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优秀教师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工作学习两不误,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2000年6月,我毕业于黔阳师范学校,分配到温水乡学校任教,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我积极参加学习进修。2002年1月,我顺利取得自考大专文凭。那时,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再加13个班的信息技术课,一个星期20节课,还兼职学校的打印员,白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工作中遇到不少的“遇路虎”,我就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有时不知不觉学习到深夜。有的同事问我:“你哪来这么好的精力,白天要上四五节课,晚上又要学习。”我很坦然地回答:“是工作的需要”。2006年暑假,我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思想品德继续教育培训,时代在向前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替更快,2006年9月我参加了湖南韶阳学院的函授班学习,经过不懈努力,2010年1月我取得了函授本科文凭。2011年我又参加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师资培训,我的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通过自修,我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还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各项基本操作,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记录下来,2010年撰写的论文《初中思品课教学的几点尝试》、2011年撰写的论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均荣获县级二等奖,2012年我撰写的论文《叩开语文阅读教学之门》荣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论文、课件大赛三等奖。
二、关爱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2002年9月,我调入龙潭镇中学工作至今。学校要求我担任02⑷班的班主任,我二话不说,这个班人数多,有74个学生,站在教室里,只觉眼前黑压压的一片,为了当了这个“司令”, 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静下心来细细地观察每个学生,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并把他们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我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才能从实际出发,对学生有针对性、时效性地教育。对于个别“顽童”,我做到只要在他身上发现一个闪光点,就抓住合适的机会,就鼓励学生不要放弃自我,让他们从这个闪光点上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尝到学习成功的体验。如我班的刘丹同学家住龙潭镇大埠街,父母因感情不合长年在外,对他不理不问,就把他交给年迈的爷爷照看。在小学阶段是个人人厌、人人怕的学生,只要一提起他,大家直摇头。我对这个学生进行多次家访,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学生都说他喜欢写毛笔字,我就抓住这个突破口,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问他:“现在我们班上还缺一个能干的宣传委员,你想试试吗?”他一脸的好奇:“谌老师,我行吗?同学们相信我吗?”“只要你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做好。”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每天早来晚去,从未出现过一次迟到、旷课现象,学习上也变得积极主动了,成绩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的班刊都出色完成,同学们都说刘丹过去和现在是判若两人。2005年,他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
三、事业为重,做一个奉献型的教师。
一 大赛项目及要求(师生均可参赛)
1 书法:各种风格体例的软硬笔、篆刻作品均可,规格自定。
2 美术:各种风格流派、各种技法、陶艺、雕刻作品均可,规格自定。
3 摄影:题材风格不限,彩色黑白均可,规格自定。
4 音乐:表演(含舞蹈)、器乐、声乐均可(初赛作品寄送光盘)。
二 组织与参赛要求
1 参赛一般由学校、班级或青少年宫、培训班等集体组织参加(至少10人,每人每项限交1至2幅作品),由负责老师按大赛统一参赛表登记清楚,在作品右下角贴上大赛统一的参赛作品签并填全内容,寄送大赛组委会。(参赛表和参赛作品签可从中国青少书画网下载)
2 学生每幅(件)参赛作品交30元评审通联费。教师参赛每幅作品交50元评审通联费。参赛费由组织者通过邮局统一汇款,个人参赛者可以直接投递、单独汇款,勿在信封内夹寄。
三 大赛评奖办法及奖项:
本届大赛分初评、复评和现场决赛三个阶段。
初评:学校和分赛区(点)先组织初评,按大赛要求统一寄送参赛作品及初评结果。
复评:由大赛组委会聘请资深编辑、专家组成复评评委会,按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大学组、成人组对稿件进行严格、公正的评选,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教师辅导奖(按学生最高奖项颁发,每幅作品只限一名辅导教师)。参赛作品每月评一次,收到作品和汇款一个月内寄出获奖证书,每月成绩在前八名的作品免费在《小学生生活》中发表,作者和辅导教师每人会获得一册样刊。
决赛:大赛组委会按照一定比例在复评获奖作品中评选出入围参加决赛的作品。2013年5月给入围参加决赛的选手寄发获奖喜报和邀请函,以此确定7月下旬来北京参加现场决赛的资格,大赛组委会将在北京针对现场决赛的单位和个人举行颁奖仪式,聆听著名书画家专题讲座、观看难得一见名家的现场挥毫、作画交流互动。
1 学生奖项:金、银、铜奖(颁证书及奖牌)
全国十佳小书画家(颁证书及荣誉奖牌)
文心雕龙杯2013才艺之星(颁证书和奖杯)
2 教师奖项:全国艺术教学优秀教师 (若干名)
3 单位奖项:全国艺术教学优秀学校(若干名)
全国艺术教学优秀培训单位(若干名)
全国艺术教学优秀校长(一名)
4 决赛选手颁发《小学生生活》杂志社小记者证。
四 说明事项
1 参赛作品当月评奖,收到稿件和汇款7个工作日寄发获奖证书,主办单位官方网站《中国青少书画网》每月公布获奖名单,择优在该网站发表。
2 获奖作品择优在《小学生生活》等主办媒体上发表,作者和辅导教师每人会获得一册样刊。
3编辑出版《文心雕龙杯全国书画才艺大赛优秀作品集》,参加决赛的学生每人赠送一册。
4所有参赛作品一经获奖即视为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有编辑发表、出版发行等专有使用著作权。
5 参赛稿件一般不退,教师作品如要求退稿,须另支付邮寄费。
6 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7 稿件截止日期:2013年5月31日
投稿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100025信箱141分箱 张瑞香 收 邮 编:100025
咨询电话:010-61509104(兼传真)
胡主任 15101566288
一、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全面推进道德建设
(一)深入开展师生道德教育
1、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全社会巩固发展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2、以学习宣传、全会及两会精神为重点,加强学习。利用校园广播、职业教育报、校园局域网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宣传氛围,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成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动力。
3、扎实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
4、贯彻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继续巩固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变工作作风,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坚持回头看,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集中解决。
(二)积极开展读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
1、以红色经典和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以“读一本好书”为主题的读书征文、读者访谈等活动,继续实施“爱心书库工程”。
2、深入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传统民俗系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富有传统特色、地方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1、以构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切实加强学院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实行人本管理,在工作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实行依法管理,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
2、广泛开展“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教育活动。通过文明班级、文明教研室、文明个人的创建活动,把工作重心放在育人氛围的营造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师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
3、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为主题,积极倡导文明言行、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继续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4、搞好“6.26禁毒日”宣传活动和“世界艾滋病预防宣传日”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拒绝诱惑,远离网吧”、“远离赌博,远离不良嗜好”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反斗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意识。
5、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认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搞好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表彰工作。在“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之际,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学习道德楷模,践行公民道德”演讲活动,在学院营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6、大力推进社会志愿服务,整合志愿者队伍,切实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机制。
7、认真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根据自治区、市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加强硬软件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台阶。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书育人良好形象
1、深入学习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和“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主题实践活动,并在教师节将活动引向深入,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我行动。
2、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节能减排。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粒粮”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使勤俭节约逐步成为师生的行为习惯。
3、引导教师向科研型、双师型教师转型。开展切合学院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和教师基本功训练。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4、积极探索创新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论文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研究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行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校园安定和谐
1、加强学院管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政务、事务、财务公开,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
2、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健全学院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3、发挥校园警务室作用,推行校园安全责任险制度。努力构建平安、文明、健康、和谐校园,确保教育稳定平安。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教育发展氛围
1、充分发挥校内外宣传媒体的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2、加强与教育局文秘科和党办的沟通和联系,在各大媒体推广、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展现职业学院的良好形象。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性工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投入到位,做到有组织、有活动、有队伍、有办公设施。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课程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对学科课程结构的新突破。2011年,我们发动了全省各大市、区县的教研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课程开设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共调研全省590所普通高中,其中有526所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仅有64所高中完全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在新课程改革刚开始的时候,我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比较规范,但是我省新高考方案出台后,由于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的监控和评价机制,不少学校无法按照国家课程政策的要求,开齐、开足研究性学习课程,有的学校把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军训活动等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也有不少学校把研究性学习放到寒暑假进行,课表上虽然排了研究性学习课,但根本没有按照课表正常开设。另外,虽然调查结果显示有526所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大多数高中都很难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开齐、开足这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情况
1.建立组织机构。部分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构建了课程实施的组织网络结构,为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组织网络结构一般由“课程管理处―年级组―指导教师―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构成,分级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组织管理。对指导老师的工作量给予明确的认定,把指导老师的教学成果与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挂钩。
2.建立了各项保障制度。学校均制定并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制度,比如吴江市的震泽中学制订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成绩两级考评制度》,青云实验中学作为全市高中研究性学习学科研究中心,特邀请领导、专家规划课程,为进一步规范与深化课程的实施,学校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使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工作稳步发展,学校制定了三项制度:一是《指导教师管理制度》,要求所有任课教师至少指导1个课题,按指导能力承担相应指导课题数;二是《课题日常管理制度》,利用学校信息平台对每班每个课题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每一个年级的课题管理由备课组长负责,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监管,在重要时间节点提前通知提醒,保证了课题按时完成;三是《课题考核评价制度》,每年5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评审,评出获奖等级,根据课题获奖情况评定参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考核等级并给指导老师对应的奖励。
3.灵活安排课时。部分学校能够采取分课时和集中课时相结合的办法。分课时指学校将研究性学习课程排进课表,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每周安排1-3课时,指导教师常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集中课时指利用短假和长假由指导老师分配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在学校无法完成的课题研究活动。
4.尝试以整合理念贯彻课程。在课程实施中,不少地区和学校尝试以整合理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如有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文化、学校特色、社团文化、课外活动、德育工作与活动等相整合;有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内在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几大领域相整合;还有学校尝试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学校能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5.加强过程指导。大部分学校能有效引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在活动各阶段中进行针对性指导。如锡山高中将学生的研究过程分为走进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课题论证、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课题研究的总结交流与展示五大模块,分别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6.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师生的课程意识,在课程的创生过程中,师生的课程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学校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部分地区的学校还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学科研究中心组,有的学校还成立研究性学习协作组,课程具体分工落实到位,负责日常管理、组织与实施、具体课题管理及年级管理、指导老师管理、研究性学习网站或网页管理等。部分学校能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遴选有特长肯干的老师充实到指导老师队伍中来,能建立优秀教师成长档案,学校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三、教研情况
在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方面,省级层面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一是成立了省级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共同筹划课程的推进;二是正在起草普通高中三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体系,为高中的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撑;三是举办了“学科主导类”研究性学习研讨会、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化实施、初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推进会等省级的课程培训研讨会;四是举办了初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首届优质课的评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五是推出了以“课型的突破与创新”为主题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名师课堂一节;六是定期举办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比。
各市、区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方面,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1)泰州市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共同体,引领教师们共同开展专业研究,促进学校课程的开设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2)兴化市为了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先后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丰、戴南年会,形成了颇有影响的活动品牌,促进了当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广泛实施。
(3)镇江市教研室制定了《镇江市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实施方法、评价考核等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学校,使学校有法可依。近年来,镇江每学期选择一所高中,在这所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一方面是树立典型示范,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学校开课。他们分别在丹徒高级中学、镇江市实验高中、镇江一中等开展了教研活动,他们还在省的统一要求下,开展了学生论文评比、教师论文评比、教师优秀课评比、研究性学习方案(案例)评比等活动。
(4)常州市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组织学校共同研究过程性评价和学分认定办法,逐步形成学生成长记录的新方式。首先,改革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紧密结合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项目组有关校本评价的研究,继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评价》,并指导学校进行有效的终结性评价活动。第二,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专业老师、少专职老师的特点,各辖市教研室采用了集中培训及常规教研活动合一的做法来加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的成长。主要采用三种形式:①现场示范观摩,邀请优秀教师上示范课;②专题学术沙龙,为教师交流经验提供平台,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③专门课程培训,邀请课程专家做讲座,给予教师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此外,还通过定期组织评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方案、教学案例等活动来促进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课程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对学科课程结构的新突破。但是,在普通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这门课程的推进和实施仍然是困难重重。
(万 伟)
问题呈现与分析
一、四大突出问题
1.课程难以得到常态化、规范化实施。
受高考制度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化、常态化仍然是个难题,要让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政策的要求开齐、开足这门课程难度很大。部分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变相挤占课时的做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相对弱势,在学校无话语权,也会出现轻易“让课”和“送课”的现象,学生的研究活动就会因流于形式和疏于管理而变得毫无实际意义,使学生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了本应有的兴趣。
2.课程资源普遍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而且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参考书,这对习惯了学科教学,按课本上课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纲要(修订稿)》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一些大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经验、模式,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课程资源的贫乏严重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开展。
3.教师缺乏指导的能力与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高校根本没有相关专业的设置,在职教师也缺乏大规模的系统的培训,省、市重视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培训,但还未能进行课程的全员培训和系统培训。教师们自身都缺少研究课题的经历和能力,也就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进而也影响到学生研究的水平的提高。
再加上学校基本都没有配备专职的指导老师,教师的流动性特别大,部分学校安排“业务水平低、教学能力差”的老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职教师,教师在课堂内外都无能力去指导学生。
4.课程实施整体水平不高。
大多数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学生缺乏“走出去”的机会,实践活动少,研究多静态,少动态,大多是网上查找资料的简单堆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缺乏实践过程和深度体验,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二、问题成因探析
1.缺乏配套政策制度的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说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新兴课程,但从国家到地方,都缺乏对这门课程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的建设。到现在为止,国家都未正式颁布这门课程的实施纲要。作为一门地方管理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机制也很不健全。很多地方教研部门根本就没有这门课程的教研员或者管理人员,没有人来管这门课程的开设与发展。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地方教育部门很难找到合适的评价方式来对这门课程进行管理。教师的配置、工作量计算、职称待遇、专业发展都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这些都为学校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带来了困难。
2.缺乏课程资源交流共享平台与专业支持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教师们在课程开发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课程资源、建构课程体系,课程的实施难度较大。学校与学校之间基本上都是闭门造车,各行其是,缺乏课程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和专业支持系统,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困难找不到专业的支持和帮助,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学校课程实施的畏难情绪。
3.学校现有教学制度无法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
当前学校的主要教学制度都是基于分科教学的基础而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倡导教师的合作互助,共同指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这就对学校的教学制度提出了挑战。在教师配备方面,很少有学校配备专职的教师,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也影响了优秀教师加入到课程队伍中。习惯于分科教学的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协作的习惯,研究性学习往往成了学校中少数教师的事情。常规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规教研活动还不被重视,这也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的实施水平。此外,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活动经费问题、活动场地问题等也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这都影响了学校实施课程的积极性。
4.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动力和能力不足。
新的高考方案还是注重学科的考试成绩,没有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在这种情况下,高考成绩仍然是评价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缺乏认识和认同,这是目前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难的主要根源。
5.课程设计本身存在一定问题。
关键词:电教资源导入趣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21-01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趣联想,积极探究,为高效课堂的成功奠定基石。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2.设置悬念,激趣探究
数学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令人深思"。例如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3.捉住亮点,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他能想老师所想,有甚者能想到老师想不到的。如:我在给学生上《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竟然将每一个问题都轻松的转化为他们最能理解的元角分问题来进行大小比较。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以旧导新,趣迁铺路
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老师提问: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 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5.激趣观察,构建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如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投影显示三角旗、三角板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三角板,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6.精彩故事,激趣联想
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让学生在童年学习中受益匪浅。
熊猫集团幼儿园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延续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在幼儿园新视野全面质量管理层的指导下,成立了三个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即学习活动质量管理团队、游戏活动质量管理团队和生活活动质量管理团队。全面质量质量管理团队的作用是: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加强、有利于全园参加管理、有利于发现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有有利于保教人员岗位成材、有利于改善幼儿园与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研究的主题是:合理利用幼儿园活动中各种教育因素、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合理利用幼儿在园时间和空间,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促幼儿全面发展。实施PDCA循环,全园参与过程管理,以达到保育、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注重以下六点:
1 领导重视是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发展的基石。
2 家长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发展的创新。
3 科学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发展的前提。
4 素质提升是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开展的保证。
5 激励机制是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发展的手段。
6 拓展创新是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发展的方向。
熊猫集团幼儿园是一所企业幼儿园,由于体制的原因,教工、师资的来源专业性不强,个人水平发展不均衡。由于企业性质的决定,教师工资待遇低,无法吸引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依据企业的管理机制,汲取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操作方法,进一步规范教工的行为,形成科学、规范、高效地管理模式。
(1)政策扶持,提升教工素质。自2006年起,随着企业体制的改革,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学历要求逐年提高,在2009年教师学前教育大专率已达到9070以上,普通话二甲等级达到100%。2010年建立新型用人机制,提高工资待遇,引进专业特色人才,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2)高素质的保教队伍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把提高保教人员的业务素质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己的学历;利用“请进来、走出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培训和学习。开展园内的教学活动观摩评比、取长补短、互相提高、共同进步;外出学习时做好随堂笔记,将新的信息反馈在教研活动中,上汇报课、写心得体会、经验交流,提供平台,促个性化发展。
二、幼儿园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经验
从理论上看,教育行业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关键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从教育现状看,教育行业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侧重于构建新的质量管理平台。不能否认,教育行业有其自身的管理系统和评价体系。我们认为,教育行业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不是取代以往的教育、教学管理,而是构建新的质量管理平台,对质量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检查和监督。
熊猫幼儿园从2000年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目的是建立质量管理永恒改进机制,通过强制性的持续质量改进机制的建立,帮助管理者实现其永恒发展的目标,取得一定的实效。
她拥有三个校区、92个教学班、近四千名师生,是苏州工业园区规模最大、质量一流的品牌学校。她就是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的苏州古城区与现代繁荣的苏州工业园区的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星港学校独特的人文内涵。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已培养了特级教师2名,大市学科带头人7名,中学高级和小中高教师29名,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教师132名。星港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如此迅速发展,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的“以人为本,以德立校,让每个星港人健康和谐发展”这一正确的办学方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的这段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星港学校在创办之初就选择其中内涵深远、人人耳熟能详的“厚德”作为校训,在继承与创新中迎来学校发展的春天。经过几年的摸索,星港学校将“厚德”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演绎出三道明丽的风景线:包容,引领,致远。
包容――成就管理的大气
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德鲁克说:“用人成事。”即找到符合人本性的那些做法,便称之为管理。
面向国际的园区发展环境,使得园区的教育也拥有了非凡的气度和视野。近年来,星港学校在上级政策的引领下,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有的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有的是小有名气的名师。这些教师或拥有丰富的学识,或拥有成熟的教学经验,他们的共性特点是都拥有自己的思想。为了让这些闪耀智慧的思想与苏州园区的教育特色相融合,也为了有效地培养这些人才,星港学校本着、谋求共赢的气度,在管理上果断地选择了在低调与高调间进退。
星港学校有一支令人欣赏与敬佩的中层队伍,每一个加盟星港的新人,都会发现这支队伍有着鲜明的特点:在业务上他们是一批精兵强将,在荣誉上他们却是一群幕后英雄。学校里的各项活动,走在台前的,永远是那些有能力、又迫切需要赢得尊重的新人。
星港学校无论是特级教师、名校长,还是各级的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影响着新老师,“服务意识”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星港学校的一种管理文化。面对教师的发展,学校坚持做到“三高”。
――高调在关怀上。每一年学校都会有新教师加盟,为使这批新教师能迅速融入星港团队和星港的工作节奏,学校总会在教师节的聚会以及定期举行的新教师沙龙会上,或给新教师们“抛头露面”的机会,或让他们畅叙心中的得失情结。每一次的沙龙会上,校领导们的姿态就是倾听与整合,梳理着学校工作可改进的地方,也疏导着老师们的心结。同时,沙龙会上新教师们还会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办公室同事和孩子们最真挚的寄语。往往这一份平凡却很意外的礼物,总能让新教师们感动许久,以更饱满的情绪顺利地渡过个人的转型期。
――高调在协作上。和谐的人事关系是团队实现优秀的有力的保障。新手的班主任管理、教学工作,每一方面都有学校安排的专人进行全程辅导,事无巨细。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组组有安排,层层有落实。有了困难,相互帮助;遇到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各项工作的考评把个人利益捆绑在团队利益上,因此,在星港工作的新教师们团队意识很强,总能在很短时间内适应好各项工作,为个人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
例如,对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的老师,学校就进行了合理调配。专业技能上,6位老师中,中学高级职称2人,中学一级职称3人,中学二级职称1人;教龄结构上,有两位老师教龄达20年,三位老师教龄达15年,一位年轻老师教龄也在5年以上。他们都有初一至初三的完整教学经验。如此诸多因素,使得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的6位老师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力量:教龄最长的胡敏副校长和缪建芬老师,在平时的备课组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她们的经验优势,起到了很好的领航作用;多次经历初中三年循环教学的潘丽娟、马洁、薛永翔三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干劲十足;年轻干练的张琼老师拥有专业八级的英语水平的优势,在工作中总是充满活力和激情。
这样的组合,达到了1+1>2的教学效果,从而使他们始终能够出色地完成七年级英语教学任务。短短一年时间内,他们组硕果累累,有多篇教师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年轻的张琼老师还喜获园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苏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高调在评价上。不吝啬对青年教师的肯定赞扬,也不吝啬对老教师的鼓励表彰,更不吝啬对优秀教师的磨砺打造,星港学校有这样的自信与实力给予教师们充分的信任,给予教师们更大的成长空间。在评价上,学校着重抓好两个会:其一,每学期的教师培训会上,学校总会安排那些平时教学管理工作极具亮点,教育思想富有个性的教师登台畅所欲言,那些成功的经验和睿智个性的话语总能激起老师们思想的共鸣;其二,每年的教研总结大会上,学校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奖项变得更丰富些,让获得表彰的人更多一些,让老师们的成就感更多一些。
这样的“三高”服务文化,带来的是星港教师的务实与低调,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成绩的背后站的是一个团队。同时,对于那些有能力却始终默默无闻的教师,校领导总是想方设法地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倒逼”这些教师勇敢地走到人生前台书写自己的风采。
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包容,不是消极地容忍,而是辩证地吐故与纳新。对于星港学校而言,包容,就是让每一位身在其中的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短短几年,星港学校培养了一批出色的管理人才,向其他学校输送了近十位优秀的校级领导;一大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迅速成长。学校总是想方设法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人尽其能”的发展空间,因此,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加盟的青年教师,在这样的团队中,感受到的都是尊重和归属感,学校也因此成功打造了“和谐星港”这一亮丽的名片。
引领――筑就精神的高地
教师的专业成长阵地主要是在课堂和教研,星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成长上,探索出一条别致的发展之道,引领每一个星港人去追求自己的高地。
制度,在规范中引领
星港学校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要在教师专业成长上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必须要依靠严格、规范、科学的制度建设。什么样的制度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星港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在管理精细处求无为,在个人愿景上找定位”。
可以说,每一所学校的教学常规制度都是大同小异:七认真教学制、行政领导推门听课制、月度考核检查制、教科研考评制、班主任工作考评制,等等。星港亦是如此。在实际管理中,星港学校的管理者们发现,当这些制度都以严格的“数字化”标准来衡量教师时,久而久之,带给教师的不是一种融入血液的职业文化,而是一种职业倦怠。
爱因斯坦说:负担导致肤浅。教师需要自由呼吸。星港学校敏锐地把握了这一点,改进严格的制度,找准问题,调整奖惩机制,突出重点,适当给教师“减负”,换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拿每月一度的教学工作考核来说,以往每一次的教学工作检查,“备、教、改、练、听”面面俱到,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每次检查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一长,教师疲于应付,且每次检查反馈因面面俱到反而突不出重点。学校做了调整后,每月实行“自查、组内、部门”三结合打分,重点督导专项工作,查出问题,立即整改到位,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有的放矢,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中学组,学校还实行了全日的跟踪式教学观察,每一次的观察都是在不通知的情况下,对备课、教学、作业、问卷进行全程关注调研,有效地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意识。这看似无为的制度改进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自律意识,同时还解放了教师的空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教学研究上。它给星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教师教学反思、写作的热情空前高涨。
青年教师有奔头,成熟教师有干劲。这是每个学校追求的理想境界。而这一点仅仅靠制度来实现,是远远不够的。星港学校设计了更多的机制来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名师发展共同体”引领教师成长。学校搭建平台,邀请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苏州工业园区二实小副校长徐斌、本校小学数学老师吴梅香等一批特级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并隆重举行拜师仪式。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名师高徒”与学校自身的“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结合,形成资源共享、和谐共进的师徒链乃至师徒网。同时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推进三校区师资均衡化和谐发展。不仅实现教师校区间流动,更通过教育科研活动,逐步促进校区间师资的均衡发展。
――“师徒教研团队”助推教师成长。学校以“师徒教研团队”建设作为培养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营造教研氛围的主要途径,努力探索有计划、有实践、有反思、有考核、有效果的师徒教学研究特色之路。“师徒教研团队”正呈现出朝气蓬勃、你追我赶的态势。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已经捧起了市、区比赛一等奖的奖杯。
――“骨干调研团队”敦促教师成长。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成立“骨干教师调研团队”,对新加盟、新分配的教师进行调研听课,对新手的教学工作进行问诊把脉。学校还依据教师的教龄和教学水平,每学年制定好各个级别的展示课计划: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爬坡课、课题研究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不同类型的课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课题研究”定位教师成长。星港学校为打造一个研究型的专家级教师团队,也为了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详细制定了学校教科研考核工作条例,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中来。目前,学校省市级规划课题和微型课题已经立项的达21个。课题研究使得教师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团队。教师在专业成长上不再短视,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文化,在细节处深入
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所学校优秀教师团队的塑造,不是来自于对制度的膜拜,而是来自文化魅力的深远影响,因为文化能在制度止步的地方深入。星港学校就非常注重文化的引领。
小学部的数学特级教师吴梅香是老师们心中的楷模,为人低调的她主持着小学部数学教研组。在办公室最常见的镜头便是几位年轻的数学老师围坐在吴老师周围,或探讨着教案,或钻研着难题。这不是什么安排好的集体备课,这是他们自发的教学探讨。吴老师的毫无保留与热心提携,影响着整个数学教研团队。每逢有哪位教师参赛或承担教学展示任务,大家都能开诚布公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加班加点甚至牺牲双休日是家常便饭。如此勤勉付出,很快使这支年轻的队伍由“依赖型”“经验型”向“反思型”“学习型”悄然转变。组里的瞿庆亚老师获省评优课一等奖,颜爱华、陈丽萍等6人获园区评优课一等奖,吴老师亲自率队参加苏州市“十佳网络团队”竞赛获一等奖,她工作不到三年的徒弟金妤茜获苏州市评课一等奖。
像这样的名师文化引领,也出现在小学语文组。身为语文教研组组长的沈松明老师被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为“移动的书柜”,一学年有上百篇的文章见报发表,是全校有名的“高产大户”。每天早上他都早早地坐在办公桌前研读教育教学专著,正是他的身体力行以及老练独到的语文教学眼光,使得语文组的老师们都热衷于阅读。沈老师的朴实低调,赢得了语文组同仁的尊重,也造就了一支和谐、业务能力精湛的队伍。在沈老师的指导下,邱燕老师执教《黄河的主人》一课获得省级赛课第一名的好成绩;陈飞老师在2013年省“教海探航”活动上执教示范课,赢得省内外同行的一片赞誉。在沈老师的引领下,语文组无论是初为人师的研究生,还是小有名气的成熟型教师,都谦逊地沉浸在专业阅读中,用勤勉与朴实耕耘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苏州工业园区的教育文化是多元的。为了让教师能拥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数年来,星港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新加坡、芬兰、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的校长、师生代表团,学校先后出访英国、埃及、新加坡等国,与多所国外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每年都要派多名优秀教师赴国外名校交流学习,国外名校的文化特色总能让教师受益匪浅。如小学组卫玉老师在修学笔记中这样写道:
“这次新加坡之行,我不仅亲身体验到该校亲切自然而又和谐圆融的教育氛围,还就该校实施素质教育、建设家校沟通的桥梁、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与学校的老师开展了有效的交流。我任教的是六年级c班的华文教学,新加坡的华文就像一株经历严寒的乔木,叶子掉了一地,但是它的根很深,散布得也很广,它不会就此枯萎甚至死亡,它将继续在新加坡发挥细水长流的作用。”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与潜移默化的润泽,能让教师观照现实,务实地实现个人愿景,努力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星港学校就是这样为教师筑就精神的高地,引领出一批魅力星港人。
致远――写就别样的人生
身为教师,就像苏格兰诗人斯蒂文森在《点灯的人》中写的那样,不停地点亮别人心灵的灯,也点亮着自己心中的明灯。
学生的发展是无限大的,同样教师的发展也是无限大的。教师的专业追求,不仅仅是一个个职称、一份份荣誉,更是为了自己的教育的信仰,从“专业”的小圈子中跳出,把教育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去坚持、去奉献。星港学校关注教师的这一自我实现的终极需求,特意成立了“教师读书联盟”,团结了一批优秀的阅读型教师,让他们首先成为星港学校的“点灯人”。
专家引领,点亮教师阅读人生
2007年,星港学校“教师读书联盟”成立;2012年,星港学校“麦田书坊”正式挂牌。六年来,联盟在盟主曹忠华老师的经营下,以专家引领为主要方式,点亮星港教师的阅读人生。
“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著名教育专家高万祥走进了星港学校,他以《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为主题,为星港教师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苏州大学博士吴铁钧、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特级教师孙春福等名家,也先后与联盟成员对话,在他们的推动下,星港教师打开了《论语》《史怀哲传》《给教师的建议》……他们,在阅读之中开始仰望教育的星空。
联盟还充分挖掘校内名师资源,聘请他们做“阅读导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刘彩凤就是11位导师之一,由她主持的东港“静香小筑”是许多教师向往的地方。在午后,她常常引领校区教师以绘本为载体,或讲述,或表演……他们在微笑中思辨童心,在对话中探讨教育。思想,在午后生长。董劲、刘桂玲、冯玉芳、沈松明等老师的阅读团队也各有特色,同样令老师们沉迷忘返。
主题活动,构建教师精神家园
星港学校“教师读书联盟”的理念是:“在跳跃的文字中,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在思想的交汇中,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
在“对话苏霍姆林斯基”的主题阅读活动中,成员们围绕《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等章节,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畅谈自己的心得。一些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在畅谈之中渐渐明晰起来。
在“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读书报告会中,8名青年才俊登台亮相,一竞风采。邱燕老师说:“让我们在等待中树人,在等待中正己,在等待中倾听花开的声音!”徐钰老师说:“如今那个曾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我,也已经得到了家长的赞许、同行的认可。是读书学习让我快速适应了这份工作,缩短了自我转换的磨合期。这也成了我以后读书学习的最大的鞭策。”茅雯雯老师说:“‘让阅读成为我们的行走方式’,是的,在读书联盟这个大家庭的带动下,我的书架上一定还会不断添加新的书籍,我的眼界也会越来越开阔!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过有主题的阅读生活”,已成了星港人行走的方式。
网络共享,拓展教师成长空间
美国心理学家荣格有个著名的公式:I+We=fully I。这个公式中的I代表我,We代表我们,相加之后就等于“完整的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首先要充分地认识自我,这属于个体行为,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群体行为,就是还要融入“我们”的世界。星港学校一校三区,沙龙式的主题活动虽好,但不宜过于频繁。于是,我们利用网络媒介,建立了读书联盟网络平台,使“教师读书联盟”的建设从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走向无边界的扁平化管理,也为教师个体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每学期初,读书联盟网络平台都会在第一时间盟主及各位阅读导师给成员精心调配的“导读单”。《坡传》《第56号教室的奇迹》《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在每一本书后,导师还会附上一段荐读理由,以激起成员的阅读期待。每天,全校教师几乎都会“挤”出时间,在平台碰撞交流。他们或推荐自己新发现的一本好书,或交流最近的阅读心得,或点评其他教师的发言……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无论是教语文的还是教数学的,都会在这里找到共同的话题,碰撞出绚烂的火花。许多教师都感言,读书联盟成了自己教育教学智慧的源泉。
每月,联盟还会依据教师在平台的发言,评选“精华帖”,而“精华帖”拥有数量多者,在学期末优先评选“星港学校教师阅读之星”。读书联盟网络平台已成了星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
以质量求生存,凭实干谋发展,凌云民中走过了20多年的办学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特别是近10年来,该校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访问者。
优化育人环境
现年已50多岁的岑英战老师是一位当初参与凌云民中筹建工作,并一直在该校任教的“元老级”教师,他见证了该校变化发展的历程。据岑老师介绍,凌云民中建校之初,只有一栋3层9间教室的破旧教学楼,学生和教工宿舍是两排摇摇欲坠的瓦房,校园地面狭窄、坑洼,教学用具紧缺,除了几台收录机,没有一件像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今,该校拥有平整干净的草坪、生机盎然的花园、3栋新建的教学大楼、1栋多功能综合大楼、3栋学生公寓楼、1栋学生食堂楼、4个标准塑胶篮球场、2个塑胶气排球场兼羽毛球场和1个乒乓球场,以及已达国家二级标准的各功能室和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等。
办学以来,凌云民中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文件精神,充分依靠国家财政扶持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倾斜的优惠政策,抓住“两基”攻坚、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教育对口支援工程等实施的契机,做好规划,落实项目,筹集资金,全面有序地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02年4月,造价88多万元、1615平方米的第1栋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04年8月,造价108多万元、2 459平方米的第1栋学生公寓楼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7月,造价201多万元、3 908平方米的第2栋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越来越密集的基建工程,显示了该校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
凌云民中以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新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该校充分发掘校园四周围墙的功用,组织师生自己动手绘制百米古今诗词文化长廊、五十米长城培德励志图、二十米中考冲刺打气墙、十米书画摄影图片展示窗。该校还对各班教室进行个性化布置,让各班根据自身特点展示特色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另外,该校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成立书法、绘画、文学、山歌演唱、民间体育项目、民族服饰展示等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2007年起,该校与凌云县诗联学会联手,开启了校本新课程“传统诗词进校园”活动,成立了“诗教”办公室,筹建了“五指诗社”,从县诗联学会和学校语文教师中聘请“诗教”辅导员,在学校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并举办中华诗词专题讲座,对师生进行传统诗词写作指导。该校还把打陀螺、抛绣球、穿板鞋、民族服装秀等纳入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比赛项目,给各民族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也为传承各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保障。
打造团结集体
凌云县是一个多民族县份,境内有汉、壮、瑶、回、苗、侗、哈尼、黎、仫佬、水、满、高山等13个民族,凌云民中也就成了民族大家庭,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该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领导层内部、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形成了全校各民族师生团结奋进、校园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凌云民中用制度管理人,更用情感温暖人。该校每年都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通过走访、慰问、倾听师生心声,以实际行动让全校民族师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2012年4月,该校一位叫陈茂的中年教师突然病倒了,被检查出已经是肝癌晚期,不得不到市医院住院。学校领导听说后,考虑到该老师尚有孩子在大学读书,爱人工资又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于是马上在学校师生中发起募捐。师生们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最后校长亲自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到医院慰问该教师,并把师生的捐款及学校的慰问金送到该教师手上。同时,学校领导还发动学校老师轮流去探视,陪伴该教师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该校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创建活动,采取制作民族政策宣传专栏、发放民族团结教育资料、开展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民族知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倡导各民族师生相互尊重。该校成立有教师代表理事会,设置校代会秘书处,上传下达,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交流。20多年来,该校从未出现过一起有关民族歧视、民族矛盾的事件,各民族师生互相扶助、和睦友爱、齐心协力、团结共进,使学校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培养优秀教师
凌云民中校长林琦认为,教师是学校民族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学校民族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个人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成败。因此,该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该校坚持实行隔周政治学习制度。每隔一个星期组织教职工进行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就师德师风建设问题作专题讲座,或针对出现的师德师风问题作随机地研究处理。
2012年上学期,林琦接任该校校长。由于当时新的治校措施尚未出台,学校各项工作显露出被动的迹象。林校长下决心转变这种消极现象,于是郑重地举办了一次师德师风讲座。在讲座中,林校长首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部门、各个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严肃地指出这些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危害。教师们很快转变了观念,明确了自身职责。
该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适应性强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多年来,该校有序开展各项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定期组织开展学科公开课、研讨课和竞赛课,并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每位学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25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而且要做到听课有记录,课后有反思。
为了不断提高学校校本教研质量,该校每学期以学科教研组、学科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文三理四”业务学习,即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各学科的业务理论学习活动,单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中研讨学习,双周以学科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文科安排在星期三,理科安排在星期四,校领导分别深入各活动组进行督察和指导。同时,该校还与市内5所学校组成名校联盟,各校间保持常态化联系,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在该校,领导为教师的教学服务,老教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服务,这种情况已成为常态。学校通过考评教师们的教学经历、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等,确定各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单,其余教师自主选择相应科目的一位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跟班学习。该校青年女教师黎娇教的是语文,几年前才调到该校,感到压力特别大。她主动找到在全县语文教学界享有盛名的戴华老师结对,拜其为师,多方面跟班学习。只两年多时间,她就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语文骨干教师了。
科学、扎实的教研活动,让教师走在教育探索的前沿,使教师的主体作用被较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了。目前,该校已获得两个市级重点课题,课题研究的热潮又一次兴起。
以研促教结硕果,近几年来,该校教师在各级教育教学赛事中频频获奖,教师论文及优质课比赛获自治区级或国家级奖9人次,获县市级奖87人次。目前,该校有县、市级兼职教研员2人,B类人才培养对象2人,C类人才培养对象16人,其中汤仁娜、傅佐惠等老师被确定为市级课改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