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调研报告

产品调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产品调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作为食品,首先是要保证其安全,即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减少其在食物链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此外,还应保证食品应有的营养和色、香、味、型等感官性状,无搀假、伪造,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

产品是一切食品加工的原料,农产品品质的好坏,是否安全,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健康,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二恶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比较发达,高效农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是值得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思探究的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研究。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三个行动小组,第一行动小组负责采集农产品标本,第二行动小组负责组织实验操作,第三行动小组负责个行动小组之间的协调。

1、第一行动小组在××农贸市场选购了白菜、辣椒、扁豆、冬瓜、大蒜等五种农产品样品,并分头到自己的菜地里选摘了上述五种样品,把这几种样品带回了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

2、第二行动小组对第一行动小组带回来的农产品样品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有: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细菌群落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几个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各行动小组紧密协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对感到怀疑的一些数据,反复进行实验,力求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于农产品品质的简易鉴定,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反复查阅资料,咨询老农,我们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辧、四尝。

农产品的表面颜色是反映农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观察农产品的外观形状和色泽是判定农产品品质的第一步。二闻就是闻农产品的气味。带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的香味是否纯正,没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是否有异味,如果有异味,那就说明该农产品腐烂变质。三辧,就是用手辧开所选购的农产品,看看是否爽脆,汁水是否正常。四尝,就是用口去尝尝农产品(这主要针对能够生吃的农产品),辨别农产品口感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的异味。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反复实验,发现我乡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数品质较好,但远未达到“绿色”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要实现高效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任重道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乡农产品外观形状、颜色较好,色泽光艳,看上去能引人食欲,营养成分符合标准,但口感不是很好,像白菜,吃起来有点淡。细菌群落超标,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这是我乡农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谢玉剑那里选购来的白菜、大蒜,品质较好,白菜口感好,带点甜,大蒜香味浓郁。

为提高我乡农产品的竞争力,发展我乡的“绿色”农业,针对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广大农户的品牌意识和安全、卫生、“绿色”的产品意识。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句容市 农产品 质量安全 调研报告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1.1 调研背景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的健康、安全的要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焦点问题①。

近年来,虽然句容市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总量稳定在40万吨的水平,已形成了茶叶、草莓、花卉、水蜜桃、葡萄、无花果、茅山老鹅等众多农副产品基地,但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指导、质量检测、质量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②。

1.2 调研目的

本调研旨在系统了解句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状以及途径,分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探讨利用高职院校专业资源服务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途径与机制,以创建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基础,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2 调研内容

(1)了解本地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了解本地消费者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3)了解当地人们在农产品消费方面遇到的问题;(4)调查本地行政事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架构;(5)了解当地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和建议等。

3 调研方法

(1)采用网络查询、统计年报查阅、拦问以及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2)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5份。

4 调研结果分析

(1)被访者基本情况。从被访者的职业来看,大部分是工人、农民和学生,还有少数的是医生、教师等;男女比例则相当。从年龄来看,则大部分是在20~40岁之间,收入则都是一般水平。

(2)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问题。52%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应该知晓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25%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无需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23%的被访者认为无所谓。7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产品安全事件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造成的,18%的被调查者认为上述事件多是有意为之,4%的人表示无法判断。本课题组认为加强监管和培训是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出现安全问题的关键。

(3)农产品消费的基本情况调查。57%的被调查者表示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43%的被调查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在购买农产品时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调查数据显示没有一个人是不关心农产品生产日期的,只是在购买农产品的时候不能主动去看生产日期。大部分被访者表示关心生产日期时出于关心商品质量和习惯性,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是因为受他人影响。调查中,225份有效问卷中只有56位被访者表示几乎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注意农产品的保质期,50%以上的被访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注意,还有少数人表示一般情况下不会关注这类问题。关于农产品的分类问题,83%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这些问题,还有17%的被访者则表示知道一些但不是都知道。面对这样的现象,可见关于农产品分类,当地政府有必要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传输和教育。60%的被访者表示对农产品包装上标示的农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有80%以上的信任度,30%的被访者也表示信任这些农产品包装标示的,10%的被访者则是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中。87%的被访者表示不会购买近期将要过期的促销农产品,13%的被访者表示会购买。从调查数据来看,人们总是将将要过期的农产品和已经过期的农产品混为一体,事实上近期将要过期的农产品还是安全的农产品,可能就在营养上有些丢失,但是对人体是无害的,从资源节约出发,还是提倡大家购买该类农产品的,但必须保证在农产品过期之前食用。

(4)遇到农产品质量问题时的对策。从调查中得知“农产品过期问题”是当前农产品经营存在的最严重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其次是虚假或者扩大宣传问题以及以次充好问题。这首先是因为经营者自身农产品安全知识的欠缺,其次是当地相关部门管理不够严格和到位,另外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没有养成看保质期的习惯也是一个原因。65%的被访者表示如果发现农产品包装袋上找不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日期模糊则会不买该产品并选择其替代品;35%的被访者表示遇见这类情况会询问销售员并向销售员了解产品的相关情况。在无意间购买了过期产品和使用时发现包装上未过期的农产品实际已经过期时,被访者选择了同样的答案。66%的被访者均表示扔掉,自认倒霉;30%的被访者则表示找商家退货,只有4%的被访者表示会向有关部门投诉。从以上数据可知,一年来,因农产品问题致伤、致病的情况依然存在,有13%的被访者的家人都经历过相关事件,此比例不容忽视,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待加大管理力度。

(5)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与建议。74%的被访者表示要搞好“农产品安全”就应当加大处罚、曝光力度以及加强检查制度,也就是说时通过硬性规定和强制性的措施使得生产厂家不得不配合“农产品安全”;只有4.3%的被访者认为应当开展消费者教育,使得消费者认识到“农产品安全”,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保护自身安全,并起到监督作用;21.7%的被访者表示应该时企业自律,即企业自觉地规范生产,也就是对企业进行相关思想教育和知识灌输,使得企业能够自觉地响应“农产品安全”,并规范生产,对消费者负责。83%的被访者都表示农产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而经常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被访者则只有13%;一次农产品安全教育都没有参加的被访者有43%,认为农产品安全教育可有可无的被访者有17%;偶尔会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有44%。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教育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重视的,只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接受农产品安全教育,不知道途径是怎样的,所以相关部门和有关机构有必要在农村开展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讲座或者课堂。

(6)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0年组建句容市农委后,专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与市检测站合署办公。成立了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统筹、协调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2010年10月,完成了国家拉动内需项目“句容市农产品检测站建设”并通过验收。在产品上,能进行农产品的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等农药残留,铅、镉等重金属残留,瘦肉精、黄曲霉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定量检测。能基本满足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移动检测等需要。在全市范围确定了319家种植业生产单位、农业“三品”生产单位、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屠宰场、奶站等企业作为我市第一批农产品重点监管对象,要求企业作出书面承诺,保证诚信经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在老方葡萄科技示范园等5家农业企业实施建设。企业通过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全过程的生产销售记录,建设农产品检测室开展产品准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平台等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不合格农产品追溯工作的落实。对种植业、奶畜、水产类农产品及农药、兽药、种子、肥料、饲料进行地产农产品的执法抽样、送检工作。抓农产品的品牌和示范区建设,努力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句容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主要有四点:一是监测任务繁重,检测技术力量严重缺乏。二是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三是工作经费缺口较多,解决需求难度较大。四是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松散,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均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但是普遍缺乏相关知识认知;(2)消费者普遍愿意了解农产品安全知识,只是对相关途径比较模糊不清;对农产品安全知识普遍认知程度不高;(3)监管部门力量有限,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4)缺乏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农产品价格大幅回落

通过对12乡镇市场调查,农产品价格下跌严重。

(一)春茶生情况:全县12乡镇茶叶无论是鲜叶还是毛茶价格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春茶鲜叶平均价格下跌最大的是涌宝镇,下跌60%,最少的大寨镇也下跌5%。春青毛茶价格下跌最大的是栗树乡,下跌33.3%,最少的是大朝山西镇,下跌2.8%。按照全县茶叶生产水平,我县春青毛茶平均价格下跌21%左右。

(二)肥猪、仔猪、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肥猪价格下跌最大的是栗树乡和后箐乡,分别下跌52.9%和52.5%;下跌最小的是忙怀乡,下跌35.7%;全县肥猪价格下跌46%左右。仔猪价格下跌最大的是漫湾镇和涌宝镇,同时下跌70%;下跌最小的是大朝山西镇,下跌43%。全县仔猪价格下跌62%左右。猪肉价格下跌幅度最大的是后箐乡,下跌45.9%,最小的是大寨镇和幸福镇,同时下跌30%;全县猪肉价格平均下跌41%左右。

(三)牛肉价格略有上升。通过12乡镇调查,有7个乡镇牛肉价格上涨,两个乡镇持平,3个乡镇下跌。总体上全县牛肉价格略有上涨,上涨8.5%左右。

(四)山地鸡价格比上年同期略低。除涌宝镇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其它11乡镇都下跌10%左右。

二、生猪饲养不容乐观

通过对4户规模生猪养殖户和6户生猪散养户进行调查结果:与上年同期相比,生猪存栏增加,肥猪出栏减少,饲养成本略有降低,但效益大幅下滑。其主要原因是:

1、受金融危机影响,农副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消费水平下降,虽然猪肉价格下跌,但农村市场消费仍然低迷,导致生猪价格大幅度下滑,减少养殖户效益。

2、由于肥猪价格下跌46%,养殖户效益严重受损,生猪压栏现象普遍存在,使肥猪出栏较上年同期减少,生猪存栏增加。

3、虽然饲养成本有所下降,但肥猪价格减幅过大,严重挫伤养殖户积极性。

从10户生猪养殖调查户情况看,目前生猪养殖存在以下几种情况:①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户,自繁自育的,略有盈余;②以酿酒为主,用酒糟为饲料,且自繁自育的养殖户也能盈利;③以育仔猪为主的养殖户,也略有盈利;④以自己种植的玉米为主要饲料,且自繁自育的养殖户,能够保本;⑤够买仔猪育肥的养殖户,无论是规模养殖户还是散养户都存在亏本。从我县养殖情况看,生猪散养户较多,占95%以上,大部分养殖户效益负增长。

三、措施和建议

畜牧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占我县农业总产值的33.57%,生猪的饲养占畜牧业产值的76.57%。稳定生猪养殖对我县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十分重要。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生猪养殖扶持力度,养殖规模化,尽力提高养殖效益。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我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情况

(一)农产品生产稳步发展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省借助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狠抓农业生产不动摇,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2011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跨上600亿斤台阶,达634.2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玉米467.8亿斤、水稻124.7亿斤。蔬菜产量1300万吨,人参、鹿茸、林蛙、食用菌及杂粮杂豆等土特产品也有较高产量。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36.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22万吨,牛肉产量43.4万吨,羊肉产量3.9万吨,禽肉产量66.9万吨。牛奶45.2万吨,禽蛋95.3万吨。我省生产出的充足、多样、优质农产品,为推动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产品物流体系不断壮大

农产品物流主要是通过物流主体实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不断壮大,在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带动农村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农产品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近几年,我省专门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发展较快。截止2011年末,规模以上农产品流通专业企业达152家,年营业额220多亿元。物流运输方式主要是通过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公路和铁路两种。

2.农产品市场作用显著提高。主要指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村集市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上电子商务市场等。这些市场除了起到农产品集散、批发、零售等营销作用外,有些大型市场还直接开展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等多项服务。这些大型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物流集散的主渠道。多年来,经过培育和发展,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和功能显著提高。据调查,截至2011年末,全省注册登记的规模以上各类农产品市场达302家,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133家,面积370多万平方米,交易额600多亿元,其中亿元以上69家,交易额540亿元。在批发市场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26个,年成交额232亿元,占批发市场成交额的40%。松原市目前建成农产品市场27个,年交易量近320万吨,交易额达120亿元。除上述传统市场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产销衔接、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方式和小超市、便利店等相继出现,更加丰富了农产品市场物流营销形式。与前几年相比,全省市场建设数量、质量和功能都有了较大提升,对搞活农产品流通、活跃城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粮食企业的粮食收储主体作用明显。粮食系统由国家和省直属粮库组成,担负着粮食的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以及国家的粮食战略储备及评抑粮价等任务,是我省粮油物流的重要主体。截止2010年末,全省粮食收购企业共817家,其中国有粮食收购企业496家,非国有321家,收储能力(仓储和露天)达3000万吨。2012年4月未,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171亿斤,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246.6亿斤,二者占同期收购总量的76%。

4.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凸显。目前我省较大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400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7户,省级445户。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加工后卖出产品,是我省农产品物流的重要主体。2012年4月末,我省粮食深加工企收购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132亿斤,占同期收购量的24%以上。以玉米、水稻、大豆为原料,大成集团、中粮生化、阜康酒精、德春米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量达300亿斤左右,约占粮食常年产量的50%。围绕猪、牛、禽类屠宰加工,皓月、华正、德大、金锣、得利斯、卓越等重点龙头企业屠宰加工量达3.6亿头(只),占出栏的一半以上。特产品加工每年需求量也相当可观。松原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80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9户,市级123户,年加工转化粮食420万吨,畜禽加工量3000万头(只),带动农户30万户,销售收入150多亿元。

5.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2011年,我省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1331家,加入农户70万户。其中种植业合作社8918个,林业290个,畜牧业7138个,渔业89个,服务业3062个,其它1834个。合作社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56.9亿元。这些经济组织和经纪人来自农村,参与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了解农民意愿,便于与与农民沟通,是农民与收购主体之间重要中间人,发挥着其它经济体不可代替的农产品收购、运输、出售的独特作用。

(三)农产品销售范围逐渐拓展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形势持续恶化,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并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发展陷入衰退困境。在此全球背景下,机电产品作为湖南对外贸易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为了及时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我们深入到了我省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骨干企业进行调研,并对40多个骨干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根据最近我们对4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结合我省今年1-9月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分析,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从今年7月开始,出口增幅出现下滑态势。7、8、9月出口额和增幅分别为:7月:2.69亿美元,增长75.79%;8月:2.86亿美元,增长69.25%;9月:2.41亿美元,增长50.57%。

2、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小,经营风险加大。由于外商信心不足,出现观望现象,订单减少,对已签订的合同出现违约和拖欠支付货款现象,收汇风险大增。如科力电机发运到乌克兰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到港,外方因外汇管制和缺乏外汇等原因而不提货。

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不同种类产品影响有所差异。影响最大的为材料类金属制品,价格跌幅大,预计明年出口下降30-40%,其次为:电子类产品,如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显示器、显像管1-9月出口下降12.86%,维胜科技:多层电路板出口1627万美元,同比下降27.96%;第三是:一些消费类产品:如轿车零部件供应商长沙磐吉奥生产的拉线出口1676万美元,下降26.21%。目前,对机械设备影响小些。

4、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从欧美向亚洲、非洲、大洋洲蔓延。出口增幅下滑从8-9月开始,比较早的如北美,增幅由7月的69.22%下降至8月14.47%,9月为35.02%;9月份开始,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增幅分别由8月的77.86%、162.20%、66.36%下降至54.90%、25.90和-13.55%,降幅分别为23%、136%和79.91%。

5、今后几个月至明年出口预测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联手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效果如何,现难以预计。所以说,对于我省明年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现难以作出准确判断。据我们调查,80%以上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增长的企业占26.4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企业占17.65%,增长20%以下占8.83%,持平的占20.59%,认为出口下降的占52.94%,其中下降20%及以上的占23.53%,下降20%以下的占29.41%。认为明年出口增长的企业占46.8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占25%,增长20%以下占21.88%,认为下降的企业占34.38%,其中下降20%及以上占18.75%,下降20%占15.63%,出口持平占18.75%。由于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是具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械设备,这类产品大约占整个机电出口产品的50%,其中工程机械大约占出口机电产品37%。这些产品目前受影响相对来说小些。如果按照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再继续恶化,明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仍有可能保持15-20%的增幅。

二、应对措施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各企业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1、苦练内功,降低成本。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一些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控制成本。在当前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建立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同时,缩短物流链,降低物流环节费用。

2、防范收汇风险,把好货款回收关。随着金融危机来临一些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方面。对国外进口商进行征信调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也有可能下降。因此,不仅要对海外新客户进行必要的征信调查,对老客户也要采取类似措施。有的企业通过购买一些国际征信机构的服务,了解海外买家的信用状况。还有的企业委托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他们的海外分支机构,了解买方的信用状况。一些企业都采用更加谨慎的结算方式收汇,如要求国外买家开信用证,或者改为跟单托收d/p方式等。避免采用直接面对海外买家商业风险的结算方式收汇。最近,由于欧元以及印度、韩国等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极大影响了我省对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由于金融动荡,我省一些机电企业采取了各种灵活的外汇结算方式和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企业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采取付款交单或即期信用证方式尽早提前收汇结汇;通过“福费廷”方式和保理业务规避风险;充分利用外汇期权交易降低由于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由于收汇风险的加大,一些出口企业更加重视了出口保险,正在积极、主动地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避险工具。

3、对海外市场重新布局,积极开拓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欧美今后一段时间其消费将持续低迷。一些企业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分布情况,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如中东、南美洲、东欧、非洲市场,这些地区我省机电产品销售较少,但实体经济增长潜力大,经济金融泡沫较少,而且这些地方人口也多,是值得我们开拓的新兴市场。

4、加大开发新产品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一些企业认为,在目前国际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时,更要注重研究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本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下一次经济复苏作好准备。如山河智能在继续改进原有产品如小型挖掘机、静力压桩机的基础上,又在开发中型控掘机和叉车等产品,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1、搞好调查研究

对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继续搞好调研,及时、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的影响,尽早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特别是要关注金融危机对我省不同类型机电产品和不同国际市场出口的影响和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加强业务培训,帮助和指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应加强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及出口保险、外汇结算方式及金融工具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有关外贸实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指导企业采用安全的结算收汇方式,积极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我省机电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它们的政策性工具进行风险防范和规避,确保货物和资金安全。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一、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一)现状与成效

1、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自年以来,我局开展了以蔬菜、茶叶农药残留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严格控制蔬菜、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和畜产品兽药超标,累计抽检样品469个,检测合格率为100%。全区连续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引起的重大中毒事件。

2、全社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生产者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安全意识亦随之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林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大实施监督,政协密切关注。企业依靠质量创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发展无公害生产和居民安全消费的局面正在形成。

3、农产品认证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为实施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林区农业局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商标,提高品牌意识,加大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的力度,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的农产品。对企业申报认证农产品品牌的,报请区政府给予适当奖励。截止目前,全区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农产品共13个,其中无公害食品9个(主要是蔬菜),绿色食品1个(“生龙牌”黑木耳),有机食品3个(百花蜜、木鱼有机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个(蔬菜和畜产品),面积已达到4万余亩。全区先后建立了3万亩蔬菜、1万亩茶叶、4万亩中药材、10万亩干果和宋洛、松柏万头生猪等无公害种植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改善。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要求,林区农业局始终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的利益,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林区农业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与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领导到位。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总结经验,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责任到位。实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四是经费到位。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调剂安排工作经费购置检测设备,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2、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林区农业局分别在电视台、报开辟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专栏;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农资打假保春耕秋播活动、安全生产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设立咨询台和曝光台,共接待咨询人数2450余人,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在乡镇居民集中居住地喷刷固定宣传标语280余条;结合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3、加大硬件投入,逐步建立健全监测体系。为加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林区农业局筹建了3个化验室,改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条件和手段,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科技下乡及开展农民培训等形式,发放有关农产品标准书籍和主导产业栽培模式等资料,增强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组织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农技人员直接对基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基地更好地实施标准化生产。

4、突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日常监管。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严打击违法使用“瘦肉精”、“孔雀石绿”、“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国家违禁药品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行为,联合工商、卫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统一行动,经常开展专项整治,并把专项治理与宣传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三年来,查处不规范的饲料经营户5户;查获销售高毒农药经营单位1户,收缴高毒高残留农药268瓶;查处无证经营兽药案件1起,收缴过期兽药42个品种,价值6000余元;收缴废弃物农药2.9吨;对15个兽药品种、6个饲料品种、10份猪肉样品进行抽检,检测合格率达100%。通过集中治理,规范和净化了林区农资市场。

5、从严治理,加大动植物产品检疫力度。三年来共检疫蔬菜、茶叶、药材5200余吨,检疫动物10万余头(只),检疫肉品825吨,禽类产品58吨。在畜产品加工环节上,严把宰前检疫关,确保不让染疫的动物进入加工环节;严把宰后检验关,确保不让有害的畜产品进入市场。销毁不合格肉品1800余公斤,确保了食品消费安全。

二、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认识不完全到位。从生产主体来看。农民还不完全明白什么样的农产品是优质安全的,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又该如何生产。有极少数农民根本不知道“瘦肉精”、“苏丹红”和“孔雀石绿”是违禁药品。从加工主体来看。一方面,从千家万户农民中收购来的初级产品大多是分散生产的,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加工成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加工企业经营者缺乏战略眼光,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定位模糊不清,生产管理亟待规范;从政府行为来看,部分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还不完善。

(二)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林区农业局在近几年来,虽然下大力气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建立了相关检验检测化验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政府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无专业的检测队伍。同时由于工作经费困难,导致检测设备落后、检测手段不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成立机构、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检测技术手段已刻不容缓。

(三)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三大体系基础薄弱,通过认证的农产品比例还比较低,全区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仅仅局限于蔬菜、茶叶等品种上。咎其原因,主要是农业标准宣传、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由于农业标准化工作投入资金有限,标准宣传、示范推广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畅,以及生产者素质较低等原因,很多已制定的农业标准没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标准化生产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即使实施了标准化生产,也由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方式的制约,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四)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到农业、工商、质监、企业等方方面面,因我区工作起步较晚,部门与部门之间还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地方,职责不清,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环节多,管理难度大,农业部门虽然举力所能及之力,但仍显鞭长莫及,导致农产品生产经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放任自流现象。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正在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一旦我区蔬菜、中药材、茶叶、干果、畜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因质量安全问题被挡在市场门外,受损的最终是的农民,的声誉。

三、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既涉及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又涉及农产品销售和运输;既涉及对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又涉及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功亏一篑。针对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根据这一精神,当前,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做到工作措施有力、监督管理有效,形成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管理格局。农业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系统内部要形成整体合力,牵头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工商、食品监管、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家产业政策、农业标准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等知识,用“三食品”生产的高效典型和现实生活中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而遭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安全所带来的危害等,来引导和说服群众,让农民等生产主体真正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使农产品生产主体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三食品”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规定,建议林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农业、工商、质检、食监等部门要适当整合项目资金,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倾斜。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的积极性,自觉增加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建立健全三大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议林区政府尽快成立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培养一批检测技术骨干,配置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二是农业标准体系。抓紧收集整理陆续出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国外有关先进标准,认真研究和学习贯彻。质监、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结合林区实际,高水平、高起点地引用或制定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农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建立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三是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要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牌产品的质量认证、认定工作,对经过认证的农产品要进行公示并加强质量监督,建议林区政府对认证的农产品继续给予奖励。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一、*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情况

*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切实抓好一村一品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形势良好。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我市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坚持一村一品,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依托,以建设示范区为载体,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着力扩大基地规模,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车间”。全市已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示范乡12个,示范村105个,示范社1081个,示范户1.4万户。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121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1个。农产品基地面积累计达到168万亩,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特色品牌日益增多。

全市累计有42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有17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四县(区)都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猪、牛、羊生产基地;南江黄羊成为亚洲第一的知名肉用山羊新品种;通江、南江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为积极实施农产品深加工的品牌战略,创建了一批特色品牌。

(三)龙头带动能力增强。

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4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培植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4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家。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强了基地建设带动能力。

(四)专合组织快速发展。

全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41个,拥有会员11.4万人,带动农户26.5万户,其中专业协会377个,专业合作社184个,专业市场82个,专业场园68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有效助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农产品深加工存在的主要差距及问题

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区位形势劣,企业发展缓。我市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由于高成本低效益的山区农业经济,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参与少,引进外资难,企业管理人才缺,职工文化水平低(职工队伍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占15.2%。其中高级技术人才仅占0.9%,高级技师人才占0.3%。),不能引领企业快速发展。而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很多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虽已进行了“双置换”的改革和加工技术改造,但企业的历史包袱还没有彻底卸掉,产权不明,机制不顺,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观念没有根除,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农产品商品率低,企业原料缺。农副产品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种养成本高而价值低。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已无任何交售的义务和责任,25%的农村劳动力弃农外出务工,使农产品的商品需求量增加50%,而本地提供的商品农副产品仅占产量的5%左右。很多农户的土地撂荒,在家留守的老幼多数都是种养自给。造成了农副产品的商品量显著下降,企业原料紧缺。

(三)企业规模小,市场竟争弱。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基本属于传统生产、传统加工、传统产品,缺乏科技支撑和创新能力,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产业链,资源利用率低;加工不能达产,公路运输半径大,更加重了企业经营成本的筹码,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竞争能力不强。

(四)流动资金缺,企业运转难。除公共公益企业外,没有1户企业争取到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上是全面负债,甚至不惜在民间借高利贷保运转。绿颂米业年生产能力3万吨,因缺乏流动资金,经常性停产,2007年仅加工290吨。绿颂油脂公司是西南地区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企业之一,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工程形象进度达90%,由于尚差资金1500万元,无法竣工投产,致使先进的设备闲置近两年。

三、*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市地处长江上游四川东北部,远离大中城市,工业污染源少、空气水质好、森林覆盖率高,具有绿色环保、无公害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是天然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一)我市是粮食主产区。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和油菜籽,常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60万吨以上,有较好的粮源基础,是发展粮油加工和生产的先决条件。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优势独特。山区地貌,沟壑纵横交错,自然屏障有利于防控动物重大疫病,养殖业疫病灾害性风险相对较小;山区牧草资源丰富,适合草食牧畜的发展,有利于畜牧的有效资源配置和应对市场对畜产品多样化需求,保障多种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三)我市林产业得天独厚。*“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优势在山,特色在林。全市现有森林面积985.3万亩,其中商品林535.3万亩;尚有100多万亩的撂荒地、四旁隙地适宜发展林竹基地。全市活立木蓄积3530万立方米,并且每年以200万立方米以上速度在递增。*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木质原料林、竹林、经济林生长。

(四)酒类、饮料加工产业基础好。我市现有大小酒类产销企业109户。其中,江口醇、小角楼为全省工业500强企业,重啤*分公司、抱国醇、帝王杯为巴州区重点骨干企业,通江银耳酒业公司的滋补保健酒很有特色。

四、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调研中发现,当前阻碍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小农经济格局打破难,土地规模经营推进难。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小农经济改造步伐,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只有进一步稳妥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才可能快速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

(一)深化改革,促进土地经营集中。依法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一是争取惠民政策重点向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倾斜,特别是粮食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要多向交售粮畜的农民倾斜。二是推进土地租赁、代耕、入股等经营体制改革,应尽快制订“农地流转促进方案”,增设农地流转补贴专项资金,对出让农地的农民给予补贴。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登记、审查、确认和公证等服务体系。促进闲置撂荒土地的合理流转,培育种养大户、种养能手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三是进一步探索土地所有权属改革,把土地所有权全面落实给农户,使进城的农民可以拿自己在农村的土地去换取原始资本,永久性迁徙到城市,而将土地集中“释放”给专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更大程度地实现土地的市场价值,更大程度地“释放”土地的生产力,打破“小农经济”的农业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集群。立足区位优势、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现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突出重点与规模效益,制定好长中短期分步实施计划和措施;妥善处理产业之间的兼容与冲突,切实把农户的生产与企业的深加工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推进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实业聚集的主要载体,培育共生性企业集群。以经营加工大户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基地建设。比如:以江口醇、小角楼酒业为龙头,培育*酒类、饮料产业集群。帮助现有酒类小企业发展壮大,扶持符合条件的新办酒类小企业,逐步实现基酒本地化,形成酒类产业链,提高深加工档次,推进龙头酒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这些酒类小企业要培育更多的原料基地,扩大小麦、高粱的种植面积,带动种植、养殖基地的发展。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合同农业;订单农业

近年来,阿荣旗委、政府立足于耕地470万亩,农业人口23万人这一农业旗的基本旗情,把农业现代化摆在了工业化、城镇化的首位强力推进。

一、阿荣旗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全旗现有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其中,粮油加工企业4家、乳品加工企业3家、淀粉加工企业3家、肉类加工企业8家、饲料加工企业2家。经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两级分别认定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总资产8100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26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78900万元,增加值110832万元,利润总额4637万元,上缴税金682万元。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通过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目前,全旗共有3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中荣食品公司,总投资1.2亿元,年屠宰加工肉牛8万头,肉羊30万只,到“十二五”末期,达到年屠宰加工肉牛15万头,肉羊50万只;科羽禽业公司,总投资2.25亿元,年加工肉鸡5000万只,建设4000万只肉鸡孵化场、20万吨饲料加工和30万套种鸡繁育基地;奈伦淀粉公司;设计加工能力3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0万元,增加值5800万元,带动农户9130户。

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全力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力推进机制。各乡镇、各部门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围绕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农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为了切实做好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发展扶持工作,阿荣旗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阿荣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阿荣旗加快推进肉牛肉鸡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阿荣旗加快推进中草药沙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原料生产基地迅速发展,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有力保障了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多措并举,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阿荣旗在农畜品加工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差异和经济总量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畜产品加工业仍存在规模小、加工转化率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工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现有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方式处在原料掠夺和原料粗加工状态,加工转化率较低。二是缺乏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目前,阿荣旗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企业实力不强,对农牧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三是科技基础薄弱,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企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程度低,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四是缺乏基地的有力支撑,产业化带动面窄,基地与加工企业利益关系不稳定。农畜产品加工业与农牧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未确立有效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原料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缺乏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

三、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前景分析。当前阿荣旗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农牧业发展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阿荣旗粮食种植面积、种植结构,牲畜头数、圈舍建设等,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建设目标并显示出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充足的原料。二是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竞争力。到201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将稳定在470万亩,种植结构调整为“123355”,即大豆、玉米、水稻、杂粮、白瓜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00、200、30、30、50、5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40亿斤,牲畜存栏总数达380万头(只),乳产量达45万吨、肉产量达8万吨。

(二)明确了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一是确定肉类、玉米、大豆、马铃薯为农牧业产业化四大重点产业,优先谋划,优先扶持,优先发展,努力打造成支柱产业;二是确定乳业、白瓜籽、水稻、小杂粮等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潜力产业,积极扶持基地做大,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努力打造成优势产业;三是确定柞蚕、沙要、中草药为特色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全面打造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四是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有机食品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20个产业化项目。

(三)按照全旗总体发展思路,全旗农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目标是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四大支柱产业为核心,推行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力争使十大富民产业全部实现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建设水平,重点选取肉类、玉米、大豆、马铃薯四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做成东北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产业化品牌,全力打造“东北鹅都”、“东北薯都”、“中国蚕都”、“肉乳故里”、“粮豆之乡”和“白瓜籽之乡”,实现建成一批特色基地、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专业组织、创建一批知名品牌、打造一批支柱产业的“五个一批”目标。

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

(一)加强农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农畜产品加工业对原料生产的要求和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加快专业化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调整优化农畜产品区域布局,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

(二)大力扶持培育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带动力量。一是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全旗十大富民产业全部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紧密连接,深挖龙头企业的发展潜力,为农户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赢”。三是重点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中荣食品公司、科羽禽业、凯蒙中草药、金昌茧柞蚕深加工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