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五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第1篇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上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1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2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3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或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6、口算时: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 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6是4的几倍? 36÷4=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4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如何学好小学数学的方法一、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

课前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2、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3、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4、认真完成作业,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及时进行小结,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因此,我们今后还要保持“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经常进行阶段小结”的好习惯。

二、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你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我很高兴你们能够喜欢数学课,我希望你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

三、坚强的意志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你们能坚定信心,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需要坚强的意志。满怀信心地迎接困难,奋力拼搏战胜困难,就是意志坚韧的表现。你们具有这种十分可贵的品质,在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不灰心丧气;在取得好成绩时,也不骄傲自满,而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奋勇前进。这样才取得了好成绩。

四、自信心与勤奋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第2篇

由口算过渡到笔算的小学数学除法的学习,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实施完成。学生接触的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如何确定商的最高位以及如何试商的方法。但是到了四年级上期学生面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这个学习阶段,学生集中反映的是“调商”掌握不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惑,计算时要么商偏大了,要么商偏小了,一时间,学生的练习本上往往是写了又擦、擦了再写。学生试商时困难较大,所费时间较长,准确率不高,而且卷面不整洁。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实际教学的经验,分析发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一是学生对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或心算还不够熟练;二是由于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刚刚接触,还没有掌握较好的方法,还处在生搬硬套的阶段。所以我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单元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四舍五入”的调商计算方法,即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另一方面还通过查阅相关的课外资料,给学生补充其他规律性的试商“小窍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实现一题多解,提高学生学习调商计算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基于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学完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拓展教学,是除法计算能力的一种延伸。学习该单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明确的知识点,更重要是要让学生明确试商方法是学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关键。

总的来说,两位数除法与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原理无本质区别,计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学生在用一位数进行除法运算时,利用简单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很容易的求得一位恰当的商。对比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除了要确定第一位商是几和除数十位上的数有关系,而且还要明确除数个位上的数大小也有关系,显得计算过程比较繁杂,所以需要初学者两到三次甚至多次的试商才能求出正确的结果。所以引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本单元的关键,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

人教版教材针对试商教学这个关键教学难点,采取逐曾深入编排,按照笔算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易掌握的难易程度将教材教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明_基本的试商方法、解决计算过穿中商的正确书写位置,将商是一位数计算放在前面教学,主要帮助学生弄清笔算的算理;第二部分侧重调商、试商等技巧难点的突破,所以将商是两位数计算排在了后面教学,这一充分体现了国家教材编订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试商计算,是笔算除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决定学生如何加快除法计算运算速度、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关键要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主要介绍了两种基本试商方法:一是 “四舍五入”法,即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计算;二是当除数十位较小,个位是4、5、6时,可以直接运用“几十五”口算进行试商计算。

毫无疑问,调商是本章节教学的难点,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将两种情况分开进行教学,例如在教人教版教材第76页例题3-(2)时重点是将过大的除商调小,而在教第77页例题4时则恰恰相反,重点是把过小的商调大;对比以上两个教学环节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学习逐层深入。教学中老师先列出算式,老师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商的位数?可能是几?出现初商偏小或偏大如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讨论,允许学生犯错,通过老师纠错总结,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本章节,意义何?通过情景模式教学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什么是调商,为什么要调商以及怎样调商才是最合理;通过比较例题计算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相同点是试商后都要调整,不同点是把除数个位数“四舍”后要试商,初商如果大,要调小,把除数个位数“五入”后再进行试商,

学生初学,试商的能力往往不是很强,因此需引导学细致观察题目数据特点,通过合理的试商方法,运算出正确的结果。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路,灵活试商。

笔算除法最简单的是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而当被除数和除数具备其他试商方法的特点时,须灵活运用,放宽眼界,勿拘泥一种计算方法。如何简单就如何运用是我们学习该节的最高境界,要勇于破冰勇于创新。此外,在教学练习中多次安排了“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的类似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与除数的特点,发现灵活试商的“小窍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总结出一些常用的适合学生自己的试商方法,比如口诀试商、“四舍”商大下调1、“五入”商小上调1、折半估商5、同头无除商8、9、倍数不估直接商等方法。以上这些教学环节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学生灵活计算的意识。

各种试商方法尽管方法有区别,即使同一种试商方法,在试商的过程中也会有各自的解题妙处,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特点还是一致的。因此,试商的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比较没有谁好谁坏之分,适合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就是最好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算式特点灵活处理,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第3篇

所谓“单元达标”,是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通过每堂课的目标教学、单元复习和达标验收,使学生人人达到目标要求,获得理想成绩的一种教学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宗旨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除了强调备课、授课、复习等环节外,还非常重视单元检测,狠抓了反馈与矫正,从而使教学工作走上了一条备课授课复习检测回授补缺备课这样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

实施单元达标制度,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抓好“四环节”,做到“四及时”

所谓“四环节”,就是:

1.以钻研教材为主的单元备课。我与同年级的几位教师采用集体备课,强调对单元模块知识的充分整合,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我们讲究“三个策略”,做到 “五统一”即:

三个策略:(1)组织策略,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安排;二是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三是知识的主次关系。

(2)授递策略,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的形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集体授课、小组相互作用和个别化学习。集体授课是目前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形式,教师一般通过讲授、板书、演示、提问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这种形式既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小组相互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交流,从而使教学信息得以传递和共享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有更多的面对面密切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个别化学习是由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进度,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管理策略,强调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五统一:统一进行教材分析,确立本单元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材的重点、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统一单元教学制度;统一作业和单元练习题的设计意见;统一单元检测的质量标准。如我们在设计《一元二次方程》这章的单元备课时,整章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与应用”的模式。重点放在解法,以具体的现实问题情景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突破“应用”这个难点。对于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关注具体教学活动的顺序、侧重点,各个教学环节的学时安排,以及教材的大胆创新处理等。解方程的过程本质思想是化归。在方程的解的探索过程中通过“未知”与“已知”的转化、复杂问题与简单问题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等渗透转化、归纳数学思想。

在“五统一”的基础上,写出简明实用的课时教案。单元备课是“四环节”的前提,认真抓好这一环节,可以从整体上帮助我们驾驭教材。通过单元备课,可以扬长避短,形成一种互补机制。

2.是经常观摩有丰富教改经验的教师的示范课。通过观摩,能达到探讨知识,磋商教法,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保证每堂课的教学质量。

3.以知识归类和习题归类为重点的单元复习。知识归类应该搞好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复习初一«等式与方程»这一单元时,应给学生指出等式与方程的联系就是都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但方程在等式的基础上,必须有未知数,从而使知识系统化。习题归类主要是分清习题类型,找出规律,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再如,我在设计《一元二次方程复习题.》时,为了避免“题海战术”,我与同年级的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反复斟酌单元复习题的设计,尽量做到习题精典、知识综合性强,在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时,我抓住两大重点一是连续两年递增(或递减)型问题,二是面积、利润等最大化问题(其实为后面的二次函数打基础)。帮助学生搞好归类、综合、梳理单元知识,为进一步落实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以单元目标为尺度的单元验收。对单元质量进行检测评价。全面检查学生的单元学习效果,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单元质量检测之后,立即落实“四及时”即及时分析,及时讲评,及时补缺,及时复查。具体做法是:

(1)对学生进行自我矫正和相互矫正,要求学生能写课堂得失笔记,整理错题。通过这一措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知识缺陷,得到自我提高。

(2)在质量分析的基础上,上好试卷讲评课,对于面上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做分析指正,并用同类题进行复查,注意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强化学生的自我纠错意识。

(3)对少数学生进行单独指正。对个别潜能生,我则面对面地帮助其分析原因,寻找解题途径,使之改正,并要求他们以基础为主,稳打稳扎,不要贪求深、难。

二、调控教学全程,实行全面管理

为了确保“单元达标”的顺利进行,实行大面积丰收的目的,必须调控教学全程,实行全面管理。

强调计划管理,建立一个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每学年我校的教研组长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的任务,制定总体教学活动计划,然后各教师再订出自己的教学计划。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重点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1)随时掌握工作日程,控制安排好各项计划的实施。

(2)扶植典型,推广经验,定期总结评比。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所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平时班中每周小结一次,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互相取长补短;每月组织一次总结交流。每学年结合学期考试全面分析评选优劣,树点带面,同时结合年度考核成绩,对成绩显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及奖励,这样就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四项工作手册。即①平日提问手册;②作业批改手册;③考试成绩手册;④潜能生转变手册。使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有效地控制了教学情况。

三、成效及体会

1、 几年来,通过实施单元达标制度,我的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表现在:提高了我驾驭教材的能力,能准确地确定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题的能力也大为增强。从根本上解决了从前抄参考书的弊端;教学基本功大有提高,不管是引入、启发、衔接、提问、还是语言,板书等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长进。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第4篇

一、“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第一堂数学课上,我们先不要急于讲授数学知识,可以先和学生开一个座谈会。大家在一起谈一谈“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数学?”通过座谈,让同学们知道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过座谈,同学们发现工厂里有数学、商店里有数学、马路上有数学、人身上有数学……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通过座谈,让同学们真正地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十分有用的课程,从而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木”——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之根本

在每一个新单元知识学习前,我们都要收集和这部分知识有关的科学家的故事,收集这部分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收集与这部分知识有关的奇闻逸事。这样在新知识的讲授前,有了足够的素材,就可以先给大家开一个“故事会”,在寓教于乐中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学习数列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发生在棋盘格上的数学故事,讲述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的聪明运算,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讲计算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毕达拉斯学派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在讲述立体几何之前,可以先向同学们讲述蜂巢的几何结构,介绍蚁穴的合理构造,讲解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墓碑上刻着的“圆柱容球”几何图形,用这些生物学的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史丰收的数字馒头、陈景润的数学明珠、华罗庚的自学成才、苏步青的爱国之路等一个个数学家的故事激励着学生们不断地取得进步。

实践证明:在课程中适当地穿插历史故事,并安排具有启发性的原始问题或解法,鼓励学生联想,并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是教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三、“水”——寻根探祖开发学生好学之源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该留心积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解法,选取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答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不正确的解法和错误的答案进行评论,进行辨析,找到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错误、产生分歧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先把学生引入错误的死胡同,然后再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通过探究,从而找到问题的正确解法。这种经过碰壁后才得出的正确答案,同学们往往记忆深刻,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习题和典型解法,我们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追根究底、讨论探究,从源头学起。我们在教学中,要讲来源、讲出处、讲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的教学,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努力给学生创造考的条件,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不论进行概念的、定理(公式)的教学,还是为学生进行复习,以至在例题的讲解和对学生作业的核对时,都应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充分地进行讨论,并试作答案;而后再由教师引导着全体同学对这答案进行研讨、评定;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而不应该是教师只单纯地讲解,学生只单纯地聆听来进行。

四、“火”——数学来源于现实,植根于现实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数与形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存在形式,因此专门反映数与形的规律的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无所不在,无处不用。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和作业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捕捉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来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新教材中很多知识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应对这些内容认真研究,合理取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实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教学效果就越好。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提高。

五、“土”——合理总结,回归根本

在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教师要组织一个总结会,把这个单元的知识认真地做个小结。既要交代清楚本单元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交代清楚本单元知识在后续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总结好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总结会上,还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认真地总结好自己的成败得失,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找到努力方向,找准奋斗目标,为下一阶段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消除障碍、铺平道路、创造条件。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理念;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一、优化师生关系,和语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首先,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设计教学.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推理引出数学概念、公式和规律,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知识掌握,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其次,要大力营造民主氛围,要不失时机地为所有学生营造表现自我和享受成功欢乐的机会,并努力通过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认识发现其闪光处,表扬多于批评,批评力求含蓄,以保持学生的自尊和学习热情。教学中用充满挚爱、信任和期望的设计,不断帮助学生树立 自尊自信的信念;通过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交流,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通过优化师生关系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和努力探求再获成功的愿望,塑造学生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

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统摄教学过程

认知是对认识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数学来讲了解

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各种技巧背后所隐藏着的数学思想比单纯地掌握它们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说过:在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不过是笨拙的工具"。概念、命题是思想的凝结点,是静态的;方法、技巧是具体的、程序化的;而思想则是发展的、动态的,概括性更高,只有用数学思想方法统摄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从本质上去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各种具体的解题方法,才能把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智素质。在教学实践中,要在知识和方法介绍的同时,再引申一步,总结思维策略,提练思想方法。

三、加强学法设计,实现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中心,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在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教轻学的倾向。

根据职业学校数学课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法的设计 重点应放在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及知识的迁移上。特别是单元教学设计,由于可以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对学习过程整体规划,因此,对学生能力和培养整体素质的发展作用更大。

例如"三角函数"一章,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测量学等的基础,职业学校在学习到这个阶段,学生的函数观念的过程到此基本结束。因此要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实际,采用不同方法去引导学生,针对整个单元划分的四个知识块的特点,重点对四种学法作了设计。

(一)整体学习的方法。运用"整体―局部一整体"的思路优化全单元的教学过程,从全单元到知识块到知识点,都让学生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用整体思想指导学习。"三角函数" 的起始课就是这样安排的:

承上启下老师指出:在上一章学习了函数的基本理论,又研究了幕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这三种初等函数,这一章将学习初等函数中的三角函数,研究它的定义域、值域、图象和性质。

指出不同三角函数与其他初等函数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它的自变量是角,是一个具有几何意义的量。

学习基础:是函数的基本理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需要解决的问题初中平面几何和代数中的锐角三角函数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又出现了以下的问题:一是角的取值范围过小,需要扩充;二是角度制的度量单位过小,且需注明单位符号,不便使用,需建立新的单位制;三是要在与锐角三角函数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这样的规划便于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整体概貌,再深入到局部学习也就轻松自如了。

(二)实验探索的方法。突出实验是函数学习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绘制三角函数的图象,并与课本对照比较探索。

(三)培养自学阅读的方法和讨论交流的方法,立足于教学生"会学"的教学基本思路。课堂上采用下面的教学模式:①预习②明确学习目标③讨论交流@教师精讲⑤知识小结⑥知识应用。

其中①是给出预习提纲,先细后简。上新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其中教师的学法指导,是通过预习提纲体现的。第③步基本上以四人小组或同桌为单位的交流讨论,学习思辨的方法、表达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交往素质。

(四)知识整理归纳的方法。全单元分五次进行,四个知识块各一次,整个单元进行一次。开始由教师提示,给出提纲,自己总结再讲评交流;然后过渡到通过讨论写出提纲,自己总结;最后的单元总结则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四、让数学教学贴近现实生活

一个人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理解 数学的价值,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传统的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把数学知识本身和数学知识的运用分开来处理,只重视知识 的积累和记忆,忽略了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和 生活中去的意识的培养,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与素质教育是不相容的。适时适课创设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实际上在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学习的每一部分内容,几乎都能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教师应善于积累这方面的材科,将实验融于长期的日常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解决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学习了概率后,可让学生认清街头的"免费摸奖"可题:在布袋内分别装有10个标有10分分值和10个5分值的小球,摸球者不交分文,只要从袋内摸出10个小球,依10个小球的总分值即可开奖。其中50、100分为大奖,其他分值依次给予小奖,但75分要参与者掏钱买20 元洗发精一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马上明确到这是一个概率问题。经计算75分出现的机会最多,大约每摸2次就可能出现一次;65、70、80、85等分值出现的机会其次,但均为小奖;50、100等分值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花20元钱买价格低廉的洗发精实际上是为游戏主办者发奖。其次,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做合理选择。例如如何做出最佳设计合理安排生活费、选择建筑设计方案等。不难看出,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不仅能体现数学的价值,也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学生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必须把计算机引人数学教学中

当今计算机已广泛普及、深入应用于生产、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等各个领或,同样也深刻改变了数学世界。计算机不仅影响到什么数学的重要性,而且也影响到如何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应降低对常规计算技能的重视程度,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对数学过程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同时也改变了数学应当如何教,计算机能把教会解放出来去完成只有教师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和学生一起去探索、猜想。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手段,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第6篇

一、立意减负,有些事与愿违

实验教材有意减轻学生的负担,如,数与代数这一领域减少了繁杂算术内容,降低了运算要求,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使数学内容变得有趣,变得容易,这是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但新增加或加强的一些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了,对不少学生存在一定困难。

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几和第几》,每次遇到这样的填空题,学生的错误率特别高,因为大部分学生汉字还没认识几个,让他们把左边的四个圈起来并把第四个涂上颜色,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困难。

又如,一年级下册的《认识时间》及《认识人民币》,学生学起来也很吃力,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相关的生活经验少,接受能力较差。如果改在二年级学习乘法之后再来学习,能运用乘法知识解决该类问题,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掌握更牢固。

再如,有的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例2和例3;有的例题后没有相应的练习,教师还要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做,如,六年级上册的和倍问题;还有的练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了,学生也有一定困难,如,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练十四第3题。

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也有的内容要求过高,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教学很难,如果到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一起学会简单得多。

二、结构编排,有些衔接混乱

现在的教科书注意将数学知识循环上升进行编排,内容的编排尽可能地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但还有部分内容出现了知识衔接混乱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

比如,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教学,应该安排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之后,而人教版实验教材却安排在此之前。这样安排,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想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由于没有学过笔算加减法,在数据是两位数时,学生就不会进行计算。

又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四边形》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一些计算涉及到“多位数乘一位数”方面的计算技能,而教材却把笔算乘法安排在后面的第六单元。这样安排,遇到长、正方形边长大于10时,由于没有学过笔算乘法,大部分学生就会感到计算困难。还有本册第五单元《时、分、秒》“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也要涉及到“多位数乘一位数”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把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调整到第三单元《四边形》之前,才符合知识循环上升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有些实际偏离

教材安排了许多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但教材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比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5页主题图表格中的相关概念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不易理解,还有第68页和第79页的情景图对大部分农村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然而,毕竟农村学生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作为全国小学生的使用版本,应当更多地考虑农村儿童的生活经验,搜集农村儿童喜欢的活动、熟悉的场景纳入教材情景图,适当增加农村题材。可以分为城市版和农村版,为不同地域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不同地域的教师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做一次大胆改革。

此外,还可以加大教科书在农村的二次开发力度。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一些特色资源的保留与进一步开发意义重大。教科书在农村的二次开发,小的方面包括对于农村地方及农村学校特色资源的发掘与建设,大的方面可以是对于乡村自然资源、民风民俗、优秀人物、现实问题等乡土文化的加工利用。如果能够立足于农村现实、贴近农村学生生活,对教科书进行二次开发,既能够传达与城市同样的内容保证了学生升学的公平性,又不至于使农村学生担心未来出路问题,而且对于乡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重要作用。

四、操作实践,有些力不从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新教材提供了许多内容都需要动手实践的。这种理念非常好,但到了课堂上有时难以落实。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第7篇

一、首先要改变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中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既使是这样,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例如在初中问|a|=2时,a等于什么,在中考中错的人极少,然而进入高中后,老师问,如果|a|=2,且a

又如,前几年北京四中高一年级的一个同学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曾向老师提出“抗议”说:“你们平时的作业也不多,测验也很少,我不会学”,这也正说明了改变观念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二、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

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老师讲课中常常对一些重点难点会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课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四、关于做练习题量的问题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我认为,“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尤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五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第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备课模式】

一人主备―集体研讨―形成个案。

【主备人陈述单元教学预案】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略)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这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圆的面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材中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课时分配:一共分为9课时。

三、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拼摆、割补等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四、单元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分析转化推导出其他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五、教学策略

第一部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重点、难点: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策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优势:这样的设计不但符合教材的编写特点,更体现了“落实四基,培养四能”的新课标要求。

第二部分:三角形面积的教学

重点、难点: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策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半扶半放的教学策略。

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第三部分:梯形面积的教学

重点:学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策略:动手操作―课件演示。

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利于学生梳理解题思路。

第四部分: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

重点:把组合图形分割、添补成所学过的基本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把组合图形分割、添补成所学过的基本图形?

策略:以例题为例为了更好地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方式。

采用的策略如下:

联系实际制作答题卡―小组合作填写答题卡―师生总结分割、添补法。

优势:使学生知道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