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本期担任初一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升学会考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因此本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即使如此,我仍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共7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6课,略读课文(标*号)14课。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4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5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安排了七次,片段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口语交际集中安排7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3次,内容涉及学习查阅资料、调查社会用字、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

4、写字集中安排了2次,内容涉及复习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柜律,分散的写字练习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

5、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叙事性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先对作者作一介绍,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第二单元:写人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亲人、对待老师、体会他们的一片爱心;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要点就行。

第三单元:写景的散文单元。目标是: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

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目标是: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简单的分析评价人物。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作精当的点拨。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第五单元:童话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单元教学,达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重点,通过阅读、讨论、设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三、教学举措

1、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工作指导,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将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既是生动有趣的又是高效的。

3、开展课前五分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积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4、打牢写作基础。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5、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

6、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要求学生本期读一到两本文学名著,做好读书笔记。

7、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课,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8、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

四、进程安排

1.每个单元安排两周时。讲读课文两到三课时,自读课文一到两课时。

2.每个两周安排一次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一、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孔子曾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身素质要过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共同成长,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整个初中阶段的精髓,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所以,在工作中,我要认真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积极寻找关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来钻研,并把自己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认真分析每次考试的得失,做好提优转困的工作

进入下学期后,除了日复一日的复习,学生还要面对频繁的测验,练兵。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因为成绩毫无起色而产生厌烦心理,以致应付了事。所以,首先老师要重视每次考试,在慎重选题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面对每次考试的结果,引导他们分析出自身的优劣,同时扬长避短,争取在下次考试中有所进步。只有老师重视,学生自然也会关注每次考试,尤其是后期的模拟训练,学生才会认真对待。

能从七年级一路走下来的学生,自然是梦想考上高中。所以,如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最后得偿所愿是老师必须要做的工作。把班级学生进行有效分成,对优等生要以拓展提升为主,让他们看到学校以外的世界,使自己能飞得更高;中等生是班级的主力军,他们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平时表现没有优等生机会那么多,所以要培养语文兴趣,让他们的语文学科成为他们的拔尖科目;后进生主要是基础不够扎实,书写较为潦草,最大的毛病是懒惰,要鼓励他们,把表扬的机会给他们,同时在复习时夯实基础,克服懒惰心理。他们的语文提升空间非常大,只要自己愿意努力,一定能进入中等生行列。

三、做好道德教育工作,树立健康、文明的思想,为初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外,还肩负着思想品德教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就要让学生养成勤劳、诚信、善良、进取、礼让等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习惯,好作风。同时在心理素质方面,变得更加成熟,思考及处理事情更加稳重。中考是班级学生的一个分水岭,有些同学可能无法升入高级中学继续学习,那就要摆正心态,抓住学习的黄金时期,报考职业学校或进入“社会”这所“大学”继续学习,争取有一技之长成为安身立命之本。要让学生意识到“条条大路通罗马”“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初中阶段形成的好习惯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在自己擅长的行业中闯出一片天。

四、为了圆满的完成教学计划,我具体制定了以下措施:

1、把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年级复习、分类复习和总复习,具体是先用一个到一个半月时间把七年级到九年级课本知识进行重点筛选,有目标地进行复习,辅以测验,再用一个月时间进行分类复习,把知识点分为字词专项、病句专项、标点符号专项、综合性学习、阅读专项和习作专项进行复习,让学生从开始的点到面,再用剩下的一个月时间进行综合复习,通过做历年来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整体意识,在做相关练习中努力弥补不足,力争在模拟训练中不断进步,积累考试经验,为中考做好准备。

2、在复习中遇到困难和学生共同解决,多一些指点和引导,少一些生硬的批评,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减轻学习和升学压力,每次进步一点点,鼓励表扬多一点点,让学生摆脱疲于奔命、耗时效率低的状态,针对每种题型,努力让学生找出解题技巧,独立完成题目。

下学期的复习时间是短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我们师生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相信结果在我们掌握之中。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七年级上册

第二周:七年级下册

第三周:八年级上册

第四周:八年级下册

第五周:九年级上册

第六周:九年级下册

第七周:专项:字词、病句

第八周:专项:诗词、综合性复习

第九周:阅读

第十周: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形式开展教学。教学模式过于落后,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因此,创新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是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适当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创造互动的教学气氛

课堂不只是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基地,也是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因此,教师应该适当转换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展现出来。角色转换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方式,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依据教学计划,每周安排几节课让学生到讲台上讲,并让学生解答其他学生或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学生鼓起勇气走上讲台,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此外,学生为了在讲台上将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就会努力翻阅和查找相关资料,积极搜集信息,努力让自己全面掌握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为课堂讲解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在准备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都对其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与热情。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授课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唤起学生心中的童趣。教师可提前几天在学生中选出一个讲授《皇帝的新装》的新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让学生积极向教师请教,从中找到全新的突破口与切入点。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自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在讲课时讲出更多新颖的内容,让台下听讲的学生也能一起获得知识。如正式上课时,讲课的学生拿出了一张图片,还向台下的学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皇帝今天穿的衣服好不好看?皇帝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皇帝的衣服有什么独特之处?”此时,台下的学生都充满了热情,兴奋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认为皇帝的衣服是透视装,非常特别,有的学生认为皇帝并没有穿衣服,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表意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

初中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加上不同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学生在行为举止、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教学依据,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例如,在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C与学生D分别扮演两名小儿,学生F则扮演孔子,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开展教学。进行教学时,教师让三名扮演课文中角色的学生走上讲台,按照课文原文完成三人之间的对话,之后再让另外三名学生上台扮演角色,把对话方式改为白话文,不再使用文言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增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对比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原文内容的意思。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互动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和课本间的互动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新课文的讲授时,应该增加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互动。初中语文有较强的人文性,学生学习语文时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枯燥地学习课文内容。语文课本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绝不能与课本脱离,而是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初中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想象力也非常丰富,所以语文教师可以依据这一特点,采用情境设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学生学习一些名人传记时,对于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课本当中,从课本内容里了解人物,理解过于平面,无法在学生心中形成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无法对人物进行全面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运用,在上课时播放一些有关名人的声音、图片以及影像等,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中的人物。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我的信念》一文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居里夫人相关的影像、声音以及图片等。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播放一些与鲁迅相关的电影。学习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时,教师则可以播放一些风景图片,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本当中,增强学生和课本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运用,不仅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与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营造出活跃的互动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环境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初中生来说,思维是引导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而初中生的可塑性极强,此时只要教师愿意在教学过程中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那么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文章对学生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展开了相应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 培养目标 思维场景 思维方式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文基础,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能力,这些能力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多数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进度,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提高成绩,往往会选择机械式的教学模式。而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与自由性较低,所以使用过程中势必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师要想更好地避免这一影响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负面作用,就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与培养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这是因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较好地掌握课堂进度并控制讲授速度。只有当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科学合理时,学生才可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受到更好的培养,课堂才能井然有序。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是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语文方面的缩、扩、改等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与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第二是想、转、写等思维能力。其中“想”指的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转”指的是学生的知识转换能力,“写”指的是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缩、扩、改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对学生构建整个思维网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是情景迁移能力。这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应用,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最终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所培养的思维能力切实地应用到不同的实际生活场景中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1]。

二、围绕教材内容创设思维场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思维场景是激发他们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良好的思维场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与思考的氛围之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更好地进行思维发散训练,从而让学生享受思维能力培养的乐趣,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出来。这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提出来的“情景教学法”。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各项资源并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思维场景,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在思考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认知冲突。众所周知,认知冲突是激发一个人行为主动性的重要因素,而当学生能够在学习与思考过程中产生思维上的认知冲突,那么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开动脑筋对这个冲突进行思考,从而使得自身的思维得到锻炼[2]。

当然,教师在创设思维场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场景的平等性、民主性、真实性、多元性、自由性以及完整性。其中平等性、民主性、自由性指的是教师在创设的场景中不应该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平等的对待。只有当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这个场景中做自己思维上的主人,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才可能得到锻炼,学生才可能得到全面的培养。而真实性与多元性指的是教师所创设的场景应该尽量与实际生活以及真实情感相贴合,并且应该尽可能对学生的多方面思维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完整性指的是教师创设的思维场景应该包括创设前的准备工作、创设后的使用过程以及思维训练后的评价体系等全部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得到更加完整的构建,思维场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才可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伤仲永》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还原出《伤仲永》那个时代的场景,并让学生分组来扮演《伤仲永》中的不同角色,如父亲、方仲永、宾客、作者、围观群众等。学生需要按照文章中方仲永不同时期的表现,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表演出不同角色的反应,还可以加入一些合理的动作或者语言交流,并且在表演结束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个人物会做出这个动作或者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当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互评、自我点评以及教师点评三个评价环节,从而让学生从观众与表演者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以及给读者的教训。当然,为了体现平等性与民主性,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表演的机会并且不对学生的表演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只需要做好事前的问题引导工作、现场的场景维护工作以及进度把握工作和最后的表演评价工作即可。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3]。

三、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想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课堂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那么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只有当学生具备较好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掌握一定的思维训练方法,那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可以从课上延伸到课下,培养效率才可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般情况下,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联想与想象法以及立场反转法等几种[4]。其中,观察法与联想想象法指的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以及根据现有内容进行想象的方式来培养思维;立场反转法则是让学生先从一个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让学生从这个方向的对立面进行思考,从而使得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在这三种方法中,立场反转法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极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思维训练方法之一,但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是非常好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使用这三种思维训练方式,并且帮助学生养成用这三种方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5]。

当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以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陋室铭》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观察法来对教师所提供的名人曾经居住过的“陋室”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与刘禹锡所描写的“陋室”进行对比,从而使得自己对“陋室”有更加深刻的影响以及更为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联想与想象,根据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以及自己所观察的内容想象或者详细描写一下作者所描写的“陋室”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作者可能曾经在这个“陋室”里发生过的事情。最后,在学生了解“陋室不陋”以及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立场反转法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个“陋室”可以对每一个人都产生正面的影响吗?如果一个人不处于“陋室”之中,在面对外面各式各样的诱惑时,那个人还可以保持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吗?这种逆向思维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发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人性进行思考。而只有当学生掌握这三种方法之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才更可能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世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不断地调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与培养模式,并且始终坚持在一点一滴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获得高质量的思维能力训练,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4):56-58.

[2]董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A版),2015(09):164.

[3]姜泽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04):60.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教学法;选好主题;课堂实践

主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结合社会及日常生活,突破学科的限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跟踪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家、职业人等人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初中语文主题教学是将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探究过程中找到学习灵感,它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现有效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作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下面,笔者从选好主题以及课堂实践两个方面,讨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运用主题教学法,以便达到语文总目标的要求。

一、选好主题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这是一种单向的活动,没有考虑初中生的实际需求。很多学生在长期被动学习的状态下,逐步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语文,而主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有重要意义。开展主题教学法的首要任务就是选好主题,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经过积极的合作与交流,最终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在选择主题的时候,师生双方往往会由于实际需求的差异,产生意见分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最终协商解决。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员中,有《春》《济南的冬天》《风雨》《秋天》几篇现代文,学生在对这一单元选择主题时,有的学生说应将其定为“四季”,也有学生说要将其定为“景色”,还有的学生说要将主题定为“四季之情怀”等。然后,我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通过总结这几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师生最终决定,要将主题定为“热爱大自然”。

二、课中实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师为了保证学生所学知识是全面的,通常会通篇罗列所有知识,这不仅会加重初中生的课业负担,还会浪费师生过多的时间、精力,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很多学生总是学了就忘,忘了再记,沉溺于背诵课文中,无法将精力放在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上。语文主题教学是以初中生的真实需要为基础的,它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应用主题教学法时,首先,我们需要提炼主题,即将语文教材中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提炼为社会主题或生活主题。其次,充实主题,教师要对提炼后的主题进行补充与总结,将同一类型的主题归为一类。再次,落实主题教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主题内涵,将其与教材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深入钻研文本知识,加深体会。最后,要评价主题,这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整个教学活动所能取得的教学成果等进行评价。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对自己、同学进行评价,使其能够正确认知自我,学会欣赏他人等。在贾平凹的《风雨》一课中,我与同学一起将文章归纳为七个主题,即“树林”“垂柳”“女孩救羊”“葡萄”“鸟巢”“废纸”“池水”。然后,学生自由组合,任意选定一个主题,收集与其相关的文本信息,体会这些文本中所使用的写景手法,在品味文章写作特点的同时,尝试模仿写作,学习写好写景文章的方法。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受,我还让同学们收集贾平凹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感受贾平凹先生在写作中所独具的清新隽永、简洁自然的写作特点。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所有的学生需要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以及不足之处,评价自己与同学在小组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主题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水平。

总而言之,主题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对于提供语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首先,教师要与初中生一起选出教学主题,为课堂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其次,师生要通力合作,在语文课堂上实施主题教学法,通过提炼、充实、落实、评价主题,完成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6篇

一、了解学生,为分层教学作准备

每一位智障孩子由于智力上不同程度的残疾,使得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水平要了解得非常透彻,因此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层次、学习兴趣、习惯等方面初步将学生分为A、B、C.D.E若干类,并详细建立起学生差异性档案,再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再将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分解实施,设计相应的问题或练习。

我担任培智七年级的生活语文课,虽说是七年级了,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程度高的学生可以拼读、书写汉语拼音,组词,造句,写短文;程度低的学生连“一、二、三”都写不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有的说话时“你”“我”不分;有的只会重复别人话语的最后两个字;有的学生记忆力还可以,一首诗反复教十多遍之后可以背下来;而有的学生三周的课学习下来,连任课老师的姓都记不住,就更别希望他能记住别的东西。在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为我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二、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我针对不同档案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争取每生各有所获。对于A类学生,我适当给予自我思考的机会,拓展知识范围。如在讲《望天门山》一诗时,我适当给学生增加了对作者李白的介绍,还联系了以前学过的有关李白的诗。对于B类学生,我给予适当的点拨,加强有针对性的辅导,用学生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讲述,如在讲述“可爱”一词时,有的学生不理解,我便四川方言解释――妈妈有时夸你时怎么说“好乖”,这就是“可爱”的意思,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对于C类学生,由于智障程度较重,学习能力低下,有的学生几乎不接受我的教学,如果都按照一个目标来教根本不现实,也不实际,不认识,不会写是这类学生最大的障碍。我在备课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出合符教材和学生的目标,并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如我在教学“一”时,就把学生分成三组,程度差的学生认识并书写“一”;程度中等的学生学习用“一”组词、造句;程度高的学生要求他们能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并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样,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有事做,几节课下来,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达到了要求。

三、分层设计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比较复杂,一方面要灵活处理好讲授与组织活动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班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的基础内容之后,再进行分组或个别教学,并给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课题与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难度更高的知识。能力较低的学生解决容易的知识。在检查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个别学习的结果时又在全班进行。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多元智能 综合性课堂

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以单方面的成绩评价学生的不足,它要求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发展成为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奠定基础。

1.教师课前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工作,是教师上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备课的好坏决定教师的上课质量的高低。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课文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将教学重点、难点都标记出来。例如,在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的教学时,由于这一单元要讲述的是有关信息传播的内容,备课时,教师可以将语言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融入教学内容与传授,教学《录音新闻》和《新闻两篇》两篇课文时,这两篇课文都是与新闻相关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新闻语言的掌握能力,教师可以把这两节课安排在一起上,结合两篇课文的共性备好课,把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性作为这两节课的主要任务。

2.教师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完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课文主旨大意进行解读,体悟作者的中心思想。在学生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课后,教师要对课堂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对教学方法不足的地方进行思考,改善教学方式,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确保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构建顺利完成。

3.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完善的教学硬件和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是构建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将平面的图画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特性,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课上,不同的课文大纲要求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就不一样,有的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全面认识。在《人与自然》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和视频方式向学生展现自然风光,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提高教师素养,增加师生互动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素养是构建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关键性要素,教师具备专业性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是构建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更新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性。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学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座谈会,让教师在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性,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增强互动,才能有效快速地构建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在校和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反常表现给予及时关注与询问。例如,当教师面临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可以组织心理专题班会,让学生传播心理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找个别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状况,排解学生心中的困惑。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了解课堂的接受情况和对课文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接受学生的建议,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5.多角度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传统语文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以最终答卷的方式,以考卷中学生的成绩评定学生的能力,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性,不利于构建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定体系,多角度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在期末评定学生成绩时,教师可以采用百分制方式,以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平时的课堂表现占百分之二十,班级中其他学生的评价占百分之十,学生的自我评定占百分之十计算学生的最终总成绩。不但考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和综合能力。利用这种评定方式对学生而言比较公平合理,不只是站在教师角度观察学生,也从其他学生角度和学生自身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给予学生合理的综合成绩,有利于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结语

每一位学生都有个性和才智,构建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才能和潜力。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将课程内容和多元智能综合教学课堂结合在一起,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8篇

由于工作竞争激烈,为了满足社会的生产力,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工作的步伐就加快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秩序,这时就得提出一种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参照文本,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__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积极改进并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3、立足教情学情,和其他学科通力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学科培尖推中补差,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二、学情教情:

本届初三学生基础不怎么扎实,一部分学生认识肤浅,重理轻文,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学科成绩差;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学科知识积累,知识面窄,思维呆板,学法单一,学科成绩滞步不前;一部分学生学业底子不错,但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不耐心,读书缺乏思考,敷衍了事,盲目自信。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看来,优秀率虽有提高,但仍需要继续奋进。及格人数下降,急需要找对症结,迎头赶上。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课内阅读丢分严重,课内知识巩固差。这种现象的形成应引起本学期的反思和重视。

三、教学内容:

1、本学期新课有三个单元,六篇课文,两个专题,一部名著推荐,四个综合实践活动和诵读欣赏。

每个单元的读书方法指导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2、本学期全面复习分三个阶段:分册复习、专题复习及套题训练。

解读《__中考说明》是前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从课文的学习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掌握阅读题的审题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掌握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构思模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变换写法;学会读书,懂得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的感情,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4、中考目标

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全县第一,优秀率提高20%,及格率达到90%以上。尖子生的总分最次不低于100分。

五、教学设想:

1、宏观上要活

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用性。

2、微观上要实

就是具体到每节语文课,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深入探讨问题,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

3、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上,力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教学措施

1、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语文个体差异大,分析摸透学情,分层次进行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2、分析历年中考试题,研读《中考说明》,摸清考题导向。

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辅导资料精心筛选。

3、采用“整体规划教学法”,“单元训练法”,“重点、难点错题回测法”进行基础夯实。

4、抓好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训练,尽心设计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名著导读训练,重视语文知识的全面积累。

5、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描绘身边事物的习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一些小练笔,引导学生训练合适于自己的一种作文风格,定期推荐一些美文佳句、名言警句。

6、以课文教学为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多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表达技巧。

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训练相结合,总结出一些规律供学生参考使用。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2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如何搞好初三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摆在初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为此我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初三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划,以便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决胜中考。因此,特制定初三语文学年度教学计划。

一、教学管理原则

因刚接本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一切情况不了解,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在教学中我将一边教学一边了解,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科学方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及中间生的促进工作,力争使每一位学生有进步,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1、积极学习“诗意语文”的研究成果,教学中努力探求“诗意语文如何是”的有效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领会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达到的能力与目标,领会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它是开展语文教学要重依据和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它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它是中考命题的指思想与基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标准才有可吃透语文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考试说明》是课标的具体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它根据课标,结合考试实际,以中考的范围和要求及主要题型示例甚至试卷的长度,难度,各部分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十分具体的说明。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让复习能做到低时高效。

3、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估计学生语文能力差异大,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学生最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地分层教学。

4、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领悟了课标的内涵,钻研了《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开展本学年教学与复习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还需要选好、用好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是自己精心筛选,不用外面的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不搞提海战术,下拦河网。

5、精心备课,上好课。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一节课,老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并且要择其重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

6、重视阅读训练。

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学习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变化,探讨新教材的新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师慧杯”竞赛及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到课改实验中去,使课改实验真正做到“边实验,边小结,边提高”。

(3)教研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研组活动每二周一次,教研组成员可自主报名参加主持工作,形式多样,并用统一的记录本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

(4)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5)任课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教研的基础上积极撰写论文并争取教学或获奖。

(6)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7)组织小型多样、讲究实效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组织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

3、坚持正确导向,对备课组备课环节进行指导和督察。

七年级、抓基础,抓规范,培养能力,教学形式多样。

初三语文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成绩再创佳绩。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信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__班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期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四、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尤其是诗歌的朗读,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议论文写作的知识,学习缩写和改写,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养成边读书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九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5一、班情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懂变通;这两点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着重去纠正的学生学习陋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会想到应该这么去做。

再有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明显,关键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还有个别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不理语文,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因此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需要重点教育和督促。

二、教材分析

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关键点

复习重点:

1、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及其运用。

2、文言诗文的默写、理解。

3、现代文阅读的思路及其语言表述。

4、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复习难点:

1、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及其语言表述。

2、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3、复习关键点: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

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二)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做此类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作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