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第1篇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围绕《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的落实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要求,如何科学有效的推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如何个性化的与标准化的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从而推动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是在主办方和承办方的精心策划下,在上海、北京、南京、太原、青岛、广州、武汉、南昌、厦门、苏州等城市教育装备工作者的支持下成功召开的。作为承办方的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以其热诚、创新和付出,使论坛的质量与水平,达到了堪称一流的水准,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

本届论坛旗帜鲜明。教育技术装备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之一,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如何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引领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深化认识提升内涵,在开幕式上,成都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教二司装备处处长、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所长等作了精辟而深刻的报告。教育部基教二司技术装备处乔玉全处长作了题为《新形势 新机遇 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报告,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张庆所长作了题为《统筹联动:成都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路径思考》报告。他们站在行政管理和事业发展的角度,深度阐述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功能、作用和如何发展,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开阔了视野。

本届论坛内容丰富、形式精彩。既有教育装备工作者的研究报告,又有著名中学校长的实践报告;既有一线管理者与教师的实践总结与探索,又有教育装备企业的新技术与新方案展示,还有独特的教育技术装备项目优秀案例现场评比与展播。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在4月9日上午的主论坛上作了题为《用技术与形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技术装备的方法论》的专业性报告。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以其大家风范和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深刻理解,作了题为《学校转型下的资源配置》报告,上海市市西中学的林勤副校长,以其亲身实践,讲解了学校“思维广场”的建设是如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学韩长泽先生的《资讯科技装备在高中以下学校的配置与运用》报告,把台湾的信息化装备发展情况展示给与会者,让与会者清晰地看到台湾的发展,思考自己的实践。在第二天的“实验室建设分论坛”和“信息化装备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技术装备报告,精彩纷呈。这些报告,让思想与实践相互印证,让技术与方法相互碰撞。其超大容量和精彩的内容,让全体与会者大为赞叹。教育装备行业已经走出低层次的形象,正在迈向有理论、有实践的专业化水准,正在走向一个学科化和专业化的行业。

本届论坛还有一个独特的活动,推动了教育技术装备自身的发展。论坛收到通过“知网”检验的论文达496篇,收到各地的教育装备项目案例57个。评选出优秀论文10篇,分六类项目;评选出提名奖优秀案例18个,优秀奖优秀案例6个,并进行现场展演和专家点评,让与会者参与了一次教育装备之旅,案例的交流与点评,是一次深度的课程学习。

本届论坛与前两届论坛相比最为突出的是局长、校长和教师群体的参与,是装备工作领导者、实践者、装备应用者的对话与研讨,它反映了不同视角的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思维,反映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视与认同。著名校长的参与,使本届论坛体现出深度;行政领导的莅临,使本届论坛体现出高度;一线教师的参与,使本届论坛体现出广度。教育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对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交流合作,促进发展。论坛继续高举“南京宣言”的旗帜,以“论坛章程”为指导,凝聚了全国教育装备界的同仁,影响了校长和教师,引领了教育装备企业,其成果丰富而又实际。论坛逐步成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的最重要交流学习与合作发展的平台。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第2篇

一、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中小学各功能室、教学仪器设备、体音美卫器材、图书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中学理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及中小学音体美器材的高效使用。达到管理体系化、建设配备标准化、工作责任明确化、装备使用目标化、规章制度完善化、档案建设实用化。

二、强力推进实验教学的开展。教育局将定期和不定期到学校抽查实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并将通报相关情况。

三、做好教育技术装备项目的实施。实施好2014-2015年“国家全面改薄项目”教育装备类中央和地方资金1715万元和797万元的采购招标,严把采购和验收关,确保学校的装备达到省标准要求,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装备均衡化。

四、抓点示范,全面推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迎检工作。以学区或几个学区联合进行教育装备规范建设、管理、使用的抓点现场学习、交流、培训促进学校规范管理,高效使用;以均衡的教育装备管理、使用来全面推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迎检工作。

五、全面完成教育装备目标。创建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1所,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2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装备标准要求。

六、组织好“四项”学业水平考试。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室、设计室、实践操作室等建设,确保学业考试学科课程按要求开齐、开足、开好。严密组织、严肃考风考纪,认真抓实初中理科实验操作考试、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理科实验操作考查、高中通用技术实践操作考查“四项”学业水平考试。

七、抓好“五项”活动。一是教育装备管理使用、督查和培训;二是开展好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三是开展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评选活动,推动师生教学教研理论研究能力的提高;四是开展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赛课活动,五是中小学教师教具制作活动。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第3篇

1 硬件设备投资到位

学校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与环境建设,坚持实验室、图书馆、专用教室及信息技术等装备服务教学的宗旨。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抓好常规,重视创新,注重兴趣养成,建设科学探究室,展示学生科学探究调查报告,创造实验环境氛围等。

1.1 抓投入,促保障,优化现代化教育环境

先进的教学设备、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物质基础。自从搬入苏州科技城以来,学校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资金就高达500多万元。目前,学校已建成100 M光缆到桌面的校园局域网,同时拥有44座学生电脑房2间,48间多媒体教室,36台展示台,收录机25台,实现了“班班通网线”,建立了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网站,还建立了如作文网、实验室专题网、高水平现代化教育网、图书馆网、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网、文苑网、科学发展网、课题研究网、百年语文教科书博物馆网等专题网站。

1.2 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硬件投入到位

1)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地理、劳技、创新、音乐、体育、美术等专用教室,与之配套的仪器室、药品室数量、面积和内部设施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Ⅰ类标准。根据各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的特点,配备必备的防火设施和防盗设施,化学药品、危险品有技防安全保管设施。

2)目前各种实验仪器装备投入共90多万元,学校有19间专用的实验室或教室。每年拨出实验教学专项经费,2012年增加了12万元的实验教学专项经费,每学期有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耗品的补充计划。所有仪器设备由正规渠道采购,质量可靠,无“三无”产品。

3)配备仪器能满足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实践课程要求。各实验室应配备足量的仪器橱。实验仪器存放科学、合理、整齐。

4)建有实验室实验仪器、器材、设备的分类账、总账和低值易耗品账册;各类账册记载及时、准确,年底进行帐、物的检查核对,并做好情况记载。

5)教务处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级业务培训,以及实验教学论文、自制教具、优秀实验教学课、实验操作技能等评比活动。

1.3 图书馆硬件投入到位

1)图书馆的书库、教师阅览室、教师资料室、学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的间数、面积和设座数分别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的Ⅰ类标准。

2)目前图书馆学生的藏书和总投入共68万元,学校共有藏书39 980册,生均42册。藏书结构合理,数量达标,无盗版,内容健康,无严重破损。

3)每年拨出专项经费购买图书,新增图书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相关要求配备。2009年增加了10万元的藏书,2011年又增加了11万元的藏书。书库和阅览室的安排合理。阅览室注意兼顾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有明确的借阅制度。所有图书按《中国图书管理法》规范上架,有书章、书标、条形码。

4)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保证开放时间。学生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图书馆中午对外开放,阳光社团的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阅读。

5)定期出刊新书介绍,开展阅读指导。利用网络资源,实行馆际网络资源交流与共享,开展网上教学资源参考咨询。积极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书香江苏”“名著推荐”等活动,开展网上征文活动。

1.4 信息中心硬件投入到位

1)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学校安全监控系统等的建设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相关要求。

2)各专用教室的制度健全,内部配套设施齐全完好。有防火、防潮、防腐、防尘、防盗等措施,计算机设备完好率达100%。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之比是4.7:1;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一台计算机,师机比2:1;每间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目前,学校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Ⅰ类标准要求建有完整的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有专门的演播中心等专用设备的控制室,信息中心总投入共328万元。每年安排信息技术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更新设施设备和维护等。

4)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信息化设备和各类电教设备的管理。有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和电教设备的分类账和总账;做好信息中心的安全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保存与积累相关软件资料和纸质资料。

5)正常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和学校主题网站建设,利用博客等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活动。学校从制度上加强对教师的引导,促进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如教师升级、评先、评优都将是否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作为一个硬性指标。

6)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苏州电教馆网上培训,使部分教师能用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工具制作课件。结合培训,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课件制作比赛,在学校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氛围。学校每年都要选送教师外出参加多媒体课堂教学比赛,其中,祁宴杰老师的《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获江苏省课件评比一等奖。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共960名学生;标准化教室36间,各功能辅助教室19间,其中包括科学实验室3间,美术室2间,音乐室2间,计算机网络室2间。另外,劳技室、劳技创新教室、心理咨询室、艺术室、舞蹈室、多功能录播教室、报告厅、校史厅、百年语文教科书博物馆、卫生室、学生图书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各功能室完备。

图书馆藏有纸质书39 980册,电子图书51 780册。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工作,配备3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图书管理员。他们对书籍及时整理、重点推荐,并且在学校中初二年级聘请学生图书管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结合绩效工资,把图书管理员考核和教师考核同等对待,不打折,一起参与。学校对班级借阅量、教师借阅量都有相应的考核。

2 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培训到位

抓认识,促统一,加强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组织领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学校领导一班人充分认识到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确立了“以人为本、素质立校、科研兴校、信息强校”的指导思想,形成了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小组,装备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校指定中层各处室专人负责学校的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专用实验室由教务处负责,图书馆由德育处负责,信息中心由科艺发展处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落实。每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并组织落实,对工作重点加以分析研究解决。对各种器材、仪器、物品都进行认真的整理,定橱定位合理科学,账目清楚明细。

在开始使用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时,先对各专用室场管理员进行培训,掌握如何完成各专用室场期初装备资产登记,实验室或功能室登记,登记期初仪器设备等,各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任课教师的设置、班级设置等。全部完成后,点击期初建账结束,这样就进入日常管理。

3 任课教师培训和使用到位

接着培训任课教师如何使用。先备课组长制定实验计划,完成实验计划后,开始实验预约,各专用室场管理员安排实验,做完实验后再登记实验结果。使用时让教师之间不断交流使用心得,从而使用更简单、方便。

图书馆为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每周向学生推荐近期最佳图书读本、本周阅读排行榜,评比出校园阅读学士、阅读硕士、阅读博士等。图书馆与教导处合作,以两周一个轮换,安排班级利用中午在校时间集中至图书馆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各专用教室也是依据学科特点,打造专用教室的特色品牌,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图书馆注重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充分发挥书刊文献资料的作用。充分利用馆舍条件,营造以大自然为环境特色的优雅的读书环境。建有比较完整的图书馆档案。图书文献资源利用率较高,读书活动开展扎实,内容丰富,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书香家庭”有声有色,网上阅读内容广泛,培养学生喜爱读书的好习惯。学校建设了完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分类详细,查找方便。网站建设全面及丰富,有网上作文、虚拟实验室等专版,并建设有专题网站进行探究性研究。抓整合,促质量,提升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

几年来,学校一手抓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研究,一手抓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1)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促进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文昌实验中学参与了江苏省“十一五”总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科新型教学方式的研究》。学校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方式,形成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普通学校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合理运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在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史地、课程实践的器材及设施设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管理工作。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生物课程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在上网查找、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必定是人人参与,学习是带着课堂知识的主目标进行的,并且是自觉地、自主地和探索性地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可以作为交流工具,在局域网或互联网的硬环境下,采用和建立BBS、聊天室等工具,设计一些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感兴趣的专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学习交流,实现个性化教育。

2)课题研究成果丰富。

①文昌师生博客网络教学平台、文昌教学课程自主学习系统的构建和实施运用。

②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各类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库(含教育教学公共素材库和各学科课件库、课例库、学科素材库、教案库、学科论文库等)的建构。

③完成《文昌中学〈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究〉课题研究教案、论文集》的汇编,总体上体现和总结各学科的教研成果,其中推荐部分论文参加全国和省市相关论文评选。各科得奖或、案例26篇,获奖软件2个、网络课件24个,优秀多媒体课件22个,各类获奖评优课、公开课8节。

4 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监管到位

各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每周把各室场使用统计表格汇总后,发给各实验室和专用室场使用的任课教师,他们一看统计表,就明白上周自己实验室和专用室场使用情况。反馈一定要及时才能有效,如果反馈不及时,就会失去监管作用,也就对教师没有激励作用。

5 上级领导监管到位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城乡教育;教育均衡;捆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4-0967-03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ZENG Wei-jing, WEI Jin, CAI Chang-yu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China)

Abstract: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 It'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initiatives that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This will be carried out Wu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Wuhou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bundl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s the basis to explain how to strengthen rural education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eduction equilibrium; tied teaching

教育均衡发展是新形势下的教育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目标。近年来,我国借鉴了国外统筹城乡教育的经验,从加深均衡城乡教育发展的社会理念;建立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统筹软硬件设施均衡配备;教育师资均衡等方面来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共同进步[1]。

2003年,成都市武侯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市教育现代化、城乡教育均衡化”的教育战略发展思路,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高位确立了“高标准、高质量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推动区域教育科学、健康、和谐、又快又好发展”的建设目标。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借助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这个平台,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变革城乡学校教学模式,壮大师资队伍,全面深化“捆绑式发展”的“武侯教育模式”,推动了武侯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

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育机会的均等问题[4]。2000年教育部提出“校校通工程”,要求中小学搭建校园网,师生之间、校际之间能够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认识不够,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对城郊学校以及城市非重点学校的资金和教学装备投入不够,特别是城郊学校,导致了城乡学校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差距日益扩大。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现“校校通”教育信息化,首先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中。

自2005年以来,武侯区教育局对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逐年大幅度增加(表1),按照“基于应用、加大投入、整体提高、扶持薄弱”的原则,重点加强对城郊薄弱学校的投入,2007年武侯区教育局对8所城郊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达271万元,2008年投入1800万用于全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其中信息技术电教方面投入1100万,新增学生电脑912台,全区学校学生电脑总数达8100台,学生人数和电脑总数比近9:1;新增教师电脑156台,教师电脑总数达到1692台,教师人数和电脑总数比近4:1。全区电脑机房103间,平均每所学校两间标准机房。

教育技术装备大量投入后,武侯区72%的城郊教师认为运用教育技术装备教学丰富了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表2),并且有很大比例的教师认为自己在信息化教学条件支持下转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由此可见,通过教育技术装备的均衡配置,城郊学校和城区学校在教学条件上缩短了差距,城郊学校的教学效果也明显提升,肯定了加强城乡教育技术装备均衡配置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2 区域性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学校网络化

网络是信息时代学校、家庭、社会获取教育信息和学习资源的重要渠道,它把空间分离的几种角色联系起来,对教育均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武侯区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按照“以科研引领应用,以应用带动建设”的原则,投入资金400万元,在全市率先搭建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全区所有学校通过城域网中心与互联网连接,为全区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平台。目前全区100%学校都完成了综合布线,45所中小学80000多台电脑均能够通过教育城域网实现令人沟通“零距离”,通过教育城域网的教育局门户网站、学校网站、电子政务系统、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互动教学系统平台的运行,促使了全区学校教学资源整合,让城郊学校得到快速成长,城乡学校同步发展。例如:城乡“捆绑”学校通过远程互动教学系统,将优质课资源利用城域网实时传送到互动远端教室的显示屏上,捆绑学校双方学生都可以接受优质教育,同步学习,同步提问,真正实现城乡学校间互动教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 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第5篇

制约汝南县教育发展因素的分析

汝南县是豫南一座千年古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口70多万,有中小学校256所,在校生12万人。

汝南县教育技术装备虽然经过为迎接“普九”验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装备工程及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等工作的促进,有所发展,但与教育部、省教育厅所提出的标准相比尚有相当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参差不齐,只有9%的中学有实验室,有75%的中学实验室不规范,有的中学甚至无实验用房,学生训练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所有中学的实验室均达不到省定二类标准(包括已验收为二类标准的实验室);二是没有一所小学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探究室),部分小学仅有仪器室,且大多是体、音、美混合使用;三是经过2006年远程教育工程充实,全县中学均建有计算机教室,中小学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因种种原因,使用率较低,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四是部分中小学虽然建立了图书室,但图书室建设标准、藏书量、配套设施仍达不到国家标准;五是没有一所学校建有语言教室、音乐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功能教室;六是绝大多数学校在教育装备经费上的投入较少,甚至有几年里是零投入,远不能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需求。

教学硬件的不足,技术装备的匮乏,造成教学过程为:实验靠讲,体育靠跑,美术靠想,音乐靠嚷,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现阶段汝南县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势头良好

2008年,汝南县委、县政府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配置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工程”的目标任务是:集中解决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图书紧缺的问题,逐步改善办学条件。2008年,汝南县图书配置工程总投资141万元,其中21万元用于农村小学图书配置,120万元用于农村初级中学图书配置;2009年,县财政又继续投入资金644万元用于装备中小学图书室,其中用于图书购置510万元,图书柜购置134万元。由此,汝南县的23所初中、17个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村小都有了图书室,满足了广大师生借阅图书的要求。

2009年,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多方协调相关部门,筹集资金,充实、改善教育教学技术装备。2010年,县政府又投入资金510万元,为县一中、县二中、和孝初中、留盆初中、县三小共5所中小学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共计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177套,购置中控台86台,实物投影机86台,笔记本电脑543台;2011年县政府又拿出450多万元资金,采购电子白板139套、笔记本电脑248台,台式电脑126台等,为县一中、一小等27所中小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室。

2008~2011年,汝南县累计投入资金1 745万元,中小学校教学条件大为改观。工程实施过程中,在制定每一个计划前,我们都组织人员深入到中小学校,对全县教育技术装备现状摸底调查,归类分析,并与一线教师充分交流,组织研讨,以确保装备项目及每个项目配备的种类系当前教学所急需,然后形成科学合理的装备计划。同时积极协调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相关部门做好技术装备的招标工作,公开招标,确保质量。在供货期之内,严格验收,及时发放,做实、做好每个装备项目。

2012年,汝南县又投资1 500万元,用于装备中小学校的实验室、课桌凳等,力争使全县22所中学、18所中心小学实验室建设全部达到省二类标准。

组织培训,规范管理,发挥效益

在装备的同时,汝南县狠抓落实“建、配、管、用”,开展项目学校教师的业务培训,要求学校制定相关制度,对装备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力求发挥技术装备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效益。

在规范图书室方面,汝南县勤工俭学教学设备管理站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加强图书室管理,打造“书香校园”。管理站组织业务骨干,查资料,做调研,及时制定了《汝南县中小学图书室管理方法》,并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会,对负责图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图书管理员进行了系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培训,从图书室的布局、图书的编号、图书借阅管理等方面统一要求,同时订制、印发了规范的图书管理制度、借阅卡(袋)等材料。指导学校开展有声有色的师生读书活动,把读与写、读与用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成为潜在的、延伸了的课堂。

多媒体教室方面,组织中标企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学校全部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使他们了解各种设备功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并且要求学校制定相关制度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备课、上课等日常教学工作。多媒体的使用改变了教学行为、转变了学习方式,促进教师角色由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参与者,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一系列的转变正是打造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统一印制中学理化生实验室管理制度,编印标准格式“实验室登记账”“往来账”“损耗账”等账册。对全县实验员、实验教师定期进行培训,规范实验室管理。组织开展实验优质课、优秀自制教具、实验论文评选等活动,促进理化生教师上足演示课,提高分组实验率,鼓励、引导教师和学生自制教具,激发教师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意识。

多措并举,谋划装备发展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步伐加大,教育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基础作用越发突显,而教育技术装备行业要达到为教育优质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条件和物质保障的要求,教育装备工作者首先应深化认识,把握规律,做到为课堂教学而装备、为课程改革而装备、为素质教育而装备。

要用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组建高素质的装备队伍。积极主动向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宣讲政策,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技术装备工作在教育改革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更快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而加大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转变校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的应试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多项功能室的作用。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爱学;在初中阶段,注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会学。另外,还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实验教学教师队伍,配齐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人员编制,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定期组织好业务技能培训。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7503(2013)21-0011-02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为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部于2005年4月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相继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我区从2008年组织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通过完整的培训计划、常规的课例研磨、多样的评比竞赛等方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兴趣与应用能力有了大幅提升,这也为我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丰富的内涵,《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提出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四个维度的能力素质: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因此,我区在培养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过程中,充分把握到这四个方面,并结合我区教师教育技术实际水平开展了“三位一体”的提升工程。

1.持续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培训是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最重要和快捷的方式。多媒体系统进入教室后,我们首先开展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基础培训。通过推荐、考核,从各校选拔出一批教育一线现代教育技术能手,成立区级培训学习小组,通过集体授课方式,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全区所有教师的基础培训,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和使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我区启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依托四川师范大学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和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围绕“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的主线,通过面授和网络培训两种方式,建立区内班级,选拔优秀教师辅助网络指导教师学习过程,严格批改每个学习阶段作业,解答教师难题,汇总阶段学习情况。学习合格的教师参加教育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不合格教师将重新学习,直到合格为止。2013年底我区将完成区内年龄范围内所有教师的初级培训。这样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媒体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普遍反映收获很多,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有了全新的理解。

在培养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的同时,还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为此在装备到校后,我们及时组织公司对教育技术装备开展专题培训,使教师们熟悉产品,能迅速进入使用状态。此外,还组织多媒体软件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电视)等专题培训。

2.定期开展课堂案例展示,探讨教学实际应用

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最终是要应用在教学中,反映在课堂上,表现在学生学习效果上的。仅有培训而没有教师的亲身参与,教师就无法深入体会现代教育技术是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无法体会使用过程中的新发现、遇到的新问题。能力的建设也显得空洞和单薄。为此,立足于教师教学一线,我区根据学校发展水平,有序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展示。

根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个性化配置,我们主要开展了五种类型的课堂案例:非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课例展示、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例展示、交互式液晶电视课例展示、网络环境下的课例展示和一对一环境下的课例展示。例如:由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学校推荐一名教师承担交互式液晶电视课例展示,首先建立由学校教研组、区级教研员和电教馆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磨课小组,经过1-2次磨课,从媒体使用、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多个角度研讨展示课例,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案例,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展示,并对观摩教师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通过教学展示和面对面交流,教师们能详细讨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点,使用得是否恰当,不足的地方如何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培训中应用无法“落地”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如:2012年在我区东大街一小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展示课,部分观摩的学校行政领导深受启发,主动提出装备电子白板的想法。

我们成立了区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心组,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高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中心组的成立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教学课堂的应用展示、教学研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评比竞赛,不断激发教师探究热情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承担者,教学任务重是教师的真实反映。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这又为教师带来了一定压力,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任务之外,激发教师不断探索和自我提升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我们遵循“有效、适量”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评比竞赛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肯定了教师的能力,又能不断挖掘优秀教师,树立优秀典型。

按照“严密活动方案、细化活动组织、关注活动过程、力推活动典型、收集上报资料”的原则,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①技术水平方面:多媒体软件大赛;②经验总结方面的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评比;③实际课堂应用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赛课。多年的活动经验告诉我们:一是要注重活动主题的大力宣传,通过网络、深入学校等多种途径,让广大教师知道有这样一次展示的机会;二是要注重活动过程的指导,有些学校和教师往往呈现出“有心无力”的状态,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指引一个方向,加一把力;三是要明确活动不是为开展而开展,而是为了提升教师水平。因此,完全可以依托活动开展专项培训和研讨活动,推动活动的纵深发展。

三、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学科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教师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而这本身也是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初衷和主要目的。这就要求不能局限于培训这一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能力,而要通过多上课、多研讨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专家与教师间的沟通,通过指导和交流提高教师水平。

2.参与性原则

教育技术能力是涉及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层面的综合能力,也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能力,亲自参与和体验可以降低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难度,对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能力建设的主体,尽可能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持续性原则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第7篇

万州区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属西部典型贫困山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45所,其中农村中小学284所。近年来,万州区针对农村中小学量大、面广、点多、质弱的实际,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区教育信息化,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为全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规划科学实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万州区委、区政府于2010年3月召开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会。成立了以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为组长,政府相关部分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基础建设、民心工程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万州区教委结合把万州建设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要求,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万州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

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编制的万州区教育技术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万州区教育信息化与装备工作“十二五”规划》。着力用五年时间,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数字化校园”,使万州区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达到库区领先,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

2 建立机制,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序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学校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万州区从2010年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以来,建立了规划、建设、培训、管理、应用和科研等运行保障机制。一是成立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专家指导组”,加强统筹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二是按照“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三是对全区学校的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解读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统一了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模式和建设要求;四是设立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资金,采取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等形式多方筹集、落实建设资金;五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分校制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了领导负责制;六是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设专人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建设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七是把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八是建立了教育教学科研体系。

3 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科学规划,重在建设,而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为保证建设顺利进行,万州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建设经费。区教委和区财政局共同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落实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20%,统筹用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两年来,万州区累计投入4174万元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

目前,全区已建成数字化校园17所,达到13%;全区学校“校校通”已达到100%;建有校园网学校68所,74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372间,教师电子阅览室26间;建有中小学计算机教室125间,计算机14328台,生机比达到14∶1(义务教育阶段生机比)。

通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了万州区教育四张网(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网、行政审批网、农远工程天网)的平稳运行和应用;搭建了OA办公、万州教育、万州教育技术、农远工程管理、教育资源、学生学籍管理、教育装备管理、校园监控管理、财务管理、校舍管理十大平台。

4 强化培训,数字化校园管理措施有力

加强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采取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积极组织教师、技术人员参加重庆市级教育技术培训,并按年度计划完成区级培训工作。同时,还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数字化校园应用奠定基础。

在管理中,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加强对建设学校的指导、管理、检查和督导。我们按重庆市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了设备管理、应用考核、科研推广等制度。出台了《万州区数字化校园应用考核细则》,对数字化校园的应用评估做了详细的规定。并率先在重庆市将教育督导引入数字化校园应用的考核之中。

5 注重普及,数字化校园应用逐步深化

万州区坚持“应用引领发展”和“宁可用坏、不能闲置”的理念,围绕教育资源的推广和应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成立了万州区教育资源建设办公室和万州区教育资源库平台开发小组,成功搭建起了具有万州特色的教育资源库平台,并逐步上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全区开展“数字化校园”专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经过区教育规划办的评审,有2校的30项课题获得立项。组织万二中、响水初中申报了《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重庆市级课题,并立项。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还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区(县)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引领教师加强对数字校园的应用。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技术装备是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检查仪器设备的到位率、专用教室的建设、内部设施的完善和仪器设备器材的补充更新等。文中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师水平、积极参与招标采购等方面,就装备工作如何迎接督导检查,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教育督导教育技术装备

从九十年代中期,河北省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达标验收开始,到2000年“普九”巩固提高和复查工作,再到2006年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十几年来,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系统一直积极配合并参与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不断加强各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全面理解督导评估内容。准确把握评估重点

(1)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

《河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共五个部分,包括领导与管理职责、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发展水平、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

在督导评估中,装备评估的内容和重点不仅仅是专用教室和仪器设备,除了领导管理、经费投入、还有布局调整、危房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控辍保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内容,注重的是学校整体装备水平,而不仅仅是少几件仪器就通不过这么简单。

(2)装备部门的评估范围和依据

从2006年起,省政府对县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相对于“普九”来说,督导评估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内容更丰富。对于装备部门,“建配管训用”的范围不再仅仅是义务教育阶段,而是增加了高中、职中、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修学校、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阶段仪器配备标准,2009年又出台了高中通用技术装备规范和高中仪器配备目录,近期下发了三类特教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备目录。学前教育配备标准,依据《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职教仪器设备配备依据专业设置而定,主要以仪器设备的价值来定;进修学校主要有初中理化生和小学科学数学等仪器设备,一般数量都不太大;成人教育也是依据当地经济结构来设置专业,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按实际价值计算。

(3)装备部门的评估重点

①结合布局调整、危房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努力推进学校专用教室的全面达标。近年来,各县都在建设一批标准较高、规模适宜、管理规范的标准化学校。同时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因此,学校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配备数量也要按照学校的轨制和班额进行配备,使装备工作向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从近几年督导评估的县情况看,改善办学条件的大部分资金是用于建设校舍、盖房子了。据对90个县(市、区)近四年经费投入统计,用于学校常规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四项经费投入的比例,约占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总投入的12.5%,80%多的资金用于基建项目,有些示范性高中基建项目更是巨额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严格审查图纸,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包括实验用房的数量、面积要按照标准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应配备什么样的实验用房,它的建筑要求、环境要求,固定设施,实验室设备等。规划要一步到位,如果资金不够可以分步实施,避免出现新建实验室就不达标的问题。专用教室要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比如仪器室和实验室不能离得太远,体育器材室不要安排在楼上,图书室也当尽量在楼下等等。

义务教育阶段专用教室的配备,基本沿用“普九”复查标准(一般初中19室、小学12室),规模较大的新建中小学专用教室应达到15种,并根据轨制配备个数。

唐山迁安市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学校规模也比较大,初中全部建立了组培室并配备了组织培养仪,还建立了数字星球室,配备了天体运行仪等,许多学校专用教室数量超过了配备标准。

示范性高中专用教室建设,按照2009年高中实验室建设规范标准进行建设,增加了生物实验室数量,过去16轨制4、4、2,变为现在的4、4、4,增加了通用技术设计室和实验室。目前我省已建成20多个通用技术实验室。我们要求各高中即使暂时建不成,也要预留出建设通用技术设计室和实验室的实验用房。

②内部设施的充实完善和仪器设备器材的补充更新。从全省总的情况看,与建设校舍相比,内部设施建设相对薄弱。2010年4月份,我们到承德滦平县,温总理去过三次的偏桥乡村。这个学区布局调整已基本到位,好多学校都新建了综合实验楼,但是楼内专用教室里却是空荡荡的,没什么内部设施和仪器设备。这种情况在全省较为普遍。近几年的督导评估要求各地在迎检工作中,按照教育部新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将教学仪器的补充和更新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义务教育阶段新仪器配备标准,与旧目录相比,主要有两点变化。在配备要求上,取消了原来的i类、ⅱ类,改为基本配备和选配两种;在配备内容上,取消了一些旧的实验项目和仪器,增加了一些新的实验项目和仪器。对仪器设备的检查也是主要看四年来的发展变化。从2006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阶段新标准至今正好四年,主要看新标准的新增情况。在检查前,我们将新旧标准进行了比对,筛选出新增仪器进行抽查,比如变化较大,最能体现课改理念的仪器。即小学数学中一些与玩教具相结合的、低年级学生用的彩色塑料仪器,新颖、醒目,让孩子在玩中学,更具趣味性和人性化;小学科学中各种组装材料,由玻璃变为塑料的量桶量杯(更安全);初中理化生由演示变分组的仪器等。新课标淡化了演示和分组实验的界限,演示变为分组,很多实验过去学生只能看,现在自己也可以亲手做了。比如初中生物的眼球解剖模型(6倍自然大)分为25组,心脏解剖模型过去只有一个演示的,3倍自然大,现在分为25组。仪器室的仪器,摆一排,一目了然,配没配新目录仪器,大致配了多少,一进仪器室就能看出个大致情况。检查仪器的到位率,主要看课改后新增实验项目能否开出,能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从实际检查和统计数据看,各地在加强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加大了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课改新增实验项目所需常规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都得到了补充和更新。全省中小学常规仪器增长率在20%~30%之间,其中小学数学、科学都在30%以上,增长最快,约1/3的常规仪器是课改后的新增仪器。

各地还新增了一部分仪器橱和实验台。仪器橱的数量以仪器全部入橱为标准;小学实验台也有标准,高度是610mm。

③图书及图书馆建设。近两年全省进行了每年1个多亿元的农村中小学循环图书招标采购工作,2008年、2009年每年装备农村中小学图书馆5000所。据学校反映,这部分图书质量较好,可读性较强。由于是省里统一配备的,我们做过招标的一些具体工作,也比较熟悉这些图书,因此我们在督导中主要检查县里自己配备的部分。每生2~4元钱的图书购置费所购置的图书,是否将“普九”时凑数的旧书剔换下来?图书馆建设情况,一级图书馆有多少?有条件的地方是否配备了电子图书、电子阅览室?评估人员在检查图书馆时,经常问图书馆的老师:您读过几本书?有时随手拿起一本名著问:您读过吗?谁著的?讲些什么内容?时代背景是什么?多数老师答不上来。据统计,2009年督导评估的43个县(市、区),小学生均26册,初中生均40册,高中生均37册(要求小学20—25册,初中30~40册,高中45~50册),可见高中生均册数普遍不足。省一级图书馆的范围已由过去的唐山、石家庄、秦皇岛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区向全省各市扩展,覆盖邢台、保定等市。图书馆发展较快,建成一批“人文加特色”的标准较高的图书馆,并开展“读书月”、“图书银行”等大型活动。

(4)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步伐明显加快

重点检查“三室一网”建设,即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网络建设。一方面检查是否建立了县域信息中心并配备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全省80%以上县市区都建立了县域信息中心),另一方面是否接入英特网,中小学能否实现“校校通”,有条件的地方能否实现“班班通”。近几年,全省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普及步伐明显加快,装备增长率达36%~72%。石家庄市的藁城市信息中心向所属中小学铺设光纤,所有中小学(包括教学点)均接入英特网和县域网,中心小学、初中、高中全部实现“班班通”,并且资源丰富。唐山市的县区多年前就“校校通”了,我们刚到县里听汇报,学校就可以同步接收。现在很多县都换液晶屏的计算机了,但是也有一些地方还是以2006年远教工程的计算机为主,快接近淘汰期了。

(5)高中、学前三年教育装备及检点

2009年教育部下发了课改后高中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由于下发时间不长,各校很难一下配齐,我们也对高中新旧标准目录进行了比对,挑选出旧目录上原有的,新标准上保留的仪器设备作为检点。2009年,我省有30个县(市、区)通过了普及高中评估验收。从实际检查情况看,全省高中无论从仪器配备,实验室、仪器室的管理,图书配备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包括一些全省顶尖级的高中。超大轨制超大规模(30轨以上、上万名学生的)学校,实验楼、图书馆楼建得很漂亮,但内部设施、仪器装备、图书配备很少有达标的。很多学校缺口较大。在一所全省挺有名的示范性高中,抽检了牛顿管,实验员翻了半天,最后在一个橱子顶上找到了满是灰尘的牛顿管。图书馆楼挺大,里面空荡荡的,生均不足10册图书(高中生均要求45—50册)。这可能和近年高中规模急剧扩大,生均占有资源不足,检查又比较少有关系。

学前三年教育,从目前情况看,小学撤并后,利用小学原有校舍改办幼儿园的较多,有些地方整体办园水平还不够高。检查一般要从办园条件及配套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合理配备师资、按标准班额调整班级配置,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估。学前三年教育是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虽然它的配备管理不在装备部门,但是希望装备部门了解并给予关注。

(6)提高学校装备管理水平

检查学校的硬件,除了占地面积、校舍建设,重点就是专用教室的建设与管理,它可以说代表了学校硬件管理水平。多年来,在专用教室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甚至是在精细化、人文化等方面,装备部门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此,教育部领导及外省同行前来参观。我们河北省也多次在全国介绍经验,许多做法在外省推广。

一是盘架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我省推广多年了,始发于承德。早期盘架比较简单,像医院护士输液用的托盘,将一些零碎的玻璃仪器放进去,一端就走,方座支架,用木质双层架子支起来,摆放整齐,节省空问,避免潮湿生锈。后来,盘架化管理模式在秦皇岛、唐山、廊坊等地得到进一步推广,发扬光大。廊坊安茨区和广阳区装备部门的同志爱钻研、敬业精神强,他们研制了各种盘架50多种,把能人盘上架的仪器全部盘架化。托盘天平架,一个盘里上面放3个,下面放3个。所以24组只用4个盘,一提就走了,用完还放在盘里放回仪器橱。“教学挂图画轴式”,把挂图装裱成画一样,卷好后上面用环形螺钉拧好按教材顺序挂在墙上,不用时用帘子遮盖上,减少尘土。“体育器材定位架”和“拔河绳小车”,一所四轨制的中、小学,只用一个体育器材架就可容纳目录所要求配备的全部体育器材。架子下面是铅球、铁饼等,上面是篮球、排球等,再上面是垫子,背后插的是刀、棍、剑等,挂的是跳绳等。球下面有小圈,缺一个球就会有一个空位,就说明数量不足,即所谓的“定位式”。把拔河绳缠在小车上,一推就走,用完推回来就支在地上,避免堆放在地下,潮湿易损。广阳区和安茨区的学校,体育器材使用率较高。这些城市中小学占地不大,体育器材室也挺小,但是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这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从小养成爱整洁的习惯。让实验室、仪器室发挥育才功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盘架,而是将盘架管理与配备标准、与教材、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与育人结合起来,上升为一种精细化、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模式。

秦皇岛的县区有个特点,各校建立了标本室。尤其是青龙县,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装备部门人员和师生共同动手,到山上采集,自制标本。每所中学和完小都建成精美的标本室,有种子的、植物的、动物的、化石的,有拼成图形的,有浸制的,有从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阶段,从小蛇长成大蛇的几个过程。既培养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得到了快乐体验。

相比之下,我们省现在有些地方管理比较粗放。仪器、器材、挂图乱堆放,橱签与橱内仪器不相符;仪器进学校很长时间还没打拆包,微小压强计初中用的,放在小学科学仪器室里好长时间;人体半身模型,骨骼模型,倒着的,坐着的,断了胳膊腿的;拔河绳多数堆在地上,有的潮湿发霉了。

(7)实验教学与实验教师

从目前全省总的情况看,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率偏低,实验教学有被弱化的趋势。原因较复杂,有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有应试教育、考试方法单一与极端化的问题,还有课改后课时压缩、知识容量增大,新课标又没规定哪些是学生必做的,导致“分组变演示,演示变课件”的问题。还有国家教育部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政策支持、没有措施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目前,科学教师已列入薄弱学科教师培训计划中。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教师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考分上,实验教学技能低下。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中,民师转公、进修学校毕业和职教中心毕业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大。小学科学教师也以这些老师为主,大多数为兼职教师,专业水平偏低,知识面相对狭窄。农村单轨制小学较多,教师包班制,多科教学,要求教师每科都精通,也是勉为其难。

我们也曾向有关部门提出过建议,在师范院校内开设小学科学专业,中学实验教学课程,把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解决教师不会做的问题。这个建议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关注,但这要有个过程。可喜的是,邢台、唐山、承德等市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恢复了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在中考中的地位。截止2010年,全省11个市中有8个市记人中考总分,廊坊市坚持了14年,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试评价体系的变革及教育理论的提升,直接推动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2积极参加招标采购。把好教学仪器质量关

目前,我省教学仪器的采购方式主要是县级政府的招标采购。有些地方和人员不懂教学和教学仪器,不懂教学仪器是实物性教材,只重价格,不管性能,忽视其科学性、安全性和耐用性。检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新购进的仪器就因为质量原因做不了实验,有的第一次做实验就坏了1/3。同一种仪器,不同的县(市、区)差别很大。小学数学中集合圈、塑料小球,中学物理光的三原色等,有的质量较好,有的是“三无产品”;新购进的实验台明显低矮(低于610mm);小学体育器材中有木哑铃,有铁制的、木质的,有塑料里面灌沙子的,新购进的跨栏踢不倒,容易把人摔伤等等。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已的教学仪器通用标准和产品标准近400个,但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仪器品种有2153种。多数仪器标准的缺失,导致检查中无章可循。因此,建立规范的、有教育装备部门参与监督的教育装备招标采购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进入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要符合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装备部门要积极参与审定招标文件,进行质量检测与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