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美术论文

大美术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美术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美术论文范文第1篇

    1.更新教育观念美术教育的价值不只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等,美术教育在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发挥想象的空间,利用美术特有的艺术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的价值是创造,失去创造力,艺术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力。因此,在大学教育中要通过开展美术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素质教育。

    2.强化学生审美意识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绘画功底,忽视美术教学的本质;注重绘画作品的美观程度,忽视作品的思维模式;注重学生技能的学习,忽视学生内在修养的提高。这样导致学生缺乏审美意识,鉴赏、想象以及创造的能力不强。美术教育是大学教育中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突破口,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使学生感受到身边更多美的事物。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通过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贴近大自然,充分体会大自然的美。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追求美的愿望,逐渐提高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学生从心灵中体验到美的存在,从而逐步使学生的心灵更加纯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大学积极开展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欣赏美术作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见成效,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美。只有使学生自发地感受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主动投入美术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美术论文范文第2篇

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构建一种“宽口径、厚基础”和“通识艺术基础”的模式,在基础教学改革上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我国当下美术高等教育,主要是在对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去继承和发扬,结合国际上较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实践中探究“通识艺术”的基础教学模式。以主动适应新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文化对高等美术教育的要求为目的。教学研究的重点由造型技能逐渐转变为视觉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入美术高校以前,考生因课程压力过重、机械式训练等所遗留下的死板、单调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而不利于美术高校专业知识吸收。对此,学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教学节奏。而这个适应的过程在如今高等美术教育的研究中,尚未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和专业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专业美院一些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因为课程容量等原因无法直接复制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等理论类课程无法很好的与专业技能课衔接,甚至出现脱节。因此,提高学生基础能力与教学质量,需要一个将课上与课下、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法相衔接的桥梁。

二、艺术学院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一)研究目标

1.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研究的目标

(1)建立并完善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各项制度,形成良性模式持续循环,成为常规教学补充和学生提升自我的平台。

(2)加大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中的教学试验和改革,为常规教学培养模式的革新提供参考依据。

(3)指导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每二年举办一次汇报展览,展示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

2.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研究与理论实践

(1)改正美术、设计低年级学生因高考应考而养成的不良绘画习惯。

(2)扩展学生眼界,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基础”的深刻内涵,和动态的外延。

(3)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与特长,多角度深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4)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吸收国内外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运用到第二课堂教学,并以高水平的展览、竞赛来检验教学效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为教师无偿指导和学生自觉自愿的组织行为。因此,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教师对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指导中不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降低指导效率。教学内容可以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调整变化,体现最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通过对艺术类高校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模式的调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以现有基础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索常规教学之外如何利用现有资源集中培养优质人才,并总结出培养方法。

(1)研究常规教学之外的课题补充。常规课堂教学受时间、排课等因素限制,教学中课题设置有限,通过第二课堂可以得到补充和加强。

(2)具体研究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课程安排,使之成为常规教学的有益补充且不与之冲突。

(3)研究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大环境下,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冲击各种高水平展览、竞赛,取得好的奖项。

(三)研究的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1)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与时间,拓展多样化教学和学习手段。

(2)衔接常规专业课程间因时间安排而造成的空档,加强专业学习延续性。

(3)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4)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

(5)有针对性的培养优秀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美术展览及创新创业能力。

2.对学校与教育事业的意义

对学校:研究常规课程之外如何补充对学生有益而又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旨在对优秀学生专业拔高既而辐射整个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现在的美术教育:从更多的角度和手段上摸索和建立具有地方综合性高校特色的美术基础教学模式。

三、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一)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的实践方式

首先,基础培优课堂从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收集研究国内外艺术基础教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办学定位,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教学计划,合理拓展基础外延,将传统文化、综合材料等和常规基础教学相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其次,基础培优课堂成为艺术学院第二课堂,将是常规基础教学的延续与加强,在教学思想一致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拓展教学手段,在小范围内推行精英试验教育,为新形势下的基础教学模式提供改革参考。最后,打造艺术学院基础教学第二课堂,在多方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向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转化。在一个相当的范围内着重培养一批基础厚重、学识宽泛的高水平学生,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赛能力,在学习上成为年级的带动者,形成广大的辐射效应,既而提高整个学院的办学水平。

(二)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在高等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基础培优第二课堂作为教师无偿指导和学生自觉自愿的组织行为,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性。在教师对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指导中不会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降低指导效率。教学内容可以随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调整变化,体现最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基础培优课堂对艺术学院提高基础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是常规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环境和土壤。最终成为提高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的先行实践

湖北省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先行建设实践:

(1)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选拔了一批具有学习积极性与正确学习观的学生,并完成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各项制度的建立,且持续运转。

(2)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指导学生完成一批形式多样的基础作品,并整理备展。

(3)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产生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基础作品,举办学院内部作品汇报展,并鼓励学生作品参加各项比赛或画展选拔。

(4)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对此项目进行总结与成果整理:美术设计基础培优第二课堂建设前,由于专业课程的连续性不足,学生缺乏绘画主动性与作品比赛参展方向性。通过基础培优的第二课堂方式与大环境熏陶下,学生作品参展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于艺术学院“迎新画展”、“三峡大学桃花艺术节”、“湖北省楚风杯书画类作品比赛”等各项画展比赛均有数学生参展并获奖。

五、结语

大美术论文范文第3篇

新课标下,高中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新课标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做出了重要的改革,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思维。在此要求下,老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及美术大家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使得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鉴赏思维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关于培养学生美术鉴赏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了解过程,引导创新 

老师引导学生鉴赏一幅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欣赏它的外在画面,而是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在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作品进行在创新,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蒙娜丽莎》这部经典作品时,我先为学生讲解了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达·芬奇。我为学生们讲到《蒙娜丽莎》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强调尊重人的情感以及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反对宗教以某种方式束缚人的精神和思想情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就是达·芬奇,他在创作《蒙娜丽莎》这幅在作品时可谓是精益求精,从人物的坐姿到人物的一颦一笑都精雕细琢,达·芬奇也巧妙地利用他的烟雾状笔法画出了这幅经典作品,让人对蒙娜丽莎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的微笑产生无限遐想。但是杜尚在这幅堪称经典的作品上为蒙娜丽莎画上了两撇胡子,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在此之后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杜尚也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鼻祖。就这样,我告诉学生们我们鉴赏作品不仅仅是欣赏它的美,还要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在创作,此后学生们也想出了使时装模特、老师与《蒙娜丽莎》进行结合。 

二、尊重个性,自圆其说 

现代的新式教育不单单是学生接受知识,老师输送知识的过程,而更加强调的是让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美术鉴赏这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作品的想法,并且老师在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作品时,也要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自圆其说。 

例如在鉴赏《场景Ⅱ》时,我先告诉学生们现代主义不再以写实为基础,而是将客观的事物用主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表现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抽象派是其中一个重要流派,我们鉴赏的这幅是冷抽象主义代表作家蒙德里安的经典作品之一。在介绍完外国现代主义的特征之后我就讓学生观察作品并就其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位学生回答到:“老师,我认为蒙德里安的这幅作品表现的并不是那么完美。”于是我就问他:“那你觉得这幅作品哪方面表现得不是特别好呢?”于是该学生回答:“虽然抽象主义的特点之一是不用客观的形象来变现作者的内心情感,但是蒙德里安的这幅作品仅仅用简单的格子和色彩来表现他的思想,对于那些不懂得抽象艺术的人来说很难欣赏这种艺术的美,更不用说走进作者的内心了。”听完学生的叙述后,我点评到:“同学的评论有理有据,确实有许多人认为抽象艺术就是乱涂鸦,但是作者蒙德里安把绘画语言限制在垂直线和水平线,三原色和黑白灰系列,在创作时对每一种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勾勒都是经过思考和精心组织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当时的背景来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样只要你们有自己的理由,我也会尊重你们对作品的看法。” 

老师通过美术鉴赏课,让学生赏析各种名作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欣赏作品的美,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表达出对作品的真实思想。 

三、作品对比,发现差异 

美术课堂鉴赏美术作品时,有时必然会将作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比较出作品的优劣,而是让学生在进行作品对比的过程中寻找其中的差异,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特点,最终提升美术鉴赏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宗教雕塑时,我让学生们欣赏了云冈石窟释迦佛像、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和麦积山石窟佛像,然后请他们仔细观察这三尊佛像的外在特点有何不同。一位学生回答:“卢舍那佛面部形象与早期的云冈石窟佛像相比,明显中国化了,看上去更加恬静、祥和,给我的感觉更加睿智、博大、庄严、高贵。”我说这位学生回答得非常好,佛教传入后,为了在中国立足,佛教从内容到艺术形象都开始了一个不断汉化的过程。卢舍那佛所体现的气度也正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写照,它超越了宗教的局限,在成千上万件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后来有学生补充道:“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佛像都比较健壮、丰硕,而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则瘦了些。”接着又有学生发现了服饰的差异,说:“麦积山石窟的佛像,衣纹褶皱像层层叠加的荷叶花瓣,更好看,而之前的佛像衣纹有点像面条,稍显逊色。”我肯定并赞赏了这几位同学细致的观察力,早期的佛像承袭印度经由凉州地区传播而来的模式——健硕的体态、紧贴的袈裟。后来受南朝士大夫秀骨清相审美观的影响,外貌则变得清瘦、俊逸,衣纹褶皱也由泥条式变为更富于装饰性的阶梯叠加式,世俗的审美改变了异域的造像面貌。通过对这几尊佛像的对比,学生们不仅发现了它们的外在差异,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些内在的不同。 

大美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考古 专业资料室建设 地方高师美术

从学科划分上看,美术考古学是属考古学,但又与美术学科尤其是美术史联系极为密切,它是以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美术遗迹或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史学立场出发,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进行历史分析研究和艺术分析研究。与美术史相比,都是以美术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都需要图像解读和艺术分析研究,从这一点来看两者是一致的。只是美术考古学研究的美术品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所得,而美术史研究的美术品主要是曾经文献记载的或已有的现存实物——当然,这现存的实物也有可能是曾经或刚刚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所得。所以,从美术研究的角度看,美术考古可以作为美术史研究的基础研究和重要方法,它可以为美术史研究寻找最新的一手资料,也可以是美术史研究的特殊角度。

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考古学专业,对美术专业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把对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纳入其课程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在地方高师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与发展活力在于“地方”二字,即要立足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实际,围绕地方基础教育的要求,确立办学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地方高师美术专业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一个专业,不仅要考虑专业自身的特点,更应该考虑到它还是地方师范院校整体的一部分,因此,专业自身的特点与“地方”的结合才是其特色发展之路。

从基础教育来看,早在2000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就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并于2004年开始在全国推广试行。新课程标准着重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旨归,致力于学生综合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研究性教学”成了新课改在方法上的必然选择,立足于地方实际的校本教材是各地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而且还要对这些课程资源有研究,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对学生身边的地方特色的美术品进行研究的示范能力。

从具体的教育策略上看,在毕业论文写作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家乡的文物或其他美术资源作为选题进行考察、分析、研究,不仅能有效避免抄袭、体现原创,从而保证论文质量,而且可以为学生搜集并研究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资源,尽快适应当地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打下基础。

所以,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适应地方社会文化发展尤其是研究抢救地方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适应地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然,从自身来看,也是地方高师美术专业特色发展的策略。

二、“研究性教学”与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策略

事实上,美术考古在现行高师美术专业教育中是没有地位的。多年来,开设这门课的专业主要限于历史学,即使是美术史论专业方向的,也只是有师资的个别学校按选修课开设,绝大部分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师资也没有开这个课程的理念。所以作为课程的开设是有难度的。

面对这一现实,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的“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即以有梯度的理论课程设置为主线,以适当的外出考察研究为基础,以相应选题的毕业论文训练为主要手段,引导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考古能力应该是一个可行的策略。

首先,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若干知识点作为研究选题,通过研究示范不仅使学生熟悉并逐渐掌握相关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对包括技法形式在内的美术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其次,以外出考察研究为基础把学生探究的目标引向现实,引向对身边或自己家乡的美术遗物的关注,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把这种关注明确为毕业论文选题。

最后,以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为研究内容,以研究探索为动力,以学术论文的写作程序为规范,培养学生初步的美术考古能力。

当然,最终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地道的美术考古论文,但最起码通过这一系列训练能够熟悉甚至可能掌握美术考古的相关方法,初步具备美术考古能力。 三、专业资料室建设在美术考古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改革尤其是指向培养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改革并非易事,这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较大难度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没有专任教师、没有专门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资料室的相关文献建设将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相关研究资料可以给学生一个很直观的示范,二是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给学生以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启发,三是相关记载可以给学生提供文献佐证依据。

但中国美术考古学所研究的美术遗迹和遗物涉及的领域太宽,既可以是被遗忘的或被忽视的在当时曾经代表主流的官方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也可以是现在仍然存在的或即将消失的民间美术,涉及建筑、雕塑、绘画、碑刻、工艺等美术样式。对于一个地方师范院校的美术系而言,短期内备齐相关资料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学生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购置相关专题文献资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不求齐全,但求够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确立的地方美术考察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所涉及的范围,征集购买文献资料。

在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题提出相关推荐文献目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寻找相关文献,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可以找到老师没有推荐过的更好的文献,而这些文献资料一般情况下资料室是没有的,尤其是最新资料,是需要添置购买的。资料室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自行购买。买回的图书及时到资料室登记编目再行借阅;没有买到或不易购买的文献资料,可把目录清单汇总由资料室统一购买。同时,已经完成的学生毕业论文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参考文献。

这样,滴水成川,慢慢积累,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领域的扩大,相关资料建设也会越来越完备。从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近三年(2008-2010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数据来看,有关地方美术考察类选题占毕业论文总数的比例,由2008届的4.1%增加到2010届的26.4%,其中每届良好成绩以上均占本选题的55%以上,并且都有优秀论文产生。

由此可见,不开设课程,没有专任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美术考古能力是可行的,而美术专业资料室的建设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注:此文系山西省2009年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泓,郑岩.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db/ol].htt.comp://202.205.178.7/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4/201001/xxgk_80348.html,2005-03-21.

大美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 教学理念 科研能力 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术教师,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必须具备拓展科研的能力。

美术教师要体现科研能力,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从艺术创作和科研论文撰写上体现,也可以是艺术实践,或体现在所教学生的艺术成就上。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教与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达・芬奇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改变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美术论文范文第6篇

2009年6月由江苏省书协主办,在江苏美术馆成功举办“诗酒风流・邱世鸿书法篆刻艺术展”,获得好评,“文化江苏”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3月由现代快报、艺+美术馆举办“诗韵酒魂・壮此生邱世鸿书法精品展”。《美术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神州书画报》、《中国书画》、《中国书法》、《中国美术研究》、《珍藏》、《艺术百家》、《艺术名家》、《华夏大家》等刊物多次刊登“名家访谈”专题。

出版专著有《邱世鸿书法篆刻集》、《抚云斋书法文集》、《魏晋书法的艺术精神》、《创作与理念》、《理学影响下的宋代书论研究》、《大学行书教程》、《诗酒风流》、《抚云斋诗稿》、《邱世鸿草书千字文》、《抚云斋艺术论评集》(正版)。

论文多次参加全国书学研讨会二十余次,多次应邀请在全国高校进行学术讲座。在各类刊物、文章100余篇。2004年论文《论新文书法与文化精神》获得“中国文联理论奖”三等奖,2008年艺术论文获得江苏教育厅颁发的“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2009年专著《理学影响下的宋代书论研究》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二等奖”。2011年论文获得大学生艺术节艺术论文“特等奖”。

参展,荣获奖项:

“全国高校师生作品展”(优秀奖1989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三届新人新作展”(1995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1995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二届正书展”(1996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2001山东。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南方长城杯书法大赛”(二等奖2002湖南。湖南书协主办)

“当代青年书画大赛”(一等奖2002北京。、中国书协主办)

“2005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一等奖2005河南。书法导报社主办)

“全国第二届兰亭书法展”(艺术奖2007安徽。中国书协主办)

“荷之韵一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2008山东。济南市政府主办)

“国大阅兵题联”(二等奖2009北京。中国楹联学会主办)

“全国首届篆书展”(2010贵州。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三届扇面展”(2010湖北。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楹联书法绘画邀请展”(二等奖2010北京。中国楹联学会主办)

“当代楷书创新展”(入展2011年。中国书协、河北省文联)

“首届中韩优秀书画家”(韩国国会邀请展。2011韩国首尔)

“百名博士写百米长卷”(2011年天津某文化公司主办)

“国际简牍帛书邀请展”(2011年湖南。湖南文联主办)

“西南大学书法论坛暨全国名家邀请展”(2011年重庆文联、西南大学主办)

“中意韩三国名家书法邀请展”(2012年中、韩、意三国。《中国书画》杂志社)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书法名家邀请展”(2012年北京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作品展”(2012年北京国家画院)

“全国梅花书画名家邀请展”(2013年南京梅花艺术馆并任艺委会委员)

“全国兰花书画名家邀请展”(2013年贵阳阳明祠并任艺委会委员)

大美术论文范文第7篇

一、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能使科研与美术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之间早有联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和谐的原则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源,提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自古希腊开始以来,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例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的成就,达・芬奇还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这些例子充分表明,现代美术教师,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教学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文化教学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知识一直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从而形成了严格的师生关系。同时,中国文化一直传颂“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把教育者看成是施教的主体,而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被动的客体。这种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扭曲了他们的人格,根本谈不上学生的个性自由,而学美术者恰恰需要的是创造性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承认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意识的与教师同等的个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界定是“平等首席”,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作为独立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创造、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理解、宽容、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大美术论文范文第8篇

中国美术学院之所以是公认的第一流美术学院,是因为它能提供非常好的学习氛围,加上导师的严格把关,使桂秋的研究生学习很快地在艺术上得以升华。我看桂秋毕业展览作品时,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人们借鉴。首先,桂秋注重作品新的意境追求与新的题材拓展及尝试。特别是所画山花野卉、泽畔虫鸟等,画面野逸之趣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这似乎与桂秋质朴的性格是共通的。再者是在笔墨上,桂秋不但笔性上有了根本的转变,而且用笔大胆泼辣、能放能收,画面富有张力。还有一点是画面表现丰富而生动,对画面整体感始终比较注重。

桂秋在艺术实践的长足进步还与他重视理论研究不无关系。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孙隆没骨花鸟画研究》,研究与发掘了中国没骨花鸟画的先行者孙隆的艺术成就,这篇论文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由于孙隆留下的作品与文献资料极少,桂秋必须在历史遗留的零星资料基础上开始研究工作。这就不难想象其工作之艰辛,研究难度之大。许多考证必须从侧面与横向面进行,并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述与论证。对孙隆研究的成功,既可看出桂秋的艺术潜质与潜力,又使他在理论水平上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桂秋还很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愿桂秋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自己展现出受画坛关注的前景。

(作者 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荆桂秋

1964年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研究生班,获文学硕士学位。作品及学术论文被《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中国花鸟画》、《美术报》、《人民日报》等多种刊物发表。作品多次参加各类美术大展,获奖并被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画专业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