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医学论文

康复医学论文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1我国康复医学需求巨大,康复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1.1病、残、伤、老群体增多,康复医学亟待发展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而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此外,我国有2亿多慢性病患者,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每年因交通、工伤事故等各种意外致残需要康复人数为10多万。因此总体而言,我国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了1.3亿,由此可见,康复医学需求巨大,亟待发展。

1.2康复机构建设不足,专业化服务亟需加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以临床康复模式为主,辅助以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联)等部门均积极发展康复服务机构:目前,中国残联系统建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国家卫生部门明确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社区康复的功能,目前,至少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不足20%,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康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2]。

1.3康复医学教育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规范目前,我国康复人才分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但无论哪一类,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缺口都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总数不足10万[3],但依据国际标准,我国康复技术人才需求量达30万,因此市场潜力极大[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以康复治疗师为例,目前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与人口的比值平均约为70/10万,而我国内地只有0.4/10万[5]。我国的康复人才培养起步晚,2002年才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制4年。目前虽有50多所学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但每年仅培养二三千名康复治疗师,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由于所设专业院校有限,康复医师中只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学历学位后成为康复医师。也有极少部分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康复医学队伍的精英。但大多数康复医师是由其他临床医学专业转行而来,他们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后就直接成为康复医师。由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康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直面康复医学发展问题,走出康复医学认识误区

2.1服务资源缺乏,康复医学负重前行近几年来,我国康复服务机构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康复服务资源严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1亿多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意外伤残者、老年人等人群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康复服务水平与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这一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不相称。全国残联副主席沈晓明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有能力把他从死亡线上救出来,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力让他‘无残’生存”[6]。这成为我国当今康复医学发展的真实写照。

2.2康复医学教育起步缓慢,专业人才培养总量不足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晚,且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2000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0万康复专业人才的缺口,毫无疑问是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康复医学人才短缺,既有起步晚的历史原因,但也有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的现实因素。首先,我国大学本科新专业目录中只有康复治疗学,学制为4年,且授理学学位,没有康复医学本科专业,致使我国康复医学人才严重短缺。其次,虽然我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层次已经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但每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人数仅数百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最后,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即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没有形成制度,有关专业设置、职称评审、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康复医学人才队伍的发展。

2.3民众认识存在误区,康复医学普及发展受限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1)把康复医学和理疗混为一谈。(2)把康复与治疗分开,认为生病是住院治疗,然后才是康复,而忽视了康复需要贯穿整个临床治疗过程。(3)受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只承认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而怀疑和误解康复医学的经济效益等,严重影响了康复医学在民众中的普及和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3改革创新,建设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

3.1创新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布局唯有符合中国实际的改革与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因此,我国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彰显中国特色,既要立足国情,又要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对巨大的康复医学人才需求,建议:(1)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康复医学本科专业,培养高起点、专业化、高水平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并授予医学学位,与现行的康复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相衔接。(2)授予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理学和医学双学位,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康复医学领域,同时也为康复治疗人才在职称评审、职业发展中增大空间奠定基础。(3)在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布局中,应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建设培养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康复医学院。(4)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应尽快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3.2传承与创新并举,打造多学科联合的康复医学体系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在学派上有现代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治疗学、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等派别。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我国康复医学应在广泛吸取国际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方法,多学科联合创新与合作,开发高效、低廉的中医药康复疗法技术[7],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3.3拓展康复医学服务,构建康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建立康复医院和康复医学科,逐步形成住院康复、门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完整的康复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康复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覆盖,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康复医疗需求。同时,将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互相融合,发挥疗养学在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作用,利用疗养院来拓展康复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形成高端康复医疗保健机构[8]。

3.4加强高新技术应用,提升康复医学技术支撑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康复医学的高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康复工程配合康复医疗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今后康复医学领域引进和采用诸如康复机器人、高端辅助矫形器具等智能系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卓大宏主张疾病、损伤和残疾的防治与康复应以预防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为手段、以工程技术和艺术为补充[9]。另外,应充分利用综合型医院完善的设施,为康复医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康复医学积极渗透到临床疾病治疗早期,为提高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打造德业双优的人才队伍康复医学面对的人群多长期遭受病痛、伤残的折磨,他们的康复不仅需要从生理治疗方面入手,更需要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呵护,这就要求康复医学工作者具备更大的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热心和爱心。康复医学教育要在系统医学观的指导下,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康复医学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50-01

引言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对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的功能恢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基本任务是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功能训练,进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生活。

1.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近进入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个阶段模式。康复护理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与临床工作者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康复医学在医学领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在有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如果能够尽早地介入康复护理,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有关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健康,尽快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

2.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很多综合性的大医院都开设有康复医学科,也有不少的医学院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将康复护理作为选修课,但是,各大医学院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度却依然不高,甚至认为与其他的专业课(如: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内外科护理)相比,康复护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医学院校只是一味地狠抓学生的专业课,对于像康复护理这样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没有太大帮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少安排就尽量少安排,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这门学科,因此,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康复护理这门课程。(2)教材更新慢。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康复护理教材是2012年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等。但教材中案例和康复护理的具体研究都是2012年以前的,之后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地更新,这就造成了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不利于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康复护理学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让医学生了解康复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重点掌握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康复治疗。大多数的医学院对这门课的教学多以启发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板书相结合。(4)课程安排不合理。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实训课。大多数的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课一般有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等,有的学校没有将康复护理学纳入专业课的范围,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

3.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建议

(1)强化对康复护理过程的认识。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四大分支之一,对维系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此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医疗机构正被广泛推行,这使得护理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护理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医学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设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设置康复护理课程。(2)适时更新教材。教材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资料,符合当下医学发展的教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使医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的方向。(3)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康复护理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康复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床实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4)增加康复护理课程课时安排。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增加康复护理课程的课时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为他们以后进入临床护理奠定基础,因此,适当地增加康复护理教学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安排中,应该偏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4.结语

对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进行思考,通过对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能够探索出康复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康复护理护士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导,培养出顺应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康复专业人员,使我国的康复医学和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并为逐步形成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芳盈.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康复医学 中医 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29-01

1 现代康复医学概念及特点

1.1 康复医学的内涵。康复医学是继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之后的第三医学,是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由理疗学和物理医学发展形成的一门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目的是促进残疾者功能和能力的恢复,促成残疾者重新回到社会并成为社会中自力更生的一位成员。总的说来,康复医学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发展是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同时也人类医学事业进步的重要趋势。

1.2 康复医学的手段及方法。现代康复医学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方法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帮助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得到康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物理因子及物理疗法一直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主要医学手段。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有效的功能训练,辅以药物、手术、饮食疗法。康复医学的着眼点在于不仅要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还要恢复其功能,让其从并且过有实际意义的新生活。

1.3 康复医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理解康复医学,笔者对康复医学的特点进行了总结:①服务对象主要是伴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及老年病人或是躯体残疾者;②康复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③最终目的是通过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返社会;④重视康复治疗与康复工程相结合;⑤以工程技术辅助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

2 中医康复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2.1 中医康复学基本内涵。中医康复学是运用针灸推拿、药物食疗、导引吐纳、药浴熏蒸、自然疗养康复法,对病残、老年病证、伤残诸证等疾病进行辨证康复的中医应用学科。其主张辨证康复,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创造出中药、按摩、针灸、食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医传统方法。中医康复医学的指导理论是中医理论。中医康复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古代很多中医文献中都存在关于康复医学思想的记载,这些文献包括《十问》、《黄帝内经》、《五脏所宜食法》、《外台秘要》、《寿亲养老书》、《寿世保元》、《随息居饮食谱》、《老老恒言》、《庄子?刻意篇》、《吕氏春秋》、《管子?入国》、《本草纲目》等等。自然疗养康复法是中医康复学的常用的一种特殊方法,是指利用自然环境的天然因素促进神形兼养,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目的。

2.2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中医中药本身的优势以及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医康复学的许多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是下面六个结合:首先是中医康复学强辨证康复和调整体康复相结合;第二是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第三是临床康复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第四是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相结合;第五是药物康复和自然康复相结合;最后是食疗康复与药疗康复相结合。总的来说,中医康复学不仅重视整体上的协调,还不疏忽个体上的纠偏,这个特点极其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持续发展。

2.3 中医康复医学的特点。中医康复学的特点主要是“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整体康复观”是人体康复不仅仅是人体本身的康复,而是指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必须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必须相统一,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也必须统一。“辨证康复观”则主要是指相同的病但是不同的症状必须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不同的疾病但是有相同的症状就应该采取相同的康复方法。

3 中国特色的康复之路——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

3.1 康复是中医学的传统优势。中医的传统优势之一便是养生与康复,然而这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当代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医学,还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西医学。所以中西医康复医学创造性的结合中医的传统优势和西医的现代科学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出康复医学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中西医康复医学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研究和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和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和规律,对中医和西医的知识、技术、方法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促进中医养生学和现代康复医学很好地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涉及的主要领域是养生,全方位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其核心是“康复”。

3.2 中西医康复学取长补短。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学要取长补短。中医康复学应规范诊断,量化疗效评估。中医评价必须在诊断领域内进行,但是通过中医诊断很难反映患者的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所以康复医学的评价过程是量化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过程。对于中风偏瘫的病例,中医能够诊断出气虚血瘀,但是很难反映偏瘫的程度。所以,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能够弥补中医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对中医康复学和中医学的发展都很重要。

3.3 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康复保健事业亟待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还存在“亚健康”状态。从今天的学科领域来讲,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就成了养生学的热点。所以,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外康复医学已经形成了非常规范的诊疗制度。全世界残疾人能够得到康复治疗的仅为五分之一左右,80%左右的残疾人是很难得到较好的康复服务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愿意进行保健消费的人群数量和比例正在激增。

参考文献

[1] 丁辉.运动康复学科在康复医疗机构的生存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第21期

[2] 张慧敏,唐强.针刺加康复防治脑卒中异常运动模式的康复学评定[J].中国针灸,2011年第6期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四模块五方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55-02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并称为20世纪“四大医学”,其治疗对象为残疾人、慢性病人、老年人等。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是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1]。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索。

一、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符合康复五大核心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2]

在康复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长株潭康复市场调研,明确核心岗位能力要求,依据国际PT、OT执业标准、国内康复治疗师(士)执照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康复治疗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出基于“四模块五方向”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图1):“四模块”即公共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模块;“五方向”即PT、OT、ST、中医康复及康复护理方向。

二、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加强职业道德培养[3]

将职业人文素质与知识、能力进行一体化设计,按照医院康复治疗师的规范要求,与医院共同研究制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将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临床实践紧密衔接,探索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化,开设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职业指导》[3]。紧贴行业岗位职业道德标准,设立职业道德阶段性培养目标,设计课程化教育活动,服务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有效解决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医院不能紧密结合的难题。

三、参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活动[4]

按照康复治疗师(士)职位资格标准,与康复临床专家、康复职教专家一道,制订《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临床康复》、《言语治疗》5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研制课程标准和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4]。

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5]

成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小组,实行课程建设责任制,每门课程由骨干教师牵头,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开发实训项目,探索实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活动和考核方法,分期分批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开发[5]。将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康复评定》、《作业疗法》、《运动疗法》3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优质核心课程;将《人体发育学》、《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学》、《言语治疗》、《理疗》5门课程建成院级优质核心课程。

五、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课程教材[6]

结合职业标准,分析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开发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具有现代康复理念的特色教材《康复评定》、《运动疗法技术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学》、《中医康复学》等9本,同时配套开发校本辅导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教材。

六、构建全程性课程考核评价方式[7]

从现场认知、仿真操作、岗位协助到岗位实践,在学生学习、见习到实习阶段引入全程评价方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学习中培养职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采用理论考试、课程考核、见习报告、实习鉴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对学生的培养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8]。

七、小结

基于四模块五方向的康复治疗学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国家康复行业发展规律,课程设置科学,教学计划严谨,教学实践合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是康复教育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的一种重要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夏青,张健,阎丽娟,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14,33(6):14-16.

[2]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等.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53-956.

[3]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10,12(36).

[4]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5]吴小平.对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学历教育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Z1):98-99.

[6]尹宪明,吕俊峰,蔡小红等.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设置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1242

国内刊号:11-2540/R

邮发代号:82-36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医康复;优势;特点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11-01

中医是我国的医学国粹,其中中医康复医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代医学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医疗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正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康复学。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人口老龄化进展变快,中医康复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优势也日渐明显,它必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中医康复学的概述和特点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用医学手段达到预防、恢复或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伪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在医学手段中,以应用物理因子为主。康复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疾病引发的功能障碍,应用评估和康复等手段,达到使病人回归社会的目的。

1.1 康复医学的对象: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主要是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病患者,有老年病的人群。中医学中没有独立的康复医学学科,但有中医的康复疗法的理论和丰富实践。“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解:“康,安也”《尔雅释言》解:“复,反也。”是指恢复平安、健康,是疾病的治愈和恢复,非指现代的康复医学。中医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功法训练、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 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修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属于第四医学(康复医学)。

1.2 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中医康复有一个显著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形神兼顾,全面康复的观点。第二个基本观点是功能康复观,强调加强或恢复脏腑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的观点。第三,康复预防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强调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1.3 中医康复疗法的组成:传统康复疗法有两大部分组成,内治法,即内服药物;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器械外治法,手法功法外治法。

1.4 中医康复疗法特点:中医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立体的,将健康与疾病看做一个整体,对于人体的认识着重于功能,因此康复的重点也在于功能的康复。中医治病主张综合治疗,内外兼顾。中医重视外治法,针法,手法,功法等,特色鲜明。

2 中医康复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学有其特点也有其特有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强调整体康复与辩证康复相结合。一般疾病引发的或者事故引发的身体障碍多是局部障碍,中医康复疗法将局部的功能障碍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康复措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次,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不急功近利,从顺其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康复。强调循序渐进的功能恢复。最后,康复学继承中医的重要的辨证思想,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采用因人而异、因证而异的个体化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第二个重要的优势是形体康复于情志康复相结合,这是相比于西医较显著的特点。西医通常会根据功能体质也进行修复或者训练,但常常忽略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中医康复强调“形神合一“,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用病患者的强大意志力来支配身体的行动;强调”形神兼养“,是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注重病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康复。最后一个优势在于自然康复和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的治疗手法多样化是其特点之一,在中医康复上,内服药物和外治手法相结合使得病患者的康复更加容易。内服药物以外还注重饮食疗法,外治手法上包括针灸、推拿、功法训练等多种措施。

3 中医康复学的现状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有着学术观点(全面康复的整体观念)相同的共同点,治疗理念也较接近(被动和主动),也有着相似的运动疗法。但中医康复指导思想源于中医治疗理念,特色鲜明。中医康复主要适应病证的病机主要是不外虚实两端,虚在脏腑气血津液不足,实在痰饮淤血停滞。这些病证的主要病理是由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导致的。使用中医康复学治疗需要有确定的康复指证,例如疾病或意外损伤后,留有残疾或脏腑组织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慢性病证或疾病缓解期;病人体弱,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者;临床治疗的后期或疾病愈后,仍有不适症状者,或理化检查仍不稳定者;手术后或放疗、化疗后有并发症或其他不适者。康复应用动静结合、药食结合、内治于外治结合、调神与养形结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调摄情志法、娱乐法、传统体育法、自然沐浴法、针灸推拿法、饮食法、药物法等,其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术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可由病人自身或者其家属或基层医务人员来完成,适合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康复学也得到了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全国各地中医药类院校都开设了针灸、推拿、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培养中医康复学人才充实各地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康复学,其学科的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中医康复学人才的理论和临床水平。有关专著杂志也相继出版,如《中医康复学》等。

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了解中医康复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例如,中风病人中医康复理论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早期康复意识仍需要加强,多数中风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只重视了生命体征的抢救,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给后期肢体功能的回复造成极大困难。现在关于中医康复学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有待加强,需要增强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另外,要注重对疗效评定标准的统一,国际上公认的疗效评估方法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这些问题都要在学科实践中得到解决。

4 中医康复学的进展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7篇

法师于20世纪60年代离开部队,拜嵩山少林寺主持素喜为师入了空门,以普渡众生为己任,苦读《皇帝内经》,继续发扬弓氏医书绝技,深钻六祖慧能之《六祖坛经》,细参禅宗顿悟法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而成就了《康复易数学》(原:周易与康复易数)、《自然遗传基因风水学》、《佛门九宫掌气功》、《优生与康复易数》、《安化奇门》、《奇门真谛》、《断易明镜》、《中原医侠》、《针灸新境》等著作,为解除人类病痛找到金钥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释德昌法师把64卦与64个遗传密码接轨,分析出同一种病类,不同年龄、性别受到破坏后会形成何种疾病的新观点。“康复易数――癌症克星”论文被新加坡国际易医学术会选入优秀论文集,被泰国国际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新观点研讨会评为医学论文金象奖,并获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国际互联网中国特色人材荣誉证书。用“康复易数”学说发明的易数康复吉祥仪(八宝罗汉塔)获国际爱因斯坦科学技术展览会金奖,又获中国专利第七届科学技术发明展览会金奖并获得了专利。论文“康复易数是二十一世纪去病的新途径――卦象与64个密码子”荣获2000年第二届世界中西医药学术论坛会国际名医成果贡献奖,并收录在“世界名医成果研究论文集”中。其事迹被收编在《中国专家人材库》、《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大陆名医大典》、《中华创业功臣大典》。

释德昌法师以德善为本,弘扬祖国传统易医文化,为社会主义两个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国梦,应广大易学爱好者的要求,首次推出了以下高级师资面授培训班:一、九玄正术自然遗传基因风水学。二、禅易度世康复法门。三、三才康福法门。四、七政(金、木、水、火、土、日、月)择吉避凶法门。五、遥治班。六、针灸新境法门。七、五运六气六爻预测班。八、安化奇门班。九、九宫掌通灵弟子班。十、九宫掌康复班。十一、天文开智,助考大学。

详细培训介绍、书目介绍、师父介绍等可以访问释德昌法师网站:www?郾shidechang?郾com。

不方便上网的朋友可以编辑短信:您的详细收信地址,发送到:15093323681,广禅将为您免费邮寄一份更详细介绍。

释德昌师父:15103712198(上午9:00~12:00,下午3:00~6:00)(面授培训可直接和师父联系)

助理广禅:15093323681(负责邮寄相关资料,购买图书、函授的话可以直接和助理广禅联系)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秋扒乡白云寺白云寺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疗养医学;康复医学;替代医学;边缘学科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ubject since eleventh five-year plan.Methods The relevant history data on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ubjects in PLA were collected,analysed and reviewed.Results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s a new frontier branches of science in which convalescent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penetrate and combine with each other. Under the correct decision ofour government and PLA medical department,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al subjects establishedits own academic institution and innovated its own subject mode and set up its own technology and approach.It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health, subhealth, chronic diseases and mental health of disabled persons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on, health car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It embodies core values of contributing to society by dealing with various kinds of medical emergencies.Conclusion The convalescent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as a frontier branches of science, open up a new world.

【Key words】 Convalescent medicine;Rehabilitation medicine;Alternative medicine;Frontier branches of science

一直以来,对于疗养康复医学究竟存不存在,认不认可,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有着不同的看法。医学实践证明,我国的疗养康复医学是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军队联勤体制建立5年来,在党和政府、军队卫生部门的正确决策引领下,顺应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遵循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由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逐步交叉、渗透、整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在其发展进程中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呈现出勃勃生机。

1疗养康复医学的来龙

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是两门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学科,具有各自不同的理念与内涵。迄今为止,在西方医学文献中很难找到把“疗养康复”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相关报道。即便是在疗养医学源头的俄罗斯、“疗养文化”盛行的日本及疗养资源丰富的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疗养康复”虽术语盛行,但有机构、有章程、有体系的“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却仍未建立。然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就建立了“疗养康复医学”学科机构,近年来更是兴起了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的热潮。

我国“疗养康复医学”学科的建立和兴起,一是取决于顶层决策的正确引导,二是借助于“替代医学”的悄然兴起,三是成就于跨科重组的胸襟理念。

1.1顶层决策的正确引导,是“疗养康复医学”创立的坚实基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卫生部曾经多次组团访问欧、美、日等国,了解康复医学的进展情况和立法、管理工作经验,为我国开展康复医学工作作了学术思想和专业人才上的准备。1982年初,卫生部提出选择若干疗养院、综合医院试办康复医疗机构的计划,通过试点,逐步推广。此后,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对康复医学工作多次作了指示,并且陆续制定颁布了有关法规和规划,促进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1]。经卫生部批准,1983年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1985年中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成立,两个学会均设立了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2005年10月,我军召开了全军第六届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总结“十五”工作,讨论“十一五”期间全军疗养院技术建设规划,提出到“十一五”末实现基本建成以“以医促疗、以疗促医、疗治结合、协调发展”的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化疗养康复基地的建设目标[2],在全军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下设立了疗养康复专业分会,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提到重要位置。政府和军队的顶层决策,是“疗养康复医学”学科创建的坚实基础,促进了“疗养康复医学”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1.2“替代医学”的悄然兴起,是“疗养康复医学”创立的强劲东风相对于西方的主流医学(mainstream medicine),以针灸、按摩、气功、草药等多种治疗方法构成的其他各国传统医学及其治疗方法被称为非主流医学、替代医学 (alternative medicine) 或补充医学 (complementary medicine)[3]。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中“替代医学”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据调查,美国有60%以上的成年人试用过“替代医学”。现实驱使美国卫生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属下设立了一个非主流医学办公室,指定19人组成“替代医学”委员会,并在全国设立了16个研究中心,1999年开始对“替代医学”进行政策性研究,2002年出台了美国政府发展“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纲领性文件《白宫补充和替代医学的医政报告》。2007年2月27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了《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草案,顺应了近年来美国国内补充和替代医学医疗实践快速发展的现状。美国这些举动不仅受到本国朝野的欢迎,也受到西方其他国家的关注,兴起了提倡主流医学与“替代医学”主动配合,共同为病人服务的热潮。“替代医学”的兴起,打破了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彼此隔膜的理念界限,加强了东方与西方医学、主流与非主流医学、疗养与康复医学的交流,使疗养康复医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1.3跨科重组的胸襟理念,是“疗养康复医学”创立的不懈动力任何一门新兴医学,都是由多个边缘医学相互交叉、渗透、跨科、重组而来。纵观历史,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有着最密切的亲缘关系,本属同源。自古以来,就有使用自然因子(如日光和水)、身体活动(如导引、拳术、医疗体操等)以及被动的活动(如按摩、针灸等)强身疗疾的记录[4],是为疗养康复之萌芽。20世纪50年代疗养医学先由俄罗斯引进,20世纪80年代康复医学后由欧美国家移入,康复医学在我国最早萌生的载体就是1982年卫生部指定的试验基地鞍山汤岗子、北京小汤山、广东从化三家疗养院[5],可以说我国康复医学的萌芽就植根于疗养医学的母体之中。经过30多年历练,康复医学日趋成熟,由边缘学科步入主流学科,但遍地开花纵横结果的康复科室、康复中心、康复医院也大多出现在疗养院或由疗养院转型而来。康复医学之所以过去发源于疗养地,现在出现于疗养院,将来也会兴旺于疗养学,就是因为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在理念上有许多融会贯通之处。二者虽然在医疗对象、方法、目的三方面有所不同,但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使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相互渗透,疗养医学的终极目的与康复医学的长远目标使二者在医疗方向上相互趋同。疗养与康复医学共同覆盖了预防、保健、临床、康复四大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演化成“疗养康复医学”这一新学科[6]。近年来,天津疗养院刘国庭院长提出“大疗养观”,概括和诠释了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跨学科、多领域、大团队、整合腾飞的胸襟和理念,展示出疗养康复医学必将成为受益人群最多、适应范围最广、治疗方法最灵活、社会效应最好、最有潜力、最具希望、最有魅力、最具活力的医学边缘学科之一的美好前景。

2疗养康复医学的去脉

在“大疗养观”理念指导下,疗养学、康复学由双学科整合重塑成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疗养康复医学”。“十一五”以来,疗养康复医学展示出以下进展和态势。

2.1疗养康复学术机构的创建,使疗养康复医学必定“根深蒂固”疗养康复医学目前不属于一级学科。疗养康复医学的学术机构分设在三个主流学科之下。一是中国康复医学会(China Associ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ARM),二是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SPRM),三是中国人民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殊途同归的是,上述三个学术机构都设立了“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分支机构,有的还在“疗养康复医学委员会”下成立了更细的各省市的分支机构。“疗养康复医学”学术机构横跨疗养医学和康复医学两个领域,遍布全国全军,网络丰富,体系健全,人数众多,展示出根深蒂固的态势。

2.2疗养康复医学模式的创新,使疗养康复医学必然“枝繁叶茂”疗养康复医学的主要基地在疗养院,它的构成有多种模式[7]。简而述之:一是在疗养科引进康复项目,把疗养康复医学做细。如武汉疗养院疗养一科引进截瘫康复治疗项目,鼓浪屿疗养院疗养二科进行骨关节病康复项目等;二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科室,把疗养康复医学做深。目前几乎全军各疗养院均建立了从综合康复到专病康复等不同类型的康复科室,进行专病或整体疗养康复临床实践;三是在疗养院创立康复中心,把疗养康复医学做强。康复中心是疗养康复医学的战略制高点,人才密集、设备精良。2008年在原有3个全军疗养康复中心基础上,总后卫生部组织专家评审,又批准建立了“全军软组织疾病诊疗康复中心”、“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全军战创伤康复中心”3个全军疗养康复中心;四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医院,把疗养康复医学做大。2004年三军联勤后,出现了在编医院纳入疗养院直接管理和疗养院接受撤编医院的新情况,为疗养康复医学大手笔运作、大幅度跨越带来了机遇,大连疗养院成立了全军最大的“康复医院”,兴城疗养院建立了“八一软伤疼痛医院”。 康复项目、康复科室、康复中心、康复医院在疗养院的建设,使疗养康复医学不断做细、做深、做强、做大,展示出枝繁叶茂的态势。

2.3疗养康复医学学术的交流,使疗养康复医学必将“欣欣向荣”国内三大主渠道疗养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建立以来,学术活动十分活跃,仅“十一五”期间,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就先后在无锡、大连、深圳召开了第18、19、20届全国疗养康复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的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也先后在克拉玛依等地召开了第8 、9、10次全国学术会议;全军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疗养康复分会紧跟学术前沿,把握学术思想,扣紧学科主题,先后在昆明、海南、峨眉召开了第1、2、3次疗养康复学术会议,全军各疗养院主要业务领导、专家、专业技术干部200多人踊跃参加,大会及书面交流论文308篇,交流推广疗养康复医学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反响大、效果好,受到总后保健局、科训局领导和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赞誉和肯定。我国疗养康复医学的学术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纵观疗养康复医学的来龙去脉,可以清楚地看到,疗养康复医学是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交叉、渗透、整合而成的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在我国政府和军队医疗卫生部门的正确决策下,疗养康复医学创办了自己的学术机构,创新了自己的学科模式,创立了自己的学科技术和方法,并且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领域中对健康、亚健康、慢性疾病、伤残人员的身心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医学应对中体现了贡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边缘医学拓出了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二十年[J].中国疗养医学,2001,10(5):1-4.

[2]李建华.思发展 谋发展 促发展 努力把军队疗养院建设提高到新水平[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6):1-3.

[3]赵英凯,崔蒙,范为宇,等.补充替代医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0):1-2.

[4]王茂斌.康复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4):1.

[5]蔡景峰,主编.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3-684.

[6]郑军.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