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学生论文

学校学生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校学生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学生论文范文第1篇

一、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内容和特点

(一)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决策的途径与内容阿尔伯塔大学采取两院制的管理模式,其决策机构由董事会和教师联合总会共同组成。

1.董事会中的学生参与。阿尔伯塔大学的董事会主要负责学校资产、收入、支出、各类行政事务的管理和监督。董事会还握有学校内部的人事任免权,各学院的系主任、所有的教师、行政工作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都是由董事会任命的。董事会共有21名委员组成,其中包括3名学生代表①。学生委员作为代表全校学生共同利益的发言人参与决策,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权利不被侵犯,也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提出意见,与董事会其他委员一道为学校的发展进行尽可能正确的决策。阿尔伯塔大学董事会下辖七个专门领域的常委会,协助董事会完成工作。专门委员会主席一般由董事会直接指派,而副主席则由委员会内部选举产生。七个常设委员会分别是:教育事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和薪资委员会、社会和政府关系委员会、投资委员会、财政和资产委员会、安全卫生和环境委员会。七个专门委员会中,三个委员会有学生代表参与。教育事务委员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要从事大学宏观事务的组织、执行、评估和决定,例如研究教师联合会送来的提案、制定大学发展规划、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审查和批准相关的学术成果、政策规划等。教育委员会作为董事会设立的常设机构之一,管理与学校教育教学相关的各项工作。教育事务委员会共有9名委员组成,其中学生社团成员1名①。把学生代表引入这个机构,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在各项教学目标制定时获得来自学生最直接的反馈,使教学目标更加切合实际。学生代表以如此高的身份地位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实践中是很少见的,这也使得加拿大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和资产委员会。财政和资产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与大学的财政、资产相关的事务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财政与资产委员会共有9名委员组成,其中有1名学生代表①。学生代表很少具有专门的知识,所以在学校财政、资产相关的管理问题上很少有独到的意见,更多的是旁听参与。但学生代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学校财务、资产管理方面更多的压力,他们要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利益,因为在市场经济的视角下,学生是学校最大的消费者。学生代表的存在,也有其监督意义的表达,为学校的财政、资产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安全、卫生和环境委员会。安全、卫生和环境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和决定与大学环境保护、大学社区卫生和公共安全相关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保证影响环境、卫生、安全的相关的法规;批准、操作和加强以上相关大学政策和法律标准;在与大学相关的环境、卫生、安全的事务上与政府和其他部门合作、互助等①。安全、卫生和环境委员会也是由9位成员组成,其中2名学生成员。安全、卫生与环境是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这几方面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消费者,不仅要求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更要求有良好的安全、卫生与环境保障。大学生代表加入到委员会中,可以从实际出发,提出与安全、卫生、环境管理切实需求紧密结合的管理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的保障学生的利益不被侵犯,也可以提高相应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

2.教师联合总会中的学生参与。教师联合总会主要负责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学术研究计划等相关教学目标的管理,以及考试安排、学位授予、听取和处理学生投诉、奖学金颁发等相关的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也可以在教授任命、校园建设、宿舍食堂管理规章制定等方面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教授联合总会共有155名成员,其中学生成员55名①。虽然教师联合总会的名称使人误以为这是一个由教师共同组成的维护教师相关利益的组织,但其实不然,学生代表在教师联合总会中占三分之一的席位,他们是联合总会中代表一方利益最为庞大的集体。在教师联合总会中学生代表的地位与教师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并且这种参与是有力的、深入的,在好多方面学生代表的意见会左右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与办法的形成。学生与教师一同在教师联合总会的管理领导下,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贡献力量。教师联合总会同样下设多个常设委员会,其中学生代表参与的有三个。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共有16名委员组成,其中有4名学生委员,委员会主席由分管学术的副校长担任。委员会主要负责:为所有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优化教育服务,在学术相关事务上提出管理意见,在学校的学术建设方面给出议案、可以在其他任何有关学校的管理工作领域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另外,学术委员会还在新设专业、部门名称变更、本科与研究生专业建设等方面拥有决定权①。学生代表参与学术委员会,使学生在争取学习环境优化方面占据主动,他们可以要求学校在学生学术研究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而这样的支持在之前往往是更多的给予教师。另外,学生参与学校的学术管理工作也使得学生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术事务中去,必须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术标准委员会。学术标准委员会组成人数并不确定,委员会的成员大多由其他委员会推举产生,也有分管学术副校长委任的成员,但学生代表的人数基本是确定的,一般由分管学术的学生会副主席、一名由教师联合总会选举产生的本科生,共两名学生代表参与管理。学术标准委员会主要负责:在学生的录取、转系、学术目标制定、其他影响学生一般性录取政策以及成绩评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提供建议和推荐①。学生代表有其自身知识储备的局限性,所以在某些专业领域学生代表并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学生代表参与学术标准委员会更多的时候是旁听参与,提出学生的意见,这种参与更多的是体现对学生意见的尊重。学习环境委员会。学习环境委员会主要负责: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升、提供大学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的信息资源、审查监控大学的教学和学术计划、促进教学合作项目等。该委员会共有11名委员,其中学生委员1名。学生的参与也主要是浅层的参与,主要为学生在有关事务的管理工作中提供表达意见的途径①。

(二)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咨询、监督的途径与内容

1.评议会中的学生参与。阿尔伯塔大学的评议会共有30名经选举产生的委员,分别代表各附属学院以及与大学利益相关的地区组织,其中学生代表5名。评议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大学与公众的沟通。阿尔伯塔大学一直都认为社会是大学存在的基础,与外界的不断联系是大学提高效率的关键。社会通过评议会把意见传达给大学,而大学也通过评议会传递信息①。学生参与评议会的管理工作是有其现实基础的,学生是构成大学的主体部分之一,同时学生也是来自于不同地域,他们本身就携带着大量的信息,也是学校获取外界信息的自然渠道。通过学生参与评议会,可以更多地获得社会的支持,使学校的管理意图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结合,为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提供保障。

2.校友会中的学生参与。阿尔伯塔大学特别看重学校校友会的发展,把校友会视为学校精神的传播者与延续者。校友会因其组成成员与机构作用的特殊性,更多地是由学生代表来进行管理的,学生代表与校友会的成员本身就有一种亲密感,可以更为顺畅的进行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校友会的同时,也给他们与学校优秀毕业生接触的机会,对学生学校学习结束后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三)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特点

1.学生地位受到高度重视,参与管理等级高。阿尔伯塔大学把学生管理引入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在董事会中有3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存在不仅有其现实的管理作用,同样也有很深的象征意义。学生存在于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地位的无比尊重,同样也象征学校最高的管理权力是民主的、是与现实情况紧密联系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去,使得学生自尊心受到极大满足,也使得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得到加强,学生会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待学校的管理政策与制度,在自觉维护与遵守的同时也为它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帮助。学生参与学校的高层管理,使得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有了结合点,双方共同努力,为实现各自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2.学生管理内容十分丰富,参与管理层级多。阿尔伯塔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学校的宏观发展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再到后勤生活保障都有学生管理者的身影。他们的参与不仅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力量,也使学校的管理工作不断吸收切实有意义的建议,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多层级的参与也形成学生管理参与的连续性,使学生管理的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为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一)积极意义

1.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参与者对其影响最大。教学过程中的最直接参与者不外乎两个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传统的管理体制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这种简单生硬的关系容易造成二者权利义务的对立,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把学生作为管理者之一的角色引入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学生可以有权利对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评价,教师教学过程就有了动态的监督;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自己的看法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提出建议,这都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有利于学校日常管理目标的达成。学校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琐碎的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能力是有限的,管理工作往往会在细小方面变得薄弱、甚至被管理者忽略掉。这些方面作为学校整体来看是无足轻重的,而对于学生来看却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的诉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解决时,被管理者就会与管理者形成对立,就会阻碍管理目标的达成。把学校内人数最多、作为主要管理对象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吸纳到学校日常管理的体系里来,可以大大减轻学校专业管理人员的负担,使许多管理方面的细小问题得以被发现并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解决,学校更多的管理决策能够被学生及其同学所理解和认同,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矛盾,保障各方面的利益,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保证了管理目标的达成。

3.有利于学生权益的保障。在市场经济的观念下,学生是作为消费者来参与学校运作的,消费者处于被管理者的角色。这就使得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变得敏感,消费者权益存在被侵犯的风险。这就要求消费者必须有合适的途径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当然,直接参与就成为最为高效而且有力的保护办法。所以,从学生作为消费者来保护自己权益的角度来看,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是必需的。

(二)局限性

1.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要构成部分,被管理的地位实际上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首先,学生与老师、学校专门管理人员相比,在知识储备、管理经验以及自身能力上都有很大差距。虽然他们可以热情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事务,可是自身的缺陷也导致这种管理参与存在风险。其次,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习得更多的有利于今后发展的知识储备,这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时,必然也要付出时间与精力,这就使得学生在二者取舍间难以平衡,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最后,学生在学校中更多的时候是被管理者的角色,而参与学校的管理在主观意识上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角色混乱,使得其在接受管理时的角色转换困难。当管理意见与自己的意见相悖时,变得更加难以管理,甚至滥用手中的管理权力,组织更多的学生与学校进行对抗,使学校的管理目标难以达成。

2.学生民主有其特殊性。在追求民主的同时,需要牺牲部分效率来作为代价。学生民主更是如此。一所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拥有不同背景、不同信仰、不同观念、甚至是不同理想,所以统一学生的管理观念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把这种管理理念合理地导入学校管理决策中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在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方面享有与教师平等的权力的话,他们就有可能成功地降低他们自己的学位质量。学生的行动和能力由别人来指导和评价,如果他们想直接参与这个指导和评价的过程,那么必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1]。所以,学生民主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也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引导运用,会使得学校管理顺畅,相反,就会导致学校发展的停滞甚至是倒退。

3.学生在校时间的特殊性。在学校各类管理参与者中,学生的在校时间却是最为短暂的。学生往往是一所大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群过客,只是在较为短暂的时间里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中来。这就使得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时的目光不会有学校专门管理者与长期管理者那样远大,他们往往更多注重当下学生利益,这就使得他们的管理意见可能只具备一时的合理性,而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没有益处。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者之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学校的管理权力,这就使得权力使用时可能存在随意性,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对我国高校管理的启示

(一)合理借鉴加拿大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加拿大高等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公平”、“以市场为导向”等管理理念。把学生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注重学生权利的保护,合理引导学生诉求,学校的相关政策制定、管理运行都以学生为中心,把学校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保护学生作为学校消费者的权益,由学生的需要制定学校的发展策略,吸引学生作为管理者进行合理管理决策。这对于我国高校管理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二)为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支持对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权限范围、内容进行立法,为大学生合理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依据。加拿大多个地区法律都有明文规定,学校的某些主要管理机构中必须有相应数量的学生代表,这不仅强化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必须性,也为大学生如何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必要依据,避免把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大多高校的大学生的确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可是没有制度依据,学校往往只容许学生参与无关紧要的琐碎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学校发展等核心管理领域,仍然没有学生参与。

(三)合理确定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高校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有哪些内容是大学生应该参与的?陶行知对学生自治和参与的范围提出了几个标准:一是以学生应该负责的事体为限,学生愿意负责又能够负责的事体,均可列入其中;反之,亦然。二是事体之愈要观察周到的,愈宜学生共同负责。三是事体参与的人愈普及的,愈宜学生共同负责,共同自治。四是依据以上三种标准而制定学生参与的范围时,还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程度经验。

在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学生应在以下三方面参与学校管理。

第一,行政管理工作方面,目前把学生代表引入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还不现实,但在有关学校办学宗旨的确立、发展规划的制定、规章制度的改革等重要事务管理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视,突显大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同样也利于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

第二,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教学工作的优劣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对象,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学生的参与可以监督与评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态度、方法、效果,可以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方便,也使学生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学校学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管理模式;因材施教

农村学校的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要想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就必须搞好班级的管理,而班级管理的核心又是班主任工作。

一、实施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近些年来,由于农村大多学生家长都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便成了“留守生”,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更值得注意,以防出现管理“脱节”与“错位”现象,鉴于此,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中,必须适时与学生家长、学生监护人建立各种联系。同时,教育工作者必须付出更多的爱心,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留守生”的管理中来,让学生无时无刻不体会到“家”的温馨。

二、深入留守学生内部,进行全面了解,开展调查研究:

留守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的管理实质上也就是学生的管理,每个班级都由许多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不同知识层次的个体所组成,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深入留守学生内部,全面了解本班成员,进行摸底核实,为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衡量一个教师的好坏,不光只是看他的教学能力,更主要的是看他能否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能否和自己的学生融洽相处,能否形成教师想教、愿教、乐教,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情境。

2.2尊重留守学生人格,关心疾苦,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疾苦,作为班主任尤为要注意这一点。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应以说服教育为主,采用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杜绝挖苦、讽刺、讥笑学生,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不计前嫌,但应努力找到学生错误的症结所在,并及时指正。同时,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也是人,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因此,必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熏陶和感染他们,从而树立自身的威信,当好学生的典范。

2.3正确处理留守学生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常言道:“人上一百,种种”。既然班级是许多不同个体的聚合体,难免出现磕磕碰碰,班主任在处理时应始终坚持正义的立场,不偏袒、不包庇优等生,不歧视、不讨厌后进生,一视同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对于学生所犯下的错误,不能一捧子打死,要留给学生悔改的时间和空间,该严则严,该松则松,严中有松,松中有严,严中有爱,从而形成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4寻根源,对症下药。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不光是要管好学生的言行,更重要的深入学生的思想深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弄清学生是怎样想的,并分析为什么要这样想,又打算怎样去做,而后采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同时,班主任应力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解决学习中的“无所谓”和“偏科”现象,在智育的同时加强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从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三、讲究班级管理的艺术:

所谓讲究艺术,也就是灵活运用管理的方式方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只要付出真情,用“心”去呵护,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勤操心让每一个留守生加强团结

一个班的班主任就好似一支部队的指挥官,要想使他们团结一心,具有摧不可挡的“战斗力”,班主任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班主任不仅要操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操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也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人格、完备的各种能力,而且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从而实现真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2多留心让每一个留守生积极向上

抽课余时间到学生中去,和他们共同活动,处处留意、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把他们的情况及时归类并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3.3常关心让每一个留守生亲感温暖

班级是许多不同个体的集合体,在这其中难免会有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稍差的学生,他们比较心虚敏感,对环境存有戒心和敌意,要想解除他们的心理定势,首先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用满腔热情关怀和爱护他们,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接近你、亲近你,从而解决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3.4要细心让每一个留守生学会思考

仔细洞察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细微变化,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切忌操之过急。我们在管理中不仅要思考怎么做,而且要体会为什么这么做。

3.5献爱心让每一个留守生都有尊严

;由于内外的各种原因,学生的自尊心时有受损,有时他们会产生自卑感。要治其“创伤”,必须给予“尊重”的满足,一个称呼、一声“请坐”、一杯热茶,都能使他们感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心情会激动不安。恰当地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他们去负责某项具体工作,能让他们体会出你的信任,从而激发出向上的动力。定期开展各种爱心活动,让学生,特别是“留守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接受亲情的滋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以解其后顾之忧。

3.6能虚心让每一个留守生都能进步

具体地说,这里的能虚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班主任应虚心学习他人丰富的育人经验和管班技巧;另一方面班主任应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乐于接受学生的监督和指正,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率先做到。

3.7互交心让每一个留守生都是朋友

主动与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深谈,只有用真心,才能打动人、才能取得学生的了解,使他们愿意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来看待。这样,你既容易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又能使他们乐于接受你的忠告。

3.8具匠心让每一个留守生都是主人

学校学生论文范文第3篇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参考了已有职业道德教育调查问卷,同时又加入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社会道德情况等,便于全面了解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状况。访谈主要内容有: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状况,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最后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和访谈所得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调查结果

2.1中职学校学生具有初步职业理想,但缺乏学习兴趣

当问及为何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时:选择个人喜欢的学生占29.8%;由家长选择的占35.8%;成绩不好只能选职业学校的占24.0%。回答听课情况时:选择喜欢听才用心听的学生占19.4%;选择偶尔说话、做小动作的占38.8%;总是认真听的占22.3%。从对专职班主任的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严重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存在逃课、考试作弊现象,部分学生即使有学习愿望,也由于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听不懂、学不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热情和能力。调查显示,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有学业挫败感,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学习技能的愿望较学习理论知识的愿望要强烈,从而忽视理论课以及相应德育课的学习。

2.2中职学校学生有一定的道德认知,但缺乏实效性

在基本道德认知方面,学生认知状况良好。当问及学校发动自愿向灾区捐款时,选择尽自己能力献爱心的学生占80.4%,选择别人捐了我不捐面子过不去的占1.5%,选择与我无关的占0.7%。当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小孩、孕妇或残疾人,选择主动让座的占80.1%,选择装作没看见的占1.6%,选择别人不让座我何必要让的占0.5%。关于职业道德,学生普遍认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当问及是否同意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时,选择非常同意的占43.2%,选择比较同意的占34.3%,选择不确定的占3.4%;当问及对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看法时,选择对职业生涯很有帮助的占79.1%,选择帮助不大的占11.5%,选择没有认识到其意义的占3.6%;当问及最能体现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项目时,62.6%的学生选择了爱岗敬业。

2.3职业道德教育重课程缺乏实操性,与行业联系不紧密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大多采用讲授方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理论的掌握。当问及对所从事职业的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来自哪里时,选择来自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占53.1%,选择来自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的占20.1%,选择实习单位职业道德教育的占15.9%。这说明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活动不足,无法将职业道德观念和能力进行内化。当问及将来求职最担心的问题时,选择对社会缺乏了解的占27.4%,选择专业课成绩不稳定的占27.0%,选择没有工作经验的占25.7%,选择英语、计算机水平不够好的占15.4%。说明对社会及企业了解缺乏、成绩不好、无工作经验是困扰学生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其中对社会及企业了解缺乏所占比例最大。学生对企业具体职业的道德要求、规范、文化及行业职业道德不是很清楚。过分注重职业道德理论教育方式,导致学校与相关专业单位联系较少。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当问及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选择缺乏交流和沟通、个别指导咨询不够的占46.5%,选择职业道德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占30.3%。当问及影响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时,选择教学形式的占30.5%,选择不重视的占41.0%,选择教师形象和榜样的占17.6%,选择教材陈旧脱离实际的占9.4%。说明学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需求,将职业道德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孤立出来,不注重学生的现实需求和个性特点,学生不易形成实际的职业道德体验,进而对其在社会生活中进行道德判断和职业选择帮助不大。由于德育多是软性指标,难以衡量,所以学校对职业道德课也比较忽视。另外,学生虽对职业道德有认同,但职业道德行为却与之不匹配。在回答是否愿意从事工作环境艰苦、劳动繁重、远离城市的职业时,选择非常愿意的占20.8%,选择比较愿意的占44.3%。当问及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时是否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集体利益,选择非常愿意占的22.6%,选择比较愿意的占49.9%,选择不确定的占21.1%,选择不太愿意的占5.1%,选择很不愿意的占1.3%。说明学生虽然对职业道德教育有了良好认知,但其职业行为却比较落后。在对班主任及学生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采取双重价值体系,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常常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学生一方面对自私自利行为表示不满和愤慨;但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又以自身利益为上,不乐于助人,真正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学生很少。

3成因分析

3.1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又导致人们交往行为工具化,个人私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与矛盾、道德裂变在各行各业表现得非常突出,出现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有些人不通过敬业乐业的合法劳动致富,而是不择手段去满足私欲,甚至挖空心思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极大地腐蚀了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导致社会道德规范相对薄弱且容易失控,一些消极腐败的思想观念乘虚而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这些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其思想和行为。

3.2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利因素

首先,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全面、深入。在职业道德教材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定义仍局限于行业行为规范总和,强调职业人应该遵守、服从职业规范。在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缺乏对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大多采用知识传授教学方法,学生缺少实际锻炼、体验和感悟,不能将所学职业道德知识内化,进而转化为行动。有些学生虽然知道某些行为是错误的,但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放弃自身道德追求,采取实用主义态度,造成道德“知”与“行”严重背离,这也是学生职业道德认知与职业道德行为不匹配的原因之一。其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职学校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引起学生共鸣,更具指导性。然而,当前职业道德教学内容更新慢,知识概念化、理论化,现实案例较少,学生不感兴趣;此外,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多为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结合行业道德特点,体现岗位特色。最后,职业道德评价方式单一。职业道德课多采用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道德教育是一个内化过程,该评价方法忽视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忽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此缺乏科学性,很难准确反映学生实际职业道德水平,出现学生在校职业道德考试成绩优秀,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堕落的现象。

3.3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影响最大的则是家庭教育指导思想和方法。调查发现,44.0%的学生父母为初中文化程度,45.4%的家庭月收入为1000~3000元,单亲家庭学生较多,家长对孩子管教不严或缺乏管教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高,并且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也不够。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学一门技术,今后能就业就行。这种观念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职业缺乏更高追求。

3.4学生主观因素影响

学校学生论文范文第4篇

司法实践中“授权组织”理论的争议关于高校被诉的行政主体地位实践困惑最早出现于1996年,当年田某某诉北京科技大学退学案中,法官运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理论解决了高校行政诉讼被告资格。当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了该判例,并指出目前我国某些被法律赋予一定行政管理职权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之后,各地法院陆续按此法理认定了高校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但对“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理论”的运用,学界一直争论不已。马怀德教授认为行政诉讼采用这一概念有内在缺陷,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没有解决法律法规为什么授权、何种情况下授权、对谁授权等基本问题。还有观点认为,此定义与国家职能向社会转移、行政民主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但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从现有法律规定中无法找到所授之权是行政权而非其他权力的理由。《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非法干涉”的权力,民法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有排他性,宪法规定审判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由此可见,排除干扰权可以是民事权利,也可以是司法权力,并不是教育机构独有的行政权。其次,对立法机关授权的认定要求过高。由于受行政诉讼内容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行使职权方式、工作人员素质、会议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立法机关不可能及时将层出不穷的新事物管理权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授予。“授权组织”理论无法得到普遍认同,这种描述性的概念不能解释高等学校等非政府组织为什么具有行政主体身份。深入研究发现,这一问题最终属于对组织职能性质的判断问题。发达国家高校有悠久历史,其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值得借鉴。

二、公共行政理论对高校行政主体地位的诠释

(一)两大法系国家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其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认定普遍采用公共行政理论。该理论认为,具有公共职能的组织含有公权力因子,代替政府承担某些专业性很强的事务,具有行政权能,享有行政主体法律地位。两大法系国家用“公务法人”概念界定了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高校作为“公务法人”,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组织,它以公务为基础对中央集权进行限制和分权,既是民事主体,也具有行政主体法律地位。公务法人兼有私法人和公法人的特点,是国家行政主体为了完成特定的行政职能设定的服务性机构,有别于“正式作出决策并发号施令之科层式行政机关”。公务法人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享有一定公共权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它与相对人之间既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私法关系),也具有行政法律关系(公法关系)。公务法人有若干种类,高等学校只是类型之一,校生关系可以借鉴为公务法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二)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务法人地位笔者认为,我国高等学校与两大法系国家的公立高等学校类似,是依法成立、专门行使教育行政职能的公共管理组织,承担了高等教育的公共职能,含有公权力因子,具有特定的行政权能,除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外,还具有行政主体法律地位。高等学校行使教育行政权和公共管理权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与学生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法》第28条规定,高校拥有招生权,学籍管理、奖励、处分权,颁发学业证书权,聘任教师及其奖励、处分权等,这些权力具有明显的单方意志性和强制性,属于教育行政权力,接受行政司法审查。苏林琴指出,高等学校作为“公务法人”,在履行公务权利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但主要表现为前者,还论述了这种关系在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宿舍管理领域存在的限度和可行性。将学校定义为公务法人,并区分公务法人与其相对人之间不同种类的法律关系,以此界定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将会很好地解决把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的若干困扰。普通高校依公法设立,承担公共职能,拥有一定的行政权限,行使一定的公权力。这种法律地位既满足了国家履行高等教育职能的需要,保证了高校的公益性,又有利于高校自治,保持一定程度的精神自由,避免行政上过于僵化的手续和官僚习气,也容易得到社会的赞助,还有助于司法机关对高校进行必要的监督等。这种观点是高等教育自由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主流。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行政行为界定

(一)行政司法诉讼行为的判定标准高校既是民事主体又是行政主体,许多情况下学生教育管理的公共职能与高校为自身存在和发展而履行的职能混杂在一起。如何界定高校行为是行政行为,还是内部管理行为?在判断高校行为性质前,首先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排除高校依民事法律规范作出的民事行为。高校《合同法》行为不管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多大影响,也只能是民事行为,不能视为行政行为。如,因学费、住宿费和教材费的收缴而分别建立起来的服务与消费合同关系、租赁合同关系及委托关系。“非依民事法律规范作出”是甄别行政行为和内部管理行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高校行使涉及学生受教育权及其他基本权利的重要事项时,受行政诉讼司法审查;除此之外,高校拥有内部裁量权,不受行政诉讼审查,确保办学自的实现。具体界定标准有两条,同时具备这两项条件,方能认定高校在行使这些事项的职权时具有行政主体地位。首先,高校行为损及相对人的基本权利。涉及基本权利的事项学校内部规则无权予以限制或剥夺,只能由法律规定,且这类法律一般属于行政法律规范或来自其授权或委托,所以高校的这类行为属于行政行为。如,高校在行使涉及学生受教育权,涉及校生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学籍管理,因纪律处分影响到文凭和学位证书发放时应受行政诉讼司法审查。其次,高校行为对相对人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衡量标准不以仅对某个学生的影响程度为考量,这种影响带有普遍性、基础性和深远性,即“三性”的判断标准。如高校对学生的记过处分,对有的学生可能影响重大,对有的学生影响不那么严重,不具备“三性”要件,不视为重大影响。关于这方面最好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规制。如,台湾地区规定“改变学生身份并损及其受教管理与评价-41-育的机会,属于对宪法中的受教育权有重大影响,发生纠纷时应进行行政诉讼。”这个条件是区分高校内部管理行为和行政行为的主要界限。

(二)高校司法审查行政行为学校作为行政主体是执行教育行政法规的“准行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管理职权授予学校行使。在法律授权范围内,高校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相应的行政行为,如入学审批、学籍管理、考试、学位授予、纪律处分、颁发毕业证书等。司法介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纠纷主要包括学籍处理类行为、学历学位管理行为、招生考录类行为。学籍处理类行为。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籍管理事项有多种,但只有“学籍的取得和丧失”与宪法中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最相关,受司法审查监督的行为包括取消学籍、针对违纪学生的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处分、取消入学资格。学历学位证书管理类行为。学历学位证书的取得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就业、社会评价和未来的发展,对学生影响重大。《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得到公正评价、学业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高校做出的取消申请学位资格、不颁发学历证书、不予补办学业证书,以及宣布学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无效的行为,须接受行政司法审查。招生考录类行为。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与普通高校分工合作模式;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普通高校高度自主模式;三是普通高校市场化运作模式。第三种模式主要采取合同形式进行,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调整的范畴。前两种招生行为中的录取、不予录取或退回招生对象、限制研究生报考资格、拒查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等行为须接受行政司法审查。

学校学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工科 毕业论文 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检验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应用型普通高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毕业论文质量日益下滑。研究目前工科 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应用型普通高校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各级部门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

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学校的经费筹措不足,造成学校毕业论文人均经费和仪器设备供给不足,而工科专业毕业论文实验材料相对比较昂贵,学校的经费杯水车薪,对于没有课题经费资助的教师而言,较难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这造成部分论文实验工作量不足,甚至出现数据造假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

另外,当前教育部将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考核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再加上社会也以就业率作为主要标准来评判一个学校的优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高校出现“重就业轻论文”的政策倾向。比如,对毕业生因找工作而耽误毕业论文的情况采取容忍态度,以及在执行管理制度上打折扣;有些学校甚至出台了签订就业协议,就可免毕业论文答辩的政策。

(2)指导教师的数量及水平有待提高

①高校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造成某些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甚至出现一名教师指导十多名学生毕业论文的情况;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过重,挤占指导毕业论文时间。以嘉兴学院为例,年教学工作量为360学时,还有学术论文和科研经费的要求。造成一些教师忙于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课题申请、理论教学等,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到提交,只与学生交流两三次,指导毕业论文只能是走过场;③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由于学校“重科研轻教学”,“重就业轻论文”的政策导向,影响了部分指导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再加上整个毕业论文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也造成部分老师出现应付毕业论文工作的现象;④有些指导教师业务素养不高,学校缺乏对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由于刚走出校门和社会接触较少,尚无相应的科研项目,再加上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致使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也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3)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

由于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要求大学生具有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上岗能力,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难度。因为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开始, 直到六月份毕业前的毕业答辩,这个时间正好和找工作、考研及考公务员复试时间相冲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生在毕业论文期间奔走于各大招聘会现场,很难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即便签订工作协议,也不能保证在校内正常学习,因为就业单位往往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以考察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均无法保证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

(4)毕业论文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论文最关键同时也是最难控制和把握的环节,它最终影响了整个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开拓性、难度。另外,毕业论文工作量要适中,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经努力能够独立完成。

从近年来生物工程类毕业论文的选题的调查来看,有些题目过于简单,如:“市售头孢类药物的部分质量因素考察”,无法体现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研究方法陈旧,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点。有些选题又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如:“苯硫酚类化合物的水溶解度的测定及QSPR研究”、“取代苯硫酚对明亮发光杆菌T3的毒性及QSAR研究”,导致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毫无进展,最后编造数据,拼凑内容,形成文不对题、随意编造的局面,这既背离了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求实作风的培养。另外还存在少数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重复、内容类同,缺乏创新,如:“不同消毒方法和保鲜剂对常温下鸭蛋保鲜效果的影响”与“常温下鸭蛋消毒、保鲜技术的研究”题目、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做到“一人一题”。

二、提高应用型普通高校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学校各级部门重视毕业论文工作

学校各级部门首先从政策上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经费支持、实验场地提供、仪器设备配套等方面。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学校应加强领导和监督,保证论文的质量。校主管部门及院系领导应深入实际,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和评价指标,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毕业论文管理、监控和评价体系。

(2)调整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组织形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适当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将有效地毕业论文时间提前到大三的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指导教师提前下达论文题目,让学生了解论文的相关情况,查阅资料,尽可能提前完成毕业论文,避开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从而在时间上保证毕业论文能够完成。

为了保证学生能得到真正的训练,避免有的学生投机取巧、抄袭作弊,要求严格执行“一人一题”,针对当前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一个指导教师要指导多名学生,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建议成立“课题组”,即同一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组成小课题组,他们在选题上具有相关性,并承担不同的研究内容。通过在课题组内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缓解了指导教师数量及精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重视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主导作用

指导教师的态度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科学、客观的指导教师资格评价体系和切实有效的激励方案能最大程度上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议由学校实践能力强、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评审组,对指导教师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指导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后对其工作评价情况,综合考察指导教师资格。对其综合考察优秀的指导教师,提供一定的发展提高机会,如:参加学术会议,出国进修等。

另外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承担了部分毕业论文工作。由于他们平时接触社会和参加生产实践机会较少,生产实践经验缺乏,再加上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使得青年教师时间、精力和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建议为青年教师配备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老教师作为其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

(4)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关联

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的选题相关联,即真题真做。作为工科专业教师研究项目多为来自生产实践的横向课题,真题真做使毕业论文工作和指导教师的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能最大程度上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科研经费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经费在毕业论文中投入的不足。学生在真题真做的过程中,参与了生产实践,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应用型普通高校工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但毕业论文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学校(学院)的政策导向、教学管理、教师职业道德、学术科研水平、学生学风等方面,需要学校各级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通讯作者:刘晓侠

基金项目: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杨泽林,耿光华.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有效提高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0:184-185

[2]秦文珍,聂朝昭,常平安.地方高校生物技术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0):15072-15074

[3]余伟.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66-67,78.

[4]周国海,杨美霞,于华忠.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5-6.

[5]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6]王志俊.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之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101-102.

[7]段蕊.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39.

[8]楼盛华.浙江省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评结果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122-124.

[9]欧春艳,李思东,杨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系建设[J].高教论坛.2008,3:93-95.

[10]吴鸿娟.建立工科专业“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模式[J].学术论坛.2008,28:230-231.

[11]李青.论大学生毕业环节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08-109

学校学生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对策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成果的质量,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反映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从90年代初才开始创办,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教学条件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毕业论文指导的经验以及在师生中的相关调查,对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科特点导致毕业论文选题较难。

工业工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国外一般把工业工程划入工程学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学科,它不仅要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且要应用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具有交叉性、拓展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优化性等特点。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选题时绝大多数都选择撰写毕业论文,因为毕业论文主要使用理论性的文章作文献,相对容易取得,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需要进行深入调研,花费的精力多,得到的资料少,导致论文选题难。

2. 水平较低,创新不足。

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很多人对它不了解,导致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没有对它太多地关注,只是因为填了“服从”才学习这一专业的,所以相对来说生源的质量差一些,他们一般对指导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另外,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但深度不够,往往没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对遇到的问题缺乏自己新的想法和思路,创新能力不强,容易造成论文选题缺乏新意、论文内容雷同等现象,往往是总结或重复别人的工作。在做理论性较强的题目时,论述空泛,基本概念含混笼统,甚至结论与论述脱离或与现实矛盾。做实践性较强的题目时,论述停留在表面现象或经验层面,不能深入进去,提出有价值的对策与措施。

二、影响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影响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自己不努力,就很难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从学生这个方面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有:

(1)主观上努力不够

有的学生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存在着“做好做坏都能毕业”的错误思想和突击完成毕业论文的侥幸心理[1];另外,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面临毕业,寻找就业机会需要花费时间,找到就业单位还可能会被要求在单位实习也要占用时间;还有的学生为了复习考研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造成了毕业论文实际有效时间的缩短,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2)客观上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分不清主次,缺乏逻辑推理与分析能力,还有的学生文献查找能力不强,外语水平较差,计算机应用不够熟练,造成了论文质量的低下。

2. 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是教学双边工作中的另一主体,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除了靠其自身努力以外,还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从教师这个方面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有:

(1)主观上重视不够

由于地方高校规模扩大,造成教师资源相对紧缺,出现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人数过多的现象,如果再碰到一些责任心不强又不愿花太多精力的教师,学生的论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工业工程专业是个新办专业,教师很多是半路出家的,所以对这个学科改革前沿的理论和知识,教师本身也许并不太熟悉,因此很难指导出高质量的论文。

(2)客观上评价不准

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量化指标与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关联,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中所体现的敬业精神、学术道德与水平、诚信标准等也是知易行难的问题,很难体现在教师评价体系中,这也影响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3. 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对论文质量最后把关的监管者。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现实中,每所高校基本上都制定了毕业论文的检查、考核制度,但往往执行时落实不够,要求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受就业率的影响,在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上会网开一面,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不重视,也加大了指导教师的管理难度。

三、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业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有:

1. 强化质量意识,提高责任意识。

做任何事最求“认真”二字,有了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较强的责任心,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便水到渠成。高等学校要真正牢固树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如果把毕业论文不合格(即没有达到合格毕业生要求)的毕业生送向社会,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校的声誉。高等学校要做好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动员工作,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教育功能以及毕业论文的各项检查、考核制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性[2],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2.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监控体系。

一项好的制度可以起到约束和示范的作用,所以高等学校要结合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选题工作、对指导教师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时间安排、监督与检查、答辩工作、评分与评优、存档等内容制定相关的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教师和学生。当然,制度的制定只是完成了一小步,关键还要能严格遵照执行制度,学校要为执行制度提供便利条件,才能形成监控体系,促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3. 注重全过程管理,把好论文质量关。

要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必须加强全过程管理,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毕业实习要“沉下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绝大多数是从实习企业带回的。而且,工业工程的学科特点就是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沉下去”。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工作,对那些能满足实习要求、提供资料翔实并且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习效果较好的单位,学校要与他们保持长期联系,请他们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通过认真的实习形成感性认识,为撰写毕业论好准备。

(2)毕业课题要“选得准”

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准”,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设计或研究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应该分三步走:第一,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就由每位指导教师先确定选题的范围,教师在选题时难度要适中、工作量要饱满;第二,专业系的教师坐下来对题目初审、互相交流和沟通,认真审查选题工作量和深度是否符合学校规定,并保证连续三年时间内的选题不重复;第三,在学生实习之前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选题。这样做的好处是,选题后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熟悉课题,并且带着问题去实习,有利于资料的收集。

(3)论文撰写要“钻进去”

经过科学的选题、认真的实习、教师任务书的发放,学生头脑中对论文可能就有了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一定要“钻进去”,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专业研究现状,工业工程专业的论文尤其要结合实习企业运用所学理论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填写开题报告。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要注意思路清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及时向指导教师请教、交流,保证学生能按计划有步骤地撰写毕业论文。

(4)论文评价要“严且准”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成绩的客观公正,让学生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严格而且准确地评价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论文成绩按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可分解成四部分,即平时考核、教师指导、教师评审、论文答辩。要保证论文成绩的客观性、公平性,杜绝人情分,同时,要细化评分项目,设置科学的评分标准,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论文的质量。

4. 做好抽样评估,注意信息反馈。

为加大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高等学校应该建立毕业论文抽样评估制度。抽样评估分二级学院自评和学校评估两阶段进行。各二级学院在毕业答辩结束后要聘请专家在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对本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估,抽样比例为本学院毕业生人数的15-20%。学校评估抽取比例为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学校层面的评估最好是匿名的,可以在校内组织专家评估,也可以送校外同行专家评审,从而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评估结束后,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及时奖优罚劣,以巩固这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总之,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提高市场适应能力的主要市场实践渠道。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对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该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学校学生论文范文第7篇

一、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论文选题不当

尽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都设有“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但由于部分教师不重视毕业论文,投入精力较少,不注重题目更新,在提供的论文题目上表现为部分题目或大而空,或缺乏新颖性,或没有紧扣时代的脉搏。许多学生由于平时对一些问题缺乏思考、钻研,没有自己感兴趣或有一定资料积累的课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显得十分被动,匆匆随意选一些题目。有的题目范围太宽,学生仅是泛泛而论;有的范围太窄,以致毕业论文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题目既缺乏创新性,又缺乏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有些学生则将选题完全寄希望于指导教师,让指导教师帮助自己定题。可见,由于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投入精力较少,加之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比较随意,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论文写作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较贫乏,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较弱,论据不充分,说服力不强。例如,有些论文仅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缺乏数据、模型及案例分析;理论分析没有与实际分析相结合,或实践分析没有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前者仅为泛泛而论,对实践缺乏指导意义;后者则因没有专业理论为基础,使论文研究的深度较为欠缺。

3.存在论文抄袭现象

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对他人论文依赖性过大,存在一定量的抄袭、拼凑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固然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论文抄袭提供了便利,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缺乏严谨求实的学风,对抄袭论文的性质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学校对抄袭行为的监督成本较高,许多学校对论文抄袭行为缺乏有效的惩罚措施。

4.论文格式不规范

每年的毕业论文中,总会出现包括引文注释、图表、字体等格式不规范现象,且打印错误也较多。

二、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毕业论文写作投入的时间较少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教育在形式上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但高校要真正实现这一转换还有一个过程。学校入学标准的降低,使得过度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的“放羊式”教学管理弊端凸现。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导致许多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学生,惯于考前突袭,对毕业论文的“应对”也沿袭了这一习惯。部分学生缺乏日常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论文中大段引用各种抽象空洞的理论,缺乏对社会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总结。而且,随着大规模扩招后的学生陆续毕业,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择业时间提早,难度加大,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发生较大冲突。

目前,我国高校一般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学生基本上要修完4年学业才能本科毕业。在培养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大多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同时又是毕业生寻找工作单位的时期。许多学生四处奔波,就业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工作上。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就是今后的工作单位。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个别学生毕业实习的内容与毕业论文主题的相关性较小;二是部分学生提前就业。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尚未完成之时就己与用人单位签好了合同,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己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而且,在后者情况下,许多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会影响其就业,故不少学生仅是匆忙应付,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也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就业率指标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对高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在现实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

2.教师因素:高校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指导教师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近几年的连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増加,造成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来讲:一是某些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数量相对较多,导致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从而在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二是部分青年教师也担任了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近年来,学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因而他们有规范的科学研究的经历和教育。但是,由于进入高校不久,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与功能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认识,由此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充分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思想上不重视,对学生要求不严,缺乏相应的经验,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然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三是个别指导教师本身科研能力较弱,有的甚至根本不熟悉自己所指导论文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实行有效的指导。

3.管理因素:组织管理上的困难和不规范高校扩招和学生毕业找工作等因素,给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1)指导教师的遴选机制还未有效建立,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一些指导教师在指导工作中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缺乏检查督促。(2)学生为撰写论文既需要通过毕业实习和社会调研收集资料,又需要到图书馆、资料室等查阅文献等,时间跨度大、环节多、活动地点变化较大,过程管理、质量监控难度较大,这使部分不自觉的学生的论文资料的收集得不到保证。(3)尽管一些学校对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制度健全,例如,毕业论文有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过程记录和论文初稿、一稿修改的记录等,但在制度的执行上得不到切实保证,检查力度不大,对一些不自觉的教师和学生而言,上述的制度仅流于形式。

三、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毕业论文撰写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不仅体现在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把握上,更体现在毕业论文的各个阶段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进入一个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

1.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生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独立工作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检查,在当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创建高校学生论文写作诚信机制,对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实行严厉惩罚,以杜绝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

2.重视毕业论文选题环节,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把好毕业论文选题制度关,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应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根据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与学生自己的兴趣而定。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和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环节。(1)毕业论文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通过学科前沿讲座,引导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对某些专题研究的兴趣,为日后论文的选题做好准备。(2)不断完善本科导师制。使学生较早了解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前做好选题的准备。(3)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及时了解实习基地的工作需求,努力将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相结合。(4)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的编写和实施细则。选题应围绕本专业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制度来保证毕业论文选题的规范化。

3.强化对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

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中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完善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关键环节要严格管理,加强检查力度。具体可分为初期检查,即对论文选题和开题等进行检查;中期检查,即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即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情况、评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可采取教研室普查、学院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为达到通过检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学校须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

(1)要求指导教师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2)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实习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校外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社会问题,为论文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校内指导教师则可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和阅读相关期刊和书籍,了解社会前沿问题及焦点问题来源、现状和走势,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并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3)建立和健全导师遴选制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鼓励高水平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政策和措施,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5.加大学校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学校学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质;本科毕业设计;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03-0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人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对学生四年理论课程学习中一次比较综合的、全面的检验。主要是通过所学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实际训练;对学校来说,本科毕业实际是对教学水平的一个检验,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主要检查内容。做好本科毕业论文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无法替代的。但是目前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扩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高校的扩招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专职教学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不能及时满足扩招带来的学生数量的增长,扩招带给学校的就是批量的生产产品,来不及保证学生质量,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存在个别老师带的学生相当多,难保证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2.就业和考研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一般来说,本科毕业论文在大四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已经开始,但是这个阶段正是学生找工作和考研的阶段,因此学生把经历不会放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上,在大四的第二学期是本科毕业论文真正的完成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还会有一部分学生忙着找工作,也会忽视了本科毕业论文。

3.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影响。在毕业设计中,部分教师投入的精力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疏于对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②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合理,题目或者陈旧,或者偏大,研究内容多,不符合一个本科论文的要求;③部分教师对学生所做设计的内容不熟悉,任由学生自由发挥,等等,都造成本科毕业论文水平过低,质量的下降。

4.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监管不到位。由于很多学校面临着招生和就业两方面的难题,因此在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过程放的很松,基本上都能让学生顺利通过,即使第一次答辩没有过的,第二次也能轻松的通过。这样使得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中对毕业论文不能给予很好的重视,使得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未能达到,学生就能顺利毕业。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指导教师的精心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基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是体现行业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老师在在毕业设计选题上,要充分讨论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能力相结合,改变一些毕业设计题目“假、大、空和全面”的局面,要体现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理论的应用,更好地与行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采取“题目公开,双向选择”做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学生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题目。在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研究题目,因人而异。对于基础扎实、肯钻研、创新能力强的同学,制定一些行业科学前沿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行业应用型研究题目。只要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发展需要的毕业论文题目,才能完成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等方面能力。在题目选定之后,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把问题抛出去,然后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动手能力。

3.学校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督管理。根据我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和这几年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经验,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①对指导老师的监督;在选题过程中,各二级学院组织收集各个选题,对于题目过于大、空洞和不符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让老师及时修改。在毕业实际过程中,抽查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情况,增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②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一周一检查,根据进度引导下步工作,同时落实上次的进度和工作量完成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在做论文和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一次答疑。③在答辩的前夕,学校或指导教师组织学生预答辩,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时找出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④最终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最终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全面检查。因此,不管学校、指导老师、学生三方面都应十分重视和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根据学科划分的大方向成立若干答辩小组,然后答辩小组来组织学生答辩,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肯定学生的成绩,而且要指出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不足,既检查了学生的毕业论文,又将为学生的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三、几点体会与建议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无论对学校、指导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就与这三者密切相关,在三者之间任何一方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忽视都会造成毕业论文质量的降低。此外,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还受到社会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社会、学校、指导教师、学生都要全力以赴,完成好本科毕业论文。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在不断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是保障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我认为主要是学校、指导老师、学生三方面有力结合,学校加强监督管理、指导老师加强责任心、学生积极努力等,这些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鲜成.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12(147):1-2.

[2]王国志.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37-38.

[3]谭之磊,乔长晟,许春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8,(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