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第1篇

一、要有目标

这个目标不是参考书中的条条框框,而是要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课前都要思考:这节课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学生对这一知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学就有了真正的目标,站在讲台上,也就不觉得盲目了。

二、要有重点

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想备课有效率,那就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备课。这一启示来自于一位几何老师。他所教的班级学生对几何十分感兴趣,知识掌握得特别扎实。因为,他的课堂中永远都会有一支红粉笔和一支蓝粉笔。红粉笔是用来画本节课的重点,蓝粉笔是用来画本节课的难点,课课如此。他每节课教学后,学生都会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准确地掌握,透彻地理解,这与他能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备课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找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深入钻研,让自己的备课有的放矢,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三、要有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重难点的处理。恰当巧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课堂效率提高。记得多年前,我曾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这篇课文的一个难点就是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是因为鱼先游到心里所以才游到纸上。因为当时,我并没有对这一难点进行深入的钻研,所以课堂上,当我讲到因为鱼先游到心里所以才游到纸上,学生一片茫然,我反反复复花了很多时间,可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后来,当我再一次上这一课时,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思考这一难点的处理上,反复琢磨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这一难点。结果,课堂上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这一问题。

可见,如果我们对每节课重难点的处理能让学生感到难点知识并不难,重点知识好掌握,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那么,这个方法就有效了,课堂效率也自然会提高。

有目标、有重点、有方法的备课让我们对教材的钻研更加透彻,为高效的课堂做了有力的保证。而要想所备的内容能在课堂上得到落实,课堂上的驾驭则更是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做到“两个避免,一个保留”。

1.避免讲授知识满堂灌,面面俱到

作为老师,我们总是想把尽可能多的知识教给学生,以避免因为自己没讲到而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会答。所以,课堂上总是想多讲一些,把知识点挖得再多一点,讲得再细一些。可是对学生来说,一节课过多的知识容量让他们没有时间去回味,去消化。因此,课堂上,把时间花在重点知识的讲解上,对于无关紧要的知识该放手的就应舍得放手。避免了知识的满堂灌,让我的课堂变得简单清晰了,学生学得也轻松容易了。虽然一节课的知识并不多,但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了。

2.避免课堂填充过多的资料

语文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课文讲历史,有的课文涉及地理,有的课文是小说,有的课文是诗歌。为了让课堂更精彩,我们难免要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和资料,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但是如果添加的内容过多或者不必要,就会喧宾夺主,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在填加课外资料方面要遵循一条规律,所加内容一定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否则,再精彩的内容也只是画蛇添足。

3.保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

课堂内容不必设计过满,要学会提前几分钟上完教学内容。那么,余下的几分钟给学生总结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主要留给学困生,虽然每节只是几分钟,但课课如此,这些时间累积起来对他们的作用却很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这些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并没有被老师遗忘,而且老师一定会在最后的时间里让他们总结,要能总结好,从上课一开始就得认真听讲。久而久之,他们听课走神的现象减少了,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好多了。

“三有”的备课方法让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两个避免,一个保留”的做法使课堂更加高效。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第2篇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微课是人们通过多媒体资源开发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微课教学特点入手,深入探讨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微课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微课教学是依据多媒体技术研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并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有助于高中生凝聚学习专注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格局,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微课是指通过微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视听效果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充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一、微课内涵及优势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根据教学内容把重要知识点及精彩教学环节通过视音频形式来完成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方面,微n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基本相同,以内容的快速理解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微课优势具体如下。

1.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特点

研究发现,优秀微课时长基本在10分钟以内,最佳时长6-8分钟,国外脑科学研究提出“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时长为10分钟”。

2.微课教学内容精

基于微课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因而微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简,通常教师一节课时只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总之教师设计微课视频时,内容必须简明、扼要,不能拖拖拉拉,讲授过程中要将内容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生自主性微课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可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发挥、自主探索,完全不受教师的控制与管束,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学生能结合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性,并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及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也能按照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应用策略

1.在课程知识的导入中运用微课教学

通过对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效果分析,高中语文教师深刻的意识到,课堂教学时课程知识的导入是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而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入,利用几分钟的小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这样就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必修二鲁迅先生的《祝福》时,应利用网络技术下载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剪辑,制作成时长为3分钟的小视频,视频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鲁迅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及《祝福》创作背景等,利用微课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想、革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从《祝福》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及崇尚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质。再如在教学屈原的《离骚》时,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屈子行吟图》,通过画面的渲染将屈原傲岸神态、气宇轩昂的样子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并通过微课视频把教学内容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充分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主旨。利用微课开展语文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了学生的专注力,同时,使学生丰富语文学习途径,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全身心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在重难点知识的分解中运用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开展微课教学能实现重难点知识的合理分解,突出核心内容,把知识进一步细化,实现语文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提升,并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例如教师讲解戴望舒《雨巷》时,结合教材内容,把重难点进行分解,通过微课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语文教学中重点内容的内化。利用微课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实现难点知识的分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欲望,实现学生品格的升华,促进高素养、高能力人才的培养。

3.在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中运用微课教学

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分析,学生能基本了解诗词大意,初步掌握答题方法、技巧。而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容易混淆相似题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提纲,制作不同类型、不同题目的微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结合自身知识点掌握情况自行播放教学视频,以此熟悉教材内容,强化巩固知识点。例如在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本册内容制作微视频,按照诗歌体裁分类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歌等、总结诗歌鉴赏技巧,例如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等,并结合教材中的诗句具体分析,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有助于语文知识的巩固,加深学生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 语】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采用微课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以视音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短视频形式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教学重点,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05)

【2】张亚娇,肖樟树,张向梨.浅析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6)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第3篇

小学初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自然就放在了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方面。今天我很想总结一下开学以来孩子开始接触汉语拼音、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自己是怎样在孩子们的配合下去激发他们兴趣的。

一、 将常规训练变身游戏中

良好的听讲效果对于孩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想着怎样去更好的规范孩子的课堂常规,听讲意识,怎样才会让孩子们尽快从自由散漫的幼儿园时期,顺利的过渡到严谨、规范的小学课堂中来,于是我们有类似于“师:“1、2、3”“生:“我坐正”“快坐好”的口号,来引领规范孩子的课堂纪律,然而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一起说完“我坐正”之后,不一会儿就会忘记自己的话,开始走神,开小差,这种口令对于一年级的小孩来说成为了一种机械式完成的任务,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于是,我开始想怎样可以让孩子在听讲过程中将专注力自愿多坚持一会儿呢?

最终还是在和孩子们的游戏中得到我启发。这一天连着上了两节语文课,第二节课时明显感觉孩子们的注意力,自我约束力有所下降。作为讲课老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本着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我换了个角度来思考,孩子们累了,做个游戏吧。

经过协商,大家还是对报到之初我们一起玩的“木头人”游戏很是喜欢。我们决定玩“木头人”,其实游戏规则相当简单,就是当老师说了“木头人”大家就回应一个“不许动”,接着就不可以有任何动作了,直直地坐好,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木头是不会乱动的,要学像了就必须要求自己坚持。一分钟,两分钟,如果在我们规定的时间里孩子动了,那就请他起立当真正的木头人。孩子们都做得很好,谁也不想一直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在带上一批一年级学生时,就已经发现木头人游戏与课堂常规训练的关联之处。再次尝试,没想到这种游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始终有着一种魔力,对于集中孩子注意力方面有很大帮助,也使得老师反复整顿纪律的口令随之减少。

在十班,第一次启用“木头人”,我讲了最重点知识,孩子们一动不动地听着,效果非同凡响。那一刻我明白“木头人”奏效了。之后的复习课中,当我再一次提问到这个重点知识的时候,孩子们回答得非常好,出乎我的预料。由此,我更加坚定,游戏中的学习是如此的快乐,一个“木头人”的小游戏,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聚集到了一起,从而推进了孩子的听讲效果。这个“木头人”,不仅成为我的保留自创游戏,而且成为我教育手段中的一大法宝。所以我说常规可以变游戏,效果非同凡响。

二、 课上小老师,课下擂台赛,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主的去识字呢?思来想去凭借他们对老师形象的“崇拜”。今年我提前启用“小老师”训练方式,效果依旧精彩纷呈。

现在的小孩儿接受能力很强,榜样示范意识更不在话下。语文课上,每学完一个重点知识我会有意识的请小老师来重复或者总结一下,一方面检查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借此机会给学有余力小孩得以施展的机会。渐渐地,我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小孩很受用,于是在我们每天早上的《日有所诵》领读、音节拼读领读上,“小老师”越来越多,报名踊跃,积极性很高。

有放就要有收,课堂上学得那么热闹,课下也要巩固扎实,每学完了一个单元我们在班里组织识字擂台赛,任何一个课间只要是想挑战的孩子,就可以来我这读生字,全部读对的孩子,卡片高高兴兴领回去。擂台就在我讲桌旁,每当有孩子来挑战的时候,周围都会有很多孩子不出声音的看着,无形中给没有勇气来挑战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学习的机会。无形中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莫大的识字兴趣,无形中在小老师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老师大胆展示自己。“小老师”引领学习也被我收入囊中。

三、 动动手学习兴趣快速提升

汉语拼音每一个单元结束都会有个复习课,用来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知识。在学习《复习一》时,借助学生手中的字母卡片,我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初次尝试抽读卡片识记字母的方式,效果显著。于是,课堂中我们经常玩抽卡片的游戏,教师发音,学生迅速找到相应字母并举起卡片。这种游戏也成为我检查学生对形近、易混字母掌握情况的教育手段。

初次尝试简单的动手操作尝到了甜头,于是在《复》中我们将动动手坚持到底。复中有一道题目要求孩子动手摆一摆,可以是木棍,绳子,手,来摆出我们学过的拼音字母。在进行这个环节时,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大,课堂学习气氛异常火爆。因为之前没有准备工具,所以孩子们就用身体摆出不同的姿势,让大家来猜是哪个字母;用手型摆出字母,考考自己的同桌;用铅笔橡皮拼凑在一起,摆出各种音节。为此我们约定,学完汉语拼音要在班里搞一次比赛。给孩子们时间,在家中可以用任何一件事物,筷子、铅笔、毛线、玩具等等,摆出自己喜欢的字母,然后由爸爸妈妈照下来,并且帮孩子把照片洗出来,我们在全班进行评比展示,以此来丰富班级拼音墙,孩子们表示一定积极准备。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第4篇

一、夯实基础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归纳了三十多个必考基本点,复习时要以这些基本点为目标。

1.全面撒网。尽管每年的高考对基本点并不一一涉及,但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必须点点俱到,全面撒网,要穷尽每个考点所涉及的范围,如《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语言文字应用”中的“表达应用”部分第7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部分内容高考年年都有考题,它包含“歧义句的辨析、话语的转述、语句的衔接与呼应”等多项内容,教师在复习时都必须讲到,这样就避免了高考中学生解题时可能出现的知识盲点。

2.典型引路。教师在组织这一轮复习时,特别要重视选取哪些典型的例题来加以分析,切不可信手拈来或胡乱拼凑一些“五音不全”的例题,否则会干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在具体的操作中,一般把近年来的高考题作为例题,高考题终究经过行家之手,能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考点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剖析高考题能将学生的思维定位在高考的水平上,让学生学起来有的放矢,心中有“高考”。

3.精刻细雕。教师对基本点的讲解除准确外,还应全面深入,细分缕析,精刻细雕,力求理论上讲透,训练上到位。要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各个击破。训练时,要尽量选择那些有一定梯度,在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上接近高考的题进行反复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好每一个基本点。切忌走马观花、一触即弃、浅尝辄止,这样就失去了基本点复习的意义。

4.联系课本。高考考题知识尽管超出书本,但有相当一部分考点在命题上与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组织考点复习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题,看哪些考点知识是源自课文的,如语音题、文字题、词语的运用、名言警句的默写等。这些考点有些直接出自高中语文课文,特别是古汉语知识,从近年的高考看,实词的运用可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语义,虚词的运用有些句子直接出自高中课文。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要抓住这些强化训练。

二、突出重点

对高考基本点的复习在全面撒网的基础上,还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1.历年高考中必考的基本点和出现频率较高的基本点。如“字音题、字形题、词语的使用、病句的辨析、文学常识和语言表达”等知识点几乎年年都考,这些基本点我们在复习时应作为重点,要让学生搞清《考试说明》对这些基本点的要求,能力层级,近年来高考考了哪些题型,难度多大,考生出错的原因等,依据这些加强训练的力度。

从近年的高考看,“字音、字形、词语的使用、文学常识”着重考察知识的积累,复习时可利用零碎时间浏览记忆,能辨析出错误,再通过平时的考试查漏补缺。而“病句的辨析,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偏重于应用能力的考察,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一定要注意规律的总结。

2.能力要求较高的基本点。如“古诗词阅读”中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现代文阅读”中的“鉴赏评价”,它们都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能力层级,层级定位为E,是高考中的最高能力要求。古代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主要靠教师平时教学的指导和学生日常的积累,但临考前的强化训练也必不可少。这类基本点教师要反复讲,讲深讲透讲彻底,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组织这方面的专题讲座,选取一些典型材料集中进行训练,也可有目的地推荐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经常与这些基本点碰面,从而达到熟能生巧。

3.分值相对集中的基本点。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分值较集中的,一是“文言文阅读”,二是“现代文阅读”,三是“写作”。这几个基本点也是学生感到最棘手的。

文言文阅读,从近年的高考看,主要考察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的翻译,主观题的难度在逐渐下降。复习时应以课本内容为主,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翻译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一定要逐字逐句落实到位。

现代文阅读分两部分:一是实用文本阅读,重点考察分析综合能力;一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偏重概括理解能力的考察。近年的高考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突破了阅读障碍,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把握了文章重点间的联系。因此,复习时,一定要把对文意的把握和分析作为重点来训练。

“写作”是高考语文中的重中之重,对三大文体的写作训练要贯穿整个高考复习,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将“写作”中的基本点分点指导,以历年高考中的习作为蓝本,让学生明白这些习作成败的原因,并对照自己的写作实践,找准突破口,发挥自己的特长,力争作文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各地的高考命题突出了密切关注现实、着重人文关怀的命题特色,复习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见微知著的能力。让学生广开视野,多关心社会现实,同时一定要避免套作和宿构。

三、形成能力

对基本点复习的最后落脚点,是让学生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1.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渠道。教学中既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尽可能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主动地学习知识,超前地思考知识。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如果“满堂灌”“一言堂”,或是考试不断,段考、月考、周考接连而至,这样一来,学生接受知识时会疲惫不堪,收不到好的效果。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第5篇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评价。主要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文章主要探讨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学生清楚明确地知道自己在班级中,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根本依据来评价学生;有的教师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使学生在被评价的过程中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也应当坚持这样的理念。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议通过以诊断性评价为依据,全面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指导,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在小学语文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评价。

 

一、以诊断性评价为依据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或者是每门课开课之前,每单元学习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以诊断出学生在这门课、这一方面知识的学习情况,使教师在明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在教学过程中重复讲解一些知识,浪费教学时间。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诊断性评价方法。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后,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就是掌握拼音,由于班上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教育都为统一,每个学生的拼音掌握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有些学生一窍不通。为此,在学生学习拼音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做一次诊断性测试,了解学生现有的拼音水平,并根据这一诊断结果制定教学计划,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

 

二、全面进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状况进行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使教师和学生双方了解学生在这一段时间,或者短时期内的具体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及时处理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全面的形成性评价,这是一种在日常教学中做足功夫的具体体现,形成性评价所涵盖的知识面一定要广泛,教师所用与形成性评价的试卷或试题,一定要涵盖学生近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所学到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全面筛网,查漏补缺,宁可在平时学习中辛苦一些,也不把问题留到期末。

 

三、以发展性评价为指导

 

新课程倡导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当坚持发展性评价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例如,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仅重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还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价,每个学生都能从该教师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学生在这种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学习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这样的教学评价无疑是最佳的。

 

四、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相对评价是指将学生的表现情况至于班级中所处的位置或者是某一常摸参照体系中的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其某一方面在集体中的情况,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绝对评价是指用通过教学目标来检测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使学生明确目前学习情况与客观目标的绝对差距。笔者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两种评价方式游戏结合,使得后进生能够通过与班级学生之间的对比中,得到前进的动力;优秀学生能够在与客观教学目标对比中明确差距。

 

五、注重评价内容的激励功能和多样性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式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该促进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激励他们树立信心,构建积极向上的人格。孩子们处于集体活动中,他们喜欢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组织教学,开展活动。全国著名教师孙双金老师曾经对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有过精彩的描述: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学生在一节好课中应该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教学触及到了学生的情感琴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他就会兴奋起来,他的小脸就会通红;“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学生智力的火花被点燃了,他的小眼就会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它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评价中,对学生的“小脸”“小手”“小眼”“小嘴”的殷切关注和全面评价,作用不可小觑。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也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因素予以关注。

 

总结:对学校而言,教学评价是记载和积累学生学情的,定期向学生家长报告学生学习状况的具体依据;对学生而言,学生能够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激励和警示,以扬长避短;对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改进教学;对家长而言,有助于了解子女学习情况的变化,做好配合工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坚持以诊断性评价为依据,全面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指导,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能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作者:李琴 来源:人间 2016年18期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第6篇

(一)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

新时期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应试为主,只要是考试考的内容和要求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就重点讲解和训练,假如是考试不考的内容和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基本上就是忽略不讲。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依然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来讲解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对学生就易考内容进行提问,最后对于重点知识以及易考内容布置许多作业。此种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使得初中语文课堂完全由教师来把控,学生只能被动照做,不能进行主动学习。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更是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二)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单调乏味

新时期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想法更加新颖,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了新的需求。新时期如果像之前那样对待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不承认新旧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没有时代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初中生会因为对语文新知识的需求和新时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而逐渐对初中语文课堂产生排斥感,不仅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无精打采,更是对这一科目失去兴趣,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二、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改变教学观念

新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初中语文教师改革教学观念,才能转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有直接关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态度符合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不好的教学态度,例如,认为让学生反复记忆就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认为成绩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的态度,教师拥有这种态度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会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下降,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要采取多元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做法上我们可以采用分工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来开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合作、总结、研究,并允许学生自由讨论,进而最高效率地学习语文知识。另外教师在课前要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逐步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总结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讲练复习课 习题讲评课 学案导学复习课

高三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可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形式有多种,对于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目前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有:讲练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学案导学复习课等。

对于讲练复习课,比较常用的课堂教学有:(1)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2)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人手切入复习,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即先讲后练,讲练结合。(3)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近几年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中,应既有先讲后练,又有先练后讲,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悟”的时间与空间,做到“讲-练-悟”有机结合,效果会更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讲练复习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环节,就是语文用语的教学,语文用语的重要性从高考试题分析中都知道了,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用语教学?方法很多,但没有很好的法子,常用的有:①机械记忆,但要辅助必要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曾总结过一句话,叫“三多二快”,即多上讲台、多书写、多暴露,快反馈、快矫正。②归类(比较)记忆,对不同的语文用语进行分类,通过比较、联想,强化记忆。③在课堂上进行书写记忆语文用语的比赛。④营造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使用语文用语时的常见的勘误表等。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细化一下,又可分试卷讲评课和习题讲评课。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上好讲评课,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讲评的几个环节。无论哪种讲评课,都必须确保“训练-批阅-反馈-讲评-巩固”等几个环节的完整与落实,即落实好“四必”复习教学原则: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2)讲评的基本方法。评的基本方法就是归类讲评,归类的内容很多: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高考题型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同是错因分析,又有知识方面的、思维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等等。(3)讲评的基本要求。讲评要做到五忌:一忌讲评无针对性:二忌泛泛讲解抓不住重点;三忌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要点不清;四忌就题论题,不归纳,不总结,不深化;五忌讲完了事,不跟踪补偿。据此,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②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针对讲评。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③注重过程评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与断其一指”教学效果。④变式讲评。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激发联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讲这类题的规范解答,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⑤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一般约10——15分钟。⑥跟踪巩固,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又分当堂巩固和专题巩固,当堂巩固练习,短小精悍,数量不多,质量要高,针对性要强。专题巩固又叫阶段性检测。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训练,专题巩固,错题过关。无论什么课型,讲与练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重要环节。这更是复习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好的一对矛盾,讲须练、练必讲,但讲什么、练什么,讲多少、练多少,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是个教学艺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复习模式是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使用这一教学模式,要注意主备课人和备课组成员的二次备课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备课组要分工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对学案进行改进,并精选近三年高考题、2年模拟题作为配套练习。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有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提前进行分析,明确考点,确立重点内容,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在一堂课开始前,通过认真备课,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具体化,并把老师们的教学经验规范于学案之中。

(2)课堂教学活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第一轮学案要注重于纵向复习,按模块分专题整理。根据学案填写的反馈情况,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问题重点讲解。在学案中设置了一些探究性的讨论问题,便于在课上展开学生的自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知识。检测题的内容围绕着目标,以获取反馈信息为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收集信息。有针对性检查各层次学生(侧重中等偏下学生)答题情况,巡视和提问等。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矫正、回授措施,如有针对性的个别订正(可在堂上巡视时进行)、合作学习、变式教学(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教学)等堂上教学矫正。

语文重点知识总结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54-01

高三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高考的成败,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通过对我县几所农村高中教学情况的调研,我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上陷入了误区。

误区一:高三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坐享其成”更高效。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关注讲授内容任务的完成,而较少关注教学对象的表现和反映。体现在:一是缺少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二是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严重不足。三是对生成性资源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利用意识淡薄。

误区二:高三重在复习旧知识,应在做题上下工夫。笔者听课时段正值我县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本应足以本为本抓纲务本的关键时期,然而学生桌面上仅有参考资料,没有课本,教学中教师也很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有的只是知识的罗列堆砌和练习题的宣讲解读,语文的生命活力和情趣性被淡化。

误区三: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部分教师误认为只有“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才能“高效率、高质量”,课堂上一味贪多、求全、求难,致使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过多堆砌,内容杂乱无序。甚至出现诸如课堂教学无明确目标、无内容设定等现象。

笔者认为,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只有走出误区,采用恰当的对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策一:重视基础,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基础应包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因此,夯实基础应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基础矢¨识、基本技能、基本语文素养的应用掌握上。只有“三基”真正落实,扎实过关,才能算得上夯实基础。因此,无论是在第一轮的“过教材”即系统整理知识、转化知识结构阶段,还是在第二轮的专题深化提高阶段,以及第三轮的套题模拟训练阶段,教师都要始终坚持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对策二:挖掘和利用好生成性资源。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有思想的,课堂和学生都会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宝贵信息,这些信息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巨大资源,要充分利用好。首先,教师要有捕捉意识,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复杂多变的学习思维、欲说还休的神态表情、突发而止的解题灵感等。其次,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还学生说话的权利,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甚至暴露错误创造条件。再次,要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应对,要让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都能处于“愤”“悱”状态。

对策三:积极倡导反思性教学。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反思习惯,课后及时撰写教学笔记,总结得失,以求改进教法。重点要反思自己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语文知识体系,是否安排了科学的考试与练习时间,是否重视了学生的作文训练,是否给学生给了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其次,要引导学牛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对语义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效果进行反思;对语文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反思;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或错误作出反思等

对策四:正确处理好“大容量”M题,笔者认为课堂容量要依据所授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总的要求应是疏密相间,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吃饱”又能“吃得了”,还要追求“吃得好”,切不可盲目“贪多,贪难,贪快”。对于基础知识应做到精讲巧练,对于答题技巧也应作相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