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员工内部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1沿用传统的管理观念

观念是一种思想性的东西,它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总体看法和待人处事的行为。企业管理观念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思想和相关理论来管理企业员工并指导经营事务的一套观念,主要涉及人才、时间、效益、市场等方面。当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观念仍然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观念,思想僵化、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没有完全认清当前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和竞争压力,对待一些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总是畏首畏尾,不敢尝试,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仍然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严重不协调,甚至出现企业经营倒退和倒闭的危机。

1.2管理制度滞后

管理制度是指公司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公司管理准则。企业的管理制度包括企业文化、公司机构设置、岗位分配与员工职责、工作流程等。由于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没有形成一套与当前市场经济相符合的制度管理系统,企业管理制度呈现严重的滞后性。企业管理制度滞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公司组织结构不合理;二是职能分工不明确;三是工作流程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信息传递滞后、管理效率低下、员工之间矛盾频发、内部管理一片混乱,从而大大消耗企业成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企业文化的构建,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的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就如同缺失灵魂的驱壳。

1.3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关系到企业政策规划的贯彻和落实,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日常运营离不开管理者的有效领导,毕竟企业管理是一项“人”的活动。但是从当前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经营者的管理技能、专业素质、执行力、创新力等良莠不齐,不能严格贯彻落实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无法给企业员工做好榜样,无法调动下属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2企业创新管理的策略

2.1革新企业管理理念

当前的市场竞争高度激烈,好的经营项目只能为企业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而项目经营的好坏同时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够为企业项目的开发和经营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革新观念,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只有思想上跟上时展步伐,企业的一切管理创新才会按部就班地实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者必须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坚持“科学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模式,改变以往畏首畏尾的发展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培养员工的战略意识和竞争意识。观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革新上,技术革新是观念创新的最实际的证明。企业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改革企业管理是必经之路。

2.2改革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革新企业的管理制度要从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着手。企业文化是影响甚至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能量和动力源泉,是企业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激发员工认同感、凝聚力、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为此,企业必须构建一套先进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总体价值观、信念、处事方式等囊括在内,积极完善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改革以往不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明确职责范围,完善工作流程,协调员工间的利益关系,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职工行为规范,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自动管理和约束员工的作用。

2.3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企业管理是一门涉及行为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学科,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高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必须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队伍。首先,企业在选拔人才时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积极引进创新型管理人才。其次,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可采取技能培训会、能力竞赛的形式,革新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提高其管理技能;最后,强化管理层的监督考核工作,针对管理层专门制定一套管理制度,严格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针对有进步的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为企业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3结语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经济管理;革新

经济管理是企业加快价格管理和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有序展开日常生产与项目活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发展中,企业应当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内部经济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完善自身价格机制,进而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一、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缺乏

站在企业人力资源人员分布和结构的设置角度来讲,人力资源人员分布散乱、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力部门是企业的基础部门之一,也是确保企业内部工作机制有序运行的重要部门。但是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专业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些企业在展开人才培养中,并没有积极引入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管理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激励机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人才管理模式,主要用于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面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大部分企业的人动较大、职工流动性大、经济管理人员频换、人事交接工作衔接不上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导致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式不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2.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实质性

当前,大部分企业将重心放在项目资金投资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从而严重忽视了内部的经济管理。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缺乏管理制度的针对性。甚至有些企业将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应付相关部门检查的形式,这种流于形式的经济管理制度缺乏实质性。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下,缺乏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全面实现,也就无法发挥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与效果。经济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淡薄,最终导致企业实际经济管理效率低下。

3.组织机构较为单一

当前,大部分企业由于经济管理制度缺乏实质性和针对性,导致管理组织方式和模式较为单一化。这种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企业组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对问题进行灵活性处理。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的设定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大部分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设定的目标是较快经济发展步伐,从而严重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仅严重导致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的脚步,还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日益低下。

二、基于市场营销角度,企业革新经济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1.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针对性和实质性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企业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市场营销中,企业要抢占市场、获取最新资料,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并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的。另外,良好的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市场外部环境、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是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模式不具针对性和实质性这一问题,企业需要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对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并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进而达到市场发展需求的目标、实现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新与完善。站在市场营销角度,企业不断调整和改正经济管理方式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

2.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制定经济管理机制的前提、科学管理技术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水平和市场实际需求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和计划是基础性条件,合理有效推行战略管理与计划是实质性条件。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这一问题,企业需要站在市场营销角度和创新管理理念角度,加强制定和完善科学内部管理制度的步伐,从而发挥内部管理制定的效力和作用,并以此作为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和约束力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施工建设管理中,企业需要着重加强对精细化管理方式的有效和合理运用。针对当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这一问题,应该对工程建设工程中涉及到的成本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施工材料的购买还是施工管理,都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实现项目建设的科学控制。因此如何利用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成本的节约,是施工建设管理的核心工作。但是精细化管理和科学的战略目标需要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作为评判指标展开一系列的成本控制工作和施工管理工作。尤其是材料管理和技术的引入。在项目管理中,加强材料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的重要举措,提升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是提升建设项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在项目施工中,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工程建设的环保型,并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

3.建设科学的监督机制

企业无论是展开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还是精细化的管理工作,都需要针对自身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从而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另外,企业在跟随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目标调整和改正管理制度的同时,强化相关监督制度,进而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与功能,即经济管理职能。在市场营销管理中,企业的经济成本价与预算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后期企业在审核和质量监管阶段的工作,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控制成本和强化成本预算机制是提升审核结果准确性的重要途径。在强化与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竞争中的风险管理。企业无论是在筹资、投资还是经营管理阶段,都会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制定战略计划目标和完善管理机制之前,需要考虑各种市场风险,并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次展开控制市场风险的相关工作。

4.强化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在市场营销管理中,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和完善管理机制需要与人力资源培训机制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帮助企业满足市场发展所需提供坚实的后盾。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中不仅起到激发员工能力的作用,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一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企业职工,应当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并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市场竞争中,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员工的综合能力同等重要。企业在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和配置中,需要根据员工的个性特征和自身想法,将其分配到适合的岗位上,进而保证员工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提升自我责任意识,同时避免优秀人才的浪费。

企业无论是制定战略发展目标还是建设经济管理制度都需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以此作为人才管理与培训的依据之一。站在科学视角分析员工的实际需求和综合能力,在保证信息交流有效性的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岗位安排和关注员工的自身需求能够帮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一种对企业员工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应该在实际管理中为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建立完善的建奖励制度,积极引进激励机制。除此之外,在具体的人才培训过程中,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和岗前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的水平,提升实际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在关注自身经济需求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正当前经济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进而提升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针对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实质性,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沈莉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131+392.

[2]李兵.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203+207.

[3]雷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167-168.

[4]窦文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J].商,2013,10:15.

[5]陈卫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1:84+86.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在烟草企业的生产及运行中,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可以对企业的生产运行风险进行良好的预测和控制,及时了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管理的质量。最为重要的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一、烟草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烟草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控制通过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管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保障企业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的展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下,烟草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水平提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推动烟草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对于烟草企业来说,要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关键的环节。通过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烟草企业可以极大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健全企业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此外,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内部管理质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规范烟草企业内部会计行为。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文化氛围,从而形成对会计活动的有效监督。通过会计核算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为会计活动的展开提供有效的依据,为管理者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分析

我国烟草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因此,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还没有累计足够的经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定的问题。尽管近两年我国的烟草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行业整体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内部管理制度也更加的完善,但在实际的工作和管理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节不够健全。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基于有效、准确的会计信息基础上的,这需要企业有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为企业会计活动的展开及监督提供了基础,并受到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氛围和制度结构的影响。要做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外部的良好环境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近两年,我国的烟草企业经历了较大的政策改革和结构重组,在整体的管理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已经逐步实现了制度化的管理。但是,我国烟草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内部控制环节存在很大的缺陷和问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开展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都不符合标准,员工的价值观念未能达到统一,工作责任感缺失,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质量的提高。

2.内部控制制度有待优化。烟草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因此在管理控制制度上受到传统方式的影响较大。与现代化管理制度的要求相比,我国的烟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更新上较慢,管理方式灵活性低,在进行员工的招聘和培训时效率较低,员工更新速度慢,员工素质相对较低,且选择范围狭窄,在部门内部存在着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在一些烟草企业中还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企业管理部门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要求对管理制度做出及时的更新与调整,在管理制度上照搬照抄,导致制度僵化,经营理念落后,企业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合理的依据,很多业务无法有序的开展,无法达到企业制定的管理目标。

3.内部沟通效率不高。我国的烟草企业在近几年经历了规模不断扩展的过程,生产经营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内部的组织机构也日益复杂化,给企业管理增加了难度。在庞大的内部组织结构下,做好内部的沟通显得更加重要。然而,许多烟草企业内部沟通渠道不畅,组织部门繁杂,分工不明确,信息传递收到阻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企业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4.监管力度不够。会计信息可以直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因此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营销,我国烟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尤其是在会计管理上,时常出现形式化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引起的。烟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导致一些监管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此外,烟草企业的外部监督力度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我国烟草企业的外部监管中,部门的功能重复,且管理分散、标准混乱。部分烟草企业还存在内部控制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没有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三、提升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

1.完善内部控制。烟草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烟草企业要完善内部的管理结构,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其次,烟草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良好的企业氛围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最后,烟草企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引进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为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2.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烟草企业要做好内部会计控制,仅仅依靠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在做好内部管理体制建设的同时,做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方面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作用,加强对社会诚信的宣传和倡导。政府部门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整个市场领域的诚信行为。其次,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以身作则,在监管的过程中克忠职守、依法办事。最后,政府部门应当转变管理理念,转变职能,提倡诚信建设,建立一个廉洁、公正的政府。

3.大力弘扬传统诚信文化。诚信意识在现代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提高企业会计控制的质量,就要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诚信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建立起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诚信经营的意识,从而帮助企业获得长足、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烟草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企业不仅要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还要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尤其是在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上,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制定合理、有效、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从而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加强和完善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J].经济视野,2014(05):15-17.

[2]李凤.加强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会计师,2010(06):66-68.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起源、内涵和本质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在公司制的发展上提出的,其是在16世纪产生的,已经发展了近400年,现代公司制是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企业在最初是以家族式企业为主的,在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下,合作伙伴和家人起到了企业的管理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明确,而且逐步实现了社会化的大生产,家族式的管理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市场需要企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提髙自身的生产效率,并且产品与服务应该更加的专业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管理经验,家族式的企业管理不能符合市场的发展。因此,在企业的内部就雇佣了大量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种形式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基础。这种经营的形式是在19世纪50年代兴起的,是由美国的铁路企业率先应用,由于铁路企业具有自身特定的经营模式,在进行铁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所以企业要运用股份的形式建立,而且铁路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这个特点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尤其是在二战以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其产生的背景是在经济髙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下形成的。其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主体是企业的法人,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是以自然人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是个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负责,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的法人是主体,一般企业是股份制的形式,实现大众的筹资方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釆用有限责任制的。

按照上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起源和内涵的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企业的产权是分明的,产权的分明实现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化的经营,其二,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科学的,相关的制度非常完整,贯穿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完善的企业制度实现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互相监督,实现了企业的髙效运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更加的明确。

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融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在经营中更加有效率,而且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成果。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符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

我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的情况,而且企业对国家财政的依赖度比较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有待完善的,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不髙,企业内部的产权不清晰,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经营效率不髙,经营的成果不佳,对社会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是提髙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形成股份制的形式,通过筹集资金的方式,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独立,而且对公司各个部门的管理更加有效,形成良好的管理结构,这些都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产权的分明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中,常常会出现政企难分的问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对企业的决策权产生影响。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使企业内部具有独立法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权利更加的独立,而且明确的产权制度可以完善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实现社会资金的良性流动,使市场环境更加的公平和透明。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效率提髙,其可以使公司的内部控制更加的完善,使企业的组织更加清晰。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的方式,使公司在经营中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中,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的财务支出都是制定财务报表进行管理的,使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更加的明确,公司战略的制定是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制定的,更加具有执行性,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有企业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不能顺利发展,而且其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产权结构问题

国有企业的出资人的职能不健全,在国有企业中,财产是国家的,而且全体社会成员也同样具有。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由五个部门共同担任的,在财政部门,企业的收益和所有权是变更的,在工委实现经营权的选择,在经贸委是对重大的决策进行投资,国家计委主要是对投资进行管理,劳动部对工资的总额进行审批。但是,在不同的出资人的管理中,导致职能的重合问题,导致出资人的工作效率不髙的问题,在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的组织不清晰,不能对经理等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导致国有企业在治理中出现结构混乱的问题。

(二)管理体制的弊端

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还是存在不足的,在进行分配上存在着计划经济的因素,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干扰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尽管已经建立了自负盈亏的制度,但是在改革方面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而且激励机制不完善,对管理层不能进行约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髙。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不力,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中,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控制国有资产。

四、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明确国有企业产权归属的主体,确定产权主体权益和职责

在国有企业中,产权的归属权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通过改革的方式确定产权制度,国有企业在进行产权制度建设中应该确定资产的归属问题,确定好资产归属的主体,而且应该确定产权归属的主体和责任问题,国有企业资产的自由转让和流动问题也应该强化分析,完善法人的产权制度,这类制度应该较为有效的改善国有企业中人的问题,使企业在管理中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实现委托人的,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资产的有序管理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且是企业的法人可以独立的进行自主经营,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防止政府对企业的干预,防止政府的无限责任。

企业应该通过股份制的方式实现产权的分离,股份制的方式防止了政企难分的问题,国有企业中存在着政府对企业大力干预的问题,股份制可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实现自主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制定中,国有企业应该确定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的法人应该是独立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有限责任制度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在企业中产权分明,可以确保有限责任制度的完善。应该强化对所有权的约束,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问题比较明显,运用所有权约束的方法,可以通过建立内部管理的方式实现,在企业内部以股东大会作为最髙的执行机构,在企业的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的结构。

(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

在企业中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委托的问题,会产生信息不能对称的问题,人在受到委托后,他们可以釆取的行动并不是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导致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可以运用相关的激励方法,防止在委托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内部应该完善相关的治理结构,要对内部加以激励,对外部强化监督。

内部激励的方式可以釆用薪酬激励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部门的人才的考评,通过对员工绩效的分析,相应的进行奖励。不仅仅是在薪资上,在平时应该了解员工的需求,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尽可能的满足员工,使员工在工作中可以获得尊重。外部监督的方式应该实现政企分离的方式,使产权更加的分明,政企分离可以防止国有企业内部经济社会监督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组织进行分析,使企业的财务的流动方向更加的明确,使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的清晰。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通过制作财务报表的形式,形成各部门相互监督的形式。

五、结语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81-01

在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高等学校肩负着特殊使命,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质量驱动型的阶段,体现一种内涵型的发展要素,它更加关注的是人才,关注的是学校精神,关注的是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围绕探索现代大学制度,思考管理制度建设更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离不开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管理的保障,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以制度来规范部门、个人的工作行为和落实责任是有效的管理体现。

1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制度内容存在的问题

如一些制度内容不科学,空洞、笼统、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有些规定重认识轻措施;权责不对称,重责任轻权利;有些制度要求过高,不切实际,使违反制度成为常态;喜好出台新的制度,忽视对现有制度的检查落实,重制定轻执行;甚至还存在有一些内容与现行法规不符合的制度。

1.2 制度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职能部门制定规章制度缺乏整体和长远的规划,忽视本校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上级规定,制度不符合校情,应急性强。另一些在制定前缺乏深入调研和广泛征询意见,缺少细致、严密的逻辑推敲,引起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产生较多异议,匆匆出台,草率收场,影响制度的执行效率和权威性。

1.3 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仅仅只是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一个基础和前提,只有高效率的制度执行,才能达到规范管理,才是学校制度建设追求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问题上,后者尤为重要。但目前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执行的弱化直接影响制度的效率和威慑力。

1.4 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制度体系残缺,对相关问题缺乏配套、衔接的制度建设,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撑,制度之间缺乏呼应,甚至有个别冲突和出入。一些职能部门出台的管理制度缺乏全局规划和思考,内容相互上交叉,或权责不明或出现空缺问题。

对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人治’传统的惯性比较大,人们习惯于把学校的发展与前途寄托于主要领导者的智慧与能力,把在新形势下的高校内部管理寄希望于主要管理者的学识与经验。制度管理、民主公开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二是高等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发展,使高校为强化自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强调高校的个性、自由,忽视规范要求,这在客观上也为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以约束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设置了障碍。三是各职能部门在制度规章制度时各自为政,缺乏在学校视野上的系统把关和梳理。当然,除了校内的制度建设环境之外,还有众多复杂的社会因素也制约着学校的内部制度建设。

2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加快管理制度建设的步伐

目前,高等学校传统的管理理念、人员素质和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制度创新是解决高等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创新的灵魂和根本出路。十几年前,以航海类专业教育为特色的一些高校率先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念和标准应用于教育质量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借鉴其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原则,笔者对加快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如下思考:

2.1 依法治校,保证制度的合法性

学校的各项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律、法规的延伸,或者说是将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的具体化。法律、法规是制订各项制度的依据。因此,合法性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前提。合法性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度产生的程序合法。高校在制订制度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从源头上保障制度建设的合法性。二是制度的具体内容必须合法。制度的具体内容合法是制度得以施行的前提条件。三是制度施行过程必须合法。在依照制度对管理责任人作出处理时,要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和纠错机制,有相关的申诉委员会,为他们提供申诉的机会,以维护管理人员和师生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2.2 系统构建,体现制度的科学性

依照“科学管用、功能互补”的原则,构建制度体系。把高校内部管理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遵循整体优化的方针,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首先,着眼于搭建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依据完成质量方针的工作要求设置管理部门,制定履行各部门职责的系列规章制度。制度的设置不一定要数量多,而要以较精准和管用为目标。其次,要衔接好各部门制度的接口,使部门管理制度不仅有其本身清晰的内涵要素,而且制度之间有良好的支撑、连接关系,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系统。成立制度检查、监督、评估委员会,对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进行规划和指导。

2.3 以人为本,展现制度的人文性

以人为本就是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在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的前提下,强调全员参与、团队精神和协调工作。通过全面质量的宣贯,使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能理解学校发展目标和质量方针,了解学校的环境与现状、机遇和挑战。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规章和岗位目标,使育人者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把个人事业的提升与学校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激励他们自觉地为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质量、社会服务质量以及帮助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工作。

在高校管理的因素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性尤其重要。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调查发现,一个人对他所得报酬的满意度不是看其绝对价值,而是通过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从比较中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并由此影响其情绪和工作态度。注重制度的公平性是基础的要求。

在制度的设计上,还要增加奖励、惩戒的措施,以激励为主,惩戒为辅。制定明晰具体的奖惩措施,用激励措施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用惩戒措施保障制度的严肃性。

2.4 持续改进,体现制度的有效性

质量的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和灵魂,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要使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包括机构、管理及各因素在受控状态时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制度的持续改进就是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制度创新,使之与时俱进。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要定期进行修订、补充或废止。对制度的修订要有针对性,重点是教学、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及涉及管理人、财、物的职能部门的制度。同时建立纠错和预警制度,不断改进过程控制,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通过定期的内部检查和年度管理评审,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并落实整改要求,对制度运行及时评价和总结,达到持续、有效的改进,以保证学校管理制度的权威、有效性和实用性。

总之,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同时,制度建设不仅仅是制定规则,更是要使得规则内化,使得规则成为一种环境、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文化。因此,大学制度建设除了制定各种必须遵守的规则规章制度之外,还必须巧妙地使制度成为一种柔性的文化,使广大教职工感受它、理解它、支持它。这才是大学制度建设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黄亲国.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3,(2).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1房地产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房地产企业单位一般都是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目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对内部经济管理存在许多误解,做的不够到位,甚至概念模糊,再加上内部管理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1.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对外提供虚假或不真实的会计资料,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使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扰乱单位会计工作。管理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金或侵吞单位资产等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强化内部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和管理,已成为解决当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和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1.2法律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和经济改革深入,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如《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内部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与之配套的规章——《内部会计制度规范》。但部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有法不依,投机取巧,执法不严,姑息将就,卖人情给面子的现象普遍。有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松弛,造成了一些经济犯罪。

    1.3 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

    房地产公司员工的能力、诚实品性以及对员工的管理是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管理者价值观扭曲、缺乏敬业精神、缺乏管理能力,人事政策缺乏透明度、缺乏激励机制、不能够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1.4法人内部监督机构作用不明显

    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监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作用。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

    2.1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

    任何企业的生存在于一定的内部管理环境之中,内部管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应注意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人才资源管理政策和务实,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管理的目的。

    2.2加强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是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批审;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报关、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有更好工作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根据不同岗位在系统管理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2.3加强企业财务内部管理

    建立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严格按《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设立财务管理的程序和岗位,稽核监督的办法。

    2.4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

    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较多地强调生产,不同程度的放松了内部管理。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轻视内部稽核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者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有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内部稽核制度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案例表明,一些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定,而是没有严格自执行制度,缺少内部稽核制度。

    2.5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相对独立的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指导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对内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它主要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当前有较多企业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合并,这就是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发挥作用。如果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正确执行。

    2.6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为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要做好如下两点:

    (1)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

    市场经济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极为重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当前会计信息的失真及弄虚作假,账目混乱,都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有关。故要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增强会计监督的力度,必须重视会计队伍的自身建设,要纯洁会计队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使用上,要宣传正面典型,树立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氛围,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

    (2)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严格的需求,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工作能够及时提供更多的、更新形式的会计服务。因此,会计人员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强化依法监督理念和服务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业务考核制度与奖惩,晋职挂钩制度,促使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一)主观问题

1.不重视财会管理职能

成本管理是财会管理职能的一部分。目前高校财会工作侧重于报账和记账,单纯强调财会的服务职能,忽视财会的管理职能,限制了财会职能的发挥。

2.财务风险意识较淡薄

我国高校不重视内部财务管理,普遍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预警应对机制。高等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扩大规模,高校财务负担严重;政府鼓励高校经过市场机制进行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相当的高校举债办学留下了严峻的贷款融资风险。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高校负债资料显示,近年来高校贷款余额不断上升;少部分高校因不能承担债务,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还款期的日益逼近进一步加重了学校的财务风险。

(二)制度问题

高校内部管理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管理制度。制度问题就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制度理念、制度建设、制度执行上。在制度理念上,大部分高校资产管理“重购轻管”、“重钱轻物”。失之偏颇的制度理念直接影响着成本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大部分高校采购环节集中采购,已购资产的转让、利用、报废等操作又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也是因时因事临时拟定,没有形成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在操作层面缺乏长期适用的有效性。制度的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不合理的漏洞众多。制度缺失和制度中的纰漏直接影响着成本管理工作。在制度执行上,制度的贯彻落实常常流于形式宣传;很多资产处置由领导直接决定,人大于法,制度形同虚设;基建项目、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不公开招投标,采购过程不按合同管理制度办事,高校领导直接指定施工队伍,基建腐败,违法乱纪时有发生。制度执行的变形让成本管理无法落实。

(三)行动问题

1.财务预算工作不细致

预算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方法。目前,高校预算问题突出表现在经费分配对专业特点考虑不足,专业间经费分摊不合理,导致经费闲置或者经费不足,专业经费配置的失衡阻碍着高校的持续发展。高校成本管理应将工作聚焦到财务预算上,通过合理的财务预算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成本核算常常不准确

目前,高校基建投入增长速度加快,基建贷款力度加大,基建项目本身又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很多高校的会计制度和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系列的成本核算问题随之而来:贷款利息没有及时计入基建项目成本,基建财务不能准确地反映基建项目的贷款投入;如果高校财务账只记录已竣工基建项目,不计未完工项目,高校资产就会少列;如果已发生的基建贷款全部计入高校财务,高校负债就会夸大。大部分高校记账基础还是是收付实现制。生源扩招、规模扩大导致的财务收支频繁、体量增大让原有的收付实现制成本核算方法在很多场合不适用。

二、改进高校成本管理的几点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的成本管理中出现的主观、制度、行动问题,高校管理部门要通过明确管理目标、建设预算制度、践行全员成本加以解决。

(一)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目标不能发生背离。分析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有两个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一方面,我国的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把财富最大化作为目标不合实际。另外一方面,高校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具有投入产出性质,其价值是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价值最大化。价值链是高校竞争优势的来源。以价值最大化作为立足点,高校管理层除了着眼于经济效益,还能看到高校的社会责任,从而可能引导建立一个长远、整体的财务管理制度。成本管理的目标,首先应该是高校价值的最大化,即保障和提高学校教研质量,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学校的经济效益。

(二)建设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很好地调节财务收支、规范财务管理,对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整体实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目前,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和投放途径多元化,资金流动日益复杂、资金流动体量增大对考核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建设和落实合理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势在必行。高校预算制度的建设,可以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预算制度。企业根据销售、生产、采购等环节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分配经费,进行财务预算。高校应该紧紧抓住就业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就业率。一方面,为了增长就业率,让某些专业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高校可以确立一个合理的零基预算制度;另一方面,把就业的专业需求数量当成订单数量,据此确定各专业的招生人数、预算开支和增量预算划拨经费。高校预算制度的落实,要严格监督预算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覆盖不留死角。

(三)践行全员成本

高校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是成本形成的主要角色,在高校成本管理中必须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范围说得更大一些,必须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只有高校所有人员树立了正确的成本意识,制度才能落实,高校办学成本才能降下来。责任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的方法之一。建立和完善责任成本管理制度,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可以保证总的目标成本得以最终实现。高校同时要出台一系列配套的全体教职员工理解并拥护的行之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措施,鼓励教职员工采取云计算等技术降低教学成本,鼓励图书馆、文献资料、计算中心、实验室、会议中心等基础设施和优秀教育资源在相关院系之间的共享,带动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努力践行全员成本。

三、总结

员工内部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 内部控制 管理体系 构建策略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主要指的是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财产安全,保证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得以有效落实而构建的系统的方法和程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属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从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重在提出了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建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更好的实现内部优化和调整,可以帮助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够确保企业资源得以科学配置。进而不断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水平,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更清晰的明确自身的职责,增强企业基层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得以切实的增强;建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将过去独立的职务进行科学的管理,让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得以相互平衡相互制约,企业内部独立的部门也可以形成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协同的机制;建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水平,可以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加严密,从而避免各种财务风险以及违规问题,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建立的目的

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依靠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更需要依靠一个系统全面的内部管理制度,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从而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增强经济效益,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原因就在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是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的。

(一)确保国家相关法规得以落实

在企业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所制定的很多政策法规都必须依靠企业有相关的财务内部控制手段来实现。因此企业应该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来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从而让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得以贯彻落实。

(二)保障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

在企业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确保这一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进行监管,确保企业各部门资产得以有效的保管和利用,从而避免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对物资造成的损坏和丢失;同时,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企业产生浪费、贪污等问题,更好的确保了企业财产的安全。

(三)促进会计资料质量的提升

本文中所提及的会计资料质量指的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企业的领导者惟有对真实有效、全面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以此增强企业财务活动所带来的实际效益。在建设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规范的程序,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错误的产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企业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

(四)保证会计监督的准确与及时

企业会计监督一般指的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活动情况开展监督工作,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必然会成为企业会计监督活动的新平台。所以,我们必须要构建科学规范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逐渐完善会计监督管理体制,监督有依据可遵循,如此才可以保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有效的避免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潜在风险。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

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从本质上而言应该是企业进行各项财务管理措施的基础,我们应该积极的对其进行完善。首先,保证各种不相容职务之间的独立性,合理进行财务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理顺财务工作流程,规范授权审批程序。如在进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搜集时,不但要填制好相应的单据,同时还必须要依靠专门的人员进行再次审核,之后再上交财务管理人员审批,而对于部分现金业务,其审批活动和印鉴的保存必须要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单独管理,这样才能够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其次,对一部分关键性的财务物品必须要做好登记保管清查盘点工作,并严格贯彻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最后,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选拔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贯彻相关的标准,尽可能的选择那些能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拥有较高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同时企业必须要定期展开针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