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量技术论文

计量技术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计量技术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计量在生产、管理和其他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好的或坏的企业工作进行的计量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对企业生产而言,生产最终产品的质量需要高度的保证计量的工作,从产品的筛选阶段到投料阶段,通过计量需要做。计量是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和管理技术。没有准确的计量,没有可靠的数据,这不能正确控制过程,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计量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反映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当前形势下的中国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滑坡不满意,应该说和计量工作的软弱和业务有很大的关系。

2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在油气井系统的作用

(1)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是油田企业生产的技术保障。油田生产过程中,包括勘探,钻井,测井,开发,存储和其他专业技术,无论是独立的,有合作的良好关系,计量关系的大小的专业人员之间的协作是这个环节之一,体现了幅度的计量设备是各种类型的计量仪器,计量仪器,是在石油生产的“眼睛”,准确的或不直接相关的石油生产过程的产量和质量的安全和油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工作油田内部计量技术部门通过多种计量油田生产过程进行检测或校准来保证规模的准确和一致的计量和溯源到国家基准,是石油生产过程计量提供资金监管的基础手段。

(2)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是油田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计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安全,比方说压力表,抗拉强度计量计量工具表等的可靠性一旦计量仪发生故障时,显示数据是不准确的,阀失灵,有可能导致压力罐的分解,从而导致在意外伤亡;同样的工作生产,压差表是不准确的,井上工作拉力表是不准确的,它可能是一个很大的绳拉力过大,导致大绳断裂,吊钩和其他垃圾了受伤电梯施工人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其他严重事故崩塌井架;当井场计量距离计量不准确,导致井架不足以夹持力杆锚,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歪斜井架倒塌下来,造成工程事故,所有这些方面来证明良好的计量工作是需要的油田安全管理系统。

(3)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是油田质量管理更全面的必然要求。计量工作是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中石油公司视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任务的基础上,技术进步的计量工作。完善的计量检测手段,加强计量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计量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并且计量是至关重要的,以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从检测和原材料分析进厂,并监控在每个步骤的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直到成品,半成品检验,都存在着计量工作,因此,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机构的计量,保证了计量仪器的校准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油气井测试计量技术是石油企业节约能源的保障。获得更便宜的产品降低消耗是一个根本的因素。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成本,以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主要任务是降低成本管理的消耗。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通过两种方式:第一,加强企业管理,消费评估,合理搭配;第二,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但不管数据通过该计量结果的一种方法,应提供作为基础。石油企业可以使用计量仪器来探索最佳控制点,每一个生产过程,存在一个最优控制点,掌握了生产的最佳控制点,可以做能源,原材料消耗最少,最高速率的合格产品,最好的控制点使用的精确计量和测试设备来检测重复的,然后从大量的试验得到的数据;石油企业也可以使用计量仪器,以指导对能源供应的最大数量合理使用能量平衡,能量生产和使用中,企业还可以采用先进的自动计量和检测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采用在生产过程中先进的计量和检测手段和完善的自动,快速,持续的水平计量,甚至到了自动控制和调节,将能够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生产,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降低废次品,而且还显著降低消耗。

结语

计量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给日常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也给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使生产管理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计量管理体系将打破传统的、相对的、机械式的量值传递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构建计量管理信息平台。使计量管理的各层次用户对有关计量数据进行共享,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这样就避免了大量的机构人员及设备低水平的重复工作;一些尖端检测仪器匮乏和部分精尖设备利用率极低的现象将不再出现。计量资源配置将更加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计量器具台账管理自动化。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计量器具方面运用台账管理的方法,但是,传统的计量方式经常出现与实物不符的误差,测量设备台帐的管理是计量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涉及的测量设备种类多且数量多,传统台帐式管理易造成测量设备的状态不明或存在漏检、误检等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测量设备台帐进行管理,实现快速、准确地对各类测量设备进行录入、查找和统计报表等管理,并实现快速制订和打印测量设备的月度计划和送检通告单,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测量设备的状态不明而导致的漏检、误检等问题。

与传统的计量管理相比,运用计算机技术之后的计量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可以随时共享计量信息,传递数据,减少了传统计量管理人对人的传递,方便了一些信息人工收集整理的工作。管理层通过新的计量管理方式可以随时掌握实时数据,方便随时汇集各部门的计量信息,不受到人为的限制,为决策层提供方便快速的实时数据;而且有利于实施者方便快捷灵活的查询和分析计量数据,从而解决了传统计量管理更新慢、误差多等等弊端。

在计量管理中,档案管理也是一个专业很强的一门技术管理工作,为动态管理提供依据。是影响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的功能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所有资料分类、编目然后存档,如:测量设备管理表、测量设备确认状态变更表、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表等,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进行阅读、检索,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使各种测量设备的档案、测量人员的档案、设备供应商或外来服务商的档案以及计量确认体系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记录由几柜材料变成一个小小的磁盘、硬盘或光盘,使所有档案及数据的查询工作在翻飞的手指下轻松完成。把档案管理提高到适合时展的先进水平。并且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功能,为计量管理传播信息、分享数据,以便于顺利快速的工作。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将计量的最新知识在网上共享,有效的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能随时掌握计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情况公布到网络上,真正实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管理,奖惩分明,激励员工的竞争力。

当然,在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量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软件的设计或编制上的疏忽或漏洞,在运行初期会有出错现象,但随着软件不断的完善,计算机管理的优势会很快体现出来。但是,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对非程序性的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这需要人参与管理。另外,对于程序性管理,同样也需要人工的参与,计算机只是一个使计量管理运行更有效的工具。总之,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和计量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计量管理是计量技术和先进的测量手段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作者:刘晓春陈炼单位: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

计量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计量技术机构的大型仪器购置目的是为了保障我国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备可靠,满足实施计量监督的需要,基本不存在盲目购置和购置后仪器设备闲置不用的情况。

2)由于计量检定的需要,计量技术机构购置的大型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的学科领域广,而且仪器设备的专业性较强,应用领域相对较窄。

3)大部分仪器设备均为计量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与其他设备配合工作,共同完成计量检定任务,一般不作为独立的个体出现。

2 科学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

2.1 易与法定计量检定任务产生冲突

对高校、研究所等纯科研机构来说,其购置的大型仪器主要服务于自身的科研工作,主要是自用,因此具有较大的提供对外共享服务的空间。对于分析测试机构来说,其大型仪器主要是用来对外提供测试服务,区别只在于对外提供服务的顺序安排。而对计量技术机构来说,大型仪器主要用来对外提供计量检定服务,即首先要满足质监部门对计量监督的需求,其次才能提供对外测试服务。这两类任务性质不同,易造成冲突。

2.2 共享服务成本较高

一般的计量检定工作均按照国家颁布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整个检校时间较为固定。而对外开展测试服务,由于测试对象的不确定性,整个测试过程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测试所需时间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计量检定机构一般均实行较为严格的财务制度,计量检定收费均按照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而对外提供的测试服务的收费没有相应的规定,如果参照计量检定的标准来收费,部分优惠政策无法享受。相对计量检定而言,服务成本较高。

2.3 缺乏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

大型仪器多是运用最新技术研发而成的,技术含量高,因此需要业务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在计量技术机构中,一般由具有计量检定员资格的人员担任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对应一台设备,可能有多个检定员使用,缺乏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另一方面,由于计量业务的不断增长,大多数检定员都忙于完成日常的检定任务,对大型仪器仅停留在会操作的层面,对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维护等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型仪器的改造和再开发难度较大。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计量技术机构基本没有针对大型仪器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所有计量仪器设备一视同仁。对购进的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没有相关的考核,仪器的对外共享服务机时和服务质量不和部门或个人的业绩挂钩,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导致部门和个人对大型仪器共享缺乏积极性。

3 共享管理对策

3.1 对大型仪器进行精细化管理

计量技术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对所有的大型仪器按工作量进行分类。对日常计量检定工作量很大,经常满负荷运转的仪器设备暂不提供对外共享服务;对计量检定工作量一般,尚有部分工作机时可用于对外开展服务的设备,应加入相应的共享服务平台,适当地开展对外服务;对使用量较小,主要用于自身科研工作的设备必须加入共享服务平台,对外开展服务。

3.2 规范大型仪器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

进一步规范大型仪器的管理,为每一台设备配备专门的仪器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对仪器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加入共享服务的仪器设备的服务机时、服务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结果还要延伸应用到大型仪器机组人员科研项目申报、职称晋升、先进评选等方面。

3.3 培养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

在固定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基础上,定期举办专业的技术讲座,强化大型仪器工作原理、应用拓展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鼓励开展仪器设备的改造和升级研究,以拓展仪器的应用范围,建立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力争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肯钻研、事业心强、任劳任怨的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大型仪器的作用。

4 结语

计量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还未有较为完善的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体系,《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的推出对于定量评估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有开创意义,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及《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对学术期刊走向国际有促进作用。本文分析探讨了该评价体系的意义及完善方向,并从办好中文期刊、重视计量评价工作、客观对待评价指标、提高学术论文质量、重视编辑力的提升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办好学术期刊,使其走向国际。

关键词:

国际影响力 学术期刊 CAJ-IJCR 定量评估 引文数据 编辑力

一、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评选的意义

我国学术论文的产量已排到世界第2位,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数量仅排第9位,国际影响力较低。如何提升中国学术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术论文的载体,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对学术论文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如何衡量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如何使我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进而走国际化发展路线?这些问题随着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评选的开启带给我们新的思考。我国学术期刊从关注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已走过十余年历程。[1]而大家所做工作以及关注点,还停留在定性评估,或者是个别期刊在做定量工作,没有上升到对整个中国学术期刊界进行定量评估。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以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编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简称2012年CAJ-IJCR),通过定量的方式让期刊界清晰地认识到各自期刊在国际上的传播情况,有利于了解国际读者和用户需求,准确把握国际化发展方向和出版定位,全面提高国际化办刊能力,更好地走科技强国之路。在其基础上又评选出了《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及《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本次CAJ-IJCR对5000余种学术期刊的国家影响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这一工作具有开创意义和实际价值,对我国整个学术期刊界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大事、实事、要事,有助于定量化深入了解国际读者和用户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化发展方向和出版定位,进一步加快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步伐。

二、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评选体系进一步完善方向

1. 扩大引文数据库来源

2012年CAJ-IJCR引文统计源仅采用SCI(科技类)、SSCI和A&H(人文社科类)收录期刊,EI、SA、CA、JICST、ISTP、ISR等其他世界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期刊则未被纳入统计源,而这些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的状况是评价国家、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成绩、水平以及进行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显然,目前CAJ-IJCR 引文统计源仅采用SCI影响了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其他几家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期刊应当列入引文数据库来源。

2. 增加计量评价指标

2012年CAJ-IJCR以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作为计量评价指标,而北大图书馆推出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评价指标是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出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则采用了多达22项评价指标。[3]尽管评价指标的多少不能说明评价体系的客观及科学,但在分析研究影响力的时候,选择的评价指标尽可能囊括对影响力有关的指标进行考量则是必要的。2012年CAJ-IJCR评价体系对“引文”过于偏重,如5个计量评价指标中的可被引文献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4项内容直接关联“引文”,显然这种情况很难客观反映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其他计量指标如被索量、被摘量、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web下载量等也能很好地反映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3. 合理划分学科

2012年CAJ-IJCR总共设置了50个学科分类,而《要目总览》(2011版)则设置了74个,[4]《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版)为61个,[5]可见三者之间对学科分类的划分标准尚存在争议,而2012年CAJ-IJCR设置50个学科类别确实不能准确描述个别学科交叉期刊的类别,如《体育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而学科划分不明确,直接影响该学科领域内的学术期刊的定量评价工作,毕竟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评选是按照学科分类来分别遴选的。

三、提升影响力办刊思考

1. 办好中文期刊也可以提升国际影响力

2012年CAJ-IJCR评选出的 “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中文科技期刊占70.6%,中文人文社科期刊占95.6%,说明中文期刊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国际影响力的大小并非由期刊语种决定的,英文可以,中文也可以,走向国际并非一定走英文化路线,关键还是要看期刊论文内涵。好的论文反映了所在领域的研究水平、技术水平。只有整个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了,研究成果才有参考引用价值,影响力才会得到提升。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做好局部内容英文的处理工作非常重要,如文章标题、摘要、参考文献的英文处理等等,这些是一个窗口,是提升影响力的便捷途径之一。

2. 重视计量评价工作

2012年CAJ-IJCR给出了5025家中国学术期刊国家影响力引证报告,而我国学术期刊数量远不止这些,如此庞大数量的学术期刊要想全部获得高影响力是不现实的。根据“二八”定律,20%的学术期刊将占80%的影响力份额,而这次CAJ-IJCR给出的影响力评价数据也基本验证了这一认识。显然,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会平均到每家期刊。面对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如何提升自身期刊的影响力,计量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应先稳固国内市场地位,再进军国际市场,其中,计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取非常重要。立足国内应从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计量指标入手,提升内涵质量;面向国际应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入手,提升影响扩散力。评价方法最好采用归一化方法,并且能够根据各项指标影响力的大小赋予不一样的权重,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合理。

3. 客观对待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是期刊前两年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总数的比,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可以评价各种期刊,同一学科下,影响因子越大该刊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目前期刊评选的主要评价指标就是影响因子,如中文核心期刊的遴选,这也导致了目前各数据文献情报系统、读者,以及期刊本身过于强调影响因子的作用。很多期刊把精力放到影响因子的提高上,滥引、错引、自引现象日益严重。如某石油天然气工业类老牌杂志,1992年至2004年一直是北大图书馆评选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选,但该刊把提高影响因子的措施用到加大自引上,自2009年至今他引率低于0.5,于2012年跌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训深刻。中国知网的研发者对影响因子指标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分别从复合类、综合类、基础研究类、技术研究类等方面计算影响因子,客观上促进了业内对影响因子的认识。其他计量评价指标如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也应辩证对待。学术期刊应当正视各评价指标不同带来的差距,认真分析总结,寻求解决办法,把论文质量放到第一位。

4. 提高学术论文质量

计量指标都是外界对学术期刊的评价,而真正影响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内在因素是学术论文质量。当然,二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论文质量高,会促进计量指标的提升;而计量指标的提升,会吸引高质量论文。如何提高学术论文质量?首先吸引、培养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吸引优秀稿源。一方面加强与研究院所的教授专家沟通联系,保持约稿;另外一方面挖掘培养有潜力的年轻人,在论文写作上给予指导,并提供适合成长的平台。其次,完善论文评议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不能保证期刊的正常运转。通过同行评议,借助同行外脑作用,可以加强对论文质量的监督,并能够提高论文质量。在同行评议过程中,注意回避原则、匿名原则。第三,借助网络信息资源。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已为业内人士所认同,在学术不端检索方面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期刊杂志社应用好这些资源,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一方面净化学术论文环境,另一方面提升期刊品位,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动。

目前业内对编辑力提升方面的研究探讨较多,取得了较多成果,[6-8]在此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编辑力的提升对影响力的加强起到正相关作用。排版精美、策划精细的期刊更利于传播。

在2012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的名单中,《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再次入选,这是其继2008年来连续3年与“百杰”无缘后的首次入选,与该学报一贯坚持的办刊理念密不可分。该学报强调编辑力对期刊质量提升所发挥的举足轻重作用,具体做法是:[9]从初级产品的编辑加工入手,提高期刊论文的层次;通过组织同行评议和编辑的编修指导,将一般性的文章提升为较高水平的论文;努力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借助编辑出版特长来帮助青年学生和教师,将比较粗糙、幼稚的文章提升为严谨的学术论文。可见,编辑在科学技术传播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编辑的劳动创造对技术论文的传播起到增值作用,反映编辑处理能力的编辑力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因此,科技期刊在重视专家作者群的同时,不能忽视编辑队伍的培养,在“内外兼修”的情况下期刊才会有长足发展。

结 语

事实上,期刊的发展与否取决于期刊本身的质量,期刊的影响力也取决于期刊本身质量,做精品论文、精品期刊,是期刊的责任。在立足国内影响力提升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还有一段较为漫长的路走。当然,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发展环境,这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晔.提高我国医学科技期刊质量,努力增强国际影响力[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5):109-111.

[2] [4]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6] 李军领.编辑力“五力模型”试探[J].编辑之友,2011(4):71-73.

[7] 糜倩,万山.编文与做人――对提高编辑力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0(7):82-84.

[8] 贺圣遂.编辑的信仰、能力与服务精神――从《编辑力》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现代编辑[J].编辑之友,2007(5):13-16.

计量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管理学学科半衰期研究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梨研究动态 试论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范式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知识竞争力研究现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体育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研究河北高校科研论文 国内焦虑症文献计量学研究 基于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探讨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心理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独立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 当代针刺临床优势病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主题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世界苹果研究态势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栀子研究领域全景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酸枣研究现状 国内钠离子通道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学习倦怠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Scopus数据库简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6,04:524.

[3]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6/2017-Global Press Release[EB/OL].2016,11,30,http:///student-info/university-news/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2017-global-press-release.

[4]南,马春晖,周晓丽,滕蔓.食品科学研究现状、热点与交叉学科竞争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OL].

计量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期刊;文献计量学;相关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139-03

为了研究国内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各项计量指标的关联性,利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对骨科类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等利用统计学分析上述7项指标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2002~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1-10]中选取骨科类与以刊登骨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共13种)作为研究对象,基本概况见表1。

1.2 方 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及来源期刊计量指标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作为统计指标,对各期刊的2001~2010年的指标,做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1)为了论证影响因子越高的骨科期刊,其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是否也越高,对每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其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做相关统计分析。2)为了说明骨科类核心期刊7项研究指标整体间的关系,对于骨科类核心期刊各指标整体间的关系做相关分析。3)骨科类核心期刊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

表1 13种骨科类核心期刊情况一览表(以创刊年限排序)

1.3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与分析,对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和7项研究指标整体间的关系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方法),P

2 结 果

2.1 各期刊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的相关分析结果

分别对13种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2)看出,只有《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和《中国骨伤》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有显著相关(P0.05)。在对13种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2)看出,只有《中华骨科杂志》的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P=0.014),而其他12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则无显著相关(P>0.05)。

2.2 骨科类核心期刊7项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

通过对7项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3)看出,7项指标间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有显著相关,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他引率与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学科影响指标与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有显著相关。

2.3 骨科类核心期刊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

通过对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图1)看出,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聚为一类,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聚为一类。进一步细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聚为一类,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聚为一类。

注:X1:总被引频次,X2:影响因子,X3:他引率,

X4:学科影响指标,X5:基金论文比,

X6:地区分布数,X7:机构分布数

图1 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

3 讨论

3.1 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的相关分析

通过分别对13种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做相关分析,发现只有《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r=-0.793,P=0.033)、《中国骨伤》(r=0.884,P=0.008)2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有显著相关,而其他11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则无显著相关(P>0.05);《中华骨科杂志》的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r=0.855,P=0.014),而其他12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则无显著相关(P>0.05)。这与于挨福和马虎兆[11]得出的科学研究类期刊的基金论文比是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影响要素的结论相反。

在做分析时出现了有些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的相关系数是负值,但都无显著相关,说明可能会存在某些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越低的情况,或者期刊的影响因子越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越高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人为因素在提高影响因子;或者可能是不同学科、不同期刊由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的不同,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不同,势必导致期刊间不同学科的影响因子及即年指标等期刊被引用计量指标存在差异[12]。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不同期刊有其各自的特性和规律,不能完全仅用一个学科期刊的研究结果定论该学科所有期刊的情况。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对于骨科学期刊来说,不能认为影响因子越高,其基金论文比和他引率也越高,我们要理性的对待影响因子,尽量避免仅用影响因子一个指标去衡量一个期刊的方方面面。

3.2 7项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为了说明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各项指标整体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这5项指标间呈显著相关,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呈显著相关。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所有的这些评价指标均是期刊之间的相互引用才产生的。而一种期刊其影响力最根本的是其总被引频次,所以总被引频次就是这些指标的基础,如果一种期刊的文献没有被其他任何期刊所引用,则其他的影响因子等指标则无从谈起;影响因子是近两年的被引情况的反映,涉及的是引用半衰期的情况,即引用的有效程度;而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等同理,反映的是评价更深层次的探讨;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所反映的是引用被评价期刊的各种期刊的地域分布及作者的机构分布,经过这些统计,使编者更加了解和掌握期刊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推动期刊的不断发展。

通过对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说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聚为一类,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聚为一类。这是因为前5项指标属于与期刊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客观指标,很多核心数据库在收录期刊时也是将他们权重后对期刊的质量进行评价。而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则是文章内部特征的一个反映,与其他期刊对其引用没有关系,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不能客观说明期刊的质量好坏,例如《中华骨科杂志》虽然是骨科界的顶级质量期刊,但它的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并不是最多的。

进一步细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聚为一类,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聚为一类。与上一段论述的关系相似,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纯粹受其他期刊的引用所影响,而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除了受被引用情况影响外,还部分受其内在因素的影响,如期刊的办刊宗旨、定位、侧重点等等。例如《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其定位是国内一流的精品期刊,所以其吸收的相关基金资助的论文也较多;其定位是以临床研究为主的期刊,所以对于基金资助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论文刊登则有所影响。所以内在因素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也是影响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6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7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8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9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计量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87-02

引言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一门用于验证和测度的学科,是运用数学、统计学和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社会科学学科。计量经济学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型学科,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应用十分广泛,已经在经济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计量经济学的评价,如P.Samuelson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P.Henry称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这一社会科学中的帝国主义;R.Klein评价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1998年教育部把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之后,这门课程在国内普及开来。

计量经济学虽然在中国普及的时间较短,但近几年国内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特别快。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在本、硕、博课程中将计量经济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国内出版的教材不断更新,研究中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的论文比重持续上升。然而,实际教学当中计量经济学却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特别是对文科背景的经济学类学生来说是“难学”的一门课程。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进行渐进性的改革和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本文拟对教学实践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薄弱

计量经济学“教学难”的最大特征是文科背景经济学专业学生们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众说周知,计量经济学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对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而且还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同样要求良好基础。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是导致学生们“难学”的直接原因。这个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对于大多数文科背景学生来说数学性质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缺乏兴趣,因此,没有打好高等数学基础。客观因素是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问题。在课程安排上,比如笔者所在大学以前开设的是统计学原理,并不是统计学。因此,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学到统计学领域重要的基础知识。还有微、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类基础课程内容并没有学好,这主要来至于教师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当中讲教材内容之前,先利用两、三节课复习统计学基础知识,并在正文讲授当中注意复习微、宏观相关内容,与学生加强沟通一步一步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差异

目前大多数课程的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跟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的确具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板书教学方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在数学推导过程当中板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有些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推导过程并不重要,只想利用其结果,但不通过推导过程怎么能理解计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呢?没有打好基础就根本学不到更深的内容。笔者在实际讲授过程中都试过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虽然现在的学生都习惯了多媒体教授方式,但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当中板书教学方式还是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们认为跟着老师一步一步计算,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下来,也能清理自己的思路。在多媒体教学当中也重视板书,有些图形或公式通过板书重复说明,并利用大量例题解释相关内容,因此,教学速度与板书教学速度相差无几。通过实践发现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方式的结合,以及大量案例的应用是与目前笔者在校学生们水平基本吻合的教学方式。

(三)课程安排与实践

计量经济学是强调理论和运用软件的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因此,实际教学由理论课和上机实验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学校的课程调整,我校计量经济学的学时从32学时增加到48和64学时等不同学时。2006年笔者到校任教时开始这门课程的学时调整至64学时,但有时又调整至48学时。如果是32和48学时教学安排的话,就根本上不了实验课,教学仅限于理论课的讲授。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合理的学时安排是48学时理论课和16学时实验课。48学时足够讲完符合本科生水平的内容,16学时上机课也让学生基本了解相关软件操作。上机课安排开学第二个月开始上,第一个月主要讲授相关理论,第二个月开始一周一次理论课和一次上机课。上机先利用两节课讲Excel操作,目的是要掌握Excel图表处理的基本操作和运用数据分析功能的回归分析操作。之后具体实践STATA或者是Eviews等相关软件的操作。

(四)论文不规范

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就是在实际研究中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特定经济现象。通过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或者是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中的论文审查,发现计量论文中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学生对模型的建立缺乏了解,容易把数学恒等式当成模型进行分析。这突显学生们对计量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各个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不足。第二,相关检验的问题上容易把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弄混,因此,得出的结论往往与计量分析结果背道而驰。第三,采集的样本数量少,而解释变量却很多,在自由度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做回归分析写出论文。实验课当中曾经讲过典型模型的推导过程,以及根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的过程,但效果不佳,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我们长期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强化基础课程

通过多年的计量经济学和其他专业课的讲授当中感受到的最大困惑是学生们相关课程的基础较弱。与高等数学课程不同,微、宏观经济学以及统计学、数理统计等课程是学院教师主讲的课。笔者认为目前所在学院学生基础课程的较弱原因,主要是学院对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和教学梯队的不完善所引起。重视程度上笔者曾几次提议要强化习题课,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相关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特别是在研究生课程安排上,要求基础课程以年为单位设置课程,但都没有得到体现。教学梯队问题上开会时所探讨的梯队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落实,之前不管学生们的评价如何,基础课程由老教授们垄断。随着扩招讲基础课的教师增加,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安排并不是按照学科出身来安排,而是出现互相抢课的现象。因此,要强化基础课程,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其次建立良好的教学梯队。

(二)建设案例库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课都离不开案例,通过案例加深与计量模型相关的经济理论的理解,并提高学习兴趣。国内有些大学已经编写相关实验课的教学指导书,并建立案例库,这方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做得较好。笔者刚开始编写教案时大量参考日本教材上的案例,每个章节都设几个案例,重视通过案例来加深相关学习内容。只是理论课中的案例从样本数或其他方面的因素在实验课中缺乏针对性,因此,需要专门用于实验课的案例库。但案例库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紧靠任课老师难以完成。我院能讲计量经济学的教师较少,难成立教学团队或成立专门的案例库建设小组。目前只能实行拿来主义,收集电子版教材发给学生,以此来弥补欠缺部分。数据整理和分析、案例的选择等对我院来说一项长期工程。

(三)强化论文写作能力

作为一种方法论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写过计量分析论文的人都知道,刚开始写计量论文的时候写作难度较大,最好在导师的带领下边写边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受师资力量的单薄,还有教学中忽视相关问题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受到很大限制。无论是为毕业论文,还是读研究生等长远目标着想,必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实际教学当中至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讲课当中选择几篇符合学生水平的相关计量论文,讲解计量论文的格式、建模、检验和经济现象的解释等相关问题。第二,适当的布置课程小论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达到一定的水平。第三,通过学院组织的各种论坛和学术会议的积极参加,拓展学生的视野,围绕会议中的题目进行讨论,循序渐进地提高基本素养。

结论

自从计量经济学在国内普及之后,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国内学者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也日益加深。但是由于普及的时间较短,很多院校存在教师队伍的计量功底参差不齐,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摸索清楚了讲这门课程的一般规律,相关基础课程和实验课的安排得到了强化。通过理论课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通过实验课学习相关计量或统计软件操作,能够借助辅助软件进行计量分析,毕业论文中运用计量方法的论文比重逐步上升。我相信,教师队伍的不断努力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下,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会不断完善,会涌现出更多的计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1).

[2] 张益丰,周卫民.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

[3] 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4] 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6).

计量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一、论文篇幅: 3000—45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署名及单位标在题目下,例如: 数字城市化进程 王赵(大学系,北京100001)(设计院,天津300001) 需作叙述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写在题目下、正文前。

4、论文的层次,统一要求采用: 1 1.1 (占一行或接排。 当接排时,标题后要加标点) 1.1.1 *1.1.1.1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 (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 (2)阿拉伯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 “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5、外文字母写成印刷体,同时注意将正斜体、大小写分清楚。

6、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7、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每篇论文加注流水号,例如: 图1、图2,表1、表2,公式⑴、公式⑵。

8、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非彩印书尽量用黑白照片。墨线图要大小适当,图线要规整。照片、图稿等电子文件需备份一份随稿件一并提交。

9、参考文献的项目要列全,例如: [1]主编.结构力学.北京:出版社,2003 [2]主编.城市规划.上海: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