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咨询调查市场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方通信1.0时代卖设备,2.0时代卖服务,3.0时代则是卖咨询。如何卖?率先提出“咨询+服务”为主要模式的多方通信3.0服务理念的会畅通讯正践行出一条可行之道。正如会畅通讯CEO黄元庚所说,在多方通信3.0时代,客户依赖的不再只是设备和产品,他们需要符合自己实际业务运营情况的专业咨询和服务,协助企业实现多方通信的核心价值最大化。
抓住企业的痛点
用户体验不爽的地方就是机会。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采访时,黄元庚就从这句话说起。“企业召开跨国会议,参会人员没法马上齐聚一堂;企业举行渠道大会,如何让更多渠道伙伴加入会议?企业规模越大,信息分享和沟通就会越困难,这是企业的痛点。会畅通讯就是要从企业最痛的地方做起,找出痛点,解决它。”
在这番话的背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回暖,中国企业的区域扩张和国际化势头继续增强,对多方通信的需求长期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但是,由于国内多方通信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中国企业用户很难获得和他们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国际竞争对手一样高水准的多方通信服务。
第三方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多方通信市场覆盖率达90%,我国仅有10%。在具体产品方面,中国企业偏爱视频会议,国外企业偏爱电话和网络会议。据多方通信产业知名调研公司Ovum调查显示,80%的美国企业采用了电话和网络会议技术,而据FROST&SULLIVAN 2011—2012年市场研究报告,中国视频会议占据整个会议市场的2/3,电话会议仅占1/4。这些数据意味着,在多方通信上,中国企业需要投入比国外企业更高的成本。因为与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相比,视频会议购置成本高昂,升级费时费力,灵活性差,企业外部对接兼容复杂,同一时间只能供一场会议使用。中国企业用户迫切需要成本更经济、语音更稳定的高效沟通模式。
“国内多方通信市场不成熟的地方,与国外市场存在的差距间隙,就是企业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沟通需求,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这是会畅通讯提出多方通信3.0概念的初衷。”黄元庚表示,会畅通讯的企业目标就是充分挖掘技术和设备能够带给客户的收益,在现有技术层面上将多方通信服务效能最大化,尽可能地为企业沟通协作创造价值。
然而,中国的网络环境和企业信息化程度和国外不同。“在中国市场卖咨询是一件很难的事。如果是卖设备,狂砸广告,订单就来了。但我们不希望采用这样的销售模式,我们希望给企业提供的是咨询和服务。目前国内很多多方通信用户仍停留在买服务的阶段,甚至是买设备的阶段。市场还需要去培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还要改变用户的应用思维。”黄元庚表示。
强强联合 满足用户90%的需求
目前,多方通信市场的服务模式主要有技术型和服务型两种。服务型的厂商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在内的运营商,多方通信只是它们主营业务中的一部分;二是像会畅通讯这样专门做多方通信服务的企业。
因为专注于企业客户的多方协作通信服务,所以逐渐成为多方通信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因为在“点对点”提供服务和开拓市场方面,专业厂商有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运营商也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将多方通信业务外包给专业厂商来做,这给会畅通讯这样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美国研究机构Wainhouse市场报告,在中国多方通信市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两位,紧随其后的是会畅通讯。“超过80%以上在华世界500强企业在使用会畅通讯的产品和服务,其电话会议系统几乎成为各行业领先企业的标配。自成立以来,会场通讯以其领先的咨询式服务在中国多方通信市场独树一帜,获得了众多知名客户的认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看到不足。在中国多方通信市场,Web模式占总市场约70%的份额,视频模式占约20%的份额。在视频方面,会畅通讯已经做得很好,我们希望加强在Web的实力。”黄元庚表示。
强强联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12月11日,会畅通讯与思科宣布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双方将共同努力推进WebEx和会畅通讯语音电话会议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为中国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多方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会畅通讯是多方通信3.0时代的领跑者,思科是全球互联网的构建者之一,其网络会议产品WebEx在全球占据了领导地位的市场份额。对中国多方通信用户来说,双方的本次合作将为他们带来世界级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黄元庚表示,通过会畅通讯的咨询式多方通信服务,中国企业用户能够更有效地使用WebEx,而会畅通讯和思科的产品相互补充,能满足他们90%以上的需求。
定位高端企业市场
【关键词】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培养现状
【abstract】customer economy times lays bare the high-caliber customer who has arrived at chinese enterprise longing for a great quantity in front of enterprise, serving and managing talented person. but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 having summed up a customer serving and managing occupation post on basis being in progress surveying in depth in the talented person supply and demand current situation serving and managing to our country the present stage customer,the market demand having made clear that the customer serves and manages talented person continues for exuberantly, the prospect is vast, train current situation but be the ultimacy lagging, have brought forward constructive idea establishing a customer serving and managing special field in advanced occupa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 words】occupation post; talented person need analysis; train current situa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场自主性越来越强,单纯的产品和技术已经不再能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订单为主导进行企业运作和资源配置的客户经济应运而生。跨国企业无不高度注重客户——这个有限的资源,全球500强企业都将“客户服务管理中心”作为核心部门加以建设,“如何直面客户经济”这一具划时代意义的课题摆到当代中国企业的面前,企业渴望大量的高素质的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
客户服务与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职业类别的迅速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对中华英才网、福建海峡人才网等著名人才网站进行为期6个月的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招聘数据跟踪采集,同时电话(信函)调查、走访座谈了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流通业、通讯业、it数码等数十家企业的相关部门人员,对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求供现状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1 客户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分析
由于各个用人单位对客户服务与管理岗位工作性质、层级名称的设定上虽然各不相同,但通过调查,客户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可分为“两类三型”。
按照工作性质可分为销售类和事务类等两大类客户服务内容。销售类客户服务主要承担客户开发、电话销售、订单服务等销售职能,事务类客户服务则主要承担接听来电、处理投诉、接受订单等事务处理职能。
按照岗位层级可分为管理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三种形式的客户服务与管理岗位(详见表1)。
2 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入世后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世界500强企业均有专门的客户服务管理部门等实证展示,通过服务争夺客户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促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所接受。目前制造业、金融业、咨询业、零售业、物流仓储、通信邮政、it数码、广告媒体、电力等行业普遍存在对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数量可观的需求。
2.1 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前景广阔。
近年来,国内企业将客户服务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加紧建设。客户服务管理中心不再局限于通信、民航、银行保险等行业和大型企业,而是扩展到了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类岗位不再局限于传统呼叫中心接听来电的座席员职位,而是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稍具规模企业的市场业务部门。
我国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表现出持续旺盛的势头。2004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确定客户服务管理师职业标准,同时强调“国内直接从事客户服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估计超过100万人,它不包括间接提供客户服务管理的人员”。据万宝盛华(中国)的年度人才短缺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最紧缺人才排行中,客户服务代表排在第六位。山东人才网的2007年数据库统计也显示:营销类职位高居山东企业需求排行榜首位,而营销类职位中最为紧缺的则是技术营销类和客户服务类两大类职位,客户服务岗位的空缺数为近万个。据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2007年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招聘需求中,客户服务类的岗位需求量是处在第二位。在各大人才市场报刊、人才网站上,招聘客户服务类岗位的广告比比皆是。2008年7~12月中华英才网客户服务与管理岗位每周招聘数平均为2.5万个左右(详见图表1),需求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性。
福建省近年来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表现出持续旺盛的势头。据对海峡人才市场的福建省人才市场供求季度分析资料的信息统计:2005年~2008年,客户服务与管理类人才在福建省人才需求的排行中连续四年呈现上涨态势,在职业需求排行榜上名次一直在前十位之列,期间客户服务与管理类人才需求量占人才需求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5%、2.2%、2.9%、3.8%,2005年~2008年的需求量分别为1.08万、1.55万、2.91万、3.47万(详见图表2、3)。2008年7~12月在中华英才网的福建省客户服务与管理岗位每周招聘数平均为339个。
呼叫中心人员作为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底我国的呼叫中心坐席总数为8万个,2004年底已经达到18万个,到2007年国内呼叫中心坐席数量突破32万个,每年以22%的复合增长率增加。据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报道:目前在整个呼叫中心行业,由于无人可用,坐席平均空置率达到20%以上,依此推算,即有近6万个岗位需求。2005年上海应运而生了首家专门为企业招募客户服务人员的派遣服务公司——“上海维邦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实是形势使然。
优秀的客户服务管理人才更是严重供不应求,成了职场上的“抢手货”,其身价也不断看涨,成为都市新兴白领阶层。据《人才市场报》刊登的上海劳动部门的全日制职工工资指导价显示,客户服务类职位的无论高中低职位的价位均高于同类职位薪资平均水平。有理由相信,随着电子化浪潮和信息技术支持等因素推动和促成,我国客户经济必将进一步发展,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2.2 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质量需求分析。
传统客户服务主要是接听来电的座席服务,致使在很多人看来,与研发等技术类职位相比,客服类职位具备“高中或中专学历即可,似乎门槛相对较低”的错觉。通过对中华英才网2008年下半年客服类岗位各项要求统计,65%以上企业要求有本科和大专学历,其中:要求大专以上是占比重最大的,占职位总数的37.43%,其次是要求本科以上的,占职位总数的28.4%;60.22%的职位要求有客户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
这是因为,从客服人员承担的工作内容和职能来说,职业门槛要求并不低,主要表现在软性素质要求上。
2.2.1 心理素质要求:“处变不惊”的应变力、挫折打击的承受能力、情绪的自我掌控及调节能力、满负荷情感付出的支持能力、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良好心态。
2.2.2 品格素质要求:忍耐与宽容、不轻易承诺,说了就要做到,勇于承担责任,拥有博爱之心,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谦虚、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2.3 技能素质要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行业知识及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优雅的形体语言表达技巧、思维敏捷,具备对客户心理活动的洞察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专业的客户服务电话接听技巧、良好的倾听能力。
2.2.4 综合素质要求:“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独立处理工作的能力、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对客户服务经理层面,企业的门槛就更高了,主要体现在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要求上。通常2~3年以上同行业相关工作经历、较强的客户开发能力是必须,外资企业一般还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 几乎空白的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职业教育,根本性地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在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需求迅猛发展的同时,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却不得不面临着同一个尴尬而又无奈的问题——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中华英才网今年上半年客服类岗位各项要求统计,90.96%的职位对招聘对象的专业没作任何要求,只有9.04%的职位提出了如营销、管理、电子等专业的要求。正如有着10余年客户服务从业经验的现任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客服中心客服总监的丹女士所言“我们很难从目前中国高校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中找到对口的专业人才”,“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究竟在哪里呢?关键就在于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方面”。
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004年确定客户服务管理师职业时,即明确表述“目前,国内大专院校并无客户服务管理专业,只作为营销的一个环节而已”。历经4年,遍查《2008年福建省高考招生计划》和各高校招生计划网页,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几乎是空白。全国范围内基本上都是在相关专业里开设一两门客户服务与管理类的课程,仅有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电力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与客户服务管理方向;福建省仅有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营销专业、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下设有通讯呼叫与客户管理方向。职业教育几乎空白的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已根本性地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只能依靠少数几个地区组织的客户服务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然而短期培训根本无法实现客户服务与管理工作软性素质的要求。无奈之下,企业自己培养或通过猎头挖人,不仅增大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更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更是阻碍制约着了客户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社会急需大量专业培养的具备现代客户服务管理理念和现代客户服务管理技能,能够熟练地掌握客户心理、企业客户服务的基本流程和服务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实操技术技能、规划未来蓝图、团队合作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能高效地完成客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理应成为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最主要来源,在高职院校开设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提供大量优秀客户服务与管理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最有效途径,是社会、企业心声呼唤与热切期盼。
参考文献
[1]人才市场报. 2006年~2008年相关报道
[2]中华英才网. 2008年相关报道. /
[3]海峡人才网. 2008年相关报道. /
[4]陈荣平. 服务致胜方略.理念,2006.(6):110~111
[5]钟无. 关于客户服务的思考. 读书园地,2007,(1):51~53
[6]郑薇. 客户服务专业课程的设置. 职业圈,2005,(5):183~184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房地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变现能力差,涉及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多,其投资过程是一种预测未知将来需求而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这些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业是一种典型的高风险投机行业,其不确定性伴随始终。由于房地产的地区差异、项目差异,涉及的内容不单单是技术问题,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问题,因此国家很难像针对建筑工程那样去制定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统一规范和规程。目前我国很少有企业建立自己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社会上暂时也没有专门从事企业风险管理的咨询机构,所以加大了房地产行业的高风险性。因此,建立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在我国房地产项目投资中是非常必要的。
2.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风险概述
2.1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的含义
房地产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相关的经济活动中,以获得预期收益的投资方式。由于房地产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样性等特性,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活动面临众多的风险,其实际收益可能在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低于预期收益的现象,使投资者蒙受损失。一般来说,房地产投资风险是指从事房地产投资而造成的不利结果和损失的可能性大小,这种不利结果和损失包括所投入资本的损失和预期收益未达到的损失。
2.2房地产投资开发风险的形成因素及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房地产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中,政策风险、金融风险、资源风险等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投资影响较大。而微观环境是指具体项目所在的区域中存在的地价风险、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和组织风险等,如过于单一的融资方式和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导致的非理性开发等都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甚至投资失败。
此外,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说。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竞争对手抢先进入市场,推出产品,市场竞争加剧;银行贷款利率升高,投资风险增大等。主观原因有:企业信息不灵、开发出来的产品不够好,或只是本地区先进,这样就失去了设计上的优势。
3.房地产投资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方式及具体对策
3.1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
房地产投资风险就是从事房地产投资而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大小,这种损失包括所投入资本的损失与预期收益未达到的损失。目前对其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3.2风险管理的具体对策
针对不同类型、特征和规模的风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过程中各因素对最终效益的不利影响。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把握市场动态,提高风险预测能力。投资前对市场情况的调查分析是整个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先期了解市场需求和政府对项目开发的态度,有助于确保正确的投资决策方向。根据国家经济政策、住宅制度改革以及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消费偏好来确定市场定位,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功能、价格区间及营销方式,并能依照政策变动适时调整投资方案等,都是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关键。
3.3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
机制投资者应在重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考虑综合风险,以确定最佳的投资决策。对房地产投资者而言,首要决策内容是对开发项目区位的选择,良好的区位可以在较小的风险中实现升值,有效避免投资风险。区位确定后,还应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设立专门风险管理部门,以便合理安排资金项目,协调好投资控制与进度、质量控制的关系,加强投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投资增加的现实问题和潜在因素。
3.4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形成动态风险监控报告
信息是进行科学的房地产投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应当设立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专门部门或者购买专业性的行业信息系统。一来可以日常性的收集国家或目标城市、区域的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城市规划、市场供求情况等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报告,使决策层及时了解市场风险和机遇;二来可设立企业开发项目的定期房地产市场报告制度,为企业决策层和相关部门提供项目所在地的市场月报、季报、年报,及时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出台情况。
3.5加强风险管理的系统培训,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业可开展内部定期培训或者通过外部专业培训机构加强员工的管理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专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风险管理教育,使他们了解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掌握风险防范和处理风险的方法,强化风险意识,从而提升整个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3.6采取投资分散策略和联合策略,分化和降低风险
(1)投资区域分散。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由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经济环境、投资政策、市场供求等情况不同,对房地产投资收益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房地产投资分散于不同的区域,就可以避免某一特定地区某一特定时期的市场不景气对房地产经营的影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2)投资种类分散。不同类型的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大小不同,获得的收益也不同,在房地产投资种类上分散,可以降低房地产企业的整体风险。
(3)投资时间分散。是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时间间隔,从而避免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损失。联合策略就是多个房地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共同对某项房地产项目进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降低独自经营项目的风险。
4.结语
基于互联网的咨询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1997年6月成立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CNNIC)是最早从事与之相关业务的单位。但在2000年,网络咨询服务被国内众多精明的IT业界人士所看好。2000年4月,国内第一家以“网络咨询机构”命名的北京多维时空网络顾问公司在中关村正式挂牌。
在短短的几年里,我国网络咨询业经历了4个阶段的历程:第一阶段是互联网咨询启蒙,主要是一些业界分析家,以自己对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见解来启蒙大众,开拓市场,如CNNIC、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ChinaInternetInstitute,CII)、互联网实验室(ChinaLabs)。第二阶段是商业模式研究和设计,即咨询公司结合客户的资源优势,为之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如时代财富(FortuneAge)。第三阶段是网络营销,即帮助转型中的企业做全新的营销计划和品牌推广,如北京新华信咨询公司。第四阶段是国际水平的技术咨询和实施,即把互联网咨询从战略的制定转移到战术的实施,如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CCID)和汉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anconsulting)。
2中国网络咨询业的发展前景
2.1网络咨询是信息产业新的发展动力
网络咨询是信息产业继软、硬件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重点,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动力。因为网络咨询将推动IT应用,帮助企业进行现代管理改造与变革,促进对先进软件、信息系统的需求,从而刺激软、硬件业的发展。据IDG统计,2000年全球IT服务消费支出增长了11%,达到了3950亿美元。到2005年,有望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3050亿美元,总额将达到7000亿美元,其增长速度两倍于硬件销售市场。我国信息产业经过长期大幅度向IT硬件投资后,将转向IT咨询与服务。从2000年我国与亚大和北美IT业投资结构比较中看出,我国IT业投资中,服务投资仅为5.8%,远远落后于比例为87.9%的硬件投资,而亚太和北美IT业的服务投资比例却为34.8%和37.9%。服务/硬件比的逐渐增加是全球IT业发展的一个规律,可见,网络咨询业必将成为我国未来信息产业良性发展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日益显示出它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2网络咨询市场十分广阔
网络是一种潮流,一种方向。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多将会与此相关。据美国Forrester公司预测,互联网咨询市场的规模(将从1999年的10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648亿美元。据专家估计,我国这一产业的市场空间每年在4000万美元至6000万美元之间。据赛迪资讯公司调查,我国拥有15000家大中型企业和1000万家小企业,预计到2003年将有50%~70%的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IDG的中国IT市场报告也印证了这种判断:我国IT整体市场会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而IT咨询市场差不多会快一倍,每年将达45%~50%。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方案的改造与提升,需要规模更大更专业化的网络咨询服务。可见,网络咨询的发展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3中国网络咨询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网络咨询公司正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集中地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网络咨询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成为基本国策,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对策以及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未来5~10年我国将形成信息化的。有资料表明,在“十五”期间,国家投入信息化的费用高达4万亿元;我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市场在2000年至2002年将步入高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从1亿元增至12亿元。
2)我国加入WTO对网络咨询业来说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一方面,我国入世后,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剧烈,传统企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机制、技术、营销、管理、规模实力都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企业迫切需要调整其发展策略、品牌策略和营销策略,所以,网络咨询业对传统企业入世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入世后,将开放包括咨询业在内的服务业市场,允许外国公司通过特许经营形式进行有偿服务活动。外国咨询企业的大举进入对我国咨询行业的发展、咨询市场的培育将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对咨询业的投资将大大增加,管理体制将向国际化靠拢,咨询业整体水平也将迅速提高。
3)国外咨询公司在参与我国网络咨询市场竞争中也有劣势。例如,对我国市场了解不深,信息渠道来源有限,与政府和企业有关的资源基础不太牢固,以及昂贵的收费等。在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有,尽管麦肯锡公司在1998年为实达公司提供的咨询方案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却未得到成功的实施。究其原因就是由于麦肯锡公司未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估计,忽略了我国企业变革的心理因素,没有正确理解我国企业政治和权利的因素,得不到企业领导层的有效支持,并缺乏实施方案的灵活性。结果导致麦肯锡方案在实达的终结,直接后果是实达长达半年的经营和效益的大滑坡,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1亿元,还不包括高达300万元的咨询费用。
4)我国网络咨询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比如对我国国情、历史文化的理解更深透具体,能较大限度地发挥低成本低交易费用的优势,对细分市场信息有着更多的了解,便于联系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关系与营销渠道,能够与客户更有效地沟通,以及政府在制定鼓励性政策、提供相关法律保障和一定资金投入方面对网络咨询业的强有力支持,等等。如我国首例电子政务——红盾315(北京市工商局网站)的服务外包,全部是由一家国内网络咨询企业——北京红盾315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来承担。它不仅承担了北京市工商局电子政务项目的IT系统建设,还承担一部分在传统行政管理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将大量来自企业、个人和消费者的网上或电话信息,转到工商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桌面上。红盾315于2000年4月正式运营以来,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市最优政府网站。经微软、毕马威等软件公司与网络咨询公司组成的电子政务考察团评价,认为红盾315毫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政府网站。
3.2严峻的挑战
首先,国际咨询公司大举进入我国网络咨询市场,给刚刚起步的国内网络咨询业形成不小的冲击。这些公司具备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良好的服务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成功的咨询案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成熟的市场经验,我国的入世给它们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如毕马威中国(KPMGCHINA)已经成立了一个提供电子商务综合咨询服务的部门,这个部门是专门帮助客户把新科技和传统经济相结合的中心,特别是面对大陆的重要客户,往往能够调动全球的专门技术支持,提供包括战略决策、组织构架、业务、财务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咨询服务。
其次,大型IT厂商进入我国网络咨询市场,使国内网络咨询市场竞争更加剧烈。HP、IBM、DELL、SAP、Oracle等IT厂商纷纷向网络咨询业挺进,并看好我国IT咨询市场。如SAP在我国已经有近300家客户,销售额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根据IDG报告,2000年SAP的ERP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份额是30%。
4中国网络咨询业的发展对策
我国网络咨询业面对尚未得到开发的广阔市场,面对整个互联网产业的低迷和入世的压力,要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制定出正确的发展对策。
4.1加强合作,走内引外联的发展道路
1)加强土洋结合。国外和本土咨询业各有优劣,优势互补的空间巨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网络咨询业完全可以内引外联,通过对国外及国内资源与优势的整合与重组,达到引进先进理念和规避风险的双重目的,创造出网络咨询业的双赢。如成立于1997年的汉普管理咨询公司,是国内最具实力的网络咨询公司之一。它在供应链方面是Oracle的合作伙伴;与麦肯锡合作,参与了“中国电信本地网业务流程重组项目”。由于汉普咨询建立了良好的供应链关系、互补协作关系,并创造性发展了客户关系,使其在竞争中获得了优势,2001年的销售额达到2亿元。
2)内聚国内咨询力量。网络咨询市场的开发成本和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将推动咨询公司通过整合和重组进行合并。如在2000年6月底,北京新华信公司与南洋林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全面向新经济时代的现代咨询企业转型。在这次战略调整中,为互联网企业进行管理咨询或担当投资顾问,成为新组建的新华信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3)与IT厂商合作。国内咨询机构大部分业务侧重于管理咨询,能诊断出企业运营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但未必能分析出企业网络搭建中哪些服务器需要升级。所以,国内咨询机构应该积极与大型的IT厂商如联想、方正、同方、长城等合作,来完善和丰富网络咨询服务。如2002年3月21日,联想以5500万港元及联想企业的IT咨询业务,控股汉普管理咨询公司51%的股份,以进入IT服务领域。而新汉普公司可以集成联想的资金、品牌、技术、人力和市场等内外部资源,在网络咨询市场上与国外大型咨询公司进行竞争,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4.2用特色服务来树立品牌可信度
网络咨询公司应通过特色服务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可信度,使其服务内容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从而满足国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网络无国界的小背景下,其不同档次的服务要求。如CII的基本工作主要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商业报告和企业战略咨询三大方向展开;而张静君的“时代财富”的最大优势在于有着“网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丰富操作经验”。另外,网络咨询公司还要着手研究如何使互联网同各类传统产业结合,只有专注于传统企业网络化才能使互联网咨询业不随网络泡沫的消失而湮灭。如互联网实验室提出近期的业务重点是传统企业E化与电子政务。
4.3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结构、整合资源
网络咨询公司只有实行了网络化、扁平化管理,才能建立高效和对市场快速反应的流程化管理,从而使服务成本更加经济,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如汉普管理咨询公司的结构就是一种资源整合的集中管理模式。它在全国有多个分支机构,但是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人员。一个项目往往集中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分公司的不同领域的咨询专家。公司的员工只有岗位,没有部门,没有绝对固定的办公室,但人人都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公司是一个网络,每个员工随时随地都能和公司联系上,而公司也能随时随地了解到各人各项目各种工作的状况。
4.4加速汇集高素质的网络咨询人才
我国互联网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互联网咨询服务的支持;而我国互联网咨询业要发展,必须吸引一流的专业人才,从“游击队”向国际“正规军”发展。网络咨询公司至少需要有IT、经济、金融、市场、管理5方面背景的专业团队。以SAP公司的项目组织方法为例,网络咨询的整个团队集合了具有行业知识、管理经验、技术革新和项目管理经验的各类顾问。国外领先的网络咨询企业为获得和保持解决方案的领先,对人力培养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如埃森哲(Accenture)公司曾将其赢利的6%约30亿美元用于培训和招募新员工。但是,目前国内具有这样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才非常缺乏,所以,咨询公司必须抓紧汇集这些人才。
4.5采用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和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于网络时代的咨询公司开展业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咨询公司可以大量召开远程会议,闻声看影,直至遥控遥测。不但节省了差旅费用,对于弹性工作制,在家办公,咨询团队的远程协作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过虚拟专网(VAP),咨询公司的网络可以延伸出去,让所有经过授权的员工可以通过因特网访问公司的内部局域网,不但节省大量的长途通信费,而且安全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又如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可以从大量的数据记录中自动定向寻找并提取人们最关心的目标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度。IBM最近的一项新型的基于标准的数据挖掘技术——IBMDB2智能挖掘器积分服务(IBMDB2IntelligentMinerScoringService),可以帮助企业轻松地为自己的客户和供应商开发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2)建立专家问答网站。目前流行的网络搜索引擎主要靠诉求信息并不完全的关键词检索,而检索出的海量结果往往并不能让带着问题的网民寻求到满意答案,这时自然语言形式提问、专业性自动解答就成了网络信息应用的一块空白。例如,“网开”网站()就是传统情报服务中最有效的定题信息服务(SDI)模式在互联网上的成功应用。网站内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服务于特定用户的信息,用户在“网开”上可以用自然的汉语形式提出从产品研发、市场预测、专利技术到生活百科、工作资讯等各种真实问题。如果涉及有偿解答的专业问题,用户可以主动在网上出示愿意为答案所支付的价格。
3)形成在线与离线的整合服务模式。网络咨询公司应该是一个IT服务集成商,通过在线与离线服务,形成一种包括信息、商务、增值服务、E-CRM等的整合服务模式。如PaineWebber利用Vignette的V/5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和IBM的WebSphere应用服务器开发一个名为EDGE的在线金融服务系统,向全球的312000个家庭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在线金融咨询服务。这项解决方案使PaineWebber的8600多名金融顾问根据每个客户的需求提供一对一的专门服务。通过IBMWebSphere应用服务器和Vignette的技术与PaineWebber的专业经验的结合,不但可将线上和线下的资源融合在一起,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可使PaineWebber公司建立起更稳定的客户关系,吸引更多的新用户。
5结束语
回顾现代咨询业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咨询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才从社会分工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在国外,一般的网络咨询都是由独立于买、卖方之外的第三方来完成,也就是只提供咨询范畴的工作,这样就保证了咨询方向买方推荐产品与方案的公正性。但是由于国内企业IT水平较低,即使获得了咨询,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问题,它们需要一揽子服务。所以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网络咨询业者还提供许多IT构建工作,因此许多IT产品提供商、集成商都参与到网络咨询市场,它们身兼咨询顾问和产品提供商,很难真正做到客观公正。但是,随着我国入世,企业逐渐成熟,网络咨询的顾问角色和产品提供商角色的冲突加剧(尤其体现在外包业务上),再加上行业自律和有关政策法规的约束及管理,咨询服务的独立性原则仍将得到保留,那些坚持独立性的网络咨询企业也会赢得自己稳定的市场。总之,在世界范围内,网络咨询业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国内的网络咨询需求还会有较大的增长。国内网络咨询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夯实自己的资源基础,完善自己的员工素质,提高自己的服务品质。
【参考文献】
1彭小红.ERP在中国巨头.财富,2002(39)
2田茂永,张鹏.IT2002——中国IT业2002年信心调查,IT经理世界,2002(1)
3舒金斯.中国咨询蛋糕横切竖切谁来切.21世纪经济报道,2001-10-08
4埃尔南德斯.SAPR/3技术与实现.周旋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方家平.市场迸发诱人潜力中国网络咨询业前景乐观.Availablefrom:http://,2000-12-08
6禹刚.惠普:拿咨询业赌明天.Availablefrom:http://,2000-11-26
7IBM携手PaineWebber、Vignette提供个性化在线金融咨询服务.Availablefrom:http://,2000-11-07
8广受欢迎的专家问答网站.Availablefrom:http://,2000-11-26
9孙秀艳.美国咨询半边天,中国网络咨询小儿科.Availablefrom:,2000-04-26
10E-businessRealitiesandTheirImplicationsforConsultants.In:KennedyInformationResearchReports,2002
11E-servicesProviders:FirmProfilesandtheCompetitiveLandscape.In:Kennedy
中国奢侈品消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众多国际奢侈品牌纷纷涌进中国,抢食这场盛宴。据世界奢侈品协会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国际奢侈品牌进入中国。
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却在这场中国奢侈品盛宴中集体缺席。原因何在?
此前有社会调查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奢侈品名录,位列前50名的奢侈品品牌,来自欧洲的有34个占68%。来自美国的有14个占28%。那么,中国本土品牌缺乏名牌奢侈品,究其原因是中国品牌缺乏文化?中国品牌缺乏精品?还是中国制造缺乏技术或质量?
20年耐心培育中国市场见成效
国际品牌
中国拥有上千年的文化积累,制造技术、原料一样也不缺,中国不乏精品。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制造”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品质一流的世界级奢侈品,目前不少国际顶级品牌的制造、原料、工序大部分都在中国完成,仅有一些关键部位,比如一个包包的拉链、一个扣可能会在意大利或法国完成。
那么,为何中国本土品牌没能跻身国际奢侈品行列?
任何局面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奢侈品消费在中国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经济近20年来的发展而展开的。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部分城市还很少能看到国外货,很少有高端精品店,大部分消费者甚至还没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当1992年路易威登的第一家专卖店在中国开业时,很少有人知道奢侈品为何物,那个时候人们知道的最好的国外品牌是皮尔・卡丹。接下来,1993年香奈尔也进入中国,1996年古琦,然后迪奥、爱马仕、阿玛尼都一个个尾随而来。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大品牌也不失时机地捕捉到了中国市场潜在的能量,仅仅停留在品牌概念的认知阶段是不够的。近10年,中国消费者经历了一次品牌再教育,奢侈品牌要让消费者了解的不仅仅是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和品牌价格。更主要的是一份具有品牌的历史厚重感,一个有深厚内涵支撑的体系,它所要倡导的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不仅如此,更深层次的品牌再教育除了使一部分人加深对奢侈品的认知,还使更多中国消费者增加了对品牌的熟悉度。
上述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在大众心目中,奢侈品更多的和欧洲印象联系在一起,在欧洲灿烂文化和贵族精神的簇拥下诞生的拥有百年历史的经典奢侈品最受中国消费者青睐。
著名营销专家、法国鲁昂高等商学院市场学教授布鲁诺曾发表文章认为,中国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知的奢侈品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世界树立的形象更倾向于工业化生产,即大量的生产,而这是和奢侈品所遵循的共同特征相悖的。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欧阳坤表示,“中国制造”与世界级奢侈品品牌形象、品位不匹配。他指出,在中国,很多高端人群并不认可中国品牌,他们也不用本土品牌的产品,这与欧美国家不一样,英国、法国的高端人群都爱使用本国的奢侈品品牌,“你连自己国家的品牌都不用,怎么还能要求别人用中国品牌呢?”
缺乏文化品位和设计创意成绊脚石
中国品牌
何为奢侈品,独一无二、无法复制是其首要的特质。作为一个了解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历史上,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大国,她精妙绝伦的传统工艺甚至可以达到源于奢华而高于奢华的境界。
著名营销专家、法国鲁昂高等商学院市场学教授布鲁诺在上述文章上就表示,当前中国缺乏奢侈品牌,主要体现在中国企业缺乏运作奢侈品品牌的意识,甚至是方法。奢侈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投入和过程,需要长远的眼光和长时间的经营,而中国的企业往往着眼于短期,向往着快速回报,不愿意投入建立一个品牌所需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这样的浮躁态度使中国企业缺少培育奢侈品品牌的文化涵养。
不仅如此,除了思想与观念这一核心因素外,“中国企业在文化挖掘和设计创意上的弱势也成为目前阻止其迈入奢侈品行列的绊脚石。”布鲁诺认为。
欧阳坤也对记者表达了同样观点。“部分中国品牌虽然也具有文化、历史,但它的瓶颈就在于,仅为中国人认识的文化、历史。而没有上升到世界级品牌,让世界认同、认可。”欧阳坤指出,欧美的奢侈品品牌在做营销推广时,会注重输出文化,营造一种浪漫、尊贵、优雅的生活,在传播中也会刻意使之出现在大雅之堂、上流社会社交场所。而中国品牌的营销重点在销售产品。他认为,中国品牌在建立品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品味。将品味拉高。
最新动向部分中国品牌已悄然试水
中国奢侈品市场庞大的消费力是毋庸置疑的,据2010年初法国广播电台报道,中国人在巴黎的购物消费额已达到2万欧元/人次。作为本土品牌,如何在这场奢侈消费盛宴中,夺得应得的一杯羹?
事实上。比照西方奢侈品产生的构成要素,中国同样拥有厚重文化的积淀、精巧的手工艺和稀缺的原材料。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国丝绸在罗马甚至与黄金等价;中世纪的欧洲宫廷,贵族们以拥有中国的陶瓷作为炫耀的资本……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奢侈品。
其实,中国部分本土产品已具备奢侈品牌的部分特质,比如奢侈品强调的原产地和悠久文化历史,中国有世界公认的陶瓷、茶叶、丝绸;比如奢侈品强调的独一无二,中国有云南的白玉、白酒等。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欧阳坤也有同感,中国可以培育本土的奢侈品牌。“像茶叶、丝绸、瓷器、白酒领域,都是中国打造奢侈品牌的有为之地。而在珠宝、皮具、时装领域,中国品牌却不具优势。”
云成就了x86,“创新者”成最大赢家
半年来,传统IT市场果然像预期一样,出现了增长放缓、减速,甚至下滑的迹象。只有x86服务器市场,在上半年一季度交出了同比增长23%的成绩单。而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恰恰是企业向云迁移的强烈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扩容效应的进一步放大。
有趣的是,这一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人得利的局面。从2014年开始,市场的分化已然出现,国内市场业绩最好的厂商变为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等服务器厂商。随着年初联想宣布即将完成对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并购,以及年内华为等维持多年以来的高增长势头,以IBM、惠普和戴尔三家为主的服务器市场榜单也变成了历史,国外厂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和绝大多数渠道伙伴资源的情况得到了全面的扭转。
在全球服务器市场,销量排行榜前五个席位的分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以“创新者”姿态进入IT市场的华为,在x86服务器市场已经获得了不易动摇的市场地位。Gartner报告显示,2015年Q1华为刀片服务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华为服务器出货量已连续七个季度稳居全球第四。2014年Q4华为刀片服务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已然超越了思科,而华为模块化服务器的出货量更是进入了全球前三。在八路关键业务服务器领域,也只有华为实现了业绩的正向增长。
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这两年华为已经在行业市场获得了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华为服务器在全球金融市场不断攻城略地,其高密度服务器X6800被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意大利央行采用,高端服务器被俄罗斯央行、中国工商银行采用,超融合基础设施FusionCube在西班牙BME证券交易所、香港汇港资讯等金融机构得到广泛应用,华为均实现了市场突破。
混合云商机乍现,游戏规则被“创新者”改变
ID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欧洲、中东、非洲在公有云、私有云等相关IT基础设施投入上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2015年第一季度所涉金额更达到了10.1亿美元。与云计算相关的服务器、存储和以太网交换机的投入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了两个百分点,并占到第一季度IT总投入的19%。在中国,发展平均增速高达37%的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去年就超过了1000亿元。今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落实,随着国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需要必然会推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市场的高速发展。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与云计算相关的巨大IT投入都是今年IT市场的主要商机。但是,最先抢食这块巨大蛋糕的,却很可能不再是传统的IT巨头了。
云计算市场的机会被划分为三个领域: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几年来,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已经为混合云市场的起步打下了基础。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5年将有70%的企业计划应用混合云,将其定义为一个基于策略的服务提供平台,跨越内部云和外部云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预测确实相对准确地体现了当前市场的用户需求:无论身处哪个行业,企业目前都不是在盲目追求云计算,CIO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实现混合云。因为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混合云是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式,完全的私有云或公有云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性,两者只有在互补不足后,才可能让云计算在可扩展性、安全性、性能、可靠性、成本等方面达到最优状态。混合云今天的市场热度,就像三年前的私有云市场一样。
混合云是私有云与公有云的结合,但在应用过程中,更多的企业发现混合云又不是两者的简单整合。而目前,市场中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也出现了偏科问题。例如Windows Azure、AWS、阿里云、腾讯云之类的公有云服务商在私有云市场几乎没有机会,而在私有云领域表现优异的惠普、戴尔等厂商,在公有云市场同样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IBM虽然在私有云和公有云领域均有相应的支撑能力,但因为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之路的艰难,也影响了其在混合云市场的表现。所以在这个市场,今年上半年看到的依旧是传统IT巨头的集体失声。
反倒是进入IT领域才四年多的华为,凭借其在今年3月面向全球运营商FusionCloud Omni混合云解决方案,给市场带来了不少惊喜。和目前市场中其他厂商推出的混合云方案的最大不同是,FusionCloud Omni解决方案不但实现了不同公有云和私有云厂商产品在混合云中的互联互通,还能让用户的业务应用在不同厂商的云平台中自由部署与迁移。关键是,华为的这种创新突破了混合云市场发展的两大瓶颈:一是传统IT厂商为了“圈地”,推出的混合云多是封闭的同构方案,用户依旧处于被“绑定”的被动状态,在使用云计算系统常常不得不做选择;二是混合云中的公有云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网络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导致了用户对云的望而却步。
在云计算市场,华为在提供了一个新选择的同时,也让游戏规则出现了改变的可能。事实上,这一切变化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作为市场的“后来者”,华为在挑战传统IT巨头时能获得成功也绝非一日之功。华为在云计算市场不仅有精巧的布局,其投入力度也超过了所有IT厂商,通过不断创新推出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在服务器、存储、分布式云数据中心等领域均积累了大量行业用户。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华为目前在全球建设了66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有255个是云数据中心。作为一个传统的硬件厂商,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来自其自主研发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特别是在FusionSphere进入Gartner虚拟化四象限后,华为已跻身私有云市场主流玩家行列,成为与IBM、HP、微软、VMware等IT巨头并列的竞争者。
在继HCC 2014上推出基于OpenStack的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 5.0和面向未来的SD-DC?(业务驱动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后,华为已经成为了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创新标杆。今年3月17日,华为又与德国电信签署了全球性的IT基础架构和私有云解决方案的框架协议,并把合作范围拓展到了IT领域。华为向德电提供硬件和解决方案,德电的子公司T-System提供综合性的专业技术,而T-System在2014年就被市场咨询公司评为欧洲云技术领导者。此外,华为与英特尔也正式建立了共同向全球运营商提供公有云解决方案战略合作,支持运营商采用创新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发展公有云商业,为企业提供电信级的优质云服务。而华为与SAP的合作也在今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双方正计划通过全球性的联合创新,在物联网和工业4.0领域展开先进技术的研究,更紧密地聚合技术和市场能力打造物联网和云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将华为的ICT基础设施和联接解决方案与SAP HANA云平台、应用和分析工具相互整合,为全球行业客户快速和简易地进入物联网和云部署提供保证。近日,又有华为将正式跨入公有云服务市场的消息传出,打通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的华为,必然会让云计算市场的格局再度出现改变。
大数据推动存储市场发展,“创新者”逆市成长
除了云计算,今年IT市场的第二大商机显然是来自大数据分析领域的。从传统IT巨头的战略布局和投入变化上可见端倪,业绩整体下滑的IBM就曾在今年表示,其有信心的年营收增长会来自商业分析领域。而对今年的IT市场而言,受商业数据分析市场旺盛需求影响最大的正是存储市场。
IDC今年6月的2015第一季度外部磁盘存储市场报告显示,由于华为、宏杉科技、浪潮、曙光等厂商在市场和技术层面的井喷式发展,国内存储厂商首次拿下了中国存储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占有率达到49.9%。
去年华为存储跃升至Gartner挑战者象限,其高端存储更是成为Gartner报告中的“主流玩家”。2014年华为存储市场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比上一年增长55.6%,成为2014年国内存储市场中的“领头羊”。不难发现,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之所以能在存储市场快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企业市场对数据应用需求的变化。一方面经济环境让企业所面对的挑战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社交化也在深刻影响企业IT的变化趋势,这自然会推动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导致企业关键业务对存储设备的可靠性、性能、服务化定制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华为等厂商能够在高端市场快速突破,正是因为其切中了这一要害。以华为为例,其在高端存储市场推出的OceanStor 18000 V3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金融、运营商市场的好评,在能源、教育、医疗等行业也被广泛应用。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华为存储中国市场收入第一,全球市场收入增长率第一。过去,无论是何种背景的厂商,在技术门槛极高的高端存储市场,这样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联想,没有人会想到2006年的8月竟然出现了戴尔公司历史上最严重的高管流失狂潮。
8月17日,前戴尔中国总裁麦大伟(David D.Miller)被任命为联想亚太地区负责人。自此掀开了戴尔高管集体出走的序幕。截至8月25日,另有3位戴尔高层步其后尘投靠了联想。
如果再算上去年先期去职的符标榜和阿梅里奥(二者分别为神舟电脑公司总裁和联想国际总裁),戴尔在大半年时间内已有7位高层出走。大量的高管流失对这家世界最大的PC提供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可谓前所未有。
要命的是,戴尔管理表现出来的失控不仅是人员流失,其业绩出现的下滑和品牌形象接连受损事件,更让业界失望。8月18日,戴尔了200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由于产品价格下调,戴尔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1%。这个全球最大的PC提供商真正感到黑色8月的四面楚歌了。
高管集体投奔联想
2005年12月,戴尔高级副总裁阿梅里奥出人意料地加盟联想,出任联想集团全球CEO。
严格来讲,阿梅里奥还不算离开戴尔加盟中国公司的第一人。比他离职早两个月的10月25日,前戴尔中国区总裁符标榜离职戴尔(后于2006年6月出任神舟电脑公司总裁)。
在阿梅里奥出任联想集团全球CEO的时候,业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他能给联想带来什么样的业绩上,事实证明,这个洋人加盟联想以来,不但联想的业绩节节攀升,现在更是在一周之内掀起了戴尔高管出走联想的浪潮。
2006年8月17日,联想集团对外宣布,前戴尔中国总裁麦大伟(David D. Miller)被任命为联想亚太地区负责人;同一时间,前戴尔日本家用及商用销售业务总监艾马诺(SotaroAmano)被任命为联想日本总裁。8月21日,联想集团宣布成立“卓越中心”,前戴尔公司副总裁戴维・斯克穆克(David Schmoock)被任命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导卓越中心工作。8月24日,联想又突然宣布,前戴尔公司副总裁、负责亚太及日本地区服务业务的克里斯托夫・艾斯丘(Christopher J. Askew)被任命为联想集团副总裁,负责联想全球服务业务。
另有鲜为人知的是,2006年春节期间,就在全球为联想在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上的完美表现而激动不已之时,前戴尔中国华东区销售总监童夫尧悄悄接任了联想大中国区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业务部总经理一职。
高管集体出走联想,戴尔上下一致表示,他们的离职对公司业务和发展不会产生影响。
“我们希望有些人离开,有些高管继续为组织效力。我们在中国的人才策略是,借助更多当地人才来开拓市场,而这个策略未来也会持续执行。”戴尔公司总裁麦克尔・戴尔在访问香港时,对众多高管投奔竞争对手作出上述表示,他还指出,“戴尔是个实力坚强的公司,我不会因为人才离开而睡不着觉。”但业界认为他内心其实很紧张。
华尔街分析师指出,亚太区高管人员接连流失不过是戴尔近段时间企业管理失控的一种尖锐体现,它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些人对戴尔的信心缺失。
业绩持续下滑之困
国内分析人士认为,戴尔近期业绩表现不佳是导致高管信心缺失的首要原因。
根据迈克尔・戴尔的规划,2006年是戴尔从少年走向中年的转型之年,但却祸不单行地遭遇了业绩下滑。此前一年,戴尔针对持续下滑的业绩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包括开设直营店战略,为了缩减成本结盟AMD,以及对旗下美洲市场部进行重组等,但所有这些举措似乎并没能成功挽救日益下滑的业绩。
8月18日,戴尔在业界瞩目中了令人失望的2007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由于产品价格下调,戴尔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1%。在截至8月4日的这一财季,戴尔的净利润为5.02亿美元,每股收益22美分。而在2006财年第二季度,戴尔的净利润为10.2亿美元,每股收益为41美分,这一业绩显然有较大幅度的下滑。由于营收认定和其它会计问题,戴尔还表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对戴尔展开非正式调查。在此之前,戴尔已经破天荒地连续4个季度的收益低于市场预期,大大挫伤了投资人的积极性。
业内人士认为,麦大伟离职戴尔,很可能是为戴尔2007财年第二季财报负责。自2005年10月麦大伟接任符标榜出任戴尔中国总裁以来,戴尔在中国的业绩始终达不到总部的期望值。而联想自收购了IBM PC后,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和影响日益增长,这是戴尔最不希望看到的。
而戴尔日本和亚太区众多高管的集体出走,则可能与戴尔公司近一年来的业绩下滑和麻烦不断有关系。业内人士认为,戴尔一直专注的直销模式近来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戴尔“成也直销,败也直销”。戴尔的高管们可能正是看到了直销模式在一两年内无法挽回颓势,所以纷纷选择了出走。
成也直销,败也直销
IDC公司行业分析师乔纳森・约西奇认为,戴尔业绩下滑的真正原因还在于它自身的营销策略。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原来成功的模式已经成为戴尔下一步发展的障碍。而这种障碍,主要来自于直销模式在当前情况下的两大弊端:一是价格优势不再,二是难以适应产品多元化的要求。
依据IDC公司的阶段性市场报告,戴尔公司的PC销量不仅没有下降,其销售额反倒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持续下滑的是利润。让迈克尔・戴尔忧心的是,虽然同样面临全球PC市场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但竞争对手联想和惠普的业绩始终保持着平稳的增长幅度,尤其后者在最近一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1%。和联想、惠普的混合型销售模式相比,戴尔一直坚持直销策略,这也是它做到世界第一的法宝。
直销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压缩业务流程,节省中间成本,降低产品的终端价格,更适合PC微利时代的要求。得益于这个优势,戴尔的产品价格在同类产品中保持着绝对优势。然而,在全球PC价格战成为主流促销手段的今天,戴尔的低价优势不再明显。两大竞争对手为了与其一争高下,先后放弃了一边倒依附于第一大芯片提供商英特尔的做法,改用AMD以降低PC成本,具备了在价格上与戴尔竞争的实力。
美国Forrontier咨询公司市场分析师苏姗・雅各布分析指出,为了应付竞争对手,不让自己的市场份额被人侵吞,戴尔被迫加入了价格战行列。“所以,低价优势保证了戴尔销售量的直线上升,可接近成本的售价反令其利润持续下滑,素有‘价格杀手’之称的戴尔终于陷入了自己缔造的价格陷阱。”苏姗说。
另一方面,当前电脑市场的发展,已经到了消费者对科技产品工业设计与个性化需求的回归阶段,消费者不再仅仅关心芯片速度、硬盘空间、内存大小,还关注外观设计、个性化解决方案,而直销体制下的模块化定制很难满足这种需要。戴尔提供的财务数据也显示,在2005财年,戴尔用在研发工作上的投资仅为其总收入的1%,这显然不够他们从事相应的研发和升级,从而使得戴尔的新产品在软硬件配置上都缺乏创新,不能紧跟市场发展步伐。
硅谷长期市场顾问雷吉斯・麦克纳表示,不管是产品组件还是系统设计,戴尔都依赖于上游合作伙伴和OEM厂商,很难在产品创新上有所作为。“微软和英特尔替戴尔公司完成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并将戴尔公司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经销商。这样,戴尔实际上就失去了对产品质量的掌控。”雷吉斯说。对戴尔公司最形象的比喻来自惠普中国区总裁孙振耀,他认为,“戴尔不是一家产品公司,也不是一家IT公司,它仅仅是一家销售公司。”
除了上述两大方面的影响外,直销模式还存在不符合人们消费习惯的弊端。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心理决定他们更习惯于亲眼看到东西才购买,可是戴尔的直销模式只能提供给人们一张网上的图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被称为“体验中心”的概念被戴尔提出并付诸实施,这是它以门店形式主动补充直销模式的尝试,目前已在美国、日本、中国内地、中国台湾等地设立了200多家体验店。可是,死守直销的戴尔坚持体验中心不做库存不卖现货,这能给店员多大的利益动机去感受、反馈市场变化,也值得怀疑。
麻烦不断累及客户服务形象
全球PC产业的发展现状表明,在产品同质化趋向日益加强的今天,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竞争,更多的是客户服务的竞争。而在最近一段时间,戴尔在“芯片门”、“订单欺诈”和“报价门”这三起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傲慢态度,以及在笔记本爆炸事件中的缓慢反应,让众多中国消费者对此颇有微词,甚至是“失望至极”。
在全球领域,戴尔自去年开始降低呼叫中心的运营成本后,其客户服务就受到广泛批评。呼叫技术服务的时间拉长、计算机病毒肆意进攻、一些替换部件的短缺……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使戴尔的客户服务满意度出现下降。
凭借直销模式起家的戴尔,用基于电话和互联网的销售方式有效地削减了库存成本。但业内人士认为,他们过于追求经济高效的战略导致了对客户的重视程度下降。据悉,戴尔一些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的员工人数还不足500人,这样的规模很难保证客户服务电话的畅通。
有资深分析师表示,一直以来,在戴尔的客户中,普通个人消费者只占其中的15%左右,戴尔开始更为关注个人消费市场的发展,相继推出了价格极低的促销产品,并与中国网易等公司合作,以此来吸引更广大的普通消费者。戴尔的客户群体在短时间内激增,它必须面临客户服务转型的问题。然而数据证明,擅长为大客户服务的戴尔还不太适应为激增的普通客户服务,消费者对戴尔公司客户服务的投诉与日俱增。一项由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戴尔的客户满意度在近两年出现下滑,从2004年的79%跌至2005年的74%。
戴尔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给公司发展带来的制约,他们在近一段时间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挽回客户服务形象。有消息称,戴尔将投资1亿美元以聘用更多的工作人员用于销售和呼叫中心服务。2006年6月,戴尔新任客户服务部门主管理查德・亨特(Richard L. Hunter)更是创造性地提出,要借鉴戴尔工厂的模式来改善客户服务。按照亨特的方式,戴尔呼叫中心的员工在为客户提供服务遇到困难时,就升起一面彩旗。彩旗升起之后,一位主管人员将立即走过来帮助他解决问题。亨特同时表示,要培训呼叫中心的员工解决不同类型计算机问题的能力,争取第一位接听电话的员工就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新上任的戴尔中国总裁刘峻岭对外界表示,戴尔中国已经在改善客户服务上采取了措施,目前戴尔在中国的技术支持人员相比于2006年第1季度,人数已经增加了80%,客户服务部门的人员增加了一倍。刘峻岭同时表示,提高客户满意度是戴尔利润得以改善的关键一环。
数据显示,在2005年,戴尔用于客户服务的支出占销售额的9%,低于主要竞争对手苹果和惠普的13%。业内人士就此分析指出,戴尔在改善客户服务形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借鉴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的先进经验
以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和荷兰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具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体制,其科技与农业经济的结合比较紧密。他们有很多很好的经验虽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值得参考借鉴[6]。美国综合性农业法规包括农产品价格支持、生产控制、农业信贷、土地保护、剩余农产品处理、出口贸易等内容。除综合性农业法规以外,美国还制定了30多项单项农业法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详备的法律法规有效地规范了农业生产行为,以保证农业科技推广正常有序地进行。目前丹麦形成了严格的准入机制,即在丹麦想成为农民,购买或继承30hm2以上的土地,必须接受为期5年或5年以上的农业学院的正规培训,并获得从事农业的绿色证书才行。此外,农民还要经常参加由地方农业咨询中心负责组织的技术培训。当然,这在中国还不易实现,但这表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势在必行。除了农民,农技推广人员更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才能迎接科技进步带给农业技术推广的挑战。因此美国、法国、日本等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建设,实行严格的从业资格制度。美国、日本明确规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获得相关专业的学士或学士以上的学位。美国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大学为纽带,由大学统管全州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业务,形成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6,7]。具体做法是在大学建立农业推广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并在各县设推广站,在全国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科研和推广的协作网。它的农业科研体系包括政府体系、私人公司系统和民间自我服务组织系统。农技推广体系分为联邦农技推广局、州农技推广站和县推广办公室3个层次。法国建立了非政府组织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其农业技术协调协会和农业学校是推广农业科研成果的主力军[8]。日本农业推广有两个并行的系统,一个系统是政府所属的各级农业推广组织,另一个系统是农民自治组织,即农业推广服务机构,两个体系由国家和县共同出资建立,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9]。美国私人公司系统集中在研究开发和创新技术商品化领域,集科研、推广、经营于一体。而以农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为中介的民间自我服务组织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国家,私人和民间研究机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引导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这种非政府组织的科研机构,使其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发挥作用是一大课题。发达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能使农民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农产品市场系统流畅运行的核心问题是市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场信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买卖双方进行公平交易,而且还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效果。从美国的经验看,为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产品信息收集和系统。目前,美国农业部通过合同关系与各州的农业部门合作,实施全国农业市场信息项目,提供各种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信息,包括供应、需求、价格、趋势等。农业部和有关州设立了100多个信息收集办事处,负责收集、审核和全国农产品在直销、拍卖、合同、期货、集散、加工、批发等市场环节的信息,并要求所提供的市场报告具有中立性、即时性和可靠性等特点。要使农产品信息网络发挥作用,首先必须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并掌握网络资讯。农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目前,美国有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80%以上的农民是农业合作社的社员。此外,诸如法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家的农业合作社也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0]。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为农民提、供、销环节的服务。农民通过合作社购买化肥、农用化学品、饲料、种子等生产生活资料,并通过合作社出售牛奶、棉花、谷物、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此外,合作社还在产、供、销过程中向农民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如提供贷款发展水电、灌溉、通讯,出租大型农用机械,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等。虽然这些举措为他们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强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国家的普遍情况是地广人稀,即农业耕地面积大,而农业人口比例相对较小。所以其以大农场为单位,多为机械化、规模化操作,比较利于科技的推广实行。而中国农业经济建立在自给自足的精耕细作之上。中国农村人多地少,大多数农业人口的科技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推广存在困难。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举措及模式探索
中国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其经验,而且西方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缺陷。深入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至关重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别说决策。调查必须深入农村最底层,了解农民最真实的感受和需求,掌握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各地生态条件和基础设施等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调查研究,摸清各地的具体情况,主要是限制因子和发展特色,从而确定适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技推广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进程。主要表现为农田排灌条件差,许多地方存在靠天收的现象;道路交通条件差,大部分农田不通机耕道,农用机械无法到田间;单个田块面积小 且不规则,农用机械到田后也难以使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农村信息闭塞,农民对网络的了解程度和应用效率极低。因此需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创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网站,充分利用电话、电视等通讯设施和媒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科研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而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要使科技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必须提升主体素质。首先要求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有联系实际、服务生产的意识,有为农业经济发展作贡献的觉悟,而且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途径,使他们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现在有很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的农民放弃耕种,致使农村留下来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景,没有享受到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收获。但是中国农民在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里,已有很好的生产经验,也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欠缺创新的果敢。因此,需要有力的组织进行有效地引导。对农民进行培训的方式是多样的,目前常采用的有专家讲座、科技咨询等形式。但是很多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比较零散,不成系统。最好在农闲时间开设系统的培训班,培训课的内容、时间安排等应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需求,并形成系统。同时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以加强培训师资力量、完善培训的条件以及建立培训示范基地[11]。由于大多数农户农业种植面积很小,使用现代农业技术产生的绝对效益并不大,导致很多农民对采用新技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种植大户的情况却完全相反,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益。发展规模生产可以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促进管理措施到位,从而提高单产水平、产品价格和种植效益。因此应积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性措施促进耕地流转,发展规模生产[12]。重点应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并落实到位,扶持种植大户,使农民敢于将土地流转进来,发展规模生产;二是出台农民养老保险等政策,保障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生活,使农民敢于将土地流转出去。规模化生产可有多种方式:一是企业承包经营,企业在政府的各种政策鼓励下实行成建制的土地流转,企业在流转的耕地上自主经营,如稻米加工企业承包水田进行优质稻生产、农机合作组织承包耕种收割等农机服务。二是种粮大户承包经营,以种粮能手为主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如租金、产品)将稻田集中,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主要依靠机械和雇佣劳动力进行作业生产。近几年来,中国农村基层合作组织发展很快,对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技能培训,提高这些新兴主体的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健全公益性农技服务体系,把现有的政策落实到位,在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技站、种田大户、企业创办植保、机耕机种、联产承包种植等专业化服务组织,促进优势作物、优势品种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加快种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提高新技术应用覆盖率。加强对服务组织的指导,规范运作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和内部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专业服务组织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上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优先购机,且不设购机指标限制,对带动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应给予资金扶持。高等院校具有人才、科技、信息优势,但是一直以来在“三农”服务中发挥的效果并不大,科技成果转化不甚突出[13]。如果能把科研教学单位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与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技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将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尝试“专家+龙头企业+农户”、“专家+协会+农户”和“专家+项目+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14],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与农户之间直接对接的难题,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3.5.2“科技大篷车”模式南京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形成了“科技大篷车”模式,该模式是为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而进行的一种送科技下乡综合服务模式[14]。通过开展科技讲座和技术培训,进行科技咨询和现场指导,赠送和散发新产品等资料将科技知识传送到农民手中。2009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全省开展“四三”活动,即组织动员300名科技人员,带30项成熟技术,在30个主要农业县(市、区)开展科技支农活动,建立了30个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基地。该活动显现出“规模大、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等特点。2011和2012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又在全省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按省里统一部署,制定了“三万”活动方案,开展了百名专家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通过“四三”活动、“三万”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改善了农村民生,转变了干部作风,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式发展做出了贡献。华中农业大学在推动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也做出了积极尝试,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实施开展“一院带一村,辐射一个县”服务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简称“111”计划)。“111”计划围绕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建立校领导联系合作村制度,由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组建服务团队深入若干个乡村。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带动了示范点乡村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乡村产业的发展,辐射到整个县域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农业增强了效益。南京农业大学也与连云港市合作开展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的“双百工程”,取得了显着的成效[15]。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使科技与农业经济结合,落脚点是广大农民群众满意,即能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科技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最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所以在摸索实施过程中,要多方面结合,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农民的幸福指数等各方面考虑,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总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