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周边环境安全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3-017-01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对于建筑、市政、轨道交通等来说,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各行业安全事故中,施工安全事故位居第二,紧排在交通和矿产行业之后,是事故多发行业。地铁施工是高风险行业。地下土质多次扰动的特殊性、管线的复杂性、周边交通繁忙及人员、房屋的密集性等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危险。
1影响地铁施工安全的因素
1.1在地铁建设施工阶段,采用明挖、暗挖、盾构等施工方法和辅助工法进行基坑或区间隧道开挖时,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或隆起,其主要原因是地层周围岩土体的原始应力变化和受扰动或受剪切破坏的重塑土的不固结。因此,选择错误的施工方法和围护方案会造成附近地下管线断裂或引起周围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1.2地铁建设施工期间现场施工管理及安全防护措施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会对地铁施工产生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如:被拆迁建筑的外接管线,特别是电源、燃气等的切断检查不到位;各种改移管线、管位的不确定;管线施工的沟槽安全防护和周边建筑物保护不当;燃气管线的切断,并且防护不当;由于施工场地狭小,运输车辆乱行及场地各区不设临时交通标志、标线和指示灯等或设置不当;施工作业区边界不清,无栅栏挡板和保安人员等易造成车辆,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影响施工安全。
1.3施工建设的周边环境复杂地铁施工建设与周边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错综复杂。而且工程多建于热闹繁华的市区建筑物繁多交通拥挤环境复杂而且城市地层中各种管线交错密集分布也相当复杂这些周边环境不可避免要影响着地铁施工的安全。因此这些周边环境是必须考虑进去的。
1.4施工企业安全制度缺乏。由于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各方不能对各自的职责负责。同时又由于安全管理机制滞后无法适应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当前我国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尚未建立管理手段和监督方式无法适应不断扩大的建设规模也无法深入地开展施工安全监督工作。此外监督管理不力执法不严。安监部门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无法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助长了施工单位对问题和隐患处理所采取的恶劣风气。
1.5施工工地安全环境文化缺乏。地铁施工工地是多项作业交叉进行的复杂环境。工作环境恶劣苦累脏险;生活环境差,工人都是住工棚;卫生条件低饮食差;而且缺少企业文化和娱乐设施。这会对作业者产生烦躁的心理影响是诱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施工现场的高空作业流动、交叉性作业多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工作单调重复施工者长年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极容易产生烦躁和苦闷的情绪。当施工者突然受到工作或生活上的刺激时更会激化了他们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同时也增高了事故隐患。
2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
2.1地铁沿线周边重要建(构)筑物和地下公用管线的影响面广,如有损坏,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地铁工程地质情况具有难见性,应尽快收集完整地铁沿线相应的水文、地质、地下管线、地下障碍物、土质特性等勘探资料;从系统总平面布置到每个局部结构都要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详细设计,并按规定进行讨论、评审、审核、批准。
2.2施工期间应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能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制定事故管理及隐患排查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动土、动火、断路、吊装、进入受限空间等安全作业规程和作业许可制度。同时,加强多工种同时施工时场地和专业的配合协调等。
2.3依据地铁工程相关设计在施工前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辅助工法、结构材料和加固保护措施,制定切实叫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和《安全操作与安全作业规程》,经报上级和安全监理确认后实施,在施工中根据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监测所发现的新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设计变更或应急处置,经安全监理确认后实施。在施工中要进行详细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应聘请具有专门技术等级要求的技术人员,对大型设施吊装、主要模板工程、施工主体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建筑物沉降进行严密观测,并根据观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周边建筑物安全。
2.4由于地铁工程施工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应针对地铁工程施工中叫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地铁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在险情发生时采取有效控制和实施抢险,防止事故蔓延,挽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成立常设的抢险组织,并定期组织演练。
2.5重视员工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者各方面的素质全 在当下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员工的素质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抓好教育、技能培训和学习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它也是提高全体建设者安全素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如特种作业人员经常教育培训各级作业人员等方式使全体建设者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生产。
3结语
正是由于地铁工程的特殊性研究地铁施工安全就成了一项紧迫而意义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在认识我国地铁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结合地铁的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提出积极而有效地对策有助于减少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晓南.隧道工程中的风险及分担[J].铁道建筑,2001:39~41
[论文摘要] 中国在促进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了新动力,而东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也为 中国经济 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东亚合作的深入发展已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经济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保持强劲的增长,其驱动力总体而言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生产率的提高和 人力 资本的投资所带来的内生增长。持续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仅仅依靠资本的投资来维持,更为重要的是源于知识增长所取得的技术进步。中国所拥有低廉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是维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而市场机制以及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 经验的引入又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3.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制度保障。中国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不仅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也从制度上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各种非公有制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截至到2005年底,私营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产值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5%,大大超过国有经济,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有望达到75%, 世界上主要的 跨国公司 都在中国有业务往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上述因素将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仍将维持较高的储蓄率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高度吸引力,通过高储蓄和高投资的良性循环来完成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 政治 体制也将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增长。
二、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普遍被称为是正在崛起的地区经济大国,构成了对东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超过10%的经济增长率为东亚地区经济总体增长奠定了基础。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继续成为整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4.中国逐渐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创导者和推动者。中国一贯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的发展与合作,积极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建设。2002年中国启动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倡议以来,整个东亚经济合作的进程就发生了新的飞跃。中国的行动促使日本、韩国也不断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随后,日本就于2003年底与东盟发表了旨在加强经济、 政治 和安全关系的《东京宣言》和行动计划,日本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如此之迅速,显然也是自认为来自中国的压力。为了不落后与中国与日本的步伐,韩国也加快了发展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可见,在中国的推动下,东亚合作机制中的3个“10+1”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同时“10+3”的合作进程也不断得到推进,东亚合作呈显出一片勃勃生机。
当然,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东亚崛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是伴随着与东亚其他经济体越来越紧密的经济关系的过程。东亚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首先,东亚始终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和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地,2006年中国对东亚地区贸易额达到5024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2.5%。截至到2004年底,仅香港、日本、 台湾 、8新加坡和韩国5个东亚经济体占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就达到67%。2005年,东亚10个经济体占中国引进外资实际使用金额的58.6%。东亚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对解决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和加快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东亚合作进程的推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周边 环境 。中国崛起的过程也希望得到东亚周边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更多的支持与合作。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要成为地区经济强国,乃至世界经济强国离不开周边国家的支持与合作,而加强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积极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是为了营造中国经济崛起所需要的周边环境。
总之,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在东亚崛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参加到东亚崛起的进程中来,而东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因此,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东亚合作的深入发展已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2][3]陆建人:中国经济增长对东盟国家经济的积极影响.亚非纵横[J].2007年第1期
[4]马修·萨恩 弗雷德·盖尔:中国:快速增长研究,ers.usda.gov/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以“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校园平安,为南汇教育的改革、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的环境。
二、工作要点:
1.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教育局各职能部门的安全工作人员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的服务和指导。要按照岗位要求,把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和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继续开展责任签约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校(园)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明确分管副校(园)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职工等在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聘请学校校外法制副校长,开展对学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参与学校的安全工作。
2.完善各类安全制度、专项预案
教育局将制订12项安全管理制度、18项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下发《南汇区教育局安全工作实用手册》。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宣传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做好即将印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今年3月26日是第十二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各级各类学校要与公安机关、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密切配合,围绕主题,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开展以提高中小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外法制辅导员、学校班主任等队伍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要特别关爱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农民工子女以及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加强预警机制的落实,及时化解个别师生间和学生间矛盾,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引发伤害事故。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饮食饮水、卫生室等的安全管理。根据市教委、市食药监局的要求,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知识进课堂的相关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开展应急预案的教育与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1~2次全区性的安全工作观摩活动,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安全教育,二是应急预案演练。要组织好各级各类安全培训,不断提高教育局各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各级各类学校要抓好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教职工尽快掌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去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对有特殊要求的岗位,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做到持证安全操作。要指导学校用好、填好《学校安全工作台帐》,并开展评比。
4.认真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检查工作
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工商、城监、食药监、文化等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中小学安全检查工作。会同公安在学校门口及周边安装监控系统,有效防范校园周边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发挥学校人防、技防和物防的综合功能,加强安全工作的责任制。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室的督查,防止食物中毒及传染病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对校车的管理,严格执行“校车证”制度,继续抓好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的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整治未办理校车证的车辆、非法营运客车接送学生上下学问题及车辆“超载、超速”问题。要配合做好“自有校车统一标识”工作,落实市政府实事项目。要做好消防
等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要在区综治委的领导下,在区周边的协调下,与公安、工商、城监、食药监、文化等部门做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要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工作。做好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食堂、厕所、消防等设施和条件。要指导农民工子女学校认真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五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各项要求。
5.扎实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要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做好第二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评估、申报工作。要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组织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切实推动和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
6.做好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工作
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强校舍、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确实保障安全使用,遇重大险情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要加强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组织阶段性专项安全检查。要继续做好教育系统闲置房、场所租赁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营造安全生产氛围,防止事故的发生。要做好校办企业厂长(经理)、安全干部、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复训工作,填写好职工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卡,签约好职工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特种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7.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研讨、交流活动。分两个层面。区级层面开展到兄弟区县学习、取经活动,以及日常的交流、研讨活动;校极层面由片组长组织,定期到安全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参观、交流、研讨活动。开展区安全工作论文评比,食品卫生健康教育教案评选,食品卫生知识竞赛,编制下发《南汇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论文集》。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 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 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 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 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 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 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 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 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 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 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 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 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 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关键词:幼儿园 环境创设 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45-02
1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内容
1.1 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展开研究
1.1.1 幼儿园的教学资源
目前全世界较为先进的幼儿园教学理念是瑞吉欧教学,该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因素,将其最大程度的转换为教学课程资源。相关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培养时一般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借助教学内容来为孩子们营造氛围,即教师在教育期间为幼儿创造相关的主体墙。第二种方式就是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环境资源,将其最大限度的转换为教学资源。所以不难发现,为了更好的开展幼儿园教学工作,环境创造的作用尤其突出,当然能否有效利用周环境,还要取决于教学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周边信息的不断挖掘,将教学与环境合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做也有利于推动环境创设的进程。
1.1.2 推动幼儿的教育发展
目前与幼儿教育相关的理论都认为幼儿教育的优异情况与周边环境有着直接关联,而且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加快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效率能有效推动幼儿的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通过在幼儿园环境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并且随着活动数量的不断增多,幼儿还可以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教师再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对环境进行优良改造,从而最大化的实现推动幼儿发展的目的。第二,幼儿园环境当中的人、物以及事都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不断优化、创设周边环境,让幼儿更好的汲取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自身的认知力也会得到加强。
1.1.3 有效展现幼儿园的特点
对幼儿园进行创设工作还可以有效展现其特点,因为创设的初期阶段都是围绕幼儿园设备选取、空间格局规划等方面展开,这些工作的实施都会以一个主题为基准,通过不断改造,使幼儿园的特点更加鲜明,还有助于加深社会公众的认识。举例而言,研究家对北京一所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环境的格局、色彩等内容的研究,可以感知到该幼儿园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以幼儿为本,并且强调孩子的行为规范准则。
1.2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途径研究
1.2.1 注意地域差异,在当地教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园创设工作
幼儿园教学的相关学者提出要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学环境,该环境既要包含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节日特色,还要涵盖中国服饰文化、中国科技进步等等。由此发现,在进行幼儿园创设工作时,为了提高建设效率,应该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根据地域不同背景,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这种注重地域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建设工作,不但可以有效彰显中国文化的特点,还可以得到大量当地居民的认可,从而提高幼儿园的声誉。
1.2.2 将注意力从幼儿园整体环境建设转变到局部创设环节
笔者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不应该仅局限于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保护场所,应该大力发展相关物质基础,尽可能的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所以,将注意力从幼儿园整体环境建设转变到局部创设环节就是为了保障幼儿生活环境的质量,从每一个细节着手,使幼儿园环境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能达到高度统一的效果。
2 影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因素
2.1 当地发展的经济水平
众所周知,上层建筑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无论拥有多么先进的观念,发展的效率还是需要围绕财政能力来展开,只有当地发展的经济水平较高,才能把观念转换为实践。而针对一些发展较差或是较为贫困的地区而言,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难度很大,这也是目前我国推动幼儿园环境全面发展的软肋。
2.2 幼儿园教育者及管理者的观念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者及管理者是影响环境创设的重要因素,首先,幼儿园教育者在教学期间应该统筹兼顾,不仅要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还要考虑到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其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育的质量。其次,针对幼儿园管理者而言,哪种形式的学习环境会得到儿童的喜爱和认可是目前其最重要的问题,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及固态式教学体系,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
3 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3.1 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与幼儿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
为了有效的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工作,首先应该从环境创设环节开始实施,因为环境资源是教育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创设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受,引用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用具,并极力加强儿童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效果。然而,目前的幼儿园管理者与教育者都没有始终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思想,并且单纯的把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认为是空间结构规划工作。幼儿的身心发展没有受到重视,导致幼儿园管理者、教育者与幼儿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
3.2 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时,过于注重视觉效果
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目的是从全方位保证儿童的活动不受到制约、并且可以充分体会到环境带来的快乐感。所以教师以及相关管理者在开展环境创设工作时,要始终把儿童放在第一位,如何提高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儿童探索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内容。而从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发展现状来看,教师过于注重视觉效果,幼儿园室内、室外装饰的美轮美奂,从而导致幼儿不需要自主动手去改变环境,只需要学会如何享受环境即可。久而久之,这种创设方法使幼儿无法理解周边环境,周边环境也不能有效的为幼儿提供信息。所以在这种体系下,孩子动手能力以及自信心都不会得到加强。
4 针对目前问题,进行文化反思并提出相应意见
4.1 认识到幼儿的重要性,为不同幼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创设方案
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幼儿、教师双方构建有效的交流桥梁,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环境当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环境创设人员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水平等内容,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实现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
4.2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期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幼儿园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教学观念来进行,环境的创设需要具有教学意义以及价值,只有保证每一处幼儿园环境都具有教学内涵,才能大力推动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期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教育观念与环境创设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既能保证布置环境阶段不盲目堆积,又能将环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教师在传授知识期间,也要制定合理的目标,以便于借助环境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
5 结语
幼儿阶段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所以幼儿园环境情况直接决定着幼儿生活、学习的程度。为了更好的保障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工作便显得至关重要,相关管理者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做到因地适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本篇论文主要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途径、目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反思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 华娅.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63.
[2] 吴冬梅.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教育价值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57-59.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环境;防治措施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各医学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逐步提升,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也在不断的增加。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一般包括医用化学、生物化学、机能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物不能经过很好的后期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仅会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加重所在区域环境污染的程度。尤其是一些实验室会用到如甲苯,溴苯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的挥发对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可以导致人体的机能失调。然而现在污染防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防治和治理,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并未按照国家规定安装通风处理系统,使学生和老师直接暴露在带有毒性空气的环境中。有关部门对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污染源调查表明: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类环境污染源主要有生物污染,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医疗废弃物污染等。这些污染都会对大气、土壤、水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治理,不仅会损害师生的健康,也会给学校周边的环境带来为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环境管理,防止实验室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环境保护的观念,从建造实验室到实验课的开设及实验室的日常工作管理,都应该以国家环保局于2004年的《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为准则,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扩散。同时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环保教育,使其在思想上重视实验室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现状分析
1.1实验室污染物分析
医学院校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医用化学、解剖学、机能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在这些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有些试剂本身就是污染物,还有一些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比如在化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试剂多为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污染;解剖学实验中用到的标本保存液,这些保存液多为甲醛保存液,甲醛是导致白血病的污染源之一;其他实验中用到的动物,多涉及到兔子,小白鼠,大白鼠,实验过程中会对动物注射药物或者其自身感染病毒等,若这些污染不能得到合适的处理,就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一些废气废水的产生,这些污染物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和地下水道中,长期以往,由于有些物质具有一定的富集性,就会在空气和地下水中大量浓缩,从而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质。
1.2实验室污染物来源分析
医学院校作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院校,实验课相对较多,内容反复且随着近几年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这就更加增加了实验室的负担。学生增多,课时增多,实验室长期处于上课状态,对学生及教师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实验课结束后,一些有毒有害的产品或者实验试剂不能进行合适的处理或者统一回收,都直接倒进水池,如正丁醇,乙醚,溴苯等有机溶剂,这些试剂都会造成污染,并随着风向和下水管道使污染扩散到更远的区域。除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之外,还有实验室过期淘汰的药品,也会对实验室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近年来对教师的考核多以课题和论文为指标,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师们多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实验,基础实验并不能满足课题或者论文的需要,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前期所购置的实验试剂就会被淘汰,这些试剂没有专人管理,长期置于试剂柜中,过期药品多进行填埋处理。这些试剂中有些会含有重金属、有毒物质等,这样重金属、有毒物质就会对填埋场周边的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比如重金属离子,最常见的就是Pb和Gd,随着含有这些物质的试剂的填埋,这些金属离子就慢慢释放到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和土壤中,对当地的农作物和水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人和牲畜长期食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水或者吸收了这些离子的植物,会造成神经性的损害。现在报道的“癌症村”的产生,多为附近的地下水和土壤被污染导致的。
2医学院校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了解,国内外对高校实验室污染都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比如日本很多高校在处置实验后残存废液的处理采用了分步处理,首先把废弃的液体分类收集统一储存运送到处理站做最终处理,这样不仅规范了废液的回收制度,也对废液的处理更加系统化、效率化。美国在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部门,这个部门负责对学校中一切与科研、教学有关的实验污染的监督。然而在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实验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各高校也制定了一些制度用于加强对实验室环境安全的管理,但是相对于国外,我们所做的还相差很远,并且实验室污染防治多集中在高校化学实验所残留的污染问题,没有针对医学院校的规定或者方法。医学院校虽然也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但是医学院校作为一个专业相对较强的单位,它又有着自身所特有的性质。如一些实验用动物,在实验中被注入细菌或者药物,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处置,就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再如实验所用菌株、切片、标本等,都带有病毒或者细菌,这些都是具有一定生物安全隐患的。因此医学院校的污染和其他性质高校的污染有着相同点也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治理医学院校实验室的污染,我们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2.1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严把环保关
根据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则,各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行为准则。对各个实验室存在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讨论,要求各实验室做出相对应的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及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罚办法,使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到人心。
2.2加强实验室试剂的管理制度
对实验室的试剂要进行规范化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试剂使用和储存情况,对过期或者失效的试剂,进行统一分类回收。同时还要改造试剂存放仓库,试剂仓库的污染处理标准应达到国家环境监测的标准。如一些易挥发的气体溴苯、乙醚、丙酮等药品,要放进通风设备较好的试剂柜中,并在通风口增设简易的处理装置,使排出的气体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另外一些如硫酸、氢氧化钠这些强酸碱类的物质应该在使用后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才能排放到地下水管道中。
2.3建设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实验室
目前很多院校的实验室存在年限已经很久了,内部构造还保留初期的建设,有一些实验室抽风设备简陋,甚至一些实验室没有抽风设备,这些都是导致实验室及周边地区环境质量较差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首先改建现有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安装带有处理效果的通风设备,对实验室污染物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对于一些新建的实验室,我们应该做出环境评价报告,根据报告进行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中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
2.4鼓励教师开展实验课改革
根据教学改革及教学要求,鼓励教师开展实验课的改革,对于现有的实验在不改变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的研究,替换实验中所用到的污染性较大的药品。同时试行实验整合方法,整合相似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约实验试剂,又可以避免实验中的重复污染。
2.5强化环保教育,提高实验人员环保意识
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的环境污染类型及环境保护教育,让实验人员对实验室中的污染及危害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实验上课前,要对学生强调实验室环境安全,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后的废气废渣回收,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强化他们的环境安全意识,使其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保护实验室的环境并把这些意识带到日常生活中。
3结论
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实验室相对增多,实验室污染的治理和防治已经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规范实验室类污染物的产生,各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规模,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虽然污染的来源和类型相差较大,但是作为一个教学场所是相对集中的生活范围,为了给在校师生创建一个干净,幽静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在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扩散,对实验室污染物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同时加强对实验室药品的管理,健全废液及过期药品的回收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师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师生改革实验,用新的技术和方式,使污染降到最低甚至消除污染,在整个学校中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整合利用、变害为益”的实验观念。
参考文献
[1]于淑池.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0,13(1):165-167.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关键词】泵站基坑支护降水明渠井点排水法
中图分类号:TV675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程确定。
二.泵站基坑支护降水实例。
1.工程概况。
某泵站工程位于某出水滨河口处,地处青石路、大峰酒厂侧。主要施工项目有:进水箱涵、泵室、泵房、备用排水涵、出水箱涵、箱涵四、和二期的进水涵管等;其中泵室内安装立式轴流排涝泵三台,排涝量达9立方米/秒,潜水排污泵三台,单机设计流量660立方米/小时,垃圾格栅一台,皮带输送机一台,不锈钢闸门二座。泵室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进水涵管长142米,涵管截径2.6米×2.6米,连接滨河路排水片区顶管。
2.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为①素填土:以中细砂为主,土质松散,层厚约1.30-1.9米;②淤泥:灰黑色,富含有机质,呈流塑状,饱和,层厚3.5-3.9米,上部多含中细砂及贝壳,粘性较差,下部含砂量较少,粘性较好,在淤泥层中没发现砂土夹层,适宜进行沉箱基础施工;③粘土:花色,粘性较好,很湿,可塑;④粉质粘土:花色,粘性较好,含少量粗砂,湿,可塑。沉井井身位于①、②、③地层,最终刃脚落位于④地层中。为了防止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沉和倾斜现象,因此下沉施工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和防倾斜措施极其重要,同时在沉井内不同位置设置探孔,以探明地质状况,指导施工,探孔直径为0.2m,每次探深2m。
3. 工程现场环境 。
泵站北侧紧邻大峰酒厂,施工中需对邻近的建构筑物加保护。该泵站建在某上,河涌宽12-15米,是该片区的主要排洪渠道,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该涌的排洪功能;相邻的青石路交通非常繁忙。
4. 该工程综合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 施工场地狭窄,且紧邻 酒厂建构筑物;
(2). 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专业多;
(3). 施工工期要求紧迫;
(4). 文明施工、防洪、环保、安全要求高;
(5). 排水工作量大;
(6). 基础施工不能采取大开挖;
(7). 交通疏导有难度。
针对上述难点、特点,我们必须在施工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的、合理的措施,科学的安排、调度,既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又保证质量和工期。
5. 施工管理体会 。
该工程现已交付使用,正常运行中,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工作。由于施工过程按上述措施的实施,进展较顺利,未因方案措施不力而造成任何安全事故。在该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实践中,针对该工程工期紧、技术复杂、任务重、专业多的特点,与现场技术人员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成功地解决了泵室沉井施工许多难题,安全成功地对附近的建筑物进行了保护,并科学地调度和安排,使土建、机电安装等各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了泵站按时投入使用。
6.感触。
该泵站主体施工特点,采用沉井业。在此次的沉井施工中,得到了如下的认识:①对沉井地质要有深刻的认识,施工前应参考地质资料提供的岩土物理、化学性质指标进行计算后选定施工方案。②沉井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其沉降加强监测,根据出现的情况对其施工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才能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③软土地基沉井刃脚加固处理时,应首先垫木,并应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④在软土地区施工沉井时,必须考虑沉井的持力层强度,必要时还应先对沉井地基进行处理,以方便施工和有效控制工后沉降。
三.明渠和集水井排水法。
1.分层开挖排水:
在基坑(基槽)的周围一侧或两侧或基坑中部逐层设置排水明沟,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流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等设备将水排除基坑外。并且边挖土边加深排水沟和集水井,保持沟底低于基坑底0.3~0.5M,井底低于沟底0.4~1.0M。排水沟设在地下水的上游,沟底宽不小于0.4M,排水沟边坡为1:1~1:1.5,沟底设0.2%~0.5%的纵坡便于水流。集水井的截面为0.6M×0.6M~0.8M×0.8M。井壁用竹龙、木板加固,抽水应连续进行,直到基础工程完成,回填土后方能停止。在沙土中为避免沙土淤塞沟渠,也可以填以沙砾建成盲沟。如需加深降水深度,可按基坑壁分级设置明渠。
2.井点排水法:
在基坑周围埋下适当的深于基坑底的滤水井点或井管。以总管连接抽水(或每个井单独排水)。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不断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降落漏斗,并降低到坑底以下0.5~1.0M。从而保证可在干燥无水的状态下挖土,不但可以防止流沙、基坑边坡失稳等问题且便于施工。人工降低水位不仅是一种施工措施,也是一种加固地基的方法。
轻型井点降低水位,是沿基坑周围以一定的间距埋入井点管(下端为滤水管)至蓄水层内,井点管上端通过弯连管与地面上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相连接,利用真空原理,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或沟槽的平面形状和尺寸、深度、土质、地下水位的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一级井点系统达不到降水深度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方法降水,(如上层土质较好时,先用集水井排水法挖去一层土再布置井点系统)或采用二级井点(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所疏干的土,然后再在其底部装设第二级井点),使降水深度增加。
四.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应按照方案进行变形监测,并有监测记录。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道路应进行沉降观测,并有观测记录。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包括: 支护结构检测和周围环境监测.
1.支护结构监测包括: ⑴对围护墙侧压力,弯曲应力和变形的监测、⑵对支撑锚杆的轴力,弯曲应力监测土钉墙支护、⑶对腰梁(围檩)轴力,弯曲应力的监测、⑷对立拄沉降,拾起的监测。
2. 周围环境的监测包括:⑴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的监测、⑵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监测等、⑶坑外地形的变形监测。
五.结束语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因此,基坑支护设计相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不致使支护产生失稳,而在保证不出现失稳的条件下,还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而,作为设计的计算理论,不但要能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问题,还应计算其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同的支护结构适应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经济适用的支护结构。
参考文献:
[1] 吴晓宇 杜小龙 周文强 毕清波 熊南飞. 浅析泵站基坑支护降水 [期刊论文]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18期
[2] 刘刚 台运好LIU GangTAI Yun-hao. 特殊地形下污水泵站基坑支护与施工 [期刊论文] 《中国给水排水》 -2011年12期
[3] 余昕. 武汉新区四新地区排水泵站工程基坑支护研究 [学位论文] , 2011 -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4] 王鑫杨爱弟 袁家河第二泵站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2年15期
[5] 胡容. 湛江球团浓缩池及底流泵站高压旋喷桩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