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以SARS病毒感染为代表的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例子时有发生,使得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受到重视[1-2],同时也反映出生物实验室风险是生物安全研究中不容忽视的内容。早在2004年4月,我国就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是在2003年5月非典流行期间提出并制定的,对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依法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挥了重大作用。2009年7月1日,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生物学实验室(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但其中对于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并未特别涉及。由于国家在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调控中,研究阶段的风险控制是处于“自检自查”的水平,相关研究机构的监管缺位,将使转基因作物研究因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而在研究之初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生物风险。

1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现状

转基因作物从研究到商业化释放一般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获准进入商业化释放的转基因作物品种需要经过较为严格的申报和风险评估过程。但大多数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相应开展的小规模生产性试验(如温室或田间小试),往往取决于研究人员或者研究团队的兴趣和条件,并不必须通过申报和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从而出现生物风险管理的空白,并可能由此产生一系列生物风险。

以“转基因AND作物”为检索表达式,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分析发现,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论文起步于1988年,至2009年共收录相关文献4289篇,2001年后进入较快增长时期,近年来年均数近600篇(图1)。进一步分析的研究单位发现,数量前60位的研究单位共2665篇,占总数的62.1%,其中发文数量超过50篇的研究单位有17家(图2)。在这60家研究单位中,发文数量最多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为200篇;最少的是厦门大学,为13篇。其余1600余篇论文涉及发文数量不超过10篇的几百家研究机构。由此可见,我国开展农业转基因相关研究工作的单位涉及面广,分布广泛,研究的转基因作物对象多样,研究水平和条件能力参差不齐。随着国家转基因专项的逐步启动和深入,相信将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参与进来,这种局面将进一步复杂化。

由于我国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采取的是前审后批的原则,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6条)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第11条)的规定,审批前的安全管理应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负责。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查询,到目前为止虽然各地各级农业管理部门都有制定相应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法,但具体到研究单位,目前仅有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研究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2009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并起草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就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组织管理、安全评价的申报、安全管理、违规处理和处罚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安全委员会还将定期对学校内开展的转基因中间试验、生产试验进行校内安全评价审核。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研究方兴未艾,而另一方面,关于转基因作物试验研究阶段中的风险问题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研究还很缺乏。通过分别以“实验室AND生物安全”“转基因AND生物安全”和“实验室AND实验室安全”为检索表达式,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分析发现(图3),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起步于1999年,晚于转基因作物研究近10年的时间,在2002年达到高峰,之后回落至年均70篇论文左右水平。1999~2001年是国际上提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并爆发争议最为突出的一年,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符合这一时期的特殊性。通过关键词分析也发现,现阶段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以宏观背景研究为主(图4),对病原微生物和疾病防控略有侧重(图5)。

此外,我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在2003年之后逐渐受到重视(图3),这与2003年以来,我国以SARS病毒感染为代表的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的时有发生有关。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研究仍十分缺乏。由于现阶段国家在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调控中,研究阶段的风险控制是处于“自检自查”水平,相关研究的缺乏及研究机构的监管缺位,都可能使农业转基因研究在实验室阶段就因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监管与约束,而产生一系列生物风险。

图4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Fig.4KeywordsanalysisonGMbio-safetyresearch

2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的风险问题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的生物风险既包含生物学实验室的一般风险,又因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而存在其特有的风险。总体来说,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的潜在风险源包括以下4个方面:生物学试验材料与对象;生物学试验操作;生物学实验室废弃物;生产性试验。

2.1生物材料、试剂风险在转基因作物研究中,涉及的试验材料与试剂包括: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操作所必需的生物活性材料,包括组织、细胞和微生物菌种、质粒、载体以及病毒等;各种化学试剂,其中包括有毒、有腐蚀性的生化试剂,如氯仿等有机溶剂、溴化乙锭(EB)、丙烯酰氨及其结合物、各种酸碱溶液、染料、抗生素、细胞培养基(液)、洗脱液、抗体、放射性同位素等。转基因作物的试验对象主要包括烟草、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以及玉米、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

2.2试验操作风险转基因生物试验中涉及的试验操作风险来自研究人员的操作失误和器材设备风险2个方面。其中,试验器械与耗材主要包括塑料制品,如各种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培养皿等一次性耗材;玻璃制品,如各种培养皿、试管、吸管、玻片、盖片、常用容器、过滤器皿等易损易碎材料;金属物品,如注射针头、刀片等器具;以及常用设备,如离心机、水浴锅、烘箱、灭菌锅、超净台、电转仪、电泳仪、扩增仪等,及其所涉及用电、用水及设备使用风险。

2.3废弃物风险由转基因生物试验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①生物活性材料类,如组织、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及其培养物(如含有筛选药物、抗生素、有毒代谢物、外源基因残留物等)。②试验对象类,如转基因植物植株、花粉、果实、种子等。③生化试剂类,如有毒物品及其他试验废弃物,如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锭(EB)、丙烯酰氨、甲酰氨及其结合物、酸碱溶液、有机溶剂、染料、抗生素、同位素、凝胶电泳、培养基(液)、洗脱液等;以及转基因操作中的残液、缓冲液等。④试验耗材类,如各种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培养皿等塑料用品;各种培养皿、试管、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常用容器、过滤器皿玻璃制品;注射针头及刀片等金属物品等。

2.4生产性试验意外释放风险在转基因植物研究过程中,处于目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表达载体建立与功能鉴定、突变体构建等目标所进行小规模种植,及由此而产生的潜在释放风险,如实验室盆栽、温室种植,或田间小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基因逃逸、水平基因转移、以及种子散落或遗失等。例如,2005~2008年在我国湖北、湖南发生的转基因水稻非法种植事件[3-4],据估算约有950~1200t未经国家商业化种植批准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和大米流入市场,而非法流入农田的转基因种子源头则来自转基因作物实验室。

3农业转基因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

转基因作物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在多个环节上可能产生生物风险。其中,生物试剂风险和试验操作风险属于生物技术操作的一般风险;而转基因研究的生物材料、废弃物和生产性试验的意外释放风险则是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阶段的特殊风险,需特别关注。根据农业转基因实验室的生物风险因素,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1)强化农业转基因实验室风险管理意识,重视源头管理。国家、地方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农业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在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之初即介入管理和风险控制。增加经费投入,加强法规法制建设和人员队伍的培训与储备,强化全社会范围内的风险交流和教育,在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对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过程实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和调控,可以做到对转基因生物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高校、农科院、研究所以及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中心等转基因作物研究机构必须担负生物安全管理的责任,建立转基因作物研究申请申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转基因作物生物风险因素。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楼最北边的二楼,整层都是动物医学院的实验室。其中,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就设在这里。此前,这里曾是农业部动物生殖生理和胚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张涌生病在西安住院,不便于接受采访。张涌的弟子权富生教授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近些年实验室的研究进展及其成果。

今年1月23日,张涌及其团队研究的克隆羊阳阳在过了15岁生日后去世,被做成标本永远安置于克隆羊基地。“母羊的寿命一般是8到10岁,阳阳已算很高寿的了,因为身份特殊,得到了特殊照顾。”权富生说。

阳阳的特殊,在于她不仅是中国活下来的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例。

上篇 克隆羊及其应用

2000年6月22日晚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克隆羊基地,一只白山羊诞下了一只青灰色的山羊。张涌亲自替她取名为“阳阳”,希望她能健康成长。

“山羊一般是白色的,青山羊的颜色是灰青色,为了更直观,所以用了青山羊。”权富生解释选择克隆青山羊的个中缘由。

阳阳并不是基地诞下的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却是中国、乃至世界活下来的首例,且活成了羊界的寿星佬。

在阳阳出生六天前,基地迎来了第一只克隆山羊的出世。张涌为其取名为“元元”,意即“第一”。不幸的是,三十六小时之后,元元因“肺部发育不全”,加之天气太热等原因而死亡。面对逝去的元元,张涌的心如箭穿般地痛。

1956年3月,张涌出生于内蒙古边陲的和林格尔县。1981年,他从内蒙古农牧学院兽医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84年考进西农大读研,接着又读了博士。

“张涌教授天赋高,聪明刻苦。”权富生介绍说,“29岁就已经是教授了。”

西农大的动物胚胎工程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中国家畜产科学开拓者之一的王建辰教授,亦即张涌的博士生导师,敏锐地意识到胚胎移植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带领一批研究人员开始进行胚胎移植试验。1980年,两只鲜胚胎移植山羊在这所学校诞生。1984年,西农大建立了山羊胚胎工程实验室。

张涌一直专注于哺乳动物培育生物工程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读硕士期间,他负责完成的“小鼠胚胎分割方法及同卵双生试验”被誉为开创我国哺乳动物胚胎分割成功先例;随后,他负责完成的“山羊胚胎分割及同卵双生试验”,被同行专家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科研成果。

胚胎分割对现在的硕士生来说,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因为可以使用先进的仪器,但在以前则属于很前沿的一项研究。最具挑战性的地方在于,胚胎要手工分割。张涌与此相关的硕士论文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读博士期间,张涌主持完成的“小鼠山羊半胚冷冻和冻胚分割试验”被同行专家鉴定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其博士论文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当时还没有全国优博论文。”权富生说。

1990年,张涌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首批7头胚胎克隆山羊;1995年,他利用胚胎核移植―去掉一卵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另一受精卵的胚胎核,克隆出45只山羊,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群胚胎克隆动物群体。张涌因而被誉为“中国克隆羊之父”。

1996年,西农大畜牧系的种羊场专门划给了张涌作为哺乳动物发育生物工程科研基地。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该基地正式被命名为“中国克隆动物基地”。

克隆,“Clone”的音译,即复制的意思,属于“无性繁殖”的一种。后代与前代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特征。从技术层面讲,克隆分为胚胎克隆和体细胞克隆两个层级。

1997年,克隆绵羊“多莉”面世。“多莉”的诞生,打破了教科书上的“从成年动物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是不可能的”这一教条,使世界生物遗传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这对张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刺激。他利用胚胎核移植克隆出山羊后,就开始尝试用体细胞克隆山羊,但一直没能成功。

1999年末,张涌从一只山东小青羊耳朵后面取下一块皮肤,进行单个细胞克隆,待其成熟后将细胞核取出,注入到去核后的卵母细胞中,卵母细胞来自另一只山羊,经培育形成克隆胚胎,并分别移入两只白母山羊的子宫内。

2000年6月,随着元元以及阳阳相继出生,张涌终于登上世界动物克隆技术的制高点。

2001年8月8日,克隆羊阳阳成功诞生了一对龙凤胎―“欢欢”和“庆庆”,其父亲系世界首批胚胎克隆安哥拉山羊,证明体细胞克隆羊、胚胎克隆羊与普通羊一样具有自然生殖繁衍的功能,这在世界尚属首例。几年后,阳阳已是五代同堂了。

据权富生介绍,克隆技术在胚胎育种、优良个体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日常生活中,有些羊主要用于产毛,有的羊是产肉的,有些羊主要是产奶的。应用克隆技术可以把两种或三种羊的优点集于一种羊身上,克隆出肉好吃、产奶多、又能产毛的羊。

“中国克隆动物基地克隆出不膻的种羊,用以繁殖不膻的体重超过500公斤的肉羊;还克隆出日产奶是其它奶羊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奶羊。最为神奇的是,该基地在培育高产奶山羊的同时,创造性地在山羊的胚胎中植入人乳基因,繁殖出了能产‘人奶’的山羊。”权富生说。

张涌和他的同事们围绕两个世界级“羊”难题开展工作:一是让更多的克隆羊宝宝诞生,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二是让克隆羊“身价”更高,生产出有重要经济、营养、医疗价值的转基因克隆羊。

下篇 挑战转基因牛

2015年3月,张涌带领的课题组成功培育出抗结核病的转基因牛,其牛奶并不含转基因成分。

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尤其在亚洲、非洲不发达地区,目前还没有办法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公开资料显示,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可由动物传播给人,并在人类之间传播,对公共卫生也产生严重威胁。

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论文题目为《TALEN介导插入sp110基因能增加牛对结核病的抗性》。TALEN是进行基因改造的方法之一,能精确地对目标基因进行缺失、插入等突变。与其他方法比,其特点是精确性。

论文称,该研究将有助于控制和预防牛结核病,研究中建立的方法为其他抗病动物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前瞻性探索。这是TALEN技术首次应用于牛基因组的改造。

2004年2月6日凌晨,张涌一直守候在羊圈旁,直到第四代体细胞克隆山羊出生,并为之取名“笑笑”。离开基地不久,张涌便病倒了,被确诊为冠心病、大面积心肌梗死。

“治疗期间使用了进口溶栓药,很贵,一针几十万,是从一种牛的奶里提取的溶血蛋白。”权富生说:“病愈后的张涌教授,对牛有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克隆牛项目是从2006年起步的。

第一个研究项目是克隆培育牛奶含溶血蛋白的牛,但没进入生产阶段。接着克隆一种肉牛,这种肉牛的肉很贵,在香港一公斤100美元,目前克隆牛基地有400多头。

2009年11月25日,张涌培育的世界第一例转人防御素基因的克隆奶牛通过剖腹产降生,其牛奶含有人的防御素。据介绍,实验室将400枚转基因胚胎移植到200头黄牛受体,六个月后监测妊娠受体30头,现获17头转人防御素基因的克隆牛,3头转人溶菌霉素基因克隆牛。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是,奶牛的奶里含有能将细菌溶解的物质,这样牛就不会得乳腺炎,可大大减少抗菌素的使用。

转基因抗病牛的整个培育过程,可以简单地归结成三个部分:首先对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在实验室取一个牛的细胞,将外源抗病基因转到细胞里;其次,待带有此基因的细胞发育后,进行分割,将单个细胞放在取了核的卵细胞里;最后,将卵细胞移植到黄牛受体子宫里发育成个体。

抗口蹄疫转基因克隆牛,是实验室的另一项研究成果,目前只处于育种材料阶段。

“之所以用黄牛做受体,是因为黄牛比奶牛便宜,可以降低实验成本。”权富生解释道。

截至目前,实验室做的都是一种技术研究。转基因牛都还没进入实际应用中,牛奶、牛肉以及牛的排泄物的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处于中试阶段。“将转基因牛的奶、肉给实验鼠吃,进行对比实验,观察老鼠生长的情况,观察器官、血液变化,如果没发现变化,说明没有不利影响,是安全的。实验动物除了老鼠,还有猪、羊等大型动物。”权富生介绍说,“现在转基因动物都处于安全隔离阶段,即将牛圈在一个地方,不和外界接触。等确定测试安全之后,才会和非转基因牛混在一起养,进入环境释放阶段。”

2015年1月25日,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河南农业大学张改平院士等全国9名同行专家对张涌主持完成的“牛羊基因定点精确编辑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成果鉴定,专家们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推动抗病基因工程育种和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牛羊业种质创新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今年4月,西农大进行的一场“与身边的科学家面对面”活动中,张涌针对学生们关心的转基因的安全性进行了科普。

“西药治病具有针对性,成分、分子结构以及副作用都明明白白地标注;中药的成分不是很清楚,副作用也不详,稀里糊涂喝一碗药,也说不清会有什么副作用。而我们就认为西药不好,西药有副作用,中药好,中药没有副作用。”张涌一番关于什么是安全的比喻,惹得听讲座的同学哈哈大笑。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39-02

0引言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着全校生物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还承担着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每年为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水产学、工学、化学、动物学等8个一级学科的23个本科专业开设34门课程,每年计划教学实验人时数30万以上,同时还对学生和教师预约开放,开放人时数达20万左右。所开设的课程是其以后专业学习的基石,因此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从2009年开始,我校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方案有了较大的改变,基础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按旧的培养方案,动医、动科等专业不开设《植物学》这门课程,大类招生后生物类学生均开设此门课程,2009年开设班级达50个,比2008年多出20个班级;农学、植科等专业按旧的培养方案不开设《动物学》课程,大类招生后生物类学生同样均开此门课程,2009年开设班级达34个,比2008年多出19个班级。人时数的显著增加,使原有的仪器设备数量已无法满足新的需要;同时按照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将有5%-10%的实验项目被更新,特别是创新型实验项目,更需要相应的仪器设备与之配套。而我校财力有限,能够争取的建设项目也不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其最大潜力,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其最大效能研究具有极其其重要现实意义。

1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

实验室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1]。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原只要中心主任1名、实验室管理人员15名进行全面管理。优化后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名,实验室负责人6名,均为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实验管理队伍仍然是16名,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体系的优化,加强了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有效的加大了生物中心的管理力度,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更加高效而有序,五年来未发生一起实验教学责任事故、保障了中心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为了提高整体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严控用人关,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鼓励在职读研。经过五年的建设,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81%。中心还不定期邀请有关仪器厂家及商来中心讲学,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知识,不断提高实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同时为了稳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验技术人员劳动津贴比相应职称其它岗位的高10%等。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提高,近三年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稳定,未有要求调离实验技术工作岗位的。中心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业绩和教学服务水平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津贴效益挂钩,更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2按功能整合实验室,优化了仪器配置

大学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指大学将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调整协调优化和重组。既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和重组,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2]。

中心原有的实验室设置是按学科进行,仪器设备分散,重复购置严重,使有限的教学资金难于满足教学的需要,效益较低。

我们打破原有的设置,逐步按功能组建实验室。目前建立了8个显微镜室,其中1个是数字网络互动显微镜室。2个电泳室、2个分光光度计室、2个基因工程室、1个无菌操作室、1个植物标本室、1个组织培养室、1个细胞培养室等。

随着实验室的功能化,实验设备也进行了调整。如把生物中心的各类分光光度计调转到分光光度计室;把各类电泳槽和电泳仪调转到电泳室等,同时对现有资源,中心进行宏观掌控,必要时进行统一安排。如显微镜室,不仅要完成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完成动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原中心所有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都需要冷冻离心机,如果按实验室配置,需要16台方能保障正常的实验教学,而本中心只有6台冷冻离心机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学初,中心统一安排实验项目顺序和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学要求,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保障了实验课的顺利开出。

实验室与设备资源的优化,改变了教学资源浪费的情况,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了利用率,最大程度发挥设备设施的资源潜力,以最小的投入换取了最大化的效益。

3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把部分实验教学内容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独立安排实验教学新课程,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如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等。

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推陈出新,保证每年都有新的项目。调整了课程设置,改进了实验指导方式,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大类招生以后,植物学、动物学实验人数增加,两门课程均为基础课,实验人数多,都需要用到显微镜,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协调有关单位,对动物学的实验课程进行了调整,由第2学期开课,调整为第1学期开课,避开植物学开课时间,既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又保障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实验课程建设上,通过疏理、合并、更新实验项目,实现两个贯通:即纵向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内容上下贯通;横向上将相近门类课程的实验内容左右贯通。鼓励实验指导教师开发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细胞学实验》在资源优化前,只开设简单的制片实验,资源优化后,设备共享,新开设2个综合性实验项目。

探索多种形式的实验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原理的掌握和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念,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技能。

4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场所,除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外, 还必须具有独立运作、用于开放的实验教学工作机制和时间[3],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和大型仪器共享使用办法,为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实验室管理者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如规定每一位毕业实习的学生,在实验室完成论文,其导师需拿出0.5个工作量分配给实验室管理者。这一规定不但是保障了实验室管理者的利益,也明示实验室管理者,实验室是开放管理,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计划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为教师、学生开放。更激发了青年教师科研的热情,使其有科研的场所,有仪器可用,为以后的申报项目,打下良好了的基础。

学生创新项目的设立和导师制实施后,大二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通过与导师协商,自主选题,这样不但能让毕业论文有课题支撑,而且为做好毕业论文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各类研究室、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对大四学生全面开放,他们在工作和读研前就可以提前受到良好、系统的科研训练,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点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心每年接受近200余名学生的本科毕业实习和若干名创新立项的学生;接受400余名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另有120余名研究生的部分工作也在教学实验室进行。

总之,实验教学资源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中心的发展及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生物资源的优化更好的服务于中心的实验教学,使管理与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室管理更加困难,实验室和仪器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各功能实验室的计划实验任务尚不均衡等等,还需要学校有关政策的配套和支持及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碧丹.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26):121-125.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实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在大学第7学期中期便可公布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选题,避免盲目选题。选题后,安排学生与导师见面,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独立撰写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主要研究线路”、“拟解决的关键技术”及“时间分配”等几方面,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能够很好地梳理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对后面要做的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重点,因此,做好实验研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成功与否有莫大关系。首先,学校、导师及学生通力协作配合是做好实验研究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化学或生物试剂、科研仪器等,而这均需要经费支持。因此,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这就要求学校能加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投入,使得学生的科研实验有充分的经费保障;对于导师而言,带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费时而又繁琐的事情,所以导师在带教过程中,应投入较大的精力与热情去辅导学生。因为学生是初进科研实验室,有许多事情尚不清楚,这就要求导师给予学生精心指导。在学生方面,需要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坚忍不拔的精神及虚心向上的态度。其次,分阶段指导是做好实验研究的关键。我们可以将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实验初期的任务下达、实验中期的考核和实验末期的验收。在实验初期阶段,学生虽然对课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尚未进入实验状态。因此,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导师可以给学生做一次实验安全讲座,特别是进入药物化学实验室,实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进入实验室后,导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些基本操作实验,使学生对实验室的仪器操作有充分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导师还可安排学生继续阅读课题相关文献,使其对课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与导师共修订制定研究方案,为后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实验中期,学生可以独立开展课题相关实验,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导师可以给予分析解决,或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独立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实验研究过半时,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中期检查,包括“对分配工作完成的进度情况”、“工作态度情况”、“学生前期已完成的工作的质量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让学校和导师对学生的实验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后期的指导主要是导师带领学生整理实验研究的结果,包括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实验结果的讨论、实验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的方法等。让学生做到有始有终,尽善尽美。

3毕业论文的撰写

实验研究结束后,学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这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写出论点明确、概念清楚、格式规范、文笔流畅的论文,需要学生能对自己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所做的工作进行高度地概括和总结。但是,在带教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没有撰写论文的经验,常常是不知如何撰写,甚至有些学生连参考文献的格式都不明白。这就要求带教导师能够从头开始,一点一滴去教导。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特别是论文中的综述部分,很多学生都是从文献中大段大段拷贝黏贴而来。对于这样的论文,导师应及时退回,并批评指正。还有些学生,为了论文数据的丰富,用实验室里师兄师姐做过的数据,甚至是篡改数据,这都需要带教导师严格把关,防止此种学术不道德现象的发生;其次论文的内容的撰写。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实验研究做的非常好,实验数据结果也很多,但是在论文里很难体现出来。对学生来讲,如何组织材料和归纳分析结果,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需要在撰写之前,学生应与指导教师探讨行文思路,拟定写作提纲,然后结合实验资料进行论文撰写;第三点是论文格式的规范要求。本学院给每位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均发放一本《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在此规范中,从论文的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正文、图表、参考文献及致谢等均有严格的规范,带教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份好的毕业论文应包括充分调研文献、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数据合理真实、讨论详实充分。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严密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4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答辩委员会由3-5名答辩委员及1名答辩秘书组成,学生做好PPT,并熟悉答辩内容,讲解规定8-10分钟,回答问题5分钟。在学生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从论文选题依据是否充分,论文设计是否合理,数据是否真实及回答问题是否正确等几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的质量。如有不合格的学生,可进行第二轮答辩。通过论文答辩严格控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

5结束语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方法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学生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进行观察,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培养生长条件。学会识别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发酵产品,提高食品的质量,同时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发酵食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使同学们对食品发酵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能举一反三。最后对不同的食品和发酵食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热点介绍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实验设计过程中,不仅有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引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成几人一组,让学生从实验设计,自己选择原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试剂的配置,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成规范的实验报告。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甜酒酿、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学们喜欢并制作的发酵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贯通,并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2)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对实验准备的物品和材料沟通,更要对实验的组织过程协商。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3 加强实验课考核,引进综合实验考评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 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赖建平.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化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2:77~79.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示范中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18-02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湖南农业大学乃至湖南省相关高校的食品类专业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平台。以提高农学院校食品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宗旨,实现有限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2006年将食品化学和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工程工艺实验室合并组建为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科学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2008年6月本中心通过了国家财政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点”;同年,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06至2008年中心建设了3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

中心实验用房使用面积4624m2,仪器设备1571台(件),仪器设备总值1123万元;中心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3人,博士17人,硕士9人,国家农业部高级专家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学校优秀教师1人;专职实验教学人员22人,正高级职称教师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人,博士4人,硕士11人。

中心下设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食品工程原理与机械、食品工艺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五个模块实验室。中心承担全校11个学院、20个专业24门课程的实验,年实验学生人数2362,年实验人时数119572。实验开出率为100%。并接受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实验。

一、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措施

采取实验教学改革立项、综合性实验单独设课、教师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等措施,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性、创新性实验比例,设立独立实验课程与实验教学学生评教评学指标体系,各级领导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深入实验教学各环节加强质量监控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符合不断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社会对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湖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手册》,形成了科学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教师实验课程规范、实验室专职、兼职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入室教育制度、预习检查制度、阶段辅导制度、实验验收制度、期中检查制度、期末考核等系统的开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实验教学质量控制手段主要有:(1)领导听课与检查;(2)学校和学院督导团听课与指导;(3)学生对实验课的意见反馈;(4)同行教师听课与评议;(5)教学文件检查。

二、专业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多元化实验课程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学生知识点及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考核采取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结合、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实验课程学期末总评成绩按100分计算,由考查成绩(占70%)和考试成绩(占30%)组成。

三、实验项目考查成绩记分办法

1.验证性实验:课前预习分(20%)、课内实验状况分(40%)、课后实验报告分(40%)。

2.综合性实验:实验设计与操作(占50%)、实验结果(占30%)、实验报告(占20%)。

3.(设计)创新性实验:设计方案(占40%)、实验过程(占30%)、撰写的科研论文或报告(占30%)。

4.研究性实验,考核综合能力,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量化。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等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后给予1~2个学分。

如果平时成绩或期末考核成绩低于及格,或期末考核成绩低于60分(百分制),则总评成绩为不及格。

实验课如不及格,必须补考,补考不及格,则需重修。

根据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一学期无故缺课两次以上者,则不得参加本实验课程的考核,需重修。

四、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办法

1.教学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实习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实际内容,上交实习报告、实习记录日记,方可参加实习考核。

2.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单位指导人员评价等进行实习考核综合评分,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给予评定

3.实习考核等级为不及格的学生,要求下一年重修该项实习。

4.考核成绩各等级评定标准:

优:完成实习教学大纲全部要求,实习报告内容详细真实反映实习过程与收获,并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刻的分析,动手能力强,整个实习过程表现优秀。

良:完成实习教学大纲全部要求,实习报告内容详细真实反映实习过程与收获,并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动手能力较强,实习教学中表现良好。

中:完成实习教学大纲全部要求,实习报告内容详细真实反映实习过程与收获,并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动手能力一般,实习教学中无违纪现象。

及格:完成实习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实习报告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动手能力有待加强,实习过程中有轻微违纪表现,经教育后能改正。

不及格:不能成实习教学大纲中基本要求,实习期间在岗时间不足实时间2/3者,实习报告内容有明显错误,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完成考核,实习中有严重违纪现象,学习态度不端正且教而不改。

五、毕业论文

鼓励学生个性与兴趣相结合的研究,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每学年的选题应力求创新;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一定科研实践经验、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或实习单位中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求及成绩评定

1.按照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学生将毕业论文(设计)在各阶段指定的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审查。答辩前由指导教师审查学生答辩资格。属下列情况之一不得参加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有明显错误;论文(设计)经指导教师提出修改而未修改者;论文(设计)格式不符合学校统一要求;抄袭或由他人代做。

2.经过答辩资格审查的毕业论文(设计),由答辩小组组织公开答辩。答辩前,答辩专家须详细审阅答辩的毕业论文(设计),了解论文(设计)的内容和水平,提前为答辩作好准备。答辩中,学生报告自己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10分钟左右),认真回答答辩小组专家提问(10分钟左右)。答辩时间为每个学生20分钟左右。

3.答辩过程中,由答辩小组秘书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记录应包括答辩的时间、地点、答辩专家成员、专家提问及学生回答等。

4.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专家组按统一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成绩评定,并给出相应等级,按照以下五个等级评定: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具体办法参照《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分参考标准》。

5.答辩委员会审查毕业论文(设计)最终答辩成绩,对其中评定等级为优秀、不及格及成绩评定有争议的毕业论文(设计)重点审核,有争议时可组织第二次院级答辩,最终给予成绩及等级评定,并向学生公开公布。

6.最终统计时,所有专业学生的成绩应近似于正态分布。其中成绩优秀的比例应小于15%,良好、中等、及格比例控制在75%左右,不及格比例小于10%。

7.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获及格及以上等级学生,方可获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凡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或被取消答辩资格者,不能获得毕业论文(设计)学分。按照要求同下届毕业生再次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及答辩,答辩合格方可取得毕业论文(设计)学分。

8.对抄袭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按照课程舞弊进行处理。学校与实验教学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易有金,邓放明.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13(6):1-2.

[2]廖卢艳,吴卫国,易有金,李清明,邓洁红.食品工程机械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14,(2):161-162.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1.1教学对象的选择

    本校医类、药类各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多于二年级开设。低年级开设设计性实验可能会遭遇专业知识体系不够完善,背景知识局限,学生难以提出假设性问题的瓶颈,尤其是针对文理兼收的专业,由于学生缺乏化学基础知识,如盲目开设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学习能动性降低。因此,本研究选取具备相应基础知识的专业,即中药学基地专业2010级35名学生为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对象。

    1.2选题和方案设计

    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实验成败至关重要的环节。设计性实验课题的选择既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也要兼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实验周期及经费使用等诸多因素。因此,在选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与全程指导。在实验实施4周前,指导教师给出选题范围并进行指导。选题范围主要涉及如下内容:(1)生物分子的分离与纯化(如动物血清白蛋白的提取);(2)生物分子的含量测定(如植物性药材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3)中药对物质代谢的调控作用(包括对代谢物的调控和对酶活性的影响)。各实验小组成员(4~6名)根据自身基础和兴趣点进行选题。第一周学生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查阅相关文献,第二周各组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讨论,初步确定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方案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用材料(试剂、仪器、实验用动物)、实验方法、技术路线、预期实验结果、可行性分析、经费预算等具体内容。第三周,各实验小组提交实验方案初稿,并制作PPT陈述自己的设计。同学对每个方案进行讨论,最后由课题组老师与同学一起针对各组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确定最终实验方案。第四周,根据实验条件和经费预算,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正完善。本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反复讨论,共提交了三份实验方案:(1)植物血凝素的提取、分离和活性检测;(2)剧烈运动对血乳酸含量的影响;(3)焦三仙、生三仙对雄性肥胖小鼠减肥效果的研究。通过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条件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最终确定测定小鼠血乳酸含量和剧烈运动对其影响为本次实验内容。在实验方案完善和修改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增加了益气类中药影响运动小鼠血乳酸含量的实验内容。学生在教师提出的范围内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在反复讨论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具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思维碰撞,每位参与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3实验的具体实施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预实验、实验用动物及试剂的购买、试剂配制、动物饲养及给药、指标测定、实验结果分析,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学生细化分工,责任到人。而教师则及时提供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同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解决诸如动物的采血、试剂的配制、移液器和比色皿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调零和数据读取等常见操作问题。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勤于思考,例如:动物取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以及溶血或凝血对实验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乳酸含量时,为什么要设立对照管;益气类中药能否调控机体的物质代谢,中医“气化作用”与物质代谢有何联系等,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由于各研究小组的操作存在差异,实验结果也有较大误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误差的环节,必要时指导学生重复实验,并进行实验方法的评价分析。在以往的验证性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实验过程中只是帮着其他同学加点试剂,洗洗试管就行了,对实验现象既不观察,也不思考。而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各实验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必须承担工作,因此,实验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找到相关责任人,谁也不愿意承担影响实验进度的责任。于是,每个参与者都会动手操作,用心观察。通过对设计性实验的全程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通过实验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强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协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4实验总结与评价

    实验总结是学生展示实验成就的重要形式。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并指导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结论,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科研小论文。小论文按照学术论文体例进行书写,主要内容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部分的引言,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分析,参考文献。论文评定后,再次组织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以幻灯片的形式讲解自己的实验内容,增进了交流和沟通。科研小论文的撰写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使其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收获的成就感。在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对实验流程的回顾及对实验得失的总结,都能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复杂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差错。在今后的实践中,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反馈的意见看,普遍体会到了实验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为他们今后的毕业课题及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虽不动手操作,但须承担学习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规范者的任务;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解答。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还要学会解决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问题。另外,设立合理的教学模块,把握好教学节奏,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方法和技术,拓宽知识面,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2.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不少中医院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使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跟不上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的速度,因此,亟待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可将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两个模块,基础性实验应增设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DNA的提取、PCR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等。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可依托学校教师的科研课题,集中成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面向本科生开设有中医药特色的实验项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模块,把握好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分清主次关系,如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还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设计,不必求全。但西医学课程设置较全、基础较好的专业如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等,就可多增加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内容。

    2.2构建高效合理的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制度

    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是设计性实验开展的必要保证。由于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的时间比较自由灵活,除正常上班时间外,中午,晚上、周末学生均有可能进实验室操作。因此,需要建立课余时间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不同实验室间的仪器设备必须实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建立开放的实验室工作平台。由于要保证学生随时可进实验室操作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打破了教师上、下班的限制,这不仅需要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需要学校在经费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以提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设计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更新、实验平台的搭建,还应配合完善的教学制度,如学时的设定,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等。近年来,有些专业生化实验学时数被不断压缩,如针灸推拿专业只有9学时,除了开设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外,开设设计性实验只能利用教师和学生的课余时间,难以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另外,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没有教学职能部门的配合,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就无法纳入实验成绩综合评定,缺乏对学生的约束,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在课程初期热情高涨,遇到问题时则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实验半途而废。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AbstractThe approaches of improving the laboratory availability factor were analyzed from the integrate of experiment resource,construction and plan,regulations and system,building up experimental teams,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and document,the laboratory safety and the open.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laboratory for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

Key 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new built colleges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对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乃至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实验室的高效、合理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搞好实验室工作是办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理论较多,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搞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报道尚少,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应树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务求实效、不断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实验室功能,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本着实用、高效、节约、开放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实践,从实验资源整合、建设规划、规章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资产管理、文档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思考了提高实验室效率的途径,为新建本科院校搞好实验室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整合现有实验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升格而来,且多由几个学校合并而成,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并存。对旧的实验室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实验资源整合要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遵循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基本原则,调整组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根本宗旨。实验室按照分级设置的模式进行建设。学院按照全院基础实验中心、多学科多专业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特色实验室的总体布局,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实验资源。各系按照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的模式进行设置。例如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实验室设置如下。基础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植物营养实验室、显微镜室、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专业实验室:分子生物与基因工程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室、食品工程实验室、中药材中试提取室、植物育种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紫外分析室、凝胶成像室、中药材检测室、中药材重金属检测室、中药材农残检测室、制备液相室。

2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要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化的建设实验室。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在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实验室建设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通过分步实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在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规划时,应以本科专业为主、兼顾专科专业,力争做到既能满足师范专业教学需要又能满足非师范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要保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先进行考察调研,充分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配置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多学科公用的先进的、实用的和急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也应纳入规划之列。商洛学院近年来以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生物医药工程系中药资源实验中心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中药资源实验示范中心。

学校应成立以主管院长为主任、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组成的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对学校实验室现状(包括设置体系、服务功能、任务效益以及仪器设备、实验用房、环境设施等)和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全校实验室发展总规划、审定各学科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全校实验室投入经费、审查年度设备购置计划、考核评估实验室规划执行情况等。各系结合全校总体规划,在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制订自身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2]。

3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不可或缺的,它是协调各方面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措施与保证[3]。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评估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教学登记制度、实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违章处理办法。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方面,制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设备定期维护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预约制度等,确保仪器设备安全,实现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卫生方面,制订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守则、学生守则等,使实验仪器、药品、用具摆放有序合理,实验室整洁、卫生。实验室安全方面,制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药品使用管理办法、废液回收办法等,确保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

4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的主体,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多出科研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包括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技术人员考核。

实验技术队伍实行分类管理,分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仪器的保管、日常维护,实验准备工作。实验教学人员负责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科研实验等工作。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确定相应统一的培训内容。经常组织实验室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班,定期开展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分期、分批外出进修。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参加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对实验装置、仪器性能、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做到全面掌握。聘请兄弟院校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在实验室培养1~2年,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熟悉实验室的安全和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鼓励实验室人员多参加有关学术讲座、聆听学术报告,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减少固定编制,启用流动编制,聘用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到实验室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素质,提高整体实验教学水平。最近几年,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先后派出6名实验教学人员外出进修,其中4名实验教学人员获得上岗培训证书。有4名实验教学人员参加仪器操作培训班。聘请2名兄弟院校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有9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轮流参加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学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化考核,促进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

5加强实验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这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实验室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将各个功能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包括大型仪器设备)责任到人,管理者全权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仪器设备的验收建卡、使用维护以及借用。一是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批量仪器设备及药品的采购要采用招标方式,购置的仪器设备,经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规范物资采购渠道,杜绝质低、伪劣产品流入实验室。制订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规程,对每个具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参考使用说明书,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建立详尽、规范的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的故障表现及处理措施,打印、压膜塑封,供使用者按章操作。每次调试或使用均有详细、规范的记录,定期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计量仪器定期进行校正,保证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仪器设备在帐物卡齐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二是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首先成立低值易耗品采购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采购计划、安排人员分工、供货商家的招标及最后决定供货商家。其次成立采购小组,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进行具体分工,账、物、资金分人管理,批量的耗材2人以上采购。在此基础上,设立监管小组,负责定期对采购过程、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6搞好实验室文档管理

实验室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通过建立完整的文档,既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也便于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4]。

实验室文档管理包括技术人员档案、教学资料、仪器资料、科研资料、实验室开放资料、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实验技术人员档案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聘任、外出进修情况、考核材料、奖惩情况、等情况,对各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情况及队伍配置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表、实验课表、实验教材样本、学生实验考试试题、实验报告、实验开出记录、设备仪器使用记录、设备仪器借用记录、仪器损坏与处理情况记录、实验值班记录、工作日志等,制订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规程,设计各种教学资料管理登记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规范登记。平时及时收集、记录,期末进行整理分类、汇总成册。仪器设备的数量、单价、规格型号、购置时间、生产厂家、报废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仪器设备说明书及维修记录的管理,将各种仪器设备说明书按类存放,并在扉页上编写目录,以便查找方便。另外,仪器设备维修记录作为维修仪器设备的依据,应认真填写并按各个实验室不同仪器设备分类装订成册[5]。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教师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自制的实验用具等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登记。

实验室开放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师的科研、学生的综合性实验、科技创新实验、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对外服务的项目、时间等及时登记,按年度或学年进行汇总。实验室其他管理资料,例如实验室对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平等,也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实验室文档管理引用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实验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具有工作效率高、易于实现资源共享、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等优点。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引用信息化管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探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径。

7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对进人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操作程序。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束起长发。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要加戴防护用具。使用易挥发的药品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远离火焰和热源。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实行“两专两双一督”的管理制度,即专柜、专账、双人双锁、监督管理,做到定期清点,账物相符,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在保管人员的监督下准确取用,并有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签字的完整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保存备查,保证人身安全。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工作制度,对专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的专门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进行,做好使用登记和技术检测记录,还要定期做好维护保养、性能检定和精度标定;在使用前后要对仪器的状况进行认真的登记,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结束后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大型仪器造成损坏,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完好。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不得随意拆装电器电闸或安装临时线路电源、改变电路。实验室使用完毕,及时关水、关电、关窗、关门。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和处理,以保护环境。

8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开放管理包括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首先是校内开放。一是为承担的教学实验课程开放,包括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上的开放,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为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开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开放,支持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其次是社会开放。一是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为社会科普活动开放,为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资源,使得高校实验室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6]。

9参考文献

[1] 陈华絮,杨素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4):55.

[2] 张志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44.

[3] 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217.

[4] 原宝东.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