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对策

一、员工培训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1.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他们的工作质量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成本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的降低。通过培训,可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员工培训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通过培训,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了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员工的个人绩效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绩效是员工个人绩效的集合,员工个人绩效的提高势必会带动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3.有利于满足员工个人的需求。很多员工,尤其是优秀的员工,如果在很长时间内能力得不到提高,将会产生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可能会促使他们离开企业另谋他就,企业将失去大批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论文,企业应及时对员工进行相应培训,以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对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对培训的正确认识。第一,有的管理者担心,员工经过培训后,技能提高的同时会不断要求企业加薪,而增加企业的成本;第二,有的管理者担心,员工培训后离开企业,企业将白白浪费培训成本;第三,有的管理者担心,员工培训会耽误企业的工作。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2.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培训对于企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中小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将人力资源部门也归入后勤或其他部门。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缺乏对员工的中远期培训,一些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甚至取消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培训投入的严重不足势必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

3.轻视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的工作,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人才,自身能力和素质较高,没有必要进行培训,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基层员工,对于管理者的培训少之又少。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和方向,他们决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不断地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对企业尤为重要,企业应将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作为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

4.缺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指了解企业员工需要参加何种培训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企业的培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培训的结果与企业的需求不相背离,才能真正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前没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企业管理论文,哪里出现问题就培训哪里,培训工作既没有计划,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和规范,使得员工认为培训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企业的培训效果十分不理想。

三、完善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

1.树立对培训的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形成对培训的正确认识。第一,管理者不应认为,员工参加培训就是为了涨工资,其实,很多员工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使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适时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会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第二,管理者不应因担心员工存在跳槽的可能性,而减少对员工的培训。可能有的员工正是因为企业缺乏对他们的培训,而导致他们的流失。因此,企业应及时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避免人才流失。第三,管理者不应因担心对员工的培训会耽误工作而减少对员工的培训,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员工经过培训后,个人绩效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中小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中小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小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培训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第二,中小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麦当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将员工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麦当劳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是学校麦当劳工作手册和现场观摩;如果想升为店长,必须在地区的培训中小学习;如果想升为区域经理,必须到全国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如果想升为大区经理,必须到美国的汉堡包大学去学习。

3.加强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力度。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担负着发展企业的重大责任企业管理论文,他们素质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只有中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才能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因此,管理者的学习与培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依照重要程度将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进行排序,决策层的培训应优先于一般管理层的培训,一般管理层的培训应优先于一般员工的培训。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不应只能留在学历的提高,更重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以及战略规划等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了解现代的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使他们真正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4.做好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使企业做出正确的培训决策。中小企业可以从组织层面、任务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1)组织分析。中小企业可以依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整体绩效存在的问题来决定培训的重点。例如:企业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开发新产品,企业就应重点对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2)任务分析。任务分析主要是针对具体工作而言的,是指为完成特定工作需要而对员工进行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中小企业可以依据企业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3)人员分析。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现在绩效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员工需要何种培训。

参考文献

[1]蒋莹冰.浅析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科技咨询导报,2007,(9).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参考文献

(1)李晖:《谈企业存货管理》,金融经济,2009年10期

(2)侯春兰、李红梅:《企业存货内控管理之我见[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8(5)

(3)王晓颖:《企业存货管理方法的探讨》,中国工会财会,2009年08期

(4)万茹:《对存货管理的几点认识[J]》,辽宁经济,2008(8)

(5)任生明.存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年10期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S].人民出版社,2008(2).

[2]沈贤香、浅析企业存货管理【J】.现代商业,2008,(06)

[3]吴敏红.浅谈企业存货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0

[4]杨颖.浅谈企业存货管理【J】企业家天地,2010,(02)

[5]李晖。谈企业存货管理,金融经济,2009年10期

[6]王晓颖.企业存货管理方法的探讨.中国工会财会,2011.08

参考文献

[1]沈贤香.浅析企业存货管理[J].现代商业,2008,(06).

[2]黄秋.浅谈企业资金及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08,(21).

[3]汤雪静.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01).

[4]杨颖.浅谈企业存货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8,(02).

[5]夏中泽.浅析存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经界,2008,(02).

[6]邹波.基于ABC分析法的存货管理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7).

[7]范国欣.事业单位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经贸,2008,(01).

[8〕王延志.企业存货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业,2009,(3)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我是1989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大化集团化肥厂硝铵车间工作的,在硝铵车间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过车间的工艺员、工艺师和教育员,对化工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比较熟悉。由于在生产一线工作,直接与员工接触,因而,比较精确地掌握了生产一线员工的具体需求和员工状况,为今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段工作经历,使自己目前所从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如鱼得水地进行。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大多是从企业的基层通过培训、选拔而来的。在硝铵车间工作期间(1989年7月至1996年2月),为了搞好车间的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培养企业后备人才,在车间的组织领导下,多次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编写培训讲义,为员工讲课。特别是在1994年至1996年2月担任车间的教育员期间,针对一线员工的技术特点,定期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技能测评。为满足员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需要,总结、编写了专业技术书籍《无机化工---硝酸盐工讲义》、《无机化工---硝酸铵工讲义》、《无机化工---稀硝酸工讲义》。作为对员工培训工作的总结,撰写了《企业员工培训之我见》的管理论文,并在企业管理月刊上发表。

通过近7年的基层生产管理和员工教育培训经历,使自己对加强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如何提高员工素质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为后来从事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96年3月至2002年10月,调入大化集团化肥厂综合管理办公室,专职从事员工培训和员工教育工作。大化集团是一个建厂70多年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化肥厂又是大化集团的骨干支柱企业,主要生产合成氨、硝酸铵、硝酸盐、硫酸等无机化工产品和焦炭等,固定资产3亿元,员工2,000多人。由于企业历史悠久,管理制度健全,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十分正规和系统。每年都要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员工技术考试和考核,同时,每年还要进行岗位练兵技术竞赛和技术比武大赛,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技术档案和培训记录,根据每次考试、考核和技能竞赛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通过这样大规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的测评和培训,使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也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在化肥厂综合办公室工作期间,我作为员工培训和员工教育的专责,在员工培训和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每年都组织和策划员工考试方案,策划和主持员工技能大赛。通过努力,化肥厂每年都被评为大化集团公司员工培训和员工教育先进单位,我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因为工作需要,我于2002年11月调入大连京谷燃有限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担任人力资源管理课课长。大连京谷燃化有限公司是一个小型合资企业,于1995年注册成立,1997年投入运营,主要从事液化石油气、有机化学品和部分油品的仓储转运和储罐租赁业务,员工只有60人。为了使这样一个小型企业尽快步入运营的正轨,使员工的日常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于2003年起着手编写了《京谷公司员工手册》和京谷公司的《行政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其中《行政管理制度》中包括了企业的行政管理规定、经营管理规定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定,比较详尽地规定了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和推动作用。

我们知道,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京谷燃化公司是一个小型企业,在人才管理和人才吸引上和大型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大企业可以凭借其名气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像京谷公司这样名气和资源都比较小的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便成为了企业经营者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经过反复琢磨、广泛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和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撰写了《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的论文,文中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共2页,当前第1页1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困难重重,而这些困难大多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要差;行业分布广,但地域性强。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大企业持续正常的运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企业往往对个体的力量依赖性更大。往往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没有一个持续的、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也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些都可能造成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

中小企业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管理机制,要从狭隘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即从单纯的技术人才观到多样性、多层次性的全面人才观;要从“人才完美”到“人才不完美”,要打破人才完美的观点,企业才能自觉地完善管理体制和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而不是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 或“能人”身上;要转变片面的“人才的需求”观,从人才“需要事业”到人才“要事业,也要生活”。这样正确的认识人才的需要,有助于中小企业制定正确的引进人才的战略和政策;同时,还要转变使用人才的观念。      

中小企业要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要运用薪资、福利吸引人才,一般可以采取“底薪+奖金”的模式;要运用职位吸引人才,人不但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创造恰当的非物质的条件,而使人才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股权吸引人才,企业可以顺应改革的潮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在“产权明晰”上下功夫,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运用企业文化吸引人才,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齐心协力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运用其它可以创造的条件吸引人才。

中小企业要采用各种形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可以从企业内部培养和选拔人才,也可以通过外部选聘来选拔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发展,必须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中小企业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定相应的人才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跳闸故障,处理技术,探究与讨论

1 跳闸故障分析及其处理措施

1.1 单一线路的开关跳闸

在变电运行中,当出现单一开关跳闸之后,应立即巡查保护动作以及开关变位地具体情况,巡查的大体范围是从线路CT直至出线,重点检查主保护是否动作。如果在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再对跳闸开关进行重点检查,主要是对开关位置处的指示器以及三相拐臂进行检查,比如检查其内部的弹簧储能是否存在异常,液压机构内部压力是否存在变化,变化是否正常等。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合闸没有动作,这时可以对比较重要的线路进行强送一次。

1.2 主变低压侧的开关跳闸

这种跳闸故障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越级跳闸以及母线故障和开关误动3种情况。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当出现主变低压侧的开关跳闸时,应通过对相关电力设备进行检查,来分析和判定是哪种情况导致的。当主变低压侧出现过流保护动作时,可以通过对站内设备以及保护动作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初步地诊断、分析。在对保护工作进行检查时,不仅要线路保护,也应对主变保护进行相应检查。

(1)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工作。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将线路故障中的开关拒动以及开关误动排除在外,主要判断导致发生这种情况的到底是母线故障还是越级跳闸。因此,要对相关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并以此进行分析、判断。对二次设备进行检查时,主要检查电力设备中的保护压板是否存在漏投。对一次设备进行重点检查时,主要是对低压侧的过流保护区进行检查。

(2)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并伴有线路保护工作。

当出现这种情况且线路开关又没有出现跳闸现象时,通常可以断定这是因线路故障而导致的跳闸。所以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时,除了要对出现跳闸故障线路CT直至线路出口进行重点地巡视、检查之外,还应对相关线路进行检查。当确认线路CT同低压侧CT并无异常情况时,才能判定其为线路故障处的开关拒动。

1.3 没有相应的保护工作信号

当出现开关跳闸却无相应的保护动作信号时,应对设备故障区进行立即检查,并分析判断是因为直流发生两点接地而导致的开关跳闸,还是因为保护动作而没有发出信号。所以需特别注意的是在直流绝缘检测设备中是否安有专门的接地报警信号,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是因直流接地而导致的线路跳闸,应立即对故障区域进行相应隔离,以防止事故故障扩大。

1.4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导致出现这种跳闸故障的原因可以概括成为:主变内部出现故障;主变差动区出现故障;主变低压侧出现母线故障而导致主开关拒动或者是其过流保护器据动而导致越级。到底是哪种原因而导致出现主变三侧的开关跳闸故障,则需要对一次设备以及保护动作信号进行具体地检查以及分析来判定。

(1)主变瓦斯保护动作。

如果在线路运行过程中出现瓦斯保护动作,可以初步判定是因变压器的内部发生故障或者是出现二次回路故障而导致的。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这时要对变电器进行重点检查,主要检查其内部是否出现着火以及变形现象,并对压力释放阀是否发生动作进行仔细检查,同时也要对呼吸器有无进行相应喷油进行检查。

(2)差动保护动作。

在线路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差动保护动作,应改变一次设备的具体检查范围,主要检查主变三侧主CT,包含其中的主变压器。此外,差动保护能够将变电器内部的线圈匝间以及相见短路等情况反映出来。所以,在线路的运行过程中,当出现差动保护动作之后,应对主变进行认真细致地检查,对其油位以及油色和瓦斯继电器等进行认真细致检查。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差动区同主变区都没有发生异常情况,可以初步判定为保护误动。

2 在线路运行过程中出现跳闸故障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在线路的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跳闸故障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线路跳闸,另一种是主变开关跳闸。其中,主变开关跳闸依据一定标准又可以分为主变低压侧跳闸和主变三侧开关跳闸。主变低压侧的开关跳闸又依据故障原因,分为母线故障以及开关误动故障和越级跳闸3种故障。对其进行判定的方法主要通过对一次电力设备进行相应地检查,并依据检查得出的结果进行相应地分析判定。而导致引起第二种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因区外故障而造成的主变差动和主变内部发生故障两种因素。另外,在变电运行过程中,主变低压侧发生母线故障的基本原因可以简单概括成为:因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而引起的母线故障,因故障区域的主开关拒动而造成越级引起的母线故障。相关检查人员应通过对一次设备及其保护工作等进行相应地检查,分析和判定致使发生跳闸故障的真正原因。

3 结语

在配电网运行以及管理过程中,变电运行的任务可以简单概括成为:通过正确、合理地操作电力设备,在确保其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做好对其的日常检测维修以及管理工作。变电站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好变电站中变电运行工作,此外,变电站也应对员工进行定期地培训,从而使得变电站中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新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结构,在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并保证员工在对新设备熟练操作以及使用的基础之上,提升变电运行过程中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国声.浅谈变电运行故障处理中的巡视检查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33):315-316.

[2] 李志峰.大庆油田在用柴油发电机组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83.

[3] 张涛.CAT电磁操纵式起动电机空转故障的分析与处理[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4):86-87.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根源创新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凭借其结构和制度,通过组织、计划和实施等行动,积极发挥管理功能,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学校所有的资源,有效完成学校以教学为主中心的各项任务,实现其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高职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目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运行的保证,因此,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1.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职行政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1.1行政效率低下。

现有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改建而来的,机构臃肿、管理理念落后和制度建设不健全是常见的弊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拖拖拉拉、办事程序复杂、管理职能交叉。这种局面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管理决策不科学,管理组织执行力欠缺,行政效率低下。

1.2行政权力泛化。

行政权利泛化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尤为突出。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进而形成了学术权利日渐服务于行政权力的局面。“官本位”而不是教学、科研本位的观念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是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地被采纳。行政权力泛化成为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障碍。

1.3行政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主要体现在组织机构机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两个方面,其中关键是后者。行政人员的专业化欠缺突出表现为行政人员通常是管理和教学双肩挑、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转换频繁和行政人员进入门槛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通常有两个极端,或者转为专职教师,或者充满“官本位”

的思维,缺乏服务意识。

1.4行政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大都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治理结构,其特点是由高层到底层层层节制,呈金字塔状分布,权力集中向塔尖的高层,学校通过行政命令,利用行政组织实施管理职能。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是容易滋生权力崇拜,结构呆板,阻碍组织成员的创新能力。我国高职院校除了上述问题外,长期学术权力附属于行政权力的现状与现行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2.1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职院校通常沿用中专的管理模式或借用普通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办学定位不准,办学理念模糊,具体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基础教学设备建设、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或者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或者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与实习的需要。

2.2行政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教育体制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属高职院校之间是领导与服从关系,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管理特征。学校活动大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形成了按行政机构规则办事的运行机制,这种局面自然地延伸到学校内部管理之中,从而形成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官僚化,形成体制创新的障碍。

2.3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方式陈旧。

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组织的创新功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传统的绩效考核标准,该标准用于政府机关公务员考核,按照“德、能、勤、纪”进行考核。显然,该评价体系存在指标粗放,没有体现高职院工作的特点等问题。

3.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3.1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理念。

3.1.1服务型行政管理理念。

“服务行政”一词最早由德国行政法学家厄斯特·福斯多夫于1938年提出,国内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学者陈新民对“服务行政”概念进行的介绍。此后,大陆的一些学者意识到建立服务行政的必要性,作了一些列研究,大致总结如下:(1)在市场经济中,最好的政府应是以行政权力为人民权利服务的政府;(2)要不断创新行政体制,增强其适应性,使之适应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不断增多的对政府行政服务功能的需要;(3)要使公共行政由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4)人类社会行政模式经历了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的演进过程,建构“服务行政模式”是人类行政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高校自下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健全与完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主题而展开。其中,加强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

3.1.2“扁平化”组织结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学者认为官僚体制模式不能解决后工业化时代政府面临的效率和责任两大核心问题,于是提出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打破现行的部门界限,绕过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和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现实意义是:

减少中间层次,管理中心下移,节省管理成本,促进信息有效沟通,等等。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层级多、等级森严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学校的运营成本,而且束缚了学校行政组织的创新能力。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组织结构带来的诸多弊病。

3.1.3知识管理理论。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服务、资产、产权、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环节。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它继承了人本思想的精髓,又通过知识经济形态进行了创新。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重视人才和管理知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更为滞后,国外的高校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3.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

3.2.1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按照服务型管理理念的要求,杜绝“官本位”思想,摒弃教育管理官僚化的作风,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主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管理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要总结管理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究高职院校运行规律,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

3.2.2正确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形成学术权力决策、行政权力服务的学术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部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完善办学制度,改变目前高职院校评价制度过于功利、用人制度价值错位的现状,净化校园学术环境,保证学术质量,促进学术活动为科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生产服务。现实的做法就是通过切实推行专家或教授治校等措施来推进进政管理体制改革。

3.2.3改革现行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保障,绩效考核体系是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基本标准,因此,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关键。改革现行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首先是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变,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细致的考核标准,合理体现考核结果的差异,结合有区别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高校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3.2.4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管理创新。

随着高中毕业生规模的减少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的方式是学校管理创新,即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信息化的实施使管理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有所改变,为学校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直接构成了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3.2.5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应当借鉴和学习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增强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在“质量工程”推进过程中逐渐提炼并形成有各自高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建立适宜的质量文化。

当务之急是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需求上,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有人提出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学校管理,我认为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建议。

4.结语。

我国大规模开展高职教育发展时间仅十余年。从高职院校产生来看,有的是中专合并升格而来,有的是普通高校开办的高职学院,以及民办新设改制院校。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时间短、来源复杂和规模庞大决定了其行政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本文只是对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作了一般的探讨,具体到每一所高职院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须作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小芬。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46-47.

[2]张秋霞。论高校行政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J]。航海教育研究,2009,(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