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通过实践证明,不同的乐曲、速度、节奏可以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促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和身体机能的反应。例如,轻缓的乐曲通常具有舒缓情绪、平复心态的作用,相对欢快的乐曲可以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因而,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一定的辅导和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音乐类型,建立不同的音乐艺术形象,不断启发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进而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使得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仅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1)创设阳光课堂。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要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音乐课堂与其他的教学课堂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动态效果,因而,教师要尽量将关爱带入音乐课堂,将对生活的希望和热爱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在体验音乐的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情感和尊严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合理创设情境,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避免直接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加重学生自卑或者厌烦情绪,给学生的心理恢复造成更大的困扰。音乐教师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或者与心理学教师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教学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和方式往往被忽略,在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下,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增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内容丰富、教学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不仅要遵循教学的一般原则和要求,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歌声和舞蹈中释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求,音乐教师要加强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比如可以组织合唱比赛,《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逐渐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懂得维护集体的荣誉。在比如,音乐教师还可以设置舞蹈大赛,在《军中姐妹》这个舞蹈中,学生可以模仿军人进行出操、训练等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个人意志力,促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3)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是一门感性最为强烈的艺术,不论是自己聆听音乐,还是进行唱歌、跳舞、弹琴等活动,都能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从学生追求和喜欢流行音乐这一方面就能看出音乐的独特魅力。利用音乐这一独特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中,可以胜过传统教育中的无数说教理论,不仅可以避免直接的心理辅导和治疗,还能使学生欣然接受。音乐可以说是人们心灵的良药,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心理理疗方面,利用音乐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器乐的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竖笛表演《深深的海洋》这一乐曲,由于这一曲子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相互倾听,及时有效地调整发音,最后达到演奏的和谐和统一,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演奏中找寻心灵的归属地,升华自己的情感,还能陶冶整个团队的情操,培养集体荣誉感。

(4)延伸教学内容。

学生在产生心理障碍和困惑时,单靠心理教师传授的心理学知识,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还需要音乐教师的配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可以将一些音乐家的生平故事介绍给学生,如贝多芬、海顿等,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的音乐创造史和人生历程,从音乐家的艰辛历程中,感悟到人生成功的不易,促使学生的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音乐家们的创造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正确对待责任、情感和挫折,进而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心理。

3总结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心理机制的欠缺

虽然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备受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但关于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大多数高校还处于探索中,还没有建立一系列相对健全的贫困女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结构。心理机制的欠缺,导致不少本可以预防的不该发生的心理悲剧时有发生,给社会的稳定和高校的教学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完善贫困女生的心理机制,建立一整套贫困女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后期跟踪评价体系,将心理危机控制于萌芽阶段,提升其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队伍建设的不足

2002年4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1]然而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国家的标准差距较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念峰教授介绍,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2]据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的调查发现,有33.73%的省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低于1:3000至1:4000。[3]显然,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尚在建设中,人员数量上远远不够,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较少,专职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乏,大大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加之,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大部分由政治辅导员兼职担任,由于辅导员本身流动性较强,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工作的成效。因此,着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三)角色定位的偏颇

据河南省2002年的调研发现,省内23所高校共有心理健康教育人员141人,平均每校6.1人。其中,专职仅7人,约占4.9%。[4]由于专职心理辅导员的不足,许多政治辅导员不得不同时兼职心理辅导员,拥有双重角色身份,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但大多数政治辅导员因为心理知识缺乏,也没有经过有关心理方面的实操训练,经验不丰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混淆了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因而工作中,不少政治辅导员往往感觉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从而流露出过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干预,严重影响了咨询效果。例如,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来访,政治辅导员往往误认为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就是有效的心理咨询,而很少关注其心理的状况与变化,导致咨询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政治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努力避免政治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员双重角色的冲突,认真学习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咨询技术,正确定位自己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

(四)专业技能的缺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是教育部对心理工作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真正心理学专业出身,经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实操技能学习,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持证上岗的,只有为数不多的极少数人,大多数工作还是由政治辅导员兼职担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由于专业技能的缺乏,他们很难做出卓有成效的成绩。有些政治辅导员为了工作的需要,通过自学心理专业知识,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但由于实操训练较少,也难以取得理想的工作实效。

(五)帮扶形式的误区

调查发现,在处理贫困女大学生的问题上,我们往往重视物质扶贫而忽视其精神扶贫。当贫困女生向我们求助时,我们首先会自然想到尽力解决她的各种实际困难,通过物质资助、助学贷款、社会捐助、助学金以及安排勤工俭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经济压力,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在进行物质帮助的同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后期的精神抚慰。长此以往,造成了一部分贫困女生不但没有形成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良好品格,反而对老师过度依赖,要是老师一时没有及时帮其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会感觉十分失望,甚至抱怨老师,这极大地影响了其优良品格的塑造,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师生关系。因此,要做好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纠正帮扶形式的误区,在对其实施物质扶贫的同时,也应重视精神扶贫,只有这样,心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认识,重视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传统文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贫困女大学生较之其他学生而言,更易受到情绪上的困扰,更易产生诸如自卑、焦虑、抑郁、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其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满足其精神和心理的需要,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德育建设的同时,可以从这几方面开展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诸如帮助贫困女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建立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引导贫困女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重视贫困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5],等等。

(二)建立健全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对解决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经调查,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尚在进一步建设和探索中。譬如有好些高校都没有按照相关要求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有些学校虽然有专职心理教师,但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自身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大大影响了心育工作的实效。由此可见,要健全贫困女生的心育工作体系,真正解决贫困女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主要包括贫困女生心理预防体系、心理预警体系、心理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心理干预体系等。心理工作者应认真做好各环节的工作,对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应及时建档,并加以辅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心理素质,帮助贫困女生健康快乐地成人成才。

(三)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把握角色定位,提升专业技能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心理教师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部分心育教师又缺少必要的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作为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贫困女生的心理问题,从而造成工作失误,带来严重后果。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专职人员少,专业化水平不高等现象,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尽最大的努力按照要求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调整师资结构,使之更为合理。另外,应在心理健康队伍建设的经费上给予保障,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高校心育工作者积极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积极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把握角色定位,提升专业技能。

(四)建立完善贫困女生档案,进行动态心理跟踪关注

及时建立、更新贫困女生的心理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对于贫困女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建档工作,最好是选择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建档,通过新生心理普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分级建立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采取相应的心理预防与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心理异常的贫困女生,我们还应定期进行复查。因为心理状况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也应适时测评其心理素质,及时更新其心理档案,对其实施动态心理跟踪关注。发现异常,应给予重点关注,保持信息沟通及时,帮助其查找心理障碍的根源,有效进行心理疏导,优化其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发展。

(五)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校园活动,优化育人环境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尊严、人格和价值的肯定,它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和激励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工作理念,将人文关怀始终贯穿于工作实践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真诚的爱去关爱和感化学生,让每一位贫困女生内心感觉温暖,不再孤独,能够笑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会坚强与奋斗,真正成为一个精神自强、思想富有的独立自主的人。在加强人文关怀的同时,高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团辅活动、专题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演讲等教育活动来加强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找回自信,培养她们健康的人格,提高其心理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六)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

物质扶贫只能解一时之困,精神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解决贫困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将以往单向的物质脱贫转变为物质和精神的双向脱贫,才是帮助贫困女生从根本上真正实现脱贫的关键。物质扶贫,我们可以通过完善经济资助系统来实现,要帮助贫困女生尽力解决经济压力,进一步完善学校资助体系,如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特困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和勤工俭学等形式,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精神扶贫,主要靠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来完成。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工作者要积极发挥对贫困女生的心理辅导作用,指导贫困女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其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及时疏导和排解不良情绪,实现全面发展。

(七)加强感恩教育,优化心理品质

笔者发现,高校奖助学金评比过程中,不少贫困女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认为自己贫穷,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少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他人的感恩之心。还有一些贫困女生,没有及时获得资助,还会表现出愤世嫉俗、怨恨不满的情绪,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因此,对贫困女大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其感恩意识,优化其心理品质,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贫困女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她们常怀感恩之心,化国家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长的动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成才,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提高其道德修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激之情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帮助她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结语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膀胱灌注化疗的目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由于膀胱灌注疗程长,术后需多次进行膀胱灌注及膀胱镜检查术,使病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治疗效果。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态度和蔼,说话得体,根据患者不同心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情同好友的感觉,同时通过介绍成功的病例,让病人科学的了解疾病,敢于接受现实,提高治疗依从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效地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2膀胱灌注前宣教

膀胱灌注前应全面评估患者术后膀胱黏膜的恢复情况,女性患者在经期时禁止灌注,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延迟灌注时间,积极抗炎治疗。膀胱灌注前嘱患者清洗会,4小时前禁饮水,灌注前排空尿液,以减轻尿液对药物的稀释,使药液充分发挥作用。平时注意饮食均衡,多喝水、果汁,每天饮水1500~2000mL,多吃水果、蔬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重体力劳动。每次灌注前需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肪饮食,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如灌注前感觉膀胱不适,请告知医护人员,我们会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本次灌注。

2.1膀胱灌注时注意事项

操作间应宽敞明亮,温度适宜,要定期消毒,注意保护好病人的隐私,使患者放心接受治疗。嘱患者取截石位或仰卧屈膝位,严格按无菌导尿操作原则进行操作,选择型号合适的乳胶导尿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引起出血或感染。同时,嘱患者深呼吸,如有不适,及时和操作者沟通,停止或延缓操作。注药时要缓慢推注,注意避免药物外溢至会,防止药物性皮炎。与患者要有语言上的交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2.2膀胱灌注后宣教

完成灌药治疗后为使药物与膀胱壁充分接触,我们会为膀胱肿瘤患者定期膀胱灌注的健康教育郝雅静(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内蒙古满洲里021400)摘要:目的通过正确的健康宣教转变患者的观念及误区,增强病人的保健及预防疾病的知识。方法对15例膀胱灌注病人实施适时正确健康教育。结果通过15例膀胱灌注患者健康知识的普及,增强了膀胱肿瘤病人的康复保健知识,学会了饮食运动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促进了身体康复。结论通过膀胱灌注健康教育的开展,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解除了病人焦虑不良情绪,使病人真正地回归社会。现总结如下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灌注;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79•健康教育•您提供一间病房,让您卧床休息,按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每30分钟更换一次,保留120分钟后嘱患者排空膀胱后多饮水,当天饮水量应不少于3000mL,以加速尿液生成,起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作用,避免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狭窄。膀胱灌注后有些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全身乏力,一般较轻,适当休息,清淡饮食3~4天后症状消失。膀胱灌注后每日饮水2000~3000mL,膀胱刺激症状一般发生于灌注后24~48小时出现,有尿频、尿痛甚至血尿等症状,不要紧张,适当休息2~3天症状消失,如血尿持续时间超过3天,应及时来院就医。

2.3每一位膀胱灌注患者我们都会发放膀胱灌注时间卡,坚持按时规律的膀胱灌注。

3定期复查膀胱镜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64例早期乳腺癌手术病人,年龄32岁~75岁,平均病程12d。其中,11例为小学文化水平,24例为初中文化水平,29例为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病人均能正常沟通交流。本研究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64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0例,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填写“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健康教育路径评价表”。考虑到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安排不同时间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给病人介绍健康教育具体内容、治疗康复目标,直至病人完全接受理解,责任护士签名及评价时间。病人出院前1d填写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责任护士填写出院评估单并由家属签字。

1.2.1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为保证健康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有效帮助围术期乳腺癌病人早日康复,真正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我院针对病人情况,制定了具体规范方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内容、操作形式、具体时间安排、教育工作人员、评价分析等,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1.2.2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病人住院以后,由责任护士负责给病人详细讲解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按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操作,对病人开展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从而指导其了解不同阶段乳腺癌康复方面的知识、功能锻炼方法、复查及自查等,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1.3评价指标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护理人员在病人出院前对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包括患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标准、定期复查、自查、出院后服药、饮食知识、化疗后自我防护等)进行调查,分为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同时采用护理部下发的出院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描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融合了现代医护理念,强调团队合作,同时也让医护人员更加明确自身职责,增强其责任感,并且增加了护士、医生及病人沟通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减轻了其精神压力,使病人时刻感受到关心和体贴,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有利于病人有效掌握不同阶段健康教育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接受手术前,病人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所以,在术前检查、化疗阶段最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给病人讲解成功手术案例,尽可能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其手术康复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中采用的药品、设备以及手术方法等都要向病人讲清楚。完成手术后,要让病人了解相关护理知识,及时发现并发症,做好后期康复治疗。在出院前,医护人员要指导病人掌握康复锻炼、检查方法,让病人重视后续治疗,介绍应对自我形象变化的方法。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护理人员施教水平参差不齐。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时效性。按照治疗方案,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由专业医护人员制定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使各种疾病护理有章可循,实施规范化教育,全面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后,手术并发症出现几率大大降低。相关责任护士除了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外,还要尽量多留时间照顾陪伴病人,多和病人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观察及了解病人的不适主诉,积极处理病情变化,使并发症的发生降到最低水平。

3总结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和致病菌进行观察分析[2]。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14%;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19%,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感染部位和致病菌分析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45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其中,21例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观察组7例,对照组14例),8例感染部位为泌尿道(观察组2例,对照组6例),7例感染部位为口腔(观察组2例,对照组5例),6例感染部位为切口感染(观察组1例,对照组5例),3例感染部位为胃肠道(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19例感染病菌为G-菌(观察组6例,对照组13例),13例感染病菌为真菌(观察组4例,对照组9例),9例感染病菌为G+菌(观察组2例,对照组7例),4例感染病菌为其他(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通过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病菌主要为G-菌。

3讨论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男6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0.5岁;其中21例全髋关节置换,69例人工股骨置换;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配合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排除标准: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精神类疾病或意识、行为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入院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住院时的规章制度、病房环境,责任医护人员、以亲切的态度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以良好适应医院环境。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注意全面收集病例、检查记录,以掌握患者心理、生理方面资料,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选择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②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股骨颈骨折、髋臼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症状导致行为不便,且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之不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和实际效果,因此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手术技术、方法、优势、成功率,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耐心解答患者疑虑,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③术前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行直腿抬高训练。伸直双下肢,然后尽量抬高并缓慢放下,反复多次,锻炼股四头肌的收缩力量,为术后恢复奠定基础;给予营养支持,叮嘱患者多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以增强免疫力;做好术前准备和检查,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术前12h禁食,术前4h禁饮,留置导尿管。④术后健康教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渗液或出血,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处理;若患者疼痛难忍,可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在两肢间固定以硬三角形枕,穿防旋鞋,预防髋关节脱位;患者使用便盆或移位时,注意将患者骨盆和患者完全托起;术后早期尽可能减少翻身,必要时转动全身,切忌屈髋动作,避免脱位。⑤预防并发症。伤口感染可能导致关节病残,术后护理人员应定时定量对患者应用抗生素,若出现血肿则应及时止血,若出现活动性出血则应将伤口打开止血,若感染则需切开后清创引流;在患肢制动状态下,托起髋部,解除骶尾部压迫后行局部按摩;患者大小便后彻底擦干,避免潮湿刺激;确保床面干燥整洁,预防压疮;观察患者足部温度、足背动脉、股动脉波动、检查是否发生栓塞性静脉炎,观察运动功能和远端血液循环,检查患者坐骨神经功能。⑥功能训练。术后2~3d可行上肢和健肢练习,屈伸踝关节、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术后3~4d拔除引流管,若经X线检查后假置稳定,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行髋关节被动活动,避免极度内旋、内收、屈曲;不宜过早行直腿抬高训练以防髋关节疼痛或脱位;术后1周,若患者切口无渗血,体温正常,可进行适度髋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引体向上练习,注意床上活动在患者功能位状态下进行,避免屈髋<90°、过度内旋;术后2周拆线,协助患者下床,先移至健肢侧床边,健肢先离床,足着地,外展患肢,抬起患者上身后使患肢离床后足着地,柱双拐站立,利用助行器协助患者行走。⑦出院健康宣讲。叮嘱患者术后6~8周避免久坐或手术侧卧位,指导患者掌握髋关节功能锻炼技巧,俯卧2~3次/d,10min/次;避免坐低椅子、翘二郎腿、坐软沙发、爬陡坡、下蹲,尽量避免在坑洼路面行走;术后6周内防止屈髋>90°;若出现异常及时复诊。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包括疾病知识、术前准备、手术方案、康复训练、出院指导;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健康知识告知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为优者27例、良者16例、差者2例,对照组中健康知晓优者15例、良者18例、差者12例,两组健康知识告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便秘,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0例并发症,其中5例便秘、2例压疮、1例肺部感染、1例关节脱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充分利用社区的有限资源,采用知识宣传栏、心理饮食运动咨询辅导班、举办糖尿病有关知识讲座或者是播放相关视频影像资料,还有就是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会等等健康教育方式;根据社区患者人数及社区医护人员配备情况开展3~5次/年的家访,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个人健康指导,内容主要涵盖: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治疗方法、预后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日常护理以及自我监护等内容,另外还可制作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来让患者进行自学;鼓励患者开展运动疗法(除有严重并发症者外),通过定时、定量地开展循序渐进运动疗法,对疾病的临床治疗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2];开展饮食疗法,饮食疗法最为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的临床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膳食,而基本原则为“定时、定餐、定量、定营养素”。在平时饮食搭配中,多食麦面、糙米、蛋类、鱼类、蔬菜以及新鲜水果。

2结果

2.1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通过统计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血压情况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血压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一)学校注重专业课程、忽略心理教育课程

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都比较晚,致使一些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够认识和了解,在他们的心中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更高,因为觉得专业课程才是对他们最有用的东西,加之学校学习这门课时仅仅用分数来衡量课程的好与坏,而不注重学生的实际主体特点,也忽略了他们在年龄上的一些因素,这样的教学制度不仅不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还反而刺激了一些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呈现出叛逆状态,最后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失去兴趣,也让师生的关系处于不和谐状态,最后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阻碍。

(二)课本内容缺乏“三性”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都比较死板,没有灵活度,缺乏“三性”,所谓的三性指的是渗透性、系统性以及连贯性,这三性在心理健康的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考核课程,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付诸实践,做到活学活用,让学生将心理健康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内容综合起来学习,这让一些学生又产生了另一种错觉,觉得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让他们会有一种增加了压力的思想,由此对心理健康教学这门课程越来越反感,这种缺乏渗透性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使很多学生丧失了信心和动力。另外加之现在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规范统一的课本,都是一些待用课本材料,所以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根本就没有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换一种角度的证实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失败。

(三)单调的授课模式

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模式还遵循的是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这期间,学校依然只是重视课本的知识,而不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让一些学生在其它专业课程的压力下更增加了一些负担,从而让学生更加厌倦心理课,这就与起初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逆向而行了。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开展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推进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及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结合中学学生的年龄与心理,帮助他们客服在这一阶段的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错位,防止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现在的刑事案件都是由青少年犯罪的偏多,都是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没有做好教育和宣传,中学学生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压力也较大,情绪激动,容易走向犯罪的边缘,但是现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大,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意识薄弱,教学形式的单调,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的内容发挥到实处,都比较倾向形式化,在学校里面,教师要从学生的各方面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以达到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为国家的素质教育事业做贡献。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校教育都比较注重素质教育,而心理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21世纪,学生要从全方位出发,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此期间,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对学生开通各种途径,让他们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都可以立即得到解决,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制止学生犯罪。中学生正处在思想意识的关键时期,就更需要一个思想健康的心理,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学会与他人相处,为人处事等,因为中学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薄弱,他们经不起打击,客服困难的能力比较弱,遇到问题容易产生激动情绪反而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现在是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必要措施,让学生能够展示自我,学会为人做事。

三、针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措施

1、教学内容要达到科学与规范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要求做到科学化与规范化,科学化是指授课要讲究科学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措施,改变从正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间接或委婉的指正学生的错误,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统计与心理老师的档案管理等都要采取规范和统一的范畴。

2、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的老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任课老师通常是教其它课程的,因为心理学得不到重视,所以学校会任派一个老师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让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但是这些老师都不是专业教心理学的,也没有通过心理学的培训,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有可能起反面作用。

3、要将系统化与整体化结合起来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以及老师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要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系统的结合起来。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多开展一些心理咨询中心,让有烦恼的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心扉。要将专业知识与心理健康整体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国家素质化教育的推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