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油田化学论文

油田化学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油田化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合作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71-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高等学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既能紧跟时展和科技进步,又能够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作为石油行业院校中的省级重点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和石油石化行业发展需要,对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依托学科优势,构建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前身为油田应用化学专业,是1973年石油部最早设立油田应用化学专业的三所本科院校之一。依托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和石化两大学科的资源优势,背靠大庆油田的地缘优势,形成了油田化学和精细化工两个特色专业方向,结合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构建了创新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首先,将实验教学体系整合为三个层次:基础化学实验(第一层次)、专业实验(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第三层次)。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四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钩单独设课,增加创新实验学时,改变了过去侧重于验证性实验,形成了自身的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反映与生产实际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反映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前沿、体现应用化学应用性特点的特色实验,内容涉及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学、油田化学等领域。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着重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内容应包括文献调研及实验方案设计、物质合成及提纯、结构表征、性能评价,做到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学科知识的交叉性。

二、依托地缘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模式是校企(研)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或不同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东北石油大学原隶属于石油部、中石油股份公司,地处大庆油田,其行业院校属性决定其与石油石化企业结合紧密,校友遍布于石油石化众多企业,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东北石油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应用化学专业也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本着边改革边实践的原则,根据不同单位的特色和优势,先后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石化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科研中试基地。这种模式大大地提高了企业参与实习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建立稳定、互利、互信的产学合作关系。另外,还与大庆富杰化工有限公司、大庆庆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培养人才质量的提高和产业部门的发展。

三、强化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近年来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承担的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油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各类基金项目、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近200多项,坚持教学、科研工作齐头并进,形成了以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活动的良好局面。实践表明,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毕业后融于企业时间,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明显优于未参与科研项目的学生,企业对这类学生的满意度高、就业竞争能力强。现在出现大学三年级同学主动联系教师,积极要求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的良好趋势,如应用化学专业2010级彭玉龙、董亚萍等同学参加了李杰老师的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横向课题压裂液部分,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动手能力,在2013年就业面试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成功应聘于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和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表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另外,加强毕业设计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导师与学生讨论的例会制度,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确保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时间与精力上的投入。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年提高,每年都有论文获得学校挑战杯优秀学位论文,且有多篇论文在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目的是通过考核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通过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与评价的体系,其内容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4个方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过程考核提供重要依据。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实践课程体系的特点出发,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监控和评价,建立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考核模式。

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化学学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在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性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人为本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翠勤,王俊,李杰等.高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66-167.

[2]王俊,李翠勤,李杰等.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12,(3):21-24.

[3]秦惠洁,刘建民.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11-14.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记者(以下简称记):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刚采访了张景廉先生,张先生向我们推荐您,说您很早就在做有关无机成气的研究,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们想请您深入谈一下有关“石油无机成因论”的一些观点。

王先彬研究员(以下简称王):关于石油的非生物成因问题,已经争论了一百多年了。到目前为止,可以这么说,人类所发掘的油气多跟有机成因论有关。从人类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发展史来看,人类最原始的能源资源是木柴,这是人类的第一个能源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蒸汽机的出现,需要有更大的能量供给,于是人类就开始使用煤,这是人类的第二个能源时代。随着内燃机的出现,需要液体燃料,人类又开始使用石油,从而进入了第三个能源时代。当然,一直到现在,人类的能源结构始终不是单一的。边远贫穷的农村、山区里边照样烧木柴。

按照现在的说法,以目前的石油勘探技术、理论、观念,在本世纪后期,常规石油就走到顶了,没了。但这个“没了”,也不是个绝对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地方按照原来的勘探技术还没有去找,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又有可能会发掘新的石油资源。但不管怎样,似乎现在大家都认可,常规石油已经快走到尽头了。那么下面怎么办?石油完了以后,怎么办?在这种背景下,既然常规有机成因说快走到头了,那么无机成因说的观点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要我来看,人对能源的问题,不是没有出路的。随着的科学技术发展、观念的转变,人类必然会找到未来所需要的能源资源。但是这个转变,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贫油的。为什么贫油?因为国外大量的石油出在中、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但中国以古生代为主的海相地层,时代老、有机质含量低、热演化程度高,难以形成巨型油藏。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们,从玉门开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指出,不仅海相地层可以生油,陆相地层也可以生油。大庆油田的发现,更表明陆相地层不仅能形成油田,还能形成大油田。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奋斗,提出和发展的“中国陆相生油理论”,指引了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前进方向。陆相石油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谬论,支撑了中国石油工业五十多年的飞跃发展。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问题。如果说,中国海相地层难以形成大油田,哪么能否形成大气田呢?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资源前景,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和勘探投入。迄今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埋藏较浅的陆相地层中。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世界范围内,诸多大油气田均产于中、新生代的海相碳酸盐岩中。但问题在于中、新生代时期,中国大陆经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地质格局,对油气的形成、演化和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然气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多种成因类型和来源,使得它与石油既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生、运、聚、保又与石油存在巨大的差异。从天然气的特殊性质的角度,研究海相碳酸盐岩的成气机制(而不是成油机制)和运移、聚集特征,或许会使我们对我国碳酸盐岩有新的认识。中国高演化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要勘探方向。普光和塔河大气田的发现,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由于观念、理念的转变,我们的天然气产量提高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家都在用啊!

我们再来谈谈非常规油气资源。应该说“常规”和“非常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现行理论、勘探开发技术和工艺,可大规模生产的就是常规。非常规油气则是指,尚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或缺乏成熟的勘探技术和工艺途径,尚不能大规模生产,但又显示了巨大资源前景的油气资源。比如,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等。当前,被世人称之为“页岩气革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兴趣。页岩气开采的确使美国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变。但是,能否在世界其他地区复制,尚存在很大疑问。中国页岩气赋存的地质条件与美国大相径庭。现行资源潜力调查和评价精准度改善,开发工艺技术水平效率的提高,以及减少大量水资源消耗、相应的环境安全和开采成本等,均是需冷静思考和认真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人们常谈到氢气是清洁、高效、无污染的能源(氢气燃烧释放大量能量,仅产生水)。就此而言,氢气可作为能源。但在自然界能否形成独立的能源资源,却又是另一回事。自然界氢气含量极低,不可能聚集成为资源。如果认为自然界存在巨量的水就是氢气资源,这在概念上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从水制氢必须消耗大量的其它能源,比如,太阳能、核能、电能、天然气等能源。因此,确切地说氢气不是能源资源,而仅仅是能量载体。现今,氢气用做能源必然以消耗其它能源为代价,人类进入氢能源时代尚为时过早。“氢燃料电池”出现固然可减小城市大气污染,但不能减少制氢所消耗的能源和可能污物排放问题。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午餐。

记:那您觉得氢动力汽车有可能成为一代产品吗?

王:氢动力是可以的,问题是怎么制氢。城市里面开出几辆氢动力汽车很时髦,看起来也挺好的。但这种情况下,你就得消耗别的地方的能源资源,消耗别的地方的环境质量,来得到你所谓的城市发展、清洁。

记:我觉得您有很强的怀疑精神,您的学问做得有点老子说的“恍兮惚兮”的感觉,不确定性非常大。

王:人类认知自然过程本来就是从无知到有知,由不确定趋向于较确定。

记:从科学原理、科学实验上讲,您对石油无机成油论是持赞成态度呢还是否定态度?

王: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就开始关注、思考“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相继开展了有关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测试和理论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基础资料,至今已40多年了。

记:对非生物成因油气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您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呢?

王:根据对“原始非生物成因烷烃理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而拓展的相关地球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如,太阳系形成演化和地球原始(前生命)有机质的特征、丰度和演化;地球深部甲烷等烃类的热力学稳定性;地幔流体(气体)的化学组成和氧化-还原特征;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条件下C-H-O流体体系的组成与演化;地幔脱气作用与地壳烷烃的赋存状态、运移和聚集特征等诸多科学问题。

记:您这项研究至少可以证明有一部分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

王:是的。世界众多地区的观察结果(包括我们的结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广泛存在于众多地质环境中,但能否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天然气藏,是广泛关注和引发争论的焦点。我们同大庆油田的郭占谦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持续至今的合作研究成果,表明非生物成因烷烃能够聚集形成商业天然气藏。可以说,中国松辽盆地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发现和确证,为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资源,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记:天然气的无机成因说我看学术界好像基本上达成共识了。

王:非生物成因石油和天然气能否成为油气资源,这是世界学术界和油气勘探部门争论逾百年的科学难题。要达成“共识”,尚为时过早,也许会永远如此。不过虽争论不休,但也不断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对此理论的关注已波及诸多学科领域。

记:您觉得什么原因导致在勘探开发这个实践中,对非生物成因油气学说重视不够?

王:事实上对有机成因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亦重视不够。如,我们前面所谈及的非常规天然气(深层天然气、煤层气、致密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记:您在中科院兰州地质所工作,这个所原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王:早年主要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研究天然气成因理论及其在勘探实践中的应用。

记:那你们跟油田联系应该非常紧密了?

王:是的。通过与油田合作,承担他们的科研和勘探任务,我们与诸多油田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记:我看过您的简历,您当过这个所的所长,在您当所长期间,在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对改变科学研究方向、目的和风气能起多大作用?

王: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因为涉及传统观念和理论的强有力约束,也涉及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甚至科研人员升职、工资、就业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就非生物成因气研究而言,探索性太强、争论太大,让学生介入的风险自然就很大,因此,我基本不让他们参与其中。仅让他们知道我在干什么,或参与野外考察采样,做些实验分析等。

我的学生进来后,我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帮助他们选择和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通常是给他们半年左右的时间查阅国内外文献,根据选题写出综合评述报告和研究方案。要求他们不要罗列文献,而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凝练出学位论文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如何完成学位论文已心中有数,他们所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已远胜于我。在完成学位论文中,他们既有兴趣又有信心,我也乐得轻松、省事。

记:那您的学生当中有人接受您的无机成因气的理论吗?

王:当然有,而且也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比如,太阳星云条件和地球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费-托反应研究、地幔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和火山地热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研究等。这些成果为研究非生物气提供了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也为拓展气体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做了有益的贡献。多数是他们不反对,但不一定赞成,毕竟我是老师嘛。因为风险太大,可能干了一辈子白干了,没有人认可你。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黄河口滨河地区,引蓄水系统,突发性水污染,应急处理技术

 

1.黄河口滨河地区引蓄水系统概况

胜利油田位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当地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深层地下水含氟等有害物质超标,不能饮用和灌溉,因此黄河水是油田唯一能饮用的客水资源。上世纪70年代以来,胜利油田为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并解决黄河断流时间逐步加长造成的用水困难,陆续在黄河三角洲上建设了11座大中型平原水库,为滨河油区的开发建设、地方经济建设与群众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 滨河地区引蓄水系统面临的突发性水污染隐患

2.1引蓄水系统沿线污水(废水)排放隐患

孤东水库、孤河水库的引水渠系沿线,在引水渠、沉沙池两侧密布数万亩的农田、苇田、鱼池、藕池,这些田地普遍缺乏废水排放渠道,都把水库引水渠道做为自身的灌排沟渠。每次水库进水,这些田地(鱼池)也补水换水,加上雨涝季节又使用水库引水渠和沉沙池排涝,这些废水对渠道水质均造成污染。

2.2引蓄水系统沿线油污泄露隐患

因滨河地区引蓄水系统处于胜利油田生产区域,一些油气生产设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引蓄水系统附近。如位于黄河岸滩的西河口取水口、丁字路取水口上游均有穿越黄河的油管线。黄河下游为游荡性河道,加上黄河调水调沙等汛情水情大幅变化的影响,一旦出现河道、滩地不可控的冲刷,平时埋于河底的油气管线可能会遭受冲刷而至管线架空塌折,造成油气泄露的突发事件,进而对黄河下游及取水口造成水质与环境污染。同样,水库的引水渠系上也有不少油气管线穿越,如孤东水库引水渠系:丁字路引黄输沙渠穿渠油管3根(渠底穿过)、跨渠注聚玻璃钢管2根;六号路沉沙池40公里险工附近有生产油井4口、南围堤东部有油井2口;孤东干渠三十公里闸以下跨渠油管5根;孤东水库南坝外库区有油管1根、气管线1根。这些油气管线的存在,对水源地环境安全构成危险。孤东水库库区油管2007年、2008年各漏油1次;2008年10月份孤东水库引水期间孤东干渠上油管漏油1次,因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的水质污染事故,引水工作被迫间断10天。

2.3引蓄水系统重金属污染隐患

因黄河口地区工业以石油开采业为主,矿冶、制造、电子、仪表等容易产生重金属污染的工业项目很少,加上黄河水体因多泥沙而具有很强的特殊水体自净能力,泥沙对污染物具备一定的集聚吸附能力,随着在引黄渠系(干渠、沉沙池)沿程大量泥沙的沉淀,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去除。因此,黄河口滨河地区黄河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不严重,丁字路取水口、西河口取水口以及紧邻上游黄河水体重金属检测项目含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水的标准。取水口重金属超Ⅲ类水标准的情况并不多见,且超标幅度也不大、时间段也不长。综合调查近几年孤东水库、孤河水库蓄水水质全分析报表,没有出现重金属超Ⅲ类水标准的情况。

3.引蓄水系统突发性水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1]介绍

3.1 引蓄水系统引水期间遭废水污染的应急处理

目前滨河地区孤东水库、孤河水库两个引蓄水系统在引水期间遭到农业或养殖废水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法是做弃水处理。如孤东水库每年引水为达到渠道水质符合入库标准(国家地表Ⅲ类水),需向下游弃水700万m3左右,合计直接损失约100万元左右。若黄河滩岸的取水口出现废水污染的情况,应急处理方法是停泵停止引水,待黄河水质符合引水标准后再进行引水。

3.2 引蓄水系统遭溢油污染的应急处理

因地处石油开采区,所以滨河地区的引蓄水系统从取水口到引水干渠(沉沙池)遭受溢油污染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溢油进入水体后,按存在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浮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等。溢油发生后可采取多种应急处理措施:

(1)物理方法处理溢油

可采用围油栏围控、机械(人工)回收、就地燃烧、吸附剂吸收(经吸附法处理后出水油含量可在5 mg/L甚至在1 mg/L以下[2])等方法。论文参考网。此种方法适用于溢油面积不大、没有燃烧安全隐患的情况。2008年10月份孤东水库引水期间,孤东干渠上一根油管突然爆裂漏油,因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的水质污染事故,引水工作被迫间断10天。当时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就是上下游及时停泵、用围油栏围控溢油、人工回收方式处理了大部分浮油,用放水稀释并弃水的方式处理了大部分乳化油和溶解油,及时消除了干渠水污染隐患。

(2)化学方法处理溢油

当溢油面积与油量过大或溢油区风浪过大、有燃烧安全隐患时,一般采取抛洒油处理剂的技术措施。当前各国使用最多、效果较好的是乳化分散型油处理剂,也称之为化学消油剂或溢油分散剂。化学消油剂[3]是表面活性剂、溶剂及少量助剂复配而成的油处理剂。其作用机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使油膜乳化形成O/W型乳状液。化学消油剂的优点快速形成水包油型微粒子,降低了油分浓度,增大了油粒子的表面积。其缺点是在短暂时间内化学消油剂的局部浓度较高,会给某些生物的发育生长带来影响,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化学消油剂,对高黏稠油(如高黏度重油、高蜡质油等) 以及在低温(10℃以下)下使用,还存在着乳化率低或无效的弱点。论文参考网。消油剂的用量起码为溢油量的20%以上,以30%~40%为好,而有时在处理粘度小或薄油层时耗量更可达到溢油量的100%,造成费用昂贵。

(3)生物方法处理溢油

应用微生物治理石油烃类物质的污染,较物理或化学方法成本低、投资少、效率高,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据测定,能够降解烃类的微生物有70多个属、200余种,其中细菌约有40个属。论文参考网。一般来说,一种细菌仅能降解~种或少数几种石油烃,或石油烃降解的几个步骤。生物降解,最初的研究是从污染环境筛选合适微生物进行培养开始的,投放到污染环境中降解油污;有时候在污染环境中添加营养盐促进降解微生物大量增殖来降解溢油。目前已有规模量产的生物添加剂商品。据报道,英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在不用拦油栅和化学药剂的情况下,用添加细菌混合培养物和N.P.营养盐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海上消除油膜的试验,这种细菌能在2小时内将石油分子变成脂酸乳状液,且不影响水的有机体。美国已利用此技术成功地消除了得克萨斯州海岸的一次油污染。

4.结语

一个地区拥有稳定健康的水源和优良的供水水质,是保证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和重要性的因素,因此,不断地完善与改进提高引蓄水系统面对突发性水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水污染应急处理与治理技术研究水平基本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或急待研究突破的地方:(1)目前水污染应急处理与治理技术,仍然是以物理化学方法为主,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较成熟,但普遍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二次污染”隐患较重的问题;(2)生物处理技术作为经济、高效、环保的治理水污染的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与应用正逐渐加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石油降解细菌对油污的净化能力,不仅取决于细菌的数量和菌属特性,而且也受到油污程度(海水中合油量)和原油成分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营养盐、溶解氧和水文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应用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少。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英文名称:Oil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华北石油公司;华北石油管理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任丘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7393

国内刊号:13-1072/TE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调查分析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刚刚起步,比起国外著名高校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就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企业工作站科研与生活、毕业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了已经毕业和在站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普遍反映,与同一工作站其他高校的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生相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站时间为1年半至2年,其他高校学生大多为1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已经开展了10周的工程实践训练,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站所安排的研究课题相对较快,他们在进站工作中和工作站的员工接触非常融洽,都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增长了社会见识,增强了沟通能力,而且企业工作站导师与校方导师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工作站的科研工作中。学生可以经常到油气田现场工作,对现场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学生也反映,尽管已有10周的工程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导致进入课题研究的时间比较长,而工作站还很少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度进行考核和监督,致使课题的进展缓慢,最终影响论文的完成进度。工作站地点离学校较远,学生很少能回到学校和导师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致使导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不了解,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导致学生不能对课题进行深度的研究。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现场工作条件测试手段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检测技术,导致学生的学术深度不够。学生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包括:(1)研究生应带着项目进工作站,且在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该进行一些有关项目的培训工作;(2)要求进站研究生定期回学校汇报工作情况;(3)加强和工作站的沟通,由工作站抽查学生的出勤情况;(4)根据情况,实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不同的企业工作站实行双向选择;(5)在派遣学生进入工作站之前,应考察工作站的食宿医疗状况。通过分析,我们总结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没有科研经验,不知道如何开展课题研究;(2)学校导师不知道每个研究生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课题进展情况、现场导师的指导情况等;(3)作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并能够利用这些手段分析研究材料的性能、结构,但由于现场实验室的实验手段、仪器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导致现场的学生只是从事比较简单的金相分析、硬度分析、尺寸测量等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作,这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4)学生到现场后,认为自己不属于单位的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去单位,甚至长期不到试验现场,缺乏自律性的学生没有把自己看做是一名研究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而现场导师也不能及时把他们的状况反馈到学校,导致学校、企业工作站和研究生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由此可见,真正培养出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仅靠企业工作站明显不能满足要求。

(二)授课与学术交流的现状

专业型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实践和应用能力。教育部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在校研究生的培养大多仍然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考试”的本科化模式,即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或者教师布置要讨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准备某一专题的内容,然后由该生讲授。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会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低和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较低。从学术交流角度来看,研究生本是学科前沿的代表,应主动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比例偏小,尤其是到工作站后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更少,大多以课题研究代替社会实践居多,不少学生没有安排实践,参与科研课题级别分布明显,牵头主持过课题的学生数量不多。可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区别之所在。因此,我们应对学生的学术交流、工程实践训练、企业站实习等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毕业论文现状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时要摒弃以学术需求为导向的传统思维。专业学位论文不像学术学位论文那样注重原创性,而是侧重实践探索的创新,体现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此外,专业学位论文要突出社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制约某个部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次,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主要体现专业型研究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并不是不要求了解最先进的分析手段,只是解决具体的问题即可。而已经毕业的2009级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远没有达到上述目标,其存在一定缺陷。譬如,一名学生开展二氧化碳驱输送系统腐蚀控制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国内几大油田均进行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后发现,二氧化碳驱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问题,导致某些工艺设施使用寿命仅为1~2年,为此必须开展缓蚀剂、防腐涂料等技术攻关以解决二氧化碳驱油注采输系统中金属设施的腐蚀问题。该生研究了二氧化碳驱采出水的腐蚀规律,针对二氧化碳驱的腐蚀条件,选择了多种材料进行筛选试验,确定了两种可行的金属材料,并筛选了缓蚀剂和防腐涂层。文中采用的实验手段包括压腐蚀挂片试验、高压腐蚀试验、腐蚀速率的测定、缓蚀剂合成及筛选试验、涂层优选试验。在论文中,只是开展了腐蚀试验,测定了腐蚀速率,没有提出较为创新性的试验。大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论文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创新能力不强、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企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就可以开展的工作、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大多是比较普通的仪器设备,这表明专业硕士的培养环节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授课方式

要求在完善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以启发讨论式为主,辅之以其他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在讲授基础知识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启发式教学。研究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表各自见解,同时将点滴的灵感融入集体配合协作之中。在授课内容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去组织内容,提供若干参考教材、课程相关论文以及在相关学科中具有影响力或者有争论的论文给学生,扩大学生阅读面,跟踪最新的与课程相关的热门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授课教师可讲授学科前沿领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及所对应的措施,使研究生少走些弯路,研究生学位论文也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引导研究生进行深入思考。

(二)招生与录取对策

我们对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研究生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大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力宣传发挥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踊跃报考专业硕士的氛围。同时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推荐免试的人数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优先录取,报考学术型研究生若不能被录取,没有机会转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录取为专业型研究生的,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更高的待遇,奖学金的评选也采取倾斜政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享受的待遇高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都要到工作站开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学校导师也希望招学术型研究生而不希望招专业型研究生,为此,应制定政策要求带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每年缴纳不同数额的配套经费,带的人数越多缴纳的数额越高,而指导专业型研究生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并且给予一定补助。

(三)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以材料科学、机械和力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主要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材料问题。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不断向高原、沙漠、山地和海域等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扩展,恶劣地质条件对油气装备用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需解决复杂油气田开采及储运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难题,因此提出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调研分析的能力,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材料工程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提出、分析并解决材料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定了几个培养方向。(1)腐蚀与防护工程:开展油气装备金属材料的H2S/CO2腐蚀机制与寿命预测研究,研究钢和耐蚀合金在高温高压H2S/CO2条件下的腐蚀失效机理及防护措施,解决油气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关键问题。(2)高分子材料工程: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修饰新方法新技术,以高分子材料在高温高压高H2S/CO2介质中的老化机理为指导,开展高强、耐磨、耐腐蚀橡胶、涂层及工程塑料的研究与应用。(3)石油工程材料:基于材料科学理论,开发石油新型装备材料以及材料性能表征,满足日益苛刻的油气田环境对材料的要求。(4)先进功能材料:以材料的多功能化与智能化为目标,研发先进的功能材料及智能材料,满足现代高技术发展对先进功能材料的需求。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学校导师和现场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学习相关课程及进行资料和文献调查研究。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4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5篇,并写出文献综述报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工程管理类型。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或来源于工程实际,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不同形式的论文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要求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对于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项目论文,要求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对于工程管理的论文,要求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开展中期考核,包括考核学生的选题与工程实际、工程技术和产业背景的关联度,对工程实际产生作用或价值,以及是否有利于解决当前工程实际、工程技术面临的难题,是否对产业有重要技术创新。考核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如与开题报告时相比,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的比例,是否在中期考核前取得相应科研成果;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实践活动并提交实践报告;考核学生参加课题组内报告和参加国内外教授的学术报告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否能按期完成课题研究,是否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等相关工作。

(四)工程实践课程的制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研究生工程实践课程,安排在入学一年课程学习之后。以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为例,我们开展10周的涉及腐蚀与防护相关的专业实习,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石油装备材料与腐蚀防护技术专业知识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现场材料与腐蚀工况、防腐措施的调研实习,辅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的讲授等实践环节,熟悉油气田生产开发的主要设备和工艺流程,了解我国油气田生产开发过程中使用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应用现状,增强学生对油田现场所使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场腐蚀与防腐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井下管柱系统、井口装置与阀门、集输站场等关键部件的材质、腐蚀工况条件及腐蚀失效现象;(2)了解油田现场主要采取的控制或预防腐蚀的各种措施及其效果;(3)了解油田现场采取的腐蚀速度监测检测技术、腐蚀评定方法和标准;(4)总结油田现场腐蚀失效规律,分析油田现场发生腐蚀失效的可能原因和腐蚀机理,评价防腐措施的有效性。

(五)试验平台建设

重点是筹措经费建立研究生专用实验平台,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室环境、硬件设置、软件安装方面,按照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要求进行规划。如腐蚀与防护工程方向的实验室,设有制样室、常温常压室、高温高压室、电化学室、环境力学室等。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先后买入了多台电化学测量仪器、高温高压釜、慢拉伸试验机、拉扭疲劳试验机等,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在腐蚀与防护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所提供的优质科研条件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系统和全面,极大地提升了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企业工作站与学校优势资源共享,合作申报科研课题

重点是拓宽企业工作站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大幅增加前沿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课程,打通学校和企业工作站的沟通渠道,让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参与大学课程体系建设。为此,学校组织导师深入三大石油公司相关机构实践基地考察调研实践课题,根据企业工作站对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创新性。与此同时,我们聘请了大量企业工作站的导师,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走进课堂,讲授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实践性课题中的设计、研究和问题等,依托各企业工作站实践基地或以实践基地为主组织研究生课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感受。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基金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从具有高技术难度的技术难题入手,其中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部星火计划和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我们与部分企业工作站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我们与一家企业共同申报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主要开展采输系统二氧化碳腐蚀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入该企业工作站的学生主要围绕该计划开展如下工作。(1)开展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高含二氧化碳采出液性质,找出影响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因素。(2)产出井及集输系统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以及耐蚀材料的优选研究:针对二氧化碳驱体系的特点,研究玻璃钢环氧树脂内衬层、煤焦油环氧树脂防腐涂层、纳米陶瓷涂层、超高分子量PE内衬复合管、玻璃钢管、合金管等在该腐蚀体系中的耐蚀性能并优化耐二氧化碳腐蚀涂、衬层。(3)产出井及集输管线二氧化碳腐蚀体系缓蚀技术研究:在确定二氧化碳驱产出井及集输管线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二氧化碳驱腐蚀体系的缓蚀剂,并研究缓蚀剂可行的现场加注工艺技术。(4)产出井及集输系统阻垢技术研究:利用筛选、复配、优化等技术手段研究适合不同部位的阻垢剂并研究阻垢剂的加注工艺技术。通过共同攻关,许多技术难题得到克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实践证明,共同合作申报科技攻关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

三、结论与展望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广、涉及内容多,学习难度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油田现场对石油工程师的需求,介绍了采油工程课程不同环节的教学方式,深入分析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手段,时提高采油工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引言

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修完油层(藏)物理、渗流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之上而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该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向井流动态分析、井筒多相管流和水平管流计算、人工举升方法、注水、增产增注措施、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完井方案设计、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等内容。该课程涵盖知识面广,难点多。

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对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主动、自发的去了解和学习,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作为采油工程课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掌握当前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发展动态,精心组织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①加强专业教育,认清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发展形式。教师应对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目前对能源的需求进行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当前国内各油田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状况,懂得采油工程在石油开采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在新的就业形式下如何学好该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②精心编制教案,采用手段多样的教学方式。采油工程是一门与油田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专业课,因此,教师在编制教案时应多采用油田的实际资料和相关图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封隔器,井下配水器等。如果只是从理论上讲解,很难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更多地采用实物或图片,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述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时,可以采用Flas进行演示,学生也就很容易掌握和理解这一内容,同时也避免了理论学习的枯燥。③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在讲授向井流动态分析时,可以提问学生对达西渗流定律的理解,讲述达西定律的来龙去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激情。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就不会感觉到理论学习的枯燥,所学的知识也很容易掌握。④紧密结合油田实际。作为采油工程课的教师应该多收集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运用油田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授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时,就可以运用油田真实的吸水剖面测试曲线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让学生懂得怎样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服务于油田实际生产。

2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油公司积极发展海外业务,拓宽国内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趋向于复合型的人才。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更新教学手段。《采油工程》课程应采用传统教学与新型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即黑板和粉笔。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复杂油藏向井流动态分析、多相管流压力梯度分布公式推导等,采用板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参与具体推导过程,加深理解。对于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如有杆抽油泵系统API方法设计)和计算步骤(如连续气举设计)等内容的讲解,以及一些复杂过程的动态模拟,如井筒气液两相流流动型态的划分,应采用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如Flas或放录象)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加深理解。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重点难点教学

采油工程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复杂。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尤其是在今后的毕业设计或工作中常常遇见的部分内容,如综合IPR曲线的绘制。该部分内容在举升工艺设计和油井动态分析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常常容易被忽略,因此,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中就感觉到力不从心。垂直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上机编程)因教学大纲对课时数缩减而取消,此部分内容应强调学生课后上机操作训练,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在讲述水力压裂部分内容时,应该补充有关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知识,介绍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低渗透油藏的划分标准,让学生了解到水力压裂技术在油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事业的热情。目前,从我们的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采油工程课程与油田现场实际应用有一定的脱节,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适当补充当前油田所用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如注水一章讲述调剖时,应补充介绍调驱技术、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因为这些都是目前针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讲述到调剖调驱化学剂时,最好能将实物或照片展示给学生,结合油田实际调剖调驱实例进行讲解。这样,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教学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切忌学生死记硬背。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油田硫化氢,腐蚀机理,防护,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R14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油田硫化氢的腐蚀已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何对油田进行安全且合理的开采,已成为专业人士所重视的课题。

二、油田硫化氢腐蚀概况

油气井开发过程中,从钻杆到套管、油管、井口装置、井下工具、输气管道,都存在不同情况的腐蚀。研究如何安全高效地防止硫化氢腐蚀成为勘探和开发硫化氢气藏的一个重要课题。

1.对金属的腐蚀

在绝大多数油田井腐蚀中,产出液含水量及其组成对腐蚀起着决定性作用。油田开发初期含水率较低,腐蚀并不严重。但随着含水率的升高,井下管柱的腐蚀变得日益严重。

2.对水泥环的腐蚀

硫化氢能破坏水泥石的所有成分,水泥石所有水化产物都呈碱性,硫化氢与水泥石水化产物反应生成CaS、FeS、Al2S3,硫化氢 含量大时生成Ca(HS)2,其中FeS、Al2S3等是没有胶结性的物质。如果水泥环耐硫化氢腐蚀,则可以阻挡硫化氢对套管的腐蚀。而溶于潮气中的硫化氢腐蚀性更强。

三、防硫化氢完井工艺现状

1.选择耐腐蚀材质

井下管柱、井下工具以及井口装置,是油井生产的关键设备,若出现腐蚀破坏会危害油井安全生产,不同腐蚀介质对不同材质的腐蚀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生产和作业安全,节约成本,需要合理选择材质。井口装置、井下工具及完井工具配套设备的材质选用抗硫材质;油套管可选用防硫或既抗硫化氢又抗CO2腐蚀的管材或内衬油管;井下油管柱包括入井工具的连接,丝扣宜采用金属对金属密封扣。主要还是应根据油井腐蚀环境,确定合适的管材。但在耐腐蚀的材质选择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井口装置、井下工具及完井工具配套设备的材质选用抗硫材质,如使用35CrMo、13Cr、AISI4140(18-22Cr)等或合金钢;油套管可选用防硫或既抗H2S又抗CO2腐蚀的管材或内衬油管,在管柱结构上,为保证井口安全、减缓套管、油管的腐蚀,一般多采用了封隔器完井。井下油管柱包括入井工具的连接,丝扣宜采用金属对金属密封扣,如FOX 、3SB等气密封性较好的特殊密封扣,以保证气密封性;根据安全开采期投资收益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抗硫管材。

2.涂层防腐

涂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薄膜,使金属与腐蚀介质和腐蚀环境隔离,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此方法简便易行,因此在油田防腐中广泛应用。保护性涂层分为金属涂层与非金属涂层,大多数金属涂层采用电镀或热镀的方法实现,非金属涂层绝大多数是隔离性涂层,其主要作用是把金属材料与腐蚀介质隔开,非金属涂层可分为无机涂层与有机涂层。

为获得良好的涂层防腐效果,一方面金属表面在敷涂层之前应进行处理,达到一定要求;另外涂层材料应具有必要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金属表面应有较强的附着力;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耐磨、耐撞击、耐冲刷和具有一定疲劳强度;涂层对环境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应有一定的耐受性,从而具有优良的防腐性能。使用防腐涂层可以极大提高油管的抗腐蚀性,目前由于油气井作业的复杂性,涂层使用还存在较大的限制。

3.缓蚀剂保护技术

缓蚀剂是用于腐蚀环境中抑制金属腐蚀的添加剂,又称腐蚀抑制剂。主要是防止电化学失重腐蚀,对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也有一定的减缓作用。使用缓蚀剂有以下明显的优点:基本上不改变腐蚀环境,就可获得良好的防腐蚀效果;基本不增加设备投资,操作简便,见效快;对于腐蚀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相应改变缓蚀剂的种类或浓度来保证防腐蚀效果;同一配方的缓蚀组分有时可以同时防止多种金属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腐蚀破坏。

4.电化学方法防腐

电化学保护就是利用外部电流使金属电位发生改变从而达到减缓或防止金属腐蚀的一种方法。保护法包括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阴极保护主要是对套管柱的保护,对于超深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阳极保护法是通过控制电压,使阳极电位达到钝化电位,最终达到保护金属的目的,阳极保护作为防腐措施在油气田应用较少

四、油田硫化氢腐蚀及防护重要性及危害

在钻井作业中,硫化氢主要来自于地层。原始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硫化氢贮藏在地层中,当我们进行钻井作业时将地层打开,地层内的硫化氢气体释放出来,进入井眼内,对井眼内的钻头、钻具和套管产生很强的腐蚀作用。同时硫化氢向上运移到达地面,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或突然发生?喷失控,大量硫化氢从井里喷出,势必造成严重的灾难性事故。因此钻井现场必须有硫化氢预警装置,有预防设施,并且每一位现场职工都清楚硫化氢的危害性及紧急逃生路线,以防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离开危险区域,杜绝事故的发生。

硫化氢的职业危害大部分是由硫化氢对设备腐蚀造成泄漏而引发的,在钻井作业中,硫化氢对油气田设备的腐蚀主要包括电化学腐蚀和硫化物的腐蚀破裂。钻具暴露在空气中或在井内钻井液中,受到硫化氢的腐蚀,发生电化学反应,放了出氢气,渗入钢材内部,体积增大,在金属内部产生很大应力,致使低强度钢和软钢发生鼓泡,高强度钢产生裂纹,使钢材变脆,再受外力断裂,产生“氢脆”现象。硫化氢腐蚀会造成钻具发生氢脆断裂而无法压井,被迫完钻。尤其在含硫油气田钻井中,硫化氢对油管、套管、钻杆腐蚀比较严重,其中由于钻杆受到拉、压、挤、扭、冲等复杂载荷的作用,且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造成钻杆的硫化氢腐蚀最为严重。

五、控制油田硫化氢腐蚀及防护的措施

目前,我国已开发的油气田均不同程度含有硫化氢气体,其中部分油气田含量较高一些。由于现场员工对于其特性及危害性认识程度不高,再加之现场的管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曾经引发了多起硫化氢中毒事故,对职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因此,为确保人身安全,杜绝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加强防硫化氢中毒的这项工作就显得越发重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1.“培训”:在上岗前首先要接受硫化氢防护技术的培训。对可能接触硫化氢气体的所有作业人员应经过专门机构的培训,使其明确硫化氢的特性及其危害,明确硫化氢存在的地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推荐的应急预案和急救程序。另外对于工作人员进行现有防护设备的使用和训练,最终经考试合格后,取得有资质的机构颁发的相应证书后方可上岗。

2.“准入”: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质才能够进入含硫化氢现场。对于涉及接触含硫化氢环境作业的本岗位人员和外来人员都要办理准入手续。使其明确自身工作环境中的风险以及遇到该风险时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推荐的应急救护程序,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人身伤亡事件。

3.“防护”:在进入含硫化氢环境作业之前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应按规定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足够数量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并且要放在作业人员能迅速取用的方便位置。

4.“警示”:在可能遇有硫化氢的作业井场必须要在井场的入口处设置上明显、清晰的警示标志。

5.“警报”:当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超过阈限值时,现场所有的监测设备应能自动报警。

6.“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保证作业安全进行的前提

在进入含硫化氢地区作业前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应急预案,是保证作业安全进行的前提。一旦作业场所内有硫化氢气体超标的情况,应急预案将能够控制现场事故的扩大,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保证现场人员的生命健康。

六、油田硫化氢腐蚀及防护的发展方向

1.因为高酸性油气田具有高压、高含硫化氢以及高流速等恶劣的腐蚀环境。所以建立一整套高流速、高含硫化氢的试验评价方法以及苛刻环境中油井管的腐蚀评价标准和规范十分必要。

2.由于缓蚀剂体系的复杂性,以往的研究集中在用电化学和表面分析探讨缓蚀剂结构参数与缓蚀性能的关系,而对用量子化学计算缓蚀剂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甚少,将这3种方法结合,能建立更加完善的腐蚀控制机理模型。

3.面向工程的神经网络技术、模糊数学及灰色系统理论发展较快,已运用于腐蚀科学。用这些技术研究缓蚀剂,在预测缓蚀效率、模拟缓蚀现象和建立缓蚀模型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4.油气井中设备的局部腐蚀(点蚀、应力腐蚀、氢致开裂等)也很严重,而对防止局部腐蚀的缓蚀剂研究相对较少。搞好衡钻井,设计人员要弄清楚可能含硫的层位、深度、含硫量、地层压力,在一次井控上做到衡钻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层压力监测,发现与设计有出入者立即告知设计单位并要求更改设计。保证全过程的衡钻井,将硫化氢控制在地层内。 在井筒内消除硫化氢。在钻井液中通过调整 pH 和使用硫化氢化学清除剂的方法,使硫化氢在井筒内转化为其他无毒物质。化学药品用得越多,药品间的适配越难。因此, 多功能缓蚀剂,而且应多利用炼油副产品作为原料,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七、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油田硫化氢的腐蚀原理和防护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相信不久之后,就能够进行危害相对减小的对含硫化氢的油田进行开采,而这一课题将会是我国油田开采的一大进展。

参考文献:

[1] 陈静; 唐瑞友; 王若思; 张海成; 魏彦.高含硫化氢海洋气田开发中管线的腐蚀与防护[J]中国海洋平台.2012-06-28

[2] 张书成; 吕江; 乔玉龙; 何涌; 贾浩民.双筒式卧式分离器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探讨[J]石油和化工设备管道防腐技术与对策专题研讨会文集2010-11-16

[3] 郭学辉; 周生杰; 杜素珍; 宋宇; 樊平天; 石茂才; 胡敏.油气田中几种常见的腐蚀机理[J]辽宁化工.2014-01-20

[4] 宋佳佳; 裴峻峰; 邓学风; 秦志坚; 汤学耕.海洋油气井的硫化氢腐蚀与防护进展[J]腐蚀与防护.2012-08-15

油田化学论文范文第8篇

各位领导、评委、专家:

你们好!

我叫XXX,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专业,同期分配到采油八队任见习技术员;90年1月到采油一矿地质组;94年3月任地质组长,6月任矿生产办付主任,同年被评为工程师;95年8月调到地质所三采室任付主任;现任地质所开发一室付主任。自94年晋升为工程师以来,本人牢固树立“科技兴油”意识,刻苦钻研、努力进取,不断探索孤岛油田“三次采油”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孤岛采油厂的注聚驱三次采油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全局最大的注聚区,聚合物累计增油已达206万吨,年产油量却占了采油厂的41%左右。截止目前,共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局级科研项目11项,厂级科研项目5项,合理化建议12项。并有3项荣获治理局优秀开发方案1等奖,2项QC成果荣获采油厂3等奖,7项现代化治理成果荣获厂级1、2、3等奖,1项合理化建议荣获厂级1等奖,2项获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在省级以上科技会议5篇,在局级以上科技会议2篇,在厂级以上科技会议2篇,编写了《化学驱矿场试验设计及技术要求》企业标准。连年被评为采油厂双文明先进个人,96年被评为“采油厂双文明标兵”。

一、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业务优势,为保持采油一矿原油超产稳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4年在采油一矿任地质组长。地质作为开发的龙头,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地质研究与生产运行及各项开发指标的控制,采油一矿的各项地质工作水平一直保持在采油厂前列。同时,工作过程中非常注重运用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如94年与石油大学合作对西区开展了《非均质研究》工作,为西区各项上产措施的提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为保证原油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狠打聪明措施,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每月提出各类有效上产措施30余项。勤于总结,善于总结,在总结中寻找探索油田生产的规律,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在95年采油厂春季和上半年采油厂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发言均获得了2等奖的好成绩。94年6月至95年8月担任起了采油一矿生产办副主任的职务,在抓好地质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协调运行好生产、狠抓生产治理。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油田生产、治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深入现场施工一线,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成为了领导指挥生产的先行官,在为一矿的原油上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立足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大力推广应用注聚驱三次采油技术,为采油厂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5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地质研究所任三次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三次采油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由于聚合物驱是一项高新技术,采油厂正处于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阶段,国内外可借鉴的现场试验不多,试验为常规井网污水注入,加之孤岛油田处于特高含水后期开发,油稠、高温、高盐,聚合物试验的条件较苛刻,工作难度非常大,注入治理、开发规律的熟悉等等国内外更无可借鉴资料,一切工作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一上手,我注重从基础理论入手,认真学习和借鉴了国内外注聚方面的一些规律,查阅了大庆油田关于注聚驱增油方面的有关资料,同时结合孤岛油田注聚开发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熟悉,在总结中积累经验,使采油厂的注聚开发效果逐年好转。为了增强注聚开发工作的针对性、眷属、和科学性,与石油大学合作进行了《孤岛油田中一区Ng3-4油藏精细描述》工作,对有针对性地进行注聚单元整体调配和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该项成果同时获得治理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由于三次采油技术关系到孤岛的开发方向,关系到采油厂生存发展的出路,同时其又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因此,治理局和采油厂领导极为重视,采油厂每月召开一次三次例会,自己都针对注入动态,开发规律的熟悉及调整措施作重点发言汇报,并且在每季度一次的治理局三次例会上也作重点发言汇报。经过全厂上上下下注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注聚增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国内外同等的青睐,总公司领导、全国其他油田同行前来考察、参观学习的络绎不决,根据领导按排自己都向他们作一具体汇报,这样一年汇报次数约30余次,而每次汇报都需要加班加点,精雕细刻。通过一次次的汇报、分析和总结,使自己对注聚开发规律的熟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并用于指导实际生产,采油厂的注聚开发效果越来越显著。非凡是20xx年的注聚效果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有效地缓解了采油厂产量接替不足的矛盾。每次汇报都有新的收获,尤其是在SPE年会上宣读论文,在全国石油学会组织的提高采收率会议上的发言并获得优秀证书 ,在集团公司的“三次采油发展战略研讨会”和“三次采油技术座谈会”上的发言等,都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随着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的进一步推进,注聚开发工作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采油厂开始大面积工业化推广聚合物驱技术。96-99年,我与地质研究院合作,先后编写了《孤岛油田中一区Ng4聚合物驱方案》、《孤岛油田西区Ng4-6聚合物驱方案》、《孤岛油田中二南Ng3-5、中二中Ng3-4聚合物驱方案》、《孤岛油田中一区Ng5-6及Ng3剩余聚合物驱方案》等。同时,积极开展其他多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96年与地质研究院合作编写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孤岛油田西区复合驱先导试验方案》;98年编写了《孤岛油田南区渤19断块交联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方案》;99年与石油大学合作编写了《孤岛油田中一区Ng3LPS深部调剖试验方案》,这些方案的实施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增油效果,先导试验项目对孤岛油田三次采油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其中《孤岛油田中一区Ng3注聚方案》已通过局级验收,被评为局优秀开发方案一等奖,《孤岛油田复合驱试验方案研究和实施》已通过部级验收。为进一步提高注聚增油效果,及时对注聚单元进行跟踪分析,合理进行注采调整。先后对中一区Ng3聚合物区实施注采调整5次。针对西区注聚后效果一直不明显的现状,我发现隔层不发育对注聚效果影响较大,于98年编写了西区调整方案,对原注聚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使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先后对中一区Ng4注采调整3次,对中二南、中二中注聚区注采调整2次;与采油工艺研究院合作对不同注聚区先后6次编写了添加交联剂方案;98年还编写了《中一区Ng4阴阳离子堵水方案》;编写了《孤岛油田西区、中一区Ng4化学示踪剂室内实验研究及现场注入方案》。所有这些方案对注聚驱增油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截止目前,采油厂的注聚驱三次采油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全局最大的注聚区,聚合物累计增油已达206万吨,年产油量却占了采油厂的41%左右。我本人在97年获得治理局“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先进个人。

三、立足于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技术素质,刻苦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开创采油厂三次采油工作新成绩

三次采油是一项多学科的高新前沿技术,既需要常规水驱分析的扎实功底,又需要最新物理、化学知识的把握和地质、油藏工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利于把握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从开始从事这项工作起自己就树立了永远当学生,把失败当成功之母,永立潮头的信念。经过几年的努力,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在治理局召开的历次三采会议上的发言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表现出了较突出的优势,在参加的三次全国提高采收率会议上的发言也都名列前茅。这就更需要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刻苦钻研、锐意进取,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三次采油技术和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学习和探索中提高,在实践和应用中再熟悉、再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攻关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开拓孤岛油田三次采油工作的新途径、新领域,为采油厂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评价业务水平已达到了高级工程师的标准。但我清楚地熟悉到,为适应油田开发生产的新形势,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油田开发和建设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章出处:

【大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