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学礼仪

国学礼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国学礼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学礼仪范文第1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国学礼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典诵读 礼仪培养 文明校园

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程度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尺;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实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自古以来,中国就号称“礼仪之邦”。 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儒家的“仁、义、礼、信”就是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精髓。诵读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诵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传统文化,掌握优雅的祖国语言,使学生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修养的现代中国人。下面,我就怎样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促进学生修身立人,构建文明校园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观经典,净其心

校园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彰显了学校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一个充满文明礼仪的校园无不给人以清新、优雅、朝气蓬勃的感觉。传承经典文化,构建文明礼仪的校园,首先从校园文化建设开始。整洁的校园,醒目的宣传牌,精心打造的楼道文化,美轮美奂的诗词壁画,主题鲜明的班级文化建设,经典读书角的设置,黑板报中的每周的经典语录……校园处处散发着国学的魅力,时时纯净学生的心灵,让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濡染熏陶的教育功能。

2.读经典,晓其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无不蕴含在经典诗文之中。选取国学中经典的篇目,开设经典课,让经典走进课堂,让教学内容与国学精髓有机的组合。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表演,或质疑,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经典,理解其蕴含的道理,了解祖先质朴的人生指南,精辟的世界观,精准的为人处世,儒雅的接物待人,从而达到陶冶心灵,塑造健全人格的教学目的。周一国旗下齐读、天天午间诵活动,学生通过读和练字潜移默化地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和识字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读诵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根基上自然生长,获得语感语境。与此同时,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等教育融入其中,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 “师生共读经典”活动,通过读书笔记、读书研讨会、读书沙龙等各种形式,让教师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在诵读中感悟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荣耀,感悟诗文中的真善美,礼义信,体味国学的精美,积淀教师文化底蕴。

3.记经典,正其身

学校开展每日师生同背经典活动,不求甚解,主要能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让经典语句牢记脑中,让经典的思想根植心中。“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我们学生的成长。一支文明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带出高素质学生的关键。因此,学校可聘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养指导,使教师不但要诵读,还要用经典指导自身行为方式,学礼,懂礼,施礼,并以此在实际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灵活运用,积极影响学生,培养出文明习惯好、素质高的好孩子。“诵经典,正其身”,让经典的思想精髓在天天诵记中不知不觉修正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身的礼仪,端正个人品性,从而逐步内化成个人品格。

4.践经典,督其行

一种好的思想,需要反复的检验。一种好的行为,需要长期的修得,一种好的人格品质,需要漫长的塑造。因此,传统诵读中付诸一系列实践活动尤为重要。 “学会感恩”“孝敬长辈”“热情待客”“清明祭祀”“走进孔子”“经典伴我成长读书节”“文明在我口中”等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古代圣贤胸怀的宽广与学识的渊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开展校园礼仪大讨论,看专题片,结合传统礼仪规范,制定详细的校园礼仪、班级礼仪标准,比如:要求走廊无声、教室轻声、讨论小声、课堂发言要大声、公共场所卫生,问候柔声,询问用敬语,交谈要和声……同时设置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员、卫生监督员、礼仪标兵示范岗进行督查,利用周一升旗对一周的活动进行总结,宣讲全体师生有了文明意识和具体的行动后,校园所发生的实际变化,表扬先进班级及个人,探讨小文明如何变成大礼仪,变成学校特色文化。

5.赞经典,立其志

国学礼仪范文第3篇

一、教学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典籍,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孩子容易住,且有兴趣反复诵读。其中的内容包含孩子日常生活应遵守的各种规则,教育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起居饮食、与人相处等。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设了不同的诵读课,教师指导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做人的基本准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选取国学中的精华,把国学中的经典礼仪教育生活化、故事化、游戏化,通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幼儿喜爱并乐于学习和接受,切忌说教和灌输。

1.情景导入法。

在每次活动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育内容采取讲述故事,出示实物、图片等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如新授《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教师可讲述“一小孩正在门口玩儿,听见父母喊立刻应声并迅速收好玩具到父母面前来”。让幼儿结合故事情境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浅出,轻松掌握。

2.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把游戏引入到诵读活动中,能够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诵读经典,快乐学习,感受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如:“接龙法”教师说上句,幼儿接下句,或者幼儿说上句,教师接下句等,也可以延伸至抢答式接龙,教师说出上句,幼儿抢答出下句,教师给与奖励等。

3.音乐介入法。

在国学经典的识记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音乐作为载体,让幼儿唱唐诗,自编动作表演《弟子规》等。这种方法可以丰富经典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学习氛围更为轻松活泼。

4.小组竞赛法。

在朗诵已学内容时,为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我们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如“看谁背的多,看谁背的快”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幼儿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体验成功的喜悦,还可以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

5.谈话法。

平时多和孩子交流,从交谈中让他们了解平时要尊敬父母、长辈,不挑食,不说脏话等,要像《弟子规》里所说的一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样化的形式会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感悟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文明礼仪、不挑食、讲卫生等行为习惯。

三、要营造国学经典的学习氛围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努力创建诵读经典的环境,营造浓厚的诵读经典气氛,并将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我园各班的活动室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了经典文化,走廊布置也以经典文化为主,把古诗、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晨间接待和下午离园时,播放经典诵读的磁带,充分利用幼儿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强化幼儿记忆;每天早操时有经典诵读,还把弟子规和腰鼓结合创编出《弟子规腰鼓》,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经典。上国学课时,老师带领孩子们穿上国学服,来到国学室,使孩子们在诵读的同时感受国学的氛围。画经典,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把经典中的画面一点一滴的画下来,并布置成作品墙,使孩子们在自己的画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受到礼仪教育,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四、家园合作学经典

国学礼仪范文第4篇

性;班级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29―01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点,家长则是每个人的启蒙之师。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行为方式,甚至是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幼年时期的孩子完全是一张“白纸”,由启蒙教师――家长为其涂上生命的底色,这层底色将永远不会抹去,深深融入孩子的基因,是其未来发展的基点。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更要重视自身的成长。

一、案例呈现

2015年感恩节,秦安路小学荧火虫班的同学、家长和老师迎来了精心策划组织的以“爱与感恩”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活动让家长们回忆起初为父母的喜悦、拉扯孩子的艰辛、幸福成长的快乐。快乐、温情的互动亲子游戏结束后,荧火虫们怀着愉悦的心情享用了一顿爱里工厂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感恩大餐,参观了企业生产线,了解了蛋糕的制作过程。整个感恩活动从一个充满爱意的地方出发,让爱的火种在小萤火虫的心里生根发芽,活动策划者郝爽妈妈原创的充满爱意的诗《谢谢你,我的孩子》,将活动带入最浓情时刻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去思考,从家长和孩子的行为中,看到了一些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素养的参差不齐,在活动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上大巴车的时候不排队,指使孩子去抢座位,不按要求一位大人带一个小孩,随意组合乱坐,给清点人数的家长造成了麻烦;午饭吃自助餐后,不自觉收拾餐盘,随意丢弃;下午吃自助蛋糕餐时,多拿多占,不珍惜食物,吃不了就扔在地上,甚至教唆孩子偷偷往包里装;做游戏时,不能引导自己的孩子当好观众,而是在台下随意喊叫、乱跑……这些现象都体现了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行为养成习惯教育的不到位和缺失,家长只注重了对孩子的“爱”,而忽略了自己作为孩子榜样的责任和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此,应该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文明习惯养成的支撑力量。正如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们感恩大家及时发现问题,审视问题,并及时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教育理念和引导方式,促进此类活动能持续有效开展,增进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彼此影响,促进共同成长,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二、加强礼仪教育的班级实践

1. 制定本班“讲文明、学礼仪”亲子活动计划,在活动中找问题,勤纠正。

2. 家校合力,共同编写本班《读经典,学礼仪亲子共读手册》,系统地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在诵读中,从故事、情境、事理、生活中领悟内涵,获得心灵启示与道德勇气,从而内化为自我的道德行为。

国学礼仪范文第5篇

3月21日下午,历史悠久的孔庙大成殿前又响起了朗朗读书声。100个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身穿汉服盛装,手持黄亮竹简,整齐划一地诵读儒家经典《弟子规》。这是由甘家口社区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承办的国学成人礼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的负责人程峰介绍说,百人诵读《弟子规》只是国学成人礼教育的一部分。在此之前,甘家口社区还向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捐赠了价值五六千元的国学经典,帮助他们建立了国学图书角,让高中生和国学文化有零距离的接触。同时,甘家口社区还组织国学专家走进校园,给孩子们举办了几场精彩的讲座,通过国学专家的魅力将国学知识传递给学生。

此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全部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首先,在古筝和古琴的伴奏下,两位学生主持人出场介绍了国学的内涵。接着,由五人组成的舞蹈小组穿着绿色和蓝色的传统服饰,手持竹简献上了一段精彩的舞蹈,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诠释国学的美和优雅。舞者退场后,主持人开始介绍作为我国古代儒家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接下来,由十个学生扮演的“礼仪大师”出场,在主持人的解说下,他们分别演示了在《弟子规》上记载的“立容”“坐容”“揖礼”“稽首”等古代国学礼仪。学生们在演示动作的时候表情严肃认真,动作一丝不苟,表现出他们对于国学的尊敬和认可。围观的路人也很好奇地围观,尤其是一些外国游客饶有兴趣地驻足观看,在人群中高举着相机不断拍照。最后,压轴的诵读环节终于到来。同学们都站到各自的位置上,打开手中的书简,在古筝和古琴的伴奏下开始诵读《弟子规》全文。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都按照国学礼仪的要求挺拔地站立,没有一个人弯腰驼背,也没有一个人垂手低头,就连诵读的声音都像是一个人发出的。站在高处观看在阳光下这个黑色汉服小方阵,听着百人洪亮的声音诵读《弟子规》,是颇为壮观的。

程峰说,甘家口社区之所以组织这样的活动,主要是看重国学对高中学生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心理健康可能比身体的健康更为关键。孩子在高中阶段如果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我国传统的国学教育恰恰有助于学生回归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程峰自己也很满意本次活动的效果,她表示,以后会和更多的学校合作,开展更多这样的活动,把中国传统的国学文化送到更多的学生中去。

国学礼仪范文第6篇

那么孔子到底是不是“野合而生”的私生子呢?我们还是先来给孔子正一下名吧!应该承认,说孔子“野合而生”还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是这样说的:“纥(音hé)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这句话里的“纥与颜氏女”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母亲颜徵在。这句话里的确存在“野合而生孔子”的话。“野合”一词按今天人们的理解,就是不轨男女在野地里乱搞男女之事,如此乱搞生出的孩子自然叫“私生子”。

很可惜,以我们今天对“野合”的解读,强加给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强加给孔子,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司马迁那个时代讲“野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孔子出生的春秋时代是很讲究周礼的时代。之后的几百年间,尽管出现了“礼崩乐坏”、“焚书坑儒”,但到了司马迁生活的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开始了尊礼尚礼之风盛行的时代。凡合乎礼仪规定的行为,都称为“文”,即有君子文质彬彬之说;而不合礼仪规定的行为,都称之为“野”,即野蛮、野人的行为之意。“合”是“合卺(音jǐn)”的意思,男女成婚称为合卺。这样我们就清楚了:“野合”是指不合礼仪规定的成婚,绝不是指在野地里行男女苟合之事。这与我们今天对“野合”的理解风马牛不相及。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称孔子父母成婚为“野合”呢?或者说称为“不合礼仪规定的成婚”呢?孔子父母成婚难道真的不合礼仪规定吗?

了解一下孔子家史就知道了。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年轻时娶妻施氏,生有9个女儿。按礼仪规定:女儿是不能继承家业、不能祭祀祖宗的,必须由儿子来祭祀。于是叔梁纥为了生儿子,又纳一妾。果然生了个儿子,但却是个瘸子,起名孟皮(读bǒ)。孟是老大的意思,皮就是“跛(音bǒ)”字,就是瘸子的意思。(古人有按男孩排行的习俗,所以孔子排行老二,是因为上面有个哥哥孟皮。)按照礼仪规定:瘸子也是不能祭祀祖宗、继承香火的。不久,小妾带着孟皮离开了孔家。这让叔梁纥非常伤脑筋。那一年叔梁纥已经过了65岁。后来,叔梁纥妻子施氏去世。他为了继承香火,才又明媒正娶了颜家16岁的颜徵在为妻。一年后,孔子降生。应该说,孔子的父母没有任何错误。那么,为什么司马迁却说“野合而生孔子”呢?

古代没有婚姻法,结婚年龄是由礼仪规定的。礼仪规定:男子从16岁到64岁可以结婚,女子从14岁到49岁可以结婚。如果低于或超过这个年龄段,都属于不符合礼仪规定。为什么这么规定呢?是有生理依据的(这个依据与《黄帝内经》不谋而合)。“女子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一十四岁阴道通。七七四十九岁阴道绝。”意思是说:女孩子出生7个月就长乳牙了,到7岁就换完了乳牙,14岁就来月经了,就有了生育能力,49岁就绝经了,就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礼仪规定女子14岁到49岁可以结婚。“男子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一十六岁阳道通,八八六十四岁阳道绝。”意思是说:男孩子出生后8个月长乳牙,8岁就换完乳牙,16岁生殖系统就成熟了,64岁生殖系统功能完结。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古人结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祖宗香火。所以礼仪规定男子16岁到64岁可以结婚。

国学礼仪范文第7篇

造境,集礼育文化之精粹

以“礼”为玑,我们精心设计特征鲜明的校园环境,使其连环呼应,形成校园文化凝固的符号载体。

悠悠古风趣意浓。在校园一角,我们兴建了“一景”“十二台”,在操场东侧设立了“礼文化墙”,在国学楼走道设有“国学小驿站”。从叠翠古韵到“梅花三弄”的棋盘阵再到水洗书写台,从印章解“礼”到古语释“礼”,从“礼”言联壁到“礼”育版画,从学子规到君子行……校园处处精心设计、精巧改造,为学生营造了精致礼育环境,让校园形成一个鲜活的礼育教育场。

点点足迹谱传承。我们利用国学大厅的墙壁,创建校史主题墙。主展区整个造型像一幅展开的巨型画卷,既代表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又意蕴“开卷有益”的深刻哲理。主展区共分五大板块,都是以学生熟悉的语文课题命名的,师生流连其间,既转身回顾过去,又正视当下,更憧憬未来。

生生自主促发展。各班教室门口也成为班级文化展示的舞台,我们在这里设立了“班级名片”,名片上印有寄托浓浓师爱的“班主任寄语”和催人奋进的“班级格言”。还有展示学生风采的“谦谦小君子”榜、记录班级成长足迹的“日进有恒”栏等。每个教室都配备了一块学生亲自设计、亲手布置的展版,展示学生的点滴收获。教室内图书角、生物角的设立,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岗位,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琢师,聚礼育文化之气场

礼,是规矩,是道德责任。要厘清其独特的文化脉络,在校园里形成文化力量,就必须培植礼育文化气场,而这气场的根基便在于磨琢和培育教师有“礼”。我们成立了教师日进发展学院,为教师成长提供五色土壤:德,德行;技,基本功;业,业务素养;书,国学素养;艺,艺术涵养。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园生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对教师例会进行了改革,将教师例会分为三大板块:“诗意生活”共赏名曲、同品名画,享受与大师心灵之对话;“心灵细语”同读美文,分享心得,感受触及心底之感悟;“校情快递”则是共商校计、传递校情,亲历校园大小之变化。这样教师就由听众变为主持者,在眷注老师们内心的同时,也让优雅和幸福浸润了师者的心灵。

提到教师培养还不得不关注学校的《教师手记》。这个小小的师者手记由七个板块构成:“师路心语”记载着每一步前行;“教师书屋”写下点滴收获;“校园经纬”记录着学校大事小情;“心灵港湾”讲述教育故事;“教学纵横”收录着听课笔记和反思;“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品味着教书育人的丝丝喜悦。在学校如此磨琢、恋“练”不舍地培育下,老师们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都呈螺旋式全面上升,集腋成“气”,聚沙成“场”,孵化出优质的师资,让教师成为学生汲取文化营养的载体。

炼生,蓄礼育文化之神采

每当我获得“谦谦君子章”时,我就特别开心,心中不由得溅起了朵朵浪花。“谦谦君子章”如同一位老师,教会我如何谦恭有礼、如何孝亲敬长、如何举止文明。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学校五年级的学生黄雄鑫。为了强化体验教育,发挥文化力量,历练每个学子,我们启动了“知行合一”礼育工程,将礼的知识、礼的行为、礼的准则和礼的智慧渗透于儿童主动发现、自觉实践、社会交往和集体意识建构的过程之中。

学校的礼育工程,即以“一君子四节日”为轴心,开展系列专题文化活动。“一君子”即“少年君子行动”,我们在学校推广“儿童礼”,推行“少年君子历”,开展“文明礼仪训练营”,将“衣冠整洁”“文明礼貌”“孝亲敬老”“乐于助人”等主题与课程、社团活动相结合,进行生活礼仪竞赛、文明礼仪演讲会、家庭礼仪实践等,让孩子们“行端表正,知行统一”,争做少年君子。“四节日”,即“春风传诵礼仪语 学子乐读经典书”校园读书节、“夏日盛开礼仪花 七彩童心艺韵扬”校园艺术节、“秋风吟咏礼仪诗 阳光少年乐成长”校园体育节、“冬雪纷飞礼仪情 七巧科技梦飞翔”校园科技节,这四个节日将礼仪教育与经典诵读、体艺科技有机叠加起来,四节敦品,经典励行,礼育文化养其内,行诸外,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在这“快乐的天地,自由的王国”中实现兴趣与个性特长的发展。学校建立了校编操社团、“小小科学院”社团、诵读社团、艺术社团,给孩子艺术和锻炼的双重盛宴。校编操就是学校自行编制的具有我校特色的体操,有京剧操、韵律操、健美操、跆拳操、皮筋操等校编操,形式多样,新颖活泼,不仅给学生的课余生活输入新鲜的血液,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美的体态。

国学礼仪范文第8篇

关键词:儒雅教育;儒雅环境;儒雅宝贝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23-01

《荀子・荣辱》曰:“君子安雅”,并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可见博学多才、温文尔雅自古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历史发展到今天,如何培养根植于传统、着眼于未来的儒雅公民,更应该是我们教育者需要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实践的课题。在学前期,幼儿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都还未定型,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儒雅教育便是给予孩子一个儒雅的人生起点,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在幼儿园推进和实施儒雅教育,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可以尝试:

一、创设温馨童趣的儒雅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教育而言,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该积极地创设和利用环境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立足“儒”,突出“雅”,从环境建设入手,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无处不“儒”、无处不“雅”的温馨园所,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条走廊都成为“童趣的画”、“优雅的诗”。比如,我们通过谈话跟幼儿一起制定出要遵守的“儒雅公约”,并将公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布置在走廊和公共区域,时刻提醒幼儿我们要一起履行和遵守的规则。这是我们的《儒雅公约――宝贝篇》:我会“你好”和“拥抱”。我会“笑眯眯”和“感谢”。我能自己背书包――小孩拿包,大人空手。我要自己脱外套――挂起来或叠整齐。我想整理学具柜――锻炼条理性。我能独立吃午餐――学会排队,享受安静。我要自己换换鞋――锻炼独立生活能力。我想自己穿衣服――小孩动手,老师帮忙。以上制定的《儒雅公约――宝贝篇》只是幼儿园众多环境公约中的一部分,“儒雅公约”之“教师篇”、“家长篇”也都展示在相应的公共区,通过儒雅的环境创设来影响幼儿、老师和家长,使儒雅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家园合力。

二、开展最具儒雅典范的国学课程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在简洁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也因此成为许多幼儿园进行品德教育的素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汲取《弟子规》中的精髓,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对孩子进行儒雅教育,使孩子们从中沐浴着经典文化,锻造着儒雅的品行,学国学,讲国学,更来用国学。为了让幼儿真正的理解《弟子规》的精髓,我们将《弟子规》深化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在盥洗室的墙壁上,图文并茂挂有“便溺回,辄净手”,在水池的小镜子前写着“冠必正,钮必结”,每天进餐时,老师都会朗诵“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路遇长,疾趋揖”、“长者先,幼者后”等儒雅行为。读书是为了明理,在每天诵读《弟子规》的同时,我们结合《弟子规》中的语句向幼儿讲明正确的行为规范,做得好的可以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做得不好的要及时改正。通过《弟子规》中的一些生活细节方面的学习,孩子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到学校问声好,小朋友讲礼貌,室内不吵闹;吃饭时不争抢,轻嚼慢咽莫吵闹,西餐礼仪要记牢;小猫走路静悄悄,人多时候别拥挤,互相谦让有秩序。许多孩子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主动做老师的小帮手,争当班级的儒雅宝贝。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儒雅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弟子规的教学,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逐渐成为一个儒雅宝贝,将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儒雅公民。

三、策划中西融合的礼仪活动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孟德斯鸠说:“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如此看来,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把文明礼仪视为做人的一件大事。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幼儿园,我们围绕“儒雅宝贝懂礼仪”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旨在培养讲礼仪、懂礼貌的国际小公民。每周一是幼儿园的“礼仪日”。这一天,园长和“儒雅宝贝”一起在大厅向每一位来园的孩子、家长热情地用中、英文问早,提醒孩子们穿标准校服,自己背好小书包,大方地走进教室。上午的8:40~9:00是“礼仪日特别活动”,老师们会提前准备一系列有关礼仪的歌曲、故事、儿歌、情景短剧等与孩子们一起表演和分享。中、大班的孩子还能大胆地尝试做小主持人,孩子们都很喜爱这样的活动,在说说唱唱跳跳中,来学做一个受欢迎的儒雅宝贝。每月幼儿园还会安排孩子们品尝一次美味的西餐,小面包、罗宋汤、牛排、蔬菜沙拉、甜品一应俱全。我们合理利用外教资源,来自美国、英国的外教们手把手的教幼儿如何享用西餐,知道西餐的进餐顺序及刀、叉的使用方法,在就餐过程中真切地感受西餐礼仪的文化内涵,在中西融合的氛围中,培养富有个性、讲礼仪、懂礼貌的儒雅宝贝。

综上所叙,开展儒雅教育,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培养儒雅公民,要从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园开始实施,作为教师,要在教育之中深化儒雅教育的思想,给孩子一个儒雅的人生起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