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交流总结

学习交流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交流总结范文第1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对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目标达成,包括合作学习、分享研究成果、提高表达与展示水平、培养评价、反思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着力关注并落实以下三点。

一、 展示:展示什么

在这个阶段,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展示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参与活动的总结与认可。它能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的成就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展示中得到对自己和自己所处团队的认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在展示时可以选择相应的展示方式。

1.展示活动作品

设计制作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侧重于学生作品的展示。在展示作品实物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设计的理念、意义等作品本身的内涵。展示的形式以“作品展览会”等直观呈现并辅以简介的方式为主。例如“我爱乒乓”主题活动中学生衍生出制作类的小主题——“废弃乒乓球大变身”。在总结交流阶段,选择该小主题的小组以“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为形式,向学生展示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现场参观者可以直接点评、交流,营造了展示者与参观者现场互动的良好展示交流的氛围。

2.展示活动结论

探究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调查活动的结论。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饮食与健康”主题活动成果交流汇报课上,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是调查报告,以文字的形式交流活动成果;可以是宣传画册,以图片的形式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是小品、快板等形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愉悦的笑声中获得健康饮食的知识等。

3.展示活动过程

实践活动类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应当指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展示活动的体验。呈现的方式同样可以是口头论述、文本呈现、视频图片等。例如“小小大厨师 美食我能行”主题活动成果交流课上,受场地等因素影响,学生无法展示所有美食制作过程和成品,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展示交流:有的小组采用DV拍摄的方式,用视频记录制作过程;有的小组采用习作的方式回顾制作过程;有的则以多张照片组合成“照片墙”的形式来展示活动过程……各个小组的展示交流方式各不相同,但都辅以现场解说或文字解说,同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交流。

二、 反思:反思什么

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反思,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促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升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自身的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反思活动中所“长”

“长”指的是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经验、习得的方法等。反思取得的成绩能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成就感,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注入动力;反思获得的经验,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反思习得的方法则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

2.反思活动中所“短”

“短”指的是在活动时发现的不足、应吸取的教训。反思不足,能让学生理性地看待自己,用批判性的思维审视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思教训,能让学生避免下次出现错误,迎来成功。

3.反思扬“长”避“短”

反思扬“长”避“短”,就是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或者少犯错误,同时发挥自己或者是团队的特长。扬“长”避“短”能让学生在一次活动后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同时发现不足之处。教师通过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反思活动的开展方式多样,一般有下列几种。

(1)化整为零:贯穿于展示活动过程。如上文提到的“变废为巧——乒乓球制作展览会”,小组成员向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同时在作品旁附以简洁的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介绍,在文字介绍或现场解说中融入对本次活动过程的反思,把获得的经验或发现的不足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出来。

(2)独立成形:单独开展一次专题交流。如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活动后的反思,举行一次相关的习作赏析会;也可以就某个活动涉及的方法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展示各自的经验或者不足。

三、 延伸:延伸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总结交流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学会展示、反思以外,更应引导学生持续关注部分活动主题的后续发展,让学生从一次活动走向更有意义的、更有深度的下一次活动中去。哪些活动主题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延伸呢?

1.延伸意犹未尽的

学生的兴趣始终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只要学生感兴趣,他们就愿意继续深入进去,把活动做得更实,把研究做得更细。这是我们教师最愿意看到的,也是课程理念所鼓励的,更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活动感到意犹未尽时,教师应抓住这个良机,引导他们深入进去,延伸出新的主题活动。

2.延伸遗憾缺失的

受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等特点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或不足。教师应有宽容之心,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错误,宽容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足。教师应该把这些错误、不足视为真实而又珍贵的教学生成资源。只要教师善加利用,这些犯错、不足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次历练。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来,再次尝试。在二次开展活动中,学生能改正错误、克服不足,获得新学习机会,得到能力的提升。

3.延伸深度挖掘的

学习交流总结范文第2篇

一、文学圈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应用

文学圈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此组成一个讨论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深刻讨论经典文学的形式。通过文学圈可以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并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进而学会批判思考。同时可以促使多元化的观点呈现,使学生可以透视文学的多面层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引用文学圈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进而引导学生完成语文阅读任务。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文学圈活动,以“中国文言文阅读”为主题,首先明确阅读范围为《谏太宗十思疏》《归去来兮辞》《琵琶行》《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多篇古诗文,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人阅读兴趣进行分组,以9个人为组,选出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发现可供组员探讨的问题,随后每2个人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为背景调查组、生字词解释组、难点与有意义段落收集组及全文翻译组。分好组后予以学生相应的时间进行阅读并解决小组任务,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引导与帮助。最后选好时间进行文学圈交流会,让学生进行组内汇报并相互谈论,最后进行汇报和评价成果,如可以写成文书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与其他同学的讨论与交流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已知―想知―已学”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应用

“已知―想知―已学”是指由教师设计表格,表格包括“已学知识”、“进一步想了解问题”及“已学到”三部分,并组织学生就表格内“已学知识”项目回想自己所学和所掌握的知识,在“进一步想了解问题”项目展开小组探讨与交流,并在“已学到”项目总结自己进行交流后学到的知识,并就这两个环节的内容与他人分享的一种合作学习组织形式。这种合作学习组织策略常应用在复习与总结环节中。例如,高中教师可以按照文言文阅读方式总结方向设计“已知―想知―已学”表格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首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完成“已知”项目,即对文言文阅读已知的知识与已知阅读方法进行思考并实现组内分享。然后进行下一个“想知”项目进行组内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进行全部小组分享。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就文言文阅读方法进行分享与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多种文言文思考方式与阅读方法。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形式可以促进学生构建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间的联系,进而建立文言文学习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反思与总结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与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三、“思考―交流―共享”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应用

“思考―交流―共享”是由教师组织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与交流,最后让学生进行思想分享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习惯。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上了《荷塘月色》一个课时后,首先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合作小组,然后教师给出学生相应的学习任务,如“整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等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接着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与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思考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一起探讨,此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发现组员意见不同的部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进行最后一个共享环节,让学生就自己在小组讨论内学到的知识进行共享,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观点,并点评学习情况与小组合作情况。通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自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并针对他人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进而完善自己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交流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自主学习 交流合作 展示提升 反馈检测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课程的开发者,以教材为载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使学生成为教材的奴隶。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驾驭知识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有尺度

“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驾驭好课堂,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掌握好自学的“度”,编制好自学提纲或提出有关的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纽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提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思考题。

对于学案设计,是完成预习自学的重要依托,学案设计应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组内教师轮流分工设计学案。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导学提纲、学法指导、反馈检测等。

1.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与主攻方向。

2.导学提纲的设计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简单的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要由易到难有阶梯性,以填空小问题为主,当然也应该包括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与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反馈检测。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学案设计我们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探究过程,刚开始基础性题目较多,多以填空题、小问题形式,中间一段时间取消了这类题目,换成了思维总量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现在我们的做法是保留基础性题目,但在展示提升部分以思维总量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为主。实际是对前面的兼容并蓄。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指点迷津,帮助学生自学,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学不是放手不管学生,而要组织好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六放手”:①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②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③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分析回答;④问题结论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⑤知识规律放手,由学生寻找;⑥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构建。

二、“交流合作”有活力

交流合作学习是学习组织形式的变化,符合个人的发展需要。

刚开始实施时,学生受以前的学习习惯的影响较深,不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出现分工不明确、互相推诿现象。交流时有的小组无人发言,没有讨论纪录。有的各说各的,讨论时间结束时,也没有什么结果,学习效率低。实施探究活动时,能者多劳,懒者旁观,甚至无人做或抢着做,试验效果不明显。

为了强化合作学习,我利用优秀小组示范、个别辅导、改变评价方式等方式使学生逐渐得到适应,最后评价时,强调的是小组的整体成绩,每一个成绩的取得是组内各成员合作的成果,个人再优秀,若不善于和同学交流,也不能得到较好的成绩。探究活动中更是如此,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四名同学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位切碎馒头,一位收集唾液,一位给三支试管编号,另一位将水温控制在37摄氏度,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既节约了时间,又分享了成功的快乐。学生学会了交流和分享成果,也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展示提升”有特色

“展示交流”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置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能活化基础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归纳总结”有高度

教材的知识结构,由“微观”的单元组成“宏观”的章节,有纵向沟通、有横向联系,这就意味着当教学进入总结过程时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总结,然后由发现思维转向集中思维,建立模型,形成创新意识。

总结的主要方式是整合归纳。整合归纳是使教学的知识由零散到完整的过程,是将个别的、具体的结论,通过总结归纳到知识体系的框架中,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也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方法。

整合归纳可以采用学生复述、自编知识表格或绘制图表等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总结和归纳,把知识内容构建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这样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目了然,然后将各层次的知识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交流总结范文第4篇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课堂中首先是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开始的,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参与的动机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三、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以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能够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自我反思,深化认知。

学习交流总结范文第5篇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逐渐发现,就试教育已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只会拿满分的书呆子.原先的课堂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设计的,不管学生智力水平有多种高低差异,要求一委向满分看齐.填鸭式教学充斥课堂.今天,我们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交流研讨中学习的方法,就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就运而生的.

一、注重发挥学生民主性,各抒已见,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教育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一个问题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解答方法是正确的,鼓励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发挥学生的民主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让低智商的学生回答最基本的答案,说最初应有的想法,调动其积极性,鼓励中高智商的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做到认真听,及时反馈,对的给予鼓励,错的让其继续努力,让中高智商的同学的成功的兴奋感,让低智商的同学有成功的喜悦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最主要的,在这种交流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看到别人思维的闪光点,养成虚心求教的好习惯.

二、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有“法”可用,成为会学习的人,通过教师的宏观调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学习方法,学生更乐于接受,且记得牢,用得快.

小学教学中的规律,定律或方法等,除个别教师介绍外,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例题和教师引导,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总结出来.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将这种能力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方法学到之后,做到学有所用,避免有的学生只知道理论而不应用于实践.

三、练习形式多样,体现交流研讨的团结精神.

学习交流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 任务 协作 交流

任务型阅读学习(Task-based Reading)是英语课程实施以来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彰显了生本主义和开放化教学理念。以任务探究为载体,注重引导学生在彼此交流和相互讨论中深化交际,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让他们能够有更多参学与探究机会,另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更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大胆探索,形成更丰富的认知思维,帮助他们增强实践运用能力。任务与协作运用,给了学生更多自我阅读、自主探究、自然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英语,喜欢上阅读。

一、创设引导任务,让学生“自探”

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探读,让他们在自我寻找问题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目标方向和方法。通过创设导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深思和探究,有利于他们形成有效的探究策略。

创设引导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机会。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 Unit 3 “The world online”的“Reading B“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阅读引导中,我结合“Reading A”中的习题,给学生预设了相应的话题任务:How much do you know the value of internet?How do you think of the internet for our future?等,让学生就文本的表达主题内容有更深刻的感知印象。通过导读任务引导,学生在主动发现自身学习问题和不足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感思,针对合作探究中的发现及时调整阅读理解策略。通过对这样的任务的探究,学生对文本阅读内容有深刻的感知,在主动修正中获得丰富感思。

导读任务运用,让学生的阅读在一定话题任务引导下有更多的感知方向。任务设计应在体现文章反映背景、文化知识、表达主旨等方面下工夫,让学生针对阅读中的信息素材主动拓展延伸。尊重学生任务探究的不同意见和呼声,允许他们在主动表达的过程中形成更合理的认知思维方法。

二、合作解决任务,让学生“互探”

借助群体力量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能使得任务更集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疑难激情。借助合作探解问题,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彼此探究中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让他们在相互对话求解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学习问题。

围绕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的认知思维更开阔。如,在模块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What did you read in the article?”进行同桌交流,让他们在找出相应学习素材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认知感悟。同时,引导学生就“What’s character about TV and audio devices in the future?”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他们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更有效的探知求解方法。

关注学生的差异,引导他们就各自的疑难提出对策,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认知。多鼓励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针对各自的疑难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帮助他们形成丰富的感知方法。

三、思考探究过程,让学生“深探”

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任务探究过程,让学生有自我修正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动深入挖掘其中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认知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探究,让他们在自我查漏补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感知深度和广度。

引导学生根据任务探究总结反思协作交流得失,对活化阅读理解过程起到正面迁移的作用。如,在模块七 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B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阅读总结反思中,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准确理解“The characters and value of Aspirin and Penicillin”,建议学生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学习的收获。有的学生认为,从彼此的交流中找到学习重点,使得生生之间的交流更有意义,在帮助他们开阔思维视野;有的学生说,与同学们交流能当场识记一些词汇短语,能使得他们获得不同的知识积累;有的学生说,通过对任务探究的回顾,掌握更丰富的学习运用思维方法。在学生总结交流的基础上,我结合“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Aspirin and Penicillin?”,让学生进行主动表达,帮助他们在相互沟通表达中强化感知,生成敏锐语言。

指导总结反思任务探究,让学生有更多修正完善的机会,让他们的认知视野思维更开阔。依据学生的英语表达需要,多鼓励他们挖掘更多值得探究的知识点,让他们在主动延伸的过程中强化理解感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围绕任务协作深化阅读指导,使得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归纳整理的能力。

如上所述,任务探究,让课堂更有动感,使得学生在有针对性的学习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过程;运用合作引导,让学生在彼此团结探究中形成团队学习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运用任务协作打破传统的教师主讲模式,更能使得学生在主动配合和积极探究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秋梅.任务合作探究 自由主动表达――高中英语教学中师生互动运用之谈[J].中学生英语,2015,(2).

学习交流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氛围;语言学习;交流训练

对于喜欢数学的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是一种乐趣,数学交流是他们展示个人能力、获得自信与成就感的舞台;对于想学好数学的学生而言,数学交流可以拓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取长补短;对于学困生而言,数学交流使更多的同行者为自己指点迷津、授业解惑。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中缺乏师生、生生固定的交流载体,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数学交流的锻炼机会。由此,我们展开了旨在发展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教学氛围

从本校教学调查与观察来看,与教师及同学关系良好的学生群体在数学交流与合作方面表现得更为活跃。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有更多的学生提问,教学绩效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为教学创造了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实现数学交流的必由之路。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好如下几方面:第一,教师要为学生的发言营造良好气氛。譬如在学生本人和同学们为他们的数学学习而承担责任时给予支持,在数学交流中给予积极的评价。第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学设计中必须要有教师缄默时间,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时间。强制规定教师连续讲解时间不超过5分钟,总发言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发言至少8分钟。第三,教师要善于组织与促发有意义的数学交流活动。教师发起的课堂讨论与数学交流应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观察的基础上。譬如投影有争议的解法、有独特性的解题方法以及普遍存在的典型错误等来促进有效的数学交流。

二、加强语言学习,扫清交流障碍

1.强调概念定理,咬文嚼字,体验严谨性

为了能使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用词准确、叙述精练、前后连贯、逻辑性强,避免用日常用语代替数学专门术语,也不要为了说话方便而以简略的形式代替完整的语句,结果遗漏了概念和定理的重要条件。对于重要条件和定理的讲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设置疑问或是加以强调,让学生能更好领会数学语言的严谨。譬如:叙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用“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进行概括。学生通过这个简短的结论加以记忆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必须强调“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而且是相交的直线垂直”。我们还可结合学生小时候玩过的竹蜻蜓作为生活实例加深印象,教学效果显著。

2.重视数学符号,小题大做,体验深刻性

每个数学符号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与含义,抓住符号介绍的契机,揭示符号背后的背景与含义,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印象。正如第一个使用现代符号“=”的数学家雷科德所说:“再也没有别的东西比它们更相等了。”他的巧妙构思得到了公认,从而相等符号“=”沿用了下来。如平行符号“//”简单又形象,给人们抽象而丰富的想象,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线段各自向两方无限延长,它们永不相交,揭示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本质。

将符号的起源及其应用情境向学生交代清楚,这其中既有联系实际、会意的表达方式,也有来自英语的变形表达,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符号和概念,加深对数学符号的印象,加速认知结构的建立。

3.狠抓图形语言,数形互变,体验科学性

利用图形交流具有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在作图与识图上多花工夫,使学生利用图形交流成为可能。譬如:在作图上,同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有不同的画法,至于采取哪一种画法,得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在作图过程中不断分析有关线、面、角之间的关系,尽量使所画直观图有利于突出具体问题中要重点观察的那部分图形,并使之尽可能地有真实感。通过不同学生作品的对比,使学生自由评判与体会。生动鲜活的例子比教师的嘴巴更有说服力。

三、构建交流载体,组织数学交流

1.完善作业评价,发挥交流功效

②面批:挑选包括课代表在内的3个作业做得最好的学生以及作业很不理想的同学为面批对象。对优秀者的面批主要是肯定该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个人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同时也要转变被评价者的角色,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批改中来,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面批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困惑,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减少问题的积累。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个人的关心,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③学生互批:教师与同学一起批改作业,遇到问题相互探讨,防止出现误判的情况发生。师生均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若干正面的评价,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2)展示优秀作业,促进数学交流

我们通过黑板报、统一印刷、课堂上典型作业投影以及每周一次的作业本评分让数学作业本流动起来,为数学交流提供可

能,让交流成为常态。如此的操作能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情感上的认同,能刺激学生更加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通过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和教师的推荐,用于展示的作业已经有了广泛的认同基础,作为典型的优秀作业展出可以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2.统一纠错模式,展开纠错交流

(1)养成纠错习惯,建立纠错档案

我们从部分同学相互借阅纠错本的情境中获得启发,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纠错中来,规范纠错本的模式,让纠错有更多的实质内容与思考,并在自我交流与生生交流中最大可能地发挥交流作用。纠错本包括:①记录错误信息;②指出错误之处;③设法纠正错误;④复习巩固知识。通过纠错本,不仅仅记录错题,给学生自我反思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使之成为数学交流的载体。

(2)利用纠错档案,扩大数学交流

我们要求学生定期翻阅自己的纠错本,相互查看别的同学的经典纠错案例,我们要求学生对其他同学的纠错本作出鼓励性的真诚的评价。通过纠错本的翻阅整理,形成考前的第一手资料,以达到纠错防错的目的。同学间的数学交流也在互帮互助的讨论、鼓励性评价中实实在在地展开了。如图1是学生纠错本中摘入的一页。我们尝试由学生自主挑选来自同学们纠错本中的典型错误组成试卷,用于日常教学的检测。实践发现,这种类型的试卷在提高纠错防错的意识的同时,也为学生做数学题目增添了动力,大多数同学看到自己的典型错误被采纳之后会格外的兴奋,也会加深对该错误的印象,提高纠错的积极性。现展示学生错题集中的一页以及由纠错本中的错题组成的试卷以及纠错(如图2):

3.设立数学随笔,创建交流渠道

数学课堂上有来不及问的、不好意思说的、没理解的内容,课余这些问题都去哪里了呢?学生是否会去思考,是否能问同学,是否能来问老师。现实是问老师的极少,问同学的更多停留在答案正确与否,自己能思考解决的有多少呢?于是,我们要增加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数学随笔的形式多样,目的不限。主要形式有:①提问。我们要求学生可以提问,但是不能只是提问,要分析自己的困惑所在,要说出与同学交流的尝试之后失败的原因,说出解决这一问题之后对自己的帮助。②反思。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本交流、自我交流过程中会遇到特别值得记录的反思性结论。譬如:反复性错误、解题失败的原因、讨论中的收获、交流出来的经验等等。③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观点不尽相同,为了能倾听学生的声音,应允许学生对课程的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的合理性等各方面作出评价。④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在此阐述自己关注的或者渴望倾诉的问题,发泄自己的情绪。包括自己的成功、不足以及不满情绪。教师广泛地倾听学生的声音是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行为,是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的前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交流构建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加强交流训练,提供交流契机

1.“写”――专题写作锤炼语言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相对于说而言,书面表达有更加充足的时间用于理性思考,更为严谨。相对与随笔的自由,专题性的写作更有指向性,也能促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写是自我交流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信心与底气,为扮演教师角色作了铺垫。

(1)写专题

专题的写作难度较大,概括性强,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寸步难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的同时,也允许学生参考书本、课外资料,甚至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获得相关材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允许学困生摘抄部分有价值的内容,但必须要求自己能看得懂、讲得出。

(2)晒专题

在教师的固定位置专门开辟一个专栏,我们把学生的专题写作进行张贴,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大家分享,精选那些优秀的数学写作复印给学生,形成更大范围的数学交流。学生的专题得到老师的推荐是对自己学习的充分肯定,能够在每位同学面前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热情。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数学交流过程中来,有利于形成更广泛的数学交流氛围。运作流程:

2.“说”――发掘课堂交流潜能

课堂本应是学习共同体交流数学思想的舞台,传统的数学课堂可以认为是教师的专场演出,学生没有机会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掌握效果会大打折扣。新课程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新的导学案严格要求教师讲述时间不超过20分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把握住课堂交流时机最为关键。具体做法有:

(1)创设情境,交流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和随心所欲的。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现呈现教学片段如下:

总结与反思:在椭圆的定义形成过程中,学生经历师生、生生、人机、生本交流及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了椭圆形成的背景及条件,加速了概念的形成。“腰子蓝的底”最终由学生归结到两个半圆与一个长方形而告一段落,但这一意外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从直观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几何画板演示加深了对椭圆的动态特征的印象,板演作图过程是对书本知识的操作确认,从定点与定长的发现抓住了概念的核心。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形式多样,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遗憾之处是绳子长度都是定死的,要是长度不等的话是否能引发更多的对比与思考。该过程探索时机比较长,需要教师紧凑的安排,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不然会影响教学进度。

(2)给予机会,交流于认知的冲突进行时

数学交流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欲望,它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的重要原因。设置疑问,让学生的认知与现有认知结构产生强烈的冲突,就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

学习交流总结范文第8篇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树立共同的学习目标后的共同学习。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要针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语言的表述,所以小组学习十分有必要,它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二、小组活动在具体教学中的作用

1.小组活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广度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这样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管是基础相对薄弱的还是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以活动的形式,每个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被大大的激发,积极性也将被大大的调动。

2.小组合作学习丰富了课堂

口语的学习十分重要,众所周知,英语学习不单单是卷面上的知识点与对文章的理解,还有口头表达。小组合作讨论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带来的不便。在实际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二人一组进行pair work以及四人一组进行group work,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pair work中,我常让学生一问一答,学习了课文中很多知识。例如,在8A第一课时friends中welcome to the unit的A与B两块练习上,我让学生采用问答的形式,如:When you are sad, who do you talk to? Why?等,引导学生说出了helpful, honest, keep secrets, make me happy等形容词及一些重要词组。这样不仅仅使课堂更加活跃生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在这样的操练活动中,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点的同时更加学会了如何用英语与人沟通与交流,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在group work中,我则采用一人记录,三人讲述的方法,比如当我们讨论到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时候,我给了学生一个describe your best friend的任务,这样每个同学都说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朋友的形象,可以从appearance, personality, hobbies, future plans等方面加以阐述,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记录的同学则负责总结并演讲,这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3.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我让学生组成小组,实行了“帮扶政策”,好学生了帮助相对薄弱的学生,与此同时,他们自己也获得了口语以及其它能力的提升。被助学生的受益更是不必说多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很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渴望与别人交流,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互助的合作关系。

4.解决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

每次单元测验后,教师会讲评试卷,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于是我让小组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试卷上的错误。这样能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氛围,树立对话式、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三、小组活动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的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存在许多差异的,要取得合作学习的成功需要付出努力。要想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必须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1.培养自信心,使每个学生敢于交流

学习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缺乏自信心,不敢发言,怕他人笑话,因而参与度就较少,这样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我注意培养学生特别是那些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利用最简单的语言,或者利用肢体语言帮助表达。比如,当学生语言表达有困难时,我引导他们借助动作或图片等来完成。如在教学 What’s in your school?句型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套房子,并在各个房间里画上一些学过的物品,然后让学困生用“Look at my ...It is pink.It is very big. It has ...”等最简单的句子介绍本小组设计的房子,在交流汇报时,我有意地多让学困生进行表达。其他组员则补充发言,这样能够使学困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

2.培养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