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工程论文

医学工程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学工程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主管单位: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山东省济南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37-1413/R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脉冲数字电子技术》、《医用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医学图像处理》、《医用仪器原理》、《医学影像仪器》、《检验分析仪器》。

以及《临床工程学》、《正常人体形态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实践课程:电子工艺实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理学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专业实践综合训练、生产实习、论文综合训练等。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在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大型医院的设备中心、高等院校等地方工作,也可以做国家公务员。相关行业(如IT,仪器仪表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设备、护理、制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设备/器械;

2 医疗/护理/卫生;

3 制药/生物工程;

4 新能源;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 其他行业;

7 计算机软件;

8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算法工程师、售后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算法工程师;

2 售后工程师;

3 销售工程师;

4 硬件工程师;

5 维修工程师;

6 注册专员;

7 技术支持工程师;

8 产品经理。

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特色专业是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较高声誉、个性风貌的专业,是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的个性化专业。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国本科高校立项建设了337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310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自筹)、湖北科技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10所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其中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1]。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我国现有127余所高校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人才培养工作,其中96余所为综合性或单科性理工类院校,31所单科性医科院校。所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都开设了人文社科课程、医学类基础课程、理工类基础课程、工程类核心课程及其与其相关选修课程,不同院校在学分、学时与实施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侧重。一般来说,多数综合性或理工类高校偏向于电子类、计算机类等理工方向,多数医科类高校侧重于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等领域。本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与湖北科技学院为例,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资料的来源

湖北科技学院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原咸宁学院教务处编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版)和学院主页及其它查询调研;南方医科大学资料来源于该校提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电子版及其该校专业建设点主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参照作者前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思路[2],收集研究文献材料采用系统研究法、比较法、统计法对院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多维要素质点,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提出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措施和建议。

二、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有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办学方向,还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07年获教育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研究生示范课程多门,出版国家级教材多部,多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群

主干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与程序设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信号与系统、医学传感器、医用X线机原理、CT成像原理与技术、MR原理与技术、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与法规、医学电子仪器原理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决定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机构、医疗仪器企业的研发机构、三甲医院的设备中心、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从事仪器检测、生产研发和质量控制等工作,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四段式课程构架模式。课程总学分/总学时为14分/2644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183:461/1:0.21。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04:45/1:0.43,学时比例是1820:824/1:0.45。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折合成32周,1280学时,其中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模电课程设计1周,40学时;医疗仪器综合课程设计2周,80学时。毕业实习4学分,160学时;生产实习4周,160学时;毕业设计(论文)14周,560学时;军训与劳动2周,80学时;创新课程4学分,160学时。

三、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背景简况

湖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湖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及其相关专业方向有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信息工程、听力学、眼视光学、医学信息工程(注:医学信息工程、眼视光学、听力学方向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等6个培养方向。2007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09年获教育部财政部高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出版医用传感器、医疗器械营销实务等10余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多次获得湖北省部级、教育厅教学成果奖。

(二)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群

主干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基础医学概论、医用传感器、医用检验仪器、医学影像仪器、微机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等。

(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二级以上医院、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医疗器械公司从事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与维修,仪器设备管理,医疗器械营销策划与推广,也可以攻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段式五层次课程构架模式。课程中总学分/总学时为158学分/281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实践学时比例为2200:475/1:0.2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分比例是117:42,学时比例是2180:630/1:0.34。见表2。

(五)集中实践训练环节

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共47周,其中专业实习26周,毕业设计(论文)10周,就业实践8周,军训3周;而劳动教育,医学仪器等课程、模电、数电课程设计教研室分散实施,没有载入训练周,这也是与南医大的不同之处。

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比较分析

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由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四段式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其他每段课程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段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交织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专业课程结构是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段式、五层次课程结构组成。学科基础课程只开设必修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均设有必修课、选修课两层次。南医大没有开设医用化学、电子工艺实习,是为数不多的院校,未开设医用化学课程显示远离生物与高分子材料类。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可能是因为该校属于单科性医科院校,将其列入所有专业的公共课之故。南医大公共基础课程没有选修课,湖科院是学科基础课程未开设选修课。这意味着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段建立大一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课程教育平台,有利于实现大基础、宽口径、后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创新,适合于发展专业培养方向,南医大更能体现出平台宽口径。

(二)课程体系学分、学时分配的比较分析

1.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比较分析。两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总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见表1、表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湖科院学分、学时、理论课与实验学时比例分别高出南医大分/166学时,比例高出1:1:0.07,但差异相差无几。两校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学时比较,总学时1831学时,实验课学时为243,占总学时13.3%[3]。两校均高于上海交大,这数据显示出211工程大学人才培养既重理论教学,又重实践研发、自主学习之缘故。2.必修课与专选课学时比较分析。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和适时、适宜性补充和调节,弥补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内容的不足,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适应市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医大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分别是1:0.43、1:0.45,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数据显示,南医大选修课学分、学时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现象,且选修课偏重于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容易造成学科、课程与教材建设方向性不明,建设稳定性差。由此建议,开设选修课学时数应以不超过必修课的10%为宜,有些课程还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4]。3.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较分析。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数据从表1、表2看出,学科基础课开设门数、学分、学时及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与全程教学课程总学分、学时基本平行,基本上分析内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医大,只有一项有意义的数据是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差异性大,湖科院高出南医大的1:0.13,显示出湖科院在学科基础课程教学中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种差异性说明,从总体上看湖科院更重视实践教学,反映出其是综合性院校,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组建17个教学院部,给实践教学创建了良好条件和宽厚的共享资源。4.医学课程学时比较分析,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开设情况与比较。南医大开设医学课程4门,总学时是212学时,分别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湖科院开设医学课程也是4门,总学时是297学时,分别是基础医学概论(解剖、生理、生化)和临床医学概论。从学时比较看,湖科院医学课程学时高出南医大85学时,高出率约占9%。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南医大是单科院校,医学基础条件好,该偏医的却偏工;而湖科院是综合院校,有较强的理工教学条件却偏医。两校与赵娜等人报道的“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论点不相符合[5]。从邓军民等人报道资料看[6],首都医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设的医学课程有6门共472学时,远高于同类的南医大260学时,也高于综合类的湖科院175学时。

(三)专业课程与就业方向比较分析

从课程与就业的关系看,从整体上讲,主要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很大程度就决定、支撑着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两院校对就业方向总体的表述是在医疗仪器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医疗仪器检测与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单位、医疗器械公司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南医大就业方向偏重仪器设备的检测、质控与研发,而湖科院则偏重于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仪器设备营销策划。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集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医大集中实践训练32周,与湖科院集中实践训练47周相比,从总体上少15周,由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各校各异,比较的实际意义不大。但要说明的要素是,湖科院的医学仪器类、模电、数电等课程设计在操作层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生产实习实际上是名义,也未开设创新课程。而两校的共性不足是实践教学环节都没有开设工程实践(金工实习)训练课;南医大未开设电子工艺实习课,开设电子工艺实习的湖科院也没有做好集中训练。实质上两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均不符合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五、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目标的建议

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参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引导建立国家专业本科教育标准,特色专业建设质量工程评估,配合专业认证制度与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办学理念创新,探究专业培养前沿,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理念创新与目标要求可参照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拟综合利用中外优秀的办学资源,发挥国内外企业、集团公司的科研、教学和市场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合作教育,培养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沿的科技领域发展需要,精通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此外,高校可利用专业教育教学资源条件探索与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计划”。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构架

第一,课程体系改革宜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建议建立新三段式九层次课程结构,每段课程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例,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学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分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科技与竞技活动)[7];第二,未来的任务是积极探索面向市场营销方向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文科学士培养方案,其专业课开设医疗器械管理、经济、营销类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分、总学时的35%—40%;三是学习清华大学,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夏季小学期制,满足学生个性化课程选修,拓展实践的时间、空间,采用多元教学及实践活动设计。

(三)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程主导原则

课程体系设置可参照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传感器与及仪器设计、信息与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类等五大模块[8]。要求在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之间应该设置合理比例,淡化学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学科界限,避免体系出现较大的偏颇局面,也应避免面向市场、就业岗位的选修课而冲淡学科基础或主干课程,对开设的选修课一定要突出个性化。鼓励将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课程内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新视野。

(四)谋划课程体系策略,适应控制学时比例

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新兴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大众缺乏对其的了解,因此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考生报考专业时带有盲目性,往往对专业的名称产生误解,致使入学后发现专业与自己所期望的不符而产生迷茫和厌学的状况;另外,由于全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比例较小,社会知名度不够高,学生入校后也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将来到哪里就业等等疑问,因此我们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在招生时将学科的发展规划、课程设置、社会需求等作大力宣传,使学生真正了解专业的定位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报考外,更注重对入校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如定期开展一些交流活动,请一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邀请已经毕业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等与同学们座谈,了解他们现在从事的职业、研究的内容等,提供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带领学生到一些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紧密相关的公司、企业、医院等参观,组织学生参加深圳每年一届的医疗器械博览会,让他们通过实地感受和了解,从而热爱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增强信心,也极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更有了动力和目标。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我们坚持“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1],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接受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培养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课程设置除学校规定的政治理论、外语等公共课程外,专业课程分为四条主线:1)医学仪器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还包括: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2)微机原理及其应用,还包括:单片机(ARM、MCU、DSP)技术、算法语言、网络技术、计算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3)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与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4)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医学测量、医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等,以医学仪器与信息为主轴,兼顾力学、材料等其他主干领域,满足涉及面广的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生在接受多方面全方位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在感兴趣的领域继续深造。

3开展教学改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复合通用型的应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方式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1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学为主,教为导”的方法,课堂多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2]。这样可以活跃气氛,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的能力。

3.2采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结合使用

多媒体的使用可使过去枯燥的纯粹手写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但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可能会造成学生产生偷懒情绪,一晃而过的幻灯片并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结合黑板书写,加深记忆并鼓励学生适当笔记。

3.3加强教材建设,整合课程及网络资源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以书本基础理论为主线,辅以参考资料和自编讲义,并开发了一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目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了生物医学测量、医学成像技术等部分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我们充分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在教学平台上开设了包括课程讲义、答疑讨论、在线测试、试题试卷库、参考资料下载等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通过此平台开展教与学的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新学习、学会质疑、学会探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大大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4重点突出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

我们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如工程生理学实验)、综合性实验(如医学测量与传感器实验、医学仪器与信息处理实验等)和创新性开放实验,分阶段、分层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综合性实验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实验由教师拟定实验目标,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动手创造,改变过去学生盲目被动的按照规定步骤进行实验,缺乏思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情况,真正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实践能力,并安排时间让学生分组讲述本组实验或设计的思路和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而且学会总结经验,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真正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5注重产学研的结合

我们秉承“科研带动教学,研究带动教育”的理念,积极与省内有关医疗器械公司、医院、生产厂等密切联系,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与美国NationalInstrument公司合作建立“华工-NI虚拟仪器联合教学实验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进实验室参与项目,同时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得到极大锻炼。

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医学工程专业创建与发展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块。全国各地的教育体制要做相应的调整,我省也不例外。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给我省原有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飞跃,一个高的起点。因此,我省应看准这一时机,抓住这一机遇,在保证卫生专业的 前提下,首先在现有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办医学工程系(或开设医学工程专业),力争取得教育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与支持。下面就此谈一点想法:

1 全国医学工程专业的情况

1.1 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根据湖南医科大学仪器培训中心在近几年对百余家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一般性医院的医疗装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调查报告来看,当前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愿望和要求。

1.2 医学工程技术队伍人才建设的现状

1.2.1 人员缺乏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不管是拿一级医院都反映工程技术人员的缺乏,有的基层医院甚至没有维修人员或由总务科的电工兼管,这主要是与医学工程专业起步晚,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少,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才赶不上社会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1.2.2 水平偏低

人员编制比例低“半路出家”和学历偏低者在哪一级医院都存在着相当的比例,虽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由于基础差、知识较陈旧,外语水平低,因此对新设备、新科技接受较慢较难,维修水平明显偏低。有的毕业分配到医院后,技术水平不高,动手能力差、长期不能独立胜任工作,这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经验有关,也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师资力量、实习、实验条件有关。还有个别学生在校学习时绳属是混文凭。

我国医院一般在300万元以上医疗器械设备资产的配1人,而发达国家的医院配置的比例是每100万元医疗器械设备资产配备1人,可见人员编制比例明显偏低。

1.2.3 职称晋升难、留住人才难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医学工程专业教师因在医院和卫生职业学校都误认为不是主要学科,得不到重视。例如:部分医院(其中包括三甲级医院)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化归后勤科、总务科、药材科或医务科代管;学校把从事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人员化归数学物理教研组。同等条件或高于临床医生和临床教学教师晋升条件,他们能晋升而从事医学工程专业的却不能晋升。而那些学历低没文凭、外语应试和口语能力低、基础理论知识不系统,写论文困难的维修人员晋升就更困难了。由此引出留住人才难。具有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员到了医院或卫生职业学校认为屈才,除了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职称、住房等不公外,还有更大的抱负,有的到了科研部门,有的到了国内外大的医疗器械公司,有的考了研究生。

1.2.4 人员来源不一、知识结构不一、人员所在的学科不一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致由经过医疗器械设备培训班培训(1980年前工作)的工人、相近专业(自动控制、无线电、电工电子、计算机)改行和80年以后毕业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组成。因此他们只能根据各自的情况来从事不同难度医疗器械的维修。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化归后勤科、总务科、药材科或医务科,造成人员所在的学科不一,这样很不利医学工程队伍的发展。

1.3 医学工程专业的教育基地的现状和矛盾

80年代后期,卫生部在全国五所医科大学(北京医大、上海医大、华西医大、中山医大、湖南医大)建立了五个仪培中心。五个仪培中心的创办和开展,为我国医学工程技术队伍的状大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近几年虽然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一军医大学、四军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陆续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或医学装备工程专业的本科班。但这些学校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其毕业生不乐于从事维修工作。而湖北省荆州卫生学校、云南省卫生学校、南京市第二卫生学校、杭州市第二卫生学校、河南洛阳市卫生学校、陕西咸阳市卫生学校、湖北咸宁地区卫生学校、湖北恩施州卫生学校、湖北沙市电子工业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医疗器械维修中专班,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其毕业生只能对低、中档器械进行维修,对高、精、尖的大型器械又不太胜任。鉴于上述情况,高职教育方可解决这一问题。

湖北省荆州卫校自1986年开办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到目前为止,共有14届。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12届,在校就读和正在实习的2届。据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生源及毕业的学生共分布在广东、福建、河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和我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表现很好,已成为主要技术骨干,有的还走上领导岗位。仅这个专业就说明了该校已经培养了不少的初级实用性的技能型人才,作出了一定成绩和贡献。这为湖北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医学工程系(或专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各自为阵、办学分散、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和实验室等种种问题,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导致湖北省开办的此专业远远不敌云南、江苏等省办的中职水平。

1.4 发展医学工程专业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趋势

当代医学的发展极大地取决于工程技术进入医学领域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已把几十门学科汇集一体。80年代以来,在医学诊断过程中广泛使用了医学成像技术(X线、同位素、超声学),内镜技术、核医学技术、生理工能检测技术、免疫诊断技术、人工脏器等先进技术。正是有了这复杂且相互渗透的先进技术和相应设备,才使现代医学发展如此之快。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靠谁利其器?靠技能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现代医院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必然进入医院,因而发展医学工程专业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趋势。

1.5 医疗装备水平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重量标志之一

医学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交叉边缘性学科。为了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都把最高、最新、最精、最尖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高、新、精、尖的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给医疗卫生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飞跃,全国的医疗仪器装备近十年来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增长。医疗仪器装备的优劣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等级评定的主要标准之一,装备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6 医学工程的发展给医学工程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赶不上发展的需要,表现为:现有医疗仪器装备的功能开发没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有的仪器设备的应用只占其全部功能一半,甚至只有全部功能的五分之一,造成仪器装备的极大浪费,仪器装备的安装和使用达不到仪器装备的基本要求而造成人为的损坏;维修力量缺乏,有的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坏了无人修,或越修越坏。所以,提高全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提高质量是全国医学卫生事业建设的需要。 2 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医学工程系应解决的问题

2.1 办学力量问题

1991年我第二次应邀参加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高、中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医用电子仪器”、“医疗器械维修”等专业的大、中专教材编写会议时,了解的全国六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医疗器械维修专业的情况条件都不太好。十年后的今天,基本照旧。只不过是有的生格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因此,我建议:我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开设医学工程系时应吸取原先办医疗器械维修专业时的经验教训,应集中精力在全国有代表性、有一定基础的省市开办几所,把所有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投进去,把此系或专业办好。

2.2 专业名称问题

医疗器械维修专业实际上就是医学工程专业。“维修”一词给人的印象或一般看来就是修修补补,技术含量不高,所以此名称招生时就不吸引人,毕业后就业也难。据我对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办此类专业情况的了解,其名称均为医学工程、医用电子仪器、电子技术应用、生物医学工程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一样,只是专业课作一下调整就行了。建议医疗器械维修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名称应改为“医学工程”专业。

2.3 课程设置问题

医学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使诊断工程化。当代医学的发展极大地取决于工程技术进入医学领域的程度,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已把医学、药学、数理化、电子学、机械学、分子生物学、精密仪器、激光、超声、射线、遗传工程学、材料工程学、信息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汇集一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综合学科,其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传统医学的认识范畴。因此,医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选的是非电专业教材是极不合理的。专业课的名称也过于陈旧。例如“常备”、“医电”。“常备”原先讲的是钳工、电氧焊接、显微镜和581光电比色计一类简单分析仪器的内容,而现在的内容全是现代的医用检验仪器,所以应改为“医用检验仪器”。“医电”实际上是大学的一门专业,而不是一门课程。它是“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胃电图机、肌电图机、心向量图机、超声诊断仪、核医学诊断仪”等医用电子仪器的总称。如果课程名称和课程设置不改,这将会给招生和学生毕业后就业带来不利。

建议应设置为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医用物理学、普通物理学、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电工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与脉冲电路、计算机原理(注:这五门必须是电子专业的课程)、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课:生物电测量仪器、超声诊断仪、医用检验仪器、X射线机原理、X线影像设备原理与应用、制冷设备等。选修课:黑白电视机原理、彩色电视机原理、音响设备原理(VCD、DVD)、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必须再根据设置的专业再定)。如果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医学工程系”,这些专业课可开3—5个专业。

2.4 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内开设医学工程系,除了专业名称、课程的设置要改,还必须加强该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视和建设。即要有一支精兵强将(工学博士、硕士、学士各种知识结构齐备和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工程师、讲师)组成的专兼教师队伍。在现在暂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把原有从事医学工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过渡一下。同时该专业的教师必须和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的教师一样,均属于主科教师,而不应该附属数学物理教研室,应单独成立医学工程教研室。其教师的专业职称应是“医学工程”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样,可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并调动其积极性。

2.5 实验室建设问题

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时,教育部、卫生部计财司应和地方财政联合起来进行扶持。可以事先把医学工程专业的几个实验室的计划提出来,力争开办医学工程系时和它所配套的实验室能够一起建起来。医学工程专业应装备五个实验室,用以解决“医用电子专业”和“医用检验仪器专业”专业基础课:“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微机”等几门课程开设多项学生实验课的问题;而对临床医学仪器(内含X线影像专业)中几门专业课的实验应建一个“临床电子仪器实验室”;对制冷设备专业还要建一个“制冷设备维修实验室”。在财力不足的初期,后两个实验室可在临近有实力的医院内医学工程科(器械科)作为实习基地,而后逐步过渡。

2.6 教材建设问题

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维修的专家、教授不少,但著书立说的不多。据我了解情况是正式编辑出版此专业书籍的有:大连第一疗养院的师宇东等人编著的《医用诊断电子仪器与技术》(上、下册);原武汉军区总医院的陈智文等人编著的《进口心电图机原理与调试》和《B型超声诊断仪原理》;南京大学电子系以甘心照等人编写的《常用医疗诊断电子仪器》、《医用B超与超声多普勒系统》等七本书;湖南医科大学徐栋国等人编著的《X线影像设备原理与技术》;雷元义编著的《心电图机原理与维修》、《A型超声诊断仪原理与维修》和《单导心电图机使用与维修手册》、与甘心照等人合作编著了两本书、独著的《中外心电图机实用技术》(这六本书一直都是全国二十多所高中等院校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计量人员的教科书和参考用书)。其它的人编著出版发行著作的很少,这不利我国医学工程队伍的发展。建议卫生部科教司应组织全国从事医学工程专业的专家、教授、学者和技术人员一起合作编写一套此专业的书籍。其理由是抓好教材建设是办好这个专业的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对我国开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工程系的一个支持。

2.4 生源问题:

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当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医学装备执业工程师制度);二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还较为落后。国家劳动部门已经组织专家对医疗器械行业进行职业规划。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和社会求职者通过系统培训获得职业资格,定向求职上岗,以满足行业需求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家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和逐步完善,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将受益。

研究的基本内容

目前在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较多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对医疗器械整个行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因而有必要扩大他们的认知空间,及早进行职业规划。

1.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法规的研究

为了使学生在就业前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和法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首先对国内的政策和法规进行分类整理,对医疗器械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考核、审核员的培训和认证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条款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欧美国家医疗器械的产品标准和注册过程进行整理、分析。

2.在教学中引入职业培训模式的探讨

为了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探讨在教学计划中引入职业培训的内容、时间、师资和教学模式。探讨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和可行性。

3.获取行业职业资格的实践环节的研究

当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包括医疗设备引进的选型论证、标书撰写、招标采购、安装验收、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维修、维护直到最后的报废处理等。医学仪器研发工程师需要了解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检验、临床实验、产品注册、技术服务的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力争在研发阶段就能按照产品注册标准进行设计,以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安排学生到生产企业和医院进行生产实习、就业实习甚至毕业设计是较为有效的途径。需要学校、求职者和雇主共同转变观念,研究其实施和管理的细节。

研究的创新点

1.注重职前教育,打造实用型人才

将用人单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部分内容提前到在高校期间完成,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获取职业证书,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培训获得职业资格,完善和规范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预”就业与用人单位接轨

延长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尽早进入就业岗位,通过“预”就业的方式在高校和用人单位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就业率为基本目标,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增加行业职业资格的培训,拟采用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1.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搜集整理搜集整理国内的医疗器械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FDA认证等。

2.在教学中引入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讲解

在教学中介绍相关的政策法规,重点介绍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要求、临床试验和产品标准的编写。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方式一:在医学仪器原理的课堂教学中对应穿插相应的产品检测和注册过程的讲解;方式二:单独设置选修课,集中讲解医疗器械产品的各种管理规定。

3.师资力量培训

选派在校教师参加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也可以邀请药监局的专业人员来校对师生进行培训。

4.工程实践环节的设计

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将生安排到企业或者医院中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鼓励完成应用型课题,如产品注册、产品检测、产品采购、产品维护等工作均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

5.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与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建立联系,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协助学生考取医用电子仪器维修员、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员、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医用放射线设备维修员、医疗器械购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6.信息反馈,调整战略

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46-03

特色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特别是作为民办独立学院的我校,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专业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也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1,2]。特色专业是高校的一面旗帜,特色专业建设也是高校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高校的特色专业可以概括为: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4,5]。因此,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我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同时坚持“科学、创新、示范”的建设原则,不断增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并以特色专业辐射和带动其他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校、院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对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校、院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我院专业设置概况

我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具有基础性强、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宽等特点,是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科学技术,更是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依靠理、工、医紧密结合,促使理工学科与医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原理,并与机械、电子、材料、医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程技术学科。我院于2005年设置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又增加了生物工程专业,现有学生300余名。

二、我院特色专业建设优势

我校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西医类独立学院,医学专业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这一特色优势为我院的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三个医学相关专业医药特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省开设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二本及三本院校,如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专业大多是涉农方向,而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院校还不多,这就为我院建设医学特色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另外,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均为省级特色专业,这些经验是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

三、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各项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发展规划和准确定位,同时兼顾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示范性等原则[6],我院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挥已有的医学专业优势,办出医学特色,使我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为我校其他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我院特色专业建设模式

1.构建具有生物基础和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4,5]。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契机,改革课程和时间教学体系,构建了具有生物基础和医药特色的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为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凸显生物科学与医药融合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安排必修、选修课程。对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列为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程多设置医药相关课程,如生物技术制药、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等。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又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优质医学教育教学资源,体现生物科学与医学、药学的紧密结合,办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医药特色。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将专业基础课分成医学基础、电子学基础和医学仪器三大部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打破不同学科课程间的壁垒,把理、工、医多学科的交叉与相互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优化教学方法与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启发、讨论式教学。如: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开展网络教育。新乡医学院和我省多数高校都已经加大了网络示范课程的建设力度,一批精品课程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正在通过网络为广大学生服务。借此平台,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极大提高,师生互动沟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解惑答疑之余探讨科研及教学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因此,我校、院也于今年启动了网络示范课程建设,课程平台已搭建完成,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也已上传网络供师生共享,如细胞工程网络示范课程,有效促进了我院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特色专业建设。(2)强化生物基础与医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强是我院各专业的典型特点,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出创新性应用型专业人才,突出实践性教学也是我院专业建设的主要特色。第一,强化实验室教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两个层次和几个系列,避免了实验内容的交叉重复,使其更加系统和符合客观规律,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第二,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基础,设立科技活动小组,尝试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同时举办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第三,不断加强、扩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以双赢实习基地为平台创新生产实习教学,如:加强我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野外经济动植物实习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金工实习及与“驼人集团”的合作等。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深化改革,探索“多样化、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6]。作为三本院校,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始终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把“满足学生考研、就业和用人单位需要”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创造品质和创新意识,构建“多样化、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障,近年来我院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聘任和引进方面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方面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向特色专业侧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院充分利用新乡医学院的优良师资和各种有利条件,对专职教师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在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面也成为能工巧匠,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培育高校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不仅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而且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7]。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我校应以自身专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学科配置,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三全学院特色的品牌专业,从根本上提升我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47-49.

[2]龙石银,曹朝晖,田英,等.生物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903-905.

[3]龙石银,张彩平,乔新惠,等.医药特色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31.

[4]刘德胜,张树平,代现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79-81.

[5]王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26-28.

[6]牛国庆,王海娟.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229-332.

[7]宋毅,蒋达勇.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32-25.

医学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医学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61-03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for Medical Foundation Teaching Methods//L? Xiuhua, LIU Wei, ZHOU Yubai, ZHOU Zhixiang, SHENG Wang, MA Xuemei, YAN Hong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and reforms of the graduate enrollment system, the full-time Master of Engineering enrollment has gradually expanded. Therefore, the completing training and achieving goals have been highly valued.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the full-time Master of Engineering medical foundation teaching methods were explored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pect. These four aspect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to the engineering master's; 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lassroom discuss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engineering master professional interest;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infiltrated project to broaden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knowledge; and the highlight innovative teaching process is to develop a master project to adapt the foundation of society. The conclusion is this kind of teaching model is a useful teaching explor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the full-time Master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Key words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 medical foundation; teaching methods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工程学、医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主要研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医学临床对人体信息进行无损或微损的提取和处理,是关系到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人类自身健康的重要工程领域。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从2005年开始,正式开设医学基础研究生专业学位课,每年选课人数都在10人左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近年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2012年选课人数是19人,2013年选课人数已经达到25人。由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作为已有专业知识模块中的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重新探索工科院校全日制工程硕士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应用研究。

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堂组织,有效的课堂组织造就更高的教学质量,更高的教学质量铺垫中国教育的基石[1]。医学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应用性强两大特点,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必须要紧密结合专业知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联合并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具体体会到学有所用,增强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

1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是工程硕士的实际需求

建立面向应用领域、跨学科门类、融合工程技术和工程科学、保证工程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应用实践型教学模式是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教育产品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关键。所以,医学基础课程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大胆创新,将理论性与应用性有机结合,通过基础知识模块和应用知识模块来体现,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从临床医学的角度讲解基础医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适当引入案例教学为基础的课堂讨论,以病例、问题为先导,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新的理论体系。病例中包括对病人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临床症状、防治、愈后康复以及与之相关的仪器研发应用等内容。

如在学习循环系统时,除了常规学习心脏血管的形态学知识外,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线索,将生理病理、临床症状体征、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等融为一个整体,结合本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成果,将人工心脏、人工血管、支架的研究内容纳入综合治疗方案、特殊治疗方法的范畴。同时在将知识进行纵横联系的同时,还需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发展规划,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毕业论文及实际工作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层面,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反应的灵活性,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探索,尤其适合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整体要求。

2 合理组织课堂讨论是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兴趣的有效方法

根据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为重点讲述、一般概述、自学三部分,但并不等于后两部分内容不重要,而是课堂教学的学时所限,因此,要求教师合理、科学地督促学生把这些知识不仅要学好,而且要用好。

采用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了有效利用课上时间,讨论课前,师生都要充分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将适当的课堂讨论融入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整个环节包含题目的提出、主题发言、学生互动、教师完善补充、总结五大部分。其中题目的选择是课堂讨论成败的关键,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的比较前沿的讨论题目。如有的学生毕业论文或工作内容与肿瘤相关,无论是抗肿瘤的药物研究,还是肿瘤表面标志物的筛选、肿瘤早期基因诊断试剂盒的研发以及肝癌的微波热疗等,都会以细胞为基础,辐射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肿瘤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肿瘤的相关知识点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自己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又有比较深入的思索和规划。因此,在讨论课上既有学生的主题发言,又有相互间的探讨和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熟知程度;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应变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实力,提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坚持真理的学术理念,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主动意识和持续科研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生命力、源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学习积极性;只有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自觉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会提高学习效率,学有成效[2]。坚信兴趣是最好老师的教学理念,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长有所专。

3 教学多向渗透是工程硕士拓宽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有效途径

由于医学基础课程的宽广性和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无论基础知识模块还是应用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特殊医学五者相互贯穿、有机联系,同时将医学基础内容渗透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增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细胞、肿瘤等知识时,会实时地将生物电磁效应研究的内容、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融入其中。同时基于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的研究课题,如细胞显微图像的计算机自动分析、B型超声图像处理等理论,突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即结构是功能的基础,而某一种生理功能又是某一特定结构的运动形式;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即疾病与健康一样,都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疾病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病理变化,都是正常结构、功能发生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只有了解正常,才能确定异常,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才能准确判断预后。

另外,生物力学仿真与医学应用也是生物医学工程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向侧重于研究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应用,如血管搭桥术、动脉瘤支架介入治疗等,这又关联到如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心脏瓣膜及人工瓣膜等的工作过程所要涉及的医学基础本质内容。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多向渗透,将纵横交错的复杂知识网络梳理成一条直线清晰的脉络,使学生学到的不是一点点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而是注意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综合,重视知识应用性的沟通与转化;使学生意识到在应用领域中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基础理论作为基石的支持,后续的应用研究不仅是空中楼阁,且很难实施和实现。从另一个角度无形中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更有利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和顺利完成。

4 突出教学过程的创新性是培养工程硕士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

医学基础知识是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各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又促进了医学水平的全面提升。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应用,迫切需要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敏锐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教学过程不是简单重复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考核试卷上的题目,而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教学双方挖掘、展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深层次目标。医学基础课程建设的特点是“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逐步渗透和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拥有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念,就会体现于教与学的创新上。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学设计要想引导出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过程,就必须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科研成果,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研究的主导思想。因此,在每年的教学内容中都会适时添加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获奖内容,并由此引申到相关知识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及未来的可能趋势。例如,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尘埃落定之际,就将树突状细胞等在第二道防线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以及一些目前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药和很多正在开发的免疫治疗癌症的药物,都利用了诺贝尔奖得主发现的这些机理和原理等纳入相关的与免疫有关的章节中。

2012年令人惊讶的是“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组变为多能性”,通过导入仅仅少量的基因,就可以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即可发育成为身体各种组织的非成熟细胞。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对于发育和细胞特化的看法。现在知道成熟细胞并不需要永远局限在它的特定功能里,历史被改写,新的研究领域产生。通过重编程人体细胞,疾病研究的新机遇获得实现,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获得发展。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三位解开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之谜的科学家,揭开了细胞物质运输和投递的精确控制系统的面纱。该系统的失调不仅会带来有害影响,并可导致诸如神经学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学疾病等的发生。

由此可见,激发教学双方在知识、经验、精神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与碰撞,是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既有助于促进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拓宽教师知识面、扩充教学内容,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且能保证教学内容与最新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应变性和连续性;使学生在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可以认为,突出教学过程的创新性,是培养高素质、有创造力的高技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注重工程应用,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种特殊模式,强化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是主导思想。正如郭婧娟[3]所言:“坚持独特的培养理念是工程硕士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可以说有很多成熟、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由于其培养目的和目标的特定性、社会需求的特殊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淑清,张改枝.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的适用性选择和实现条件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