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救治

医疗救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疗救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疗救治范文第1篇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落实国家、省有关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例和感染者的医疗救治措施,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重大传染病特困人群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救治(助)对象

(一)医疗救治对象:全县范围内确认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全县贫困的现症结核病患者;全县范围内经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以及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

(二)生活救助对象:全县范围内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

三、救治(助)原则

(一)适当减免、分级负担。对符合医疗救治或生活救助条件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或生活费用部分救助,所需经费除中央财政、省专项补助外,由市、县财政分别负担。

(二)注重实效、避免重复。对已经参加城镇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大传染病患者,专项救治与医保救治相互配合、互为补充,避免重复救治。本方案要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三)量力而行、不断提高。医疗救治及生活救助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随着财力的不断改善,逐步扩大救治(助)范围,提高救治(助)标准。

四、救治(助)对象确定

(一)医疗救治对象

医疗救治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治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1.艾滋病医疗救治对象: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

2.结核病医疗救治对象:当地县级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诊断证明等相关临床资料以及证明其为贫困人口的证明材料(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五保户证、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特困证明材料);

3.其他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对象:有资质的、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确诊证明。

(二)生活救助对象

生活救助对象均需要提交:申请人申请、身份证(户口簿),不同的救助对象还需出具以下材料:

1.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2005年前未开展CD4检测的病例除外,下同)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劳动能力丧失的证明材料;

2.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父(母)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以及父(母)死亡证明;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确认实验室出具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

4.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确认实验室出具的其子女的HIV阳性感染者检验报告、CD4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临床诊断资料、子女死亡证明以及当地乡政府或街道居委会出具的无其他赡养人的证明材料。

五、救治(助)内容

(一)医疗救治

1.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对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及CD4检测(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对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进行抗机会感染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4800元标准给予补助(省财政负担)。

2.结核病病人:实行免费检查(痰检及一次胸片)、免费提供抗结核药(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解决);按照结核病诊疗规范,对现症贫困结核病患者给予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按照每人每年最高限额900元标准给予补助,以实际发生额由当地结核病定点收治机构予以减免(省财政负担)。

3.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病人;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病人的医疗救治、消毒隔离、专家会诊及省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费用进行补助,省和县财政各负担50%。

(二)生活补助

对因艾滋病造成的特困人群给予生活救助。因艾滋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的特困艾滋病病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双亡的孤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父母一方亡故的子女,按照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因艾滋病导致子女亡故且无其他人赡养的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生活补助经费,由省财政承担。

六、资金使用程序

(一)县卫生、民政部门根据本年度救治(助)人数,编制下年度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计划,商同级财政部门后,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

(二)救治(助)经费的支付实行报账制。医疗救治经费由相关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在完成救治工作7个工作日内,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附上医疗救治对象的相关资料;同级卫生部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收到有关材料后,符合条件的,1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至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机构。

(三)生活救助经费由被救助对象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报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当地乡镇政府或街道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工作后报县民政部门;同级民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救助对象凭民政部门出具的书面通知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领取救助资金。

(四)补助到实施救治的医疗卫生单位的,被补助单位必须提供以下资料:前述的医疗救治对象确定所需要的资料及其他必需的相关资料(如姓名、工作内容、补助金额、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医疗文书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工作实施总结报告;同级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提供的其他资料。

(五)补助到个人的,救助对象本人需提供以下材料:前述的生活救助对象确定资料及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七、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救治(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我县各级财政部门要对救治(助)经费要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

(二)救治(助)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三)必须严格按照省、市、县有关规定的救治(助)对象、救治(助)范围、救治(助)人数和救治(助)标准使用救治(助)经费。医疗救治经费必须按规定补助到实施医疗救治的单位,生活救助经费必须补助到患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县(乡、镇)各相关实施单位、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具体实施单位要将救治(助)范围、对象、标准等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接受广泛监督。

八、组织与实施

(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卫生、民政、财政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人生活救助工作的组织、计划与安排,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县(乡、镇)成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工作技术指导,医疗质量抽查与评估等工作。

(三)实行重大传染病病人定点医疗诊治制度,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和救治工作的业务技术培训,确保医疗救治工作安全。

(四)凡经确定的救治(助)对象,县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必须建立专门档案,并逐级填报汇总表报上级卫生、民政行政部门。

(五)县(乡、镇)要定期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生活救助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向县政府、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提交专题报告。

九、考核与评估

我县各级政府及卫生、民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及艾滋病特困人群生活救助工作的督查,加强对定点诊治机构的监管,建立核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艾滋病生活救助、定点诊治机构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抽查。

我县将每半年抽查考核与评估一次,每次抽查数不少于医疗救治数和生活救助人数的20%。

十、附则

医疗救治范文第2篇

 为第做好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召开期间医疗救治、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等卫生保障工作,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目前前期保障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卫生保障工作的领导,确保圆满完成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卫生保障工作任务,市卫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和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保障组、疾病预防控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组和卫生监督组。

二、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省卫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组织制定了**市《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卫生保障方案》,同时市卫生局卫生执法监督局也根据要求制定了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保障工作方案》。在方案中对卫生保障工作进行了分解,并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

三、扎实开展卫生保障工作

(一)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保障工作

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召开前和召开期间,全市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和部署共出动车辆64台次、监督人员180人次对除省卫生厅发证外的接待单位和场馆开展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保障工作:一是从5月下旬开始到会议召开前,全市卫生监督机构对接待单位和场馆进行了2次预防性卫生监督检查,并对接待单位的公共场所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及二次供水的色度、浑浊度、PH值、余氯等指标进行了现场快速检测,对检查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开具整改意见书,并检查落实了接待单位消毒、灭蝇、灭蚊、灭鼠、杀虫等工作;二是会议召开期间,市卫生执法监督局李红飚副局长亲自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对重点保障接待的宾馆、酒店及场馆进行巡查,并督导检查了卫生监督员每天监督检查工作。

(二)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保障工作

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召开前和召开期间,市(区)两级疾控部门共出动15车次,54人次对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涉及接待的21家酒店宾馆和会务场所等公共场所进行巡诊,并对全市县区医疗机构、疾控中心进行疫情报告管理检查:一是对接待单位分别落实了义务报病员;二是对定点接待单位义务报病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知识培训,明确报告方式、内容及时限;三是对接待单进行了指导消毒,并培训了相关工作人员。

(三)医疗保障工作

医疗救治范文第3篇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截止2008年9月21日8时,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粉接受门诊治疗咨询并已基本康复的婴幼儿累计为39965人;正在住院治疗的婴幼儿为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已治愈出院1579人。在所有接受治疗的婴幼儿中,2岁以内婴幼儿占81.87%,2~3岁幼儿占17.33%,3岁以上幼儿占0.8%。

经流行病学调查,上述婴幼儿基本上与食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有关,没有发现与食用液态奶有关的病例。

国务院再次公开征求医改意见

京华时报讯9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会议强调,近期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工作:一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要加强四方面工作

中国中医药报讯9月18日,全国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表示,全面推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深入和健康发展,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二是丰富手段和拓宽领域并重,提高社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预防和干预,指导社区居民自我养生保健。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社区中医药队伍。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把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与任职资格要求、职称晋升制度衔接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医药人员的培养体系和机制。四是丰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医院的合作内容,建立和完善协作机制、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分工协作机制。

中西部对口支援卫生院项目实施方案微调

健康报讯中央财政将安排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中西部地区开展新一轮“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

对口支援项目已经开展4年,项目管理方案也在逐步调整。新一轮项目覆盖范围依然是中西部地区21个省、区、市。其中,允许两部11省、市、区将部分国贫县调整为边远少数民族县和省贫县,具体调整县数不超过总数的20%。中部10省必须在困贫县范围内开展对口支援。

新一轮对口支援项目实施时间发生了变化。以往实施方案执行时间均在下发通知后的次年中期,新一轮项目地区都被要求在项目方案下发后的一个月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在2008年年底之前,所有项目地区都需将人员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

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期满需重新审核

医疗救治范文第4篇

一、明确救助对象

突发事件医疗救助指国家政府机关实施公共权力、社会重大事故和社会突发重大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急需医疗救治的突发病人和意外伤残人员,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以及交通事故中肇事负责人逃逸后留下的无责任主体且无承担医疗救治经济能力的无主伤病人员。

二、明确救助责任

(一)对国家政府机关实施公共权力行为造成的需要医疗救治的突发伤病人员,由公权实施主体单位负责医疗救助责任。

(二)对重大安全事故、社会突发重大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需要医疗救治的伤病人员,由县人民政府应急办公室负责牵头落实医疗救助责任。

(三)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由县民政局落实医疗救助责任。

(四)对交通事故中肇事负责人逃逸后留下的无责任主体且无承担医疗救治经济能力的无主伤病人员,由县公安局负责落实医疗救助责任。

三、救助资金筹集

(一)为应对国家政府机关实施公共权力、社会重大事故和社会突发重大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发生应急医疗救治,县财政每年予以一定额度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资金,专项用于社会重大事故、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

(二)县民政局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渝办发〔〕144号)有关精神,筹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应急医疗救治资金。

(三)县公安局对交通事故中肇事负责人逃逸后留下的无责任主体且无承担医疗救治经济能力的无主伤病人员,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60号)的相关规定处理应急救治费用。

四、严格救助要求

医疗救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震;伤员;检伤分类;阶梯救治

近年,创伤急救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救治水平得到较快的提高,但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严重伤员的救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救治机构和救治人员均可能遇到平时单个伤员救治中意料不到的困难。尤其在各种地质灾害、重大矿难和重大交通事故时,救治时间和环境条件有限,不能同时满足给每个伤员提供最佳处理的要求,必须要放弃一些平时救治的常规,采用批量伤员处理的原则和策略,尽最大可能救治更多的伤员。四川汶川地震灾难医疗救援的批量伤员救治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获得了很多难得的经验,并就如何提高医疗批量伤员的救援水平提出了很多观点和看法。本文中笔者借助野战外科的救治原则和策略,从技术与卫勤相结合的角度,对这次灾难医疗救援中批量伤员救治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 主动采用野战外科救治原则

由于战时和平时致伤因素和救治环境条件的不同,能否将野战外科的救治原则很好地应用于非战争的医疗救援行动一直存在争议[1]。如果分析汶川地震损伤的特点,可发现它与战伤的特点有很大的共性。首先,地震中大量的重物砸伤,长时间挤压伤造成大量的严重伤、开放伤和多发伤,不但伤情复杂、污染重,而且组织损伤范围广泛,与战时高能量损伤的致伤特点十分类似。其次,地震后伤员发生和流动的模式与战伤也十分类似。虽然有人认为地震伤仅仅是一次性发生,与通常持续一段时间的战争造成不断地发生大批人员受伤的情况不一样。但事实表明,本次地震后,受不断的次生灾害和后送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伤员的发生和流动也与战伤发生特点类似,持续时间长,有的地区长达2~3周,有的救治机构接收伤员最多的时间并不在地震后头两天。因此,笔者认为此次地震灾害中致伤特点和伤员流的特点,以及灾区内医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特殊条件均与战时批量伤员救治的情况相似。野战外科学是专门研究在特殊条件下批量伤员救治的学科。因此,在地震灾难医疗救援时野战外科批量伤员救治原则,如阶梯救治、检伤分类、严重伤分期处置以及各种现场急救和转运等原则正好找到用武之处。本次医疗救援实践中,在无预警、无预案的情况下,军队医疗队发挥平时积累的战创伤救治优势,在救援中展示出的救援速度、展开规模和救治效率证实了其在平时灾难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2 以检伤分类为基础确定救治顺序

组织批量伤员救治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是进行检伤分类,明确救治的先后顺序。野战外科学中检伤分类(Triage)指将伤员分别归类,确定治疗和后送顺序的过程。在近代和现代战争中大批伤员的救治是催生检伤分类原则的最大动力。拿破仑的总外科军医Larry首先强调了批量伤员的救治优先顺序,Triage一词即来源于古法语。平时创伤救治中,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强调检伤分类,并建立平时的分级救治体系[2]。进行检伤分类时首先依据伤员的致伤特点,同时需要兼顾灾难或战争的特点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在本次汶川地震批量伤员的救治过程中,如何根据地震灾害中伤员的致伤特点,制定检伤分类标准,合理地分配有限医疗资源,是对批量伤员救治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笔者所在的医疗分队在灾区某医院灾后第1天上千名伤员等待救治的紧急条件下,坚持按野战外科检伤分类原则处置,甚至采用了临时替代伤标和军用伤票,分清伤情轻重,确立救治优先权,合理地分期分批处置,及时配置和调整救治人力和物力。经过约4个小时连续不断的检伤分类,使院内救治工作进入快速有序状态。

检伤分类工作的3个基本要求包括,要一边作紧急处理一边分类,要动态观察反复检伤,要贯穿于各个救治阶段。这些要求的重要性在本次地震伤救援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参与医疗救援的很多医疗队在现场急救、灾区医院内早期治疗、伤员列车和空中转运、在后方大医院快速接收伤员等方面,从现场解救到后方专科手术和ICU救治的整个过程中均积累了有关后送分类、治疗分类和收容分类的宝贵经验。

3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批量伤员医疗后送

组织批量伤员救治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阶梯救治,后者在野战外科中被称为echelon,此词也源自古法语。构建完整有效的救治阶梯是野战外科组织大批量伤员救治的重要经验。这次建国后史无前例的地震,发生突然,缺乏预案,没有充分的事前准备,如何组织成千上万伤员的救治,并在医疗后送过程中保持救治的连续性、继承性和统一性也是一大考验。

由于地震发生后,道路破坏严重,交通运输工具严重缺乏,搜寻伤员及伤员到医疗机构均较困难,为了避免贻误时间而造成死亡,首先要强调的就是自救互救。目前,外军和我军把战伤分级救治划为从战场急救到后期康复治疗等5~6个关键的环节,其中自救互救是第1环。实际上无论在平时或战时,自救互救都是整个创伤救治的首要环节。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很多地方在数天之后才得到医疗救援,在此之前全靠自救互救。因此,普及基本急救技术,提高全民急救医学素质,将大大提高现场抢救效果[3]。其次要强调的是当救援力量到位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将伤员集中地点安排在急救机构附近,并组织医生就地进行初步处理和观察;(2)确保后送途中不间断的治疗和观察,尽可能减少转送的时间,减少后送阶梯,最好直接将伤员送到确定性治疗的医疗机构;(3)收集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条件转运伤员,如担架、车辆等;(4)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直升机后送伤员,明显缩短伤员伤后入院的时间,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战争和灾难事故所造成的大批伤员从受伤地开始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流动,形成伤员流。亲历了这次灾难救援,笔者认为,由于地震灾害所造成的伤员流特点主要是以第1次伤员潮流为主,更需要在灾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组织好救治阶梯,因此今后进一步加快救治组织速度,弥补救援部署不快和指挥协调不力等缺陷的最佳办法就是在“国防动员法”的框架下,借鉴野战外科批量伤员救治原则和经验,制订出较为完善的预案[4]。另外,后送工具的现代化也应是我国灾难医学和野战外科救治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4 做好医疗资源的管理工作

战伤救治的卫勤组织工作比单个伤员外科手术本身更为重要,如能合理有效地调配人力、物质和信息资源,可使更多的伤员得到更好的救助。同样,在国家非战争的应急救援状态下,人力、物质和信息资源的卫生管理也十分重要。四川汶川地震时,德阳、绵阳、绵竹等市内医院的医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失去救治职能。此时,如何有效整合和利用外地涌入灾区的救援人员和物资成了整个救援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对各种资源如医疗器械设备等进行严格的管理,绝对不能无控制无计划地使用;同时要积极想办法利用一些非常规的物资设备。在发生批量病人时,各种权宜措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用布块代替绷带,用木棍及板条代替夹板等,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组织急救设备器材时尤其要强调优先提供充足的水电资源,否则很多急救设备器械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如伤口清创冲洗机是快速彻底处理伤口的有效设备,没有水电,它只能成为医疗队的负担。

在救援过程中,伴随伤员流的产生必然形成伤员信息流[5]。这些信息资源是伤员流的重要动力。首先,如果缺乏信息流的支持,那么伤员流必将混乱、无序;其次,在伤员流动过程中,卫勤物资的及时获取、科学分配和有效使用,无一不是凭借着信息资源;第三,信息资源可有效控制伤员流模式。我们在这次地震医疗救援中,在上千名伤员收容分类阶段、治疗分类阶段,手术前、后院内转运时、在后期整理伤员资料时等多个环节引入了军用伤标、伤票,简单快捷,借此很快理顺了混乱的救治秩序。这些经验告诉我们,重视伤员流动过程中信息利用,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和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传输、处理和控制伤员信息,对提高伤员医疗后送时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Tang N,Kelen GD.Role of tactical EMS in support of public safety and the public health response to a hostile mass casualty incident[J].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07,1(1S):S55-56.

[2]Jenkins JL,McCarthy ML,Sauer LM,et al.Masscasualty triage: time for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J].Prehosp Disaster Med,2008,23(1):3-8.

[3]Timm N,Kennebeck S.Impact of disaster drills on patient flow in a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J].Acad Emerg Med,2008,15(6):544-548.

医疗救治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三无患者;现状分析;后续保障

"三无"患者的存在是当前社会普遍现象,解决好"三无"患者的医疗救助问题是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能[1]。由于本市"120"紧急救援中心挂靠在我院,所以三无患者特别多。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中救治的2799例三无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浅谈几点三无患者的救治管理思路。

1临床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所有记录在案的进院时无姓名、无家属管理、无人交纳医疗费用和暂时无法明确身份的急诊抢救、留观及住院患者,共计2799例, 其中男性 2282例,占81.54%,女性517例,占18.46%。这些患者从年龄来看,跨度很大,能准确记录年龄的不到 1/5,有刚出生的新生儿,有80岁以上的老人。从住院天数来看,最短时间为数小时,住院时间最长的已经3年。从入院方式来看,2799例患者中有2441例患者是由"120"紧急救援中心急救入院,占87.21%;158例由"110"送入院,占5.64%;救助站送来78例,占2.79%;精神病院送来54例,占1.93%;其他方式(如好心人)送来68例,占2.43%。

2医院三无患者救治现状

2.1医院救治的三无患者几种类型 医院救治的三无患者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是真正的"三无人员":指无劳动能力、无固定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的公民;②是有姓名、甚至有直接亲属,但拒绝交纳医疗费用、也不负担其生活费用的患者;③是暂时无法明确身份但通过找寻可以找到亲属却无力承担其医疗费用的患者;④是暂时无法明确身份,通过找寻可以找到亲属,愿意承担全部或部分医疗费用和负责其生活费用的患者。2799例患者中这四种情况构成,见图1。

图1 2799例三无患者分类

2.2 2799例三无患者救治年度统计,见图2。

图2 2799例患者年度分布情况

2.3三无患者疾病分布情况(见图3)及转归情况(见图4) 三无患者送至医院的时候,一般表现为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来势凶猛。外科方面有多为重症颅脑损伤、多发伤、各类骨折与挫伤、烧伤、冻伤、砍(剌)伤等;内科方面疾病多为脑血管意外、急性冠脉综合征、各类脏器功能不全、各类中毒、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儿童方面疾病多为先天性疾病,以智障伴发其他疾病多见。

图3 2799例患者疾病分布情况 图4 2799例三无患者转归情况统计

2.4三无患者救治费用情况 2799例三无患者中,有2591例患者最终未缴医疗费用,占92.57%。2591例患者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欠缴年度分布情况,见表1。

3医院三无患者救治现状分析

3.1医疗费用问题 图2显示,三无患者救治量很大,且居高不下,这还只是我市一所医院的表现情况。我市在三无患者的医疗救助上制订了系列相关政策,本院更是制定了具体的相应措施,对来院就诊的所有三无患者,我院均本着对生命的敬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一律全程开通绿色通道,所有费用均由医院垫付。据财务部反馈,政府财政部门对三无患者医疗及生活费用经相关部门核实后在年后划拨了约40%的补偿。但从表1中不难看出,三无患者医疗费用是相当可观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医院的发展。

3.2基本生活问题 三无患者日常温饱问题多无法解决。在饮食方面,我院多年来三无患者能进食后均由收治科室向膳食科订餐及负责送餐,科室护士签单,每月护士长结账,财务部销账。从表1中不难看出,三无患者的生活费用也是可观的。另一方面困扰医护人员的是患者的衣着问题,许多三无患者进院时全身脏臭、衣着邋遢,我院目前的解决方法是护士长不定期向全院员工请求捐助。

3.3转归去向问题 图4中显示,三无患者经救治后,大部分患者是痊愈或好转的,但去向问题是一难题。患者痊愈或好转后一般是自动出院,这些患者有些还要医护人员捐助路费;有一部分患者找到家属或被家属找到接出院;有一部分患者是通过医院保卫科、派出所、救助站等部门多方协作找到住址并护送出院;另有少数患者即使送回家也被其子女或其他亲属或租赁屋主拒之门外又带回现象;还有一些只需休养的患者无处可去,有的长达3年以上,我院急诊留观区有几间病房长期住着好转的三无患者;更有甚者,有的流浪人员把医院当成旅馆,不管有病没病,间隔不久就直接住进病房,制造病房混乱;抢救无效死亡的三无患者1个月后仍找不到亲属、最后无人认领时,医院保卫科还得联系相关部门并予以登报,再送火化,相关费用也得医院承担。

3.险纠纷问题 三无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重且复杂多变,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三无患者多数卫生状况差,生活习惯不良,有些还患有传染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环境,增加了医院感染风险;部分三无患者如酒精中毒、精神障碍等,不配合治疗,甚至毁坏医疗设备仪器,殴打、辱骂医护人员,增加了医院成本和护理风险;有的吸毒患者持刀威吓医护人员,造成护士心理恐惧甚至调离科室,增加了医护人员身心危害风险;有的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后,家属就找来了,主要是来找麻烦,不给赔偿就干扰医疗秩序,潜在地提高了医院纠纷发生的风险。

4医院三无患者救治管理思路

4.1建立三无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完善三无患者救治个人档案和相关救助部门沟通机制 我院在三无患者救治方面是全面开启绿色通道,抢救程序规范化、制度化,并建立了三无患者救治个人档案,对患者进院时既编号办理住院手续以进行身份识别,记录患者接诊时情况和护送人资料、病情、治疗经过、疾病转归、入院出院时间、医疗费用、生活费用等;在给予救治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总值班和"110"或救助站,对人员身份进行核实。目前这些沟通工作均是由接诊或抢救护士在落实,三无患者救治个人档案资料则是由护士长在患者出院后完善记录。这无疑给临床一线护士增加了工作压力,也有许多不便。关于沟通工作和三无患者救治个人档案的完善,可采取链条式沟通、专人具体负责制管理,并建立三无患者救助信息网站,公示患者照片,利用多渠道借助社会力量帮忙查找家属信息。

4.2建立三无患者救治长效机制,完善三无患者救治后续保障措施 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而医院大部分三无患者救治却是一个长期事业,其归属等后续问题亟待解决。政府部门可建立三无患者医疗救助基金,吸纳社会爱心捐款、捐物;联合成立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对基金进行严格管理和规范操作,保障专款专用。建立救助信息系统和信息公示平台,接收社会捐款、捐物,直接用于"三无人员"的救助。

医疗救治范文第7篇

按照关于《报送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相关情况的通知》(医政〔2020〕4号)文件精神,我们就我区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现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县级医院(中医院)建设工作,宜秀区人民医院(市八院)已于2014年被市第一人民医院托管,相关建设工作由一院统筹推进。

2.我区无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任务;

3.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开展情况,从2017年2月我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区稳步推进救治工作,印发了《宜秀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新增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的通知》,组建了20个大病专项救治服务团队,对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全面摸排。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为依托的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对需要治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加强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对罹患大病的贫困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救治对象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患者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逐人建立大病救治台账,实行动态追踪管理。目前共确定156例集中救治对象,已全部安排救治,救治率100%,其中治愈38人、好转25人、死亡18人、正在治疗75人。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1.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服务水平提高难。目前,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还是沿用2009年的编制核定人数,与实际需求差距大。如我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编制46人(其中12个编制被原郊区二院医改三年过渡安置人员占用),实际在编在岗30人,随着安庆东部新城建设日新月异,外来人口大幅增加,辖区户籍人口3.6万,实际常住人口近10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多达40余项,医疗卫生工作量显著增加。卫技人员紧缺矛盾十分突出,现有的编制已经不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

高级人才匮乏。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人才比例明显偏低。普遍缺乏临床执业医师,3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放射科无医生,群众不得不舍近求远,到上级医院就诊,分级诊疗制度难以落实。在专业分布上妇产科、儿科、影像、口腔等专业医生缺乏,随着二胎政策落实,人口出生率增长,妇儿科医生紧缺问题更加凸显。三是编外聘用人员多,队伍不稳定。聘用人员多数是护理人员,人员专业水平差异大,队伍稳定性差,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

3. 人才机制不活,专业水平难提升。一是由于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政策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人才引进门坎高,加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专业施展和业务提升空间不大,导致多数医学院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招聘指标往往不能足额落实到位,部分毕业生应聘后又辞职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缺员严重,选派十分困难,特别是全科医生培训和业务骨干培训难以派出人员参加,医疗技术难以提高。

(二)基础设施薄弱,各级支持力度不够。2016年后中央财政不再有专项资金支持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建设,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皖政[2015]16号)文件要求,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及更新、周转房建设等经费由区级政府负责,因区级财力有限,此项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自2016年起,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收支结余计提39%用于医院事业发展,2016年全区6家医院共计提73万元,2017年计提189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三)信息化水平不高,分级诊疗难以实施。目前基层卫生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缺乏跨区域顶层设计谋划,“信息孤岛”、“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信息集成化程度不高,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HIS、LIS)、健康档案系统未实于市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远程心电会诊系统、远程影像系统、分级诊疗系统都是独立的系统,方便程度、使用率不高。

三、意见建议

医疗救治范文第8篇

一、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一)夯实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全面加强医疗救治指导支持。强化医疗救治“五个结合”。强化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建设和发热病人闭环管理,推进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风险排查和评估。健全县核酸检测体系,加强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室间质评。提升全员核酸筛查应急能力。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做好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优化感控资源配置,强化感控制度建设与感控措施落实。加大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疫情防控措施督导检查力度。

(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平战结合、防治结合,加强医疗资源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提升县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助力医防协调机制健全完善。总结提炼肺炎疫情防治经验,重点推进重症医学、呼吸、麻醉、感染防控、传染、精神、儿科、院前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优势学科群,提升传染病依法依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优化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核心能力

(三)启动规划编制。突出规划纲领指导约束作用,推进“十四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心理卫生规划等多规合一。强化医疗机构规范发展,研究医疗机构多院区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科学有序发展。

(四)打造医疗高地。推进县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救治基地)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围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推进县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五)补齐发展短板。深化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级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以“三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院前院内协同的急危重症救治网络体系,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加强癌症、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罕见病、脑卒中等重大疾病诊疗管理。

三、聚焦创新驱动,深化医疗领域改革试点

(六)深化医疗管理要素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机构、科室、人员、技术准入备案管理。全面推行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证照。启动2021年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一年两试”和2020-2021年度分层分类医师定期考核改革。

四、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治理能力水平

(七)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压实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限制类技术”备案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培训。加强医疗机构药品、耗材、器械管理,强化重点监控药耗临床使用监测,推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合理用药水平。推进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

(八)深化医疗纠纷预防调处。巩固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和治理体系,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安保力量、安检设施、安保系统在内的“三防”能力建设。巩固发展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九)提质推进精神心理服务。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抓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和精神科转岗医师培训,开展民营精神疾病专科机构规范化巡回指导培训,促进全县精神心理卫生工作提质增效。

五、坚持多措并举,加强系统医德医风建设

(十)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开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优良医德医风”专题活动,优化卫生健康行业形象。建立健全行风建设工作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指导医疗机构完善行风管理架构。探索开展医疗机构行风满意度调查。深入实施“民营医院管理年”、“人体器官移植专项整治”、“大型医院巡查”和“回头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