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员总结

测员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测员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测员总结范文第1篇

一、调水调沙的组织机构及任务为保障调水调沙的顺利进行,市局成立综合调度、水情和工情三个职能组。各职能组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综合调度组负责调水调沙的日常工作,协调各职能组有关工作;实时掌握调水调沙期间的水情、沙情、工情、河势变化等全面工作情况;做好文电处理和调水调沙信息的编发与传递;负责编写调水调沙工作总结和技术分析报告;负责组织调水调沙后评估。

(二)工情组负责组织河势观测、河势查勘,掌握河势变化情况;组织工程观测,掌握工程和险情抢护情况;接收、报批防汛抢险专用电报,定时汇总上报抢险用工用料情况;组织滩岸观测,掌握滩岸变化;编写调水调沙工程抢险和河势查勘等技术报告。

(三)水情组掌握调水调沙期间气象、雨情、水情、沙情变化情况,负责水情、沙情的分析、预报、、传递等工作;组织水位站及险工、控导水尺的测报工作;进行河道冲淤分析计算,提出调水调沙效果的基础数据;编写技术总结。河务局、张管理处可按便于工作的原则成立调水调沙职能机构,机构的多少视本单位具体情况而定。在各管理段、闸管所按照班坝责任制要求分别成立河势(含滩岸)观测组、工情(含涵闸观测、险工控导工程根石探测和坝岸靠水着溜观测)观测组和水位观测组,并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

二、调水调沙的准备工作

(一)各单位按照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完成对水位站、险工水尺、控导工程水尺的高程校测,完成各遥测水位计的维修校对,在各滩岸坍塌河段、重要的大桥及浮桥上下游设定观测标志,并进行基础数字观测。

(二)对通信设施进行全面检测维护,确保通信畅通。

(三)全面检查抢险设备、工具和料物,对不能正常运转、使用的设备、工具进行维修,补充必须的防汛料物,确保适应防汛抢险需要。

(四)对重点坝段、重点涵闸进行检查,根据检查出的问题制定、落实安全措施。

(五)省属第三、第十一专业机动抢险队,市属各专业抢险队完成对全部抢险设备的检修和重点抢险工具料物的补充,全体抢险队员进行集中学习训练后,在原岗位待命。各单位完成乡镇民兵抢险队的组建与训练。

(六)通知沿黄各县(区)堵复滩区低洼串沟;通知在河道内作业的船只及水上设施进入安全地带,或者采取必须的保护措施;各浮桥运营单位做好拆除浮桥准备,各责任单位清除行河道洪障碍。

三、调水调沙的运行调度

(一)在各职能机构正式运行之前,各县(区)河务局、张管理处将本单位的调水调沙职能机构、人员、电话以及各河势工情、坝岸观测、水位观测组组成人员报市局;市局将各职能组及工作电话发各单位,并上报省局。

(二)正式运行后,首先对各县(区)河务局、张管理处所辖河段的低洼串沟堵复、浮桥拆除、河道行洪障碍清除情况,各单位调水调沙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各险工、控导、涵闸、堤防的巡查、观测人员安排和到位情况,各水位站以及险工、控导水位观测人员落实以及各个岗位的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地调查统计,向市局写出综合情况报告。

(三)根据水情、工情发展变化,组织实地查勘、技术指导和工作督查。

(四)在慎重审核的基础上,及时向上级、向市委市政府、向新闻单位调水调沙信息。

(五)调水调沙结束时,编发本次调水调沙结束信息,报市政府,向新闻媒体。

(六)调水调沙结束后日内,写出调水调沙工作总结和技术分析报告报省局,并整理汇编出全部资料。

(七)调水调沙结束日内,各职能组完成各自工作总结,并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对调水调沙资料整编存放。

测员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动站;故障;处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65-02

Abstracts: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improve business ability to cope with emergency meteorological service the disposal abilit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aily maintenance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methods.

Key words:Automatic station;Malfunction;Dispose;Method

随着自动站的广泛使用,在仪器正常应用的情况下,可以简单、方便、高效地采集处理数据,既减轻了观测员的工作强度,也提高了资料传输的及时性和利用率。但由于自动站仪器长期连续运行,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数据的采集、传输等。本文现针对自动站技术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一些自动站的故障现象及应对措施。

1 自动站硬件设备故障应对与处理

1.1 仪器设备长时间故障,数据缺测较多 当新型站数据无法正常采集时,经排查在1h内无法恢复时,应及时启动备份自动站,观测员可按自动站故障应急工作流程处理(图1)。切换前应注意:(1)首先清空AwsNet文件夹下的文件。(2)修改备份机传输路径,开启通讯组网。如果是提前设置好网关的尽量不要插网线,以免与业务机冲突。(3)切换之后必须及时在ASOM平台对故障进行填报,注意故障时间、故障原因必须填报清楚,同时将故障单通过notes报送上级部门,再电话告省局信息网络中心剔除不必要的缺测数据。(4)如遇技术难题,及时请求省气象装备中心进行技术支持,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自行解决,以减少数据的缺测率。(5)故障结束后及时(2h内)在ASOM平台填报故障解除报告单,在MDOS平台中元数据信息处理中的“备注纪要信息登记”中“一般备注事件”里进行备注,并在值班日记中写明故障发生与处理情况。

1.2 某个传感器故障导致部分数据异常 (1)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正点前10min记录、正点后10min记录、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的顺序代替(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内插)。若无自动记录可代替时,仅对相应定时时次记录进行人工补测(草温除外),其他时次按缺测处理,若某要素人工观测仪器已撤除,则该要素不再人工补测。(2)正点数据中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小时极值缺测或异常时,从本时次实有记录中挑取。正点数据用正点后10min或备份站代替时,若该值挑为小时极值,出现时间记为正点00分。但应注意气温或相对湿度为替代值时,水汽压和露点温度均反查求得。正c气温若缺测,将造成12h后的海平面气压缺测。(4)当能见度设备故障或数据异常,非定时观测时次的正点数据中所有能见度数据均按缺测处理;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人工观测值存入Z文件CW段能见度和VV段10min平均能见度,其他VV段自动能见度数据按缺测处理;A文件中使用人工观测值,须在备注栏说明。(5)蒸发在降水期间、蒸发桶溢流或维护时,小时蒸发量异常按0.0处理。设备故障时因无备份站时,若连续2h及以上缺测,相应时次和日合计作缺测处理。设备故障短期无法修复的,应及时恢复人工观测,蒸发降水量用自动(人工)降水记录代替。(6)在冬季湿度大、气温略低时,观测员应注意随时观察自动站风速传感器是否被冻结,当风向始终较小或保持不变,确定被冻住时,应及时用备份站风速代替,尽快修复或更换仪器。以上仪器设备故障对数据造成影响的必须在MDOS平台元数据中进行备注。

2 通讯传输故障的处理

首先检查本机与局域网连接是否正常。手动PING网关方法:直接按win系统键+R键打开运行窗口后输入“ping(空格)地址(空格)-t”回车,如果弹出的对话框中滚动显示以下内容为网络通,否则不通。

(1)如果发现通讯传输异常,及时拔打市局网络中心电话进行询问,看看是否为市局网络整体故障,如果不是,立即检查站内网络是否正常。

(2)如果局内网不通,则故障在本局,可能是网络故障,也可能是路由器或交换机故障。如果局内网关通,省局网关不通,则故障在省局。

(3)本局采用双线路自动切换制,网络正常时先走联通线路,备份线路VPN,如果这两条线路均不好用,必须采取复制数据文件用外网进行资料上传,可采用无线上网卡或其他方法将文件上传省局。

3 供电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理

(1)市电中断后所有业务机运行正常,说明成功启用UPS电源,只需重点关注一下数据与传输。

(2)若所有业务机中断运行,说明UPS电源输入或输出有问题,及时通知保障中心人员。

(3)大型发电机故障,观测员应及时启用科内小型发电机并确保数据传输供电正常。小发电机的操作步骤为:①电源线插入插座并向右扭动旋紧。②开启和内,向外拉出。③开启油阀(平行为开,交叉为关)。④将发电面开关推到ON处。⑤拉绳打火,成功启动手需将和风推回。⑥检查电压是否达到220V,达到后将黑开关推到ON处。⑦来电后关闭红色总开关、黑色开关及油门阀。⑧如果开关上的电源指示灯一直没有亮,则可能是没有供电或供电不足,此时要检查保险丝或者电源插座是否有问题。

4 计算机故障处理对策

(1)尽可能的提高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性能,禁止在气象观测用机上进行与测报工作无关的操作,降低外来因素对测报软件系统的干扰。

(2)如果自动气象站软件系统发生数据缺测现象时,要及时卸载数据,但尽量避免在系统繁忙时卸载数据。缺测数据较多时,可以分批卸载,避免占用系统通道过大而影响当前数据的采集。

(3)当因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导致数据大部分缺失时,应立即启用备份自动站(OSSMO)进行数据的上传与质控,同时及时在ASOM平台上报故障,在MDOS上备注数据处理事项,并做好自动站的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

(4)如果业务机损坏,要及时更换业务备份用机。

测员总结范文第3篇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在确保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秩序和工作质量基础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模式,同时就一体化改革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建议,以巩固和发展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改革的成果。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推进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全部更换为L波段探空系统,地面高空气象观测的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但地面气象观测与高空气象观测缺少有机联系,观测业务集约化不够等问题日益显露出来,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气象局提出于2015年1月1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正式运行。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在确保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秩序和工作质量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模式。每天24小时需要2个人绑定值班,一个地面主班,一个高空主班,完成各自主班工作的同时,再互为副班,校对观测记录,及时上传观测数据、辅助放球等。具体为白天地面主班守班时,正点前十分钟查看数据并查验长Z文件的准确性,高空主班作为地面副班再校对并登记发报时间。到高空主班做基测准备好仪器后,地面主班作为高空副班负责充灌气球并施放,球炸后高空主班整理记录发报,地面主班负责校对高空记录并登记发报时间,这样的工作流程极大的保证了业务质量高标准。

1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改革带来的优点

1.1实现了观测人员岗位集约化,节省了人力物力,实现一岗多责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改革实现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一岗多职,促进了人员的合理有效利用。一体化前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观测各自为营,只是守好自己的岗位,一体化后加强了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观测的联系和主人翁意识,从而实现了地面高空气象观测工作的和谐统一。

1.2 提高了观测人员的观测水平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改革极大的提高了观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使观测员掌握的气象业务知识不再单一而是成为了多面手,充分调动了观测人员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能够更好更快地提升气象观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观测水平。

1.3 向气象观测现代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目前气象观测工作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先进的设备及现代化的手段在气象观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人工观测已逐步被自动化观测代替,在气象观测工作向着自动化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地面气象观测与高空气象观测原有的观测模式已不能适应气象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实行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以更快的适应气象观测现代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2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地面高空观测人员的观测理念需要转变

地面观测一直是一个人观测守班,只要工作认真不出差错即可,高空工作则需要两个人配合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把工作做好。一体化后,地面观测员和高空观测员在配合方面总是频出问题,而高空观测员习惯了两个人的配合不适应一个人工作,当前亟需地面高空人员摒弃以往的旧思维旧想法,迅速扭转观念、摆正位置,以快速适应地面高空综合观测的需要。

2.2地面高空观测人员的综合观测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地面高空一体化改革还在探索阶段,具备综合观测要求能力的人才缺乏,观测人员掌握的技能比较单一,再加上高空观测人员的老龄化较严重,导致现在从事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人员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现今亟需加强观测人才引进及培养新生力量,加大对现有气象观测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的业务培训、操作及理论学习,进一步促进气象观测人员能力的提升,以满足综合气象工作的需求。

2.3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运行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

目前虽然已经初步实现了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但还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行业管理标准,相关的考核办法细则也没有出台,导致在一体化观测的同时,实现的一体化工作效果不能够很好的展现出来。需要各省制定一体化考核办法,制定严密的业务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有效约束气象观测人员的行为,保证观测时间、观测仪器、数据处理等内容相一致,以确保综合气象观测工作有据可依、顺利开展,制定完备的管理标准。

测员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井下测量;常见问题;对策

1 概述

在煤矿生产实践中测量是指导煤矿掘进生产的“眼睛”, 煤矿测量工作是矿井生产一项重要而严谨的工作,任何细节上的不严不细都可能对煤矿生产造成严重后果,它的工作体现生产的平面和立体关系的真实性,因此井下导线测量出现问题,轻则影响测量成果精度,重则给企业生产造成损失。因此,测量人员应加强技术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尽量减少由于人为疏忽而造成的错误。现就煤矿井下测量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做好煤矿测量工作的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2 常见问题总结

2.1 井下携带仪器安全问题。在井下大巷、工作面行走时注意行走安全注意巷道两帮和机电设备。背着仪器行走时候不可以奔跑、乘车时应抱稳,剧烈震动会影响仪器各轴之间的关系和内部结构;严禁坐仪器箱子。因为携带仪器方法不对会影响本班测量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影响矿生产。

2.2 工具或原始数据准备不全。在井下测量时,常出现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未带齐工具现象,如垂球、钢尺、锤子、钉子、木楔等忘记携带;记录本带错;原始数据携带不全;三脚架上固定脚螺旋丢失等。这些虽是小问题,但却造成现场无法工作,费工、费时且影响生产单位施工。

2.3 错用导线点。在井下低等级导线测量过程中,有时存在着一段巷道附近有2个测点或多个测点,测点的距离较近或直线巷道中有一组方向线交点位置模糊。在导线延伸测量时工作人员不细心就会挂错点。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测点用错会造成按设计方位标定的巷道中线方向发生错误,严重者会造成贯通安全责任事故,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4 观测者读数错误。观测工作是测量工作的关键,一定要细心。对于不太常用的仪器,使用时不熟练往往会出现读数错误;对于不按照《测量规程》要求顺序测量也同样会造成因为测量手法错误引起读书错误。

2.5 复测和矿井主要巷道高等级导线、高程延伸不及时。巷道掘进150m时,必须进行复测延伸导线,在延长经纬仪导线前,必须对起始方向边检查,角度值达到《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时方能延伸。但有时距离延长,检查角超限不多时常认为没有问题,正是这样的心态可能会使得误差增大,造成测量成果不符合精度。主要巷道掘进300―500时,必须进行高等级导线、高程延伸,各设置一组至少有三个相临永久点,按照相应精度要求观测和计算测量结果。主要巷道不及时用高等级控制方向和高程会导致采取控制导线因起算数据错误而不能为生产服务。

2.6 测量数据记录不全。在井下测量作业时,遇到生产单位急需运料或放炮要撤人等条件时,测量人员为尽快完成测量任务,容易急躁、忙乱,从而导致测量数据记录不全。如:仪器高、觇标高、方向线交点位置、点距两帮数据以及点前距等,特别是掘进面上山,由于各单位人员较多且急着标定方位,往往记录不全就撤走,上井后导致内业无法计算和出图。

2.7 方位角、高程计算错误。因井下工作环境差,测量人员容易受到影响,记录人员容易因环境分心,计算者思维定位,没有对算等因素容易出现计算错误。且上井后未能及时进行导线计算、检查,这样会给工程带来所给的方向、高程错误,严重造成掘进与设计巷道不符,因没有及时发现改正酿成重大事故影响工程布置、进度。

3 常见问题采取对策

3.1 制定有关仪器携带规定。在井下携带仪器时应按照规定携带不能违反规定要求,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

3.2 下井前清点工具和检查仪器性能。在井下测量前测量人员要清点所带的工具特别是小件东西,如记录本、原始数据、铅笔、垂球、线绳、钉子、等是否齐全。同一个地点测量使用同一个记录本,这样可以防止拿错记录本,并且可以与原始数据比较;铅笔最好有备份;小件东西:线绳、钉子等可以多带一点。下井前还必须检查仪器各制动钮是否管用,三脚架上固定脚螺旋丢失等。这些虽是小问题,但却造成现场无法工作,费工、费时且影响生产单位施工。

3.3 观测前检查测点使用正确。每次进行导线测量时,对前视、仪器站和后视点位置检视清楚并做好标记,在搬站时,记录人员应把点位置告知后视人员,同样前视人员也应要把视点告知仪器操作人员。

3.4 按照规程作业,及时复测井下导线;及时进行高级导线延伸。在测量前必须对所使用的边检核,发现检验角不符合规程要求时,后退观测制至合格。巷道掘进150m时,必须进行复测延伸导线,为了避免一次观测有可能出现的粗查。复测计算后进行精度评定,不符合要求时再次复测制至符合要求。为保证测量工程要求需要在主要巷道掘进300―500时,进行高等级导线、高程延伸,使用高级导线可以作为采区导线控制起算数。保证工程精度,确保安全贯通。

3.5 确保记录无误。观测仪器者和记录人员要相互提醒,在进行记录是要做到先写到记录本后重复读数,确保记录无误。在搬站时应该对所有数据检查看是否齐全,特别是在测量完撤离现场时应先检查记录无问题后撤离现场。可以用以上的方法杜绝记录出现的所有问题。

3.6 对测量资料复查及对中、腰线检核。在测量标定工作完成后,若发现与实际巷道误差较大时,应该对测量资料进行严格复查,确保无误;没有问题后现场检核给的中、腰线点是否在一条直线和平面上。以上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现场。上井后及时进行内业计算,当天把测量结果计算出来,若发现错误应立即改正。

3.7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方法。首先组织学习测量理论知识,然后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实践提高技术水平,在实践中多练仪器操作方法、读数方法、坐标正反算等方面能力。还要学习现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先进的测量方法和会使用先进的仪器,并与煤矿测量实际相结合。

4 结束语

在煤矿生产中,测量人员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其工作需要仔细、认真,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工作过程中尤其注意以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工作中逐步学习、完善操作规程,才能更好的为生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测员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现代化发展;观测体系;工作质量

在之前的人工观测中,每一个业务人员有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方法,所以,所记录的数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出现错误时需要采用数学方法来补救,降低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改革之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改革中降低了需要借助人工观测的设备仪器的使用率,如虹吸雨量器、温湿度计、气压计等,使气象观测逐步地走向自动化,此外,工作人员也不需要进行手工记录,因此也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只要保证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就不需要担心数据的准确性。气象工作人员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研究,促进气象事业更快发展。但是,自动化设施投入使用之后也出现了较多的故障,本文依据实际地工作情况,总结了改革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常见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改革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控制重点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观测、发报、信息传输、报表编制多个环节,业务改革之后,气象工作数据资料的处理和之前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和变化,并且在改革之后也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例如一些台站个别时间段中的数据资料的处理和上传缺乏完善的技术指标要求,在操作进行的过程中不够规范,操作性不强。结合我站的实际情况,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对于台站的质量提升应该着重放在下面几个方面:

1.调整前后基础业务转换。此次地面气象业务改革的重点主要有几点。第一,取消使用虹吸雨量计,自动站在检测降雨量时,一旦发生数据资料的缺测问题,自记仪器便能够很好的帮助解决。所以,取消自记仪器的使用对自动站地面观测工作的影响很大。第二,气象观测的方式和守班的时间也有变化。基准站和基本站的守班时间改为08-20时连续观测,但4次定时观测时段守班,20-08时夜间不需要再守班,只有在观测时间之内的部分时间段守班。一般台站仍然按照原来的要求来观测和记录天气,夜间不需要再守班。第三,发报任务有所调整,任务量增加。改革之后,基准站和基本站需要把之前的8次定时天气报的发报任务使用长Z文件上传,并且加入质量控制的信息以及加密报等内容,提高数据内容的丰富性,此外20-08时的重要报的发报有相应的规定。

2.改革后,夜间降水记录处理方式转变。夜间记录处理有三种:夜间之后降水量、夜间固态降水数据,夜间雨量计故障的降水。处理夜间之后降水量时要根据夜间不守班台站的规定和相关的要求来进行,“夜间”栏和“白天”栏要分记清楚,“夜间”栏中不需要记录起止的时间和方位,只需要标记好符号便可。固态降水的处理方式和夜间之后降水量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固态降水的处理主要是在特定的时间之内的记录。若是可以得知固态降水的起止时间,要以时加盖时段内降水量作缺测处理。对于夜间降雨仪的故障,根据原来的规定,可以借用自记仪器来代用,但是调整之后,不再使用虹吸雨量计,以及自拍仪器,则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故障不能够获得相关资料,应算作缺测处理。

3.取消地面天气报和降雪加密报影响上传资料的处理。原来的规定是上报地面天气报(加密报)和降雪加密报,但是在I务调整之后就取消了这项规定,而是使用编发新长Z文件的方式来代替。规定要求上的变化导致在具体的上传资料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失误,这也是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之后提高质量应该重视的环节之一。

二、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地面测报数据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地面气象业务软件升级以后,减少了气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地面观测资料的传输以及相关程序的工作质量,此外,在数据上传的质量、时效、频次以及总量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比如业务调整以前上传数据需要用10分钟,而改革之后仅需要5分钟。虽然业务改革在数据的精确和时效性方面有了进展,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漏洞,这也就进一步要求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通常情况下,地面测报数据异常的情况以及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钟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不一致影响程序运转。台站在软件的“自记降水设置”参数中设为“有:人工”,如若自动站监控软件在进行地面观测时所得到的分钟降水量是“-”,但是小时降水量却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便可以认为分钟和小时内的降水量不同而影响程序的运作。处理这种问题的方法是:一般自动站内的运行灯分为黄色和绿色两种,如果这个灯显示为黄色时说明自动监控软件此时正在观测或者是在卸载数据,这个情况下不能进行人工干预,只有等到起恢复绿灯之后,工作人员才可进行处理,把小时降水量修改为“-”,让其显示与分钟内的降水量相一致,修改完成之后,质控程序便可以重新运行。

2.数据缺测。如果设备持续正常运行,那么所获得的观测数据通常具有客观性和连续性,一般没有认为因素,也不会出现缺测的情况。一旦出现缺测的情况可采用以下方式处理:首先要想到软件中的RTD文件、Z文件和J文件,在选择RTD文件中的数据来补充时,也要检查Z文件和J文件,看是否是真的缺测,如果确定是真的缺测要从人工定时观测记录和自动观测记录中选择日极值来加以补充。

三、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

为了确保气象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地面气象测报软件能够更好地投入使用,提高气象观测的质量,推进地面观测业务更好地向着自动化的发展开展,有关部门以及气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技能,认真学习有关的文件以及设备的安装、维护和使用的规则。此外,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力度,细化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对相关技术要求、规章制度、改革调整技术规定进行了熟练的掌握和考核,确保了改革前后业务的衔接。

四、结语

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促进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部分,自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之后,在工作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自动化设备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也伴随着新的问题出现。所以,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运行管控的技能,当气象要素发生异常时候能够快速地应对,使自动站能够发挥其最好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9.

[2]黄金洪.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存在的问题[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7):109 .

测员总结范文第6篇

一、学习情况

我站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做好海洋监视监测任务。在学好党的理论的同时,我站认真学习执行中心站《质量体系文件》文件,我们在年初1-3月份,每月抽出1-2天时间组织学习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系统学习相关的所有体系文件。通过学习,我站领会掌握了质量体系的内容与要求,为做好海洋监测监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情况

1.水文气象监测

今年上半年(1-5月份)我站石礁测点共获取海洋水文气象资料99145组,发送资料35份表报,报文599份。数据采集率99.99%,报文发送率99%,报表发送率100%。沙岗头测点共获取潮位资料43235组,发送资料594份表报,报文10份。数据采集率99%,报文发送率99%,报表发送率100%。

去年12月份接收黄港测点后,我站对基本水准点、校核水准点进行联测,因第一次对该点的测量,为达到数据的准确可靠,2个月后又对其进行了联测,往返误差4mm,符合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今年1月份由于气象测点太阳能转化电路故障,我站顶着大风进行了清洁、维护,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并每月按规定对自动化数据进行人工比对工作,为了仪器维护时人员安全,我站配置了高空作业保险带,确保人员安全工作,仪器的正常运行。

上半年,我们对本站部的业务用房进行了维修,重新加做了防水隔日设施,更换了站部大门及验潮井门窗,并对站部、气象观测场、验潮井安装了防雷实施;更新了全部自动化仪器,增加能见度要素。安装卫星小站并投入使用,对观测场地进行了清理,对周边杂草进行了修剪和整理;中心站组织在汛期前对我站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检查,落实了安全措施,确保汛期各项工作正常。

2.海水分析监测工作

去年12月开始,我站开展了海水水质常规项目分析准备工作,把分析仪器送到舟山市质量监督局进行鉴定。全站监测人员,通过监测规范学习,在熟练人员带领下,每个月进行海水监测分析演练。每次演练结束,我站开会进行讨论总结,找出问题,不断改进。特别是分析用水,我们试过的当地市面上的纯净水,并到沈家门、石浦等地采购进行测试空白对比,但本地的均不符合分析要求,外地的成本太高不宜长期使用。通过多方打听,我站找到当地的一家药品试剂公司生产的去离子水,经过测试比对符合检测要求,解决了分析用水难的问题。5月份中心质管科组织对我站进行专项质量监督检查,发现操作不规范,组织监测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对此我站专门组织开会讨论,分析问题原因,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通过我站的努力及近半年的监测实验分析,我站能够承担环境监测常规项目分析,6月份我站协助县环境监测站对石礁海域增养殖区进行监测分析,

紧密监视海水变化,时刻准备赤潮来临。我站从4月份起值班人员紧密监本海域的海水变化情况,出动人员监视监测3次,陆地48公里,海上65海里,出海人员8人;分析样品6个,尚未发现赤潮现象。

上半年我们共外派出人员18人次,60天,承担0912悬浮物检测任务,分析样品。协助调查0915石礁港疏浚物临时海洋倾倒区外业、0939石礁中心渔港外业调查任务,0945石礁大桥水文观测外业.,及海区断面海洋调查任务。

3.海洋“防灾减灾”宣传

5月初,我站按中心站开展首个“防灾减灾”日科普宣教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在石礁小学和双海龙小学举办了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在王台小学,石礁三中,开展了海洋科普知识教育。这些活动普及了海洋科普知识,宣传“防灾减灾”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三、存在不足

测员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面气象 观测报表 编制

【分类号】:P416

一、地面气象观测报表制作的注意事项

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普及,办公自动化的开展,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制定也有巨大变化,制作电子报表代替了以往由观测人员手工编制的报表。技术上的发展变化,对旧的处理记录数据、编制报表的方法等方面无不提出很过质疑之处如有的为了易于操作处理,合理简化存在可疑性的记录以及观测残缺的记录,还有一些为了简化而刻意删除一些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规定,以便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此外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记录处理方法和统计时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为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提供最原始的数据记录。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和手工制作报表相比,制作电子气象观测报表无不显得更便捷、准确。但是我国目前的电子气象观测报表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对其应用尚有很多欠缺之处。为了能够合理的发挥电子气象观测报表的功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报表填制过程中的细枝末节:

1.在填写报表封面和封底文件时,要做到细致认真,比如按月更正传输时期,完整填写封底的气候概况一栏。

2.在云量记录时,要根据需要在对应表格中填写日照时数。一般而言,当观测记录上的云量是高云或者为0时,则需填写对应时间的日照时数。因为只有在云量记录为低云、漫天中云或者云量在9成左右时,日照时间才是0。再比如,因不准确的安装日照计,便会出现记录数据上的上午线长,下午线短;者上午线短,下午线长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记录中的错误数值进行标注核实,然后及时更正。

二、编制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具体方法

1.对数据的处理

在对地面气象观测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简化或删除那些欠缺实用性的记录数据,确保在处理文件时做到便捷、高效。对于那些较为特殊的气象现象要在报表的备注栏中加以说明,认真订正相对稳定误差值的错误记录。对于由于仪器故障所引起的遗漏观测数据,要及时的采用相关联的记录进行替换和补充。

当地面温度出现错误的记录时,鉴于地温及气温的相关性,可以参考天气现象、气温以及日照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进而得出相应的地温数据。此外,可以与相邻气象台的一些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行核实,若发现确实存在误差,则需要让预审人员对之前记录的观测数据进行再次检查及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有一些误差值有可能是由于特殊的天气现象所造成的,并非人为的失误或观测仪器所致,异常值可能会造成对观测数据的误读,但是它也是具有存在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气象观测人员在处理文件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结合天气现象、湿度以及日照等多种因素进行判别,以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不断完善文件的处理工作。

2.对于文件的审核

在要素值显示表格中,首列为日时数,首行是分钟数,其中“时”标识是在该时次上的记录。在地面气象观测软件中忽略对比A文件中的天气现象的降水起止时间以及J文件的降水起止时间和实际降水量,因此在J文件中经常出现降水量与对应天气现象不符的问题。而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人工对降水起止时间以及每分钟降水量进行校对。再或者是借用专门的质量控制软件来进行查错。当欠缺对分钟数据的测量时,可以从备用的气象站导入气象数据,获取RTD文件并进行恢复。

3.注意常见的错误,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失误

报表制作日常工作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仪器、记录以及报表填写 。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错误出现的原因,尽量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第一点,仪器方面的错误。温湿传感器的安装不够垂直;虹吸雨量计的维护不够,出现严重的锈蚀现象;曲管地温表存在氧化现象;日照计在安装时存在不水平的现象等。第二点,记录方面的错误。因为强降水影响蒸发量按照缺测处理的时候,未能量取余量;出现大雾天气时漏记最小能见度;日照纸出现统计错误;小数点不清晰等;值班人员的日记不够规范,存在错漏字现象等。第三点,报表方面的错误。封面以及封底没有按照要求填写;错误记录天气现象、云量以及云状等信息;人工未对测报软件在计风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自动站记录的信息与人工站部分资料存在不一致等现象。

4. 运用多种原理.消除疑误

综合运用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原理。根据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判断观测数据是否合理;对于各种异常数据,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相关业务规定。分析处理是否正确、恰当。当审核出记录异常偏高或偏低时,考虑是否为天气系统影响。若无天气影响则检查是否有人为因素和仪器本身原因造成。对于自动气象站可以从分钟数据的变化进行判断。

三、气象测报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

1. 加强业务技能学习

气象测报人员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拥有良好的气象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测报工作人员的思想的端正和对地面测报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测报的质量。因为地面测报工作的技术性强,工作的时间十分分散,所以测报人员必须要在熟练的掌握气象测报的业务技术和观测技术的同时数值测报工作的每个操作流程,遵守基层测报站的各项制度。最后气象测报工作人员还要勤于学习,使自己尽快的熟悉新设备,要做到集体、个人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相互结合。

2. 善于总结和吸取教训

气象测报人员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荣辱观。从而使自己在工作当中尽量的不为情绪或心理因素所影响。这是因为有些工作人员在心情好的时候很少出错,但是荡起心情烦乱时,就会接二连三的出现错误。在气象测报工作中上班容易,但是上好气象测报班却很难;少出错十分容易,但长期的不出错难却很难。在日常的气象测报报表编制工作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但是决不能因为出错而在心里背上包袱。关键的是要能够认真的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不会重复的出现同一种错误。

3.强化测报工作

测报人员是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实施者,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同时需要掌握并运用好气象观测技术和相关的业务技术。工作人员要在观测工作过程中刻苦学习,高速并高校的运用新型检测仪器,及时的应对观测仪器造成的突发事件或故障,以减少错误记录。在排除完相关的故障后,对所记录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其是否符合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找出导致这些错误的相关因素并及时作出修改。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做好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编制工作。

四、结语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气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当前气象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要及时发现报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不断完善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并及时更换现代化的气象设备,和报表制作软件,提高气象报表的可参考性。

参考文献:

测员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维护;数据采集;人工观测

【分类号】P412.1

地面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地面气象自动化是观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气象现代化的推进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调整和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规范和流程,构建与现代化气象业务相适应的观测系统工作模式,实现观测现代化综合效益的提升。常规要素观测模式从人工观测进入到自动观测后已经多年了,多年来,观测技术进步了,但是业务模式还没有改变,已经渐渐不适应观测技术了。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内容,北京时间2012年3月31日20时起全国2419个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自此我国气象事业基本结束了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并存的时代。

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的主要内容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涉及到观测、传输、资料、预报和服务等各个业务环节,改变了以往的业务工作模式,调减了人工观测任务,增加了能见度等自动观测资料,显著提升了地面观测的效益。调整内容包括观测项目、观测时次、编发报任务、航危报业务、观测业务布局和完善观测业务功能和流程。

(2)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保留能见度和雨、雪、冰雹、雾等21种天气现象观测,取消烟幕、极光等13种天气现象常规观测;基准站、基本站的云和能见度人工定时观测时次由每日8次调整为5次,取消夜间观测。

(3)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取消地面气候月报、气象旬(月)报编发任务,参与国际交换的地面气候月报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统一编发;改革航危报业务,通过提升综合观测资料、预报服务产品共享能力,实现气象信息自动化传输流程,建立新型气象为航空服务业务,替代航危报任务。

(4)建立气象信息员、志愿者辅助观测机制,增强本地区更大范围灾害性天气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能力;统筹地面气象观测与其它业务环节,建立综合业务流程,完善观测规范,建立与综合业务相适应的考核标准和管理制度。

2 实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的重要意义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提升气象业务能力的基础,气象观测能力水平决定着气象科学和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基础。

(2)通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改革与调整,建立适应预报服务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布局科学、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基层气象台站现代观测业务,实现人工观测项目的合理布局,显著降低观测员业务工作量,建立现代观测业务流程、观测规范和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全国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争取在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全面实现自动化、人员队伍实现精干高效,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与调整是是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基础性业务,按照需求牵引、综合统筹、重点突破、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围绕业务和服务需求,以业务调整为主线,以质量效益提升为核心,在保证业务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相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加快推进观测自动化进程。

(4)目前气象观测还没有完全达到自动化,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气象因素的监测还需要人工观测,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还不完善,在观测自动化、业务集约化和流程科学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其次是建立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业务流程。推进业务流程科学化是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

3 强化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地面观测工作的措施

(1)建立适应预报服务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布局科学、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基层气象台站现代观测业务,实现人工观测项目的合理布局,显著降低观测员业务工作量,建立现代观测业务流程、观测规范和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全国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争取在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全面实现自动化、人员队伍实现精干高效,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观测业务发展资源。使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分工更合理、运转更协调、功能更完善等方面尚有差距。最后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地面气象观测改革与调整需要一大批与自动化观测相适应的观测技术人员,要从传统的普通观测员向“天气监测员”、“装备保障员”、“质量控制员”转变,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新时期、掌握现代化观测系统的观测人员。

(3)强化人才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是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广大观测员要努力适应观测业务改革,多学、多看、多实践,实现一岗多职、一专多能。气象部门要加强对观测员的培训力度,改变传统的观测员单纯人工读取仪器数据、编发报文,逐步向观测装备运行监视、设备维护维修、资料分析和质量控制、观测产品制作的转变,组织编写与基层台站自动化、集约化观测业务相适应的系列培训教材,实现观测员队伍的整体知识更新,切实实现气象观测业务改革。

(4)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的规章制度,增强测报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进行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时,应该要完全按照这个规范准则进行。地面气象测报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对于气象测报的数据要求十分严格,准确性要求也很高。为了确保气象测报工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具体的工作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具体工作中应该严格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

(5)及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对于气象测报出现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误差是测量的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对于出现的误差,要及时进行处理。对属于气象测报人员职业道德的,如伪造数据、涂改数据,这类问题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按照气象测报工作的管理规定对员工进行严格管理,加强测报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从思想教育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杜绝这类问题。对属于测量过程中的各种误差,要加强测量范围的控制,使得测量仪器能尽量实现精确的测量,尽量减小在测量过程中的各种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对地面气象进行观测记录时,所记录的值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要将观测时的记录与实测进行比较,如果误差过大要进行调整。

(6)仪器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无论是对仪器的安装还是维护方面,都要提高对其重视的程度。对观测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类仪器的安装、维护和使用,观测人员都必须要进行透彻的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小的环节,由于这些环节都很微小,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对观测的内在质量造成影响。仪器位置安置不当,就很容易导致测到的数据出现偏低的现象,尤其是在夏天,偏低值更大。因此,在进行气象观测之前,一定要对仪器的安装进行系统的检查,确保其不存在任何问题。日常生活中,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总之,地面气象测报是气象监测工作的重要措施,转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方式,就要在满足预报服务需求上下功夫,在提高观测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在观测的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素质提高上下功夫,通过科学组织、上下联动、狠抓落实,实现气象观测业务的更大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娟.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03).

[2]魏帆,张桂珍.浅谈加强地面气象测报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7).

[3] 张玉芳.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2.

[4] 曹中印,王世彤.浅谈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