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艺论文

园艺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园艺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园艺论文范文第1篇

1.专业教师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热情不高。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一直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英语教学技巧与水平有限,教学仅停留在专业英语课文阅读与重点句子翻译层面。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略教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差。目前,专业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汲取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的热情和动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

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

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

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

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

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园艺论文范文第2篇

庭院果树园艺设计主要有两种:路旁设计和综合种植。所谓的路边设计就是把果树种植在道路的两边,对于路旁果树品种的选择比较适宜的是高大或者藤蔓类的果树,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不仅可以乘凉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靠近门窗的地方避免种植这类果树,主要是考虑让充足的光进入室内。所谓的综合种植提倡的是综合利用,对于庭院的设计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风格进行不同的种植。由于庭院果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在改善其实用性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如此还可以大大提高庭院土地的利用率。在设计庭院的时候,无论院子是什么样的风格,要想获得全新的户外体验就必须要强化季节性的装扮。对于室内的布置要遵循室外的布置技巧,目前最流行的庭院设计理念就是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

2庭院果树园艺栽培技术

2.1种植

种植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对庭院果树进行定植的时候要一次性进行改土操作。坑需要具有较大的宽度和深度,一般意义上长、宽、高的范围分别是:1~1.5米,1~1.5米,0.8~1米。在果树种植之前要进行有机肥的施加,每棵树的施肥量在30~40公斤之间。选择树苗的时候要对它的高度、茎粗、年龄进行充分考虑。这样可以提高果树的成活率,并保证结果的时间。在种植树苗的时候,上枝叶要展开向下,先期填土要求是湿土,然后再继续填埋。要是树苗过大,种植的第一年要绑好支架,防止果树歪斜。

2.2治理

所谓的植后治理,主要就是管理肥料和水分。其一就是基肥的施加,可以提供树木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以及大幅度提高产量。每年的秋天即9~10月份施加有机肥,树龄的大小决定施肥的多少。小树一般施用20~40公斤的肥料,成年树施加80~100公斤的肥料,施肥的时候要挖成条状或者环状的施肥沟。接着就是追肥,不仅可以给树苗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肥料,还可以促进其花芽的分化。对于追肥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量少多施的办法,分不同的阶段进行施肥,在2~3月进行开花期追肥,5~6月份追加的肥料有多种选择:腐熟有机肥、果树专用复合肥、草木灰等。施肥过后还要注意浇水。在庭院加水比较方便,但是注意水的碱性不能太高,不宜用肥皂水、洗锅水等。同时还要注意在雨季的时候排水。

2.3修剪

一年四季对于庭院里的果树都需要修剪。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修剪的量以及技巧是不一样的。出于果实产量和果实形状的考虑,对果树进行整形的时候,要让其保持适度的密度,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我们一般选择在冬季进行修整,同时修整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果树的实际情况,如环境、树龄、生长情况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在休整过程中让树木失去的能量力争最小,并有一个相对较小的损伤。在树枝较大的地方,注意分枝,把粗壮头枝留下,让树冠进一步舒展,这样在外观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于树上的细小枝干,要有选择的进行修剪,使其生长减缓,避免和粗枝干叶争夺养分。

2.4管理

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在花期要进行人工授粉,使用各种方法保花保果。坐果率较高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疏花疏果,每个花序留1~2个。在疏花期之后的15天便可以进行疏果。要是果实较大的果类,如苹果、梨建议留一个果实,对于小型的果类如樱桃、葡萄进行整串的疏果。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不仅可以防治菌类的侵入,还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水果的主要方式,在果实成熟前20天即可把套袋去除,目的是增加光照、增加果实的成色,在傍晚时分进行喷水操作,可以让果实的光合作用不断提高,让果实的糖分增加,同时也有利于果实成色的增加。

3结语

园艺论文范文第3篇

1.课堂教学避免重复,有选择性地突出重点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植物病害病原部分占了该课程一半以上的学时,然而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如侵染性病原中的真菌、细菌、病毒等也是《微生物学》课程的知识点;非侵染性病害中涉及到的多种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与《园艺植物栽培学》存在重叠。而在《园艺植物病理学》开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园艺植物栽培学》、《微生物学》等课程。因此,为了将有限的课时利用最大化,每学期开课前我们会做好与相关课程老师的沟通,课堂上与学生及时交流,有选择地调整课程内容,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此外,考虑到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授课中着重强调病害的诊断和防治,重点突出不同类型病害症状的区别,以及和防治联系密切的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病害,并掌握其防治方法。

2.根据专业特点,调整课程内容

我们的授课对象涉及到两个专业和4个不同的方向。面对这样的群体,虽然授课的基本知识点是相同的,但如果选择相同的授课内容,便不能体现出课程的特色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杨军玉等也提出授课过程兼顾到不同专业。首先不同的专业或方向要选用不同的教材;此外,不同专业和方向,授课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病例进行分析,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了解学科前沿和生产实际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注意新旧知识的更迭。植物病理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教材的更新常常落后于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授课教师将课程相关知识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实际生产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或焦点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并且掌握生产实际问题,而不至与生产实际脱节。对于园艺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抗病育种的关注度会更高一些,而在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植物抗病机制方面,近年来不断取得新进展,因此在介绍这两部分内容时,适当补充些新知识。而农药残留问题是现在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讲到防治的时候,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作用,尤其是化学防治的利与弊一定要讲清楚,并且要跟园艺植物的无公害化栽培相结合,这可使学生所学知识贴近生活,提高对课程的兴趣。

4.构建本地的园艺病害图库

病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多数教材的案例都是些普遍性的病害,如果将本地区的特色种植植物、周围熟悉的植物发生的病害等导入教学过程中,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因此,建立一个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园艺植物病害图片资料库对于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对病害的认知能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过程中,我们收集并拍摄了本地区的主要园艺作物,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以及贮藏期果实的常见病害,制作成病害素材图片库,这为进行选择性教学和案例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适当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抽象性和应用性的综合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课堂需求,也不能很好地将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因此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实施案例教学和互动教学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互动式教学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听众,而是一个实质的参与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课堂中设置启发式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鼓励学生有疑问随时提出,给与解答,甚至是讨论。这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并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根据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主题案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制成PPT,走上讲台讲解。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对这种形式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和相互启迪,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教学过程中,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板书设计能直观地显现教学内容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而对于《园艺植物病理学》涉及到的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就很难直观地表述清楚。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将图片及影像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成为目前学校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也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然而,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过大,容易造成重点不突出,学生听课时抓不到重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容易产生依赖性,而现成的课件也造就了学生的惰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自制、网络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课件素材,制作出一份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同时也结合板书,将纲领性和重点内容适当提及,连贯内容和强调重点。两种教学手段交替运用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知识,又能把握重点,而对于一些病原的微观形态和病害发生过程也能进行直观的观察。

三、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1.重视实验课程,做好实验课程的考核

实验课是课程理论部分的验证和延伸,也是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而在以往的实验成绩考核中仅以实验报告来评定,计入相应的理论课成绩之中。这样的考核往往造成部分学生上课不重视实验,不认真操作,只是应付完成实验报告,大大降低了实验课的效果。为了充分利用好实验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目前教学大纲的调整下,实验课独立为一门课程,独立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进行考核。我们在每次上课前,会把历年学生在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或易犯的错误重点强调,并把实验报告中体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另外增加期终考核,实验课成绩结合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考核进行计算。虽然刚开始实施时,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压力,但经过几个学期的实施,这种成绩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协调其他课程,实施田间教学

《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强调应用和实践的课程,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没有教学实习。在此情况下,我们联合其他课程的实验和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实习基地种植的植物,然后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对病害症状和危害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区分各种病征和病状,掌握病害诊断方法,并通过对某种病害的调查,使学生直观地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对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巧妙地解决了在教学中存在的授课学时与内容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使得各课程间的衔接和内容安排更趋合理。

四、结语

园艺论文范文第4篇

设施园艺学是涵盖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等多门学科和多种系统的一门科学,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1]。它要求从事设施园艺领域的人才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技能和实践性。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施园艺人才的需要,迫切需要积极探索设施园艺实验教学新思路。因此,必须对设施园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进行设施园艺研究的基本素养。

实验室开放运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新举措[2]。通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开放实验,能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实验的能力,帮助他们亲身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实验室开放内涵和形式

实验室开放,一般可以分为实验时间、实验空间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和实验对象开放等,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3]。中国教育部于2007年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学校的各类实验室要对本科生开放。安徽农业大学的设施园艺实验室是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最近几年,实验室开放工作实现了有序、生动、持久地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建设

完善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设施园艺学实验室有序、持久地开放,安徽农业大学先后出台了《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申报指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设施园艺学实验室结合自身情况配套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学院领导很重视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与实验室主任一起,负责统一规划、管理实验室;由全院老师和实验中心技术人员一起编写仪器的采购计划,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全院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实验室开放工作模式和管理措施。

建立促进平台共享的管理制度

通过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以全院实验中心实验资源为核心,连接各实验室形成一个开放式共享实验平台。学生通过网络选自己喜欢的实验课、实验授课老师等。教师也可以浏览平台成员实验课、实验内容安排情况,预约自己的实验和进行网上回答学生的疑问。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也为构建各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实验氛围创造了有力条件。

优化实验室设备配置,加强技能培训

我院的实验中心建设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极大地资助,学校给学院拨了一笔专款用于中心建设和仪器采购。学院把实验室分为教学平台和研究平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仪器购置,使得实验室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鉴于设施园艺实验的特点,我院在校农场建设了实验基地,为设施园艺学实验室配备了一批能够室外研究的器材和温室大棚,邀请所购仪器厂家技术人员为全院师生开展仪器安全、正确使用讲座,定期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创新开放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建设是开放实验教学的灵魂,资源丰富的实验项目也最能够体现开放教学模式的优点[4]。我院是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学士学位论文”挂钩的示范院系,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模式为:综合性实验在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为学生开展实验技能和方法综合训练的复合型实验,实验时间可以在一门课程一个循环结束之后,也可以在几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有一定规模较长时间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学生经过常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条件、教学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记录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更进一步的设计性实验,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积极探索,设施园艺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可喜成绩。自2008年以来,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全国、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多篇入选“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均在核心期刊。目前,我校设施园艺实验室正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参考文献】

[1] 李式军,郭世荣.设施园艺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向远明,王伏玲.心理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56-358.

园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转变观念;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为顺应时代潮流,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的专业人才和新型劳动者,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形势下。笔者结合园艺学科特点及自己的教学经历,就如何进一步落实和升华创新教育,谈谈对园艺专业课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作法和体会。

1 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将传统的应试教观念向创新教育观念转变;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长辈观念更新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将以对口高考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观念转化成为当地经济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思想观念;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观转化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教育观。因此,在中职园艺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园艺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2 创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时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

2.1 教材的编排顺序

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重组。如:园艺植物的生长都有季节的先后顺序,这与教材的编辑内容是不一致的。教师可以灵活地调整教材,随季节适当安排授课内容,减少夏季讲贮藏、冬季讲开花的尴尬局面,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

2.2 教材的知识内容

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的变动是十分必要的。如:讲植保中的农药品种时,教师要随时关注产生的新药及国家新禁止上市的药品名称;如:介绍某种花卉品种时,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知道该花卉最新培育的品种。通过对内容的更新,使教材更科学合理,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前沿。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园艺专业课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法”已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广大园艺专业课教师应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辩证性学习是指辩证地看待一个问题,如:“锄头下有火,锄头下有水”,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锄地在土壤水分多时有促进蒸发的作用,在土壤干旱时有保持水分的作用。通过让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此外,还可采用“发展问题教学法”、“一问多解教学法”、和“开放性教学法”等多种新颖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极为重要。所谓:“发展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并编出发展题,师生共同解答。例如:在学习花瓣的颜色与花对太阳光的吸收有密切关系时。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花瓣一般比较柔嫩,温度过高,就会灼伤花瓣。太阳光由7种色光组成,其中红、黄、橙的光热量高,由于同样颜色的花瓣对同样颜色的光反射性好,也就是说,红、黄、橙等颜色的花朵能把阳光中的红、黄、橙等强光反射回去,所以花儿中红、黄、橙色的花多;而黑色能吸收阳光中的全部射线,当阳光照在黑色的花瓣上,它不懂得反射,只是一味地吸收阳光中的热能,致使‘体温’升高而不能自控,终于被灼伤,所以黑色的花很少见。有学生问:“那到底有没有黑色的花呢?”让学生继续学习下去,师生通过查资料知道:“据统计,全球4100多万种植物中,只有8种开黑色花,荷兰花卉研究所联合六家园艺机构经过25年的努力,在1986年培育出了黑见色的郁金香,其中有一种品种叫‘黑鹦鹉’,资料上还有‘黑鹦鹉’的照片呢”。

所谓“一问多解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启发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方法。例如:针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种植密度、矿质营养、呼吸作用、遗传以及生态的角度去分析解答。

正所谓教无定法,只要我们教师用心钻研总结,好的教法是会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4 教育手段要创新

一支粉笔、一个板擦、一本教材,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形势。园艺教师应突破封闭式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多样化、弹性化的趋势。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自然即课本”的思想,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参观、观察、去操作、实践,将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自由的时空中汲取知识,发展特长。教学手段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即利用电视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多媒体、多功能教学设备等现代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强课堂的“动感”“美感”“直观感”,使园艺专业课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今后的园艺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设计园艺教学课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延用,利用多媒体网上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5 作业布置要创新

传统的作业绝大多数是书面写作,内容仅限于课本,如每课一练、同步练习、单元练习等,形成了练习—批改一再批改的基本模式,这很难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笔者认为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多度、多变的作业练习,能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能力。例如学习园艺植物的繁植技术中,讲到了扦插、嫁接、压条、分生等多种繁植技术,我们选择生产中比较常用、容易实施的扦插和嫁接技术,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为一次课后作业。讲到花卉的开花时间、传粉、结果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观察当地各种花卉的开花时间,进行记录和整理,当作一个长期作业来完成。这样的作业打破了以往只能写下内容才能算是作业的传统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

6 转变评价观念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创新鉴定”观念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个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一次期终考试成绩定优劣的局限性。笔者采取了课堂综合互动式专题讨论及答疑,以及课程小论文的写作等考核措施,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互动式讨论及答疑。如在讲授《植物的病虫害》这一学科时,为提高学生对病害认识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对植物病害防治的宏观理解。在一个单元教学将结束时,老师预留一些具有辩证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讨论和辩论,老师做总结并评定成绩。

(2)小论文的写作。论文的写作是学生掌握某科系统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课程的良好方法。小论文由同学自主选题,或老师规定选题。最后由老师评定成绩,针对课程论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

(3)实验报告。实验课是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过程,是学生掌握专业课的重要步骤。根据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内容的正确性来评定实验课成绩。在每次上课前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和指正。

园艺论文范文第6篇

园艺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既快又活跃的产业,蔬菜产业作为园艺产业的一大分支,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1]。我国大多数农业院校都已开设了《蔬菜栽培学》课程,但关于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较少,且主要针对与实践的结合上,而对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基本没有研究。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建设思路逐步转型,大多数高校在设置实验项目上普遍采用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4种类型,在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上主要设定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3个项目层次[3-4]。2001年以后,随着教育部“4号文件”的出台,各高等院校的实验课逐渐改革,大多数高校已经增加综合性、研究探索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这类实验项目的比例要占50%,但是各学校由于实验课程性质不同,该比例的执行也有所差异[3-4]。黄晓敏等[5]认为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进行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因材施教,设定鼓励个性发展的选修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辅助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肖随贵[5]指出目前实验教学中开设较多的是测量型和验证性实验,缺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相对传统滞后,有些实验项目过于死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应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知识和能力并重。桑建利等[5]认为多媒体、计算机模拟、网络等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可以用来辅助实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创新科学思维,使实验管理平台更加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也应大幅度地更新,实验创建要从基础型到综合型实验逐渐过渡,再深入到探索设计型实验,建立多层次、多模块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验证型实验应少开设,综合型、研究探索型以及设计型实验项目多开设一些。张晶等[5]根据多年实验教学改革经验,提出各专业教师可按照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技术,拟定合适的实验题目由学生选取,这样学生可根据兴趣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器材并独立完成实验。

2蔬菜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实施对象

主要针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级园艺专业本科生。

2.2“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2.2.1调整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查阅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掌握目前《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发展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本门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系统改革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对知识点的筛选优化,淘汰那些内容陈旧、技术落后的实验,彻底打破传统的实验课设置模式,将课程中分散的相关教学内容重组,按照由浅入深的合理结构,从基础实验、专业技术基础实验到专业实验的层次进行建设。在教学改革中,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等单一实验的学时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如取消“蔬菜叶面积的测定实验”、“芽苗菜工厂化生产技术实验”,这类的演示性实验在实习中学生也能够参与,补充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蔬菜苗期综合管理”、“蔬菜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规程制定与实施”。逐步建立层次分明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三大板块,即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应用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技能训练实验。在实验项目设置上分必做和选做实验,这样学生不但通过必做实验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能通过选做实验扩展专业技能。改革后的内容能使学生按生产实际需求掌握蔬菜生产的基本技术,同时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创新意识。

2.2.2立足现有设备,丰富实验内容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在本实验教学体系实施中,在选修实验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在实验内容上,既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还有考虑点和面,在实验方法上,注重实验技能训练以及实验方法的先进性和创新性[6]。为了配合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使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的模块都有所选,都能学有所得,本项目在教改内容上精心编写了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园艺专业基本实验技能、园艺专业基本实践技能、蔬菜育苗技术、蔬菜定植及田间管理技术、常见蔬菜栽培实验技术等模块。

2.2.3确定合理的分层次实验教学策略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组织实施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的主体作用,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按部就班,根据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层次,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采用教师为“指导”、“辅导”、“督导”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轮流进行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等实验准备工作,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论文写作等环节学生都可以亲自参与,教师可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如查阅科技文献方法、实验数据观测、数据处理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等,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通过主动学习查阅资料、分组交流和讨论就能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

2.2.4确定有效的实验成绩评定的方法为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单纯注重分数、忽视能力品行的倾向,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应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实验完成情况分项考核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综合给出实验成绩,如对实验仪器设备的认知及操作方法,对实验室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在评分内容中,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3分层次实验教学改革效果总结

园艺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园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高职园艺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园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训练平台,是实现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关键;也是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训练、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平台。因此,如何结合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建设高水平、多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1 高职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

1.1 教学实训功能

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承担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是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满足学生进行生产实训,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1.2 科研功能

实习实训基地是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场所,能够为教师提供科研条件及有效的管理;同时也是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基地。

1.3 培训功能

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岗位技能鉴定、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农民工岗前技能培训、教师专业技能教学培训提供场地、设备和材料上的支撑,是综合性的培训基地。

1.4 科技服务功能

实习实训基地可面向农民或企业进行技术服务,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为周边地区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科技信息。

2 高职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协调

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教学实习实训场所,必须完成必要的教学职能,作为生产实体还要实现它的经济效益,体现其社会示范效应。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若实习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化运行,会使基地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很难使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安排与基地生产紧密结合,实习实训的内容受制于基地的生产项目,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若实习实训基地按照教学的需求运行,达到学生实习实训预期效果,但往往又与真正的生产情境脱节,学生感受不到行业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和更新。强调教学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很难顾及,使实训基地经济负担加重。

2.2 教学实习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

园艺作物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影响因素多,生产是个连续的、循环周期长的过程,这就给专业实习实训的安排带来了难度。实习实训要跟着季节转,而技能的训练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另外园艺植物的生产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教学实训计划的安排无法预料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因此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如果是企业管理的实训基地,企业的生产内容很难与学生实习实训的内容完全相符,企业的生产强调规模化、集约化,而教学实习实训则强调全面化,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生产资料的浪费,学生生产的产品也难以达到真实生产的要求,因此企业也可能会拿出部分耗材专门让学生用于实习实训,而这又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差距。

2.3 企业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热情不高

企业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关键,企业将从项目、文化、标准、机制等多方面给基地带来生机与活力,企业的用人理念、标准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大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特别是企业自己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不愿意学生到基地进行真正的生产实践,一般只能进行生产实践的参观实训。这样达不到实习实训基地所起的作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3 高职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的探索

3.1 学校统筹管理的产学研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模式

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由学校和政府出资,建立产学研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自主管理,把实训基地按功能划分为学生生产实训园、教师科研试验园、标本园、生产示范园,进行分类管理。学生生产实训园按生产经营要求,模拟企业化管理,在完成部分单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运作上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管理,效益归管理者所有。采取“一位教师、一组学生、一块基地、一份收获”的管理模式。教师科研试验园以科研项目为主导,科研经费投入为主,在完成教师科研任务的同时,完成部分单项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种苗繁育、组织培养等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选择与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完成相关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试验和论文撰写任务。标本园栽种各种北方常见园艺植物,主要完成学生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为学生掌握各项专业技术技能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作为风景展览区供观赏用。生产示范园在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基础上,体现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生产示范园选择成型的生产技术和模式,向校内外公开招聘投资管理者,采取独立生产经营管理机制,通过先进项目的示范,展示行业的先进成果,服务社会,推动地方经济、行业建设的发展。

3.2 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模式

校企合作是建设高职园艺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将企业引进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各取所需。由学校提供场地、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企业投入资金、设备、技术和部分师资,由企业自主经营,采用企业化生产、管理模式等合作形式。同时要引入现代的管理机制,明晰产权、效益分配方式、双方责任与权利等。对学校而言,降低了基地运行的成本,提高了基地的技术含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难协调的难题;学生完全融入公司的运行模式,即是学生,又是公司的准员工, 学生了解了行业和企业,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专业教师了解了当前园艺生产的发展动态与前沿信息,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企业而言,节省了生产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难题,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3.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场所,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与当地多家园艺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校企双方明确职责,制定规范化、科学化的校企共同管理制度,建成 “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就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模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和毕业生顶岗实习任务,学生深入园艺企业到具体岗位跟一线技术员学习生产操作技术,让学生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实训,弥补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时间”的目标。同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解决了企业急需专业人才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收稿:2012-10-02)

参考文献

[1]李三波.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8):112-114.

[2]陈晖,李国春.农业类高职学院创办实训基地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0,(6), 286-288.

[3]黄益鸿.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与共享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09,(11):46-48.

[4]许淑燕.校企共建园艺技术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9):109-111.

[5]李选芒,王永莲.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9):96-97.

园艺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能力

100多年来,我国园艺专业高等教育从最初的蔬菜、果树或花卉等单一的学科门类,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人才的教育改革方向,将原有的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专业合并为大口径的园艺专业。目前,随着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各大农业类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园艺专业。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园艺专业成立于1958年8月,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成立初始,园艺专业包括蔬菜和果树2个学科,归属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在1960~1965年归属植保系,在1965~1988年,重又划归农学系,在1988~1998年归属园艺系,在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成立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专业重新划归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2004年增加了观赏园艺方向。到目前为止,园艺专业经过数辈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已建成蔬菜学(自治区重点学科)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园艺学一级学科1个,蔬菜学、果树学和观赏园艺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并建立了“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1个。

目前,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园艺产业将不断的深化。在这一时期,社会将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必然要求一些高素质、高技能、懂经营和善管理的园艺人才。近年来,我国园艺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主要对象,其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以及高等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国园艺高级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农业高等教育的成败以及社会对农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整体评价。而园艺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科学试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虽然各高等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笔者针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与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1.1,1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增加了园艺专业学生实习的难度。目前,大多数高等农业院校热衷于扩大招生、办学规模、兴建基础设施、购买科研仪器设备等“硬件”上,而在人才培养、教育和教学质量提高等“软件”上的投入较少。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本科院校一般处于从属地位,这与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基地有很大的关系。而大多数农业院校新校区建设及空地利用等都会考虑占用校区内的园艺实习基地,将学校就近的基地取消或迁往较远的地方,从而增加了园艺专业学生实习的难度。目前,该校正在土左旗的海流图和土右旗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500hm2和100hm2的实习基地,建成后可有效地解决各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但这2个基地据呼市有30km和150km的距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1.1.2学生招生规模扩大,实习基地的设施、设备配套不完善。我国从1999年开始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规模,而一些学校在招生数量增加的同时配套的设施、设备没有跟上,导致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集中在667~1333m2地的空间,每组只有一些简单工具,有的还无法做到人手一件,大多数学生只能“袖手旁观”。

1.1.3部分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教师由于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分配给实践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存在应付式完成实验实践环节的现象,而且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单一、与实际生产脱钩,和现代园艺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差距较大,同时所开设课中验证性较强、综合性实验较少、针对性较差,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按照试验指导手册按部就班的完成试验,试验中缺少独立思考环节。最后的考核大多数都以撰写实验报告为主,根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差,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园艺产业的要求。

1.1.4实践经费投入比例较小。目前虽然多数高等院校增加了总体实习经费的投入,但物价上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均摊到每个学生的实习经费较少,从而使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大大降低。而园艺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黑板上种地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1.2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普及化,高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的数量,但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该校的教学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实验室空间不足、仪器设备老化。近年来该校用于科研的实验室面积有所增加,但用于本科教学的实验室面积基本没有变化甚至有所减少。学校虽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新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但绝大多数都用于研究生的教学或教师科研,很少对本科学生开放,导致用于本科教学的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本科生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组学生的人数远远超过规定的人数的一倍至数倍的现象。

1.2.2建设中的基地还未达到实习要求。从1999年以来,学生人数在逐年的增加,但校内及距离学校路程较近的教学基地面积在逐年的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课程实习需求。虽然校外基地和距离学校路程较远的教学基地面积有所增加,但由于新建基地配套实施跟不上,实用性较差,同时存在学生校外实习的安全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求。

1.2.3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能力有限,人员缺乏。由于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多从事科研、行政任务工作,很少从事实践教学活动,而新进的年轻教师学历高、实践能力差,导致了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和教辅人员严重不足。

1.3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缺乏实践性

园艺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没有熟练的动手技能,就不能解决园艺生产的诸多问题,纸上谈兵,黑板上种蔬菜、果树和花卉,算不上合格的专业人才。

1.3.1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实践课的比例较少。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园艺专业的教学计划都沿用20世纪的教学计划,甚至是20~30年前的教学计划,这样的计划与实践严重脱节,即使是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也多少会涉及到公共课学时多、专业课学时少、“看人定课”、实践课学时少、“工学结合”不突出等问题。就该校来说,公共课学时占理论课学时是61.2%(包括公共课平台、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而实践课占理论课的22.5%,占总学时的18.38%,但现在大多数高职类的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的学时在总学时中已超过50%。

1.3.2实践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教师都是各大高校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讲课及实践指导的经验,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较为欠缺。据不完全统计,中部、东部高校园艺专业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约占81%,而西北部也占到53%。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授课基本是“书本――黑板――笔记本”或“书本――幻灯片――笔记本”的模式,虽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内容层次不齐,有的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有的课件内容甚至是十几年前的内容,使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很难学到实践中真正的内容,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一般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是造成本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实践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信息不畅通、水平难以提高,即使学校提供进修的机会,但部分老师也会由于刚刚成家或小孩年龄小而放弃进修机会;再有部分教师满足于已有的工作状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力度不大,这也是目前农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且已经成为园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限制因素之一。

1.3.3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科研创新能力,实践技能低。现有的高等园艺教育体系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尚显不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等环节,从而使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较差,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影响到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园艺事业后继人才的培养质量。

1.4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1.4.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利,单一服务教学,既不能真正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生产科研的需要,起不到示范作用,缺乏真正的专业服务平台;②受到教学计划、内容和条件的限制,校内实习基地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③实训内容落后,由于教学计划的落后,导致实训内容与用人市场严重脱节,难以满足市场需求。④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目前该校的实习基地管理存在2种模式,一种是实习基地由系里管理,另一种是由学校的科技园区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系里管理和科技园区管理都较粗放,两者没有有机结合,互相之间还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各按各的思路在发展,没有做到科学统一。

1.4.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①校外实训基地多数是“人情”基地,既不能持久稳定,又不具备可控性。对于企业来说,效益为重,它没有培养学生的义务,因此作为校外基地的企业对学生实习不会投入太多,实训条件和效果无法保证。②学校与企业共建互赢基地数量少,几乎微乎其微。由于学校注重学生培养,企业注重经济效益,两者目的不同,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分歧,在实习共赢上必然有一定的难度。③缺乏真正满足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的校外基地“互补群”。由于目前的大多数农业类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实力较弱,和企业联合,对企业的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互补”。④很多学校在校外开拓试验、实习基地,由于距离学校远、交通及管理不便、经费不允许等具体原因,许多教师望而止步,无法真正开展田间试验,大部分课题只能以盆栽或简单试验取而代之,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工作量偏小,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学生论文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

2 改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2.1提高学校各环节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经过10多年的大学生扩招,各农业高等院校在硬件建设上已经得到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学校规模、招生人数等方面。但随着上学人口的逐年减少,目前部分高校已出现了大学生招生质量下降、人数减少等问题,今后高校的发展已不再是拼“硬件”,而是拼“软件”,即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等。因此高校应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加大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力度,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购买相应的实践教学仪器和设备,满足学生实践教学要求;同时对实践基地较远的地方,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及管理措施;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

2.2改革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性

针对目前教学计划落后的问题,各高校因组织相关的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各类企业的生产现状,调查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考察结果,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一起将栽培、育种、植保和采后等各门主干课程的实践部分进行相应的调整,力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园艺专业教学能够适应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要求。

同时,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进企业带薪实习,主要完成种苗生产、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植物整形与修剪、设施园艺植物栽培管理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针对园艺植物季节性的田间管理内容,因地制宜地制订实习内容,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园艺植物生产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做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有,还可开展合作社经营和管理等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管理园艺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最后,还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提高教师实践素质

学校可以定期采用集中培训、与相关企业联合、考察等多种形式,使教师能够深入实践、了解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尤其对于新进教师在做好岗前培训、提高其对教师师德的认识同时,需安排到企业实践锻炼半年到1年时间,然后开始少量代课。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学质量高并不断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并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要在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

2.4控制在校生人数,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园艺学院(系)在招生时应当提高园艺专业学生的报考分数,从中选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接受园艺教育,同时也可以吸收其它专业的优秀学生转入到园艺专业学习。只有提高园艺学院(系)的门槛,严格控制园艺专业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该专业学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5参与科学研究,拓展实践范围,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园艺产业科技化只有通过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得以实现。园艺专业学生不仅要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科研进展,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完成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研究与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整套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研究技能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前参与不同类型项目研究,拓展实践范围。

2.6加强试验、实习基地的建设

园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试验、实习基地,试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园艺专业实现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在完善校内试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企业、园区等相关单位合作。如有些苗木公司、种子公司甚至是一些合作社都是集育种、苗木繁育、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实体,企业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专业知识的应用,学生们可以抓住季节性的田间管理内容,因地制宜地结合专业知识,大胆实践。这样,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增强,这对企业来说,也减少了生产管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