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细胞增殖论文

细胞增殖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细胞增殖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EM原露在信鸽饲养中的应用

 

“EM”是“有益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等研究出来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它由光和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国内已有很多厂家生产此类产品。微生物不仅含有较高的优良蛋白质、氨基酸,还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大量的类胡萝卜素、抗病毒物质、生长促进因子和提高群体免疫能力的活性物质,作为添加剂加入饲料中饲喂能促进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用EM液养禽有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禽类生长、防治消化道疾病、使饲料脱毒、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繁殖率和幼雏成活率等作用。

一、EM原露的主要成分

1、光合菌群(好气性和嫌气性)。如光合细菌和蓝藻类。具有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 ,能自我增殖。菌体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质 ,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辅酶Q10、抗病毒物质和促生长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热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重要力量。

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还可以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光合细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例如:VA菌根菌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酸为食饵 ,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又能与固氮菌共生,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2、乳酸菌群(嫌气性)。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导。它靠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并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合成各种氨基酸,维生素、产生消化酶、促进新陈代谢生物论文,还有融化不溶性无机磷的能力。

乳酸菌还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致病菌活跃,有害线虫会急剧增加,植物就会衰弱,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有害线虫便会逐渐消失论文的格式。

3、酵母菌群(好气性)。它利用植物根部产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合成促进根系生长及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EM原露中对于促进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养分。

4、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好气性)。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它对难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VA菌根菌增殖。

5、发酵系的丝状菌群(嫌气性)。以发酵酒精时使用的曲霉菌属为主体,它能和其他微生物共存,尤其对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效果。因为酒精生成力强,能防止蛆和其他害虫的发生,并可以消除恶臭。

二、EM原露在信鸽所以中作用

EM原露具有改良土壤、增强光合作用、改善水质、除臭粪、促生长、抗病、改善信鸽品质、抑菌等功效。用EM原露饲养信鸽,有几大好处:

1、提高成活率

⑴使有益菌群迅速在肠道内占据优势,调节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⑵对肠道无任何刺激,保护肠道内黏膜。

⑶有效预防雏鸡白痢、大肠杆菌等疾病的发生。

⑷保肝护肾,调节机体内分泌,提高免疫力。

⑷有效促进信鸽生长发育。

通过饲喂EM原露,可大大提高信鸽成活率,提高5~10%。

2、提高免疫力

用EM原露长期饲喂信鸽,可以有效的刺激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提高信鸽的免疫功能,同时能明显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大大降低疾病防治费用,提高信鸽和肉鸽饲养的综合效益。

3、提高饲料转化率

用EM原露制料长期饲喂,克激活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酶,从而提高它们的效率。使鸽饲料的消化率明显的提高,有助于消化过程。同时能提高鸽子对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4、有效减少发病率

用EM原露制作料饲喂信鸽,可以有效的阻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菌、球虫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促进有益菌的生长,长期维护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有效减少发病机率。

5、促进生长,提高品质

通过饲喂EM原露制作料,可明显的促进鸽子的生长发育,提高平均重量,可大幅的提高信鸽的品质。

6、改善饲养环境

用EM原露制作料饲喂信鸽,还可以改善鸽舍环境的功能,使鸽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显著减少生物论文,减少量为85%以上。鸽粪臭味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通过饲喂EM原露制作料,可以大幅提高鸽子成活率,降低信鸽养殖综合成本 20%左右。

三、EM原露在信鸽饲养中的具体应用

EM原露用于信鸽最简单的使用办法,就是按一定比例兑水后直接给鸽子饮用。具体作法是:用1份(毫升)EM原露,1份(克)红糖,加水至一定比例即可。其中红糖是作为一种营养物质,它能保持EM原露中菌群的活力,实际使用中也用过葡萄糖和蜂蜜代替。

1、用于鸽棚及环境消毒

用EM原露,红糖、加250~500倍水配成稀释液喷洒鸽舍及周围环境。开始每星期1次,逐渐减少到15天1次。实际运用中只要把鸽子每天喝剩下的EM稀释液用来消毒鸽舍即可。鸽子饮用EM原露和鸽舍喷洒EM原露一段时间后,鸽舍中的臭味会大大降低,连蚊蝇也会减少很多,这是由于EM原露中的微生物能把促成恶臭的物质:氨、硫化氢、甲基硫醇等当做食物吃掉(分解掉)这无疑给城市阳台的养鸽者带来福音。再不要因为鸽舍产生臭味及引来的蚊蝇与邻居们发生纠纷,城市文明养鸽将落在实处。

2、用于日常保养及防病

用EM原露,红糖,加水配成稀释液给鸽子全天饮用即可,EM原露的用量为每羽信鸽每天0.25~0.5毫升,加水量为100~200倍,以每天刚好饮完为宜论文的格式。原则是冬天增加浓度,夏季减少浓度。其特点是能明显改善整个鸽群体质,对养功差的鸽舍效果尤其明显,鸽群抗病能力增强基本上不民生恶性传染病,消化能力强,粪便形状好,家飞时间延长,飞径半径大,训放整体归巢率高,对照使用注射用氨基酸的鸽群,效果毫不逊色,且成本降低十几倍。

3、防治信鸽体内外寄生虫

其特点是内服不产生毒付作用,非常安全,同时又起到对鸽子身体的保健作用。因此,在比赛期间也能应急使用。外用洗澡也很有特点,有不少鸽友喜欢用高锰酸钾(PP粉)溶于水中给鸽子洗澡,虽然也能起到驱虫,消毒作用,但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杀菌的同时也会加速信鸽羽毛的老化,使其失去光泽而干枯。而EM原露中微生物的特点是能产生抗氧化作用的物质,使用它给鸽子洗澡,既能驱虫消毒,又能对鸽子的羽毛起到非常好的护理作用。

EM原露可配制成防虫液,用来驱除鸽子体内外寄生虫。 鸽子体内驱虫时用EM防虫液加500倍水饮用1天生物论文,1星期后再饮用1天即可。驱除体外寄生虫可用EM防虫液加1000 倍水给鸽子洗澡,每星期1次,实际应用中用EM原露直接放在水中给鸽子洗澡,也有驱虫效果,并能使鸽子羽毛油滑光亮。

4、用于治疗鸽病

其特点是简便实用,无论是什么病,不需要做治疗前的医学检验,不用担心会用错药,EM原露对鸽子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一些疑难难症都能治疗,特别是对令鸽友最头痛的多病菌复合有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EM原露治病没有其它化学药剂在治病的过程中产生的毒付作用,抗药性及二次感染等等一系列后顾之忧。而且用EM原露治好的鸽子身体素质恢复极快,这是由于在鸽病治好的同时,鸽子消化系统也已调整到位,这时给鸽子进行营养补充会得到良好的吸收,使鸽子体质迅速恢复。

⑴如果是全棚发生传染性疾病,(如沙门氏菌,新城疫球虫病等)可用EM原露,红糖,(这时不能使用蜂蜜)加水50倍配成稀释液全天饮用,观察鸽子精神状态及烘便,以此判断使用效果,一般3~7天即可完全控制病情,如用后2~3天内无明显效果,可以加大浓度。病情控制后,要继续按治疗浓度饲喂两天,以便巩固治疗效果,然后恢复日常保养浓度。

⑵对病情比较严重或个别发生病情的鸽子,可用EM原露红糖加水10倍配成稀释液,用注射器灌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对病情特别严重的鸽子我们的做法是直接灌服EM原露,每次3~5毫升。

⑶对念珠菌,毛滴虫,霉菌感染的信鸽,一般口腔中生有黄白色沉积物,这时要先将沉积物去掉,然后在口腔内滴几滴EM原露,并内服治疗浓度的EM原露,一般2~3天以够治好。

⑷EM原露还可用于防治信鸽饲料的黄曲霉菌中毒,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外伤,眼部啄伤,伤口发炎等具有止血预防感染消炎生物论文,快速愈合创口的神奇效果。

5、用于信鸽赛前赛后的调整和老幼鸽的保健

由于EM原露中的微生物能分泌出有机酸、多糖类、多种维生素、抗生素、各种生化酶、氨基酸和氧等有益物质,既可调正各器官的功能延缓细胞衰老,激活T细胞,分解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它有机化合物,又可增加营养,促进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改善鸽子体内的微生态平衡,使鸽子保持健康的体质。因此EM原露可用于鸽子的育种,种鸽(特别指高龄鸽)配对前15天,每天灌服10毫升,幼鸽出营后7天至出棚,每天灌服3~5毫升,赛鸽参赛前7天开始每天服10毫升,信鸽比赛归巢后立即灌服20毫升,(此时配羊稀释液时可用蜂蜜代替红糖),之后连服3天,然后转为日常保健浓度饲喂。

注意:在上述调整中,如信鸽出现体重过重,可适当增加信鸽日常训练的运动量,减少饲料中油脂性饲料的比例,其它添加剂均可不用或少量使用,比赛期间可适当给赛鸽增加营养,可选择多种维生素和中草药制剂。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2篇

1PCNA的特点

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蛋白质,在细胞核内合成,并存在于细胞核内,为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在细胞核内存在可溶性与不溶性两种PCNA,可溶性PCNA在细胞周期各期中均有表达,其量在DNA合成过程中不发生明显变化,易被去污剂提取、甲醇破坏;不溶性PCNA较稳定,不易被去污剂洗脱、甲醇破坏,这种PCNA在G0~G1期细胞中无明显表达,G1晚期,其表达大幅度增加,S期达到高峰,G2~M期明显下降,其量的变化与DNA合成一致,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1,2,4]。

2肿瘤中PCNA的研究

肿瘤细胞具有旺盛的增殖活性,而PCNA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因此,国内外在许多肿瘤中进行了PCNA的研究,涉及PCNA与肿瘤发生发展[5,6]、分级[1,7~10]、分期[1,10]、放疗敏感性[11,12]、预后[1,7,8,10,13~20]、复发和转移[1,21]、死亡原因[20]、肿瘤标志物[18,22]等各个方面的相关性,得出了许多结论,但在某些方面因作者和所研究肿瘤的不同,还存在一些争议,即使尚没有争议的结论,也是从一种或几种肿瘤中得出的,这些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肿瘤,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肺癌中PCNA的研究

PCNA在肺癌中的研究也较多,许多作者致力于这方面的探讨,期望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结果,但到现在为止,PCNA在肺癌中研究所得出的一些结果也同样存在争论[23]。

3.1PCNA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夏书月等[6]在研究肺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现PCNA的表达有逐渐增高,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的趋势。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中,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12.5±8.7、43.3±14.9、68.1±9.1、74.6±8.2、65.4±23.6,与正常和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相比,浸润癌、原位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PCNA标记指数明显升高,PCNA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增多。认为PCNA表达为细胞异常增殖的标志,可作为肺鳞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但这仅是在肺鳞癌中的初步探索,且病例数较少,能否作为肺鳞癌早期诊断参考指标,还需进一步验证。

3.2PCNA与肺癌分型的关系

有作者[15,24]认为PCNA在不同类型肺癌中表达不同,鳞癌PCNA标记指数平均约为52%,腺癌为49%,大细胞肺癌为76%,小细胞肺癌为63%。何杰等[25]的结果为:肺鳞癌标记指数为0.51±0.23,腺癌为0.69±0.34。在同一类型不同亚型之间也表达不同。王恩华等[13]在86例肺腺癌中对各亚型进行分析:PCNA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中表达约为0.22±0.17,腺泡状腺癌中约为0.36±0.12,大细胞癌中约为0.67±0.10。但也有作者认为PCNA的表达仅能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与组织学类型无关。Castellano[26]、Fontanini[14]、Fujii[27]等支持这种观点。

3.3PCNA与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PCNA表达随肺癌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少。王恩华[13]在肺腺癌的研究中发现:高分化组最低,PCNA标记指数约为0.19±0.10,中分化组稍高,约为0.35±0.10,低分化组最高,约为0.55±0.17;何杰等[25]分别分析了肺鳞癌、肺腺癌中PCNA的表达,发现PCNA标记指数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Zhao等[28]在73例肺癌中得出了同样结论。可见肺癌中PCNA的表达可反映肺癌细胞分化的好坏,预示肿瘤恶性度的高低。这与在许多种其他肿瘤中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

3.4PCNA与肺癌分期的关系

大多数研究表明:PCNA表达与肺癌分期相关,分期愈晚,PCNA表达愈高。Ishida等[29]在211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统计出Ⅰ、Ⅱ、Ⅲa、Ⅲb期各期PCNA表达平均值分别为30%、24%、40%、50%,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Ⅰ、Ⅱ期差别不大。王恩华等[13]的研究也认为,肺癌中PCNA的表达与N分期及M分期相关,随着分期的增加,PCNA表达增加。但也有作者持相反意见,Fontanini等[14]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中发现,PCNA的表达与分期无关,他们的结果为:T1期PCNA表达值平均约为18%,T2期约为10%。是否是由于在早期(Ⅰ、Ⅱ)肺癌中PCNA表达受宿主免疫系统抑制,变化不明显,而晚期肺癌因免疫抑制减弱,表达明显增加,还有待继续探讨。

3.5PCNA与肺癌血管受侵的关系

Fontanini等[14]在40例周围型,淋巴结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现:PCNA的表达与血管受侵明显相关,有血管受侵组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受侵组,平均值分别为40%和10%。Fujii等[27]也发现PCNA表达与肺癌血管受侵明显相关。这可能与PCNA高表达者分化差,恶性度高,容易侵蚀血管有关。

3.6PCNA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部分作者认为:PCNA表达愈低,其生存时间愈长,预后愈好。王恩华等[13]分析了86例手术切除的肺腺癌病例,发现术后存活3年以内组与5年以上组之间,PCNA表达值有显著差异,其标记指数分别为0.42±0.20和0.22±0.15;Ishida等[29]在Ⅰ期NSCLC中也发现,5年生存组中,PCNA(+)组生存率明显低于PCNA(-)组;Fujii等[26]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种观点。但有相当多的作者认为单凭PCNA不能评价NSCLC的预后,Matturri[30]、Monraval[31]、Castellano[26]、Ebina[32]等各自分别研究了PCNA的表达与术后NSCLC生存时间的关系,没找到明确的相关性。考虑这是由于肺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如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分化、治疗情况、合并症、年龄、身体状况、PCNA的表达等综合决定的,单凭PCNA这一种因素,难以预测肺癌的预后。

3.7PCNA与肺癌复发的关系

Ogawa等[33]在35例术后复发的Ⅰ期NSCLC中发现,PCNA(+)组复发时间明显短于PCNA(-)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2.5年和4年,认为PCNA可预测Ⅰ期NSCLC术后复发时间的长短。但所研究病例太少,范围狭窄,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3.8PCNA与肺癌其它标志物的相关性

Fontanini等[14]在周围型肺癌中发现PCNA表达在DNA异倍体中明显高于DNA整倍体,并与异倍体DNAS期分数明显相关,PCNA表达高的分裂指数高于PCNA表达低的。还有研究[13,15,24,28,29,34]表明肺癌中PCNA的表达与细胞构成、DNA指数、AgNORs计数、Ki67等相关。这些多为首次报道,不知结果能否重复,若结论能确证,则无论在临床上,还是基础研究中,PCNA的应用和研究将会更为广泛。

从上可见,肺癌中PCNA的研究已深入到了肺癌的各个方面,但在许多方面所得结果还不统一,造成这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很多,初步分析包括以下诸多因素:1)肿瘤本身的因素:肿瘤与肿瘤之间及同一肿瘤不同部位之间,细胞增殖都存在很大的差异[26,36,37],致使PCNA表达不均。2)取材的影响:由于肿瘤内部不同部位之间PCNA表达不均,取材时可能取到高表达区,也可能取到中表达区或低表达区,以致计数结果不能代表整个肿瘤情况。3)制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组织固定时福尔马林的浓度,固定时间的长短,烤片时温度高低及烤片时间等对PCNA的抗原性都有影响。固定液浓度过高,固定时间过长,烤片温度过高,烤片时间过长均会降低PCNA的抗原性乃致使抗原性消失[1,2]。4)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所用抗体不同,所得PCNA结果不同;微波炉加热能恢复PCNA的抗原性,增强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37],使用微波炉处理切片,能增加检测的数值;另外抗体的滴度,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封闭情况,DAB显色时间长短,苏木素衬染的背景深浅等均会影响染片的效果,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使检测结果发生变化。5)结果判断的影响:由于每个人所定的阴阳性染色标准不同,选取视野不同,计数细胞总数不同,也造成了一定的人为偏差。

由于实验中存在以上诸多影响因素,不同作者在肺癌中所研究出的结果或在不同肿瘤中所研究出的结果,都难以对照相比,因此PCNA的免疫组化研究有必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减少实验误差和人为偏差,使彼此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总之,无论在整个肿瘤方面,还是单在肺癌这一方面,PCNA的研究都是较多的,得出了许多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结果,但由于肿瘤本身的变异性及人们研究方法的差异,致使所得结果存在一些争议,这有待进一步验证,以便能达到一致的结论,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单位:刘跃平综述汪楣沈瑜殷蔚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北京市100021

参考文献

1魏永昆.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肿瘤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6;23(增刊):47~9

2黄杰雄,黄致治.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4;14(1):9~11

3RochelleL,GarciaMD,Coltreraetal.Analysisofproliferativegradeusinganti-PCNA/cyclinmonoclonalantibodiesinfixed,embeddedtissues.AmJpathols1989;134(4):733~9

4TakasakiY,FishwildD,TanEM.Characterization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recognizedbyautoantibodiesinlupussera.JExpMed,1984;159:981~92

5KabayashiI,MatsuoK,IshibashiY,etal.ProliferativeactivityindysplasiaandcarcinomainsituoftheuterinecervixanalyzedbyPCNAimmunostainingandagNORstaining.HumPathol,1994;25:198

6夏书月,姜彦多,何安光,等.肺鳞癌发生过程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中国肿瘤临床,1995;22(11):772~5

7吴名耀,郑瑞明,沈健,等.食管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4):239~40

8WoodsAL,HallPA,ShepherdNA,etal.Theassessment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immunostaininginprimarygastro-intestinallymphomasanditsrelationshiptohistologicalgrade,S+G2+M,phasefraction(flowcytometricanalysis)andprognosis.Histopathology,1991;19:21~7

9AllegranzaA,GirlandoS,ArrigoniGLetal.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expressionincentralnervoussystemneoplasms.VirchowsArchAPatholanatHistopathol,1991;419(5):417~23

10TsaiST,JinYT.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expressionin.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s.JOralPatholMed,1995;24:313~5

11ChristopherGW,WarlandG,HaganMP,etal.Tumorproliferatinginrectalcancerfollowingpreoperativeirradiation.JClinOncol,1995;13(6):1417~24

12祝淑钗.食管癌PCNA,CYCLIND表达和DNA含量对术前放疗预后的影响:[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

13王恩华,刘闺男,赫明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AgNORs图像分析在判断肺癌预后上的应用.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3):143~5

14FontaniniG,MacchiariniP,PepeS,etal.Theexpression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inparaffinsectionsofperipheral,node-negativenon-smallcelllungcancer.Cancer,1992;70(6):1520~27

15OyamaT,MitsudomiT,MizoueT,etal.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maybesuperiortoar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rregionsinpredictingshortenedsurvivalof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 cancer.SurgOncol,1995;4(2):83~9

16RussoJ,FrederickJ,OwnbyHE,etal.Predictorsofrecurrenceandsurvivalofpatientswithbreastcancer.AmJClinPathol,1987;88:123~31

17OkaK,HoshiT,AraiT.PrognosticsignificanceofthePC10indexasaprospectiveassayforcervicalcancertreatedwithradiationtherapyalone.cancer,1992;70(6):1545~50

18杨竹林,李永国,黄生福,等.胃癌组织中PCNA评分和Bcl-2.p53蛋白表达及相互关系.中国肿瘤临床,1997;24(11):811~4

19YuCCW,HallPA,FletcherCDM,etal.Haemangiopericytomas:theprognosticvalueof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withamonoclonalantibodyto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Histopathology,1991;19:29~33

20刘文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声门上喉鳞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

21阮幼冰,武忠弼,IvankovicS.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鼠肝癌与胃癌中的表达.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5):274~7

22PichA,PontiR,ChiusaL,etal.MIB-1,Ki67,andPCNAscoresandDNAflowcytometryinintermediategrademalignantlymphomas.JClinPathol,1994;47:18~22

23AbeS.Molecularbiologicalprognosticmarkersinlungcancer.NipponGekagakkaiZasshi,1997;98(1):2~7

24KawaiT,SuzukiM,KonoS,etal.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andKi-67inlungcarcinoma.CorrelationwithDNAflowcytometricanalysis.cancer,1994;74(9):2468~75

25何杰,汪万英,姚敏.肺癌C-erB-2,p21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浙江肿瘤,1998;4(1):8~10

26CastellanoVM,SoteloT,BallestinCetal.Analysis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expressionin24casesofprimarynon-smallcellpulmonarycarcinomasandcorrelationwithsurvival.Archbronconeumol,1996;33(3):127~31

27FujiiM,MotoiM,SaekiH,etal.Prognosticsignificance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expressioninnon-smallcelllungcancer.ActaMedokayama,1993;47(2):103~8

28ZhaoT,ZhangYL,LiCD.Acomparison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immunostaining,nucleolarorganizerregionstaininginlungcancer.ChungHuachiehHoHoHuHsiTsaChih,1993;16(6):342~4

29IshidaT,KanekoS,AkazawaKetal.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expressionandar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rregionsasfactorsinfluencingprognosisofsurgicallytreatedlungcancerpatients.Cancerres,1993;53(20):5000~3

30MatturriL,LavezziAM,GrignaniF,etal.Theprognosticvalueofcellproliferationinnon-smallcelllungcancerassessedwithtritiatedthymidineandanti-PCNAantibodies.EurJCancer,1994;30A(9):1397~8

31AlemanyMonravalP,CebolladaM,VillalbaS,etal.Studyoftheexpression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andp185innon-smallcelllungcarcinoma.archBronconeumol,1996;32(4):165~9

33EbinaM,SteinbergSM,MulshineJL,etal.Relationshipofp53overexpressionandup-regulation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withtheclinicalcourseofnon-smallcelllungcancer.CancerRes,1994;54(9):2496~503

34OgawaJ,TsurumiT,YamadaS,etal.BloodvesselinvasionandexpressionofsialylLewisxand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instageInon-smallcelllungcancer.Relationtopostoperativerecurrence.Cancer,1994;73(4):1177~83

35FontaniniG,PingitoreR,BiginiD,etal.Growthfractioninnon-smallcelllungcancerestimatedby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andcomparisonwithKi-67labelingandDNAflowcytometrydata.AmJPathol,1992;141(6):1285~90

36CareyFA,FabbroniG,LambD.Expressionof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inlungcancer:asystematicstudyandcorrelationwithDNAploidy.histopathology,1992;20(6):499~503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3篇

据该论文的作者之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红介绍,遗传信息DNA是经过凝缩之后聚集在只有几个微米的细胞核里的,其核小体以密集堆积的方式形成了一种直径在30纳米左右的管状螺旋体,即30纳米染色质纤维。目前国际上对30纳米染色质纤维这一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组装和调控机理还不清楚,对于其精细结构组成也有很大争议,“30多年来,对其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李国红与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朱平经过四五年的密切合作与不懈努力,成功建立了一套染色质体外重建和结构分析平台,利用一种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技术,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30纳米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结构,在破解“生命信息”的载体――30纳米染色质的高级结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朱平说,这一结构提示了30纳米染色质纤维以4个核小体为结构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相互扭曲折叠形成了一个左手方向的双螺旋高级结构,它还明确了组蛋白H1在30纳米染色质纤维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本研究论文的评审人曾评论说:“30纳米染色质结构是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问题之一,困扰了研究人员30余年”,该结果是“目前为止最有挑战性的结构之一”,“在理解染色质如何装配这个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4篇

糖尿病视网膜的危害情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家生活好了,可是糖尿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全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在4000万人以上,这当中约30%左右可能已经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该会有1000万,而这之中视力受到严重威胁的可能要在300万左右。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每年大概1,2000~2,4000人,可见糖尿病对我国人民视觉的影响有多大。作为眼科医生,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因为糖尿病而失明的患者,因此,感到肩上的担子是十分沉重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原因

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决于患病时间的长短和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情况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刚发生糖尿病是不会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但随发病时间延长,一般7年~8年以后,就慢慢开始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了,随着时间延长病变会越来越加重。当然,如果您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得很好,生活方式很健康,心态也很好,可能病变发生得晚,我们也见过患糖尿病50多年,而眼底竟然没有发生病变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有的个体尽管血糖控制得不错,但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却很厉害。

另外,1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且严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视网膜病变要晚一些。

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近年来医药科技进步很快,尤其是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使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比如,激光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控制黄斑水肿会有更好的效果;又如,对已经有新生血管形成的病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帮助新生血管的退缩,尤其新生血管在视神经上无法激光时。

在有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必须手术的病例,也可以先注射药物,然后再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糖尿病引起的青光眼的治疗方式

首先采用先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将虹膜新生血管退缩,其次再联合眼底激光、或睫状体光凝、或小梁切除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眼压控制下来。这非常关键,如果眼压很高,又迟迟得不到控制,最后视神经萎缩了,就什么都晚了。因此,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措施,将虹膜新生血管退缩,控制眼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花椒;延胡索;没药;三七;止痛;毒理学;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060-03

通过对先秦至现代有确切止痛作用的中草药文献资料和前期动物实验的广泛调研,共研究筛选出外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止痛疗效确切的止痛中药4味:花椒、延胡索、没药、三七[1、2、3、4、5]。现就以上四味止痛中药的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资料收集,综述如下。

1 花椒的研究进展

1.1 概述

花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温肾,燥湿,杀虫的功效,起止痛作用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1.2 毒理学研究进展

急性毒性试验:牛儿醇对大鼠口服的LD50为4.8g/kg,兔静注为LD50g/kg。过量可引起呼吸极度困难而致动物死亡[6、7]。

临床报道:花椒醋浸液及蛋清外用治疗间擦型足癣27例,效果满意,无明显毒副作用[8]。

2 延胡索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起止痛作用的成分中,延胡索乙素的止痛作用最强。

2.2 毒理学研究进展

急性毒性试验:延胡索醇浸膏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100±4.53)g/kg,腹腔给药为(7.5±0.3)g/kg。延胡索乙素、丙素、甲素给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分别为146、151~158、100mg/kg[9]。癸素腹腔注射的LD50为127mg/kg。延胡索乙素、癸素、丑素及寅素给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2mg/kg、42mg/kg、150mg/kg、41mg/kg[9]。

亚急性毒性试验:用药1月,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10]。

麻醉猫静脉注射延胡索乙素40mg/kg后,则使血压略降,心率减慢,心脏功能无明显变化。正常兔静脉注射延胡索乙素20~40mg/kg,呼吸短暂兴奋,剂量增大至60mg/kg,则呼吸出现抑制。猴1次静脉滴注延胡索乙素85或100mg/kg,或口服80mg/kg无明显毒性;静滴180mg/kg,先出现短时兴奋,继而出现较严重的抑制,极度镇静和较深度的催眠作用,感觉并不丧失,随后发生四肢震颤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心电图和呼吸均不正常,尿中有管型,数天后可恢复。当每天静滴85mg/kg,连续2周后,除出现镇静、催眠作用外,于第4-7天的反应基本与静滴180mg/kg者相似。肉眼观察内脏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心脏和肾脏有轻度浑浊肿胀[11]。

临床报道:赵桂芬,靳国君等报道:患者左上肢患有静脉炎,疼痛不止,故首次涂延胡索浸泡液止疼。涂后约30min,患者自觉全身不适,嚼心、头晕。lh后症状明显加重,继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口唇及四肢未稍麻木、抽搐,全身皮肤潮红瘙痒[12]。

3 没药的研究进展

3.1 概述

没药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起止痛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挥发油。

3.2 毒理学研究进展

细胞毒活性:从没药中得到的三萜对人乳腺癌细胞系有弱的细胞毒活性。没药对艾氏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没药中一系列倍半萜对癌细胞有细胞毒活性[13]。没药有细胞毒和抗肿瘤活性,抑制有丝分裂,但对鼠正常细胞不诱导裂变。

急性毒性试验:在3g/kg剂量下没有观察到毒性指标,没有死亡,但鼠的运动能力下降,可能是由于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长期毒性试验:100mg/(kg•d)对鼠没有慢性毒性,但给予没药后体重增加明显,重要器官的平均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别。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附睾、精囊的重量显著增加,对没有毒性效应,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因为没药中含有甾类,影响体内雄激素水平。生化研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血清谷草转氨酶有很小的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没有变化[13]。

没药精油和其中分离到的7种倍半萜对鼠的耳朵有刺激性。

4 三七的研究进展

4.1 概述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人参皂苷Rbl为主要镇痛成分。

4.2 毒理学研究进展

急性毒性试验:三七醇提取物小鼠静注LD50为(836±17)mg/kg[14]。另有报道PNS小鼠静注LD50为447mg/kg[15]。Rb1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208mg/kg,Rg1为1250mg/kg[16]。

亚急性毒性试验:三七粉1g/kg、PNS0.4g/kg分别给兔灌胃,1次/D,7d为1疗程,每疗程间歇1d,连续4疗程。除三七粉组血糖有一定降低外,对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血红蛋白、凝血时间、血清胆固醇、血清总脂及β-脂蛋白无明显影响[17]。兔每日喂饲三七绒根700~800mg/kg,连续2月,血象、肝肾功能及重要脏器组织检查以及心电图均无异常[15]。

临床报道:周晓明[18]报道: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致11例迟发型药疹,患者均为在单一使用静滴三七总皂苷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过程中出现,且出现时间晚,平均潜伏期达1O.7d,所出现的药疹反应较轻,其中5例有药物过敏史,4例有过敏性疾病,经停药,抗过敏,对症处理后迅速好转。刘桂红[19]等报道一例71岁女患者注射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突感耳后发痒,并伴有0.5cm×1.0cm大小的皮疹出现,继而心慌、胸闷、大汗、极度烦躁、并伴有下肢无力症状,立即换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10mg地塞米松静滴,约40min后过敏症状减轻,皮疹逐渐消退,症状逐渐消失。考虑老年人对此药耐受性较差,易产生不良反应。吴刚勇,宗刚军[20]报道一名78岁女患者使用三七总甙注射液(血塞通)500mg静滴后第5天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予氢化可的松(400mg/d)、丙种球蛋白(10g/d)、清蛋白(10g/d)及维生素C(4g/d)等治疗,并抽吸水泡内渗出液后缓解。当三七总甙浓度>16mg/mL时.对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其ID约为0.4nag/mL,对小牛血清耐激的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三七冻干粉相比,e总甙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增殖抑制影响均较明显[21]。三七草对化脓菌和病毒所致的局部炎性包块均有一定疗效,外敷药物在控制炎症发展的同时,可明显促进脓液吸收,加速增生和萎缩组织的修复和控制血液中内外源致热原反应[22]。

5 问题与展望

以上4味中药的药用历史悠久,但对其止痛作用的研究仍存在局限:①单方、单方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止痛作用的研究较中药复方制剂多,而中药的止痛作用是多水平,多靶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止痛中药止痛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如何将中药单方、单方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按中医理论,科学、有机的结合,制成疗效更好的中药复方制剂,将是今后研究止痛中药的一个方向;②口服、静脉、腹腔给药途径的研究较外用给药途径的研究多,某些药物口服或注射给药止痛作用不理想,如花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止痛的应用,故如何在药剂学指导下开展对止痛中药外用剂型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止痛中药的又一方向;③对中药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较少。毒理机制不明,很大程度限制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故加强对中药毒性机制的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将是今后研究止痛中药的又一个方向;④对原材料在止痛过程中究竟能释放多少有效成分、如何加强对有效成分的释放、多种有效止痛成分的叠加和拮抗作用的研究较少,而这些研究将直接影响其止痛作用,故在保证原药材多种止痛成分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其有效止痛成分的释放以及多种止痛成分的叠加作用,将是我们今后研究止痛中药的另一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丽.先秦及秦汉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成立祥.魏晋至五代十国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3] 宋艳.宋金元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4] 李敏.明清至民国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5] 刘扬.1949年以来原创性单味镇痛中药微米粉末喷洒用于肛肠病术后创面镇痛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山胁忠昭.Geraniolの药理作用[J].第一版.日本药理学杂志,1960,56(6):210.

[7] 山胁忠昭.Geraniolの药理作用[J].日本药理学杂志,1962,58(4):394.

[8] 刘剑.花椒醋浸液及蛋清外用治疗间擦型足癣2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25.

[9] 金国章,胥彬.延胡索的药理研究Ⅰ、延胡索甲、乙和丑的镇痛作用[J].生理学报,1957,21(2):150.

[10] 蒋彝荣,吴庆仙,李焕亭,等.延胡索治疗冠心病的药理实验研究[J].中草药通讯,1978,(11):27.

[11] 马胜兴.延胡索碱对家兔心电图的影响及其对量效关系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志,1986,6(12):743.

[12] 赵桂芬,靳国君,戴玉洁.外用延胡索浸泡液致过敏反应1例[J].中国中药志,1994(6):56.

[13] 万文珠,娄红祥.没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5,20(6):236-241.

[14] 苏雅,李勤华,张宝恒.三七绒根提取物(76017)对心血管的作用[J].药学学报,1979,14(6):321.

[15] 郝朝庆,杨帆.三七总皂甙的抗炎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86,7(3):252.

[16] Kaku T,Miyata T,Uruno T,et al.Chemico-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saponins of panax ginseng CA Meyer Ⅱ Pharmacological part[J].ArzneiForsch,1975,25(4):539.

[17]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第一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18] 周晓明.三七总皂甙注射液致11例迟发型药疹分析[J].中国现应用药学杂志,2006,23(1):43.

[19] 刘桂红,陈凌波.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Healthcare,2006,9(6):548.

[20] 吴刚勇,宗刚军,等. 三七总甙注射液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J].医药导刊报,2007,26(4):349.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扩张术;修复;手术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6-0774-03

1976年Radovan发明可控式扩张器以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过去一些难治性疾患(如瘢痕性秃发、面颈部瘢痕等)经扩张后皮瓣修复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我国于1985年引进该项技术,20年来发表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并发症防治等相关论文近千篇。然而,临床应用的论文讨论重点多以扩张器取出、皮瓣转移的文章居多,而对扩张Ⅰ期置入术重视不够,论文较少,甚至有不少中青年医师都认为扩张器Ⅰ期术是非常容易的手术。但通过我们20余年的临床经验则发现,扩张器Ⅰ期置入术十分重要,影响Ⅱ期术的效果及手术最终结果。若扩张器Ⅰ期置入位置不恰当,则给Ⅱ期术带来困难,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就扩张器Ⅰ期术中笔者的经验予以探讨总结。

1 扩张部位的选择

扩张部位的选择一般在邻近组织缺损的正常皮肤软组织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Ⅱ期术时皮瓣转移的位置与方向,采用皮瓣逆行设计的方式,需要扩张部位有多少皮肤可供使用,转移后供区有无缺损,会不会形成新的切口线,不可避免形成的切口线是否隐蔽,是否顺皮纹,与修复后的效果比较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都要全面权衡。如皮肤软组织缺损周围有可供扩张的正常皮肤,最好在扩张后设计直接滑行推进皮瓣修复,它有切口少、能充分利用扩张后的皮肤,无供区缺损的优点;而且设计方便,使手术变得简单。这需要在置入扩张器时,能按我们预定方案实施,使扩张器不移位,有目的的定向、定位扩张。这需要术者在手术时,剥离的腔隙合适,并注意不会因不同部位组织张力不同及扩张器注水不可避免的重力作用使其下移。如胸三角皮瓣预扩张时,由于肩部组织致密,而胸部近血管蒂部组织疏松,注水后扩张器重力作用,使扩张器常常向内、向下移位,肩胸区则扩张不充分,给Ⅱ期皮瓣转移带来诸多不便。据以上特点,在Ⅰ期术中一定将三角肌区剥离充分,同时将置入在肩三角肌区的扩张器阀门固定在肩背区,使其对扩张器有一牵拉作用。在胸前区,由于组织疏松,故剥离的腔隙不要大于扩张囊,使腔隙相对狭小些,并将阀门置入颈部锁骨上区,对扩张囊也有牵拉固定作用。在术中注意防止扩张囊移位的同时,我们嘱患者在胸部用弹力绷带固定在扩张的皮肤下方,与术中采取的措施同时起作用,将拟扩张的皮瓣扩张充分,为Ⅱ期术带来便利。

对于较小的瘢痕,准备将扩张囊置入瘢痕下时需要选用较大扩张囊,否则将瘢痕扩大,但正常皮肤扩大不足,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皮肤软组织扩张Ⅱ期术,如Ⅰ期置入得当,则相对简单,多数为拉拢缝合。只有在Ⅰ期置入不当,才需更多设计,更多切口。对于颏部瘢痕,多采用颌底或颈部皮肤扩张,如颌底有较多正常皮肤时,多采用颌底扩张,在置入扩张器时,扩张器剥离的范围不应超越颈颌角,否则在扩张时,扩张器注满了液体,只是单纯将颈颌角扩起,即将颈颌角的凹陷填平,但并未充分使皮肤扩张,术后上提皮肤,则颈颌角消失,颈部失去了优美的曲线,同时扩张后皮肤回缩,下唇则外翻,虽将颏部的瘢痕切除了,但又造成了新的畸形。而不超越颌颈角将扩张器置入颌底,由于颈颌角的限制作用,则将颌底的皮肤充分扩张,术后不会致颌颈角消失和下唇外翻,则效果满意。

2 扩张器容量的选择

据我院的临床经验,在头部每修复1cm×1cm秃发区,则需要扩张器容量为3.5~4.0ml;面部修复1cm×1cm瘢痕,则需要6~8ml扩张器容量;颈部为8~12ml,躯干和四肢介于两者之间。近年我们对以上容积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非功能部位,非器官集中部位,则置入相对缺损所需修复面积推算后容量较大的扩张器,这样将皮肤充分扩张,并将术后回缩计算到扩张面积中去,术后由于皮肤组织量充裕,术后切口松弛则瘢痕细小。而对于器官较集中的面部,不但要考虑到修复缺损,同时要考虑到不使口、鼻、眼移位、变形及面部双侧轮廓的对称。故此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因素,权衡利弊,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 手术方法的探讨

扩张器Ⅰ期手术切口的选择,可选在正常皮肤、正常皮肤与病损交界及病损上,根据具体的患者采用个性化方案。切口可采用平行于扩张器的长轴或垂直于扩张器长轴。与扩张器长轴平行的切口,有利于扩张器腔隙的止血,而垂直于扩张器的切口,可以早期注水,减少扩张器外露的机会。但现在多用平行于扩张器长轴的切口,垂直切开到埋植扩张器的层次,然后剥离皮瓣,防止皮瓣边缘过薄。对于扩张器置入的层次问题,头面部大家有一致的看法,即头部置入帽状腱膜下,面部则置入皮下,SMAS筋膜浅层。对于颈部,为使皮肤充分扩张,最好置入颈阔肌下,因为颈阔肌下层次清楚,皮瓣较厚,利于充分扩张,扩张后期虽皮肤变薄,但亦不致外露。而躯干和四肢,最好将扩张器置入深筋膜下,置入时,深筋膜下层次清楚,不会剥离时深浅不一,故扩张器不易外露。术中彻底止血十分必要,术中认真止血,结扎较大的活跃出血,电凝较小渗血,注意基底出血的同时,不可忽视皮瓣上渗血,因为我们常将引流管放于低位,扩张囊与基底之间,而扩张囊与皮瓣之间则通常无引流管,这样皮瓣上渗血可积于扩张囊与皮瓣之间,扩张囊较小则可流入基底被引流管引出,而扩张囊较大又注液较少时,则会积于扩张囊及皮瓣之间,不能被及时引出而形成凝血块,凝血块机化分解使皮瓣血运下降,甚至皮肤破溃。故切口不必太小,影响操作和止血,靠过量注水,加压包扎来止血都不可靠,同时术毕尤其是面部,最好用生理盐水将囊腔冲洗干净,将小的颗粒状脂肪清除,防止其堵塞引流管,致引流不畅。放置的负压管必须保持引流通畅,使渗出充分引出,防止血肿形成。有些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出血后很快凝结成块,故一定保持持续负压,否则形成了血凝块则无法引出。所以术中注意剥离层次,彻底止血,术后充分引流,各个环节都十分必要。

扩张阀门置放的位置,应有利于注液,处于明显易寻找的位置,否则阀门寻找困难,给注液带来诸多不便,故一般放在正常皮肤,平坦部位,不放在瘢痕下。缝合切口时,在距皮瓣边缘约1.0cm处,先将皮瓣与基底固定数针,这样能减轻皮瓣边缘的张力,防止扩张器游移到切口下,减少外露的机会。缝合切口时应防止过密,否则可致皮瓣边缘血运障碍,延迟愈合。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胰腺癌缺失基因;B淋巴细胞瘤-2基因;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028-02

口腔癌的发生及进展和多种遗传学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包括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这些基因对口腔黏膜纤维化甚至口腔癌的发生以及进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牙龈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鳞状细胞癌之一,在口腔鳞癌中居第二或第三[1]。牙龈癌按病理分化程度可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及高分化牙龈癌。男性多于女性。其中高分化牙龈癌最常见,以溃疡性为主,生长缓慢。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治疗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颜面部的缺损,无形中给患者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本研究就其中代表基因Bcl-2和DPC4进行研究,临床早期准确诊断口腔癌、评价预后以及基因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口腔癌的遗传基础和发病机制已经有了比较广泛且深入的了解,口腔癌和大多数其他癌症均是由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癌转移基因等决定,同时与环境因素以及致癌因子综合作用进而发生癌症[2]。因此,研究和识别这些基因,对于临床早期诊断以及评价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Bcl-2的功能

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称Bcl-2为原癌基因,具有阻止细胞凋亡的作用,已经有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其发生凋亡的机制,并报道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阻遏细胞凋亡,从而延长细胞生存时间,但是不影响细胞的分化和周期。

1.1 抑制细胞凋亡

Bcl-2具有抗氧化功能,细胞内质网、核膜、线粒体外膜均存在Bcl-2蛋白,且这些部位均能产生活性氧(ROS),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关于Bcl-2和活性氧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3]。通过研究观察到Bcl-2具有抗t-丁基、H2O2、甲萘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这些低浓度的氧化物借助细胞凋亡的途径灭杀细胞。线粒体内膜释放细胞色素C,阻断电子向下游传递,会危及整个呼吸链的功能,同时还能加速产生超氧阴离子[4]。Bcl-2有抑制细胞色素C释放的功能进而阻碍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同时有研究发现Bcl-2还能降低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及拮抗制剂诱发的凋亡作用。

1.2 Bcl-2和细胞增殖

Bcl-2蛋白在组织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Bcl-2蛋白在转基因动物以及细胞系中的高度表达也提示它参与调控细胞增殖的过程。细胞凋亡通常有两条通路,即内源性通路和外源性通路,它们在Bcl-2家族蛋白是否参与以及最后是否由caspase作为凋亡关键执行者方面都有区别。内源性通路一般是在细胞毒性和各种发育性信号刺激下诱发,如DNA损伤,生长因子剥夺,受到Bcl-2家族蛋白的严密调控。内源性凋亡通路大多数导致caspase-9的激活。由于该通路导致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释放,进而诱导下游一系列凋亡,所以又叫线粒体通路[5]。外源性凋亡通路又叫死亡受体通路,含有死亡结构域的死亡受体触发,这些死亡结构域可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Fas相关死亡结构域招募并且激活caspase-8,随后导致下游的效应子如caspase-3,6,7的激活,该通路没有Bcl-2家族蛋白的参与。Muchmore等通过研究发现,Bcl-2在G2/M期发生的磷酸化主要是通路为SKI/JUKA,使用微观损伤剂——帕尼特西对细胞进行处理后捕获的G2/M期细胞中可以发现凋亡细胞[6-7]。大量的试验也证实了Bcl-2能延长细胞生存期,同时可以抑制生物、物理以及化学等因素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2 Bcl-2与肿瘤的关系

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内的细胞凋亡与增殖失衡,肿瘤组织增殖较快,而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凋亡是指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它不同于细胞的被动坏死过程),是受多种基因调控的细胞自主性死亡,由此细胞凋亡对肿瘤的产生起负向作用[8]。Bcl-2蛋白产物在人体细胞中的表达量与细胞生存的长短有着密切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淋巴滤泡中心以及皮质层高水平表达的B细胞能长期存活,低水平细胞则凋亡。目前已经证实多种肿瘤中可以检测到Bcl-2。一般情况下,Bcl-2阳性的肿瘤预后明显好于阴性。Bcl-2在组织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不能对所有的细胞凋亡产生抑制。Bcl-2能抑制由众多不同信号以及细胞内传导途径造成的细胞凋亡,提示Bcl-2抗凋亡的作用应位于多个信号汇集后的某些环节,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具体的环节[9]。因此细胞凋亡可能与多个下游途径进行调控有关,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定其遏制凋亡的具体机制,但是已经明确Bcl-2可以延长非增殖期细胞的生存时间,抑制增殖细胞的凋亡。

3 DPC4和肿瘤的关系

DPC4蛋白首次发现于胰腺癌,由此命名为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其编码的蛋白Samad4是TGF-β信号传导途径的中心分子,其生物效应均是由于与不同Smads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10]。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基因参与的病理过程,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缺失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则是肿瘤的发生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11]。Shen等[12]将含有DPC4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至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中,发现DPC4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且抑制其侵袭转移。TGF-β是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功能的细胞因子,TGF-β RⅠ和TGF-β RⅡ下调p53基因导致p53基因编码的蛋白表达减少,抑制细胞生长周期过渡到G1/S期,引发细胞DNA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DPC4蛋白发生突变则立即失去了调控TGF-β的作用[13],影响细胞凋亡过程,引起肿瘤的发生。

4 肿瘤的耐药性

Bcl-2蛋白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它不但与许多肿瘤的发生相关,并且对肿瘤化疗耐药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抑制Bcl-2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能治疗部分恶性肿瘤。为了加速细胞凋亡,使其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降低,需要阻断任何一个环节的转录和翻译。因此这些转录形成的小双链RNA能靶向作用于Bcl-2蛋白的mRNA,阻断其翻译的过程[14],进而达到降低表达的效果,有效治疗肿瘤。

细胞凋亡在人体的正常发育以及健康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功能紊乱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逐步加深,但是对于细胞凋亡级联反应过程中许多环节以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15],口腔黏膜鳞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也尚不明确。随着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不断加深,相信细胞凋亡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研究会有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 口腔颌面外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4-275.

[2] 唐巍,王文梅,郑际烈,等. 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组织Bcl-2和P53表达的研究[J]. 广东牙病防治,2003,11(1):31-32.

[3] 陈江,温玉明,李龙江,等. 口腔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初步研究[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1):21-23.

[4] 李洪平. 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KGF、KGFR、Bcl-2表达的研究[D]. 泸州:泸州医学院,2010.

[5] 范媛,彭涛,詹瑧,等. 口腔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状况及Bcl-2、Bax表达的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2004,20(4):354-358.

[6] 耿莉,王莉红,曹雷,等. p53和Bcl-2蛋白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山东医药,2007,47(33):17-18.

[7] 王文梅,黄晓峰,蒋文晖,等. 口腔异常增生上皮及鳞癌组织中Fas、FasL及Bcl-2的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3):137-139.

[8] Li Long-Jiang,Wang Li-Juan,Li Yi,et al. A combination therapy of rAd-p53 with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oral carcinoma by selective intraarterial infusion[C]. 第三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研讨会暨中华口腔医学会外科专委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协作组成立大会论文集. 北京,2007:2-7.

[9] 林闽,高文信,孙淑芬,等. 金黄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DPC4的表达特征[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5):596-598.

[10] Zhan Hua,Yuan Chunzhang,Xiao Minghu,et al. Loss of DPC4 express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in pancreatic carcinoma[J]. 2003,9(12):2764-2767.

[11] 朱小三. 大肠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5):536-538.

[12] Shen W,Tao GQ,Li DC,et al. Inhibition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 growth in vitro by DPC4 genetransfection[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40):6254-6260.

[13] 周国雄,李兆申,许国铭,等. 胰腺癌DPC4/Smad4基因突变及表达[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3):328-332.

[14] 吴和顺,曾昭孟,陈树添,等. 抑癌基因DPC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缺失表达及临床意义[J]. 广东医学,2010,31(9):1111-1113.

细胞增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三棱; 妇产科; 药理

三棱为黑三棱科黑三棱属植物黑三棱 Sparganiun stoleniferum Buch.-Ham 的干燥块茎,首载于《本草拾遗》。味苦、性平,入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等功能。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和黄酮苷、苯丙素苷、甾体及其苷、有机酸等化合物。研究表明,三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并在妇产科中应用广泛。笔者就近年来与三棱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相应的药理研究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1 药理活性

1.1 调节免疫及特异性免疫作用丁永芬等[1]将由三棱、桂枝、附子等组成的桂附胶囊给36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虚证)患者服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相关因子125、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后EMAb阳性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下降,而外周血肿瘤相关因子125水平也下降,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则提高。可见,三棱与桂枝、附子等同用可从多方面调节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虚证)患者体内存在的免疫功能失调。另外实验研究表明三棱能改变血液流变性[2,3],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液流动速度,运输血液的免疫细胞,加速自身异物的清除,同时也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病变恢复,因此具有特异性免疫作用。党春兰[3]认为三棱活血祛淤的药理作用机理为血细胞压积及血沉速率的显著减少而导致全血黏度降低,从而起到活血祛淤的功效。

1.2 抑制乳腺增生作用李湘奇等[4]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造模,用乳癖康合剂(三棱、柴胡、莪术等)治疗,结果提示乳癖康合剂能够降低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雌二醇、垂体促乳素及促卵泡成熟激素含量, 升高孕激素的含量。可见乳癖康合剂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的性激素水平、影响VEGF的活性、抑制腺体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腺体的微循环而逆转乳腺腺体的增生,这与三棱在乳腺增生病中的广泛应用一致。

1.3 镇痛及抗凝血作用三棱的镇痛及抗凝血作用在实验研究中已被广泛证实。邓英君[5]、邱鲁婴等[6]采用小鼠扭体法及热板法,对三棱不同提取物进行镇痛及抗凝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棱不同提取物都能明显降低因醋酸刺激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因热刺激引起疼痛反应的痛阈值,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小鼠凝血时间也有显著影响。金志春等[7]通过对盆腔舒胶囊(水蛭、三棱、莪术、元胡、桂枝等) 的药效学研究,观察该药对小鼠痛阈的影响,并与妇科千金片、阿斯匹林作比较,结果提示其镇痛作用强于妇科千金片接近阿斯匹林。

1.4 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张瑾峰等[8]运用EPICS-ELITE型流氏细胞仪研究莪术、三棱、IL-6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发现它们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凋亡都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诱导凋亡可能是其抑杀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1.5 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余晓辉[9]为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制备活血化淤中药(三棱、蒲黄、灵脂、莪术、玄胡)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细胞,应用噻唑蓝(MTT) 比色法比较活血化淤中药含药血清对二者增殖的影响。结果提示活血化淤中药含药血清对EMT模型鼠异位内膜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在位内膜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1.6 抗炎及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金志春等[7]通过对盆腔舒胶囊(水蛭、三棱、莪术、元胡、桂枝等) 的药效学研究,观察该药对塑料环所致大鼠子宫炎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家兔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并分别与妇科千金片、山莨菪碱、阿托品等中西药物作比较。结果提示盆腔舒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2 毒副作用

三棱的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小鼠按480 g/kg生药煎剂灌胃给药7 d,药后小鼠活动减少,静卧不动,第2天恢复正常,未见死亡。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233.3±9.9)g/kg(生药),小鼠呼吸抑制而死亡,死亡前出现短暂的抽搐惊跳[10]。

苗晓玲等[11]为观察部分破血活血中药对妊娠早期小鼠流产及死胎的影响,选用桃仁、红花、三棱、 赤芍、川芎、丹参6味中药,分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单味水煎剂给妊娠早期小鼠灌胃,观察各组用药后的流产数、死胎数、活胎数。结果显示三棱高剂量组的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三棱可使妊娠早期小鼠流产和出现死胎,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中医药理论及妇产科临床用药提供了部分实验研究依据。

另有报道,某药剂师调配中药处方时,只要接触了三棱就会出现打喷嚏、不停地流鼻涕眼泪等不明原因的重感冒症状,此类过敏反应较少见,也未见有文献报道,其机理有待临床重视和探讨[12]。

3 小结

综上所述,三棱在妇产科中所表现的破血行气,消癥化积等作用,已被实验研究证实, 这为今后中医药防治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疑难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三棱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领域日趋扩大,其药理作用也正在被更多的挖掘出来并为人们所利用。但对其系统研究开发尚未见有更新的进展,特别是制剂方面,研究尚不充分,而且毒副作用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永芬,李光荣. 桂附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虚证)外周血EMAb、CA125、TNF-α、NK细胞影响的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05,37(9):25.

[2]和 岚,毛腾敏. 三棱、莪术对血淤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比较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6):35.

[3]党春兰,辛小南. 三棱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31(3):31.

[4]李湘奇,宫少波,魏 芳. 乳癖康合剂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性激素及乳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表达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12(5):1.

[5]邓英君. 三棱不同提取物镇痛及抗凝血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2): 883.

[6]邱鲁婴,毛春芹,陆兔林. 三棱总黄酮镇痛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4):291.

[7]金志春,张敦兰,谭宫屏,等.盆腔舒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效学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1):56.

[8]张瑾峰,王 喆,刘 欣,等. 莪术、三棱、白介素-6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2004:219.

[9]余晓辉,黄光英,陆付耳. 活血化淤中药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影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