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院校学生论文

院校学生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院校学生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院校学生论文范文第1篇

当代艺术院校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升学压力如影随形;大学毕业后,就业与生活的压力会时刻绷紧他们的神经。在这样的期望与压力交织下,学生渴望成功,但又畏惧困难。虽然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对如何实现目标感到茫然。所以,很多学生将希望寄托在虚拟世界,因为在那里所有东西似乎都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对此,艺术院校的课程教学任务必须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让学生能体会到对学习的控制,以此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滋味。对于课堂教学,学生需要的是获得满足感,而不再是掌握知识点。当课堂中不能实现这一满足感时便会出现走神发呆、聊天、看电影、打游戏,甚至睡觉等,当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最终学生将对学习丧失兴趣,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课堂当中的教学回馈至关重要,只有将教学目标变成回馈,一点一滴地让他们体会到,给他们一个迈向成功的阶梯,学生才愿意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高当代艺术院校的教学质量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上同一门课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原因何在?不是教学内容的多少差别,也不是教学手段的不同。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素质和常规的教学方法都具备,讲清一个知识点是每个教师都能办到的,而大家使用的教学设备也相差无几。所以,决定教学质量的不是教学内容本身,而是对教学的理解和控制能力。因此,要想提升教学质量,不是一味地认真拟定教学大纲、制定授课计划表、详细准备教案和课件,而需要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入手,真正理解他们对课程的需求,将教学目标从以往强调的知识点掌握逐渐转变到让学生控制学习过程,体验成功。要想达成这些,及时有效的教学回馈是唯一的路径。所谓教学回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学生在练习当中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细致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不断改进,并最终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回馈是一个动态演绎的教学方法,并且是因人而异的。重点在于不断地鼓励学生看到自己一丝一毫的进步,并给学生一个可操作的步骤,让他们能对学习有所控制,并最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1.课前调查学生的现状,了解每个学生对课程的期待

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根据学生和课程情况设计一个调查表,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本课程的原因、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对学习的态度等。数据反馈之后,还需要安排每个学生单独谈话以了解信息的真实性。就算问卷时选填的信息不准确,在谈话中也可以进一步知晓他们的想法。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问卷中每一个项目是如何设置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更愿意和老师交流。

2.找出学生现在面临的问题,并制定出课程目标

在课程一开始,就应该安排一个基础性练习考查学生现有的专业水平,通过练习的结果让学生发现自己面临的问题并做好记录,这时教师就需要和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制定出课程目标。随之而来的,课程评价也不能再是全班统一标准的考试,因为考试只能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压力,所有的标准在他们看来都是强加的。对学生成绩的判定标准应改为他们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无论目标的高低,实现了就是高分,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看到被肯定、被认可的希望,才不会出现优生永远高分、差生永远在及格边缘徘徊的情况。所以,作为教师,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认可他们的努力,引导他们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的步骤或阶段性的小目标,一步一步攻克,让他们能慢慢看到自己的成长。

3.监督过程,不断回馈

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在每天的课程中完成的情况如何,老师一定要跟进,及时指出问题,并给出明确、可执行的修改意见,这才是教师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也是体现出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在每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再次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完成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下一阶段该如何完成等。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自己对学习的过程和效果是能够控制的。刚开始时他们会感觉是老师在帮助他们控制,随着这样的回馈不断循环之后,学生会慢慢体会到自己对学习的控制。当他们自己能够控制学习的时候,成功的滋味也就渐渐“烹调”出来了。

三、结语

院校学生论文范文第2篇

调查中发现,80%以上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仍采取传统闭卷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仍以理论考试为主。以会计专业为例,专业主干课程沿袭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题型,采取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业务题等形式。这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依旧存在差距。

二、职业院校学生评价模式探索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引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指出: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要按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系统确立和更新职业教育观念、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不仅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而且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据此,我们在近几年学生评价实践中探索一种新型的学生评价模式———职业达标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研究会计职业标准,根据职业标准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在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展职业达标考评制度,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达标、职业技能达标、职业资格达标。

(一)评价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教育贯彻“能力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会计职业与钱财打交道,故会计专业学生更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在学生道德培养过程中,一是建立学生评价手册,分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二是建立学生职业道德账簿,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遵纪守法、遵守校规校纪、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好人好事,以及与上述方面相反的不良行为,每项赋分,年度汇总,记入学生的评价档案。2.职业技能。根据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去向,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具体包括四个方面:(1)会计基本技能,包括点钞、珠算、数码书写、键盘录入(数字录入与汉字录入)等。(2)会计手工核算技能。(3)财务软件应用技能。(4)电子报税技能。3.职业资格。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根据会计法规定和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期间应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审计、统计等其他同级别证书。

(二)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即由谁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经验证明,评价主体决定着评价的权威性、客观性。《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指出:要逐步建立起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为此,要探讨行业协会、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参与学生在知识、技能、职业资格等方面的评价与鉴定,实现学生评价的严肃性、权威性、客观性。譬如:对职业技能的达标评价,珠算项目聘请财政部门主管的珠算协会考核定级,会计手工核算技能通过国家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平台进行考核并自动判分,财务软件应用通过软件考试系统自动评分,电子报税技能通过电子报税模拟系统判定成绩。对职业资格证书达标评价,通过财政部门组织的社会化考试判定成绩。这种以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软件系统为主体的第三方评价,保证了评价的权威性、客观性。有些项目如职业道德、基本技能等基于校内评价,专业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应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熟悉社会评价标准,了解行业规范,保证评价的规范性、适应性。

(三)评价方法

1.建立专门的评价机构。以系部为单位成立职业达标考评委员会,根据考核内容设立项目考评分委会。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下设三个分委会,分别为学生职业道德达标考评分委会、学生职业技能达标考评分委会、学生职业资格达标考评分委会。各分委会具体制订项目考评方案,具体包括:考评内容、考评方式、考评标准、考评时间、考评等级等。2.建立评价档案。对每位学生设置一份职业达标考评表,对考评情况进行记录,学生各项目的考评等次可设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由考评负责人根据考评主体提供的有效成绩证明确定。该表平时由考评委员会保管,学生毕业时将学生职业达标考评表,加盖学校或系部印章后放入学生档案,并以此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入团入党、就业推荐的主要参考依据。3.确定评价标准。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讲,评价标准应结合培养目标、行业规范、职业标准确定。我们可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制定职业标准,逐项赋分,进行达标考核。如:会计手工核算达标条件为能独立完成会计核算的全部流程,会计凭证、账簿及财务报告无差错,书写清晰、规范,项目完整、准确,正确率达到60%。4.实行全过程评价。学生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设计与创新。《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提出: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故此学生评价不能局限于学校,应把学生评价向社会延伸,建立毕业生跟踪评价制度,将学生的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衔接起来,探讨建立学生评价“终身账簿”,伴随学生职业生涯。5.注重个性化评价。虽然评价标准是统一的,但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发扬特长。具体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尽可能对学生逐个达标,逐项评价;二是对学生某个方面的特长,实行加分制度,总分合格,即为达标。

三、教学改革

院校学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欠费

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到2008年底,中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院校)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70%左右,高职在校生超过1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和竞争加剧,学生欠费问题却呈越演越烈之势,导致财务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已严重的制约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对以下几种高职院校学生欠费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对策,以便为学院学生欠费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高职院校的概念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二、高职院校学生欠费的现状

1.贫困生未必真贫困

以前贫困学生需持有县市级以上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这几年政策放宽了,乡政府、村支部、街道办开具贫困证明学校也认。有些未必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家长利用不正当手段取得有关组织出具的证明,骗取国家对贫困生的有关优惠待遇,而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却未能享受到国家的照顾,加上助学贷款不畅,造成贫困生无力缴纳学费而拖欠学费。另外,在院校贫困生认定时,也避免不了包含了学生代表和班主任等老师的“人情”认定。

2.高年级学生欠费明显比低年级多

在我国长期以来智育高居首位,德育次之的状况下,高职生来源不同、素质各异,他们的心理状况和他们所面对的环境都决定了他们交费心理。国家反正没有规定,说不交学费就不能上大学。在学校催得不紧时,能拖就拖,反正对上课、考试没影响。学生逐渐形成了不缴纳学费且心安理得的不良风气。于是就有了“一年级基本不欠费,二年级起逐年递增”,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学院出招,遭遇执行难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高职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比普通高校学生的差。尽管,学院采取公布“黑名单”、不让学生参加考试、不发毕业证等措施,但是随着近几年来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高校毕业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大的且困难的社会因素影响,许多欠费学生认为毕业证书暂时用不上,同时,毕业证书网络化治理后,毕业证书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有的学生就以毕业证书遗失或“克隆”一个来取得,即使到了验证部门,因为编号等信息都是真的,也不会出问题,反正本领学到手,无证闯天下。所以不要毕业证书也不交学费,导致高职院校收费困难。

三、高职院校学生欠费的原因

1.国家对高校收费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原则上均应缴费”。显而易见,这仅仅明确了高校学生有缴费上学的法定义务,却没有制订出对故意拖欠学费这一行为的处罚措施,因而造成学生缴费不够积极主动。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个人信用征询体制,国家助学贷款规模偏小,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太强,银行对学生能否如期还贷感到担心,再加上贷款利息低,手续复杂,管理成本高造成银行对贫困生的贷款积极性不高。

2.院校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院校普遍存在学费管理方面相关制度缺失或制度不配套问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学费收缴管理机制;加之没有实行领导责任制,部分领导不重视,各部门之间不协调配合,同时学校特困生补助机制和勤工助学机制也尚未成熟,导致学生欠费这一问题愈演愈烈。

3.部分学生诚信缺失

虽然我们常说“人无信不立”,但部分学生认为学费早缴与晚缴没有多大区别,缴与不缴对上学也无多大影响。他们把父母给予的用于缴纳学费的资金挪作他用,有的任意挥霍,对缴费问题存在侥幸和逃避心理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恶性循环。此外,学校德育也暴露出不符合实际,只顾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缺乏诚信教育的弊端。

4.学生就业压力大

2008年11月,由于美国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的失业人口剧增,中国的经济更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面临国际发达城市的高级技术人才来内地就业的竞争,学生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很多学生不能找到正式工作,但欠费比例仍不可避免的呈上升趋势。四、治理高职院校学生欠费的对策

1.宏观方面

(1)建立健全高校收费的法律制度。

国家应出台学生交费的法律制度和学生欠费的惩罚措施,完善学费治理工作,使各高校能够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对学生欠费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国家应加大助学扶持力度。

1999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试行)》,但是助学贷款大多采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贷款。从《高等教育法》有关规定来看,虽然提到了国家设立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和贷学基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单就奖学金而言,全国每年资助名额仅有4.5万名,难免杯水车薪。因此国家应加大助学扶持力度。

2.微观方面

(1)完善学院财务管理收费制度和奖罚机制

制定严格完善的高职院校收费管理制度,明确收费流程,是保证学费及时、足额到位的关键。实行亮证收费,并向学生公布收费的项目和标准,以增加收费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及群众的监督检查。让学生交得明白,交得安心。推行校园“一卡通”,规范学院财务管理工作。通过严格的学生基本情况调查以及校园卡的网络信息功能,不交学费就无法进行学籍注册、成绩登录以及其他活动。通过“被动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确保学校能够及时收回资金,减轻高校经费不足的压力。各部门也可上网随时查询学生缴费情况,实时管理,及时催缴。对学费工作收缴到位的系部、班级、班主任实行奖励,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对恶意欠费的学生实行收滞纳金的惩罚措施。

(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在高职院校中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从学生入校开始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将学生的信誉表现与其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挂钩。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如开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专题辩论赛、在校园网上开设专栏宣传、评选“诚信标兵”等,在校园内营造起“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者得益,不讲诚信难行”的校园氛围,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是大学生未来立足社会的基础,创业、立业的根本,让学生从思想工作认识到上学缴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自觉履行。

(3)建立贫困生认定机制

第一,新生入学时,学工部就应该根据多方收集的相关信息,做好贫困生档案建档工作,并根据其日常学习生活情况,实施动态管理。第二,建立有效的帮扶计划,采取有效的“减、免、缓、补、奖、贷、勤”等方式帮助贫困生。第三,各部门分工协作,院系、党政齐抓共管,积极向学生宣传贫困受助是权利、上学交费是义务的政策规定。防止由于腐败现象也渗透到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来。

(4)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即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职业教育直接面对的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市场经济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充满了激烈紧张甚至残酷的竞争,在竞争中,没有高强的素质是不行,而高强的素质又显然不能简单等于“一技之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利用学校的科技成果服务社会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和实习场所。学生的就业与否,就业好坏直接关系到缴费问题,只有学生能够找到工作,找到好工作,才有能力偿还欠费和国家助学贷款。教育学生认清形势,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念,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朱新萍:高校学生欠费问题浅析[J].?事业会计,?2005年NO.2(总第94期).

[2]王笑薇唐伟:高校欠费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教育导刊,2006年13期.

院校学生论文范文第4篇

1.1信息环境及学校教学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中,受制于信息设备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信息检索课程没有设置实践操作环节,只能进行一些纯理论的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欠缺等状况。使得大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致使信息素养课程的选课人数不多,信息素养教育逐渐被教学主体边缘化。在网络化、智能化教学趋势的变化中,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大多数大学生基本都拥有笔记本电脑及智能手机等上网终端。同时高校都加大了信息通信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给大学生营造了一个便利宽松的信息环境,很多同学在教室、图书馆、寝室都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查询。此外学校的教学模式逐渐走向网络化、智能化,很多在线课堂的兴起,培养了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自学课程的习惯。很多高校尝试应用微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模式逐渐被大学生接受,所有这些外部信息环境的宽松使得大学生逐步适应了在智能信息环境下进行课程学习的模式。

1.2师资力量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变化

近几年随着教师学历逐步提高,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将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专业的检索技巧传授给学生,从调研数据中发现,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教授的一些专业的检索方法和技巧都逐渐影响着大学生平时的检索习惯。同时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共同学习、互相交流、自我提升,逐步提升了信息素养的专业水平,因此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因素。

1.3家庭教育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普及社会智能媒体的推广,现在的家庭教育从小就给学生培养信息意识,同时在信息获取渠道中也无形中助推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此外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增快,很多政府部门、教育行业、商业机构逐步用新型智能化媒体进行服务,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在校大学生在无形中就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能。

2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嬗变

2.1由单一教育模式到复合模式的变革

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整合,遵循课程的标准和规范,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是目前信息素养课程改革的趋势。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指授课教师以大学生用户及其需求为中心,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融解嵌入到日常课程学习、生活和虚拟环境中。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将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方法全方位地嵌入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之中,把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通过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协作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4]。

2.2由粗犷式教育模式到精细化教育的改变

随着信息科技与各类课程紧密结合趋势增快,信息素养教育模式逐渐由传统粗犷式教育模式转变成精细化的分层多阶段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精细化、阶段化的教育需求。同时分层多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也体现出立体化、多元化、合作化、实践化、研究化的特性。不同年级、群体、学历、年龄的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特性构建分层多阶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针对性[5]。分层多阶段信息素养教学模式,。

2.3由被动授课到主动推送的改变

从湖北省各层次高校信息素养课程情况调查表分析。目前高校开设的信息素养教学的模式基本为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为主,而对学生综合评判及创新能力方面较为忽视。此外教师授课的的模式也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教师被动的进行课堂教学,双方都缺乏互通交流的机制和有效平台。随着新媒体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领域,利用新型媒体,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微时代的信息素养,改变教学主客体的交流瓶颈,也可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完善程度。很多高校都利用APP软件进行信息推送服务。

2.4由分散向集中的演变

进入信息时代,处于众多新媒体交互开放的时代,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必将要由分散、独立的培训体系转化为集中统一的学科教育平台模式。教育方式也逐步转变成经常化、网络化、自主化、多元化[6]。建设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学科服务平台是将来信息素养课程模式改革的主流方向。如上海交通大学就利用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学科服务平台的尝试。经过检验,事实表明教学效果及课后反馈让教育主客体非常认可。利用这种学科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与协作性,从而使得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转变为跨界复合教育模式。

3全媒体时代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挑战与思考

3.1由课堂教学模式向MOOCs模式转变

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日益智能化的时代应尽快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环境的要求。幕课的出现正好让信息素养教学借助MOOCs模式得以优化。如图7黄如花《信息检索》课程。采用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借助MOOCs课程教育模式的优势可以增强课程的参与度,促进对教学成果进行反思,使得教育主体可以教学相长。因此,只有充分利用日益变化的教育新技术、新观念才能使得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

3.2由单一课程培训模式转变成教学培训体系

信息素养课程一般只有大学才开设,由于课时限制,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掌握信息素养的基本技能。此外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并不完善,从小学到高中处于断层状态。因此应借鉴美国信息素养培训模式的经验。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幼儿园及中小学课程体系中,从基础教育抓起。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也需要制订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及标准的课程体系。此外高校还应该组建教学团队,依托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教学培训体系,成立信息素养教学委员会,进行信息素养职后再培训。多与发达国家信息素养课程进行对接,使得信息素养能全面推广,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

3.3由教学环节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平台中

近年来,读书节成为高校图书馆推介资源的一个较为成熟的专题活动,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训也是推动大学生阅读的外在因素。因此,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时,将信息素养培训融入其中,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得信息素养培训借助社团活动,开展更灵活的教育方式。如,我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期间,就设置信息检索竞赛环节,通过学生参与,使得学生在信息素养整体能力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4结语

院校学生论文范文第5篇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1.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每个企业都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生产的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员工职业道德标准和培训、管理体系。实力越强、规模越大、知名度越高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凝练、企业理念的探寻、企业精神的追求越迫切,对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越重视,对招收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高。如宁波方太集团的企业文化中就把“人品、企品、产品等三品合一”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设立孔子讲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员工培训;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将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他们采用“安全三级培训”、生活专管员等方式,实现了员工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全覆盖。

2.学院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根据对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的统计分析,发现学院没有系统开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关的课程为《就业指导》,共36课时,职业素质内容5课时。其他与之相关的内容零散分布于思政课、素质任选课和专业课中。在“学校是否聘用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12%的学生反映“有”。通过对学院“就业指导”任课教师进行统计,90%以上为思政课教师,不足10%的由负责就业的教师担任。以上数据表明,学院在专任教师的配备上存在缺失问题,导致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得不到保证。在“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活动”这个问题上,85%的学生认为“学校只开展过几次”或“学校从来没有组织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在“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整体效果评价如何”这一问题中上,同样有8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或没有效果。

3.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上重视,但行动匮乏对于“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否重要”这一问题,95%的学生认为重要和比较重要。在“是否有必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一问题上,8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您是否了解所学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否经常关注与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方面,不了解、不关心的占大多数;对于“你平时通过哪种途径获得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这一问题,除了学校安排的相关途径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寥寥无几,通过网络获得的为0。对于“你认为职业道德的学习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这一问题,选择安排在第三年就业前或今后到工作岗位上再学的占到半数以上。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围绕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共性要求,通过对已就业学生、企业领导员工、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访谈,发现现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遵章守纪(65%)、诚信品质(53%)、责任意识(46%)、团队意识(44%)、敬业精神(41%)。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模糊。针对“你认为什么是职业道德教育”,62%的学生选择“就业指导”。其次是学生对所从事行业、专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规范了解程度低。在“是否了解自己以后要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一问题上,认为略知一二的和不了解的学生占83%。再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缺乏。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相关职能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未形成合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不能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学院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职业道德课程主要包含在思政课、就业指导、素质选修课及专业课程中,未设立自成体系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思政课老师是否会讲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的问题选择上,有91%的学生认为“会,但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认为“不会”。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与专业学习存在脱节的问题。在对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的调查中,86%的以理论考试、考查为主,此种评价方式只能片面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从而加剧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漠视,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也大打折扣。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的选择上,84%的学生选择来自教师的课堂讲授,16%的学生选择来自专家讲座、实践活动。这表明学生获得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单一,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五)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

在“对我院老师的总体职业道德印象如何”这个问题上,41%的学生选择满意,42%的学生选择勉强可以,17%的学生选择不认真。以上数据反映学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高,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选择上,排序依次为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企业专家、其他。在“专业课教师是否能经常讲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的问题上,65%的学生认为“有,但很少”,17%的学生认为“有,经常”,18%的学生认为“没有”。以上数据表明,专业教师能够更多、更深层次地向学生传递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

二、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规划体系

学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组织专人进行研究。依据行业、企业及相关专业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制定体现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挖掘、开发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教学科中。

(二)实践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管理和教育

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根据各专业的职业道德需求制订培养计划,选择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培养。其次,教师应注意在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时,应以实践性教学结合理论传授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性、针对性。专业课教师应围绕本专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深入挖掘,结合相关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让高职院校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了解职业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取向。

(三)采用“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

“引企入校”的合作新模式,包括引企业人、引企业文化和引企业理念及精神进入学校,使教与学有的放矢,符合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岗位需求。通过邀请企业人“现身说法”,开展讲座、报告会、座谈等,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企业、理解企业、认同企业。通过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及精神引入校园,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地与所学专业结合,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思政工作,探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新途径、新方法

院校学生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研究在整个职业教育领域中还没有得到深入,也没有树立并形成完善的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工作体系、目标体系、评价体系以及保障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素质进行综合测评所依据的体系也存在比较明显的漏洞,缺少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指导,从而致使某些高职院校将素质教育看做是进行文化、科技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素质教育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不强。

二、怎样使我国高职院校中的素质教育得到提高

高职院校要在实践过程中使自己的良好形象得到塑造与传播,从而使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得到提高与增强。如何使项目实训以及能力培养的模式合二为一是目前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应该强化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自身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会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教育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前首先要强化自身的素质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建立起素质教育的思想,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观、人才观以及质量观,根据符合科学依据的观点再制定出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的规划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使素质教育能够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

2、高职院校在自身的课程设计上,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素质教育体系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秉承“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应该使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对于相关理论的探索及研究,从而构建出能够与学校自身的教学实际相符合的素质教育体系,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制定出各不相同的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目中,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这些学科在各自的形成过程中都会体现并渗透出一定的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在这些学科中对相关的素质教育因素进行一定的挖掘与提炼,对在高职院校中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及作用。

3、高职院校要积极建设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的学风以及校风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进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挖掘出校园中积淀的文化资源,使校园环境得到美化,进而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中倡导健康向上、文明的学风以及校风,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竞赛,使学生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能够得到一定的激发。

三、结束语

院校学生论文范文第7篇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状况进行调查,课题组成员先后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障碍问题调查和分析,搜集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研究掌握实证依据,完成以下两个目标:一是调查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现状,总结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障碍问题。二是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障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问卷设计

本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和教师,针对调查对象的性格特点,调查问卷尽量简洁易懂。设计的调查问卷分标题、主体和卷尾语三部分。标题是对问卷调查的概括说明,主体是需要调查的问题,卷后语是告诉被调查人员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会很好的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不会对被调查者产生不利的影响等信息,最后感谢被调查者的合作。问卷主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14道,第二部分为开放题1道。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中所提的问题均围绕研究目的,简单明了,层次分明。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的对象是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财院)、九江职业大学(职大)、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职院)三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

(四)调查信度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至7月,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问卷调查。考虑到调查取样的可信度和广泛性,使问卷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在实施过程中,问卷的发放主要针对接受调查的三所大学中选取师生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回收率较高。

(五)调查内容(1-14题为客观题,15题为主观题)

1.你认为贵校领导是否重视信息化建设?2.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是否方便?3.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硬件是否可靠?4.你是否经常使用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5.你认为当前贵校各部门信息化系统是否有重复的地方?6.你认为当前贵校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措施是否得当?7.你认为贵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是否足够?8.你认为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利用率如何?9.你认为当前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如何?10.你认为贵校信息化管理制度是否完善?11.你认为贵校信息化管理系的评价体系如何?12.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规划是否合理?13.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否先进?14.你认为贵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最低学历是什么?15.您关心的问题或建议是什么?

二、数据分析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成员主要调查和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被调查者的切身实践经验和反映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现状如下:

1.信息化管理意识方面

(1)对信息化管理意识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各院校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各部门信息化程度也有很大差距。对“你认为贵校领导是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中,72%选择否,28%选择是,说明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领导对该校信息化建设程度重视不够。

(2)在“你认为贵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否先进?”的调查中,有54%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24%认为是,22%认为否,说明高校内学生和教师对于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认识程度不一。

2.学生信息化管理资源利用方面

(1)在“你认为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利用率如何?”的调查中,68%的被调查者认为低,32%的人认为高,说明高校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本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率不高。

(2)在“你是否经常使用贵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调查中,78%选择是,22%选择否,说明受调查者经常使用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综合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部门功能重复或有些产业化的系统功能并不适合高校,导致整个系统的利用率不高。

3.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方面

在“你认为贵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是否足够?”的调查中,58%的被调查者选择否,42%选择是,说明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4.信息化系统考评体系方面

院校学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所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个性心理(兴趣、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相应的具备长期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三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多门学科的交集,处于各学科的边缘地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的学科。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点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这一人生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其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重,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其目地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形成健康人格。

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要求,还是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与完善的主观愿望。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很多。首先,自身经历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历史因素。受社会传统观念或自己的某种理想意识强化,高考失利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其次,社会评定是形成自卑心理的现实因素。社会舆论没能有效引导人们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职业学校往往被看作是低档次的学校,职校学生往往被看作是低层次的学生,使大多来自农村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许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并非出于自愿,许多新生入学时都不能摆脱心理阴影。所以,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重新树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要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当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这一阶段,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机能,并较好地适应高职学校的学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成功之本。

二、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信息和美,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由历史、现实、未来汇成的信息海洋,由泪水智力、智慧、信心所谱写的悲壮的人类进行曲,像甘醇,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智慧给青少年以思想的启迪。

三、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我觉得:首先要对学生有颗爱心。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容易唤起学生的进取心,因此,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因此对学生的真诚是联结师生情感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其次是老师的为人师表,老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正直、刚正不阿的为人,具有渊博的知识等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佩服你,才能“信你之道”。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比例的增大,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老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情感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

爱是播撒在学生心田的甘露。要坚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绳之以纪,持之以恒”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学生的戒心与对立情绪,打开心灵的窗口,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墙头这些心理素质。

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例题,怎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雅化”例题思路,讲讲探索失败的一面。即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单击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潜能开发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正确指导学生多读与专业相关的资料、书籍,养成自学习惯。

其次,要指导学生怎样听课。教会学生掌握听课思路,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延伸来听课,这样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复习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掌握关键,吸取精华,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巩固学习知识的习惯。另外,要指导学生思考,用老师的思维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联想,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同时要求学生多提“为什么”,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人际交往训练等,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的、和谐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活动。总之,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形式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职校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一项经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的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科学性指导下的实效性,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进一步推动这项事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晔.谁为大学生解开“郁闷”心结[N].中国青年报,2005—06-03.

[2]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张岂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6).

[4]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武建芬,孙明涛.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6]杨剑,季浏,田石榴,等.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7]高志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咨询[D].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12).

[8]董广杰.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9]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10]吴武典,林朝夫.学校心理辅导原理[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