日志和社区反馈、平时抽查情况,适时对结对律师事务所和社区律师组织交流。

第二十条指导检查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律师进社区”工作总结会议。内容主要为:律师事务所或社区律师总结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司法所通报辖区“律师进社区”工作开展情况;各参会人员就如何做好该项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指导检查小组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

进社区总结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新价格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意识为主要内容,加强价格法律、法规的宣传,完善价格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规范社区价格和收费行为,维护社区群众合法权益,提高价格政策的透明度,畅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了解民意的渠道,建立价格主管部门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推进价格主管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让价格工作走进社区、面向群众、服务基层,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价格服务进社区”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价格政策、价格管理、价格监督、成本信息、价格咨询等服务,进一步健全街道、社区价格服务监督网络,保障国家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在社区贯彻落实,妥善解决社区价格矛盾和纠纷,维护社区群众合法的价格权益。

三、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收费公示制度

1、在全市各社区继续推行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更新设立价格和收费公示栏。

公示内容包括:自来水、居民照明用电、有线电视、居委会管理、教育、医疗、婚姻登记、公安户籍管理等公用事业和经营服务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公示栏项目包括:项目名称、计量单位、价格(收费)标准、执收依据、收取对象、价格举报电话等。

社区开设的医疗、餐饮、娱乐、美容美发等经营项目按照明码标价的有关规定执行。

公示栏实行动态管理,公示后项目和标准调整,由价格主管部门通过告知形式及时变更,具体由各社区指定人员落实。

2、在*市发展和改革局网站(*)开辟价格服务进社区专栏网页,设立价格政策、缴费指南、价格建议等栏目,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相关价格政策,公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事业价格和群众关心的其他价格。

(二)价格政策进社区

1、向社区印制发放宣传册。摘录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等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

2、开展宣传活动。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实施周年日,在社区设立咨询台,分发有关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接受群众投诉,组织开展符合社区特点的价格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使价格政策深入人心。

(三)价格监督进社区

1、建立义务物价员队伍。在全市各社区建立义务物价员队伍,聘请义务物价员(原则上每个社区1名)。社区义务物价员应当坚持义务、自愿的原则,可在社区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教师、社区经营者代表以及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文化素质、能坚持原则并热心价格服务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中聘请。社区义务物价员由各社区推荐,镇、街道提议,价格主管部门审核,经培训考核,符合条件的发给“社区义务物价员聘书”和“社区义务物价员证”。

社区义务物价员的职责是: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价格政策;调查、反馈社区价格政策执行情况,传递价格信息,反映群众对价格方面的意见,协助做好社区价格服务宣传和价格公示,帮助指导企业做好明码标价工作,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协助价格主管部门开展工作。

2、开展价格监督检查。价格主管部门每年将集中开展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学校、商店、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社区经营企业进行价格提醒、告诫、规劝、警示,做到事先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力争价格检查“关口前移”,切实保障社区群众的价格权益。

3、围绕价格热点和难点深入调研。围绕医疗、教育、物业管理收费和水、电价格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调研,掌握全面情况,出台相关定调价措施时,充分听取社区群众意见,确保定调价更加科学、合理。

四、实施步骤

“价格服务进社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时间:20*年10月20日前。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强化“价格服务进社区”的意识,营造“价格服务进社区”活动的氛围。

(二)实施阶段:时间:20*年12月10日前。

1、20*年11月10日前完成公示栏编印发放张贴工作,全市各个社区同步实施。

进社区总结范文第7篇

对于医改方案中8500亿的投向,陈竺介绍,一方面投入保障体系,一方面投入服务体系,“首先是基本的保障,比如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但保障和服务的具体比例还在进一步研究中,陈竺说,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的保障水平都会有所提升。

太原市卫生局2009年10件惠民实事

与两会“民生”主题步调一致的是,太原市卫生局早在年初就确定了2009年要为全市人民办好10件实事。这10件事是:

1、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济困门诊、济困病房、专家医疗援助、医学检查检验“一单通”、单病种最高限价、处方最高限价、药品统一配送、卫生支农等多项利民惠民服务举措。

2、由太原市人民医院、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明眼科医院、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清徐县人民医院、为全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先天性外科疾病贫困患儿提供医疗援助。

3、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完成12个国债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改扩建, 改造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对社区50名医师进行4个月、150名护士进行2个月的全脱产岗位培训,对500名社区医护、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4、免费为全市2000名农村儿童进行健康体检、3000名妇女进行乳腺病筛查。

5、免费对800名村医进行专业培训和50名乡村卫技人员到市直医院免费临床进修半年,80%的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省级标准。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以上。建立新农合市级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行

定点医院“直补”方式,缩短住院农民报销支付时间。

7、市农村巡回医院年内深入全市54个乡镇卫生院、1006个行政村巡诊,确保三县一市行政村不少于2次;协助乡镇卫生院逐步建立农民健康档案。

8、全面完成乡镇卫生监督站建设,配齐卫生监督员,落实设施,将卫生监督延伸到最基层,为农民朋友提供健康保障。

9、为新发现涂阳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痨药物治疗,免费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为城市低保和农村贫困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

10、对常住、流动人口95%以上适龄儿童实施免费预防注射11种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在全市开展儿童计划免疫个案信息管理,为异地提供信息查询平台。

太原市卫生工作从这10件实事的部署上,就可以看出关乎民生的要则,每件事落到实处,精确扎实有力度,老百姓的利益看得见摸得着。

引领“二八”工程善举先行

为了圆满完成太原市卫生局的惠民计划,康明眼科医院担任着为全省和全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先天性儿童视力残疾提供医疗援助,同时,伴随着国家卫生部2008年4月10 日颁布的《中西部地区儿童先天性疾病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内容是对中西部地区这两类患者,中央财政按每人800元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补助,实际治疗费用在补助标准以内的,据实报销,故简称“二八”工程)在山西省的实施,康明眼科医院早早走在前列,为社会力担责任,为百姓弘扬善举。

2009年3月2日,记者从康明眼科医院了解到,从即日起,全省各地县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只要有当地乡村开具的贫困证明,到指定医院――康明眼科医院实施手术,就可享受免除800元手术费用的中央财政救助。

今年69岁的李祖德是平遥县七洞村的一位普通村民,患白内障已经有两年多了,得知现在做白内障手术可享受国家800元的补助,他赶紧来到平遥康明眼科医院进行手术, 李老汉很欣慰,又重见光明。

根据山西省最新眼病流调结果显示:山西省有大约20万白内障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其中有一半患者因经济、地理等原因可能长年无法得到治疗,成为严重的社会负担。针对这一情况,国家适时启动了“二八”工程,以减轻贫困患者的负担。康明眼科医院被确定为山西省国家“二八”工程指定医院。

目前,普通白内障手术的花费大概为3000元左右,享受国家“二八”工程救治的贫困患者,除了可以享受合作医疗的补偿外,还可获得800元的现金补助,这样自身所付费用将控制在1000多元左右;而对于低保户、残疾人、五保户、三无户、特困家庭、各类优抚对象、贫困家庭及其他特殊贫困家庭,康明眼科医院将对其实施全部免费救治。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补助外,国家“二八”工程和太原市卫生局还针对儿童先天性疾病给予就医补助,其中包括小儿疝气、唇腭裂、尿道下裂等外科系统先天性疾病。

“慈善促和谐,光明进社区”活动

3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两会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两会后将马上公布。他还透露,新医改方案实施后,将会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

在今后3年时间里面,要为全国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有几百万的白内障盲人将重见光明。中央下大力气加大医院基建,预计投入370亿对全国70%以上的县级医院进行扩建。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3月~2012年3月,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普及居民眼科保健常识,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眼科防治水平,及时为社区居民开展眼科疾病的救治工作,为贫困患者提供优惠服务,康明眼科医院拟在全市十个县、市、区开展“慈善促和谐,光明进社区”活动。

通过长达3年的不间断工作,发挥关注民生、关爱民生的社会责任,他们将做到:

1、在全市10个县、市、区范围内对社区居民,特别是贫困居民的各种眼病展开优惠救助,惠民检查活动;

2、对全市10个县、市、区社区医生进行眼科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长期稳定的“太原市社区医生眼科专业培训基地”;

3、在太原市范围内为300个社区的居民进行眼健康普查,并建立“社区居民视觉健康档案”;

4、为重点眼病家庭建立“重点眼病家庭眼科档案”和“重点眼病追踪档案”,并发放“光明进社区眼科服务优惠卡”,让患者在享受光明和健康的同时享受优惠的检查治疗;

5、举办10期社区医生眼科实

用知识及技能培训班;建立10个“光明进社区眼科专业服务基地”;

6、创建20个“无白内障光明社区”示范点,举办80场眼健康教育专题。

这些慈善之举,不但认真落实了太原市卫生局要求为惠民而做的实事,而且延伸了一份爱心和责任。记者在康明眼科医院见到了院长杨连静女士,她向记者具体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方案。

第一阶段的 四个进社区活动

光明培训进社区

光明培训进社区行动的第一个阶段(2009年3月~2010年3月),主要是对社区医生进行眼科专业培训,内容为:重点致盲眼病相关知识,白内障、青光眼、斜视弱视、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眼底病变、高血压眼底病变、夜盲、中浆、中渗、泪道狭窄迎风流泪、泪道堵塞流脓流泪、常见眼科急诊的知识与处理等;对眼科医疗设备和技术动态的基础了解。

光明普查进社区

2009年3月开始的光明普查进社区行动,将为社区居民免费进行眼病筛查 ,组织“光明进社区眼科服务巡诊车”配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各社区,为社区居民免费眼病普查;为参加筛查者建立“光明进社区视觉健康档案”;开辟并定期更新社区眼保健宣传专栏,并派眼科医师为社区居民进行眼科保健教育知识讲座;为重点眼病人群(如高血压及糖尿病人、超高度近视眼、青光眼、眼底病、小儿斜弱视患者等)建立眼病专案并每半年定期回访指导;帮助社区医生尽快掌握本社区眼健康状况并建立“社区眼健康档案”。

到2010年3月,将筛查全市10个县、市、区,包括小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迎泽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清徐县、阳曲县、古交市、娄烦县。重点筛查:白内障、青光眼、小儿斜弱视、眼底病、糖网病、高度近视眼、全身病与眼病。

光明优惠进社区

2010年1~3月开展的光明优惠进社区,是脚踏实地为百姓献爱心。为社区居民发送“光明进社区眼科服务优惠卡”,就诊免挂号费;白内障手术(有医保患者在医保报销基础上政府直补800元;无医保特困患者由政府直补800元外,医院承担其他全部手术治疗费用;无医保非特困患者由医院直补800元);准分子手术费在医院执行价格的基础上优惠200元;其他眼病手术费在医院执行价格的基础上优惠200元。

光明评选进社区

在最后阶段进行的光明评选进社区中进行总结评选,将由太原市卫生局、太原市慈善总会、各区卫生局、慈善会、康明眼科医院共同组织检查和总结,评选出10个“无白内障光明社区”、5个“光明社区眼科服务基地”,举行隆重挂牌仪式并享受“慈善促和谐、光明进社区”眼科保障服务。

通过评选的方式促进社区医疗水平的提升,宣传百姓对社区医疗的信任,能够将“两会”精神和医疗改革的主题贯穿到活动中。

进社区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就业;现状;成因;推进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社区就业作为基层就业的有效形式,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0年4月,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提出实施“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力争全国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一名高校毕业生,指明了社区就业工作方向。为此,笔者选取保定市为调研目标,在2010年暑期带领学校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访在校大学生、社区就业学生、街道办(社区)主任、人事局负责人等,对保定市大学生社区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大学生社区就业现状

(一)在校生了解程度低、积极性差。虽然国家已经推出大学生社区就业政策,但了解这一政策的大学生并不多。通过对8所驻保高校的调研,对该政策比较清楚的大学生人数仅占20.28%,58.43%的大学生处于一种模糊状态,还有21.29%的大学生表示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该项政策。调研中,有49.49%的在校大学生表示毕业后有可能会选择去社区就业,剩余超过半数的被调研大学生表示没有到社区就业的意向,其中有39.66%的在校大学生没有考虑过社区就业,还有10.85%的在校大学生不会选择到社区就业。仅有不到1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愿意到社区就业。当被问到对社区工作的了解时,被调查学生更是知之甚少。可见,社区就业是在校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的盲区。

(二)招聘岗位数少,专业限制高。河北省自2007年开始招聘社区就业大学生,2007~2010年共设置大学生社区就业岗位210个,保定市招聘49名,占到了近1/4。无论是河北省还是保定市,招聘的岗位数和庞大的社区数量相比,无疑是鲜明的反差。招聘专业上有严格限制,集中在中文、医学、经济等少数几个学科,更多的学生被挡在了社区就业的大门外。

(三)社区工作当“跳板”,频频跳槽成普遍。“目前全日制大学生到社区工作的不太多,真正干下来的人则少之又少。”在采访过程中,保定市红星社区韩丽萍主任明确提出,大学生进社区无疑是给社区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水”,这说明社区建设工作非常需要大学生这样的人才。然而,选择并留在社区就业的大学生多因出路不明确、待遇水平不理想等原因最终离职跳槽。

(四)“社区时代”来临,社区呼唤大学生。自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以来,社区迫切需要一批年轻的、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以适应“社区时代”的到来。通过调研走访保定市社区,工作人员纷纷表示,大学生到社区,优势很明显,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对推进社区建设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到社区就业,原本是一个双向共赢的举措,但大学生不知道、不愿意去,社区需要人才而要不到,这种尴尬局面的形成,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贯彻落实不到位。目前,河北大学生社区就业主要是附加在“三支一扶”计划来实施,但与大学生村官单列计划、单独组织考试相比,大学生进社区就业工作的实施开展显得有些底气不足。通过实地走访红星路街道办下属的红星社区、四中社区、东胜社区中,仅有四中社区有2008年、2009年毕业大学生,其他社区本应到位的大学生都以高层次人才身份留在了上一级街道办。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保障政策不到位。调研中,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录用调配处的工作人员针对当前大学生社区就业的选拔等做了详细介绍。随着到社区就业大学生的数量逐步增多,在有限的条件下,大学生社区就业基本上都是通过考试考核来进行选拔。对于进入到社区就业的大学生,日常的管理及服务期满后的去向没有明确规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是由民政部门发放的“生活补贴”,只有975元,仅仅能满足大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进社区工作的信心。社区工作发展空间有限,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培训及进修的机会也是大学生不愿到社区就业的一个原因。

(三)个人期望与社区现实需求“落差”大。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缺乏处世经验,实际协调能力不强,缺乏与居民认真沟通的耐心,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的问题,这些现实情况与大学生的工作预期相距甚远,导致大学生产生茫然和难以施展自己抱负的负面情绪。

(四)现行管理体制不完善制约了社区发展。目前的社区工作,大部分还是执行政府指令,“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本应得到强化的服务功能不能被很好地发掘,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局面尚未成熟,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模式,直接导致了社区工作服务内容单一、受益面窄、岗位数少等结果。

三、大学生社区就业推进对策

为切实保证大学生社区就业政策的落实,必须克服影响社区发展制约因素,集“政府、社区、高校”三方合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

(一)国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通就业咨询热线电话、编写有关社区就业指导宣传材料、开设职业专题讲座、进行个案咨询等有效手段,使大学生对社区就业政策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要注意挖掘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在社区工作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推进“一个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全面深入实施。

(二)完善政府保障政策。各级政府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很多,贵在落到实处,方能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可以适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社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确保提高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就业的比例。例如,增加工资补贴、加强保险范围;各种福利政策增设专职专人落实到位;推荐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有社区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对于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服务期满时可以优先考虑转正或者纳入正式编制,充实社区工作力量,解决后顾之忧。以此来达到大学生社区就业的“一条龙”保障体系。

(三)多举措放宽大学生社区就业的门槛。就社区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反映,专业对口与否并不影响其在社区工作。各社区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岗位要求,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服务。政府部门在招募时适当放宽专业要求,加强岗前培训,并通过社区工作资格考试等帮助社区就业工作人员增强职业技能,促进社区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毕业生应认清社会形势,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社区工作作为一种国家鼓励性政策,大学生应当积极响应。要端正思想态度,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富有热心、爱心和足够的耐心,真正深入基层,融入到群众中去,在社区工作中寻找自身价值。

四、对于大学生社区就业问题的思考

(一)大学生进社区就业压力重重。毕业生刚刚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想象,志存高远,往往不愿接受类似在社区服务的基层工作岗位。即使选择了进社区,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害怕被外界误认为是没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心理负担自然使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孤立无援,若不能及时端正态度,再加之初期的工作压力,很多人会选择退缩。要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有关方面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二)大学生到社区,定位很重要。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大学生真正走进社区之后所参与竞争的不该是所有岗位。对于一些对能力要求相对不是很高的职位,应该留给合适的年龄、教育水平的人群去做。这样才会使整个就业环境趋于稳定与和谐。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在制定招收大学生进社区的计划时全面考虑与衡量,将真正合适大学生去做的岗位留给大学生。而不是单纯地响应国家政策,挤占了原本就有限的基层工作岗位,同时又给大学生定错了位。

(三)社区岗位分工,亟待规范。实地走访中,通过切身感受社区工作,发现社区工作分工不明确,职责划分不规范。若想切实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强化管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接纳大学生,与时代接轨,社区服务站就应该积极引入管理模式、借鉴管理经验、创建高效的工作氛围。而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无疑存在优势及可发挥特长之处。可以鼓励大学生将所学、所想积极投入实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在提高社区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大学生学有所用。

(四)完善社区功能,增设专岗。众多社区的功能有待完善,在健全社区功能的同时,开设适合大学生工作的岗位。例如:增设社区文化员,负责社区图书馆图书的阅览、借阅、查询等工作;增设社会保险管理人员,负责社区保障室、低保、失业保障等工作;增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负责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保健、教育等工作;此外,还可以增设法律咨询师、老年大学活动负责人、就业培训教师、老年公寓全托护理员等。既可以完善社区功能,又可以吸纳大学生来尽己所能。

(五)鼓励大学生创业进社区。随着“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被点燃。结合社区人口密集、人群稳定等特点,大学生进社区创业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一条不错的路径。早在2008年3月,信阳大学生就曾启动家教进社区的活动,法律进社区也不再新鲜,还有杭州女大学生针对百姓对网上购物的不放心,走下网络进社区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做宣传。因此,鼓励大学生进社区创业也为大学生创业方向提供了新方向。

(六)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加快社区就业步伐。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加快大学生社区就业的基本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社区基本建设和管理者的素质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仅靠政府财力支持,难以满足社区持续快速增长的资金需求。因此,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增加对社区工作资金支持是改革方向。要通过各种方法壮大政府财力,引进社会资金和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帮助社区服务实现产业化和社会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推进社区就业。

总之,保定市大学生社区就业工作有一定的典型性,认真总结推进落实这一基层就业政策,方能真正做到帮助大学生在基层得到锻炼,推进社区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5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