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发言提纲格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审题不清,离题万里。此类学生在考场上或是过分紧张、或是浮躁粗心,看一眼题目就开始写,于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考题中规定要写出三个要点,考生却只写出一个;考题中要求“以第三人称……”卷面上却通篇都是“I……”;题目要求写“my family”,文中却满眼的“my father”或 “I”等,看似争分夺秒的抢时间,实则是白白忙碌一场。
2.思路狭窄,无米而炊。此类学生倒是看懂了作文要求,可是写什么呢,从哪下笔呢,怎样才能凑够60~80words的书面表达要求呢?这又成了新的困难。于是,拼命回忆以前相关课文,东一句,西一句的拼凑,在拼凑的过程中还往往遇到记忆不准的单词,好不容易写出来,写出的单词又是缺肢断腿……唉,真是挖空心思、抓耳挠腮,直挠得头发、皮屑“无边落木萧萧下”,也不见才思“不尽长江滚滚来”。
3.语法错误,病句频频。此类学生的作文虽有内容,但是文中的语法错误却频频出现,要么是时态与现实生活不符;要么是谓语动词与主语的人称和数不一置;要么就是“汉语式”的句子,语序错乱,令人啼笑皆非……评价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4.一逗到底,层次不清。此类学生,作文要么从一开始,就是一句一个逗号,一逗到底;要么虽然每句能写完整,句逗分明,但全文往往却只有一段。既无“凤头”之精彩引入,也不见“豹尾”之有力呼应与深化。此类作文拿在手中,举目一看,但见浑然一“球”体,根本无作文层次叠进之美感。
5.书写潦草,格式错误。此类学生,作文之书写极其潦草,令阅卷者“推敲”半晌,十个words中有三个分辨不出,看那字母又像a,又像b,令人满头雾水,不知所云。再有,就是书写格式也很重要,基本书写格式的错误会给阅卷者基础不扎实、缺乏练笔之印象。
针对中考书面表达经常出现的五种失误,笔者在多年的毕业班教学中,与学生一起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总结出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五个策略:
1.认真审题,明确主旨。指导学生在写作之前,不要急于下笔,要把题目要求认真研读几遍,特别是重点要求可在草纸上一一列出,加深印象。审题至少要弄明白两点:首先写什么。即弄清作文要表达什么内容;通过哪些要点来表达;字数要求是多少;有哪些特别要求(如,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等,对要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怎么写。同样的内容怎么写非常重要,这也是中考作文拉开差距的关键。“怎么写”要明确三点:第一是明确体裁。是介绍、叙述还是议论;是日记、书信、E―mail、发言稿还是通知(NOTICE)等。第二是明确时态。根据文章的体裁及写作内容发生的时间,确定全文的大致时态。如,日记多用一般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书信和E―mail问候的部分用一般现在时,回忆的部分用一般过去时;通知则多用一般现在时等。第三是明确人称。明确人称也要根据书面表达的体裁和内容而定,有时中考作文对人称有特殊要求,必须按要求写,否则便视为跑题。
2.汉语提纲,规划轮廓。由于中学生英语水平还不是很高,“用英语思维英语”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做到。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可以采取用汉语列提纲、然后再翻译的办法。一般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鼓励学生围绕主题拓展思维,联系生活,大胆想像;第二步,分小组讨论,人人发言,相互交流,最后组内选出最能体现主题的8~10个句子;第三步,回顾考题中的所有要点,与选出的句子一一对照,必须保证考题中的所有要点一个少(中考阅卷时,发现试卷上每少一个要点,便会扣掉一定的分数);第四步,把选出的句子按文体和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成文。这样文章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
3.逐句翻译,扬长避短。此步非常关键,逐句翻译时要注意四点:首先,要根据表达内容,明确每句的时态和谓语动词的正确形式。其次,遇到句中不会翻译或记忆不准的词怎么办?一般用两种办法解决:办法一,绕过――用同义的词句表达。如,我最喜欢的学科是英语。开始时准备用“My favourite subject is English.”,可是翻译时却发现“favourite”记不清了,那就可以用“I like English best.”来代替。办法二,同义的词句也想不起,怎么办?删掉此句不译。切不可写错词或自己造词,也不能用汉语拼音代替,记住:宁缺毋滥。再次,要富有变化。如果有其他表达形式尽量不要通篇出现“主语+be”或“I……”的句子。最后,要用好参考词。有的英语写作题目中给出提示词或参考词,参考词可以帮助打开思路,丰富词汇,但要注意参考词给的都是原形,使用时绝不能照搬,动词要考虑与主语的数、人称、时态一致;名词要考虑单复数等等。
4.连缀成文,理清层次。把翻译好的句子根据表达的内容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分成三几个句子群,每个句群作为一段。根据每段句子间的联系,再加入适当的连词。如两个句子为顺承关系,可用“At first ……then……at last ……”“on the other hand”\“not only……but also”等词连接;如果两句是转折关系,可用“buthowever or”等词连接;当然,如果基础好的同学,还可以把两句连成带有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这样加工过的句子,会给人基础扎实、思维严谨的感觉,文章也富有文采。
论文关键词:初中英语学法指导
很多学生总是觉得英语学习难,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要学好英语的决心。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英语,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会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学法,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1、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1.1学好英语没有捷径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语。就要勤学苦练,从胆大、皮厚、破嘴、烂笔头做起。“胆大”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胆子要大.不怕出错。“皮厚”是指脸皮要厚,说英语说错了也不怕别人笑话。我们都是从不断纠错中成长的。“破嘴”是指在说英语或读英语的时候.一定要张开嘴巴大声地、清楚地、快速地说,看见单词或短语应该读准确、读正确。“烂笔头”是指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把老师口述的例子和知识点选择重点的记录下来.没有那个天才能够听课时过耳不忘。要勤于整理和归纳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及时记下来。
1.2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学习英语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有恒心。要日积月累,付出长期的努力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坚持和积累是学好英语的法宝。要不怕困难.咬牙坚持学习论文提纲格式。一定能出成果。
2、弄清和掌握各学年度的侧重点。
初一阶段:初一是小学到初中学习生活的过渡阶段,是语音语调定型的阶段,要多听磁带、多模仿,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 表达自然。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其次,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按格式、按笔顺,整齐规范地练好英语书写,对初一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二阶段:进入初二以后,随着英语知识不断加深、难度不断加大,同学们普遍觉得英语越来越难学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成绩难以达到初一的高分境界,中下等学生的畏难情绪逐渐明显,两极分化逐渐形成。针对这些情况,刚进入初二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应该作出一些策略性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阅读量。在听、说、写、读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是关键,应该大量阅读简写文学名著和其他简易读物,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背下来,那对以后写地道的英语会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初三阶段: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初三就是复习迎考,实际上,过早的准备初三下学期的中考没有意义,因为备考的实质是复习已学知识和研究考试技巧,因此在还没有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之前何谈“复习”,又如何“复习”呢?所以过早的备考是徒有虚名的;另外,过早的备战中考会侵蚀甚至磨灭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丧失能真正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很多机会。人在备考和学习中的心态是迥异的:备考的心是功利的,一心想着如何战胜试题,博取高分,其他的都变得并不重要了;而学习的心是开放的,它接受自己喜欢的知识,也因此迎来了进步的机会。再者,过长的备考状态反而不利于考试。考试的准备时间一般以半年时间为宜,长于这个准备时间,人就会很自然的对这门考试产生厌烦情绪和抗拒甚至逃避心理了。
初三阶段的学习应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应注重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提高。到了初三,课程安排日益紧凑,各科复习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学生会觉得越来越难找机会练习口语。中考改革的种种迹象表明,初中学生的英语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学习英语语言,就要学习西方文化。事实已经证明,掌握更多英语国家文化的学生,在英语成绩和大小考试中表现更优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在阅读英语文段,听对话或短文和在语法题中体验语境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3、积极听课。
要听好每一节课,关键是提高听课的注意力。那么上课时如何集中精力呢?上课时,应该围绕着所学内容,积极思考。要做到积极思考就要做到专心听讲。上课不要去苦心思索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集中精力学好本节的内容,否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3.1要以理解为主。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体,结果抓住了芝麻,却丢掉了西瓜。课堂上听是主体,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3.2要有比较地听讲。听课中,要把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论文提纲格式。通过这种比较,肯定会让你加深理解。
3.3要细心领会老师所讲的第一个细节。在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4要积极的回答问题。老师的提问往往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地方,要快速思考、积极发言。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精力集中,边听边分析正误,留心不完善的或有错的地方,随时准备补充和纠正。上课不仅仅是老师向学生单方面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做,一方面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启发大家思考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将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因此,你可不要失去这样的好机会!要随时准备积极发言。
大家普遍感到英语单词难记,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把很多的单词分出来单个背的时候,很快就容易记住,但忘的速度却比记的速度要快。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听老师讲记忆单词的方法。如合成、派生、转义方法;单词辨异;拼读规则;同义归类、同音归类、同义词反义词归类;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的变化规律归类进行记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像学习我们自己的母语一样,通过文章和句子来学习单词。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当然适不适合你,只有你试过之后才能知道。
搞好学法指导工作是老师第一重要的事情,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调动认识能力,挖掘潜力,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归纳式课堂小结法
即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课堂小结归纳,提纲要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让学生自己归纳与总结,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当堂检测学生45分钟的听课效率,真正让学生夯实基础,进而学以致用。让学生进行总结,常用的可让学生扩写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含知识的细目,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本课小结,其他学生在笔记上小结。然后,学生互相对照,教师给予必要补充,取长补短,归纳出最好最全的本课小结。一般归纳课堂小结法采用表格式、问答式、体系式等方式。对一个问题的归纳一般采用表格式。如以经济学常识中使用价值与价值为例,请学生归纳出二者的区别,学生大多数采用了表格式的归纳法。
练习式课堂小结法
即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教学的各环节都应注意贯穿思维训练的主线。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只靠听讲是不够的。特别是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巩固当堂的知识。这种课堂小结的方式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因为在临近下课时,学生均显得较为疲劳,精神不振,思维也常常处在抑制状态。这个时候出上几道练习题,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再度兴奋。
不定项选择题一向是学生又喜又怕的题型,学生喜欢,说明这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学生怕,因为这一直是学生考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为此在课的节尾中,腾出一定的时间精心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练习,既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还经常采用抢答式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如在学习高二政治“前言”时,在有6分钟就要下课时,笔者使用投影出示了5个选择题,让学生分别进行抢答式的练习。
表达式课堂小结法
即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复述所学知识,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但是用语言表达是学生最薄弱的方面,特别是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不敢发言,对政治课的学习是很不利。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动口表述。在学生表述时,教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更不能呵斥学生。如果这个学生表达的不完整或有错误,就再叫一个学生起来表达,直到完全正确。
如在学习高二政治第一课“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时,笔者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收获。这位学生半天没有说话,笔者就鼓励她说:“不要紧张,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啊!”她鼓足勇气说:“今天我知道了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好,很好!说得对!”然后笔者又让其他学生主动地说说本节课的体会、收获或感想。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总结。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门开启智慧之窗的艺术。熟练掌握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小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因人施教,努力探索与选择最佳的课堂小结方法,使课堂小结具有概括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一、设置疑问,指导自学
1、设疑: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地建构过程。实质是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自身积极思考使新知识内化,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担负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设计问题情景给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和机会,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设疑既要首先集中在那些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上,又要照顾其它知识,注意辐射面,要在重难点、关键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上,在难点和其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上,在重难点与整体知识之间形成体系上下功夫。提出的问题要紧扣课时目标,能对整个课堂起统摄作用,要立足课本,巧设悬念,但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要富有针对性、挑战性。提出问题的形式要明确简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设疑是唤起学生参与愿望,调动学生及时进入角色的关键步骤,它作为促其思、发其智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开始,就提出对全堂课起统摄作用的富有感召力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当前研究课题的认知冲突,驱使学生去思考、去读书,从而为自学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自学: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并开展尝试活动。自学是“教会学习”的有力杠杆,是培养能力、开发智能的有效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开始尝试活动,指向性强、效率高。通过自学,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新问题产生了,学生既有赏心悦目的收获,又有似是而非的疑点,对许多问题的解决常常是跃跃欲试,而又“拿不准”,这就为引发铺平了道路。
二、引发讨论,适时点拨
1、引发:即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磋商,实现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通过自学,学生掌握的知识处于半成熟状态,此时引导学生相互磋商、讨论、争辩,可惜一触即发。引发后,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自己在自学阶段获得的知识得到纠正、巩固、深化。同学之间不同知识结构及认知水平的交流碰撞,可产生许多有价值的认识,并增强探索研究的气氛。对那些争议大,具有一般性的典型问题,鼓励学生课堂发言,或直接在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答案。
在引发环节,教师不宜轻易表态,要让学生充分自由表现,使学生的思维热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信息,诊断学情。在此环节,教师要提防两种情况发生,一是引而不发,出现“冷场”;二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出现互不相让的“失控”。一旦出现冷场和跑题现象,教师要及时引导,保证讨论的高效率。
2、点拨:教师依据反馈信息,给以搭桥铺路,提示引申,点拨解疑。点拨是引发环节的延续,是对自学的指导,一般可采取个别解疑或课堂作答两种形式。点拨环节,学生还是主角,教师要当好配角,还要当好导演。教师可以指路点化,释难解疑;还可以有意识地装点糊涂,在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上鼓励学生重新思考,自己“解放”自己;也可以利用学生乐于考验教师的心理,调换位置,把自己摆在受检查的地位。教学实验证明,点拨能考验老师的“真功夫”,可以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及驾驭教材的能力得到充分表现。
三、总结归纳,深化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 指导 “会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71-01
步入初中的学生,学习科目不断增多,尤其是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抽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一些学生由于不适应,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要“会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环节,要学会预习、学会上课、学会温习、学会总结和反思。
1 会预习
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搞好预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一些学生认识只要做好课上听讲以及课后作业就饿可以了,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未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听讲就会抓不住重点,所以对于搞好预习非常重要。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的阅读,先粗略的阅读,然后再详细的进行阅读,对下节课学习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解,对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学生按照提纲,再进行阅读,并抓住文章阅读的关键以及难点,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重难点做好记录,以便于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师在设计提纲时,应做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根据根据新课内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设置知识疑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有理数”内容,要将“负数的概念”引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过去的认识中,我们都知识没有代表0,但是没有温度,是否就用0℃来表示”,“怎么表示零上6℃和零下6℃和”,为学生设置疑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探究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预习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应搞好初中数学预习。
2 会上课
会上课是指导学生“会学”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促使学生的智力以及发展能力,指导学生“会学”,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注重左脑和右脑功能的发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应做到“六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动眼看。在上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书,多观察,观察的内容有题目、图像以及问题等等,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重点对观察对象的条件进行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一些隐藏条件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可以发现。
(2)动耳听。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讲,并养成边听边想边记的习惯,加强思维的敏捷性以及记忆的牢固性。
(3)动口议。在上课时,师生之间应积极的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充分表达的自己的意见,所以教师可以设疑引读,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及积极发言,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思路,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动手做。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多动手,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5)动笔写。对于一些重难点问题,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应引导学生进行动笔写,整理和归纳课堂知识要点。
(6)佣脑想。应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3 会温习
温习功课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在温习功课过程中,不只是单纯巩固新知,而是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框架,进而加强对知识的应用。教师在指导学生温习时,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应根据笔记,进行复习功课。学生将课堂上的重难点知识都记到笔记上,在复习时,应根据笔记,对课文进行阅读,以此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巩固知识点。其次在做作业过程中,应认真进行审题,找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并了解已知条件与所求结论的内在关系,之后才进行做题。再次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应养成对图像以及符号的运用,思考的过程,应用式子来表示,引导学生先进行模仿,然后再进行创新,同时还应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最后还应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总结,总结的方法有回忆再现法、对比小结法以及图示记忆法,在总结过程中,应将所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促进学生的思维形式呈螺旋式上升过程。除此以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身的不足,以此不断促进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例如,在学生在学习函数问题时,由于函数问题较难,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温习功课对学生加强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更加重要,所以学生应加强对函数知识的复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发展为“会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各方面入手,即预习、上课以及温习,通过预习为初中数学学习奠定的坚实基础,在上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六动”,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笔写以及动脑想,同时温习好功课,加强新旧知识的练习,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并学会总结、学会反思,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身的不足,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 唐友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1:68-69.
一、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写作基本功训练。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笔者认为根子在于教师。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高中老师的事;更有甚者几乎将初一、初二年级的写作教学忽略,每单元一课时的Main task上成Reading,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训练成为一句空话。正是教师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思路出现的严重错位,导致学生错失英语语言思维形成的“黄金期”。因此,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整体偏低就不难理解。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端正思想和工作方法,坚决纠正写作能力训练对初中低年级学生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进行到底,切实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落到实处。
二、教学初探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在七年级进行英语写作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作了尝试,现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以“仿写”为主要训练形式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包括母语学习。我们学习英语写作离不开仿写,因为要使用某种语言就得“入乡随俗”,服从这种语言的习惯。在写作训练的入门阶段,仿写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训练形式。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仿写练习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仿写基本句型
仿写的第一步是模仿所学的基本句型来进行书面表达。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作文不要求多么的有文采,只要求能正确使用语言即可。通过仿写句型的训练,可使学生注意到汉语与英语在表达方式、句型结构及语序上的差别,从而避免根据汉语随意翻译英语的不良现象出现,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和英语思维习惯,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熟能生巧的程度。
2. 仿写文章的结构
英语作文的篇章结构相对于母语作文来说要简单得多。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总分关系的结构比较多,即整篇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句写,文章的每小节围绕着一个中心句写。因此,我很注重培养学生写中心句和围绕中心句展开的篇章结构的能力。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 仿写课文的写作思路及内容
七年级学生所积累的词汇、语法、句型等基本语言材料有限,在写作练习中还谈不上什么发挥和创新,对课文的依赖性都很大,不仅会模仿文章的体裁,而且会模仿其思路和内容。因此,在学习课文时,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语言知识和句型句式,还要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思路和内容。学生通过对课文写作思路及内容的模仿,会慢慢掌握审题、列提纲等写作技巧,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常言道,熟能生巧。只要学生的模仿写作达到娴熟的地步,自然水到渠成,就能灵活运用英语描述新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这个道理。
(二) 要讲究写作方法和技巧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来源于在教师指导下大量写的训练。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呢?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就是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写完上交即可。教师批改后,在课堂上作简要评讲。这种办法学生在开始写作时了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教师讲完之后,只知此篇作文如何写,下次仍无从下笔。
其实,写作的关键无非是写什么和如何写两个问题。具体来说,第一步是准备阶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形成写作提纲和腹稿。具体内容有五项:1.阅读、分析有关材料(文字或图表等),有关材料,掌握事实,让学生弄清楚写作的题目、体裁、题材、格式; 2.拓宽思路,集思广益,根据所给的材料找出主次点,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3.交流观点; 4.记笔记; 5.拟写作提纲。把问题提到课堂上讨论解决,这样学生写作就有内容可写,不再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就有写作文的思路,知道如何下笔。
第二步是让学生把自己写成的作文进行修改。教师要求学生的基本修改有四项: 1.检查体裁,看文章的格式布局、开头和结尾用语是否正确; 2.检查要点是否齐全,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语法是否有错误,这就和平时的阅读有关,也可建议学生写作时参考教科书或一些语法资料,或者向他人求教; 4.检查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及词形变化是否正确,行文是否流畅,语言是否丰富。
一、好的开始--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1、必要准备--课前预习。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准备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即温旧纳新的过程。学习某种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联系哪些旧知识,哪些要做到重点准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课中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崭新的知识结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教材识字量大,课程紧,学生对于生字的遗忘率高,没有及时的复习与提前的预习,是很难在课堂上完全掌握当天所学的内容,因而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2、物质准备--学习用品。课前把要用的书、笔记本、练习本以及所需文具准备好,课桌上尽可能不要出现其它书本,这是为了避免课堂上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3、心理准备--告诫自己要上数学课了,要认真,不能马虎,同时要鼓励自己,我能学会今天内容,我要认真听课。这样保持一个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一节课的学习,听课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精力充沛、全神贯注投入听课
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一节数学课45分钟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要有相当克制力。上课时不要被周围的事物影响,注意力、思维要始终放在老师要求的方面。具体地说就是不东张西望,不讲与上课无关的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动作。当然为了避免疲劳,动脑还要动手,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解题要求、例题分析、注意事项、公式法则、个人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等简明扼要进行记录,列出本节课内容的提纲,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以强化巩固理解。
三、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勤学好问
在课堂上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必须做到认真观察,即认真地观察老师的演示过程,板书的解题格式,甚至是一举一动,因为有时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稍不留神你就可能错过一个让自己受到启发的机会。但只认真观察而不认真思考也是无效的,人接受各种信息还必须处理,那就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用意何在;思考同学们的每一次回答是否严密无误;思考理解新知识的其它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细嚼慢咽真正的消化。当然勤学好问也是听课时提倡的,一旦碰到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提问出来,不能有什么顾忌,尽量把疑问当堂解决,这样不仅为课后巩固提供了方便,而且也为自己节省出学习时间。
四、关键做到--怎么听
1、知道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个学生是否在倾听。课堂上应该对学生倾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本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们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好处多多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1)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在竞争中培养。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竞争,轮流当小老师,并大胆放手,让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并对负责人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特别地棒!通过这样的活动,当小老师的同学讲得非常认真,下面听的同学也非常认真,因为他们都想当小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被充分调动了。
(2)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认真倾听。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去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的活动,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3、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多鼓励、赞赏学生,让学生认真倾听。在课堂教学中要精良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赞赏式"等语言。使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关注和赞赏,欣赏使学生找回自信,欣赏给学生无限的动力,欣赏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4、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产生互动。上课不仅仅是老师向同学们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老师和同学们双向交流信息的过程。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老师提问,同学们回答;或者在同学与同学之间展开问答。这样做,一方面可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启发大家思考,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将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
关键词: 管理学 案例教学 PDCA循环
“管理”本身是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管理学》的教学对象是社会实践经验少、专业知识缺乏、对社会组织几乎全无了解的低年级本科新生。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在讲清楚基本概念,要求把握学科理论体系的同时,必须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的。案例教学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能否组织好其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成败。质量管理理论中的PDCA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做好案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一、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1]。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1.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订;
2.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共分四阶段、八步骤。P阶段即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实施过程包括:步骤一,选择课题;步骤二,设定目标;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步骤四,制定对策。D阶段即按照预定的计划,在实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实施步骤五,实施对策。C检查效果阶段即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实施步骤六,效果检查。A处置阶段。实施步骤七,标准化;步骤八,问题总结。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管理模式,体现着科学认识论的一种管理手段和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我们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益处。它不仅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可以运用,同样也适合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管理学》案例教学就可以借鉴PDCA循环的思想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PDCA方法
1.P阶段
(1)案例的选择
管理案例可以从以下的途径获得:沿用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有计划地向在校生和毕业工作的学生搜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教学实习以及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等获取案例;学校所在地的一些有使用价值的案例,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形形的问题等案例。实际的案例往往不能直接作为管理案例,它需要有合适的设问、疑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现有的案例进行编写、整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
(2)案例的难度
所谓案例的难度,是指学习、分析一个案例的难易程度。按照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米切尔·林德斯和詹姆士·厄斯金的意见,案例的难度可以从“分析”、“概念”和“陈述”三个维度来考察和量度,并据此提出了“分析一概念一陈述”三维立方体模型[2]。在这个模型中,林德斯和厄斯金又把每个维度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等级。这样把三个维度的不同难易程度加以综合,共有九种组合:111,112,…333。在九个组合中,“111”是难度最小的,“333”是难度最大的。在“111”这个组合中,分析、概念、陈述维度都是一级难度。这种案例一般篇幅较短,提供的资料少,表述清楚;涉及的概念(理论、技术)比较简单易懂;案例中已经对决策问题、备选方案以及所做的决策作出明确的阐明。分析这种案例,只需学习者对案例中所作出的决策和行动方案作出评价就可以了。而在“333”这个组合中,分析、概念、陈述维度都是三级难度。这种案例篇幅较长,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表述往往不是很清晰,甚至还会遗漏关键的信息;涉及的概念、理论、技术难度大,并且往往是各种概念的复杂组合。没有明确存在什么问题,而只是提供了背景情况。分析这种案例时,需要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时需要作出某些假设,有时还需要对资料进行计算、推导。其他7种组合的难度介于“111”和“333”之间。虽然上述三维立方体模型对案例难度的度量比较粗糙,但在编写案例或为满足教学需要选择案例时,仍不失为一种有用的工具。
(3)达到的目标
准备阶段的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弄清楚案例资料中提供的背景、各种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的案例提供了图表、数据,则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弄清情况是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对篇幅较长、比较复杂的案例,只读一遍是不行的,至少要阅读两三遍,甚至更多。二是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矛盾,并结合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站在案例中决策者的立场上,提出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即作出决策。在分析、决策的过程中,特别要强调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不运用管理基本理论、方法的案例分析,无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也违背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三是要求写出分析提纲,为参加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2.D阶段
即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在实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1)个人分析
课堂上所讨论的案例应该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必须在仔细阅读之后,写出书面的分析提纲以供讨论。教师在认为必要时,可提前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以确定是否进行此案例的分析。案例分析提纲一般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主要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熟悉案例概况:列出案例主要人物及其所面临的境况(事件、原因、时间);确认讨论主题:列出案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所引发的一般性问题,按重要性排列,确定所要讨论的主题及其顺序;原因分析:利用鱼刺图等分析工具,列出每一个讨论主题所存在的可能原因及有关信息;选择方案:根据上述原因,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方案评价:利用各种定性、定量方法,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可行方案: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可行方案及其可能结果;做出方案执行计划:确定方案的目标、任务、进度和执行人、时间、地点、方法、考核标准。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个人准备的充分与否,思路清晰与否可以得到验证,而且,由于小组人数一般较少,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因此,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充分的交流,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目的,提高学习的交往性。小组讨论人数以5——7人为宜,应指定一名认真负责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讨论召集工作。教师应深入小组参加讨论会。组织小组讨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人人都要发言,都要对讨论分析作出自己的贡献;②提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使问题能得到充分展开;③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的差异,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因此讨论中不必强求意见一致和统一;④每个讨论小组可指定一人做记录,以便组长归纳小组的不同分析意见和观点。各组在讨论结束后应推选1—2名学生作为本组代表在全班课堂讨论中发言。
小组讨论的目的除了进一步复习、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之外,也是对学生影响力、团队精神、学习技巧、沟通能力的体验和提高。
(3)班级讨论
班级案例讨论并无固定模式,完全由案例的性质、内容难度和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来决定。例如可以先由各小组代表各自作系统的分析,然后全班针对他们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也可以按列举事实、阐明观点、诊断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方案、作出决策及行动方案的实施等一般程序来层层分析、层层推进;还可以采用“角色辩论”的方式,由各组代表分别充当案例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辩论。课堂讨论结束时,需要教师作出小结。实际上,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获得收获,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参与——包括自己发言以及倾听别人的观点获得的,即收获来自于讨论过程之中。
在班级讨论结束之后,学生应将有一定创新的见解加以总结和归纳,并结合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尽可能地进一步拓宽思路。
3.C阶段
即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讨论结束时要求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写成书面报告,教师则通过阅读报告来组织点评和讨论,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受到启发,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由于多数案例没有标准或唯一的答案,因此考核时不能按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应从学生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过程的逻辑性、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检查评定其成绩。因此,在尽量使学生发言机会均等的情况下,鼓励开拓思维,勇于创新,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案例分析方案的提出,到案例分析手段的采用,到有创新的思维,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在分数评判结构中,有新意的方案和别具一格的案例分析方法应占有较大的比例。
4.A阶段
即问题总结。对于案例教学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案例教学PDCA循环提供依据。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冷场等问题需要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案例分析即成功了一半。实践证明可以从个人激励、团队激励、成绩激励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个人激励最好的激励方式就是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结语
管理学PDCA循环案例教学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教学案例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我们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有很大的益处。它不仅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可以运用,同样也适合于教学管理等其他各项管理工作。
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虽然有无可比拟的诸多优点,但系统性差却是其致命的弱点,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正好弥补这一弱点。由于案例一般都是具体、零星的管理情景描述,在局部内容的教学上效果良好,但这往往属于个别性的经验领域,很难抽象上升成为一般性系统规律。而通过PDCA循环可以从管理的角度归纳共性的管理规律,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因此,基于PDCA循环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该作为管理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当然,案例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考试评分的主观性较大,制作案例成本较高,教学时间较长等,都是案例教学的局限性所在。因此,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对案例的这些缺点和不足应该有所了解,以便在学习中与其他学习手段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基于PDCA循环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