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1篇

如何做好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处理试论

1 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环境经济计量就是按市场价格把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进行内部化,从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出发,把经济活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采用货币形式进行费用效应分析、计算。由于环境损耗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并将其内部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会计属于经济计量范畴,是计量与报告企业外部影响的重要手段。因此,社会成本理论是推动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

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2 企业环境成本计量原则及核算问题

企业环境成本的环境成本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企业产生环境负荷的影响因子——物质流转和能源消耗的角度出发,采用环境资源输入企业和企业活动对环境输出的资源流转平衡理论来进行环境成本的分类核算,以谋求环境成本降低与环境负荷减少的协调。另一类则是从环境成本效果现出发,在环境会计报告中按费用产生效果的作用大小来进行环境成本的分类核算,并且区别不同阶段、直接与间接列示不同项目的环境成本费用。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应遵循按成本收益的匹配原则,即企业在当期发生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应在当期进行确认和计量;涉及几个期间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应进行资产化,在有效期间内提取折旧或进行摊销。预计未来支付的环境成本,应依据其发生的可能性和金额的合理预计进行评估,作为或有环境损失处理,或者作为环境负债处理。而对当期以前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成本的当期发生额,则应对过去年度的损益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

环境成本计量的具体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两大项。在自然资源损耗方面又包括资源消耗成本、自然资源超额消耗、环境污染损失、环境机会成本等子项。在环保方面的支出很多,它包括“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等等。

3 如何做好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为了强化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应当设置一个“环境成本”会计科目,并按环境耗减成本和恶化成本(损失成本)、环境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设置其明细科目,以充分反映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分配、结转,以便于企业进行管理控制,使信息使用者更为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环境形象。“环境成本”科目属于损益类会计科目,其借方登记当期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的支出以及分配计入本期的环境成本。平时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本期实际的环境成本,期末,该科目借方累计数额全部从其贷方转入“本年利润”会计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没有余额。

其账务处理为:

(1)本期发生的与本期相关的环境支出:在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相关科目。

(2)账务处理。本期发生的仅与本期相关的支出,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银行存款”等。本期发生的不仅仅与本期相关的支出,可分以下两种情况:①预付待摊。受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以内的,发生时借记“待摊费用——环境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摊销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待摊费用——环境支出”。如果摊销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时,只需要将“待摊费用—环境支出”科目换成“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账务处理方法和上述相同。②预提待付。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预提费用”;付款或结清时,借记“预提费用”,贷记“银行存款”;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借记“本年利润”,贷记“环境成本”。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理念,对现代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革新性影响,从而对企业的管理会计也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就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探究企业中如何优化管理会计的应用。 

 

1.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管理会计目标 

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基本目标,该目标定位于碳排放量降低、生态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上来,其实质就是在生产中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少投入多产出,谋求发展生态经济;其二是具体目标,即充分披露有关会计信息,满足决策的需要。包括了解环境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了解环境投资总额、投资管理情况;了解环境费用支出总额及其具体用途等。基于低碳经济的理论,企业会计的总体目标是要明确经济的增长要建立在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多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环境会计的确认、记录、控制和报告的相关信息,使政府部门能够随时了解企业在环境规划、环境保护义务及环境政策等方面的执行情况;使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内部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环境会计实施情况,及其为企业眼前和长远经济发展带来的效果,为他们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 

2.1环境会计体系的保障机制严重缺位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环境会计的确切标准和会计准则,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的信息披露的法规中也鲜有环境问题的涉及,而相对系统的环境会计及其相对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规范则是缺位的。这种机制上的严重缺位由于不能向外国投资者提供企业的环境信息,因此对会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是有害的,同时也很难衡量外国投资机构对我国环境的破坏程度,对于发达国家试图在我国寻求“污染避难所”是无法治理的。 

2.2尚未建立健全环境会计技术层面的支撑体系 

我国当前还没有建立用于确认环境会计要素的准则和原则,并且统一的环境会计要素计量标准也不具备。基于大部分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在环境会计体系中得不到正常的市场交易的情况,因此不能以交易价格为环境会计的唯一属性。另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统一规定方面是滞后的,而且披露的内容范围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致使大部分企业都会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为的是使这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很难获得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决策受到了误导。 

3.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对策研究 

3.1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制度体系 

3.1.1构建环境会计操作体系 

这一点需要依靠国家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在对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借鉴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和针对低碳经济下企业管理会计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遵从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律,筹划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同时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低碳经济时代下的有针对性的修订,并尽快建立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与监督体系,依法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同时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以便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公正性、合法性及全面性进行审核与鉴定。 

3.1.2完善环境会计保障体系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国政府应尽快修改现行《会计法》,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纳入法规体系中,在法律层面上将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加以明确,为建立环境会计体系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强环境资源的立法与执法,明确环境资源产权;同时加强环境法规保障体系,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加强环境会计人员的环境及相关知识培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要求,更好地参与环境会计事务;建立全国财政补偿体系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作为环境会计运行的资金支持系统。 

3.1.3建立和强化环境会计披露与监督机制 

众所周知,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对企业在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核查。首先,就要做到有法可依,在环境会计法的基础上给予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统一的标准。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准则体系,进而全面保证环境会计行为的规范和实施。其次,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地进行揭示,因此,应加强监督,由政府或有关社会机构,依据国家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以及会计相关法律,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再次,还要加强环境审计,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其审计重点可以包括:环境保护法的合理性;环境保护管理系统;企业环境保护政策和控制程序;环境经济责任的记录与披露等等;关于有害物质的贮存与处理。最后,要制订环境会计审计法规,建立环境会计审计制度。由政府审计或有关社会机构,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公正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做推广工作。 

3.2加强成本核算,健全企业绿色运行体系 

环境会计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目前有包括资本化方法、负债化方法、费用化方法、损失化方法等用以完善环境成本会计处理的方法。因此要倡导企业建立绿色经营系统,推进绿色工艺、绿色融资等,为环境会计发展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同时以先进的理念对环境成本进行识别、计量和分配,对环境成本的实现绩效管理。绿色经营系统是企业为将其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相协调。首先,需要大力开展环境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选择好地点,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逐步积累成功经验,制定高质量的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由生态环境资源评估单位牵头,可以适时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参加,积极开展环境资源的监测、评价与计量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其次,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是绿色经营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存在,应该倡导企业建立绿色经营系统。只有在企业建立起绿色经营系统,才能为环境会计发展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 

 

【参考文献】 

[1]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赵娟.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环境会计假设[j].财会研究,2009,(23).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会计教育;复合型人才;课程

我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以环境教育为本。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无疑将给环境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环境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形成。国内各高校中只有少数几所开设了单独的环境会计课程,名称如“环境成本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环境审计”等。大部分高校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审计教学内容,较少或根本不涉及环境方面,即便有所涉及,也只是将环境会计的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传统的会计、审计类课程中。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其一,缺乏独立、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或专门的环境会计制度(或准则)作为指导。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环境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前提假设、环境会计报告披露模式、披露内容等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国政府也还没有出台相关的环境会计制度(或准则)来给予指导和规范。

其二,缺乏专业的环境会计师资队伍和配套教材。环境会计是一门由环境学、经济学、会计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学科。开展环境会计教学工作,需要授课教师具备扎实、全面的基本功,一方面要充分掌握本专业(财务会计)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懂得环境方面的知识,如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目前,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其师资队伍还不健全,配套的市场教材也较少。

其三,大学环境会计的教学目的尚不明确。在那些已单独开设环境会计系列课程的高校中,开设这些课程只是让学生接触前沿理论知识,教学的实践目标尚不明确。

二、西方国家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先进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英两国)在环境会计教育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环境会计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相对国内较为成熟,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

在英、美大多数大学的会计系均讲授环境会计。其讲授的方式有两种:方式一,开设独立的环境会计、环境管理方面的课程,名称如“环境会计”、“政府、商业和自然资源”、“环境会计过程”、“环境会计高级专题研究”等;方式二,不单独开设环境会计课程,但在财务会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一些课程中设置与环境会计相关的内容。当前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大学所占比重较大,但第一种方式将环境会计作为独立会计课程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美、英大学会计系讲授的环境会计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环境会计概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内容及其评估方法:(2)企业环境政策概述;(3)企业环境发展和监控系统的构建;(4)企业经营对环境影响的评估:(5)公司环境审计与评估。

第二,环境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垃圾处理、污染及资产废置的会计问题;(2)环境问题预算与绩效评估;(3)环境投资评估;(4)与环境有关的研发、预测和设计会计;(5)产品生命周期与环境成本研究;(6)企业并购与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环境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2)独立的环境财务报告研究;(3)与环境有关的或有负债及会计差错更正问题;(4)与环境有关的支出与承诺的会计处理问题;(5)与环境有关的借款、所有者权益及保险问题;(6)审计报告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研究;(7)与环境有关的资产(如存货、土地等)价值评估问题。

三、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教育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大学先进的环境会计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国情,沿着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从普及理念到深究理论和实务应用,从融入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讲授到单独开设环境会计课程再到形成专业体系的这一条主线,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笔者从五个方面设想我国高校环境会计教育的初、中期发展趋势目标:普及环境会计教育,并在各高校开设单独的环境会计相关课程。同时也给各高校新开设环境会计相关课程、制定相关课程教学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教学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环境会计知识和技能,全面理解会计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素养,使其具备理解并参与制定公司环境事务战略的能力,满足可持续发展企业对环境会计人才的需要。

(二)授课对象

高等院校商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中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各硕士专业的所有学生。

(三)课程体系设置

依照教学培养目标,高校可以考虑先开设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环境管理案例和环境审计四门课程。

1.环境财务会计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54课时)。

课程内容简要及教学任务:该课程系统介绍环境会计产生与发展过程、背景、作用和意义,环境会计目标、假设、原则、对象、内容、职责等基础性理论,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环境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专门知识,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会计信息和环境管理信息进行基本会计处理、会计报告和会计分析与评价,能应用环境会计基本程序、方法进行环境经济管理。

可选用的配套教材:

《环境会计》,许家林、孟凡利等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肖序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环境会计研究》,孟凡利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资源会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许家林、王昌锐等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企业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书》,李静江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环境管理会计

课程属性:专业必选课(36课时)。

课程内容简要及教学任务:该课程系统介绍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定义、作用和意义,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和方法应用,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要求学生熟悉和了解环境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学会如何利用环境会计信息支持企业内部决策,能在实务工作中参与制定公司的环境事务战略。

可选用的配套教材:

《环境管理会计——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郭晓梅,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环境会计与管理》,【英】罗伯·格瑞、【英】简·贝宾顿著,王立彦、耿建新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环境成本管理论》,林万祥、肖序著,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ExposureDraft:InternationalGuidelinesonEnvironmentalManagementAccounting(EMA)》,IFAC,2005年。

3.环境管理案例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36课时)。

课程内容简要及教学任务:该课程通过系统介绍国际著名企业的环境管理情况,从各个方面、各个视角来总结、归纳国际著名企业在环境管理问题上的一些经验。要求学生了解环境管理理念在现实中的应用、国外的一些优秀环境管理案例和他们的管理成效,了解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所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可选用的配套教材:

《国际著名企业管理与环境案例》,世界资源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环境审计

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36课时)。

课程内容简要及教学任务:该课程系统介绍环境审计背景、作用和意义,环境审计标准、依据、对象、内容、目标、职责、证据等,环境报告审核和测试基本方法等基础性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环境审计的程序、方法,分析企业环境影响个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

可选用的配套教材:

《环境审计》,陈正兴主编,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环境审计论》,蔡春等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企业环境审计研究》,刘长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四)授课方式

我国高校环境会计教育应摈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建立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活动课等多种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教育,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

(五)课程考核和评分方式

课程考核由闭卷考试和课程论文两种方式相结合。课程论文可采用小组论文(报告)考核方式,由5~6人组成一个论文(报告)小组,由小组成员在现有给定论题(如环境财务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基础上讨论并重新拟定题目进行写作,写作内容必须围绕给定的论题。课程论文的写作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文字不少于5000字,段落分明,论证有理,结论明了,格式符合规范。课程最终个人成绩将结合个人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论文成绩(占50%)和闭卷书面考试成绩(占30%)综合给定。

四、实施和发展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策略

实施和发展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导航者,政府在推动环境会计教育方面起着关键性的导航作用

首先,政府应在各行各业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将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加大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其次,政府应尽快出台环境会计制度(或准则)作为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指南,通过国家政府职能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适度的强制约束,不断严格化、标准化、规范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从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导向,促进企业对环境会计人才的需求;再次,高教司对高校环境会计人才培养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直接推动、引导各高校环境会计教育的大力开展。

(二)企业是环境会计复合型人才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应侧重提高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大力推进环境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

“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用人单位是这些‘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市场决定了环境会计教育”(孟焰、李晓梅,2008)。应增强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事业相关人员的环境会计素质,从而引导企业绿色经营并提高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增加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对环境会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需求方的角度推进我国高校加速开展环境会计教育。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导向 企业管理 绿色战略 可持续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看环境问题,它便不仅仅是治理污染排放,而是要在一个更宽的环境中,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企业污染的控制,从而这也要求企业在相应的环节上管理环境。本文从环境角度看待企业的管理问题,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环境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以期实现企业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企业管理体系在环境保护上的不足

(一)完全以利益为导向的制度设计

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鼓励企业追逐利益而忽略了在此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伤害,由于目前环境问题是由整个社会负责的,企业不用对自身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担负社会责任,因此企业也不会花费成本去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管理体系。在这样的制度体系下,企业看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责任。虽然在价值规律的引导下,企业追逐经济利益是必然,但考虑到整个人类的发展问题,这些经济利益则应该是包括了环境成本与费用的绿色利益,这也是环境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的应有要素之一。

(二)缺少追求环境利益的内驱力

企业管理体系从工业时代建立之初便是以机器生产为中心的,重视物质和生产资本,对环境资本较为轻视。因此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生产、质量以及物流等手段与工具都较为发达,而关于环境管理则稍有研究。一直以来,由于内驱力的缺乏,企业内部关于如何实现环境利益的管理机制较为落后。

(三)单维管理方式的片面性

线性设计的传统企业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单一的生产要素进行管理。而在处理各种管理行为时,考虑的往往只有自身以及上下游和协作方,极少从多维的管理角度在更宽的环境中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设计、研究,这也是造成环境因素极少被企业考虑到的重要原因。

(四)忽视企业的环境适应性

企业制度往往关注的是内部管理机制以及运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并不断推动企业在组织设计与治理上的进步,但对于企业的开放性以及自身与外部制度的融合性上还有较大差距。

企业管理体系以环境为导向的必然性

企业管理体系以环境为导向的驱动力量源于企业发展的新需求。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在企业管理中考虑环境成本是不符合企业理论的利润最大化的要求的,但环保与绿色消费意识的兴起,国际社会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以及全球市场标准的设置,促使企业不得不考虑管理中的环境成本。

第一,环保与绿色消费意识的兴起。在企业发展之初,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第二,国际社会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为了约束企业逃避环境责任的行为,国际社会相继出台各种环境保护法规,通过限制企业行为与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来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产业与绿色产业。第三,进入国际市场的需求。面对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经济,国际市场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来说越来越重要。但在国际市场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下,企业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推进企业管理体系的环境导向。第四,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企业管理模式的日益变革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也是企业自身的需求。

建设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的企业内外部因素

(一)外部宏观因素

1.环境导向的国家政策、制度以及法律环境是转变企业管理方式的前提。建立一个倡导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可以为企业管理体系以环境为导向提供现实可行的环境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环境法律保护体系、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管理制度(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并且在议程上明确在各项经济分析、决策过程中计入环境成本,以期使传统发展中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对环境无偿使用的做法得到改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试图引导、支持企业管理运营体系的环境导向。

2.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是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在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中,人们在为社会创造各类财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力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反映的只有社会财富,而对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缺乏合理的计量,既没有反映自然与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也没有反映环境退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绿色GDP是考虑环境成本的GDP,可以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耗减与环境退化纳入利润核算体系,从而为企业建立环境导向的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条件。

3.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为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提供发展基础。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在企业层面上的表现便是以环境为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它们为企业建立环境导向的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发展循环经济,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在考虑自然资源与环境容量的基础上,通过物资的循环重复利用来进行经济发展,为企业管理方式变革提供了资源配置条件。而发展生态工业则通过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物质循环,以实现各类资源、能源与资本的最大化利用,为循环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面对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因素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开始采取各类政治、经济手段来调整发展方式。而除了政治、经济方式外,社会文化意识也逐渐成为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道德已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外部力量。在正确的环境道德意识的引导下,企业的管理方式会越来越重视其社会责任,生产经营体系也会越来越绿色化。

(二)企业内部微观因素

1.ISO14000环境管理制度提供了企业环境导向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则。ISO14000旨在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约束的一个有效标准。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企业构建环境导向管理体系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并且对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及要求都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以环境为导向的结构化的管理体系。

2.组织生态化为企业环境导向管理体系提供了新型的组织结构。传统组织结构的运行依赖于较为稳定的环境,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要求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生态化组织应运而生。企业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创新并适应外部环境要求的新型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知识交流与信息传递,可以极大地增强企业管理体系的环境适应性。这种生态化的组织为企业环境导向管理体系提供了新型的组织结构。

环境导向下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时展要求以及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建立的以环境为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应该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具有自我约束、适应以及发展的企业机制、体系。

如图1所示,企业环境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是在企业以政府政策法规、绿色消费和标准以及环境道德为主的外部因素和包括利益相关方的要求、环境价值、绿色竞争力以及环境责任等的内部要素的共同驱动下形成的。管理体系的关键是从多维的角度构建企业目标,将环境利益纳入企业绿色利润目标的制定范围。而整个体系的运行,便是在根据企业绿色利益目标制定的企业环境导向战略的指导下,从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等多个角度的绩效评估,以及在战略以及多维度评估体系下形成的环境管理制度与生态化组织平台上包括了清洁生产、绿色营销以及循环管理等在内的企业管理运营体系。

从环境导向的企业目标来构建企业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多维的绿色利润目标

从经济、环境以及社会三个角度考虑,建立企业的多维目标,改变传统的单维的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企业目标。而现在的经济目标也要从过去的完全追求物质利益改为追求绿色利润,将企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成本纳入企业利益核算。当然,这种建立多维的绿色利润目标的压力主要源于企业的外部环境。

(二)建立企业环境导向的企业文化与理念

要建立环境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要转变人们关于企业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价值观念,要使人们认同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导向的企业战略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而企业的文化和理念便是重构人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新型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企业文化和理念为先导。

(三)建立环境导向的绿色战略

企业的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整体最终的总目标,而要行动的方向以及各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总体规划。因此企业战略对于建立环境导向的企业管理体系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环境导向的企业战略,首先便是要在企业高管中引导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重视环境效益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环保不经济”的错误观念。此外,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从物质以及经济效率的角度进行衡量的方式,从多维的角度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投入以及产出所要考虑的因素范围。

(四)建立多维环境导向的企业管理运营体系

企业要建立环境导向的管理体系,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单维线性价值实现模式,从企业的整个生产运营体系上考虑环境因素,重新构建企业的产――供――销体系的运营。具体来说,企业要从设立绿色供应链开始,将清洁生产作为核心,以绿色营销使产品与市场对接,最后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逆向物流形成企业的循环管理,建立多维环境导向的企业管理运营体系。

综上,面对日益增强的社会环保意识以及渐趋严格的国家环保法规,企业必须转变其生产管理方式,建立多维度、绿色化的新型管理结构体系,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为企业创造绿色利润,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可持续。

参考文献:

1.马洁.构建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的探讨.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0)

2.马洁.以环境为导向重构企业管理体系的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6(4)

3.周曙东.“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环境行为及其激励机理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环境成本 审计

一、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的涵义

环境审计又称绿色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依据环境准则对企业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抑制、消除、改善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监督、鉴证、评价,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独立监督行为。环境成本审计是环境审计的组成部分,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是指由审计专职机构或人员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的行为。由于煤矿环境成本审计对矿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是控制环境成本的途径之一,所以环境成本审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的特征

1.审计理念新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突出了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将自然资源、环境成本、环境保护问题纳入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成本审计监督范围,进行全面的环境成本审计监督。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树立审计新理念。

2. 审查范围广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即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审计,也包括了煤炭开采中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成本绩效考核等内容。此外,从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的依据标准看,其范围包括环境保护、环境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法律责任等方面,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具有极大的广泛性。

3. 要求技术强

由于环境标准的确立、环境成本的计量和控制、环境成本数据的整理和收集,均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环境科学工程的基础上。因此,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技术要求高。

4. 审计人员素质高

由于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的新理念、广范围、强技术性,所以要求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极高。同时又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全新的经济理念、公平、公开、公正、秉公执法、尽职诚信、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素质。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的内容

1.真实性审计

真实性审计是指审查对环境成本报告和披露的内容是否公允、客观、公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环境成本会计政策审计。环境成本会计政策是指煤炭企业在环境成本核算时所遵守的具体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对环境成本会计政策审计主要涉及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和环境成本核算是否正确。此外,还应结合煤矿环境污染的特点,审查其是否采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环境成本会计政策,审查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是否恰当、确认标准能否合理反映煤炭企业所承担的环境成本,并对此发表审计意见。

(2)环境成本会计处理审计。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处理审计指审查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对土地环境的污染、水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粉尘的污染、废水排放量是否符合标准;环境污染的维护、预防、处理、治理中成本支出的计量是否准确;与报表披露的环境成本数额是否相符。审计时注重审查煤炭企业的原始数据记录,审查环境成本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是否划分恰当;审查是否人为调节环境成本;审查是否人为粉饰环境成本报表的现象。

(3)重大环保活动披露审计。包括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改善问题、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环境管理、政府的扶持等情况。煤炭企业重大环保活动披露审计重点审查矿区环境污染的程度、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时采用政策审计。

(4)重大环境污染罚款审计。是指审查煤矿环保罚款支出以及存在的或有支出的真实性。例如对污染费用的确认、计量、污染严重程度、罚款估计金额、或有支出、或有负债等逐项审计。

2.合法性审计

(1)环境成本合法性审计是指审查煤炭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是否遵守有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是否达到各种经济技术指标的情况。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具有煤炭企业排污许可证;是否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否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是否按规定安装了环保设备等。在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合法性审计中,要结合煤矿污染的特点、矿区环境成本的形成和环境成本的内容等进行分析,与会计核算下财务成本合法性审计一致,以确保环境成本审计的合规性,并对此发表审计意见。

(2)环境成本内控审计指审查煤炭企业内部环境成本核算制度和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情况。内容包括:煤炭企业是否制定了与事实相符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是否建立了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并且有效运作;是否严格遵守了环境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环境成本的管理体系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审计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是否反映了煤炭企业环境污染特殊的合法性。

3. 效益性审计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效益性审计是指对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分析、评价,对环境成本管理效益提出建议,审查其有效履行环境责任的情况。

(1)环境成本投入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审计。审计内容主要是企业投入环境成本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如何。经济性指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减少相应的环境成本;效率性指以最小的环境成本投入 ,获取最大的环境成本产出;效果性指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治理的资金是否在预算范围之内;支出是否超出预期收益;投入环境的成本是否取得最大效益;项目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因为煤炭开采前后过程中污染严重,所以对所投入的污染项目更应重视效益性审计,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符合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环境成本管理人员工作情况审计。审计内容主要是:环境成本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对环境成本审计人员配备是否科学、工作效率是否达到最佳等。这样,可以更好促进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机构的组织设置趋向合理;人员配备更加科学;环境管理效率也得以提高。

四、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的建议

1. 加强环境成本审计的教育和宣传

政府除了加强法律的强制作用外,还应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大力做好环境的教育和宣传,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加强向广大审计人员和企业员工宣传环境成本审计的意义、目标、方法等,使环境成本审计适应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从财务审计入手拓宽审计范围

目前,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审计主要是环保资金的审计,实质是仅仅围绕资金运行而展开的财务审计,审计范围狭窄,无法揭示深层次原因。因此,审计机关应对环境资金使用的运行效益、社会效益予以关注。体现在政策上应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重视环境投资项目的效益性。此外,审计中还应重视环境支出的性质,对其合规性做出判断,并评价其内控制度。

3.重视跟踪审计

审查审计机关提出的建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执行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跟踪审计,当务之急,煤炭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环保指标体系,在环境监测的检查上,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审计建议提出后,应重点进行跟踪审计,分清责任,使环境成本审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4.建立独立的环境成本审计机构

现行的审计机构设置模式是按审计对象性质设立的,如事业处、商业处等,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范围广、内容多,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为保证环境成本审计的顺利进行,应组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审计的专门机构,以更好的组织协调各项工作,确保环境成本审计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基于相关政策法规与其社会责任必须调整经营策略,保护环境,节约有限的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依据能源环境法律、核算环境开发与资源利用成本的环境会计已经成为了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会计概述

1、低碳经济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存发展观念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家地区的重视,以节能减排技术和产业结构制度创新为核心的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模式逐渐得到了普及,我国目前也在积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担负着各种环境责任,经营中应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环境,节约有限的资源。

2、企业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律,以货币及实物单位计量企业在能源利用、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成本费用,考核并研究企业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环境会计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成本以及环境利润等几大要素,具有全局性、政策性与预警性等特点,并要求对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

二、当前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起步较晚,初期在会计学界引起的重视不够,因此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完善的实践环境。

1、在信息披露问题上,引入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尚少,且多未对披露进行单独处理,披露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实用性,且披露报告不规范。信息内容一般对企业经营影响不大,对项目开发后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没有明确的分析和说明。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不同企业因其信息使用对象的不同,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使披露信息缺少可比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

2、在成本核算方面,由于企业环境会计涉及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需要企业内部设计师、工程师、生产管理者、财务会计人员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因此也就对环境会计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践中高学历、跨学科、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见,而素质有待提高的环境会计工作者在建设企业特色的核算体系、针对不同层次要求设计、记录相关工作情况的过程中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为成本费用的计量提供翔实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保障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利等问题都增加了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环境成本的精密核算,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做好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披露问题

首先,环境会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已出台的环境能源法规及相关行业准则,学习环境学及符合企业生产特色的环境、能源技术知识,能全面记录企业的环境工作状态数据,以此为基础准确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能科学分析重点环境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决策进行指导。其次,环境会计部门应重视与国家环保、资源部门等的交流与合作,依照其出台的技术性基础规定对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如上市公司应披露的主要污染指标数据等。再次,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应采取单列项目的方式,如增设资产负债表类“节能投资”、“环境固定资产”等明细科目;增设损益类“环境收入”、“低碳节能奖励”等明细科目;对企业无法以货币计量但现实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项目,应以报表附注形式进行解释说明,如对新型低碳能源利用情况、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企业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企业对环保部门做出的环保承诺等。此外,应在政府部门的参与下,制定和健全相关制度,实行披露人员责任制,明确应披露的内容、规范披露的方式。

2、成本核算问题

环境成本在会计上表现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和直接计入利润的环境损失。在设置“环境成本”及其明细科目的同时,还应当在传统的损益类科目下设置与环境成本有关的明细科目,同时在“生产成本”总账科目下按照产品设置的明细账中,单独设置“环境成本”项目,与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并列。要做好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企业应首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依据,在重视环境成本可追溯性的基础上,参考环境会计准则规范对财务进行处理。应在确认和计量环境成本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做出预测和分析,并将这些与法定标准对比,找出企业需要弥补的环境影响差距,再利用作业成本法确定环境成本。

3、相关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在实践中应遵循着实用与效益兼顾的原则,一般来说,大企业会计系统健全,建立新的环境成本会计系统时成本相对较低,而取得的效益较大;中小型企业则没有必要新建一个环境会计系统,利用现有会计系统提供环境成本信息即可。此外,环境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准则不健全及其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环境会计系统的发展,因此政府应与企业及社会各方一道,深入研究中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早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体系,并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和惩处力度,迫使企业认识到环境问题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从而自觉开始生产技术、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工作,促进低碳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低碳经济时代环境会计发展局限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4

[2]张凤元,林努征.低碳时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机遇和展望[J].中国农业会计,2011;9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环境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188-02

目前国内的绿色会计制度虽然考虑环境成本,但主要涉及的是与企业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环境成本,没有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角度来考虑,不能充分满足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的需要。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产周期(Produet Life-cycle)是市场营销中常见的概念,原指一种产品在市场上从开始出现到最终消失的过程,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环境管理引入这一术语则指由原料采集和处理、加工、运输、分配、使用、维修、再循环及最终处理等环节组成的生命链,具有一种产品从形成到消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与环境所发生的关联关系。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就是目前环境管理所采用的一种重要工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1ife-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是一种用于评价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工具。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对LCA的定义是:通过对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及“三废”的排放的鉴定及量化来评估一个产品、过程或活动对环境带来负担的客观方法。LCA注重于研究产品系统在生态健康、人类健康和资源消耗领域内的环境影响。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借助它可以阐明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对环境干预的性质和影响的大小,从中发现和确定影响环境的环境负荷规模和结构,目标在于将其减小到最低程度。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在企业内部及其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成本,具体包括在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与物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广义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上述成本,而且还包括产品的使用成本、废弃处置成本及环境保护成本等。将产品生命周期思想引入到环境成本核算补充了现有成本法下未曾核算的全部内容,弥补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成本项目的不足。

二、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方法

(1)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环境成本分类与确认。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主要由六个阶段组成,即产品设计研发、原材料获取、材料制造与加工、产品生产使用或消费、再生循环、废弃。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环境成本分类如下页表所示。

直接环境成本经常出现于传统财务分析报表中,包括原材料采购和运输、人工成本、设备费用、电力费用、设备安装费,工程实施费、回收再利用的收入、处理费用、操作费用、设备的使用维护费用及废弃物的处理费;间接环境成本是指隐藏成本,不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包括储存及记录保管、许可证、追踪考核、申报、监测、环境培训、记录、盘点、标志、紧急应变、体检、环境保险、空气污染防治费及现场污染防治操作等成本;意外环境成本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包括罚款、人员伤亡、意外伤害、居民补偿金、停工及慰问金等成本。

(2)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计量。从上面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项目来看,可以看出环境成本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于不同的环境成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量。

在实际计量中,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环境成本计量主要采用的计量模型主要是直接市场价值法中的生产率下降法。

生产率下降法是将自然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环境质量的下降使环境要素的服务功能下降,环境资产的生产率下降。由于生产率下降引起的成本和利润的变化是以市场价格来计算的,其估价模型是:D=Q×P。

其中,D――环境资产的恶化成本;Q――环境资产生产率下降引起的经济产品产量变化量;P――产品单位市场价格。

(3)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在企业环境成本确认与计量之后,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进行合理的成本归集和分配。环境成本的归集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对环境成本管理水平的评价,而环境成本分配的准确与否,将会影响到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相关投资决策。

引入产品生命周期思想归集环境成本,对环境成本分析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而且包括了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流通、使用直至淘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成本,把分散或隐藏在传统会计系统中的环境成本数据进行了汇总,使得产品环境成本信息更为准确完整,主要运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进行计算。

基于生命周期成本思想的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流程如下:第一对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划分为N个生命周期阶段,并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成本进行归集:第二,分析定义作业中心。作业中心划分得正确、详略得当与否是整个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所在。同质的资源应整合为一个作业,同类的作业应整合为一个作业中心,不同类作业应分解为不同的作业中心。作业中心不一定正好与组织的传统职能部门一致,有时候作业中心是跨部门的,有时候一个部门就包含着好几个作业中心;第三,分配资源到各作业中心。将企业耗费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进行归集并分配到各作业中心去,其中确定合适的资源动因是主要任务,主要通过专业人员的反复调查;第四,确定作业动因。这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步骤。作业动因是作业支出与产品最终成本的中介。有些作业动因可以根据原始资料比较方便地取得,如直接资源耗费的资源动因即作业动因;而有些作业动因的确定需要积累很多的原始数据,通过专业人员的经验总结确定作业中心的产品耗费分配依据;第五,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或称作业的单位费用率),分配作业成本到产品上。假设企业的产品生产中有n个作业动因,这个作业中心的总成本为M=(i=1,2…n),作业动因的消耗量为A(i=1,2…n),则第i种作业动因的单位费用率为:E=M/A(i=1,2…n)假定某产品的消耗i作业动因的数量为d,则该产品的作业成本即为:c=∑ri×d。(i=1,2,…n)。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核算企业环境成本的优点

从目前来说,对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仍不完善,加之环境成本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环境成本的完整数据的获取较难。这种情况势必会制约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核算以及环境成本管理能力,制约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整个社会在环境保护及环境治理方面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尽快的解决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向环境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环境成本信息,采用有效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核算企业环境成本具有极大的优势:

首先,从范围上看,将产品生命周期思想引入到环境成本核算中,扩展了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时空观,补充了现有成本法下未曾核算的全部内容,即考虑的成本范围非常广,几乎涵盖了可能的环境成本的全部内容,弥补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成本项目的不完整性,保证了产品成本项目的完整性。

其次,从企业环境成本分类上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环境成本分类可以克服现有环境成本分类方法在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方面的缺陷,可以在事后环境成本、事前环境成本和或有环境成本及关系环境成本中得以弥补。

再次,从企业行为上看,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可以克服企业一般采取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企业造成环境影响后才采取措施对已造成的污染设法进行治理和消除,并将这一过程发生地费用确认为环境成本,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只注意末端净化,只考虑事后环境成本,不考虑全过程控制,其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支出而且对环境十分不利。

参考文献:

[1]步丹璐.环境成本与产品生命周期[J].财会通讯・理财2008,(2):92.

[2]韩龙毅,陈文玲冲国环境会计计量探析[J].业务技术,2008,(5):15-16.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借鉴

中图分类号: 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128-02

雾霾、土地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近年来倍受关注,而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探索阶段,某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化工企业为治理和改善环境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或其经济活动带来的环境效益或损失未向公众及时披露。现阶段急需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验,逐步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环境会计概述

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和计量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环境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记录和计量环境开发、环境污染和环境防治的成本费用,并且对环境开发和保护所形成的效益进行核算与报告。环境会计能够综合地评估环境绩效和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

环境会计信息分为以下三类:环境要素状况、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可能影响、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与可能影响。此三类信息包括货币性的信息和非货币性的信息两类。货币性信息包括如环境资产、负债、费用等科目相关数据,非货币性信息包括如环境政策、环境认证、环保标识等等。这些信息以一定形式记录和保存,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影响密切相关。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主体对与环境相关的活动在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环境信息和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按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定的要求,运用特定的披露方法,向信息需求者提供环境资源的使用状况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满足其知情与决策的需要。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及环境会计主体内部管理需要,利于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分析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管理者业绩,计量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

二、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验

美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与实践较早,其旨在改善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会计信息披露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完备的环境立法

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备是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法律是监管的基础,也是会计主体行动的指南。环保法律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它是通过影响监管规则来间接影响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美国的环境立法较为完备,为监管环境提供了法律基础。美国的环境信息披露主要缘于有关环境法律的规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环境信息披露法律规范体系。美国的环境保护法规有两类:一类是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如固体废物处理法、清洁水源法等;一类是补偿性法律法规,如有害物控制法、清洁空气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环境违规或违法行为都有详细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规定,并且一些法规对上市公司披露有关环境信息做出具体要求,并涉及到补偿责任在企业会计报表中的处理问题。

(二)健全的环境会计规范

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1973年提出,从会计上看环境污染有两个角度:一是管理者必须在做决策时考虑污染因素;二是会计人员必须处理由于环境状况降级或提高带来的资产计价报告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披露问题准则和解释公告,为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提供了指南。FASB于1975年的第五号《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公告是指导企业进行环境相关问题会计处理的重要规范之一,规范的是如何确认环境或有负债和损失。FASB 还了《处理环境污染成本的资本化》、《石棉清理成本的会计处理》和《环境负债会计》,详细规定了环境支出的资本化费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制定了关于环境会计、报告与审计方面的指南,会计师协会的会计标准执行委员会的《环境负债补偿情况报告》对环境补偿责任和确认补偿费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供了对补偿责任进行揭示的不同方法,为实际操作打下了基础。

各类会计职业团体的协作,从技术上规范了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出相对健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以及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实施细则,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三)政府部门严格的监管与积极的指导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严格执行离不开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及指导。美国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公告、研究报告及提供指南、建议,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1980 年,美国环境管理署依据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要求企业对其赔偿责任预提负债。1992 年美国环境管理署了《全部成本评估指南》,1995 年在此基础上了《作为经营管理工具的环境会计指南:关键词和术语》,对环境成本的披露提供了详细的指导。美国环境保护署于1992 年设立了环境会计项目,旨在研究向外部利害关系者披露环境信息问题。其组织编写的《环境会计导论: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工具》一书,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提供了指导。美国证券法规定,上市企业必须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针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对法律的遵守、环境对上市公司资产流动造成的影响、环保设备投资的要求等。

(四)公众环保意识

在美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境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积极倡导从“生产-消费-废弃”的生活模式,向尽可能使物质资源得以循环利用的生活模式转变。美国公众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对于有关个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的维护及改善有着强烈的要求。这些迫使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揭示企业实施环保措施的投入及收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以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

美国有着完善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其投资行为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有着较高的环保意识,有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要求,所以,企业需要将环境信息对外披露,从而提高投融资效率。

三、对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借鉴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环境会计信息零散地分布于企业的年报之中,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真正进入实践。为了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借鉴美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经验。

(一)真实、全面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保证

国家立法机关应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在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会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专门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会计主体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二)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应该联合制定和有关的环境会计准则

环境会计准则应当对企业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造成的环境污染与治理等方面的核算和计量进行规范,并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现行环境法规,充分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

(三)建立各个方面的环保观念

建立和实施环境会计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立法和执法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树立政府的环境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推动企业完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要不断地加强我国的环境立法工作,强制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另一方面,要健全环境会计规范,制定相关标准,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同时,政府部门要严格地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与指导,促使企业不断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此外,要不断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企业主动地承担起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研究,2009,(10).

[2] Seakle K.B.Godschalk. Does Corporate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Make Business Sense?[J].Eco-Efficiency in Industry and Science,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