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实验方案设计范文一药品:

半枝莲、95%乙醇、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蒸馏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试剂

仪器:

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数据超声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机、PH计、加热板、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实验方法:

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实验、生物碱的鉴定方法

实验步骤:

一、药品、仪器的准备

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推算出回归方程

三、样液的制备

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

1、单因素实验

(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酸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碱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4)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

由单因素温度、酸度、碱度和料液比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

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半仿生法中最优的提取条件

五、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生物碱: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超声波提取

1、单因素实验

(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酒精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

由单因素温度、提取次数、酒精浓度作为正交试验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优条件

六、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下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

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碱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生物碱的量及产率。

八、生物碱的鉴定:

生物碱沉淀反应

1、碘化铋钾试剂反应 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红色者为阳性反应在。

2、碘-碘化钾试剂反应 取渗漉液1ml,加碘-碘化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3、硅钨酸试剂反应 取渗漉液1ml,加硅钨酸试剂数滴,生成淡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实验方案设计范文二一、【实验题目】:

印刷条件对预涂膜覆膜质量影响探究

二、【实验设计思路】:

影响覆膜质量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即覆膜工艺的影响和印刷条件的影响。覆膜工艺的影响无疑是覆膜的温度、速度、压力三种因素。往往现在对于覆膜质量影响因素大多是考虑到覆膜工艺(温度、速度、压力)的影响因素如出现:打皱、起泡、卷曲、出膜、亏膜、搭边痕的质量因素。而很少考虑印刷条件对覆膜质量的影响。而往往有些时候就是由于印刷条件的因素才影响了覆膜的质量。基于如此这次试验研究的方向就是在规定一定的覆膜条件,通过改变样张印刷所需条件进行打样并将其做预涂膜处理。最终的实验结果是为了探讨印刷条件是如何影响预涂膜质量,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最后以此为依据确定印刷品覆膜所适宜的最佳印刷条件。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IGT印刷适性仪、预涂膜覆膜机、剥离强度仪;

(2)油墨、铜版纸(确定规格,ph值)、BOPP预涂膜。

四、 【实验准备】:

在IGT印刷适性仪进行试验打样,确定一般印刷打样的印刷条件范围。(温度、速度、压力大致范围)。

五、 【实验原理及步骤】:

(1)采用覆合强度指标考察覆膜质量, 覆合强度的测量参考GB2T2790-1995标准进行测量。对于每个试样, 从剥离力和剥离长度的关系曲线上测定平均剥离力, 以N为单位, 记录下至少100mm剥离长度内的剥离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并计算相应的剥离强度值。

计算公式如下:

180 = F /B

式中: 180 为剥离强度(N/mm); F为剥离力(N); B为试样宽度(mm)。 利用上式, 计算所有试验试样的平均剥离强度、最小剥离强度和最大剥离强度, 以及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2)利用IGT印刷适性仪在铜版纸上面进行打样。

1、在一定的墨层厚度、印刷速度、印刷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印刷实地打样,打样后将样条放在正常的印刷环境中进行干燥(干燥时间受纸张、温度、湿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印刷时间间隔(0.5h、1h、1.5h、2h、2.5h、3h、3.5h、4h、4.5h、5h、5.5h、6h、6.5h、7h)的样条在预涂膜覆膜机上面进行覆膜( 覆膜的压力在6. 8mPa, 温度为90 e, 覆膜速度为100r/min)。然后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最佳覆膜时间间隔。

2、在第一步所确定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的条件下,印刷压力、印刷速度一定,改变印刷墨层厚度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同墨层厚度(0.5-4.0Lm)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处理,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覆膜的最佳墨层厚度。

3、在前两步所得到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和最佳印刷墨层厚度的情况下,控制印刷压力一定,改变印刷速度(0.1、0.2、0.3、0.4、0.5、0.6、0.7、0.8、0.9、1.0m/s)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同印刷速度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处理,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确定最佳的印刷速度。

4、根据前三步的实验所得的最佳印刷时间间隔、最佳印刷墨层厚度、最佳印刷速度的情况下,改变印刷压力(200-800N)进行印刷实地打样,对不同印刷压力下的印刷样条进行同上覆膜,在剥离强度测定仪上测试各样条的剥离强度,记录数据。

六、【数据处理】:

七、【实验结果】:

八、【参考文献】:

齐晓堃, 印刷材料及适性北京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xx.1(普通高等教育印刷工程本科规划教材)

许文才,包装印刷与印后加工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xx.8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冯瑞乾,印刷原理及工艺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1999-4 (高等学校印刷工程类教材)

GB- T2790- 1995,胶粘剂180b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S]

实验方案设计范文三一、实训目标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并在论文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善调查、懂研究、能说会写的合格的毕业生。

二、论文设计指导小组

组长:徐先海、鲁伦文

组员:唐娟、李向萍、温晓琼、邓君瑞、卜剑莉

三、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工具与方法等,研究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 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2、 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有独创性;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准确、通顺流畅。

4、 毕业论文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参见系部统一格式),正文字数要求10000-15000字。

四、论文设计实施环节

1、组织动员

时间:20xx年4月27日

地点:二教(501)

对象:国贸08级全体同学

方式:集体动员会

班主任(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2、学生报名分组

毕业论文为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11届毕业生要在5月1日前提交报名申请。根据报名情况对其进行分组。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原则上每组不超过18人。

3、指导教师聘任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对口专业,具有本科学历,且实践能力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职老师来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的职责有:

(1)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

(2)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负责在论文定稿的指定位置按要求签署评阅意见;

评阅意见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准确、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性是否合理等。

(3)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及时与老师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导教师须将指导意见记录在工作纪录本上;

(5)指导教师对每学生的论文指导时间不低于5学时/周。

4、学生设计(撰写)论文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选题。选题要求:

(1)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应结合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4)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

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解决学生在设计(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须写出符合整个论文设计过程情况的初评成绩与评语。

5、时间安排(共5周)

布置动员、确定选题阶段:4月27-5月10日;

拟定论文大纲阶段:5月10-24日;

设计(撰写)论文初稿阶段:5月25-6月24日;

修改阶段:20XX年6月25日-20XX年6月

提交论文及论文成绩初评、答辩阶段:20XX年6月底-7月。

五、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百分制体现,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90分以上)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2)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

(3)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

2、良(80-8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2)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证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通顺。

3、及格(60-7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

(2)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经济工作;

(3)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

4、不及格(60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均为不及格。

(1)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或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缺乏写作技能;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在当今社会中.可能人们见到最多的版面设计就是报纸杂志之类的读物。人们对这些读物已经有很长的认知时间,比较熟悉.如果改变或改进这些读物的排版,是不是可以更吸引读者的眼球呢?如今一般读物还是缺少设计的意识,而更多是进行简单的排版。其实在版面设计中有以下几个要素很重要:图、文、色、版式、网格系统、视觉流程和形式感法则。

图片是传播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类似于文,能够进行信息的传播,也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传播方法。我们通常见到的版面设计,如果能够让你过目难忘,我想,就是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力所致.图片是版面设计生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给我们的视觉效果最突出。不可否认,各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新闻照片凝固真实的瞬间.以视觉艺术的魅力吸引读者;部分专业性强的科技、经济报道应用图表、图解使复杂又难懂的问题简化.易于被读者接受;更有报纸将漫画引入版面,以艺术形式评价新闻内容,其形象性、直观性远胜于传统的文字评论。比起长篇累牍、洋洋洒洒的文字,图片凭借鲜明夺目的色彩和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更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在“三步五秒”内吸引观众“眼球”。但是,“厚图”不是泛用、滥用图片,“薄文”也决非以牺牲新闻的信息含金量为代价.一些报纸在过分追求图片效应的同时走人了新闻性缺失的误区。首先表现为图片篇幅过大,数量过多,占用了新闻报道的空间。图片的数量和篇幅大小都应由报道需要决定.以“最能表现相关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发挥传播效果”为依据。其次表现为图片的新闻价值低,内容与相关报道不切合。“厚图薄文”目的是以图片表现力强之长弥补文字枯燥、繁冗之短.因此选择的图片应该兼具真实性、新闻性、艺术性与表现力,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文字就像人活着要穿衣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在排版中文字相对比较多一点,它更可能的就是和网格系统同时进行。不同款式字体包括自己设计的.在整个版面中还是不可代替的。主标题的突出,加上利用网格系统对文本编排.使得版面更富有设计的感觉。文字、图片、色彩、线条、底纹等要素在版面中的存在并非孤立,也并非简单的叠加、排列、铺陈。而是通过彼此的优化组合达到“1+1>2”的效果,“使片景孤境能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利用局部的巧妙组合创造 “整体美”,在灵活的变化中求得“统一美”,通过有秩序的安排达到“和谐美”,真正具有艺术性的版面应该能够将这三种美融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美。强调版面艺术性不仅是对读者阅读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其审美需要的满足。

色彩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前我设计的版面不是很和谐,比较突兀。一开始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但接触更多之后发现,对色彩的把握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画面。小时候看多了黑白电视后.我开始讨厌黑白颜色,觉得那很土。但学了设计后.发现黑白的一张照片,或者一张海报,他并不难看.甚至在某个氛围下它比彩色的图片更适合。一般红色代表喜庆、热情、积极,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我国各类日报、晚报版面都是整版的红色调,渲染出全国上下一片喜庆气氛:而黑色代表庄严、肃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随后几天,全国报纸都是以黑、白、灰作为主色调,就连电视节目、电脑网页也都改成黑白色,如果此时还以红色作为报纸的主色彩,就无法达到肃穆、凝重的视觉效果.也就无法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之情。总之,色彩具有表达情意的作用,色彩的使用要符合报纸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不分具体情况和特定场合大量使用“浓墨重彩”。或给一个标题套上几种颜色或整版“姹紫嫣红”,就会让读者分不清到底在表达什么情感,以至在导向上出现了偏差。就会失去报纸的宣传、教育和导向功能。 视觉流程也许不是很大的一个要素,但在版面设计这一块也是不能不谈的。学习版面设计后才明白,以前做福建卫生报版面设计时可能对于文字的编排没有侧重点.整个画面太乱。要表达什么或者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心里比较模糊,在一些图形以及文字处理上没有一定的层次关系,让蓁冒7uJzAN AaTs z。。。,z主题的部分更加突出.达到一下子让人注视到的效果。视觉上还要注意一般的文字.可以选择单向的视觉流程。因为文字本身在书写上和我们的阅读上就是从左到右.正好符合单向视觉流程。

形式感法则和版式我觉得还是比较接近。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的。恰当的版面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新闻内容。使报纸具有吸引、感染读者的独特魅力。版式设立后就会开始联想到形式感.比如我想设计一张单页的文字在整个版面的中间,那么我就会联想到形式感法则中的对称式平衡。什么样的一个版式,什么样的一种形式,其实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表现力。但是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一张报纸最终能否得到长期稳定的市场认同.根本还是在于它提供的内容能否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报纸的形式、版面设计始终要为其宣传内容服务,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映生辉。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 环境科学 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91-02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门课程中。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点,我们应围绕课程构建,有针对性地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讲授相关计算机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以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基本目标

在“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实践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充分利用现有的软件及技术,借鉴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绘制平面布置图、绘制反应装置图、绘制设备图、处理实验数据、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并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

二、课程设置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英语水平和环境专业基础知识,时间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期末,集中上课,总学时为两周。课程由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上机随教师一起操作,并进行习题、作业练习以加深印象。教师可对学生上机进行监控及辅导。可多班授课,但需保证每人一台计算机。学习本课程后学生正好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毕业论文和实际工作中。考核采取“出勤+听课状态+实际操作+作业”的方式。

三、课程内容

(一)环境科学相关软件

1.数据处理及绘图软件

环境科学实验经常有大量数据需要分析及绘图,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多方面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常用的软件主要有Excel、Origin、Access、SPSS等,可绘制各种散点图、折线图、柱形图、条形图等;可以对图形添加趋势线,得出曲线方程及相关性;可对数据进行排列和筛选,并且可导入外部大量数据,如红外光谱数据等进行绘图。在Excel中还可以通过编辑小程序来完成一些特性的运算。Excel的中文界面备受学生欢迎,Origin是全英文界面,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函数的输入也没有Excel方便。但是Origin可以直接在图形上进行修改,及时保存了图形,仍然可以从图导出原始数据。从功能上来说,Origin更强大些。Access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能力,利用Access的查询功能,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类汇总、平均等统计,并可灵活设置统计的条件。比如在统计分析上万条记录的数据时速度快且操作方便,这一点是Excel无法比拟的。SPSS集数据录入、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SPSS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性模型、聚类分析、数据简化、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Excel软件,其他只作为了解。

2.图文编排软件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科技论文写作都离不开图文编排,Microsoft Word具有强大的文字和图表编辑功能,易修改,是必须掌握的。在本课程中主要让学生掌握页面、页眉、页脚、页码、行距等设置,格式刷、分节符、查找、替换、项目符号和编号等使用,三线表绘制,目录生成等。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使用“绘图工具栏”绘制简单图形及流程图。

Microsoft Office Visio创建具有专业外观的图表,以便理解、记录和分析信息、数据、系统和过程。在使用 时,以可视方式传递重要信息就像打开模板、将形状拖放到绘图中以及对即将完成的工作应用主题一样轻松。如绘制基本流程图就是把流程图所需形状图直接拖拽到绘图区,然后选择连接线工具绘制连接线,再选择箭头方向,绘制方向箭头,然后添加文字,比Microsoft Word绘制流程图要简单便捷。

3.环境科学绘图软件

AutoCAD有完善的图形绘制功能及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可以绘制任意二维和三维图形。在环境科学中,可用AutoCAD绘制平面布置图、施工图、剖面图、工艺流程图等。AutoCAD能以多种方式创建直线、圆、椭圆、多边形、条件曲线等基本图形对象,有强大的编辑功能,可以标注尺寸、书写文字。同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用AutoCAD绘图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且富有个性。

ChemWindow(CW)由Softshell Intern.Ltd.1989年推出首版,该软件主要功能是绘出各种结构和形状的化学分子结构式及化学图形,具有其他绘图软件所不具备的化学分子图形编辑功能。软件中有四个附加图形结构库,具有一些玻璃仪器和复杂化学物质结构式模板,绘制复杂结构式和反应装置图时比较便捷。软件还含有SymApps程序,可以显示3D分子结构,并能够给出具体的分子结构信息,如键长、键角、二面角、所属分子点群等分子结构信息,与Office软件的兼容性很好。

本门课程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及CW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绘制基本平面图、流程图及化学分子结构式等。

4.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PowerPoint(PPT)、Au?鄄thorware、Flash、Dreamweaver、Director、课件大师等。在这些软件中,PPT简单易学,制作方便,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来说,本门课程要求其掌握其制作过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用PPT制作幻灯片的方法,主要包括幻灯片设计、幻灯片版式、幻灯片配色及动画设计、幻灯片母版设计、幻灯片中图表及影片和声音的插入等。其他软件仅作为了解。

(二)计算机在环境模型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环境模型中的应用包括环境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MATLAB、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软件。RS可以利用红外扫描仪监测石油污染、水体热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推算出臭氧浓度的水平分布情况、分析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和含量、监测有毒气体对污染源周围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情况、监控生态环境等。GPS可提供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和定位。GIS能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输出,可以定量进行预测。RS为GIS提供信息源,GIS为RS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图像处理),GPS作为GIS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GIS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1] MATLAB、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等软件,可以编程应用于运算污染物迁移转化和控制模型,如大气污染模型、江河湖泊水质模型、生态模型、水处理技术动力模型等。对模型及数据进行运算求解,得到准确的结果,为制订合理治污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三)网络信息检索

1.常规环境信息检索

一些环境标准、专利及试剂性质等资源,可以通过常规信息检索网络获取。常用的网站有中国环境标准网(.cn)、中国标准服务网(.cn)、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中国专利信息网(.cn)、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识产权网()、欧洲专利局(EPO)专利信息网()、美国专利数据库(uspto.gov/patft)、中国试剂网(.cn)等。

2.环境科学文献检索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我们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专刊文献、硕博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都可以从各种相关的网上数据库获得。常用的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这三大中文数据库都需要购买使用权限,都大量收录了国内学术期刊论文。

常用外文数据库有德国Springer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美国wiley数据库()、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数据库()、美国化学会ACS数据库()、SpecialSciDBS国道外文数据库(spe?鄄)。以上数据库也均需要购买后才能使用。由于各个学校资源有限,有些数据库未购买使用权限,学生可从一些学术论坛获得免费的帮助,如小木虫(e?鄄)、阿果资源网()、零点花园()等。

3.环境相关课程资源网站

高校教学资源库(.cn)、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网站有免费资源、课件,可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相关课程。

四、总结

在“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在环境科学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以常用软件介绍为主,同时介绍网上信息检索方法。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 注 释 ]

[1] 邱彩华.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J].华章,2011(15):254.

[收稿时间]2014-12-21

版式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59-02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涉及面广,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不愿教,学生学得没意思,陷入课程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对此,应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以扭转目前的困境。具体说来,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可从以下七个方面采取策略。

一、以“学用结合”为原则,合理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典型常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使学生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行业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大多数中小学已陆续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在家里也经常使用电脑,学生进大学前往往就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了让学生减少重复学习,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培养目标应以“学用结合”为切入点,面向需求,以应用为目的,明确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方面应该达到水平。如Word的教学,应结合用人单位对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的技能要求,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和素质,提升教学目标。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大纲应以社会对计算机基础技能需求的为标准,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制定。

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根据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长的培养,不能用单一的计算机课教案,应付所有的学生;应该用多种计算机课,适应多样化专业的学生。如文秘类专业根据专业特点,突出综合文档的编辑技巧与Word综合应用。管理类专业应加强PPT制作、数学工具、Excel数据分析及图片处理的教学,掌握好数据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理科类专业应加强数学公式编辑器及数学工具使用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案例选取应突出“三性”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培养目标,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初步能力。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不仅要求知道计算机知识,更重要是要懂得怎么使用计算机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激励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案例选取突出“三性”:

(一)实用性。从生活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设计各种实用案例,优化教学内容。例如Word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制作个人简历、主题报刊、毕业论文编辑排版、成绩单等。在电子表格的学习中,则要求学生对商场销售进行数据处理,对企业工资进行分析管理;在幻灯片的学习中,则设计了主题班会和企业宣传等教学案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注意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知识结构完整,使课程教学较好地体现了“夯实基础,重视实践,面向应用需要”的特点。

(二)趣味性。通过有趣的学习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主题报刊的艺术排版、制作贺卡、利用PPT制作动感相册等。

(三)选择性。为了避免学生重复学习,提高效率,对课程教学内容要注意梳理,进行选择性讲解。例如,字体设计、表格格式等的内容应是在word中着重讲,在Excel、PowerPoint中避免再提及,Excel中突出数据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PowerPoint中突出幻灯片版式、设计模板和动画效果的设置。

三、教学过程实施“四步骤”

采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授课模式,教学过程以“授之以渔”为目标,着力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四步骤”:案例引入,提出问题;案例分析,透析问题;案例重现,解决问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践证明,实施“四步骤”的教学过程,可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完善课程考核制度

课程考核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标准的有效方法。考核类型与方式:平时考核、期中测验、期末考核。实施教考分离、由试题库统一命题、笔试机试相结合。并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课程考核的要求。本门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期末考核由笔试和实验考核两个部分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30%)+笔试(35%)+机试(35%)。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上机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分的30%,以确保教学过程质量的提高。

五、搭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平台的资源有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视频、试题库以等各种教学资料。按功能可以分为下课程学习、疑难解答、模拟考试系统、新手训练营、视频点播以及教学论坛六个版块。其中,课程学习版块帮助学生在课后随时复习和加强课堂讲授的内容。疑难解答版块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模拟考试系统版块,学生通过考试系统,能够进行自我测试。考试系统具有自题库随机抽题、智能评分等全真考试环境,可以全方位、立体化打造轻松学习模式,通过自我测试,强化练习,突出实用,从而达到学习目的。新手训练营版块将各知识点的上机操作用制作成交互式的多媒体动画演示,方便学生自我训练。视频点播版块提供各知识单元的教师声音讲解和操作的视频文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随时进行点播,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学论坛版块提供了一个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场所。网络教学平台所展示的内容比较生动形象,教学资源丰富可重复利用,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高,可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教学效果。

六、开放实验室

计算机机房在空余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可增加学生课外上机实验的时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可在开放机房里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或者选做复杂程度更高的实验,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负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承担着全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为充分依托计算机学科的在课程建设、实验室、科研的优势,应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师与计算机学科教师的沟通与融合,积极吸引和组织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教师加入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团队,加强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学科的联系。

(一)严把教师入门关。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各学校应严格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审批制度。计算机基础课不是“万金油”,谁都可以上。学校应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标准,制订计算机基础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新教师任课前应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学科领域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对拟开课程的辅导、实验课等助教环节严格训练一遍以上。严把教师入门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加强教学团队的集体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更新,经常组织观摩教学、相互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制作课件来提高效率。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一对一”结对形式的“传、帮、带”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早日熟悉教学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三)建立长效的学习培训制度。日常要加强教师教学业务的管理,通过集体备课、制订教学大纲和教案、教学研讨、组织互相听课评课等业务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于青年教师或授课经验不足的教师,实行“传、帮、带”工程。针对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学校在教师培训政策应有所倾斜,实行每年一周期不少于30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全员培训制度。采取校本研修、学历教育、网络培训、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让教师及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经验、技术和方法,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四)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名师奖评选制度。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等四个观测点作为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名师评选和管理办法,发挥名师教师示范和榜样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培和.大学计算机基础[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3]刘垣,陈庆强.摭谈卓越工程师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培养[J].高教论坛,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