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体会

护理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护理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护理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骨科;小儿患者;护理

对骨科小儿患者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会使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1。如何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和预防,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提高小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现将我科收治的48例骨折小儿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0年住院治疗48例1—14岁患者,男35例,女13例。锁骨骨折4例,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14例,复合伤及其它疾病6例,均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小儿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骨科小儿疾病的特征,因人而异,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护理2。因为这些小儿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的生活和学习,置身与一个陌生环境,每天接触的是病友和医护人员,加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痛苦和身体上的变化,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护理人员对小儿患者要做到发自内心的爱护、尊重,多用鼓励的话语和肢体语言,建立平等友好的情感关系。护理人员与小儿患者交流时,以患儿理解的语言讲解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增加交流时间,不急于进行操作,不强迫,减轻小儿患者的紧张和恐惧,使小儿患者和家长逐步的信任医护人员,明白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身体会很快恢复健康的。

2.2 卧位护理 护理人员以小儿的受伤部位和病情选择合理舒适的卧位,并且根据小儿患者的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嘱其不得随意更换。

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结合病情耐心向小儿及家人解释营养饮食的重要性,鼓励多食易消化和易吸收的食物,且富有各种营养(如新鲜蔬菜、蛋类、豆制品、鱼汤、瘦肉等),多饮水,保持大、小便的通畅,忌食酸辣、油腻等食物。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参与小儿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为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打好基础。

2.4 疾病健康宣教

2.4.1 教育护理 ①护理人员不仅要对不同年龄,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生活方式的小儿患者及家长进行教育,而且要通过教育改变小儿患者和家长的某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小儿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何给予小儿患者很好的照顾和支持,让小儿患者身心更舒适,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也懂得一些合作与协调的关系。②评估小儿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向患儿和家属进行指导,如追床、烫伤、跌倒的预防等。

2.4.2 功能锻炼 ①在良好的复位与固定的基础上,功能锻炼越早越好。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消除软组织肿胀,加速骨折愈合等。护理人员向小儿患者和家属宣传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消除顾虑,积极主动运动锻炼。②认真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小儿患者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骨折早期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等长舒适运动;骨折中期此时局部肿痛消失,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等长舒适运动外,并逐步恢复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骨折后期加强患肢关节活动,让小儿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稍微轻的事情,使各个关节得到全面锻炼。③一切功能锻炼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④保证有效的固定,及时检查调整外固定,使骨折顺利愈合。⑤功能锻炼的长期性和枯燥性会让小儿患者最初感到这个过程十分的艰难,依从性不高,需护理人员与小儿患者及家长充分的沟通和互动。在行功能锻炼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肢固定和末梢血供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⑥尽量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2.5 并发症的预防

2.5.1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它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受伤的患者。小儿因年龄的特殊性,会对患处感觉运动能力差,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供、感觉、运动等。

2.5.2 压疮的预防 打石膏和行牵引等小儿因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差,皮肤细嫩,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压疮。小儿入院后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预防,每班检查,班班交接等。

2.5.3 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 对长期卧床患儿应多饮水,有尿时及时排出,保持会清洁,每日必须行会护理,预防泌尿系结石和泌尿系感染。

2.5.4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护理人员指导小儿患者多饮水,注意保暖防受凉,对长期卧床小儿患者还应指导深呼吸及上肢功能活动,如做扩胸运动等。

2.6 出院指导

2.6.1 主动加强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6.2 根据病情指导外固定的护理。

2.6.3 合理饮食,注意休息,行适当的娱乐和学习以增强小儿患者信心。

2.6.4 保持小儿患者心情舒畅。

2.6.5 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3 总 结

骨科小儿患者由于其独特的年龄、心理、身体特点,导致护理难度大,并且小儿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很高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骨科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和小儿护理等知识,并开拓各方面的知识领域,积累多方面护理工作经验,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绝对的耐心有计划、有重点地来护理小儿患者。采取以上护理方法后,使小儿患者身心尽最大可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对其康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院骨科临床护理中取得很大成功。

参考文献

[1] 曹群英,王金方,熊慧.小儿骨科护理体会.咸宁学院学报,2009,23(3):266—267.

护理体会范文第2篇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在两岁以下,尤以6~8个月的男婴为最多,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80%以上的肠套叠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由于连同附着的肠系膜一起套入,肠系膜血管受压使套入的肠管容易发生绞窄,绞窄时间过长便可发生肠坏死。我科于2009年4月20日对1例肠套叠患儿进行钡剂灌肠未复位,再进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措施

1.1 术前护理[1] (1)行钡灌肠的护理:①复位前遵医嘱给小儿肌注适量的镇静剂和解痉剂,备用氧气袋及有关急救用品;②行钡剂灌肠,肠复位成功后,观察钡剂的排出,表示肠套叠已整复;③如钡灌肠后,患儿仍然有哭闹不安,呕吐或血便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④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如果有呼吸加快、脉速、面色苍白、腹胀和腹肌紧张应高度怀疑肠穿孔,应迅速通知医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行紧急手术。(2)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3)术前嘱患儿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防止呕吐。(4)应早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必要时应加入抗生素。(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

1.2 术后护理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2] (1)由于患儿手术时多采用全身麻醉,且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手术后易发生呼吸困难,如不注意观察甚至会发生窒息,所以患儿术毕返回病房,应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小时,床旁备好吸痰装置以备必要时需要,给予氧气吸入0.5~1升/分,保持吸氧管通畅,在麻醉未清醒前要专人观察和护理。(2)雾化吸入 因患儿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加之胃管刺激咽喉和腹部切口疼痛,使患儿不敢咳嗽排痰,可采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以减少肺部并发症,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1.2.2 生命体征观察[3] 婴幼儿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术后2天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氧饱和度及每日监测体温6次,若是3天后出现发热或体温持续不退,提示伤口有可能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和退热药,并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或50%的酒精擦浴,必要时可给予皮质激素应用。术后最初几日,患儿大便次数常会较平常增加,并伴有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肠内容物排出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注意大便性。如大便次数过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1.2.3 持续胃肠减压 由于手术刺激及麻醉影响,胃肠道处于麻痹状态,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待胃肠功能恢复,方可拔除胃管。减压期间应每班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一次,防止胃管堵塞,并准确记录胃液量、颜色及性质,如有鲜红色胃液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伤口腹腔张力,减轻腹胀,防止吻合口漏。

1.2.4 口腔护理 由于胃管对咽部长期摩擦和刺激会导致咽喉部的炎症和溃疡,患儿又禁食水,容易造成口干、口渴,应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次。

1.2.5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敷料,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给予半卧位,减轻缝线张力,可用镇静剂,避免患儿术后哭闹不安,使腹压增加造成伤口裂开,当发现腹胀及伤口有浅红色液体渗出时,提示有切口裂开的可能或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降低、腹胀、腹痛的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行肠造口手术后要保持肠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防止造口周围皮肤病、腹壁感染等并发症。还要保持造口通畅,观察排出液情况,常进行扩肛,若近端肠管发生脱出须及时还纳,以免水肿嵌顿。

1.2.6 静脉营养补充 术后患儿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取非常重要,主要由静脉输液来补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计算每日输入量,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可输入白蛋白、血浆来增加机体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

1.3 健康宣教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产气的食物,并且向家长强调此病有复发的可能,如有类似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 体 会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中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加上患儿年龄小,不能用语言主诉病史,并且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检和治疗,若延误治疗时间,会危机患儿生命,因此在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还要有坚实的护理理论知识,才能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素音,梁沛然.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135例临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A):800~801.

护理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肋骨骨折;护理体会

肋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及时发现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关键。现将我院自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66例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单纯性肋骨骨折26例、多根单处肋骨骨折30例、多根多处肋骨折1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中肺脏损伤3例、血气胸15例、张力性气胸2例、开放性气胸2例、并发坠积性肺部感染1例、压疮1例,并发症占2.9%。1例为外伤性多脏器官损伤死亡,死亡率占1.5%;其中男性48例、女性18例、男女之比为2.6:1.年龄16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39岁。

1.1入院时护理

1.1.1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节律、频率,意识、神志、瞳孔,肢体的活动情况。准备好各项急救物品,观察病人是否有气促、发绀、呼吸困难及缺氧的症状,是否并血气胸的表现。

1.1.2观察血压变化,患者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血压进行性下降等失血的征象时,应疑有大血管的损伤和胸腔内活动性的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师,积极给予抗失血性休克治疗,并做好术前准备。

1.1.3多发性的肋骨骨折患者,则应注意连枷胸,表现为吸气时胸廓向外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胸腔内负压减小,胸壁软化区则向外突出,呈现反正呼吸,即连枷胸,这种反常呼吸使得胸腔无法形成负压、潮气量显著减少,气体交换障碍,致机体缺氧进行性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痰无力、痰潴留,甚至出现呼吸窘迫,休克等严重症状。

1.1.4腹部观察注意腹部的变化有腹痛、腹胀、呕吐、呼吸困难,腹部听诊,有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声应疑有外伤性膈疝。

1.2疼痛的护理

1.2.1心理安慰,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1.2.2取正确的卧位,给肋骨护理带外固定。疼痛给止痛药。

1.3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意外受伤所致的肋骨骨折,出现胸部的疼痛、呼吸困难、导致患者的思想比较紧张、恐惧、焦虑等。

1.3.1护士要热情的接待患者,给患者关心体贴安慰,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讲解此病的治疗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戒烟酒。天气变化避免受凉感冒。

1.4饮食护理

1.4.1告知患者肋骨骨折的早期(1-2周)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鱼汤、瘦肉、豆制品等,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不宜过早服用滋补品。

1.4.2肋骨骨折的中期(2-4周)进食高营养的食物,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如排骨汤、鸡汤、鱼汤等。

1.5管道的护理

1.5.1保持吸氧管通畅,交代吸氧的相关注意事项。

1.5.2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管道脱落,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避免血液或纤维物堵塞。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每日更换引流瓶一次,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认真做好引流量记录。拔管护理,嘱患者深呼吸、吸气末闭气、快速拔管,用凡士林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并包扎,拔管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切口漏气、出血或皮下气肿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理。

1.6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6.1预防肺部感染①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及时吸痰。②每日捶背2-4次。③定时雾化吸入。④病情稳定可做扩胸运动、吹气球等增加肺活量。

1.6.2预防压疮①保持床铺平整及清洁卫生。②定时翻身。用50%红花酒精每日按摩骶尾部3次。

1.6.3出院指导①注意休息、生活规律、戒烟酒,避免去人多空气混浊场所,天气变化避免受凉感冒。②一年内禁止剧烈运动,禁止重身体力劳动。③出院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时,立即来医院就诊。④继续胸部肋骨护理带外固定。⑤三个月一次定期来门诊复查,行胸部X线的检查

护理体会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59-02

老年护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有了较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而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10.23%,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96%[1]。现在许多综合医院均设有老年内科病房,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除疾病本身的护理问题外,常合并多个功能性健康问题,护理涉及的范畴更广泛[2],因此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老年内科病房工作7年,现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老年患者特点

1.1生理特点 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力和意志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适应能力差。因而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一旦患病,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1.2心理特点 老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以情绪低落、压抑、郁闷、兴趣缺乏、愉缺失、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及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3]。

1.3疾病临床特点:

1.3.1多病性 同一老年人常有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存在,且合并功能性健康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79.1%的老年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导致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相互影响,使临床表现复杂和不典型。

1.3.2不典型性 老年人敏感性降低,自觉症状轻微,对疼痛的反应也较差,且脏器储备功能低下。受到应激因素刺激,疾病可在无不适或全无主诉时,短期内即可迅速发展衰竭。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不良的心理刺激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可扰乱机体平衡,如愤怒、焦虑、忧郁等可使胃酸分泌增加;恐惧、紧张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悲伤可使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下降。上述心理状态, 均不利于疾病治疗。入院时热情接待,首先从称呼上拉近与患者的距离,给予患者适当的尊称,不可直呼床号或姓名;由于患者听力下降,与患者沟通时,应言语清晰,语速稍慢;住院后经常巡视病房, 多与患者亲切交谈,先让患者倾诉,以倾听为主,聆听他们对疾病的主诉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再给予相应指导,使之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1991年第46届联大提出了老年人“独立、照顾、自我实现、尊严”四大原则。强烈要求老年护理执业者改变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从歧视、忽视老年人,提供低质量的护理,转变为尊重、重视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老年护理,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切不可采取生硬的至上而下的单方教育模式。要取得护患间心理上的沟通,不但要掌握老年患者特殊的心理状态,还应有熟练的专业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使其心中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依赖感,从而达到心理护理上的良好效果。

2.2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老年患者的多病性、症状不典型性,自觉症状轻微,特别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警惕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除对各种脏器进行全面检查外, 要经常巡视病房, 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倾听患者的主诉,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避免意外发生。

2.3加强老年护理安全风险的控制 老年人身体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五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也逐渐下降。眼花,腰弯背驼,语言行动缓慢,可出现多种功能性健康问题。调查显示[4],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0%~90%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障碍,对护理的需求增加。许多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仅仅是治疗,对慢性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要注意将护理安全放在护理工作首位,对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应贯穿整个住院治疗护理过程中,以积极预防为主。首先,制定各项安全护理制度,以此来规范护理行为。特别要加强交接班制度,对一些特殊护理观察项目,如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压疮、误吸等,床头配挂醒目提示标识。加强病房环境安全管理,病房光线充足,走廊、厕所的清洁干燥,病床使用多功能床;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护士要有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收集基础资料,识别高危患者,加强巡视,并让家属意识到老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应向患者多做宣教,使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活动能力,以免因不服老或怕麻烦别人而做一些能力不及的事情以致发生意外。

2.4康复护理 老年患者除疾病的护理外,应加强功能性健康问题的康复护理,护士应根据疾病恢复情况逐步加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条件。凡是老年人自己可以做的日常生活活动,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动手,避免过多地依赖他人而失去自理能力。

3小结

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加上老年疾病病程长、合并症多,并发症多,后遗症多,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对护理工作有较大的依赖性。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平时密切观察,细心体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实施正确有效地护理,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2001,3

[2] 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

[3] 罗秀梅,张颖.老年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 7) : 859

护理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湿疹;护理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化,急性期以丘疱为主;慢性期则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易复发。湿疹病因复杂,有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常多方面的.外部因素如:食物方面:鱼、虾、牛羊肉等过敏;生活环境:日光、炎热、动物毛、皮等;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等;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失调等,均可产生或加重湿疹的病情,我科收治过的78例,针对其特点我们通过精心的治疗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78例病人中男性22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20.3岁,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湿疹的诊断标准;其中手部湿疹21例,双下肢湿疹14例,阴囊湿疹12例,婴儿湿疹11例,耳部湿疹10例,肘部湿疹7例,四肢湿疹3例。病程10天-30年不等,19例有反复用药史,平均住院19.5天。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湿疹患者由于病情长久、易复发、皮损影响美观,加上对本病缺乏认识,经常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易产生心理恐惧,焦虑、失望和悲观情绪,甚至丧失治疗信心,因此对病人的安慰十分重要。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及思想情绪等深入了解,以诚恳、热情、精心、细心、体贴、极富同情的态度与病人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向病人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与医务人员配合,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2.2舒适的环境:湿疹患者由于皮肤受损感到极度不适,并且易继发感染,因此对住院环境要求较高,病室要求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55-56%,注意避免太冷、太热、太干燥,避免受阳光直射等。

2.3皮肤的护理:病人皮肤受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糜烂、渗出,屏障作用差,易继发感染,床上用品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穿柔软宽大棉衣裤,且每日更换,有糜烂渗出者直接接触的用物要求无菌,可垫无菌中单。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嘱病人剪短指甲,切勿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用肥皂水、热水烫洗,以及其它敏感物质和皮毛制品等。手部湿疹病人要加强双手保护,进行家务劳动时要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洗衣粉等刺激性物品。瘙痒严重的患者可涂外用药或教会其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按医嘱给予抗组胺药物或口服镇静药。晚间痒剧烈者可在晚餐后及睡前各用一次抗组胺药,并向病人讲解药物的副作用如头晕、嗜睡等,消除病人疑虑,注意病人安全.有糜烂渗出者按医嘱使用2%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给予皮损处冷湿敷. 用8-16层纱布,浸湿药液后拧干(以不滴水为宜),覆盖在皮损处,一次30分钟,每日2-3次(药液在4℃冰箱冷藏后使用效果更加)。但要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根据部位垫中单,保持床单清洁。如果手部及小腿湿疹苔藓样变明显的患者,治疗需促进药物深达时,外用软膏后可加塑料薄膜封包,每日一次。

2.4饮食护理:给予合理的膳食,宜清淡,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青菜,保持大便通畅,禁食刺激性食物及特殊蛋白质食物,如酒、辣椒、海味、鱼虾等,忌浓茶、咖啡、吸烟者需戒烟,以免加重湿疹病情。

3讨论

湿疹因病情复杂,病情长,易复发和继发感染,须积极治疗和实施有效护理,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也使病人减少痛苦,减轻经济负担,我科收治78例患者,70例治愈,8例好转出院,疗效尚满意,因此,对此类病人的护理尤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疗效和预后。

参考文献

护理体会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 R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93-01

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具有杀灭和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但对正常细胞,也有损害作用,可引起机体不良反应,护士应掌握其特性及用药护理。

1 临床资料 恶性肿瘤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0-78岁。全部病例均为病理论证的恶性肿瘤。3例乳腺癌,3例胃癌,2例直肠癌,2例肺癌。

1.1 化疗前护理

1.1.1 患者准备

(1)心理护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患者遭受疾病折磨同时又要忍耐化疗痛苦,患者对治疗有紧张悲观情绪,护士需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有关知识,治疗目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预防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避免医源性精神损伤。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配合治疗和护理。(2)改善患者全身状况:鼓励患者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营养支持治疗。(3)根据医嘱做好化验及各种检查。

(4)根据不同给药途径,做好特殊护理。(5)用药前一晚要保证睡眠,可降低呕吐发生率。

1.2 其他准备

1.2.1 了解病情,了解化疗方案。熟悉药物的剂量,方法,治疗作用,并发症,药物间的关系,配伍禁忌,有效期避光注意事项等。

1.2.2 药物现配现用,不得久置。

1.2.3 如系静脉给药,穿刺应有计划的从静脉远端开始选择。化疗时应选择粗直有弹性的静脉并使用留置针,可防止药液外漏致皮肤坏死。

2 化疗给药护理要点 化疗药物有多种途径方法给药,如全身:口服,肌肉,静脉三种;局部:贴敷,浆膜腔内,脊髓腔内,动脉插管等。其中以静脉给药及口服最为常用。

2.1 操作要点

2.1.1 严格核对患者姓名,药名,浓度,给药方法,途经。

2.1.2 先用等渗盐水或葡萄糖注射,待确知针头已进入静脉官腔再推入或注入化疗药物。

2.1.3 注药要缓慢,观察局部部位有无异常,并询问患者是否疼痛,如有疑问应及时拔针。

2.1.4 注射完毕,再用等渗溶液作少量冲洗,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

2.1.5 用干棉球按压进针处3-5分钟。

3 病情观察要点

3.1 严密观察患者,预防和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处理各种化疗药物毒性反应。

3.2 用药过程中,患者体重下降,食欲欠佳时有发生。应鼓励患者吃高热量,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水电解质及热量供应。避免粗硬及刺激性的食物。

3.3 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时,做好心理安慰。配合医生对症处理。

3.3.1 防止局部渗漏如疑有外渗应及时正确处理。

( 1)根据不同药物选择副抗剂,如阿霉素,长春新碱可选用地塞米松5mg或碳酸氢钠5ml,丝裂霉素C选用10%硫代硫酸钠4ml或维生素C50mg。(2)局部冷敷24小时。24小时内忌热敷。(3)抬高患肢。(4)局部涂氢化可的松软膏,24小时后涂金黄散加石蜡油,或用50%硫酸镁湿敷。(5)如局部已形成溃疡,则应外科换药处理。(6)静脉穿刺时若穿破血管应立即止血,化疗间歇期应在穿刺部位热敷以促进局部组织恢复

3.3.2 防止栓塞性静脉炎,严格按规程操作.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下肢易发生栓塞,一般不宜采用。如发生静脉炎症状应局部硫酸镁湿敷。

3.3.3 对于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较大的静脉,禁止连续使用同一条血管以免引起静脉炎,血管硬化及血管堵塞。

护理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体会

妊娠糖尿病是危害产妇和胎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妊娠期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糖尿、多尿、多饮和体重减轻等。有研究表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产妇的生活环境、心理因素、饮食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所以如何预防妊娠糖尿病产妇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探讨的热点话题[1]。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两种方案比较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7月我院的26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为(27.8±2.5)岁,孕产次1~5次,平均孕产次(1.39±0.25)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8.6±1.3)岁,平均孕产次(1.36±0.17)次;对照组1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9.8±0.9)岁,平均孕产次(1.34±0.26)次。两组在年龄、孕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经医师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排除标准:不配合检测和不遵从医嘱的患者;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宣传教育、饮食和运动护理、药物治疗护理、感染预防护理和出院护理等,详细的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耐心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疾病的特点,增强治愈的信心,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工作人员的信任感,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应合理的调节病房的室温,维持病房的恒定室温,并嘱患者食用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品,同时注意补充钙、铁等微量元素,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产褥期观察孕妇口腔卫生、子宫复旧和恶露情况,出院后要指导孕妇调节饮食、增加活动等,控制体重和血糖等。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依据患者需求随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及护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及时的观察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糖、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情况, 若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治疗医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病情况与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统计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的发病率与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P

2.2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统计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的妊娠糖尿病知识掌握、护理依从性好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且其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日常饮食结构的改变、户外活动的减少,在此同时,高龄、超重产妇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而导致妊娠糖尿病患者也在逐渐增多[2]。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身体、心理、精神等多面方面全方位的护理,借此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提高临床满意程度的一种护理措施[3]。部分学者认为,给予产妇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本研究结果与陆林玲等人的报道一致[4],从这些指标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控制患者的血糖、降低妊娠期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的妊娠糖尿病知识掌握、护理依从性好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且其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与盛超云等人的报道一致[5],从这些指标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自身护理等妊娠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护理的了解,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患纠纷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妊娠糖尿病的认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秀红.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要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4,08(13):156-157.

[2]左守凤.5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18):188-189.

[3]陈超,王薇,邱莉莉,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6(14):3076-3080.

护理体会范文第8篇

我科2006年1月~2008年3月收治颌面外伤引起颌骨骨折患者43例,通过采取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后,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基本正常,外观满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37例,女6例,年龄9~61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27例,打架斗殴11例,自行不慎跌伤5例。外伤部位,下颌骨骨折28例,上颌骨骨折10%,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并颅脑损伤5例。急诊入院29例,门诊收入10例,会诊转入4例。

2 护理体会

2.1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口腔内软组织移位、水肿、出血、舌后坠、分泌物堵塞等均可造成呼吸道梗阻,如处理不及时,可出现窒息,所以应随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予以吸痰。口腔内出血及裂伤应及时处理。如舌后坠较重者,可行舌体固定;声门部有血块等异物堵塞者,可用细吸痰管刺激喉咽部,使之呕出。痰液黏稠可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如以上措施仍不能解除呼吸困难,可行气管切开术。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颌骨骨折,特别是上颌骨骨折,容易并发颅脑损伤。因此应熟悉其临床表现,掌握抢救技巧及治疗措施。故应密切观察其意识、瞳孔变化、视力障碍、眶周有无淤血,有无脑脊液外漏或鼻部疼痛。对于脑脊液外漏者,严禁堵塞,以防引起颅内感染,应保守治疗,如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如处于嗜睡或昏迷状态,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排出,以防窒息。如患者不能活动,应勤翻身多按摩并行拍背,避免发生褥疮及坠积性肺炎。如有颅内压增高,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降颅压,高热较重者,可用冬眠治疗法。同时注意身体其他部位有无损伤、出血。

2.3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颌骨连续性中断,咬合关系紊乱,不能正常咀嚼食物,进流质食物亦很困难,为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尽早愈合,应给予高蛋白、多脂肪、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如牛奶、鱼汤、鸡汤、新鲜果汁等。可用软塑料管经缺牙、较大牙间隙或磨牙后进食,可少食多餐,必要时静脉补充能量。2~3周后可放松颌间固定,增加颌骨的运动,作缓慢咀嚼运动,一般2月内不宜吃过硬食物。

2.4 口腔护理:口腔为有菌环境,正常情况下有自洁作用。但在外伤颌间固定情况下,口腔分泌物、血液、脱落坏死组织滞留,有利于病原菌滋生,易引起感染,同时食物残渣易积聚于夹板、连接丝、橡皮圈和牙间隙内,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术前应拔除残根,松动牙齿和牙修复体。术前3天用复方硼砂溶液或康复新漱口液漱口。对脓性分泌物患者可用3%双氧水棉球清洁,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有色金属固定的患者,在每次进食后,都要用注射器、棉签或者牙刷对上述残渣易存部位进行清洗,并定期用生理盐水漱口和清洗口腔,用3%双氧水擦拭口腔创面。术后应观察牙弓夹板、结扎线有无脱落、断开移位,有无刺伤牙龈黏膜,咬合关系有无异常。